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麵的攝影之路】集結專業攝影師黑麵部落格精彩文章,給你最獨到的攝影教學,還有無數的美圖分享。 結合物理、化學、生物…等多元化的科學,【科學少年雜誌親子報】精選雜誌內容,給你有趣又好玩的科學知識。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07/14 第4703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文學相對論/張讓vs.凌性傑--偶然和必然(四之二)
駐版作家新作發表/鉛字的重量
耐嚼的愛與智慧
人文薈萃 慢慢讀,詩/旅次

  今日文選

文學相對論/張讓vs.凌性傑--偶然和必然(四之二)
張讓•凌性傑/聯合報

文學相對論7月 張讓vs凌性傑  ---- 四之二  偶然和必然

你我相逢 在零機率邊緣

張讓

記憶的篩選,帶了鴻蒙太初的神祕,超乎我們的了解——心有它自己的理由,與意識無關,與偶然必然有關……

我一直在構想一篇散文,寫旅途上遇見的陌生人,因而思索偶然這件事。

人生不免有許多偶然。或者說,偶然的必然,必然的偶然。

必然怎麼變成了偶然?偶然又怎麼可能必然?沉思偶然和必然,不免陷入雞生蛋蛋生雞因果循環的迷惑中。迷惑,因為太不可置信。這些擦肩而過萍水相逢的人,真的是偶然遭遇嗎?純從數學的角度來看,浩浩宇宙茫茫人海,你我相遇的機率實在太低,幾近於零。然而生人無時無地不在相遇,在街角、店裡、捷運上,在山頭、海角、荒野,你若不遇見我會遇見別人,而我若不遇見你會遇見他人。若非偶然是什麼?太陽、地球、月球乃至太陽系、整個宇宙的存在,難道不是偶然?只是這一系列無窮無盡的偶然如此契合無間,迫使信仰造物的人相信除了出於神靈設計沒有其他可能,不難理解。

談必然便掉入命定之說,而我不相信命運。因為拿出命運的說法並不真的解釋什麼,就像拿出上帝並不就終結一切疑惑(所以猶太人始終與上帝爭論不休),不過是以一個辭彙來代表某一現象而已,可以惑人耳目堵塞言路,並不提出終極解釋。名詞並非解釋,只是符號、標籤。以機緣、緣分代替偶然,並非解釋。就像給人名字,並不就定義了那人。換個名字,還是同一個人。薩門.魯西迪在逃躲回教徒追殺十年間被迫改名換姓變成喬塞夫.安東(Joseph Anton),簽支票用的名字不同,底下那個野心勃勃意欲征服文壇的人並不變。我發表作品用的是筆名張讓,但張讓兩字只是空殼,是盧慧貞這人傾自己心血去灌注。張讓是盧慧貞的身外化身,是我換了另一套服裝。

仍然,沒有什麼比偶然更神奇,更鬆動理智所提出的「解釋」。理智是個能力有限卻又自以為是的傢伙,即使在資訊不足的情況下也不免自信滿滿大言咄咄。這個缺點,哲學家、科學家和虔誠信徒都同樣會犯。因此在思忖偶然的時候,最好丟開任何所謂解釋,赤手空拳面對這件驚奇本身:幾近不可能遭遇的人無論如何遇見了,幾近不可能發生的事無論如何發生了。所以有我在這裡驚嘆思索,有「你」在那裡閱讀回應。你我並不相識,但一線遊絲繫在你我中間。那線遊絲是偶然,還是必然?正如歷史是偶然,還是必然?我們知道嗎?能夠知道嗎?

每天當你走出家門,立刻就進入這浩浩蕩蕩的「偶然流」。試想當你進出捷運站,必須碰見多少人。絕多你擦肩而過卻視而不見,也許有一兩人出於某種原因才進入了意識。而不管是不是意識到,你遇見了這些人卻是個不容否認的事實。問題在,這件事實是否「有意義」?或者說,有任何重要性?

