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不知道要去哪裡打牙祭?一個人可以去哪家咖啡館坐坐?就讓【迴紋針.食攝幸也週報】當你的美食千里眼! 【櫻前線JAPANESE電子報】帶你認識日本文化,讓日語學習不再侷限於傳統教科書,更貼近生活。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11/15 第4827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作家藏書/我的簽名本
書評(小說)/光線無法透視的 人間地獄
書評(新詩)/出發前 世界朝你歸零
人文薈萃 詩想

  今日文選

作家藏書/我的簽名本
蘇北/聯合報
汪先生所有的題簽,字跡都十分清秀。字雖為行草,但合乎法度,一看就知道是受過良好訓練的。從他的題簽,也可以看出他對人的尊重,看出他的修養。──他是一個十分真誠的人。他曾夫子自道:「我覺得我還是個挺可愛的人,因為我比較真誠。」……

我現在有不少簽名本的書。王蒙的,黃裳的,黃永玉的,還有鐵凝、舒婷、賈平凹、鄧友梅、范用、李國文和王安憶等。當然汪曾祺的簽名本我最多,手頭有好幾本。──給這些書簽名已經近二十年了。

簽名本有什麼用處呢?沒有什麼用處,只是一個紀念、一個記憶而已;或者有時會翻翻,見到那些手跡,會有一些感慨。當然,它也是有點文學趣味的。簽名本的商業價值有多大?那是另一回事,我不是藏書愛好者,對書的商業價值,一竅不通。

倒是有的簽名本,頗能研究出一些書之外的微妙資訊,或者能看出一些簽名者的性格、趣味、為人和脾氣等端倪。

比如近期的事,秋天在北戴河見到王蒙和鄧友梅,有朋友買來他們的書,請兩位題簽。朋友盛情,也為我代購了兩本。因同在「創作之家」住,每天見面,吃飯時就將書帶上,他們來了,就掏出筆,請在扉頁上寫幾個字。那天見到王蒙,我走上去,將《王蒙精選集》遞上,王蒙穿著非常輕便的白色夏裝,就立下了,很麻利地在扉頁上簽下了「感謝蘇北先生購閱」幾個字。因書是藏書者自己購買的,並非著者所贈,這也是對買書人的一份尊重。而鄧友梅先生,則是另一番風度。鄧先生與我同住一幢樓,每天進進出出都從他門前過。我的朋友劉政屏,是位圖書人。他讓同事從店裡郵來十多本大開本《那五》,分發給我們。那天我們一行人浩浩蕩蕩,敲開鄧先生的門,請他給我們一一簽字。鄧先生穿個老頭衫、大褲衩,趿著個鞋子來開門。開門一看,好傢伙!一大群人!鄧先生笑呵呵的,把大夥迎了進去,招呼坐下,之後便趴在茶几上一個一個開始簽名,邊簽還邊說:「這麼多啊!」可還是戴著老花鏡,老老實實為每人寫下「×××指正」。

請黃裳題簽亦有意思。黃先生去世的前幾年,一個五月,我和朱自奮女士敲開黃先生家的門。因為之前已約好,所以並不唐突。黃先生彷彿又是記者來訪了,規規矩矩坐在長沙發上,等待提問。我們確實問了不少問題。因先生耳實在背得厲害,因此談話特別吃力,談完出來,像跟誰打了一仗,體力、智力都透支得夠嗆。請黃先生在帶去的書上簽名,黃先生並不推託,而是十分麻溜,頗有明星範兒,手下特別流行。先是一本《來燕榭文存》,黃先生在扉頁上寫下「為蘇北先生題,黃裳,己丑年夏」,在另一本我的《一汪情深:回憶汪曾祺先生》上,他本想題汪曾祺寫昆明蓮花池的一首詩,可是只記得「蓮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後兩句「濁酒一杯天過午,木香花濕雨沉沉」愣是想不起來,可惜我作為「資深汪迷」,一時也迷糊了,接不上後兩句。黃先生不愧是大家,雖年近九十,可應變得很快,立即寫道:「曾祺寫昆明的雨,情韻都絕,有詩一絕,能得南疆風韻,不易忘也。己醜初夏,為蘇北書,黃裳」。今年9月已過,轉眼黃先生也走了兩年了。我翻出這兩本書,望著書的扉頁上黃先生清秀俊美的字跡,心生感嘆,有物是人非的感覺。

說起黃裳,他和汪曾祺、黃永玉曾有過一段非常美妙的友誼。那時年輕,無牽無掛,在上海灘,你來我往,揮斥方遒,很是快樂了一陣。晚年南北呼應,在文壇上產生不凡的影響,而風格卻大不相同,我有幸都見過他們,感覺真是性情各異。就說這個題簽吧,如若是汪先生,你帶過書去,他會很快給你簽上:「汪曾祺,某年某月」;若你再請他題幾個字,他了解你的,稍一沉吟,會立即給你題上兩句貼切的話語;不太熟悉的,在言談中,知道你是哪裡人,喜歡什麼,有什麼特長,也能為你寫上兩句,也還像那麼一回事。看後你心中會特別歡喜。因為這是獨一份,是專門為你寫的,用現在的話說:特供。

