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網路時代,部落格是最佳發聲的平台。從【部落客名嘴】電子報非大眾媒體的角度,看個人媒體如何發揮影響力!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5/20 第7406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當代散文】黃春美/爬山
【寫給情敵□優勝作品】jaqchang/寫給情敵
【聯副不打烊畫廊】王哲雄/沒有宣言有理想的五月畫會 ──寫在「台灣五月畫會66周年」

  人文薈萃

【當代散文】黃春美/爬山
黃春美/聯合報
圖/古國萱
三十幾年前帶孩子初上仁山石階步道,一路喘吁吁,汗水直流,漬得眼睛發辣,走走停停,喝水休息吹風,心想,下次還是走另一入口的公務車步道吧。「下次」就是三年後學校的文康活動。但是,海拔約三百公尺,山路不到一點五公里,一路緩坡,我照樣上氣接不住下氣,不斷問起到底還要走多久,簡直是隻飼料雞。

年輕,從未憂心體內那顆幫浦不耐操,健康也從不是日常生活話題,直到步入初老,血壓不正常,賀爾蒙失調,盜汗心悸失眠,坐著打呵欠,躺著睡不著,醫生囑咐每天要運動半小時以上以提高免疫力,傍晚快走一段時間後,身體仍不時當機,醫生改口說半小時不夠,要增加到一小時,這規勸有如香菸包裝盒上的警告圖示,加上身邊長輩陸續以病體示現,於是,我再次回到仁山。

有段時間,我清晨六點不到就去走仁山公務車道。某日上山遇到幾位下山的熟識山友,好奇問起幾點上山。約莫四點,且已爬完第二趟。這麼早啊,天未光不怕踩到「草繩」?這哪算早,那個誰誰誰說半夜睡不著,每天三點就舉手電筒過來,除了颱風天放假,風、雨、無、阻。我由衷佩服他們起床不拖泥帶水,上山,像走到客廳廚房那般自然,卻也納悶半夜上山是否吸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清晨,山客多如傳統早市,迎面而來識與不識者,一路早早早,既親切又近乎儀式的禮節,教不喜熱鬧的我,也跟著人際往來,可心中始終存著些許的不適感。饒富趣味的是,有一山客經常走著走著,突然高喊「豆∼腐喔∼∼」,他的聲音嘹亮高亢,直達天聽,須臾,山的另一頭也很有默契地傳來「豆∼腐喔∼∼」。豆腐來豆腐去的,不禁教人想起童年的清晨,有時還在睡夢中,清亮的豆腐叫賣聲,由遠而近,然後就停下來。一起床,一塊餘溫猶存,淋了醬油的白豆腐已經擺在飯桌上。

另一種聲音是手機放送的各種歌曲或佛號聲,錯身而過也就罷了,若是腳程差不多,或前或後,內心忍不住牢騷何苦與鳥兒青蛙一路爭鳴,於是,三步併做兩步走,快快遠離噪音圈。還有一種畫面則是不自覺地教人放慢腳步,母親挽著車禍腦傷的兒子,妻子陪著使用四腳拐杖步行的中風丈夫,丈夫牽著罹患巴金森氏症的妻子,我總是上山經過,下山又遇上,陪伴者與病者那一步一步的身影都在在教人動容。

上山後,植物園區、遊客中心或觀景平台,有做五行健康操者,有伸展拉筋者,有野餐有卸下茶具忙煮茶的。人群一落落,說話聲談笑聲手機歌聲,人生無限美好樣,可不知為何,我只想快快下山。

前年暑假,同事相邀八點爬仁山。奉勸暑天烈陽炙人,爬山宜早,七點如何,回以七點在爬枕頭山。好吧,多帶把陽傘。

不意上山後,地面只篩下幾塊斑駁光影,且人潮退去許多,更顯悠哉。思及阿盛師說「觀海,宜獨往,忌夥眾,夥眾則無安靜閒適之可能。不得已而必要一伴,應慎選,知音者上佳……」爬山亦然,不夥眾,最好也避開山客夥夥眾眾。此後,我選擇九點以後單獨上山,那時段,該下山的都下山了,天更闊,山更廣,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筆記乍現之靈光,一個人多麼舒心啊。後來,我嘗試久違的石階步道,沒想到腳步一路輕捷,此後就從石階步道上山,由公務車步道下山。

石階步道人影杳然,我常常走著走著,前後照看,空山不見人,但聞鳥語響,心生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之快感,於是歇腳賞花看樹。櫻花未謝,杜鵑急著盛放。清明後,則油桐花紛飛,地面雪成一片。入秋,桂花飄香長達半年,豬母乳榕、水黃皮、台灣肖南等等,雖無高聳入天之姿,然樹蔭濃密,樹身爬滿青苔,樹杈長出一叢叢山蘇,林相大異於平地。低處蕨類蔓生,幾株姑婆芋長得比我高,矮者則以霸氣之姿覆蓋了其他植物。有幾次,明明無一絲風,花葉安靜,或野蕨或小草,一株兩株,左右轉圈舞個不停,蹲看許久,無從解釋,許是小精靈出土相互戲耍吧。

