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04/07 第5313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2016作家巡迴校園講座──建國中學場】許悔之、蔡珠兒/吃飯與讀書
李瑞騰/民雄鳳梨
【剪影】梁正宏/牆

  今日文選

【2016作家巡迴校園講座──建國中學場】許悔之、蔡珠兒/吃飯與讀書
紀錄 李秉樞/聯合報
主辦單位: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聯合報副刊、建國中學

時間:2016年3月4日

主講人:許悔之、蔡珠兒

主持人:徐孟芳

大年方過,季節交換之際,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即將徵稿,作家巡迴講座來到建國中學,輕輕推碰這個孕育創作者的文學搖籃。建中圖書館裡,書籍層層疊疊擺放,恍若一道道詩牆,正等候被有緣人觸摸、開啟。午後陽光,悄然抵達,暖意久違。而讀書以外,校園裡需要下午茶時光。笑稱自己是出版社編輯,同時也是「外燴廚師」的詩人許悔之,以及擔任文化記者多年,相繼出版飲食散文《紅燜廚娘》、《饕餮書》的蔡珠兒,在博學講堂設下一場文學與飲食的盛宴。我們常問候與被問候著:「吃飽沒?」「吃飯」作為日常的生活經驗,在作家們的咀嚼與品嘗之間,竟又生發了百般滋味的文學想像。

一首詩的完成

許悔之開場道:「我們的嘴巴是用來做三件事的──說話、接吻,以及吃飯。」食物包含對美的追求,隱喻對人生的態度,也展現對文學的興味,關於這些,我們可以在林文月的《飲膳札記》、韓良露的《良露家之味》、蔡珠兒的《紅燜廚娘》、王宣一的《國宴與家宴》、宇文正的《庖廚食光》等書中找到印證。他也認為,我們的身體是有意義的,它承載著美麗的靈魂,因此「吃飯是很重要的,若沒有好好享受過食物的滋味,就是對人生囫圇吞棗」。

許悔之說起,蔡珠兒的料理,往往給他美好的飲食經驗。秋天時節,他前往香港拜訪蔡珠兒,她燒了一桌佳肴作為招待。但使許悔之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大閘蟹,而是一鍋平淡的「七米粥」。他認為吃飯不僅是果腹而已,最重要的,從來都是煮飯者的心意,分享的情誼,那樣抒情而療癒的時光,讓人得以喜悅而溫暖地享用食物。

童年成長於農村的許悔之,由於是「閒置人力」,而被大人命令炒菜做飯,漸漸地,他發現自己料理的天分。許悔之伸出左手,展示其上的疤痕,「這是戰士的勳章,也是身體的痕跡。」他說,那是他小學二年級時,想炸地瓜給妹妹吃,在削皮的過程中所受的傷。許悔之又提及,自己曾經強迫孩子去傳統市場採買。回來以後,他親自教導孩子烹調黃魚,孩子耐心學習的背影,感動了他,於是拍了張照片,以紀念這個美麗的瞬間,他說:「認真的男人好美」。

料理不僅隱含對食物的想像,吃飯亦是品味的養成。「人生是虛無的,總在朝向死亡之中。」但幸而我們擁有食物,與家人朋友相聚,吃一頓飯,這便是人生經歷中,相互愛與被愛的雙向撫慰,也是在平淡無味的人生裡,讓人牢牢記得的日常幸福。因此,烹飪與食膳,正就如同朝向美好的創作,共同參與一首詩的完成。

食物人類學

蔡珠兒表示,「吃飯」其實包涵著「食物人類學」的知識。歷來許多文人,都是美食家。而在文化發展的過程中,人類建構了許多關於食物的成語,諸如飲水思源、簞食瓢飲、粗茶淡飯等;英文諺語則如Have a full plate、Salad days、Bread and butter、To acquire a taste等,食物與生活文化之間的關係如此緊密,因而我們可以想見,飲食文學不僅可以表現人類的存在經驗、心靈印象,可以折射時代社會,也可以再現歷史想像。

法國美食家薩瓦蘭(Brillat Savarin)所撰寫的《味覺生理學》,是當代食物論述的重要經典,其中有一句很常被引用的話:“Tell me what you eat, and I will tell you who you are.”這是個饒富趣味的說法:「你吃什麼,就像什麼。」捷克作家卡夫卡(Franz Kafka)也曾說道:“So long as you have food in your mouth, you have solved all questions for the time being.”也就是說,吃的當下,能讓人忘憂。而英國作家伍爾芙(Virginia Woolf)認為:“One cannot think well, love well, sleep well, if one has not dined well.”亦即,如果沒有好好吃飯,便無法好好思考,愛別人,以及睡覺。這些話語反映著人們對於食物的感覺思維,食物確實與我們的精神世界、經驗內涵有重要連結。