而黃先生,其實是一個頗倔的老頭。他並不會隨著你的意而為的。有些時候,有的問題,他是頗為堅持的。還是以題簽為例,你若帶書請題,他一般都是「為××題」,很少簽個大名,更不會出現「指正」。這裡「為××題」,也間接告訴別人,這書是作者自己買的,不是我黃某人贈的。因為享受贈書,這也有個「格」的問題。你配不配贈?也是有講究的。這種習慣和風格,可以說也不是一時興起,是幾十年養成的。它是一種風範,一種氣度。再退一步,用小人之心度之:將書送給一個不入流之人,日後再流入市場,豈不給自己蒙羞?這也是不得不留意的。

而黃永玉,這個老頭,還真是個「活寶」。他那麼老,而心那麼年輕。在一副蒼老的身體上,附著一個孩子的表情。他在上海搞〈我的文學行當——黃永玉作品展〉,我趕到上海,在上圖見到他,行止,動作,表情,都是那麼俐落和靈便,總是一副精力飽滿的樣子。既愛開玩笑,舉止又調皮。在巴金紀念館,他忽然在院子裡的草坪上打了幾個滾,把圍著他轉的記者嚇了一跳!──大約是在巴金面前,自己再頑皮一下?

到上海,我帶了兩本書:一本是李輝主編的《黃永玉自述》,另一本是個小冊子,《太陽下的風景》(1994年,百花文藝版)。因在上圖人實在太多,根本沒有辦法請黃先生題簽,我便將書交給周立民兄,請他方便託黃先生一簽。立民兄真是負責,因為〈我的文學行當〉要在上海、廣州和長沙三地巡展,他主持的巴金紀念館作為主辦方之一,一直要跟隨活動到底。在廣州,一天飯後,立民將我的兩本書遞上,黃先生用碳素筆,在《黃永玉自述》的扉頁,龍飛鳳舞地簽下了「黃永玉」三個字,而在另一本《太陽下的風景》,則簽上「蘇北,黃永玉,2013年」。

黃先生的題簽,也了卻了我的心願。汪、黃、黃,這三位老人,當年的「滬上三劍客」,人是我都見過了,書也都有了,而且還都留下了他們墨跡。

汪先生的書,我有幾十本,可以裝滿書櫥的兩層,大部分是他去世之後出版的。他在世的時候,出的書並不多,主要也就是兩本小說(《汪曾祺短篇小說》和《晚飯花集》),一本散文集(《蒲橋集》)和一本文論集(《晚翠文談》),當然還有江蘇社的四卷本文集和其他的一些版本。汪先生的簽名本,我大約有五六本,基本都是他送的。最早的是《蒲橋集》(作家出版社,1989年3月第一版),汪先生在扉頁上題「贈蘇北,汪曾祺,1989年7月」,那時我在魯迅文學院進修,一次去先生家,得到了這本書。第二本是《旅食集》,此時我還在縣裡工作,是用牛皮紙信封寄給我的,上題「贈蘇北,汪曾祺,1992年11月」。1993年初我到北京工作,接觸汪先生機會多了,所受的饋贈也多了。之後的幾年,先後送給我過《汪曾祺人生小說選》、《獨坐小品》和《汪曾祺散文選集》等,多題「蘇北存」,落款也由「汪曾祺」而簡略為「曾祺」,這也可見出對一個人的親近程度的變化。

汪先生所有的題簽,字跡都十分清秀。字雖為行草,但合乎法度,一看就知道是受過良好訓練的。從他的題簽,也可以看出他對人的尊重,看出他的修養。──他是一個十分真誠的人。他曾夫子自道:「我覺得我還是個挺可愛的人,因為我比較真誠。」(《自選集》重印後記)

我對這些簽名本心懷敬畏。對在這些書上留下的墨跡,都十分珍惜。因為這些人,他們在我的心中,自有他們的分量。我時常看看,以激勵自己,也更好地接近他們的靈魂。


書評(小說)/光線無法透視的 人間地獄
果子離/聯合報

同屬台灣反核小說,《冥核》和前作不同的是,1980年代中期的《廢墟台灣》(1985)、張大春〈天火備忘錄〉(1986),以及去年伊格言的《零地點》(2013),講的是核災,小說預設若干年後核電廠出事,島嶼或半毀或全毀,慘不忍睹。而《冥核》並未直接敘述核電災難,甚至不放眼未來,只整理過去,但小說裡披露早期核能發展與核安措施的累累前科,人類對輻射防護之草率輕忽,令人怵目驚心──在台灣,鈾礦像玩具般為私人所收藏,放射性物質外洩汙染後像棄置的工具般任意封存;在海外,鈾礦的開採、運輸與保存,以及核能走私時武器級鈾運送過程,缺乏防護概念與警覺,對應現今,雖有核災教訓,但主其事者,仍然輕忽看待,閱讀者不必看到核爆的恐嚇文字,也已心驚膽跳,更不用說書裡以拉法葉艦軍火交易弊案,暗示核能發展所涉及的利益輸送,如此環環相扣,核能議題複雜糾葛,不是核電好或不好這麼簡單而已,裡面似有不能說的祕密暗藏。

