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天英語學習充電報】提供英語會話及實用句型,讓你脫口說出流利英語,不再「看的懂」卻「說不出口」! 看電影怕白花錢?電影痴必看的熱門影評及趣聞迭事,【火行者電影精選週報】週週推薦精彩好片不踩雷!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7/01 第8516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聯副/第十二屆聯合報文學大獎得主:阮慶岳

  人文薈萃

聯副/第十二屆聯合報文學大獎得主:阮慶岳
聯副/聯合報
阮慶岳。(圖/阮慶岳提供)

得主:阮慶岳

近三年內作品:《銀波之舟》

評審團推薦代表作:《黃昏的故鄉》

獎金:新台幣101萬元暨獎座壹座

評審團:王德威、石曉楓、范銘如、陳雨航、童偉格、詹宏志、楊照(按姓氏筆畫序)

主辦單位:聯合報、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


【聯合報文學大獎特刊】楊照/離開主流敘述的努力

對我而言,聯合報文學大獎具有一種提醒的意味。一方面提醒讀者,我們必須要關注這樣好的小說家、這樣好的作品;另一方面,也提醒這些默默耕耘的作家們,你們寫的作品有人在看,你們的努力不會被埋沒。我跟陳雨航之所以推薦阮慶岳,大概都是因為,我們認為他值得被更多讀者看見。

阮慶岳的寫作並不標舉議題性,沒有文學、政治、社會等訴求,而更趨近於後啟蒙的方向。七等生過世後,阮慶岳顯然有意在作品中紀念心儀的小說家,《銀波之舟》在書名上,便暗示出與七等生小說〈銀波翅膀〉的連結性,具有致敬七等生的意味,也表白出阮慶岳個人獨特的文學傳承。承繼這樣一個前鄉土的、存在主義式的、現代主義的寫作前輩,使阮慶岳的作品並不著意於呈現出清楚的議題感與方向性。

我認為,阮慶岳最獨樹一格的筆法,便是在小說中流露出七等生的「中介」。七等生的小說經常讓讀者分不清夢幻、想像與現實的分野,阮慶岳的筆法顯然比七等生更為理性,且在突破前輩的道路上付出了種種努力,也讓他在承繼之餘,展現出自己作品的獨特聲腔。

《銀波之舟》的主角就叫作「阮慶岳」,我們或許可以這樣說,本書把自傳「小說化」,讓「我」現身說法,真實地發聲、敘事,與讀者面對面。於是,《銀波之舟》種種小說化的敘述,實際上與自己具有相當高度的連結,亦展現出了小說家與七等生、里爾克等文學前輩的共情。我相當贊同雨航所言,《銀波之舟》是一本論述與實踐兼備的進階版小說指南,關於記憶與夢境,對於年輕的小說家應當有諸多啟發。《銀波之舟》與《黃昏的故鄉》中共同的核心,包含想像人生的歸屬,文學的想像與狂喜,是其中不能忽視的部分。

阮慶岳作品最大的價值,是離開主流敘述的努力。小說家在文學上堅毅地獨行,不甘於平淡,持續地推陳出新,創作的能量與持續力都相當驚人。阮慶岳的文字、聲腔都與眾不同,幾乎每本書,都觸及了對人世的終極關心,使我對他抱持著充分的尊敬。現在,也是時候推薦阮慶岳了!(陳其豐╱記錄整理)


【得獎感言】阮慶岳/甦醒的夢

手機響起已是傍晚,我正坐在新生南路的鳳城燒臘,面前擺著三鮮燴飯和酸菜肚片湯,這是我年輕時就喜愛的口味,那時總因沒錢常常卻步門外。我聽手機傳來賀喜報訊的聲音,覺得恍恍惚惚,意識到我從來就活在一個甦醒的夢裡。

這樣意識清晰卻無法自夢裡醒來,是曾經讓我屢屢驚慌與害怕的狀態,年輕時尤其會掙扎想迅速自夢境脫離,急切要返回雙足可以確實落地的現實裡。現在卻珍惜能有這樣漂浮在夢與現實邊緣的時刻,因為那最是接近我寫作的狀態,也更讓我得以視見我生命的真實姿樣。