打開楊牧《奇萊前書》,在序裡看見「把必然變成偶然」的句子,竟似呼應我所說。真是無巧不巧!偶然的必然?

徐志摩的詩〈偶然〉,短短十句,道出了偶然的驚詫短暫。前半用詞有點庸俗,好在後半:「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晚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交會時互放的光亮。」平實,卻又跌宕、灑脫。

是的,通常我們並不費心去記得,任憑水過無痕。然而有時,未必出於有心,我們記得,甚至不知道自己記得,只是潛意識存檔,埋在記憶深處,直到有一天竟自出土,讓我們驚訝:啊,那個人!那時候!記憶的篩選,帶了鴻蒙太初的神祕,超乎我們的了解——心有它自己的理由,與意識無關,與偶然必然有關。


命運與機會,晴天或雨天?

凌性傑

翻開「機會」與「命運」兩疊紙牌,不過是在無可抵擋的必然與瞬息萬變的偶然之間,獲得一些自以為值得相信的憑藉……

一直記得,我們相遇的時刻。去年秋冬之交,張讓姊從美國回到台北,兩人相約在植物園旁的小咖啡館坐下交談。我穿越植物園赴約,路上遇見好多動植物——曬太陽的貓、發呆的夜鷺、亂竄的松鼠,滿池枯荷從低淺的水面映照自身。時序流轉如常,颯涼的風陣陣吹起,沒有錯迕與延遲,我們如此相遇。幸好那天沒有下雨,因為我隨身帶了拍立得相機。那陣子開始玩拍立得,這樣的攝影形態告訴我人生如此,可一不可再。

無法重複,只有瞬間,而且唯一。瞬間決定的,是前因與後果的中介。

如今談起這些,像是把機遇連同巧合唱成一首歌,心情在音階裡跳跳盪盪。過尋常日子,總要計較風雨陰晴。旦夕禍福常跟不測風雲擺在一起講,那是亙古不變的智慧。「月暈而風,礎潤而雨」再怎麼老套,終歸還是暗藏了生活的玄機。住在淡水河邊,聽風,看潮汐,感覺濕度高低……成為小小的樂趣。這是必然嗎——無話可說時,我們就跟他人談論天氣?

六月梅雨狂暴,毀了我學生苦心擘畫多時的露天畢業典禮。那日下貓下狗,舞台音響跟典禮席位全籠罩在滂沱的雨中。一場雨擊敗了所有盤算規畫,種種應變方案到頭來還是歸諸偶然。

這些年來,太多猝不及防的事,訓練我成為一個隨遇而安的人。遇與不遇,在古代官場是嚴重的問題。放在現代生活來看,不過是人與人、人與物、人與職業能否相契的考驗而已。而我相信冥契,在我們之上的,那種無以名之的神祕。我也相信山風海雨,一切一切現象暗藏天機。

如果不是當年的碧利斯颱風,或許我不會成為一個中學教師,不會留在台東任教三年。那時我已經決定從台東的某所私校離職,回西部把碩士論文寫完。不料颱風直撲東岸,鐵公路交通全部中斷。受困於風雨,我只好在租屋處撥接上網打發時間。忽然在BBS版上看到體育高中徵代理教師的訊息,朋友慫恿我考考看,並且專程開車送我去繳報名表,隔天就參加甄試。這次甄選不收報名費、不用筆試與試教,只安排了簡單的面談而已。我事後揣測,許多人被風雨阻絕,因此趕不上報名吧。應徵者四人,最後錄取了最稚嫩的我。我深深感謝主試者的知遇之恩,往後從未推辭過任何分內或分外的工作。代理的那一年,學校派我教高一國文與高三三民主義。教國文沒有問題,教三民主義真是戰戰兢兢。幸好我讀雄中時曾把兩冊國編版三民主義全部背下,幾次拿到全年級最高分。間隔不到十年,教材記憶猶新,備課不算太困難。這連結也許不是必然,但也純非偶然。

