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標電腦知識報】提供最完整電腦知識,數位影像、網路技術、OFFICE系列等,不論入門或進階,都找得到! 【眾文生活英語報】給您最實用的生活英語,豐富有趣的題材、嚴謹紮實的內容,讓您無負擔的學習!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02/13 第5608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文學相對論】楊澤VS.詹宏志(四之二)新人
【文學紀念冊】羅青/森林是風的鏡子(下)
吳鈞堯/驚
【慢慢讀,詩】楊小濱/豆豆糖主義
梁正宏/蘋果的滋味
【悅讀經典】高全之/混亂和秩序 《西遊記》小說的三個箍兒
幾米/空氣朋友

  今日文選

【文學相對論】楊澤VS.詹宏志(四之二)新人
楊澤、詹宏志/聯合報
新人後頭常得有那麼一兩個老人,一兩雙老眼,懂得適時拉拔他一把,所謂「英雄出少年」之前,從來就少不掉「慧眼識英雄」這段……

楊澤:

俗諺說「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若干年」,由你我兩個幹了半輩子編輯工作的六旬老翁來談「新人」這題目,也許不至於是太糟的主意吧!

先從一場被遺忘的搖滾樂座談會聊起。我桌前擺一份出土的舊剪報,《中時》人間副刊,1991年1月15到17日,分三天連載的座談會紀錄,主標題是「搖滾?叛逆?邊緣?」,副標題「九○年代歌詞新向度」,出席者(依姓氏筆畫):林強,侯德健,陳昇,黃春明,黃舒駿,詹宏志,劉克襄,主持人是我。

出席歌手侯德健算資深,陳昇,林強,黃舒駿資淺,後三人中,陳昇,黃舒駿88年已出道,林強則在座談前個把月才發片,專輯同名歌曲〈向前走〉令人驚豔,很快唱遍台灣的大街小巷,堪稱「新人中的新人」。

辨識度和話題性的考量,我和「人間」同仁劉克襄想好,一定要找林強來,好代表副標中所謂未來創作曲詞的「新向度」。這位一臉酷酷的年輕人,當場卻保持緘默多,沒說上幾句話,後來猜想他嚇壞了,也說不定沒真想來,經紀公司「真言社」倪桑(倪重華)逼他來的不一定。

說來我們都是聽洋歌(主要是英美世界的流行搖滾,藍調及爵士我要到紐約後才慢慢懂些),多於本土歌長大的一代人,間接經歷過六○年代西洋樂壇新人輩出的盛世,也直接經歷過七○年代末,李雙澤、胡德夫領航的民歌運動的洗禮,對後來遠走中國,六四後一年才剛返台的民歌獨行俠侯德健尤其不陌生。而這場座談黃春明大哥能來,更有世代傳承的意義在。我們當然都記得,他不單拍出最早的《芬芳寶島》紀錄片,也編出《鄉土組曲──台灣民謠記事》一書,播下寶貴的種子。

剪報顯示,你掛的頭銜,不說別的,至少字數最長:「遠流出版社總經理/前滾石製作人」。但也是那年底,你便離開遠流,投入新成立的「波麗佳音」跨國公司,重返電影及音樂監製工作:林強和伍佰(天哪,當年另一極具爆發力,同樣不知從哪冒出來的新人),都被網羅在你班底。你和侯孝賢製作出電影《少年吔,安啦!》及其原聲帶,侯導甚至下海和林強,伍佰在原聲帶飆歌。

回頭看,我很榮幸,和你分享了堪叫「台客搖滾」史前史的這段回憶。

詹宏志:

楊澤,老天爺,你真的提到我已經多年不曾回首的天寶遺事了。

我生涯曾經兩次在唱片公司上班,我的經營成績其實非常貧乏,但兩次都遇上波瀾壯闊的大時代。我在1983年受滾石創辦人段氏兄弟(二毛與三毛)之邀跑去短暫主持滾石唱片(兩兄弟當時都在別的公司上班,可能唱片公司規模還太小,養不起老闆),我的第一件差事就撞見羅大佑的《未來的主人翁》,也參與了1983年底台灣史上第一場個人演唱會(大佑在中華體育館),這當然是台灣「國語搖滾」革命的第一聲槍響。