如果樹林裡傳來沙沙聲,準是枝椏間猴子攀跳,這樹頭翻過那樹頭,有時地面漫走。我最愛看母猴抱著幼猴吸奶,若幼猴吸奶不專心,頭轉來轉去,便把母親的奶子拉得長長的,像扯玩橡皮筋般。我也愛看猴子互抓蝨子時的愜意,當我與他們的眼神對焦時,一方總是陶醉又神氣地望著我。仁山的猴子都很友善,只要食不露白,從不攻擊人。

不過,你最好把頭上的猴子當落石,快快通過,斜仰欣賞。前些天,一山客從後頭趕上我,抱怨剛才下雨淋濕頭髮。我說沒下雨啊。他笑罵起「潑猴、毋成猴」。方意會猴子在他頭上灑尿。

爬山另一忌,忌穿著不當。

這話顯然多餘,但我在下山時,見過外地遊客穿厚高跟鞋者也就罷了,還有網襪搭細高跟涼鞋者,教我看得幾根腳趾常忍不住就彎曲緊抓住鞋頭。日前還遇上一頭澎澎金髮女人,假睫毛跳動著,著正紅上衣正紅迷你百褶裙,腳踩高跟馬靴,凡此種種穿著,想必誤以為仁山有流籠可搭。

最忌爬山遇到菸客。某日在步道見前方彎處樹縫人影穿梭,一落單男子駐足面向山林,站姿不像小解,前行,忽見一縷白煙升空,未多看他一眼,他就自動把菸熄了,原來是遊覽車載來的抽菸脫隊者,還面容尷尬問我是哪一隊。

我上山後喜歡站在土丘上遠眺蘭陽平原,從腳下丸山遺址往前延伸,找到我家對面那所國中,以此為地標,再找尋被群樹遮蔽的家。天氣晴朗時,看龜山島悠閒地浮在太平洋上,我就不自覺地默詠林則徐的知名對聯「海到盡頭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然後,繞進涼亭旁的樹影深蹲拉筋。

上周碰上一對先前遇過數次,樣似父女又如夫妻者在一旁做甩手運動,突然,男人告訴女人腳踩了一隻馬陸,她倒退,敬禮又敬禮,連連說對不起,隨即雙手合十低頭誦經迴向給那隻馬陸,許久才又繼續甩手,而男人早不知去哪,總是如此,我猜,他應該又去採野果。如所料,不久,他回來了,但聞女人囌囌幾聲,誇甜誇好吃。

到底是龍葵、桑葚或什麼奇珍異果,每每覷探,未探出結果,卻口生津液。我好奇他們的關係,也好奇哪裡有果可採。下回尾隨。


【寫給情敵□優勝作品】jaqchang/寫給情敵
jaqchang/聯合報
給是敵曾是友的妳:

愛上同一個男人,

感覺好像精品打折的第一天,

我們姊妹居然看中了同一雙鞋,

只有這一雙鞋。

我穿大了半號,妳穿稍小半號,

是都差了一點,但還算適合。

先不管太鬆會掉鞋,還是太緊會打腳。

這麼好看的外表,

這麼名貴的身分,

唾手可得的占領機會。

識貨的人,應該都會來搶。

我穿覺得好看,被妳給發現了。

所以不公平競爭,表明不給我好看,

因為它更襯妳的美?

於是,我們站在拔河比賽的兩端,

卯足全力,爭取勝利。

不是妳倒,就是我輸。

因為總不能,妳我各穿一隻鞋!

其實,我討厭跟妳品味相同,

妳卻一直不討厭跟我的品味相近。

如果我去喜歡別雙鞋,妳可別膩了這雙鞋,

又想靠過來想我的新鞋。

這是不可以的!

給不是敵也不是友的妳

現在,

最好的解決方法是:

小姐我,決定不穿鞋。


【聯副不打烊畫廊】王哲雄/沒有宣言有理想的五月畫會 ──寫在「台灣五月畫會66周年」
王哲雄/聯合報

「藝術運動」與「畫會」

「藝術運動」(Art Movement)與「畫會」(Association;Soci□t□)之間的差別是很弔詭;「畫會」通常只是一群抱持共同觀念與理想,志同道合的藝術家組合起來,定期或不定期展出的社團。而「藝術運動」的初始也是由一個或多個藝術團體或藝術群(Group),有共通的創作理念與訴求,積極透過定期的展覽,贏得觀眾與藝術工作者的信服,漸漸在畫界產生其影響力;當其影響作用擴及區域、國度,甚至國際的仿效跟從,就成了所謂的「藝術運動」。

在西方藝術史裡,第一個以「宣言」(Manifeste)的方式推動「藝術運動」是「未來主義」(□Futurisme),由義大利作家馬利內提(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 1876 -1944)發布於1909年2月20日法國的《費迦邏報》(Le Figaro)頭版,針對義大利本身的文化,墮入「嗜古主義」(Pass□isme) 的呆滯所提出的反擊。該「藝術運動」反對模仿,歌頌工業文明的現代生活:一種瘋狂的速度和一種瘋狂的動力主義(un dynamisime fr□n□tiques)。