一場風雨替我留下一個位置,改變了我的境遇。說命定太沉重,我至今仍相信:心誠則靈。唯有讓自己真實無妄,才可以笑看機會與命運,而不被擺布捉弄。

許多人童年時熱中大富翁遊戲,殊不知在那些資本累積的算計裡,過早模擬了現實的人生。成年之後為稻粱謀,勞碌奔走汲汲營營,所謂功成名就、五子登科……其實早就在童年演練過無數次了。翻開「機會」與「命運」兩疊紙牌,不過是在無可抵擋的必然與瞬息萬變的偶然之間,獲得一些自以為值得相信的憑藉。或許還有一股盲目的勇敢,支撐自己逆著風走進未知。

命運是必然,機會是偶然。我多希望,自己的童年不曾有過大富翁遊戲,就讓機會與命運都藏在歲月軌跡中,不揭穿、不說破,沒有預言,也沒有輸贏得失。

只希望出門走走的時候,是好天氣。


駐版作家新作發表/鉛字的重量
劉靜娟/聯合報
【退休生活誌2/2】

現在的鉛字大多只用來印帖子或賀卡,他們一個月花在鑄字上的時間不到八個小時!難怪我問到一樓櫃台那位是不是他的夫人時,他笑說是不是那個有點胖、板著臉的婦人?然後說,「每天只能賣出幾個字,笑不起來啊。」……

三月中,終於去了一趟,「日星鑄字行」,它在台北市太原路一條小巷子裡,是台灣目前僅存鑄造鉛字的地方。

跨進去,照面一排排A字型鉛字架,就彷彿回到了舊時的《台灣新生報》檢字房。

以前看著數十名男女工人一手原稿和小木盒,一手快速地從眼前密密麻麻的反刻鉛字中「抓」起字,我這近視眼都很佩服。當然,他們不止是視力好,也因日久天長,工作熟練,知道哪個字站在哪裡,所以手到擒來。在報紙以早班火車運送的時代,檢字、拼版的熟練快速是基本要求。

想到檢字房,心裡存檔的是1993年八月某日的一個畫面。

那天,二樓的工廠真個是人去樓空了!

A字型鉛字架只剩瘦骨嶙峋的鐵架子,原本斜放上面排列鉛字的長方型淺底木板盒已清空,疊成一落落;鉛字、鉛塊則打包成一袋袋,胡亂堆在地上。地上還有各式各樣不同尺寸的小木盒,以前工人作業時握在手中,或放在小推車上,各有用途。

比較龐大的是打清樣的機器。

和我一樣來「探望」(憑弔?)的周副廠長無限惋惜地說,「當年都是花了大錢買來的,現在都變成廢物了。唉,報紙電腦化,老東西都得淘汰。」他是工廠元老,感觸更深吧。

「沒有小工廠來尋寶嗎?不可能所有印刷廠都有能力電腦化吧?至少也該有識貨的人來買、當文物收藏或投資啊!」

都沒有,他跟我一起苦笑。《台灣新生報》是台灣最早的報紙,工廠裡的器材都有歷史意義;可惜公家機關缺少商業頭腦,或者是怕麻煩,說丟就丟,所有與電腦作業無關的設備都不要了!

「大概只有鐵製品可以賣一點錢吧。鉛字也可以論斤賣;賣不了的,就只是廢物了。」

好可惜,在我眼中,連打清樣的機器都很好看;擺在報人的房子中,會是有歷史價值、又有氣勢的裝置藝術呢。心裡不捨,我撿了幾個小木盒、一小握鉛字,當做紀念。就這樣,活字版印刷在我的工作生涯中徹底結束了。

然後看到兩張大工作台上以鉛字排了大大的四個字:珍重再見。

我的眼睛忍不住濕了。

珍重再見,在這些工作伙伴尚未散伙前,我跟副廠長說工廠有惜別會時別忘了我們;一位叫阿忠的技工來副刊室,我也請他召集幾位工作上與我們副刊組幾個版較有接觸的同仁,我來請大家小聚。但是,過沒多久問起,副廠長和阿忠說的都是,「哪有時間聚餐,大家忙著找新工作,找到的忙著去上班,散散去了。」

