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奶奶的活動行程,如果劇團的演出訊息,還有更多更多的戲劇相關活動…,【如果愛抱報】通通報給你知! 以英文角度感受臺北的魅力,【TAIPEI英文季刊電子報】給你流行話題、美食景點不同主題的精彩報導。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07/21 第6061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書評˙新詩】孤獨者的日常
【書評˙小說】潛伏者的眼睛
【閱讀世界】森鷗外與《舞姬》

  今日文選

【書評˙新詩】孤獨者的日常
崔舜華/聯合報
《黑色鑲金》書影。
我們一直以為,孤獨是一件輕易的事,唯獨身自處便能達成。但在羅智成絕版多年的詩集《黑色鑲金》中,身為讀者所能窺見的,是一種類似宇宙般不穩定晃動的、龐大而宿命式的孤獨,如西西弗斯搬石攀山般永無止盡,在每一行詩句間反覆發生。

《黑色鑲金》這部詩集於一九八九年完成,彼時的羅智成才三十四歲,還是像年少氣盛的青年,但等到正式出版時已是一九九九年,十年歲月過去,那年,羅智成來到應然熟成的壯年。在這延宕的十年間──或者說──從有獨立自我意識以來的四十年光陰裡,羅智成始終將自己固定於某種「孤獨者」的位置。孤獨於焉成為其創作的熱源,如岩漿般沸滾不絕並瞬間冷卻、凝塑為詩人獨擁的意象。

身為(或自我標籤為)「孤獨者」的強烈自覺,多年來未曾消減。在一九九九年聯文版的總跋中,可讀見當詩人發現讀者前的心境:「在那之前的,很長的時間裡,詩或其他創作,是我與可能更好的自己一種寂寞的結盟,對抗無視於你的存在、你的感受與你的意義的整個現實世界,對抗無視於你的存在、你的感受與你的意義的,時間。真的,在那之前,我只為自己而寫,純粹而絕對的,自己孤獨與苦悶、好奇與野望、憧憬與想像……」而當我們翻讀《黑色鑲金》,亦幾乎可觸碰到那反覆被淬鍊、演練、實踐與飲嘗的孤獨,此種孤獨形狀具體、質地細膩,就像某種專注於自身的巨大的愛,造就某種返身擁抱自己的姿態,而取之不竭。

詩人在黑暗中,孤獨而苦悶地愛著同時觀察著自我,透過自我關注的每個細部的極大化,急切地尋求著可傾訴的虛構的對體,那對象可能是(對他而言)長久以來缺席的讀者,可能是赴一場晚宴而尚未歸家的情人,而這樣的對話,更可能地發生在外部的現實世界與詩人的自我內部之間,遂在兩者的中介形成一處黑暗祕域,如詩集中的詩節4:

4

來,闔起眼睛

到我們獨處的巖窟──

漆黑、通風、自足的頭顱……

未成形的詞句、蝙蝠和水母

閃著磷光,貼壁寄生

緊閉的視野

還沒被看見

聽覺在井邊投石

等候回聲

後廂有些沒夢過的夢境,雜物堆陳

我蜷縮於此

靠不間斷的思維予我庇蔭。

在此黑暗祕域中,意識與潛意識、語言與無語言,交雜繽紛如水母閃爍著幽光,而讀者、愛人、所有人皆為缺席狀態,詩人的自我,於焉極大化地占據了所有的在場。當然,這種生存狀態必然(也必須)屬於絕然地孤獨。

在此,值得一讀的是,在詩節20至23裡,詩人提出了一系列有關「孤獨者」的討論,並將這種孤獨的形象,放置於他始終焦慮思索的「時間」的脈絡之中:

20

春天,孤獨者的季節

孩童在雨中踢足球

我擔任左前鋒

我屢屢越位的思維像一部推草機

來回刈著涼綠的空寂

21

夏天,孤獨者的季節

備受思念的客人到此作短暫的停留

籠中黑鳥側耳傾聽銀針落地

22

秋天,孤獨者的季節

我沿著一百條緊密平行的林蔭步道

走向內心的一百種北方……

頂著往日蕪雜思想如

捧枯葉逆風而行

我空不出那麼多手去追回他們……

我記誦……

23

冬天,孤獨著的季節

我在荒山峰頂的電話亭

細心翻閱巨冊的超時空電話簿

○○二○○七八九五七三二○○三三八

我撥了電話給一九○七年的梅特林克(評者註)