《銀波之舟》就是這樣甦醒也惚恍的夢。我回返童年探看裹著小腳、只能說福州話的婆,召喚消失出我童年的小舅媽身影,她從鄰村嫁入我們居住的閩南語小鎮,時常攜我相伴去看電影,後來因我小舅懷疑她另有戀情,以刀追逐她四處逃跑,成了我餘生害怕步入的記憶。

而且,我終於知道這個甦醒的夢,就是得以載我回返記憶與夢境的銀波之舟,也是我書寫時最清明潔淨的時刻。因而想起雀躍出版第一本小說集《紙天使》的心情,內心感激命運讓我能堅持寫作到如今,那最初的小說記錄了我不能忘的迷惘初衷。我寫著:

她醒來一身是汗。見他立在窗前把簾子劃地拉開,白色日光洶湧飛撲進來,昨夜一個個不停歇夢中舞台布幕般不退去濃紫淡紫的月光世界,霎時奔逝無蹤。

阮慶岳簡歷

小說家、建築師、評論家與策展人,為美國及台灣執照建築師,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教授退休。著作有文學類《一千顆星星在跳舞》及建築類《弱建築》等三十餘本,曾策展2006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獲台灣文學獎散文首獎及小說推薦獎、巫永福文學獎、台北文學獎、2009亞洲曼氏文學獎入圍、2023 Openbook年度中文創作好書獎,2012第三屆中國建築傳媒獎建築評論獎,2015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獎等。


【評審團推薦入圍作家】

平路

近三年內作品:《夢魂之地》,評審團推薦代表作:《東方之東》、《夢魂之地》

一位靈力逐漸衰退、普渡眾生職涯出現危機的通靈女子,每日遊走於市井與公車之中,試著尋找其他靈力飽滿的媒介(也就是那些藏在世間有靈力體質卻不自知的凡俗之輩),讓她可以借道連結諸神。職業起乩通靈人的本質有兩面性,一方面要面對神靈(諸神有各種不同的性格脾氣,不是都有回答愚蠢問題的興趣,而她也不能決定哪尊神靈會降臨自己身上),另一方面又要面對眾生(各色俗世人等的慾望與痛苦都成為她的負擔),這個身分是小說家巧妙設計的介質,她上網一般連結的神靈,有時候是台灣人最熱愛的叛逆少年三太子,有時候是關聖帝君,有時候是王母娘娘,但也有時候是隱晦或陌生的神尊,女主角通靈人無意中連上的一個不熟悉的神尊,通靈者在困惑中逐漸體悟她連上的另一位太子,蔣經國。故事到這裡急轉直下,民俗與凡眾慾望突然變成台灣歷史的側影呈現與精神分析……

奇特的視角,成熟的技藝,寫了四十年小說的作家平路,告訴我們她仍在她的創作高峰。《夢魂之地》不但是她「台灣三部曲」最成功的作品,也是近幾年最刁鑽卻好看、趣味橫生的小說。(詹宏志)

陳淑瑤

近三年內作品:《魔以》,評審團推薦代表作:《雲山》

二十一世紀的台灣小說,不乏明確的議題,或滿足讀者的期待,或呼應學理的解釋。相對而言,陳淑瑤作品自成一格,似乎「方向感不好」,卻也因此,呈現極其豐富的自我周折與堅持。

陳淑瑤小說,使「鄉土文學」這個概念,再次成為懸案。一方面,這些小說凝視一個再無啟蒙敘事的原鄉,從而,在故事死滅之境,溫煦復育了在場的生命書寫。另一方面,這些再臨的鄉野,或離島的離島,也純度更高的,濃縮了當代生活的嚴峻景況──在城鄉地景交互碎裂、在彼此的無差別瓦礫場上,陳淑瑤不斷探究一個事關生命政治的基進提問:仍在持續著的餘生形式,如何能再自得其義地持續下去。