為了照顧檢字房工作的同仁,報社曾延師指導他們學習電腦;可是要教長年累月固定做一種工作的人轉型,何其困難,何況多是有了年紀的;只有極少數成功學會電腦操作,留在報社;無法留下來的,不是提早退休,就是拿了資遣費去開計程車,或賣水果。

我年輕時進《新生報》,當副刊助理編輯,發稿、看版、改版都要到工廠。即使多年後當主編,偶爾也要親自去那兒看版或交代工作;特別是催版時。

催版,常是因為當時負責拼版的小方脫班。是長得眉清目秀的小伙子,能力也好;可是見報三四天前該給的版樣,常常一兩天前才拼好。我跟他說好話,他也跟我說好話,總是說「家裡有事」;不是自家,丈人家,就是叔叔或阿姨家。有一次氣不過,打破了我在報社的紀錄,對他大小聲。他無奈地說,那讓別人拼好了。

他拿矯呢。大家都說副廠長包容,每次小方請假或曠職,都替他善後。後來我才知他賭博;尤其風行「大家樂」時期,他三不五時不見人影。有一回問他昨日怎麼沒來?他說,「簽大家樂,被抓去關了一夜。」

這麼坦白無邪,倒教我笑起來,「真的?假的?」

「真的。騙你做什麼!」

後來他還是離開了,據說還欠了一些債。

老卜則是急驚風型的技工,我最怕由他負責分稿──把稿子一頁頁用紅筆寫好順序後交付檢字。他性子之急,無人能出其右。原來定好每日四點鐘發稿,三點他就來催;能早一刻都是好的。副刊沒時間性,五天前發稿,作業流程很從容,後來給他一再磨菇,變成六天前發;再後來,他說「今天發,工人明日才能檢字,也等於沒有提早」。總之,後來就變成了「七天前發稿」的規則。晚一天發稿,都變成欠他了。

即使如此,他還不滿意,樓梯間碰面,就一副憨憨笑容催著發稿。甚至說,「多發幾個版吧,快過年了!」也不管那時是幾月。可笑的是,有一次我打電話找他,響好久沒人接;下樓時跟他講,他說:「原來是你打的啊,我剛要來接就斷了;你怎那麼性急呢!」

過年放年假,預發很多版的稿子總是讓他很快樂;好像一時成了暴發戶。他愛挑毛病,碎碎念著哪一版的編輯同仁畫不好版樣,引得同事大發雷霆,他也憨憨笑。

他還有個特色:不怕冷,一年365天、包括寒流日子,都只穿汗衫。

報紙電腦化初期,電腦沒有今日的聰明,當機或忽然亂碼的事不時發生;常要找電腦公司的工程師來「看診」。我早早自學了電腦基本操作,可以親自去資訊組「叫」出少數開始用電腦的作家傳來的文字檔,拷貝到方形磁碟裡(不是如今的圓形磁碟,也不是小小的記憶卡),再交負責副刊版的電腦小姐做後續的作業。這其中也不時出狀況,那時刻,我就懷念「手工業」時代,以及工廠裡那些可以用人話溝通的伙伴們。

經過了好一段日子的磨合,總算嘗到了電腦編報的便利。標題字用的楷體、宋體、黑體,可粗可細,可長可扁,還可以拉為長1長2或長3,悉聽編輯的美學觀點;要多大的字也自由選擇,不必找人手寫再製成鋅版;同一個錯字,可以在全文中搜尋,以正確的字一一取代或全部取代;改版,可以乾坤大挪移;所以,換版也不必是有太多愧疚感的任務。……

就是這種種優點,活版印刷才會走入歷史;而到了2000年,創辦於1969年、專門生產鉛字的「日星鑄字行」更成為台灣僅存的鑄字行。

鑄字行的一樓,密密麻麻的鉛字外,鑄字機也吸引了我的目光。在報社工作多年,好像沒看到這機器。聽說要以攝氏三百度高溫熔鉛成液,再鑄字;其辛苦可想而知。

流連在鉛字架間找自己的名字,看得眼睛發痠,也找不到。鉛字最大的是初號,最小的是六號;以前的報紙內文都用六號字體,為了「與天爭地」,行距很小,我奇怪,以前老人的眼睛較耐操不成?

