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專欄報】每週一到週五發報。給您最貼近社會現況的時事話題,獨特的名家觀點,一針見血的專欄評論! 【嬰兒與母親電子報】提供完整婦幼保健觀念,兼具實用性、權威性、知識性的婦幼專業知識。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09/13 第4764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游於藝/石上書法
閱讀/無國界的歐陸戀情,反常軌的遊戲規則
閱讀-文學評論/閱讀文學郭強生
人文薈萃 書評-文化研究/性愛,果真是大事

  今日文選

游於藝/石上書法
侯吉諒/聯合報
書法在現代社會被視為一種視覺藝術,書寫者也多半只看重書寫技術,說實在的,這是書法藝術的捨本逐末,書法要能止於至善,還是非得從人生的境界講究不可……

【止於至善】

對寫書法的人來說,可能一時的得意、暢快是經常會有的經驗,然而慢慢也就能夠體會,原來止於至善是何等高妙的境界。

常常有人問我為什麼要每天練字,難道還不熟悉嗎?我有許多字帖,例如王羲之的〈蘭亭序〉、〈聖教序〉、趙孟頫的〈赤壁賦〉,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孫過庭《書譜》、王羲之《十七帖》,都是三十多年來從未間斷臨摹學習的,至少,每一種一年總是要重複十數次臨摹,一個帖子用三十多年的時間去練習,即使不熟也不會太陌生,更何況,這些帖子我都非常熟,即使有一陣子沒練,只要重新翻閱,所有的文句、筆法、結構、行氣,都會很快就完全恢復。

那麼為什麼還要再練習呢?那是因為要讓自己保持一定的精準和細膩。所有的音樂大師幾乎都是可以背譜演奏的,但為什麼他們每天還要花六七小時的時間練習?就是要維持一定的精準和細膩,同時在練習的過程中,不斷累積能量,向更高的境界邁進。

寫字偶爾會出現一些超水準的作品,那是非常特別的狀況,但也是累積能量的結果,這種超水準的書寫,有可能是一輩子都很難再達到的,但也有可能成為另一個階段、境界的起點,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只有透過更高境界的練習。

書法和其他藝術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書法的境界常常和一個人的年紀、閱歷、修養相關,《書譜》上說王羲之的書法「末年多妙,當緣思慮通審,志氣和平,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意思是,王羲之晚年書法之所以「多妙」,和他的思想、性情、人格都達到一定的修養了,所以風範和規範都有一種悠遠的境界。

這種思想、性情、人格的修養所產生的力量不是技術性的磨練可以達到的,所以《書譜》接著上文說:「子敬已下,莫不鼓努為力,標置成體,豈獨工用不侔,亦乃神情懸隔者也。」意思是,王獻之之後的書法家都只是很努力在磨練書寫技術、追求某一種字體風格,卻沒有考慮到書寫功夫和應用之間的關係,因而書法的神與情都是存在隔閡的,這樣的書寫狀態,又怎麼可能寫出什麼高明的字呢?

書法在現代社會被視為一種視覺藝術,書寫者也多半只看重書寫技術,說實在的,這是書法藝術的捨本逐末,書法要能止於至善,還是非得從人生的境界講究不可。

【不知處】

鑽研書畫愈深入,愈覺得其中的學問博大精深,幾乎是沒有盡頭。

那種感覺很像是不斷重複遊覽你以為已經非常熟悉的風景,然而季節不同、氣候不同,便有不同的感受。

面對像王羲之〈蘭亭序〉、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這樣的作品,常常會有雲深不知處的感覺──常常你覺得已經領悟到了所有的奧妙,過兩天再回頭,立刻又看到自己的不足,以及經典的偉大。

據說大提琴家馬友友每次在覺得自己的琴藝天下無敵的時候,他就會去聆聽海飛茲(Jascha Heifetz)的演奏,海飛茲那精準無比又感情豐富的演奏技巧都能讓他立刻收斂自滿的情緒,然後再向更高的境界探索。

終身學習經典,並非意謂自己的不足,而是時時提醒自己,什麼是典範、什麼是境界。終身學習經典如同松下問童子老師在哪裡,在雲深不知處。

學習經典當然不是故步自封,我同意書法和其他藝術一樣,都要有時代的面貌,最好也要創造出自己風格,不過在創造風格之前,書寫功力必然是絕對的要件,沒有功力而談風格,終究是水底撈月一場空,功力到了,又有發展自我風格的意識,終究會水到渠成。

【不悔】

「不悔」這個句子,來自金庸的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峨嵋派的紀曉芙愛上明教的楊逍,並生下女兒取名「不悔」,在正邪對立、禮教嚴厲的時代,不悔兩字完全表達了其感情的義無反顧。

年輕的時候我就喜歡文藝,然而卻不知道寫詩寫書法會有什麼前途,在學校學的是食品科學,是非常實用、不怕沒工作的科系,然而在念書的時候,卻一心只想往不知以後有沒有工作機會的文藝發展。

當時也有許多和我一樣的文藝青年,懷抱著美麗而浪漫的文藝夢想,但似乎很快都在現實的環境中慢慢放棄,驀然回首,從畢業到現在,我在文藝路上,竟然也已經將近四十年了。

很多人都曾經問過,有沒有後悔過,是如何堅持的?

