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京童書報】提供童書各樣資訊,以及優質童書的精闢解說和導讀,讓您隨時掌握好書,豐富孩子的閱讀生活! 【黑麵的攝影之路】集結專業攝影師黑麵部落格精彩文章,給你最獨到的攝影教學,還有無數的美圖分享。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10/23 第4804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Edgar Degas 為竇加180年誕辰慶生(下)
感時篇的最後一篇:告別讀者
人文薈萃 小詩房/白沙丘

  今日文選

Edgar Degas 為竇加180年誕辰慶生(下)
蔣勳/聯合報
洗衣女工與芭蕾舞

從貴族的出身走出來,竇加放棄了自負、優雅與驕矜的潔癖,他靠近庶民百姓,他接受工業商業帶來的科技變化,他和時代一起向前進步,不懷舊,也不保守,不畫地自限。

他看到城市的繁華,看到絢麗的歌劇院燈光閃爍下如彩蝶繽紛的芭蕾表演,但是,同一個時間,他走出五光十色的劇場,他也看到隱藏在城市各個角落辛苦求生存的「洗衣女工」。「洗衣女工」跟竇加有何關係?他畫了一系列當時最貧苦最卑微的勞動者「洗衣女工」的圖象。

竇加關心城市風景。城市,是許多不同階層人口的組合。沒有貴賤之分,沒有貧富之分,共同結構成城市的「繁華」。繁華裡有芭蕾舞者,也有洗衣女工。為了生存,女工通常工作長達十幾個小時,不斷做重複勞動工作,累到疲憊睏倦不堪,竇加筆下的洗衣女工,一面熨燙衣物,一面打呵欠的姿態被竇加畫了下來,偷空按摩痠痛頸椎的姿態也被畫了下來。

城市風景,也就是人的風景吧。竇加關心人,關心卑微的生命,關心身體沉重的辛勞,也悲憫心靈的虛無徬徨。他筆下的城市風景,一視同仁,同時有貴婦的「時尚」,有絢爛華麗的芭蕾舞,也有城市角落貧窮困頓疲憊不堪的「洗衣女工」。(圖七 )

許多人喜愛竇加,多是因為他畫的芭蕾舞。一般人最熟悉的竇加作品,也多半就是他的「芭蕾舞」系列。竇加最早畫芭蕾舞只是樂團主題的背景,前景是樂團,背景是舞者,背景的舞者身體多不完全,只有下半身。竇加逐漸注意到芭蕾舞的訓練如此辛苦,他因此不止在劇院看芭蕾表演,也長時間在舞蹈教室,跟舞者一起上課,看舞者如何訓練自己,看她們重複練基本功的每一個動作細節,把桿上長時間的耗腿拉筋,旋轉,縱跳、摔倒。他重複畫了又畫的「arabesque」,舞者單腳站立,水平伸展上身手腳,伸展到極限,像彎曲的弓,整個身體,如鳥翼飛翔。為了進一步理解這些動作,他用石膏黏土捏塑,做成立體造型,試圖研究動作的各個面向。

他開始注意到,一個舞者在舞台上的動作,往往是千萬次反覆的練習,練習到脊椎僵痛,練習到肩頸痠麻,練習到足踝扭傷。竇加因此畫出許多舞者按摩肩頸、足踝的動作。這些動作並不好看,不是舞台上的表演,但是這些動作是人的身體真實的動作,芭蕾舞者如此,洗衣女工也如此,都是身體在挑戰高難度的極限留下的痛的印記和傷痕,竇加彷彿要用繪畫向努力過的身體致敬。他筆下的芭蕾舞不止是在舞台上接受掌聲的絢爛,也有每天上課苦練寂寞致死的疲倦荒涼。(圖八)

1879年,竇加認識14歲的芭蕾舞者馬麗˙凡˙高登,竇加為她塑造了美麗的雕像,加上髮辮上的絲帶,加上棉質舞裙,舞者雙手在背後交叉,昂首亭亭玉立,是竇加生前唯一展出過的雕塑,也是他傳世重要的作品,留下了習舞少女青春煥發的美麗身影。(圖九)