等我再次來到唱片業,那已是1991年的波麗佳音,仍然是因為滾石唱片三毛段鍾潭的邀請,但我找來真言社的倪重華參與才是這場旅程的關鍵;波麗佳音因而有了林強的第二、三張專輯,也出了伍佰的第一張專輯,加上林瑋哲的Baboo以及張震嶽。這幾乎是「台客搖滾」的上古史。但我必須招供,識人的眼光來自倪桑,台客的論述則出自於當時還年輕的張藍迪,我的貢獻是很少的……。

就連第一場革命,我也沒有什麼建樹,羅大佑是自我完成的,沒有人能造就羅大佑。當然滾石唱片當年沒有包袱的招牌與羅大佑的隻手革命顯然有相乘作用。

我想我是個特別幸運的路人甲,憑空撞見兩場流行音樂史上最重要的革命,而且都身處風暴中心,連我想向兒子解釋我其實一點也不重要都變得有點困難。

同樣的情況發生在台灣新電影,太多稗官野史把我說得很重要,其實那都是不實在的;新電影運動當中最重要的導演侯孝賢和楊德昌都是高度自覺的創作者,我其實不曾在他們的創作上有過任何幫助,最多是一旁打氣和商業談判上的背書作用,比起新電影的成績這些作用微不足道。

在你的「新人」話題裡,也許值得一提的是,我們是什麼樣的價值取向和人格特質,使我們有幸參與並見證了台灣過去三十幾年重要的文化事件?

楊澤:

洪致,不知你是否同意,但對我而言,新人最簡單的定義,就是「有話要說」的人。

媒體很熱,很熱(每個人都在發聲,卻不一定有話要說),時代很冷,很冷(川普算不算是新人?),二十一世紀此刻,似乎得先向讀者說明,我們這裡談的新人,只能局限在藝文領域說。

先回你問,你說你頗想知道,何以致之,我們有幸碰上了那麼多新人及新生事物?我不知道耶,但這該是幹編輯這行最快樂的事吧!

你我這代人,從小即讀過若干篇培根,林語堂等人論友誼,論交遊的古典文章,長大益發嚮往「喝一杯茶,交天下友」的人生境界。孔子說「無友不如己者」,這話不免引來爭議,木心說「站在聰明人身旁,人也變聰明了」(大意如此),話就說得輕快多,我們似乎也可如法炮製「站在有才氣的年輕人身旁,人也變有才氣,變年輕了」!

回到「有話要說」的主題,我心中的新人不是偶像,一定是有稜有角的,異質的,邊緣的,甚至叛逆的,也因此往往是誰也不知從哪冒出來的。林強伍佰如此,侯導楊導如此;伍迪艾倫如此,提姆波頓如此,張愛玲也如此。

在我心中,新人不是「混咖」,而是「怪咖」。新人固然是現代人生及文明發展的必然周期,但新人不該是一般弄潮兒,其理甚明。喧囂世俗,其聲呶呶;浮華世界,光怪陸離;君不見當年上海灘上,新人張愛玲乘其摩登浪頭,不無幾分乖張,輕佻地喊道:「出名要趁早呀」,她可是何等有家底,有底蘊之人!

張愛玲創造出一代文學風華,我曾稱之為Shanghai original(上海原創品牌)。小她六、七歲的木心,後來被中國網友稱為「男版張愛玲」,則是另一個新人兼怪咖,另一舊上海名牌。但如果追究起來,木心可是台灣文壇一手捧出來的新人哪!你一定記得,1983年《聯合文學》創刊號拿他作封面專輯,當時木心已年過五十六,堪稱華文文壇「最老的新人」一枚!

詹宏志:

真的,新人不分老少,只是一種新發現……。

木心八十年代初在台灣文壇橫空出世,那個盛況我還記憶猶新。我也還記得當年讀他的《瓊美卡隨想錄》與《即興判斷》等書的驚豔之情,這兩年我又多次想到他,去年六月特地去了一趟烏鎮,為的就是造訪新設立的木心美術館。大概是三年前吧,陳丹青筆記下來的木心《文學回憶錄》,我讀得既痛快又羨慕。楊澤,我從小愛讀書,木心說到的書,我很少沒讀過的,也自以為有些體會,但他談的文學史,內心有一種自信和自由,好像全世界的文學為我所知為我所有,全無學術蛋頭的拘束牽掛,見解介乎無賴與天才之間,即興判斷也遊走在信口開河與真知灼見之間,這真太過癮也太迷人了。