電話在那個年代響起

但無人接聽

詩節中,從各季節的推迭之間,描畫出「孤獨者」的詩意體態。無論時間是如何地堆疊或流失,在每一分秒與瞬間,所撞見的「我」皆如此永恆而絕對地「孤獨著」。《黑色鑲金》將孤獨者的自覺,提拔至詩歌宇宙的尖端,使之浮出水面、如浮萍盛開、鋪滿整座黑色宇宙的池塘。放眼所及,一句一字,皆隸屬於孤獨者的日常領地,不曾須臾離席。

註: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 Polydore Marie Bernard Maeterlinck,1862-1949),比利時詩人、劇作家、散文家,一九一一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為劇本《青鳥》(L'Oiseau Bleu, 1908)。


【書評˙小說】潛伏者的眼睛
林妏霜/聯合報
《另一種生活》書影。
若借章緣喜愛的作家艾莉絲□孟若闡述,《另一種生活》的出版,同樣展映了從首部《更衣室的女人》始便寫作不輟的創作者,對於小說技藝的長期耕耘。而集子裡許多篇章所錨固之機遇與選擇,心理空間的搔弄、轉折活動的調度,這些故事的纖維都顯露了神采,也如孟若般對短篇小說的經營與琢磨。並非必要,但這或許回過頭來處理了她自身和現實之間的關係:台北、紐約、上海這些都會空間的移動軌跡,成就了她有所距離的異質視點;她認識世界的管道,其視線所及之處有自己用以識別的景致,覆之以個人的標籤。

也因為企求小說的「營養有味」,於是用文字施作了「接地氣」的土壤,章緣用沾了地的語彙,寫一種盼待落地生根、安居之所,但也可能因此被泥住了的生活。而這些文字語言的細微變化,也隨之種植了各式的疑惑與定位,為創作者生成與變動中的旅途紋路,拉出了多條註解。

這些每每重製的地理空間,異置「新一回合的空白」,讓章緣得以在移動經濟、物質世界裡,以他者之眼,繪製新段線,繪成一張專屬的內在地圖。而她一面作為一介生活潛伏者,一面同時以創作者的身分去展現那樣的空白。小說裡的角色在各個端點來來去去,少有一份已充分定域化的關係,而以差異隔之。

一步差池、一念無明、一筆勾銷,命運的留情與不留情,彷彿有了一條清楚的輪廓線。但她又擅於以不斷「越界」的方式呈現之:死與生的瞬間位移、拾級而上的生活與踏不上的台階、身分或階序之間的混雜之地,愛慾相屬到分離,並在邊界與中心闢出空間,以「劇場儀式感」搬演某種間歇與停頓,抑或疊融與淡出死亡帶來的倒影。在事情尚未明朗之際,總帶來一種宛若鏡頭對焦前的模糊曖昧。

這部小說集裡,社群與社群之間,儘管有所互動,卻依然施放權力的硝煙,精心布置城市的話語。有幾分繁華可供顯榮,就有幾分頹唐倍增如夢。儘管在兩者的邊界有什麼誕生與壞滅,得以從中更輕易地指認其斑駁的痕跡,但此處彼處,還是同樣的人間生活,圍牆誘發施展那些積澱著的權力。而這些各方皆富有者的轉身拒絕,牽引出弱勢者的一份沉默、消癟的志氣、無可訴人的委屈與怨尤,即使試圖搏求也最終不能,多半演示成厭世,人之常情質變成了信任或愛的塌倒。

因此盛年不再,窮途末路,將微小動盪演成激烈對峙,各種關係的彼此剝蝕。監禁、綁縛、糾纏、痛哭的儀式,反而將他們從對「另一種生活」的慾求中開解出來。雖然知道「花是怎麼開成的」以致能花憶前身,但終於明白無論如何將自己代入、偷偷替換、尋回失物,被別過頭去而犧牲的另一段人生,並不會從此得到償還,僅得俗常一句:有好有壞。章緣攜著一雙有溫度的潛伏者眼睛,儘管有時生成了焰,走出一道確鑿深痕,卻也被視線包裹,走成了一種經看。


【閱讀世界】森鷗外與《舞姬》
林水福/聯合報
日本近代文學史,明治時代日本文壇的主流是自然主義,森鷗外(1862-1922)與夏目漱石(1867-1916)被視為反自然主義的兩大高峰。 夏目漱石的〈十夜夢〉等改拍成電影,且有《三四郎》、《門》、《然後》、《我是貓》、《少爺》、《心》、《草枕》等多部小說譯成中文,在台出版。一般稱呼他為「國民作家」。日本曾以他的肖像當千圓紙幣的人頭像。 相對於夏目漱石的高知名度,森鷗外雖非沒沒 ......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