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ZIK古典樂刊】提供最新古典音樂訊息,以及有趣的音樂小知識,突破你對古典音樂的想像。 成功不是偶然,能力才是關鍵!【能力雜誌電子報】是專業經理人暨上班族提升競爭力最佳管道!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12/14 第5881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美學系列】蔣勳/池上穀倉──池上藝術館
【慢慢讀,詩】張啟疆/老日子
2018年搶救文壇新秀 再作戰文藝營 開始招生

  今日文選

【美學系列】蔣勳/池上穀倉──池上藝術館
蔣勳/聯合報
經過一整年的施工,2017年12月9日,穀倉藝術館開幕祈福,我看了祈福的主祭宣告:「天上的神,大地之母,我們遠古至今的祖靈,請允許我們召喚祈求你們的降臨——」這樣的宣告,是召喚天地山川,是召喚祖先,一起參與美的盛宴……

2014年10月下旬,台灣好基金會柯文昌先生推動池上藝術家駐村計畫,我應邀成為第一位駐村藝術家。

住進池上,我認識的不只是池上,也可能是台灣目前大多數傳統農村共同的現象吧。

池上是典型傳統農村,學校教育最高只到國中,國中畢業就必須外出升學。池上在最熱鬧的中山路只有一家老書店——池上書局。在池上散步,從我住的大埔村,走到福原村,看到一間廢棄許久的五洲戲院,放映電影的看板廣告是《八百壯士》,演員有林青霞、柯俊雄、張艾嘉、徐楓,上網查了一下,《八百壯士》是1975年的電影。

匆匆四十年過去,台灣的農村剩下廢棄的戲院,使人直覺一種沒落和停滯。

池上,這個傳統農業鄉鎮,文化發展也會像這間停演很久的戲院嗎?停在四十年前。

四十年過去,台灣的都會改變很大,到了二十一世紀,農業也都已經現代化、機械化,池上除了一間最高教育的國中,除了一間書局,一間關門的戲院,還能有其他的文化追求和嚮往嗎?

許多人到池上,認識池上的有機農業,認識池上的美麗風景,讚美池上的淳樸,池上居民也有強烈的社區公民意識,但是,住了一年、兩年,我還是在想:傳統的農村可以增加什麼文化的空間?

2016年五月我總結兩年的駐村,開了畫展,池上農民熱情,運來一車一車的稻稈,替我裝飾展場。嗅聞著空間裡滿滿的稻草香,感覺到池上人的誠摯,更會不斷思考:池上下一步,除了優質的農業,還可以做什麼?

陸續來的駐村藝術家,帶來了不同的創作視野,曾永玲開了金屬工藝的工作坊,李貞慧教授了膠彩畫,魯漢平與池上書法的朋友交流,阿美族藝術家Lafin,和妻子Heidi開辦木刻工坊,舊金山回來的董承濂在池上國中介紹他如何利用磁懸浮讓金屬飛在空中旋轉。我看到瞪大眼睛的農村青少年,透露出他們對新科技與新藝術前衛的驚嘆。

有優質農業的基礎,池上也一定會發展出優質的文化吧。

穀倉和梁正賢

到池上之後,得到池上人許多關心和幫助。特別是一些農民朋友,像張天助,梁正賢,他們是半世紀雙腳踏在大地泥土裡的農民,勞動,儉樸,誠懇,務實,我從他們身上學習很多。知道自己半世紀在學校,認識的多是知識分子,知道自己的局限,知道自己的「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可以在這個年齡從頭學習,跟真正土地裡勞動的人學習踏實生活。

2015年春天,住進池上幾個月後,每天在寬闊的自然裡走路,視野好大,一邊是海岸山脈,一邊是中央山脈,風景完整而不瑣碎。這樣的風景讓人很想處理寬闊的大畫面。我在八里的畫室不大,在池上大埔村的畫室也不大,畫到一百五十號的風景,往往距離就不夠,有時候趁天晴,把畫搬到院子看,空間拉開,才看得出構圖上的問題。

我跟負責執行駐村計畫的徐璐反應,她是解決問題的人,立刻著手找大的空間。她問到她最敬重的梁正賢大哥,梁大哥立刻說有一處閒置的老穀倉可以給我用。

我去了穀倉,就在梁家中山路多力米後方,西邊緊鄰火車道,不時聽到南來北往的火車。

穀倉南北長約三十公尺,東西寬十三公尺,西側是一卡車過重的地磅,2001年設立,使用機械秤重,載滿稻米的卡車在此過磅,一卡車秤重五十公噸。

這老穀倉是在1958年由梁正賢的祖父梁火照先生興建,作為稻米倉儲,最初沒有機械運輸,都由人力搬運,手動過磅,一麻袋稻米是九十公斤,秤好後,人工搬到屋頂橫梁高處,再往下倒。(圖一)