楊澤,我兩次在紐約與木心見面,都是因為你的緣故,你和他是忘年之交;其中一次我根本是約了你在城中見面,依約前往餐廳,才發現木心赫然在座,顯然你們是前一個未散的約會,我則是掛了下一號的病人。木心本人也很有魅力,世故而慧黠,優雅中有點頑皮。

真的,這的確是編輯工作最高的報酬,得識各種精采的靈魂與人物。木心作為一個新人已經五十六歲,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狄福初試小說啼聲,出版《魯賓遜漂流記》已經五十九歲。

編輯生涯(或者文化事業的企畫生涯)充滿了「發現」與「推舉」的樂趣與滿足,站在厲害的創作者身旁,好像自己也厲害起來。我在七十年代編輯工作得到瘂弦與周浩正兩位師父的引導,寫文學評論又得到陳映真的鼓勵(他自編的十五卷《陳映真作品集》有三冊要我寫序,全集出版後我才知道這是超乎想像的榮耀,我至今仍不知他為什麼做這樣的決定,我才只是個剛滿三十歲的後生晚輩呀)。我們曾是這些前輩心目中的「新人」,我們後來又成為尋找或推舉新人的人。你說得對,新人是厚積而不得不發的人,如果他們為發而發,就算成名趁早,也難免像股市裡的泡沫一樣,未能持續了……。

楊澤:

沒錯,新人後頭常得有那麼一兩個老人,一兩雙老眼,懂得適時拉拔他一把,所謂「英雄出少年」之前,從來就少不掉「慧眼識英雄」這段……

去年秋天,電影《天才柏金斯》在台上演,引發不少討論。電影所本《天才的編輯》一書,得過1980年美國國家圖書獎,83年,我剛到紐約報館工作,此書仍紅,走過第五大道上,柏金斯一度供職的史克里布納出版社,忍不住進去繞了一下……柏金斯發掘爵士時代美國文壇三大家,費茲傑羅,海明威,吳爾芙,一路拉拔付出,以至於幾個怪咖皆視他若父兄,他到底怎麼做到的?

洪致,你一再提到瘂弦,最早把你從《幼獅文藝》拎到《聯副》的就是他啊!我沒跟過瘂公做事,我認得的是詩人瘂弦,而非「副刊王」瘂公,倒是另一同樣於你有知遇之恩的高信疆──曾長期主編「人間」,也寫詩的高公,我熟些,且私心認為,過去半世紀,華文世界倘有誰可和柏金斯比肩,鐵定是他!

高公你知之甚詳,給他取「紙上風雲第一人」封號的,不是別人,正是你。今天的年輕讀者也許耳聞過此人,聽過他的故事,知道一點他的豐功偉業,一點點他有關「企畫編輯」的理念,卻難以想像,台灣有那樣年代,有高信疆這樣的人,一天當二十四小時用,「求才若渴」不足形容,一直不斷地在找新人新點子,以及新的形式體例來容納它們。不說別的,光說他找到的素人藝術家,就有大家如今耳熟能詳的陳達,洪通,朱銘等人。

妙的是,這個在七○年代為台灣找新人的人,本身是個年輕人,他其實就是《中時》老闆余紀忠找來的「新人」。洪致,也許你聽過這檔陳年往事,據當年主持《大學雜誌》海外版的學者鄭樹森報料:「人間」當初最紅的「海外專欄」,不少作家電話乃是他給高公的,但這後頭的主意,則直接來自「老人」余紀忠……

詹宏志:

唉呀呀,楊澤,你一段話就提到一個副刊的盛世、兩位不世出的編輯,加上鄭樹森和余紀忠兩位獨特人物,你要我怎樣用三言兩語回應那段精采的歷史?

就只談兩位副刊主編好了。當然,他們身處台灣報業經濟最肥沃的時代,資源豐富、眼球集中,順勢而為成就了一個盛世,今日年輕報刊主編想要重現那個熱況恐怕不易,但我總覺得兩人身上仍有諸多值得學習之處。

我在聯合副刊擔任小助手時,每日要寫很多信,瘂弦相信作者需要很多關注,收到稿子要寫信,沒收到稿子要寫信,刊登要寫信通知,退稿要寫信安慰(他有時候也狡獪地要我安慰要適度,「免得他又投稿」),大作家要勤問候,年輕人、新人、陌生人也絕不可失禮。他自己也動手寫信,更用口述或交代要我代理寫大量信件(他寫信的方式與規模和拿破崙幾乎是一樣的),我甚至要努力學習他的簽名與口氣,以便大量寫出山寨版的「主編親筆函」來。