「吃」不僅是生存本能,關於它的學問更是無窮無盡。下廚做菜的過程,每個工序與步驟,包藏著各種複雜的細節;一次次的實驗,都是對於食物的創造與轉化;而食材與季節、產地之間的關係,是一套知識網絡,也是我們賴以維生的文化體系。蔡珠兒認為,要將「食物鏈」應用在社會學之上,不能只在桌上吃,必須加以考究,追溯食物的源頭。她打趣地說:「不要邊吃邊做其他事情,這對不起食物,也是糟糕、惡劣的行為。不要辜負食物,要吃出真正的味道。」

她娓娓訴說自己的食物之路──如何變成「愛吃鬼」的過程。起初在英國讀書時,寒冷的十月,想做碗蛋炒飯果腹,竟悲慘地將炒飯弄成了像是滑蛋瘦肉粥的黏稠物體。但為了經濟上的考量,她開始自己做飯,請託朋友寄來傅培梅的食譜,從中慢慢學習與演練。伍爾芙曾說,女人要有自己的房間,蔡珠兒進一步延伸道:「我有書房,也有廚房。」那學期結束之後,她已是宿舍中最常請客的「小孟嘗君」,擁有大批「食客」。她又說起,在前往英國之前,自己只在十歲那年,幫母親包過一顆粽子。由於嘴饞、愛吃,依憑遙遠的記憶,她在英國包出了人生中第二顆粽子。「那樣強烈的、非如此不可的執念,是超越鄉愁的。」

生命的慎重

蔡珠兒笑說,「因為年紀的關係,我吃過的鹽比你們吃過的爆米花還多。」吃飯會由於年紀漸長的醞釀,而有不同感想。許悔之回應道:「對食物的想像,就是對年紀的想像」,在酸甜苦辣的滋味裡,「甜」是由舌尖感受,而「苦」則是由舌根感受。年輕時喜愛甜味,老年後卻懂得了苦澀的味道,這是因為體會到了生命中的內在情感。他提到自己以前時常吃新奇的食物,後來參加佛教禪修營時,在齋堂中明白:「食物最簡單的原味,是那麼的動人。」

同學提問:「如何以文學書寫吃飯當下的感動?」許悔之指出,食物僅是外觀,我們必須透視其內在所蘊含的美好──一種迴旋於過程與完成之間的美好。「凡是吃過的都會凝定在記憶之中,因此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心」,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書寫它們,便如同記錄專屬自己的經驗,那是充滿感性與想像力的生命時刻。他笑說自己準備寫一本關於作家燒菜的「精神研究」,這應與「強迫症」有關。他認為,作家們燒菜最深刻的感覺,便是慎重地做一件事情。「若要寫下珠兒的『食物傳記』,我想篇幅應比普魯斯特的《追憶逝水年華》還長。」

許悔之說,他非常喜愛席慕蓉的詩作〈一棵開花的樹〉:「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他體悟到:「吃飯是好好觀看自己心靈的開始,慎重地吃飯,就是慎重地過自己的人生。」一切由慎重開始,人生亦然,吃飯亦然,當下即是。吃飯也是一種人生觀,豐富繁盛,平淡簡易,都呈示了生命的智慧與況味,充滿詩意與佛法。若能凝視自我心靈,大千世界,人間煙火,皆可餐風飲露,則食記亦詩境,食憶亦詩興。


李瑞騰/民雄鳳梨
李瑞騰/聯合報
台北永吉路30巷傳統市場附近的街角,一輛小發財車上堆放如山的鳳梨,我遠遠就看到民雄鳳梨四個不甚工整的大字。

賣鳳梨的是一位中年婦女。她招呼著客人,「娘家自產,很甜喔!」那時候,兒子去了民雄讀中正大學,我又因學術因緣,常到中正大學以及附近的南華大學,出入民雄頻仍,來去雖是匆匆,但平靜安詳的鄉鎮,田園風光讓我印象深刻,因之而常想起家鄉草屯。

我從小愛吃鳳梨,看到民雄又有一種親切感,乃請婦人幫我挑了兩粒,看著她削皮、切片,記憶中一大片鳳梨田浮現了出來。民雄東邊的山坡地,鳳梨的故鄉疊影著草屯頂城路旁黃土地上的鳳梨田,我想起了疼愛我的姑婆,她瘦小的身軀隱在鳳梨叢中,站上田埂喊叫,她探出頭來,摘下斗笠,搖手示意,我就奔了過去。