六十年歷史的老穀倉,曾經儲存一代一代藉以吃飽的稻米,空間裡好像還瀰漫著六十年來米穀的溫暖氣息。我何其幸運,要在這樣的氣味記憶裡畫畫。

我喜歡這種老式倉儲實用空間,屋頂高,通風好,大片牆面,完整沒有間隔。

進去以後,因為太久沒有使用,有一點潮濕霉味,使我想起池上的磚窯廠,想起廢棄的五洲戲院,想起許多閒置空間,都有這淡淡的潮濕霉味,好像在抑鬱中等待人們來拂掃清理,重新使用。

穀倉空曠的空間使我吸了一口氣,哇,這樣大的空間要畫怎樣的畫呢?有點興奮,卻又忽然有點不安起來。

我跟徐璐說:「這麼大,我一個人用,好可惜。」

忽然想到:池上不是應該有個藝術館嗎?穀倉,可以是藝術館嗎?

「不要做我的畫室,應該做藝術館。」我跟徐璐說:「以後許多藝術家來,留下作品,需要展示,駐村計畫的成果可以跟在地居民有對話的窗口。」

我相信這是台灣好基金會最初創立的初衷,我相信這是最初提出駐村計畫的柯文昌先生的理想,我相信這是贊助駐村計畫的復華投信杜俊雄先生所樂於見到的結果吧。

徐璐是執行的人,她也立刻了解這個老穀倉變成藝術館對池上居民的重要。

我們有很好的因緣,因為我們心裡都在想:穀倉產權的擁有者梁正賢大哥一定也樂於這樣構想的完成吧。

因此,我少了一間畫室,池上多了一間藝術館。

陳冠華、大直設計團隊、元智大學藝設系

梁正賢很快決定提供老穀倉作池上藝術館,並且提供建造的費用。

接下來的問題是設計,六十年的老穀倉,如何轉型成為藝術館?

我和徐璐都有共識,並不贊成台灣總是拆老房子,再請一個明星設計師紙上畫圖,蓋一個與在地文化無關的建築。島嶼老房子不斷被拆除,不斷誇耀外來的建築明星,居民的記憶被抹殺,沒有記憶,沒有過去,「愛台灣」變成空洞口號。

我認識陳冠華很久,從他在逢甲讀建築系時期就開始,他對文學、音樂、各類藝術都有廣泛關心,也一直相信建築和居民,建築和在地文化,建築和生活不可分的關係。

大學後陳冠華去奧勒岡深造,受西岸亞歷山大學派影響,強調建築與在地居民社區生活的關聯,在設計之前必須有長時間對社區歷史文化全面的了解,用有機的方式使新建築與舊社區產生互動與對話。

回台灣後,除了在大學教書,他帶領學生上山下海認識島嶼的歷史、生態、文化,近二、三十年,他在東部海岸設計建造了一棟一棟低造價、使用當地材料、與環境生態結合的房子,他與島嶼建築炒地皮式的建築習氣背道而行,低調,不奢華,反明星式的虛誇,近兩三年,他在東部的設計成果,受到日本東京大學建築學者的注意,對他多年堅持的建築美學有報導,也有研討會。

我建議了陳冠華和他的團隊來主持穀倉改建,2015年五月,他就帶領元智大學藝設系學生、大直設計團隊,許多對老社區有熱情的青年住進池上,開始他們的社區作業。

設計,特別是建築設計,可不可能不是一個人在紙上的自我表現。藝設系學生和大直團隊,從2015年五月二日在池上辦了第一場「圖章彩繪穀倉」,和當地居民一起,重新認識一棟老建築,六十年歷史的老建築,1986年以後就逐漸停用了,廢棄了三十年,附近的居民還能喚起回憶嗎?曾經每個月拿糧票在這裡領米,曾經扛著九十公斤的麻袋爬上高架桁樑,曾經一輛一輛卡車的稻米在此過磅,六十年過去,穀倉會留下什麼樣的記憶?(圖二)

元智藝設系學生、大直團隊的年輕朋友,認識當地居民,聆聽當地居民,記錄居民生活的點點滴滴,像拼圖一樣,慢慢拼出穀倉的記憶,許多老照片被找到,居民的臉被拍照,貼圖在穀倉上,負責設計的團隊,在動手繪圖改建之前,長達一年間,做好認識社區的功課,為了與居民互動,持續辦了好幾次與居民的對話,「彩繪T-shirt」,「照片回顧展」,「穀倉音樂會」,設計團隊努力讓居民回到穀倉,在曾經熟悉的空間相聚,回憶六十年來的故事,穀倉曾經是多麼重要的島嶼記憶,曾經是富有的記憶,溫飽的記憶,如今廢棄不用了,這個荒廢的空間還可能復活嗎?還可能在地方居民溫飽之餘給予更多精神或心靈的富足嗎?