瘂弦注重作者的感受,鼓勵「未來的」作者(他處理退稿和對待年輕作者是很用心的);但他尋找作家的眼光則非常開闊,他上看歷史(他在《幼獅文藝》時就注意到日據時期的台灣作家,別忘了第一位打破禁忌刊登楊逵的〈送報伕〉也正是他),遠眺海外(你還記得用意第緒文寫作的猶太作家以撒.辛格得諾貝爾獎時,我找了你和你外文系學弟張家倫在報社徹夜不眠譯出他的短篇小說〈老人〉的舊事?把諾貝爾文學獎的新聞戰提高到全新層次),他也下看「次世代作家」(他常常問我年輕作家的消息,我幾乎把知道的同輩人全告訴他,二十年後回頭看,我同輩時代作家活躍於文壇的,我幾乎都曾經在他們二十歲時代就向他推舉過)。

後代論者或許有人看瘂弦是「保守的」,但我只能說時代的進展有時會超過當事人的進展,瞻之在前,忽焉在後,他的勇敢和努力以及巧妙的「平衡感」,放在他的時代其實是極不容易的。

比較年輕的高信疆是另一種生命樣態,他當然對敏感議題更勇於探觸;高信疆其實是非常擅於捕捉社會情緒、並充分據以造勢的人。他不是傳統的「文藝副刊」編輯,他每天都試圖「攪動社會」;他洞悉社會的底層心事,他不畏設計溝通情境,把他關心的題目變成社會的大話題,說他是個「點火者」也不為過。他有知人的慧眼,對作家也全力周旋,對社會議題與動向擁有敏銳天線,更懂得善加利用,如果他今日還在,他一定也會善用「網紅」們達到左右社會視聽的效果。

可惜我不能說得更多,這兩位副刊主編的某些質素,如果年輕世代的編輯願意揣摩學習,即使在今日眼球分散的時代,讓文學媒體保有攪動社會的能量,並成為社會各色議題的主導者,我認為仍然是可能的。


【文學紀念冊】羅青/森林是風的鏡子(下)
羅青/聯合報
上篇:【文學紀念冊】羅青/森林是風的鏡子(上)

我對羅門詩的研究尚淺,在廣度與深度上,都距離上述諸名家甚遠,然在公認的羅門名詩之外,對〈野馬〉(1969)、〈野馬〉(1975)、〈月思〉、〈一把鑰匙〉、〈上升成為天空——致莊喆〉等詩,情有獨鍾。尤其是〈月思〉一詩:

深夜

月亮把一塊光

縫貼在地毯上

母親仍為我過年的新衣

在老家的燈下

趕縫著最後的一個口袋


我走近窗前

身上那個口袋

竟就是那塊月光

手摸袋裡的壓歲錢

才發覺那枚發亮的銀圓

是千里外的月


母親 我如何去拿呢

妳的手在那麼多舉起的槍枝中

又永遠的縮了回去

妳走後 誰也沒有告訴我

妳的臉與妳給我壓歲的銀圓

仍一直寄存在月裡

●註:離家三十多年,只知道母親在家鄉去世了,但不知道她是在哪一陣槍聲中離去的。(1981)

此詩合李白〈靜夜思〉與孟郊〈遊子吟〉為一爐而轉化之,結構以三行三行對照為一節,全詩三節十八行中,下列各組意象:如「千里月亮」、「老家燈下」;「地毯」、「新衣」;「一塊月光」、「身上口袋」;「銀圓」、「月亮」;「壓歲錢」、「母親的臉」;「母親的手」、「舉起的槍枝」等,交錯輝映,來回轉換,有如天衣,熨帖無縫。用詞遣字,平易委婉,自然流轉,舉重若輕,浪漫的宣洩不再,理性的控制恰好,反而使詩中感情更形豐沛飽滿,悲哀之痛更為深沉摧心,思念之結更加沉鬱難消,遺憾之恨更增悔意無限。

詩末一註,完全不動聲色感情,看似閒閒著筆,其實意在勾畫時代背景,控訴連年戰禍,並讓全詩的主述者,還原成一個與母親失散的孩子,為全天下逃難失散的家庭叫苦申冤,為詩中的言外之意點睛,成為作品有機構成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絕非贅語。全詩情感深厚含蓄,意象穿插迴環,起句貼切,結尾警拔,為當代思鄉懷母之絕唱,突破古今詩歌樊籬,直可與李、孟比肩而無愧色。