「五月畫會」吹響台灣藝術現代化的第一聲號角

台灣的「五月畫會」,最初也只是由四位剛從台灣省立師範大學藝術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前身)的畢業生:郭東榮、劉國松、郭豫倫、李芳枝,在廖繼春教授的鼓勵下,於1956年6月22日至24日,在藝術系館教室前的廊道舉行聯合展覽的小群體。筆者看到2010年11月由郭東榮提供給《台灣光華雜誌》的照片:當時他扶著放在架上手繪的聯展海報,上面畫著一個變形的裸女和四人的名字,這種克難而勇於創新的精神不言而喻。雖然距離「畫會」的格局尚遠,更不像「未來主義」有滿版的「宣言」和強大的組織力,但是卻吹響台灣藝術現代化的第一聲號角。畢竟這次的聯展只在學校展出,起不了共鳴,談不上影響力,只能算是成立「畫會」的濫觴;於是正如郭東榮自己所說:「我們立志打破傳統,認為當代藝術一定要有自己的風貌,我提出第一張抽象畫《思》參展,第二年(1957)我主動倡議成立畫會,『五月畫會』正式成立。」並決定在每年的五月舉辦聯展。

1957年,第一次公開以「畫會」的身分,在中山堂對外展出的成員,增添了1956年畢業的陳景容和鄭瓊娟兩位生力軍,總共才六位;今年邁入六十六年的「五月畫會」會員陣容已擴充到五十位。從原本只吸納本校每年系展有特殊表現的校友,發展到羅致全台各地的優秀藝術工作者從效仿法國創立於1943年,而在1944年12月完成立案對外公布的「五月沙龍」(Le Salon de Mai)——反對納粹黨壓制現代藝術,將具有現代藝術思維的藝術家作品從美術館的牆壁卸下沒收,公開以「頹廢藝術」(l’art d□g□n□r□)展出辱罵的罪刑——到尋求東西融合和東方藝術思想的自主性;從嚮往抽象繪畫到廣納多元風格的平行發展。這個曾經以跳脫傳統束縛,扮演台灣藝術史第一個前衛「藝術運動」的群體,一路走來並不如想像中的順利,在擴展會員的過程中,有的會員也因出國深造與尋求個人發展,展覽中斷,好不容易等到1989年創會的郭東榮教授從日本回國之後,於1991年重挑復會大樑,凝聚老會員並招募新血,成為涵蓋老、中、青三代菁英成員的大團隊,郭前會長東榮負起承先啟後的使命,對該會的貢獻是不可抹滅的事實,不幸今年元月以96歲高齡辭世,令人深感遺憾。

一起努力「革自己的命」

有幸受邀擔任「五月畫會」的榮譽顧問,對該會轉型後的生態認知與抱持的理想有某些期許。首先必須瞭解21世紀的藝術發展,包括台灣在內,由於個人自由主義的抬頭,要產生帶動區域、國際性影響的「藝術運動」幾乎不可能,而且任何「畫會」成員都會存在著不同的想法、使用多元媒材和技法,所形成的不同風格樣貌,特別是本會包容三代的年齡層,共同理想是在尊重多元風格的原則下,一起努力「革自己的命」而非革他人或他處的命,藝術改革的對象是自己,挑戰的對象也是自己;時代在變,藝術要有新意。其次是不要將自己的思維局限在某種狹隘的範疇,要跟國際接軌就要走出去與人交流,只要有創意的作品,不怕別人不認同。關於這點,可喜的現象是2017年接任的吳柳理事長率會員參加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大都會美術館(Metropolitan Gallery of Las Vegas),從2018年9月6日開幕到10月24日結束的聯展,並且規畫2022年8月前往義大利參加威尼斯雙年展;2023年將赴日本東京美術館舉行聯展。

最後,在本序文收筆之前,重申「五月畫會」無須華麗的「宣言」但需要與時俱進有創意的作品,因為作品本身就是強而有力說服大眾最好的文本。

●「台灣五月畫會66周年會員聯展」5月25日於國父紀念館逸仙藝廊(台北市仁愛路4段505號)展至6月8日。

●5月29日下午四點,畫家陳正雄主講「走向世界──拓展國際能見度與世界接軌」,歡迎與會。


  訊息公告
吃茄紅素真的就能改善中風?
提到茄紅素你會想到番茄和改善中風?提到β-胡蘿蔔素你會想到胡蘿蔔和顧眼睛?提到鈣質你會想到牛奶和鞏固牙齒、骨骼強壯?提到鉀你會想到香蕉和降血壓?恭喜你,被洗腦得很成功。

《花園鎮的一年》分享來自陽台、屋頂和花園的食譜
《花園鎮的一年》是美味的《花園街10號》續作,也是作者費希塔•莎拉在疫情期間,獻給在家悶壞了的人們的書。文字簡潔如詩,描繪一座迷人的花園小鎮,四季種植出不同的蔬果,大家共享園藝和情感的交流,充滿色香味和人情味。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