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中,我在社群媒體上讀到一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貼文,揭露台灣史上最古老的人類化石,同時也稱為「澎湖原人」的真實來歷。手掌大小的人類下顎骨化石,沉睡在海底數萬年,十年前由一名澎湖漁民在台灣海峽打撈上岸,經過多年研究與日漸進步的科技,終於從中分析出「他」的來歷。原來,澎湖原人正是早已滅絕的古人類族群「丹尼索瓦人」。
我原先只是尋常地滑手機,但沒想到點入照片後,竟看到熟悉的面孔。
回到過去的一天
主持此研究計畫的人是科博館張鈞翔博士。是我媽媽的乾媽的兒子,兩家人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我們都叫他「阿弟舅舅」。從小我只知道阿弟舅舅在科博館從事研究長毛象的相關工作,但絲毫不清楚具體內容。「六度分隔理論」告訴我們,世界上任何互不相識的兩個人之間,平均只需要經過六個人就能產生連結。沒想到這次透過丹尼索瓦人(的下顎),我與阿弟舅舅產生新的連結;也透過因著其發表在頂尖科學學術期刊《科學》的論文〈A male Denisovan mandible from Pleistocene Taiwan〉,重新認識了身為「古生物學家」的阿弟舅舅。
我對古生物學家充滿了影劇形塑的刻板印象。譬如《侏羅紀公園》裡浪漫英勇兼具的葛蘭特博士,或《六人行》分外對恐龍執著的羅斯.蓋勒。帶著這樣的好奇,我來到台中科博館,跟著古生物學家張博士展開「回到過去」的一天。
見面那天,張博士身上穿著土色多口袋背心,那是他們進行野外採集工作時常見的打扮,是日特別為了我「dress code」,「平常在室內工作不會這麼穿啦,也不會隨身攜帶地質鎚等挖掘工具,但有一個東西是我不離身的。」張博士從錢包裡掏出一張上頭有公分刻度、信用卡大小的卡片,方便在外臨時拍攝時,可以精確表現出該物的大小與方向性。
而作為公家單位博物館的一分子,古生物學家的一天其實很樸實,收發郵件、和同事開會、主持專案進度,分類建檔化石資料庫等皆是日常。現在推廣科普也與時俱進,張博士和同事們開闢了兩檔Podcast節目「科博揪咪秀」和「科博做伙講」,後者由張博士主持,全程用台語講科學,非常接地氣又長知識!張博士帶我參訪他的工作環境,巨大的石塊堆放在走廊地上,辦公室充斥著各項分析儀器,書架上有各種專書、資料,還有魚龍、鸚鵡螺、微網蟲等擬真填充偶,「家人朋友知道我喜歡收藏,到世界各地的博物館、科學館紀念品店時都會帶給我。」數量之多,甚至還能依照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生物,分門別類裝在三個透明長桶中,令人也窺見了張博士富有童心的一面。
古生物學的樂趣
張博士從小就喜歡動物,但在東海大學生物系求學過程中,遇到富含人文素養、社會關懷的恩師林俊義,「開始接觸科學、哲學等閱讀內容,轉化為對知識信仰的追求。」研究所畢業後,他在1993年即進入科博館工作至今。原先是採集與標本剝製處理工作的約聘技術員,後因緣際會參與了「澎湖海溝動物群研究」,「我才發現原來台灣是有化石的。」
他回憶起這幾乎算是命運轉折點,引起他對研究台灣化石的興趣,轉入地質學研究人員的行列,更敦促自己前往英國倫敦大學深造,以長毛象大型哺乳類動物為對象並取得博士學位。返回崗位後,開玩笑自稱為「動物撿骨師」的張博士,不只鑑定與分類大型哺乳類如古菱齒象、德氏水牛等動物的化石,更關心其演化過程,牠們什麼時候來到這個地方?如何生存?怎麼適應環境?從化石線索中,還原牠們當時在台灣生活的場景,重建牠們的生命敘事。
從技術員到取得學術上肯定與成就,張博士如今已近花甲歲數,並進入校園培養後起之秀,我問他會怎麼形容古生物學家呢?他毫不遲疑地說:「我們是一群說故事的人。」接著表示,但這些故事並非虛構,而是建立在化石科學證據上的想像。
他以丹尼索瓦人的研究為例,透過一小塊下顎骨,去推敲距今十九至十三萬年或七至一萬年之間的他們,如何從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遷徙到青藏高原,再一路來到亞熱帶與大洋洲,偶然途經台灣海峽,在此留下足跡。這些故事背後,是對演化與環境適應的科學推理,揭示生物在漫長歲月裡無數次突變與選擇的結果。古生物學的樂趣就在於「有限的實證中,開展無限的想像」。張博士形容,「像是一本厚厚的書,被擠壓後的結果。」每一塊化石都是未完待續的篇章,等待經過科學挖掘,補足細節與缺失的必要環節(missing link),進而有了被讀懂、被續寫的可能。而丹尼索瓦人的發現,讓台灣在這場古人類的敘事中被看見,他希望未來能持續以這些「有所本的故事」,讓更多人理解生命演化的壯闊與浪漫。
長年浸淫在時間幅度巨大的研究裡,可會影響一個人看世界的方法?「人生只是地球生命長河中極短的一瞬,會深刻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但他強調,那種微小感受並非通往虛無或消極的入口,反而是一種提醒,「正因為微不足道,才更要珍視自己。要在這樣短暫的存在裡,活出屬於自己的光彩。」
或許,古生物學所研究的,不僅是早已堅實僵硬的化石,或遙遠到超出想像的遠古生命,在一個人的近百年的小小時間切片裡,也會有那麼一瞬,使人再度凝視生命的價值: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將往何處去,眾生相交會所遺留下的種種痕跡,都將成為地球宏大敘事裡,一則小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