五十歲以後的羅門,早已在這樣的詩中,不知不覺的超越了輕狂自戀的浪漫與刻意新銳的現代,渾然自在的把生命、生活與詩,融為一體,出入過去現在,接通東方西方,詩藝入神,感人至深。與那些不堪卒讀以平淺說教為高的蠢詩相比,實在有天壤之別。(下)


吳鈞堯/驚
吳鈞堯/聯合報
曾有許多次,攤開宣紙,在書房。我正襟持筆,醮墨、習字。

寫,許多個字了。我寫的許多個字,仍成就不了一個筆畫。我是一個筆畫,眺望一個字。我是一個字,瓦解成許多的筆畫。筆畫拼湊成一個字,但我不要這個字。它沒有神韻,只是被綁架,似單腳站立,從字格上傾斜。

我想寫一個字。它的筆畫很多。它是「驚」。我小時候頗歡喜這個字。它的筆畫多,忽掄掄擠在一個小方格裡,關於勾啊、撇呀、捺啊,完全可以混著來。彷彿我的童年,都壓實在金門的靠海小村,無法仔細拆解、難以辨明細節,真的就像一匹快馬;白色馬,當牠奔馳流光中,時間都瓦解了。當我回到生命最初的現場,春夏秋冬沒有一定的向量,暮色與春蝶齊飛,夏蟬跟落葉胡謅。我羨慕可以井然有序拼湊現場的人。他們彷彿與童年共存,爭一顆糖、奪一塊橡皮擦,都記得清楚。

如果我能寫大幅的書法,不在紙張上、不在格子裡,而能就一幅山水、一捲記憶,我會把這個字寫在日本。距離東京四小時車程,可遠眺富士山。那是本栖寺,佛光山於此湖光水色,映一座佛寺。初抵在秋,富士山白頭靄靄,我與參訪者騎自行車,繞過湖、穿過林,湖止以及湖進,林深以及林近,都是細路,蜿蜒在我的胳臂跟手腕。

二次訪,是在春天。大湖緣,春雪殘,那是一個飢餓的季節,我的孩子吃糖過敏,嘴唇腫得大,除了他的嘴唇外,萬物都細瘦,風這樣,路這樣,蛇也是。蛇群約好了,外出覓食,我們嚇壞了,尖叫著抬高雙腳,掌穩自行車把手,滑過一條蛇的前額、溜過兩條蛇的後尾。

後來,我們提防所有的路,以及途經的綠意。我們提防著生命的甦醒,深知生命的最初,該也是巨大的飢餓。蛇群們捕蛙、獵鼠,或也捕食雨天出沒的癩蛤蟆。我們在本栖寺與僧人吃素,然後在寢室中,偷拿出撲克牌,教會小孩怎麼玩「步步高升」。一種必須把心計推己及人,才能化壞牌為好牌的牌局。我們玩得愉快,忽略了小兒嗜糖,正逐漸把色素累積為脣膏,等到回國前,他幾乎變成非洲人。

有關蛇啊、飢餓,以及厚唇,只能是慌、傻、惱,而不是驚。仔細想,本栖寺面大湖大山,而容我寫下「驚」這個字的,其實只在短短的一瞬。時空之短,幾乎塞不進書法本上的一個格子裡。然而它塞進來,滿滿一座本栖寺,以及它所能眺望的山水,都是它。

事在初訪時,日頭霞染富士山,本栖湖點絮雲幾朵、掠烏鴉幾隻,車抵終點,訪客依序下車。我不懂,走在前邊的訪客,怎能不揚聲驚慌,如我?我破碎的,只是聲音。雖然破碎,幸而兜湊成句,「星—雲—大—師」。他迎在車門前,等候訪客一一變成本栖寺。我應該碎得更加不成秩序,就像是一匹白馬,從童年那頭跑來。我駕馭不了的春夏秋冬,紛紛從馬鞍上站起來。像魔法師手中的四色球,扔啊扔、扔啊扔,橘、綠、紅、黃,亂成了彩虹。