其實我並沒有任何堅持,只因為文藝是我的興趣,在工作、家庭行有餘力的時候,我就是寫字、寫詩、刻印、畫畫,根本沒有必要堅持,因為樂在其中,所以走上了文藝之路,對我來說,因而也就沒有後悔不後悔的心態。

有人問我,我會鼓勵年輕朋友去從事文化創意產業嗎,我的回答是,台灣的文藝環境非常不好,政府、社會、學校教育都不重視,所以我並不鼓勵。但不鼓勵並不代表反對,重點在有沒有興趣,如果有興趣,而不是只是為了找工作,那麼任何事情都可以做,而且必然會有成績。愈是不好的環境,通常愈少人願意從事,因此相對的競爭也就愈少,所以成功的機會就很大。研究手工紙的王國財應該是很好的例子,台灣沒有很好的書畫環境,連寫字畫畫的人都可能不重視紙張,在這種情形下去研究造紙,幾乎可以說是沒有前途,所以三四十年來,願意研究手工造紙的人微乎其微,然而王國財卻成為華人世界首屈一指的造紙專家,更是研究典籍並再現古紙的高手,這樣的成就,只是因為他有興趣,有興趣去研究任何事情,大概都不會有後悔的時候。


閱讀/無國界的歐陸戀情,反常軌的遊戲規則
周丹穎/聯合報
推薦書:亨利-皮耶.侯歇小說《夏日之戀》(麥田出版)

《夏日之戀》是本三段式的小說,從輕快俏皮、微微離經叛道的各式小戀曲出發,經古老文明廢墟裡的微笑重現,使戰爭與占有在愛情中全面啟動,到三人行毀於意志堅定的同歸於盡。小說主角們穿梭於形形色色的男女之間,勾畫出深淺不同的愛慾關係。簡潔但直抵核心的筆法,重新定義了他們共享的友情、愛情與反常軌的道德,也重劃了不斷被跨越的歐陸疆界:數種歐陸文學的模型在小說中交疊,藉由生動的人物和小碎花拼布似的不規則小章節,自由任性地對話、融合或相互抵銷。

閱讀中,我同時揣摩著何謂傳說中的「電報體」小說。這本小說給我的感覺,比從前看過的楚浮的同名電影要來得靈活豐富。起頭的幾章,的確有老電影旁白的「簡而言之、廢話少說」感,把篇幅留給了畫面剪接,不來寫實小說細筆鋪陳那一套。然而看似漫不經心的聲腔,其實隨著故事發展而變化:時而幽默,時而頑童般地扮著鬼臉,悲劇轉折處則換了另一種口吻,不過總不乏優雅而細膩的觀察。作者找到了一種適合他筆下故事及人物的詩意直陳法,但不代表他使用的語句乾澀省略如電報文,首重資訊的傳遞。上世紀初的藝文人物和他們任情縱慾的生活方式,歷經了道德解放與跨界的狂歡,昂揚精神因大戰而變色,關係重新洗牌,回到了古老的「鐵血愛情機制」,這一切都讓我隨著文句起伏而心有所感。如果這一切文學的顏色,讓中文世界裡廣為接受的翻譯體給屏蔽壓抑了,豈不十分可惜?

舉例來說,女主角凱茨跳塞納河表示抗議的驚人之舉,讓雋大為讚賞她特立獨行的反叛精神,中文版是這樣翻譯雋的心聲的:

「噢!我先知的靈魂!」雋發出呼喊,在他想朝她送去一個不可見的親吻的同時,這一跳深深印在他的眼睛裡。直至第二天他還為此做了一幅素描,他是從來沒做過素描的,一道傾慕的閃光從他眼中迸發,這個女人,至少,她是不害怕做一個異類的!(p.108)

雋引用了哈姆雷特的英文原句來比擬他先知先覺的預感,如果接下來要按法文的構句和語意來譯,或許可以譯成「雋暗暗朝凱茨送了個看不見的吻時,一個聲音在他心裡呼喊著。這一跳深深刻印在他的眼底,深得讓從來不畫畫的他,隔天還把這場景畫了下來。一道閃電般的傾慕在他心上迸現。這個女人,至少,不怕與眾不同(作者按,或譯為「作風異於常人」)!」詩人的中譯,也許和楚浮的電影一樣,創造出了一個獨特的、具有個人風格的《夏日之戀》。不過作為一個文學讀者,面對翻譯上可討論的空間,我則期待作品能藉由譯者的閱讀和詮釋,跨越國界、語言、文化的隔閡,抵達他方的讀者:他者仍可以保有他者的面貌,但若缺少一條引道,他方的讀者恐將走入一個濃霧瀰漫的無何有之鄉,不知如何理解這些他者活生生的互動和情感層次。


閱讀-文學評論/閱讀文學郭強生
林黛嫚/聯合報
推薦書:郭強生文學評論《如果文學很簡單,我們也不用這麼辛苦》(聯合文學出版)