到了地下樓,看到一列列醬色老骨董木櫃,第二代負責人張介冠先生告訴我薄薄一層層抽屜裡裝的都是珍貴的字模。我最想知道的是當年他們有沒有從《新生報》收購了什麼東西?他說沒有,倒是從《聯合報》買了一套常用字(四千個)的銅鑄字模;每個字五毛。「俗俗賣是因為不賣,也只成為廢物。」

他的中文鉛體字模庫藏有三十餘萬字,近幾年,兩岸都有識貨的人表達購買的意願。不過,他捨不得出售,為了保存台灣的鑄字產業與活版印刷文化,他成立了《台灣活版印刷保存協會》,更希望以後「日星鑄字行」可以成為工藝館。

不過,說到鑄字行的生存,他一臉無奈。七○年代,活版印刷的市場需求大,父子倆日夜輪流趕工,每日必須鑄十萬個鉛字;現在的鉛字大多只用來印帖子或賀卡,他們一個月花在鑄字上的時間不到八個小時!難怪我問到一樓櫃台那位是不是他的夫人時,他笑說是不是那個有點胖、板著臉的婦人?然後說,「每天只能賣出幾個字,笑不起來啊。」

鉛字的命運如此,誰也無力對抗。相較於電腦,活字版印刷立體,有厚度,也更有味道;可惜鉛字「懷舊」只是文青的風花雪月,偶一玩之而已。

我在裡邊穿梭時,聽到一名老外以緩慢的國語請教老闆娘活版印刷的市場問題,陪著惋惜;也看到三三兩兩的年輕人在鉛字架邊搜尋,驚嘆;然後拿了工作人員為他們找到的字歡喜離去。字很少,價錢很便宜。

我也買了一些字,一號和三號宋體。老實說,除了自己的名字外,其他的字是想了好一會才決定的;因為明知這些鉛字都無實際功能,純是收藏,偶爾把玩,感受它們的重量而已。


耐嚼的愛與智慧
韋瑋報導/聯合報
【繆思的星期五:文學沙龍78現場報導】

主持人許悔之提到,由作家來朗讀自己的作品,其實介於公眾與私密之間,一旦作品發表其實已不屬於作家,而是公開讓讀者進行個人的理解;但當作家用聲音跟感受來念誦、詮釋作品,則是為我們帶來一場私藏的奇妙旅程。今晚,朗誦作家引領我們進入愛與教養之旅……

許悔之口中的廖玉蕙大姊,雖然是個中文博士,卻不採用繁複文字,極少掉書袋,而是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與讀者溝通,在幽默、犀利、洞見之中,埋藏著溫柔,寫與家人的相處、寫人生的見解……總在百轉千折處,呈現一種直觀的喜悅。在許悔之眼中的行者薛仁明,他的名字是一個隱喻,所謂「明心見性」,學問的積累與探究是為了解自己的心性,而他不止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本源有深刻的沉思,更將這樣的思索落實於日常。

廖玉蕙首先誦讀〈挽留或鬆手〉一文,她笑說,其實到了這年紀,情感不應該特別纏綿。可幸好,她就這麼如實地將湧動的情感記載了下來:「聊著、聊著,到了她該下車的永康街,我說:『那就這樣了。』她頷首下車,我在她身後目送,淚就這樣默默流下。」我們才能從文章中看到人生普遍的狀態,「在流光照眼的某個時刻,就有這麼段讓人揪心的友誼締結、然後離散。」看到自己,再跟著作者一同傷心、一同療傷。