我怎能解釋,在沒有雨沫與光影的地方,看見一道虹。


【慢慢讀,詩】楊小濱/豆豆糖主義
楊小濱/聯合報
他們笑容甜膩,

嘟起七彩斑斕的雙唇,

像春天枝頭上的花骨朵。

風一吹,都飛成小行星,

有些轉得快,有些一直發呆。

暴雨繽紛,從加州下到白宮,

政治比天氣更花言巧語。

老學生也脫掉乳牙,戴上夢想、

首飾和子彈,過得美滋滋。

咂吧一下,未來就洞開了。但

滿嘴的鎂光燈,沒有一盞

照亮蛀蟲的味蕾。


梁正宏/蘋果的滋味
梁正宏/聯合報
蘋果香脆多汁,標記著童年的最愛。然當時見到蘋果,卻常只有忍吞口水的份。

小學時,班上有位同學沒錢買早餐,飢餓過度導致腹痛,老師連忙將自己的早餐分給了他。「是半顆蘋果耶!」我眼睛直發亮,不禁對老師撒了謊:「我也沒吃早餐……」為此,老師特地來家裡關切,驚動了全家。

那天夜裡,我被狠狠修理了一頓。母親知道緣由後,用辛苦裁縫的工資,買了顆最便宜的蘋果給我。

不知是青蘋果偏酸還是心情不捨,我邊吃邊淚水直流……

多希望能擁有棵蘋果樹啊!

有天,我將收集到的蘋果種子埋入老舊花盆,朝顧夕盼。雖然很快發了芽,但抽出葉片後,竟變得病懨懨的。

我請教大姊,得知蘋果樹偏愛寒冷後,立刻將花盆送進冰箱急救。不料嚇得母親緊急消毒滅菌,清空了整個冰箱,當晚不得不改為在外用餐。飯後,大姊邊吃西瓜邊小聲問我:「要不要幫你收集種子呀?」

童年還沒來得及改種西瓜,便匆匆遠去。除夕圍爐的談笑中,這過往再次被憶起,我凝望不再高不可攀的蘋果切片,不時念想:那樹苗若能順利長大,結成的果實會是什麼滋味?


【悅讀經典】高全之/混亂和秩序 《西遊記》小說的三個箍兒
高全之/聯合報
箍兒是貫徹無邊佛法的手段之一,意在控制個人的野性。觀音菩薩操用箍兒時數度提到「野性」。吳承恩看出那由外而內管禦的必要,但他非但藉由行者來表示不忍其懲罰之嚴厲,而且在那強制方式裡看出宗教柔性感化的限制……

《西遊記》小說的三個箍兒法寶各分硬體與遙控的咒語兩個部分。咒語的稱謂沒有問題,清清楚楚是:金、緊、禁的箍兒咒語三篇。只有緊箍兒咒另有別名。第二十五回,行者向八戒解釋說:「緊箍兒咒,又叫作緊箍兒經」,即唐僧剛說的「舊話兒經」。

但是箍兒硬體部分命名混淆,需要略作澄清。第八回,三個箍兒一出場,如來佛祖交付它們給觀音菩薩的時候,就模糊含混。如來佛祖用通稱「緊箍兒」指其硬體。三個箍兒發功的時候都縮小而製造穿戴者頭部或肢體痛苦,所以都叫「緊」箍兒。大概外觀相同,所以「一樣三箇」。然而「緊」也是咒語的名字之一。全書就這麼一次用「緊箍兒」泛稱硬體。

如來又取出三個箍兒,遞與菩薩道:「此寶喚做緊箍兒,雖是一樣三個,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緊、禁的咒語三篇。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他若不伏使喚,可將此箍兒與他戴在頭上,自然見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

作者面臨如何個別指稱三個硬體的挑戰。解決方案似乎很簡單:完全忽略如來佛祖大而化之的提法,把硬體和咒語配套起來,配合三種咒語,統一指硬體為「金、緊、禁」三個箍兒,並且點明三位戴者:善財童子戴金箍兒,行者戴緊箍兒,守山大神戴禁箍兒。舉三個例子。第十二回,作者說觀音菩薩帶進長安城的寶貝裡有「金、緊、禁三個箍兒」。也就是說,硬體叫作金箍兒、緊箍兒、禁箍兒。第五十七回,觀音菩薩沿用同法說如來佛祖賜授三件寶貝,其中之一乃「金、緊、禁三個箍兒」,並且祕授咒語三篇。第四十二回講得更清楚。觀音菩薩從袖中取出一個金箍兒,告訴行者:「緊箍兒先與你戴了;禁箍兒收了守山大神」,現在用金箍兒來降服紅孩兒。

