2004/07/12 第421期
 

網路文學除了廣義地定義為「網路上的文學傳播」或狹義地定義為「網路上的超文本(hypertext)文學」,亦可視為是科技發展所造成的社會文化變遷帶給人文科學領域研究者的創意機會。

散  文

當代思潮
徵稿訊息
 

 

圖片提供/Ueno 

朱珮甄 檔案夾

在地球上的代號 朱珮甄
與生性格 太陽在天蠍,月亮在水瓶,其它拉哩拉雜的有七個天秤,包括金星,這意味著如果我是藝人,就肯定是被工作人員列為難搞藝人的那種,若身為平凡人就是一個連自己都搞不定自己的人,因為七個天秤每天把我晃的頭昏眼花!
欣賞的編劇 王蕙玲 李安
最喜歡的劇本 人間四月天
欣賞的導演 彼得傑克森
最喜歡的電影 四海兄弟(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紅磨坊
最喜歡的戲劇 大醫院小醫生 人間四月天
正在閱讀的書籍 三島由紀夫-豐饒之海(2)奔馬
最喜歡的書 憤怒的葡萄
這輩子很難看完的書 追憶似水年華
未來想做的事 自由文字工作者 地方文史紀錄者 遊山玩水者………的太多了
 
神話城市
朱珮甄

我不是太清楚 早上七點的城市光廊是什麼樣子
但依稀還記得二十年前扶輪公園的模樣
任那陽光再怎麼頑固 卻始終無法滲透 隱埋在叢叢樹葉下的土壤
遊民和老人們圍坐在一起 手上的天九牌 啪搭啪搭的響著
伴隨一旁的 是眼神充滿哀憐的小土狗
和一瓶瓶被擠壓扭曲的啤酒罐
陣陣吆喝聲中 偶爾穿插著幾句閩南粗話
六十來歲的流浪漢
不甘身上僅有的幾張紙鈔又落到另一個遊民的手中

猛然的 眼前似乎還能出現父親曾提過
日據時代 那些被無冤槍殺任意丟棄在公園外圍水溝的屍體
儘管那年跟著教會 圍著扶輪公園外祝禱 但我仍舊不敢踏進一步
只是看著中山體育場的屋瓦 彷彿還能記得七歲那年
在司令台上握過紀政的手 大的 好似握住的是全世界

1990年 夏初
上台北前的清晨 陪同母親從文化路的房子 慢跑到中山體育場
呼吸著向日的陽光和空氣 沉睡中的大統百貨 看來格外疲倦
穿過日本人興建的中山路 一個小時的運動 讓我筋疲力盡
無法想像母親七十多公斤的身子 可以每天承受這樣的體能消耗
那天 終於見到了母親每每運動後去光顧的飯糰攤子
那曾伴了我整個高三的早餐

十年後 我回到了出生的地方
城市光廊的炫麗耀眼 中山體育場的荒廢和沿路捷運工程的並存
讓人覺得尷尬
一個回頭 我卻再也找不到那個賣飯糰的攤子了

我能想像著朝陽的午後
躺在紐約中央公園 看著保羅麥卡尼的演唱會
或是落日時分 頂著冷風在橫濱的海洋公園
聽著小田和正的演唱會
一個城市走過一個城市 在那裡我們有著無限的想像
是因為期待生命中的某個關鍵時刻 能在某個城市之中
留下我們的生命和回憶

城市光廊的孕育而生 創造了高雄這個海港城市的歷史
土地的人文精神和創作也正開始蔓延
從高雄市民每個單一個體生命的往外延伸
都看得見城市光廊的蹤跡
市民與旅人圍坐 趁著夜黑風高 談論著自己切身的事情
暫時的拋開孤單與喧囂 沉溺在屬於自己喜愛的情境中
但此刻的城市光廊 卻面臨等待著曲終人散之後的落寞


曾在這裡 仔細的聆聽城市光廊的喜樂與哀愁
旅人走了 數位相機會證明他曾來過
市民走了 記憶只剩當時他倆對愛情的見證
城市光廊裡所上演的每齣戲 所有的喜怒哀樂 它一概全盤接受
但它自己的呢?
它是否也想和旅人聊聊它的際遇 一吐它的哀樂

屬於城市的神話該從哪裡開始蔓延啊?

數位文化誌》台灣的網路文學創作場域

林德俊

自從九○年代中期以後,伴隨著台灣社會的「網路化」,大大小小的文學社群/區相繼在網際網路上崛起,吸引大批年輕文學創作者聚集,在其中發表作品、互相品評、分享資訊,帶動了前所未有的網路書寫風潮。

到了網路化時代,數位媒體與網路社群一體兩面,對於文學人而言,它是發表媒介、閱讀媒介和同好交誼場所。網路讓我們能夠把一般傳統定義下的文學作品搬上網路,這是一種文學傳播革命,帶來了「發表的即時性」、「文學媒體的開放性及個人化」、「雙向互動性」等等新傳播特性。這樣的文學傳播環境,是開展新文學生活的重要場域,另一方面,網路本身不同於傳統平面的媒體特性,也有助於刺激新文學品種的誕生。

網路文學除了廣義地定義為「網路上的文學傳播」或狹義地定義為「網路上的超文本(hypertext)文學」,亦可視為是科技發展所造成的社會文化變遷帶給人文科學領域研究者的創意機會。因此,「網路文學」是什麼,其實是未定論的,它到目前為止仍是一個眾說紛紜的範疇,有待創作者去開發、研究者去梳理。

在一般的認定裡,網路文學風潮首先興起於當時年輕學子們廣為參與的電子佈告欄系統(BBS),一些在BBS站小說版張貼小說的作者先是引起版上讀者的共鳴,再被大量轉寄傳閱,這樣的小說在擁有了群眾基礎後被出版社相中進行實體出版,開創出「網路小說」此種新興出版類型,造就了痞子蔡和藤井樹這幾位至今仍引領大眾文學書市風向的的當紅炸子雞。此類小說作品的網路特色,首先是它發表於網路,其次,其主題內容以網路戀情為主,或呈現出網路世代的生活風格,再者,這些小說許多在未完成之前便以連載的方式分次貼出,因此故事情節的後續發展有可能受到讀者對前部分反饋意見的影響,讀者在某種程度上參與了小說文本的建構。……more

《數位文化誌》簡介

《數位文化誌》是UDN於2004年7月新開闢的一個以專欄文章為主體的網站媒體,在籌劃初期已陸續邀約許多在數位內容及網路文化各領域有所專精的名家發表文章,同時也開放投稿及線上回應討論。
「數位文化」在今日已不算是個太新的議題,卻是一個值得持續記錄及參與的場域。尤其是以資訊產業見長的台灣,如何把台灣社會多元文化下的文化活力,在數位時代展現蓬勃姿態?這是我們關心的焦點!

《數位文化誌》首頁

E世代文字沙龍 徵求藝文寫手
歡迎各類文學創作。e世代的語言、生活、思考、關注焦點……。小說以中短篇為主,文長5000字內。
投稿請附上個人簡介,可提供個人作品連結網址。
來稿請寄至ep04@udngroup.com,來稿時請註明:「投稿e世代文學報」,並附上您的真實姓名、聯絡方式(地址、電話)、個人簡介,謝謝。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有料充電報 | 隨身行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emoney | stars | job | data | 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