後期的芭蕾舞系列,許多是用粉彩完成,色彩鮮豔亮麗,有細膩的層次質感,如蝶翼繽紛,絢麗如神話,使芭蕾主題存在於真實與幻夢之間,也是大眾最喜愛的竇加作品。

女性身體的私密記憶

竇加早期創作過〈斯巴達青年〉,畫中有裸體的少男少女,身體姿態優雅唯美,遵循歐洲學院的古典傳統,現存倫敦國家畫廊的這張畫,一直沒有完成。1865年,他在〈中世紀戰爭〉畫作裡處理了受凌虐殘害的女性身體,雖然被綁縛,被殺害,被殘虐,那些女性的裸體,並不「難看」,無論肉體本身或姿態,都還使人可以連接到學院的唯美傳統。

如果從竇加的出身、竇加的人文教養、竇加的美學訓練來思考,一定很難理解他後來在女性裸體這一主題上發生的巨大變化。在女性裸體畫系列裡,他開創了完全不同於歐洲傳統美學的身體符號。

他後期赤裸的女性肉體,多在沐浴洗澡,在完全個人私密的封閉空間,沒有外人會看見,她們不必顧忌他人的眼神,她們自由自在,放肆大膽,擦拭清理身體各個部位,頸項,腋下,兩胯,腳指,臀部,兩肋,膝彎。

我們可以試著用手觸碰自己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這些動作,若不是表演給他人看,不是擺出來的姿態,可能一點也不唯美,甚至極其不雅。例如,在沐浴中,蹲在地上,用毛巾清洗下體的女性身體,大膽、鄙俗,真實到令人瞠目結舌,讓習慣享受女性唯美裸體的群眾大吃一驚。

竇加最早一批裸體女性系列作品曾經在1886年最後一次印象派大展中展出,可以想像一般群眾所受到的震撼。

竇加在1878年前後已經創作了一系列以「妓院」為主題的作品,畫中的女性裸體開始顛覆傳統。竇加顯然在思考:女性裸體一定「唯美」嗎?應該如何看待妓院中的女性裸體?他為莫泊桑的小說製作插圖,莫泊桑大膽指出嫖妓者的困境,一方面歧視辱罵妓女,另一方面卻又渴望借妓女肉體得到救贖(〈脂肪球〉),竇加深受寫實文學影響,以繪畫呼應新文學的社會思維。

一般生活裡的女性,不分貴賤貧富,都會有面對自己身體私密的機會。非常私密的時刻,在廁所,在浴室,在洗澡時,在抓癢時,在搓洗腳指時,在梳頭時,或在病痛時,竇加開始一系列表現女性身體的「私密記憶」。

所謂「私密」,是自己一個人的時刻,在封閉的空間,確定不會有人窺探。

竇加「看」到了,他靜靜凝視,速寫、記錄,覺得那是女性身體最真實放鬆的時刻。不用顧忌他人的「看」,顛覆了「女為悅己者容」的觀念,不再是學院美術教室擺出來的姿勢,不再為了別人的眼光裝腔作勢,沒有任何拘束,竇加讚嘆著:在私密的空間裡,女性才擁有真實自然的身體。

竇加一貫著他的沉靜,冷冷凝視著這些私密的女性身體,洗完澡,從浴缸裡跨出來,豐滿有一點肥胖的身體,一腳跨出來,一腳還在浴池裡,旁邊女僕正準備好浴巾擦拭。這個主題,竇加畫了很多次,從學院傳統來看,這不是一個「美觀」的動作,身體是背面,跨步動作也不雅觀,畫面不平衡,然而也許這正是竇加要捕抓的剎那吧。人的身體,不在乎他人,專注在一個動作裡,不為他人而計較姿態,這樣的身體,讓竇加迷戀。

一名女性,沐浴前後,赤裸著身體,好像背部癢,左手伸到背後抓撓,這樣的動作,不會在眾人面前做,因為教養禮貌,身體可能失去了一些本來存在的真實性,竇加一一想要找回來這身體與自己相處時的真實。

竇加研究著女性身體裡私密的記憶,不止是視覺,在私密的沐浴空間,梳子在頭髮上拉扯的力量,是微妙的觸覺,肥皂或香精的嗅覺記憶,水的溫度在皮膚上的記憶,水的迴流的聲音──竇加和畫中的人物彷彿一起經驗著身體感官這麼真切的記憶。