多年以後才知道,民雄所在的嘉義和全台唯一不靠海的南投,都是鳳梨的主要產地,而我的姑婆所種的鳳梨,沒經試驗、未曾改良,卻也味甘而微酸啊。

又去了一趟民雄,這一回雖也到中正大學、嘉義大學等,但沒有學術的目的,就只是訪友、參觀,走走看看。從中正出來,朋友帶我去看了金桔農莊,看農業如何和觀光休閒結合;也去了一家星咖啡,開店的年輕女士竟是留學澳洲的碩士,回來陪著父母經營鳳梨事業。我在冷冷的冬季感到一絲絲暖意。

我突然強烈地想探索鳳梨的身世,有好幾天,我在無限大的網路空間裡搜尋,到處都是鳳梨香啊!我進了民雄鄉農會網頁,在本會農特產品欄中看到排在首位的鳳梨,知道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嘉義農業試驗分所,有關鳳梨的試驗改良,主要是以民雄作為試種區;然後我就進了嘉義農業試驗分所的網頁,看他們為果樹做的研究;進農委會網站,找到鳳梨主題館,看一種水果植物形成的產業發展史。

我來到星農場的網站,看星爸數十年的堅持與努力,才發現要當一個出色的農人,也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讀大姊的話,聽到親情的呼喚,有一種農家素樸倫理的力量,我竟憶起再也無法下田的父親,看著荒蕪的田地,流出了那麼衰老的眼淚。

那天的氣溫很低,離開星咖啡時已近黃昏,要趕車回台北,只好割捨了旺萊山行程;為此,我特別把網路上許許多多有關它的圖片和文字,看個仔仔細細。

然後啊,有關鳳梨的諸多文獻記載也就一一浮現出來,從《台灣紀略》、《台灣府志》到《續修台灣府志》,從孫元衡的〈鳳梨〉到張湄的〈黃梨〉,彷彿也就是一葉葉鳳梨文學的發展史冊了。天生萬物,既已和人有了緊密關聯,其離散遷移就不免有其滄桑,但也不斷地開枝散葉,有著人文的輝光了。然而,面對民雄鳳梨,重要的可能不是鳳梨如何由葡萄牙人引入澳門,然後經廣東、福建而來到台灣落地生根,而是它如何被改良、試種,而成為民雄的鳳梨,而這裡的農民及其下一代,如何增進其農耕專業?如何研發其產品而使之形成品牌特色?又如何推而廣之?

中正大學學生會曾於2001年發起民雄鳳梨文化節,連續辦了幾年。我對這段歷史特別感到興趣,大學生的熱情與力量放在社區的物產文化之營造,實在是一種深具正面意義的運動,今天民雄鳳梨遠近馳名,厥因多元,但學生的運動也必然起過一定程度的作用。

我從星咖啡買回來的鳳梨果醬已經用完了,唇齒間猶有清香。


【剪影】梁正宏/牆
梁正宏/聯合報

每遇見牆,內心總浮現不小悸動。

像是重回童年時那從未玩膩的遊戲,不斷追逐牆的兩側,也常對扮演尋找與被尋找的角色,爭執不休。

長大後,改用距離來砌牆。

隨著年紀越長,牆也越砌越高。

然內心深處,卻又渴望牆裡牆外的那人,能夠熟悉躲藏、習慣尋找、耐心等待,以便將時間把玩的謎題逐一拆解。

可若高牆翻越,自己是否仍抱持最初的心情?

尤其當發現牆的另側,是張陌生臉孔,甚至空無一人時,自己究該躍索擁抱,還是張皇失措?

我急於遇見一面牆。

其兩側,追悔不曾來過。


(本欄歡迎投稿,文長以300字為度,附照片一幀,稿寄:lianfu@udngroup.com


  訊息公告
熱門夢幻甜點 療癒你的心靈與味蕾!
甜點有一種神奇魔力,讓人嘴角上揚、眼神一亮,散發著幸福的夢幻光暈!本次蒐羅令人怦然心動的甜點、話題名店、季節限定、熱門趨勢一次掌握,療癒你的心靈與味蕾!

大自然最幻美的紫光舞者─紫斑蝶
知名詩人曾貴海勾勒紫斑蝶生態的詩作,不但書寫天際流動驚人的紫色光河奇景,更描述紫斑蝶遷移活動,從北到南,從西向東,最末飛越中央山脈,飛繞整個台灣,成為島國之內最盛大的生態慶典。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