郭強生是一個有多重身分的人,大學教授、劇場導演、小說家、文化評論家、廣播節目主持人,他還是畫家,曾經開過油畫個人畫展,因此若只用一、兩個頭銜來涵蓋這個人,可能會失之偏頗,閱讀這本書也有相同的感覺。

閱讀《如果文學很簡單,我們也不用這麼辛苦》,邊讀邊思考下筆的視角,一度想以〈文學其實很簡單〉或〈閱讀文學理論的一種方法〉,讀完全書,卻豁然發覺,這根本是文學家(包括文學小說家以及文學學者)郭強生的一本文學記事簿,全書以作者多年來閱讀的書與接觸的人,繪製一幅以郭強生為中心的文學地圖,於是我們知道了小說家郭強生有三面魔鏡,《賣牛記》、《台北人》和《慾望街車》,這三面魔鏡,讓他體會到創作的關鍵在於創作者能否反庸俗,「反抗庸俗的道德觀,庸俗的集體催眠,以及庸俗的品味」,文學評論家郭強生直視自己內心,勇敢提出「只問真實,不隨潮流」的文學觀。郭強生的魔鏡除了說出關於這個世界的真話,更道出了關於他自己與文字四十年來的糾纏。

此外,本書是郭強生繼《在文學彷徨的年代》(立緒出版)、《文學公民》(三民出版)之後,十五年來的閱讀觀點總整理,有與前輩作家夏志清、白先勇的交誼,也有對同輩的黃凡、朱少麟作品的解析,不管是張愛玲或黃凡,郭強生關注的永遠是「向社會發出聲音的小說」。

本書的另一部分是評介外國文學,除了英美當代名家,有許多篇特別聚焦於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作家及作品。從前在副刊工作時,每到諾貝爾文學獎揭曉前夕,因著老朋友、老同事的交情,就先跟郭強生約定請他候著,待名單揭曉,若是他熟悉的作家就請針對得獎者寫一篇介紹或評論,他也總能不負所託,在當晚報紙出刊期限前交稿。當時只覺得這老朋友很好用,現在知道在這麼短時間內能寫出這樣深度的評介,這個文學功力是很珍貴的。

不需要什麼原理、主義,不需要什麼鏡像、拼貼、解構,沒有寫作風格,只有真實感受,「編故事這件事,是一種對自己訴說的方式。我說出來的故事,同時也是我們的故事。」正是因為郭強生知道,文學其實就是這麼簡單,但是,我們還是要很辛苦、很努力地,去閱讀。


  人文薈萃

書評-文化研究/性愛,果真是大事
許佑生/聯合報
推薦書:張瑞珊《性愛是大事》(立緒出版)

婚姻,是終生大事;跟婚姻最緊密相連的「性愛」,自然也是人生大事。《性愛是大事》由出版社精心包裝為粉色系燙金與留白,似乎意味著性愛的表面繽紛;繽紛之下,往往有各類鬆緊不一的議題相隨。

《性愛是大事》繽紛包裝下,即另見一番課程風貌,作者以嚴謹學術論文方式,析論「香港、台灣、中國大陸、西方社會性議題的比較研究」。真正性愛,有其表面風華外露,亦有其內在思維底蘊。前者輕鬆,後者嚴肅;一般人沉浸在前者,後者則交由《性愛是大事》這類的研究成果分享,提供對性議題有興趣關注的人深入掌握「性愛,如何是大事」;後者這種呈現,就是本書的不凡價值。

台灣、大陸、香港兩岸三地華人社會,雖源自同一傳統的性愛觀,但因「有無受到殖民」?「受到哪一種文化的殖民」?這兩大變數影響,三地展現的性態度亦有所差別,一語道破了三地華人社會的「同」、「異」。作者進一步,分解三地年輕人邁向性自由化過程,結論分別為:台灣是「傳統中華文化框架下的現代化」、香港是「雙重(中英)的文化傳統」、大陸是「雙重的否定傳統」。細思這三個社會的獨特形塑,不難發現三地的性愛觀,與文化背景呼應有近、有遠的微妙之處。

最後半段,作者將視野轉向西方社會,抽絲剝繭,利用這一面照妖鏡般的反射板,簡稱「飲食男女的中西對照」,試著解讀性的深藏意義:性,是維生的「一頓飯」,還是一場肯定自男女「對手戲」?然後,逐一參照兩岸三地的受影響論,瞧出文化深層的脈絡糾纏。作者張瑞珊教授循著比較法則之論述,不論在奧義與微觀上,都使性愛資訊呈現了新的意涵,令人省悟。如以台灣為例,她提供了不同教育程度的女子怎樣不同地看待性的觀察,就耐人解讀。教育程度大學(含)以上,以「風險」(risk)觀點,高中教育程度以「危險」(danger)觀點,分別來面對貞操。「風險」與「危險」,一字之差,其反應心態實在耐人尋味。

作者歷經美國數州、澳洲的學術訓練,背景來自台灣,深入大陸與香港走訪調查,這些豐沛的文化體察與廣泛攝取他人經驗,使全書「學術價值vs.普羅現象」,交叉出有意思的對照。讓學術得以平易近人,普羅也得以開枝散葉。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