蹲坐在水盆裡,擦拭臀股尾尻部位的女性裸體,高舉左腳,右手伸長,艱難擦腳指頭的動作,這些畫作,不好看,卻讓人思考身體真實存在的意義。

竇加如何尋找到這樣的題材?如何說服對方讓他看這樣的動作?這麼私密的人體動作,一個畫家如何參與?一連串的追問,可能會凸顯出竇加最後晚年對身體美學的驚人革命吧。

2012年初夏,我在巴黎奧賽看到《竇加-裸體》這個展覽,總共140幅竇加的裸體主題作品,看到一個畫家一生持續關注的主題。身體,人的身體,如何被看待、被描述、被記錄?如何被歌頌、被詛咒、被讚美,或被侮辱?

這個身體,是肌肉,是骨骼,是毛髮,是一堆物質。但這個物質構成的身體,也承擔著欣喜和憂愁,愛或者恨,承擔著生的喜悅、死的哀傷。

一個創作者持續面對身體,沒有衣服遮掩的純粹肉體,長時間的觀察、思考。

離開道德先入為主的評判,揚棄偽善的禮教偏見,真實思索肉身存在的意義。

竇加的裸體,不再只是繪畫,不再只是「美術」,其實更是一種面對肉身的革命。他顛覆了傳統歐洲上千年的身體美學,他擺脫人的肉身在禮教約束下的拘束與裝腔作勢。他揭發了肉身本質的存在現象,難堪的、臃腫的、艱難的、淫慾的、荒涼的肉身,一一出現在他的畫中,他用繪畫對肉身做了深沉的哲學思考。(圖十)

2012年以後,竇加這次大展的畫冊常在我身邊,許多他後期的作品大膽而鄙俗,今天來看,對許多人也都可能不習慣,可以想像竇加生前一般人面對他這些畫作時如何瞠目結舌。

真正的創作者,或許必然是如此挑戰自己時代不敢面對真實的庸懦虛偽吧!

180年誕辰紀念,台灣也可以向竇加致敬!(下)


感時篇的最後一篇:告別讀者
張作錦/聯合報
苟有主張,悉出誠意;錯謬定多,欺罔幸免。──張季鸞

「感時篇」專欄結束,今天刊出最後一篇,敬向讀者告別。

這個專欄始於1987年。27年來,世界、台灣、兩岸,浪起波湧多少事,但躲在報紙一角小小的一片文字,誰知能否取一瓢飲?

1983年筆者被派到紐約聯合報系的《世界日報》工作,但身在域外,心懷故土,對台灣的風吹草動都很牽掛,忍不住寫些文章,提點意見,分刊於新聞版和副刊,後經當時《聯副》主編詩人瘂弦的安排,以「感時篇」之名統一於副刊版面。我1990年調回台灣後,繼續執筆。先是每周一篇,近幾年改為每兩周一篇。「感時」開篇時,《聯副》已另有兩專欄,彭歌的「三三草」和張繼高的「未名集」。兩位都是名家,崔顥題詩在上頭,真教後來者忐忑難安。

台灣雖曾連年有兩位數的經濟成長,躋身「亞洲四小龍」,民主化進展快迅,但還是沒走出偏安王朝的歷史舊路──強敵壓境,而內鬥不歇。

清朝末季,外患此去彼來,主持「洋務運動」的李鴻章,提出他的救國方針:外須和戎,內須變法。和戎,與外國和平相處;變法,要努力革新自強。今天台灣的局面不也是這樣嗎?我們要和大陸和平交流,打仗就是玉石俱焚;我們自身則要戮力建設,以實力爭取國家的未來。這些年我的專欄小文,大致不離這兩條主線。

台灣實行政黨政治,但弊病不少,我寫〈「政黨」政治與「我黨」政治〉,「政黨」尚或可能心存國家社會,「我黨」必然只是一黨之私。我又寫〈政黨收買選票,百姓零售國家〉,警告選民貪圖政黨放送「社會福利」和亂開空頭支票的危險。我體認到台灣社會對政黨輪流執政還不太適應,呼籲人民〈要把政黨輪替養成習慣〉。