《雲山》細密堆壘時間的瓦礫場,使山如樓寓、樓寓如山,互證舉世恍若異鄉的餘生留難。《魔以》複寫留鄉者親熟認養的二度童年,或生疏實習的提前晚年,無語地反問:何以原鄉終成困局?每一部陳淑瑤小說因此,皆是並不孤高的想像,與絕不媚俗的揣摩,多年以來,允為台灣文學中,最獨特的創作實踐之一。(童偉格)

零雨

近三年內作品:《女兒》,評審團推薦代表作《膚色的時光》

自1990年《城的連作》起,零雨至今已創作詩集九本。她的題材、風格數變,一以貫之的是誠懇、含蓄的姿態。新作《女兒》以悼念母親為契機,展開宏闊的思考:女性與世代和時代的交匯,時間的幻化流動,衰老、病痛、看顧,與死亡,還有藝術的超越與限度。生命有不可承受之重,零雨卻能以最簡單的文字,緩緩訴說她的深情與感悟。她讓文字與我們素顏相見,技巧盡去,力道卻自在其中。

《女兒》的核心當然是「女兒」。對零雨而言,那是性別倫理的命名,是女性最敏銳纖細的本心,是慧眼看世界的態度,更是作為詩人──無分男女──的自覺。據此,零雨書寫母親終老前後的看護與告別,人世間種種邂逅、耽溺、背叛、疏離;當她終能將這些牽掛置於她所成長的大海與土地之中,她的世界陡然放寬。而一切必須經過詩人的有情之筆,如是淘洗,打磨,淬煉成為文字,讓女兒成為「女兒」。於是有了如下的詩句:

啊這些女兒

發明了二十世紀的波浪


她們泅泳的姿態各異

有的口吐白沫,有的四腳朝天。但都不死

波浪前仆後繼

(王德威)

賴香吟

近三年內作品:《白色畫像》,評審團推薦代表作《島》

在政治高燒不退的台灣,政治小說還能怎麼寫?賴香吟的政治小說總能在主流論述和書寫模式之上,推展另一種敘事的高度。《白色畫像》一如早期《島》裡的系列短篇,為我們示範了距離和收斂,卻又能將大時代對小老百姓有形無形的影響具體而自然地收束在人的言行、思維、選擇和處境之後。相較《島》對解嚴後民主改革的熱情,刻意採取一種與當代維持觀望和疏離的冷淡,《白色畫像》反倒從遼遠如迷霧、威權籠罩的白恐時代中,拼組出老一輩的人情溫度、文化記憶和庶民生活。小說以三個本省籍人物取樣,分別代表男性小知識分子、幫傭的基層女性,以及出國移民的女性知識分子,各自如何理解和反映政治生態的變化。人物的選擇看似隨機,實則隱藏不少巧思挑戰,例如一輩子在家室內幫傭的歐巴桑透過觀影經驗的轉變呈現政確論述的易幟,或是已然遠離是非之地的台裔移民反而比前兩篇飽含最大量政治訊息與海外台獨人士的悲涼。作家不斷反思並突破政治小說書寫的企圖令人佩服。(范銘如)


  訊息公告
AI判讀,救回心肌梗塞的他!醫學中心AI前線應用一次看
一早8點多,52歲的小林在家中運動,突然頭暈目眩、胸部撕裂痛。救護人員將他抬上救護車,立刻施作心電圖,10秒後,AI判讀系統發出警示,螢幕跳出一行讓救護員繃緊神經的紅字──「STEMI」。這五個字母,對應的是致命風險高、被稱作急重症頭號殺手的「急性心肌梗塞」。在這場與死神的賽跑中,小林得以驚險回魂,是因為他坐上的救護車,配有中醫大附醫「智救心」AI輔助診斷系統。

文憑不出色 怎麼反敗為勝?
在大學生、碩士生滿街跑的年代,文憑不夠漂亮的人,求職若想脫穎而出,就得訴求個人特質與未來潛力。等到正式工作後,再用優異的工作表現,徹底擺脫學歷包袱,在新回合的人生比賽中反敗為勝。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