元智大學藝設系學生與大直團隊,許多年輕人,在池上駐村九個月,一次一次的溝通、對話,九個月後,有一天走在入夜的池上田野,陳冠華跟我說,「我向居民保證:他們記得的,我都會留著。」

設計模型完成了,陳冠華帶到穀倉現場,讓所有多次參與的居民發表意見。

池上的穀倉——大家的藝術館

經過一整年的施工,2017年12月9日,穀倉藝術館開幕祈福,梁正賢請來主祭原住民頭目林阿貴,他說,這個穀倉以前的使用者,百分之八十是原住民,應該以原住民的祈福開幕,我忽然想到許多原住民的朋友名字叫「巴奈」——稻穗。我看了祈福的主祭宣告:「天上的神,大地之母,我們遠古至今的祖靈,請允許我們召喚祈求你們的降臨——」這樣的宣告,是召喚天地山川,是召喚祖先,一起參與美的盛宴。

從小參與很多慶典,祈福的內容很少是召喚天地山川的祝福,原住民的部落傳統,一直與大自然息息相關,他們生活在山脈海洋大地之中,單純樸實,天地山川遠比「國家」重要,祖靈的祝福也當然比「政治人物」重要。

這一篇由原住民頭目主祭的祈福文或許是島嶼最應該珍惜的精神吧。

沒有任何官方資助,六十年的老穀倉,由農民梁正賢提供,由民間設計團隊參與完成,這是島嶼歷史上真正蘊含的文化力量吧。(圖三)

覺得很驕傲,只有池上做到這樣的改建,從大家的穀倉到大家的藝術館,比所有的繁華都會的藝術館更簡樸大方,乾乾淨淨,沒有瑣碎虛誇的裝飾,原來木結構、土磚結構的牆面桁樑都留著,和現代的鑄鐵、玻璃結合成新舊和諧的造型,黑瓦斜屋頂,開闊的長廊,可以透過圓窗,讓路人看到藝術館內部的展示畫作,這是一個強調與居民互動的藝術館,仍然保持著老穀倉的溫度與幸福感,不疏離,也不高高在上,這所穀倉藝術館,提供了島嶼舊建築轉型的美學方向,將在島嶼的歷史上寫下新的一頁吧。(圖四)

許多藝術家參與開幕的首展,席慕蓉、林銓居、李貞慧、曾永玲、連明仁、拉飛——邵馬,葉海地,董承濂、簡翊洪、鍾舜文,大家共襄盛舉,為穀倉藝術館的成功祝賀,為梁正賢與陳冠華團隊的合作喝采。(圖五)

池上有屬於大家的穀倉,池上也有屬於大家的藝術館。

參與穀倉藝術館開幕,我很想跟著主祭頭目大聲念出:「天上的神,大地之母,我們遠古至今的祖靈,請允許我們召喚祈求你們的降臨——」


【慢慢讀,詩】張啟疆/老日子
張啟疆/聯合報
以為書寫就是

修行、旅行、祕密飛行

晝伏案,夜出竅

單挑暮光拔河

搖身上帝骰子

聚賭宇宙輪盤;管他

年改、夕改、朱顏改

江山易不易改。歷史或例休

誰來塗改?

我們商借達利軟鐘

竄改歲月


神創世只消七天

人度日何妨如年?

一不作白日夢

二不休無心假

丟包星期三

落枕禮拜四

追思列車逢五停駛

周末神遊,愛恨情仇回堵

時間蟲洞


偷不著那帖靈藥,修補

骨質疏鬆的詞

白千層裡的黑眼圈

水寫布上的狂草記憶(註)

我和被我遺忘的影子

遍體齡傷

曾經無痛分娩

相約無慟分離

春宵、佳節、良辰、花季

隱居在日復一日

悲,日負一日

笑,日富一日


註:水寫布,聚酯絲等複合材料製成的書法練習「紙」。沾水書寫,便能顯現墨跡;水乾後,字跡會消失無痕。


2018年搶救文壇新秀 再作戰文藝營 開始招生
(桂樨)/聯合報
「搶救文壇新秀再作戰文藝營」已邁入第十三個年頭,無數充滿活力的新生代寫作者在此相遇、激盪、點燃對文學的愛好、補足創作能量。2018年「搶救文壇新秀再作戰文藝營」開始招生,講師包括作家:許榮哲、李儀婷、王聰威、伊格言、李志薔、凌明玉、朱宥勳等。時間是2018年2月2日至4日(三天兩夜),地點在陽明山福音園,詳情請上網:https://ppt.cc/fS2jux


  訊息公告
Music works? 老闆,讓我聽音樂吧!
聽莫札特也好,麥莉也好,你聽的音樂決定你的工作績效。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一項新研究顯示,在辦公室聽音樂可以讓工作更快、更準,尤其像登錄資料、校對及問題解決這類工作,效果更顯著。

「抖肩舞」你會跳嗎?原來姿勢正確可以遠離肩頸痠痛
風靡全球的超夯神曲《Coincidance》,憑著洗腦的旋律和搞笑的抖肩動作,在各地吹起一股模仿熱潮。不過,除了模樣有趣以外,你知道嗎?「抖肩舞」對久坐的上班族而言,是很好的舒緩操!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