於是貫串全書的地獄圖相及地獄景象,便不止是兇手殺人的設局,也不是為解謎之用所蒐集的資料而已,它具有高度的象徵意義。《冥核》提到吳道子的《地獄變相圖》:「沒有刀山劍林、燒鼎沸水和牛頭馬面,但是看過的人都毛骨悚然、腋下出汗,許多屠夫漁父甚至改行。」《冥核》不也跟吳道子的作品一樣,不正面寫核災,不把台灣毀滅,卻已讓有識之士更加憂心,毛骨悚然、腋下出汗,彷彿見到核災之後光線無法透視的人間地獄景觀。

作者葉淳之真聰明,以多數被害者從事核能工作為背景,復以兇手留下十殿閻王記號為導引,藉此兩大主軸,把地獄論述與核能議題結合,加上環保、核能、神話、民俗、傳說、宗教、藝術掌故等豐富的知識,融合無間,轉換無礙,且處處暗示,充滿隱喻,而這麼高的知識含量,隨著謀殺、災難等主題壓迫而來,並未使小說的氣氛緊張到令人難以屏息,反而因為不時穿插生活日常一些看似瑣細無關的描繪,如某個咖啡店或SPA或台灣地景的描繪,沖淡了緊張感,使行進的節奏更加錯落有致。

台灣越來越多純文學作品懂得向大眾文學借養分,頗驚訝這是葉淳之第一本小說,完全老手架式。犯罪解謎題材與核能、環境議題連結這麼密合,切換於想像與寫實,展現無比的寫作才華。


書評(新詩)/出發前 世界朝你歸零
顏艾琳/聯合報

詩人的童年是異常重要的出發。出發不止是身體的移動,更是心靈眼界的啟蒙。南投草屯出身的曾淑美,在九歲一次的隨機閱讀中,相遇了唐朝女詩人薛濤,靜靜地洶湧了對詩與哲學的情緒。女子無才便是德,淑、濤的隔空初識,如一則哀傷的寓言,恰是「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識字,且有敏銳的感知,才女真能無德焉?

浸潤在小鎮鄉野的土地語言中,曾淑美於周遭環境與經典文學的碰觸,不僅是碗公與青花瓷的對比,而令人發出讚嘆的是,這兩個容器同樣盛著令人驚豔的內容物。量少質精的女詩人,於1980年代便寫下無比耽美的詩句,隔了二十三年的詩集《無愁君》呼應芥川龍之介,也相應了《金剛經》,使我在生活紛亂節奏中偶一捧讀,竟如獲甘泉、又似棒喝醒矇,「支頤,坐姿恰如畫卷╱微笑莫測╱虛無之前一種危凜的美」常使霧氣自體內升騰至眼眶;〈飲酒五十三分鐘〉寫存有的當下情緒,「我的末日,我的詩╱不請自來的裸體客人」;北京初雪「我們倖存的愛與不愛╱如此華美╱於是經得起一切算了吧在人間」竟無意間默契了我寫過的一闋詩〈一點點〉。

曾淑美的詩充滿陰雌之愛,雖然她對詩意的認知是唐詩、《詩經》、《紅樓夢》等古典文學,後來在閱讀中又遇到楊牧、羅智成、楊澤,音樂裡的披頭四、台灣七◯年代的詩歌民謠,溫婉的詞彙中卻不見俗氣的挪移跟借位。就像中文系出身的羅任玲,兩人都從古典文學借典,而不借詞,創作出自己的文氣。因此她的詩,既淑美又大膽而成獨美之姿。

〈哀愁〉所哀的「做愛之前,我們╱坐下來傾聽所有的慾望╱自軀體譁然奔落」(1982)、〈婚歌〉由女子之口吟唱的邀約,「我要到你的餐桌吃飯╱我要在你的枕上睡眠」顯示一種母愛的主動跟霸道。同時陰性書寫的主導權,反抗父權的控制跟影響,也在〈在如花少女的身旁〉顯示,「獻祭於神話╱她的長大╱終須砍下父親的頭」,或於〈時光漂流〉與戀人的同質化、立場感受的一致,「我們被酒精摧殘的容顏╱酷似孿生」亦揭告著「我愛你,我願變成你,但你必接受我的意志性格」的意識。

關於此書一半的「詩的身世」,是首次公開曾淑美何以成為詩人的檔案,更是作者回溯童年與詩的邂逅、少年思春的詠詩自癒。詩人攬鏡自照,卻值得我們借鏡。


  人文薈萃

詩想
陳克華/聯合報
靈感現身如擊在曠野上的雷電。剎那的光照裡草原被徹底顯現,一如將被生產的作品。靈感本身並不創造,只是讓作者看見。

而在陣陣雷雨中奔跑躲藏的我們,像叢草深處的齧齒小動物,滿懷驚恐,四處奔竄,想藏匿一個靈感無法覆蓋的洞穴,軟草與濕土襯壂的溫暖世界,永遠可以酣睡和亂夢的子宮。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