但那不是《西遊記》小說採用的唯一的命名系統。吳承恩願意承擔撲朔迷離的風險,強調行者那頂緊箍兒是金質的。第十四回,觀音菩薩交給三藏的是「嵌金花帽」。那金質或金色花帽顯然有紗布的部分。行者上當戴上嵌金花帽,三藏念緊箍兒咒,行者疼得打滾,抓破了「嵌金的紗帽」。三藏怕行者「扯斷金箍」,住口停念。注意這些措詞「嵌金花帽」、「嵌金的紗帽」、「金箍」,其實都指那與緊箍兒咒相關的箍兒。吳承恩自己不遵循新規則,因為這個「金箍」稱謂最能說明箍兒硬體的外觀。第五十八回,鬧行者雙包案。真假孫悟空打到天宮。玉帝傳旨,令托塔李天王用照妖鏡辨真假,結果鏡中是兩個孫悟空:「金箍、衣服、毫髮不差。」

觀音菩薩告訴過行者,他的箍兒稱為「緊箍兒」。除非看著鏡子或其他類似的反映物,行者通常看不到自己頭上戴物。但他從前至少看過一次,記得這個箍兒是個金的。行者多次提到自己頭頂的箍兒,從來沒有稱其為「緊箍兒」。以下是行者使用的稱謂 ,括號裡皆小說回數:「箍子」(15, 27, 77)、「箍兒」(25, 42, 77)、「金箍」(57)、「金箍兒」(27, 100)。為何行者避免觀音菩薩指示的、配套遙控咒語的稱號「緊箍兒」?

除了「金箍」明顯的外觀精確描述外,有兩個可能的原因。第一個原因是「緊箍兒」可能引起嚴重心理痛苦。在金緊禁三個字裡,緊字最接近箍兒造成的肉身傷害。在三個箍兒戴者之中,行者受到的懲罰最大,因為緊箍兒咒語的執行者是無能的、自以為是的師父三藏。第二個原因是吳承恩有意讓行者自外於如來佛祖,有所區分,配合行者反抗和非常規的個性。這需要個簡要闡述。《西遊記》小說崇敬佛法。行者雙胞案鬧到陰司門,地藏王菩薩請出靈獸「諦聽」辨識。諦聽圓融,不願點明真相,只講「佛法無邊」,地藏王菩薩一聽就懂,建議大家到如來佛祖那裡爭論。真假孫悟空立刻同意。可見如來佛祖是佛法無邊的實現者。但如前引如來佛祖賜授箍兒法寶時候的說明所示,語氣其實相當兇狠。箍兒是貫徹無邊佛法的手段之一,意在控制個人的野性。觀音菩薩操用箍兒時數度提到「野性」。吳承恩看出那由外而內管禦的必要,但他非但藉由行者來表示不忍其懲罰之嚴厲,而且在那強制方式裡看出宗教柔性感化的限制。這項觀察當然不限於佛教或道教,而且具有現代意義。它的現代意義是宗教無法經由教化宣導來徹底改變基本人性。肯定宗教,但確認宗教感化的局限,反彈所謂的「無邊」說詞。

觀音菩薩曾經為取回金毛犼項下攜帶的三個金鈴,威脅行者要念緊箍兒咒,但只有在行者雙包案裡為辨真偽而果真念了緊箍兒咒。觀音菩薩仁慈。第四十二回,行者求觀音拿掉頭上的緊箍兒,說「頭上這箇箍兒是箇金的」。觀音同情行者的箍兒情結,順著行者的措辭說:「我也不要你的衣服、鐵棒、金箍」。答話裡也稱那個箍兒為「金箍」。

《西遊記》小說需要耐心細讀。然後讀者可以在混亂的外表中看見些許秩序。


幾米/空氣朋友
幾米/聯合報
空氣朋友

  訊息公告
台灣4大科技元年,誰將在2017起飛
盤點2016年台灣科技圈,有四大領域喊出了「元年」的口號,他們分別是:行動支付、OTT、直播和VR。而這樣的答案,是否和你心中所想的一致?

美到會滴水!一探帶著神秘面紗的「西勢水庫」
基隆市西勢水庫是台灣最早專供民生用的水庫,卻一直罩著神秘面紗。自來水公司今年破天荒推出水水月曆,翻開一月的主角就是西勢水庫,美到會滴水的月曆,更讓人想一親芳澤。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