台灣最引以為傲的是我們的自由開放,但自由顯然已被揮霍濫用。我認定〈自由而無秩序,終將失去自由〉,也指出〈沒有道德的自由社會從來就沒有過〉,希望國人警覺。

不錯,台灣是民主了,但民主的品質如何恐怕還要接受檢驗,我寫〈有民主之人,才有民主之國〉,大家要反躬自省自己的民主素養。而且,有民主若無建設,國家不會前進,所以我說〈民主並不能保障國家不走向衰亡〉。我祝望〈台灣不能是「短暫的富裕」〉。

民主的精神面貌,國家的實體進步,都靠法律維護和推動,而法律出自立法院。我們立法院之醜陋不堪,以及對國家發展的阻礙與戕害,國人盡知。我問〈怎樣搶救立法院?〉,答案有,但誰能做到呢?

兩岸關係複雜,端賴時間解決,有些專事挑撥、想火中取栗者的態度,教人憂心。2003年11月3日國防部副部長陳肇敏在立法院說,「台灣獨立,中共一定動武」。若開戰,「國防部戰耗動員為12萬8千人」。所謂「戰耗動員」,就是我軍第一波傷亡人數。當時陳水扁總統正規畫2006年制定新憲,2008年建立新國家。那麼06到08年之間要不要打仗?我在專欄裡問:〈誰家的孩子列在攻台第一波十二萬傷亡名單上?〉這篇文字有不少讀者反應,足證很多人不願兩岸以戰爭解決問題。一位讀者更把文章自費影印1000份,分送各方,希望為阻止殺戮盡一點力。

台灣近年流行檢驗別人是否「愛台灣」,且常以出生地為判斷依據。自明朝以降,西方傳教士來華,有些人力行「華化」,忠貞不二的替中國人服務,我舉了些例子,問道〈誰說人只愛自己出生的地方?〉,我並引申以談〈愛國與憂國〉,我的結論是:心中若無國家,憂國是妄言,愛國是謊言。

我是職業新聞記者,自然會談本行本業的事。我寫過〈新聞「製造工業」仍未夕陽〉,也寫過〈媒體應擺脫政治附庸地位〉。於役新聞界數十年,內心的無奈與倉皇,盡在這兩題中。

提起新聞界,像其他行業一樣,自亦有典範人物,譬如當年《大公報》的張季鸞。他為《大公報》所訂「不黨、不賣、不私、不盲」的四不,是報界永遠的碑石。他曾在文章中強調,他個人及同僚「雖技能有限,幸品行無虧」。又說,「苟有主張,悉出誠意;錯謬定多,欺罔幸免。」張氏的文采與事功,令人高山仰止,但他著文「悉出誠意」和「欺罔幸免」的篤實與嚴謹,後人還是可以學習與追求的。

寫這個專欄,結識很多讀者朋友,他們給我的指正,我敬謹接受;他們給我的鼓勵,我永銘在心。台灣處境艱難,國人望治心切,而筆者力薄能鮮,專欄雖云「感時」,但文章未能「濟世」,辜負了讀者的期許。

長亭外,古道邊。耕耘小小一方土地27年的老農,此刻放下鋤頭,走過田埂,然猶屢屢回頭張望也。


  人文薈萃

小詩房/白沙丘
李長青/聯合報

當這個世界依舊繁瑣
怒目
而殘忍

這方小小天
窄窄地
依舊願意
包容我於萬一

註:2014年7月4日,於秋山堂觀「舞想心影:柯錫杰攝影作品展」有感。〈白沙丘〉為柯錫杰的作品。


  訊息公告
秋老虎退散! 嫩仙草發威
淋上微甜的黑糖水,直接舀起一大塊入口,清甜仙草順著咽喉食道滑進胃裡,涼意透徹,便是微小又確切的日常幸福。日頭赤焰焰,你今天「仙草」了嗎?

寫詩來表達你的愛情,送崔舜華最新詩集《你是我背上最明亮的廢墟》!
最最珍貴的事物,贈予最最親愛的那個人。當詩人寫下「早知道不可能看著你白頭/就把我的胸膛讓與你/就把我的髖骨讓與你」,我們或許也感受到一絲心痛的愛意。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