當她讀起〈學會跟世界接軌〉,我們繼續流淚,但這次是笑到流淚。不止寫得好看,廖玉蕙說得也精采,台下眾人彷彿來到她與先生、兒子一起陪著(孩子的)阿嬤玩麻將打發時間的現場,看到少了一張牌想偷偷補上的媽媽、想嚴格控管「要玩牌,就得照規矩來,才能和世界接軌」的兒子,還有還有,為故事掀起高潮的阿嬤:「阮孫不是給汝講過了,要學會跟世界接鬼啦!……是講,……把鬼接落來是要作啥?」

薛仁明一口氣為大家準備了節選自四本書的四個篇章:《萬象歷然》的〈關於文藝〉、《進可成事,退不受困》的〈長者〉……還贈送一個特別的禮物──由在家自學的女兒以婕誦讀《教養,不惑》自序。聽著女孩念著:「家中有三個小孩……常有朋友問道,三個孩子怎麼養得起?我笑著說,一隻熊貓固然難養,三隻放山雞倒不費事。」不禁讓人會心一笑。

在《論語隨喜》自序中,薛仁明提到有博士生跟他致意說:「在研究所裡頭,有幾個永遠說不清的問題,薛老師怎麼有辦法用簡單幾句話,就說得大家都清楚明白了呢?」他笑稱:「因為我比較沒有學問呀!」真要認真說,他以為是因「得力於深穩信實的台灣民間」,民間務實,論事不可能曲折反覆,他喜讀論語,正是佩服孔子精準得一擊必殺。務實且精準,不就是那熊貓與放山雞的比喻嗎?

一位是筆調或纏綿動人或幽默詼諧,一位是理路言簡意賅、直指核心,不論是愛的行動派,還是教養派,廖玉蕙與薛仁明都在文字中展現出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並如實在生活中實踐,展現出耐嚼且回甘的愛與智慧。


  人文薈萃

慢慢讀,詩/旅次
辛金順/聯合報
從翻譯的詞彙中醒來,霜寒
踏步向北,一次旅行的流放

龍山寺的香火與籤詩壓住了離散的足跡
你在回來的路上與自己相遇
光和倒影,說出鞋的悲傷,方向的命運

「如果遠方有星殞落……」

歧徑上有時光磋跎,那些斂翅的理想
在氣溫降落中等待冬眠後的振翼
向臨界的懸崖,進行戲劇性的飛行

「大氣依然澎湃、鼓盪,如
在寂靜夜空裡譁然甦醒的河……」

孤單前行,從夜市的巷口轉入
人生的交叉道,紅綠燈
閃爍,自胭脂與狐媚的光影間穿過

而誘惑如鬼魅匿藏角落,窺伺
慾望的長夜,與萬華燈火
在虛幻裡如空如色,逗引來與不來的旅客

「有星殞落,時間涉過長河
任孤獨釘死了十一月離家後的輓歌……」

偶爾細雨匆匆探訪,五樓
寂靜,擱淺了流浪的足印,讓塵埃
浮沉,墨字遊走,白晝和夜晚在此築巢
任窗外艋舺大道車流成河並轉逝於
夢與夢漂浮的海

你在生活裡翻譯自己,在音樂的醒和睡之間
讀出憂鬱佇立於時間長廊盡頭
微笑,伸手,為生命乞討一首旋律歡快的歌

「遠方有星殞落。
只有你和我,對坐
看台北夜空下開出燦爛的煙火……」


  訊息公告
巴西與葡萄牙的愛恨糾葛
身為金磚四國之一,巴西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不過在歷史上,巴西曾經和葡萄牙上有一段愛恨糾葛,這片土地還曾經是葡萄牙的殖民地。

愛語──讓人歡喜聽你說
只要你心裡很慈悲、柔軟,對人非常關心,你所表現出來的任何一個動作、表情,哪怕只是一句話而已,都會讓人感到非常溫暖,這就是愛語的力量。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