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物理、化學、生物…等多元化的科學,【科學少年雜誌親子報】精選雜誌內容,給你有趣又好玩的科學知識。 【柿子文化心靈養生報】提供健康、飲食、旅遊等各種人生體驗,讓你不只照顧自己的身體,也疼愛自己的心!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11/17 第96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故事不計大小,都值得流傳
舌尖上的騙局/找回食物真原味!
這不是我們做事的方法!/組織的興起、殞落,再崛起
螢幕陷阱/行為經濟學家揭開筆電、平板、手機上的消費衝動與商業機會
閱讀筆記 蔬果歲時記/純真與新鮮

新書鮮讀
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故事不計大小,都值得流傳
文、圖節錄自麥田出版
圖/麥田出版提供
《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2016全新增訂版

時代不專屬於誰,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

故事不計大小,都值得流傳。

台灣的歷史不也該如此綴織而成!?

內容簡介:

  歷史書寫名家陳柔縉在《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廣告表示》以「物」著手,

  呈現日本時代台灣生活演變的縮影;本書則不追洋物,而看向報紙新聞細處。

  書中濃縮了台灣彼時的民心人情及各樣怪奇的趣聞,生動的描述中,

  富含人影、時間、地點與聲音、動作、感情,偶有動物串場,

  而每一個凝視的瞬間,無不是象徵時代印記的珍貴影格,同時引人動念,

  去追尋屬於個人的、家族的、家鄉的日本時代。

作者介紹:

陳柔縉

  台灣大學法律系司法組畢業,曾任記者,現為知名專欄作家,專事歷史寫作。

  主要著作有《總統的親戚》(一九九九)、《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二○○五,榮獲聯合報非文學類十大好書、新聞局最佳人文圖書金鼎獎)、《宮前町九十番地》(二○○六,榮獲中時開卷中文創作類十大好書)、《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二○○九,獲頒新聞局非文學類圖書金鼎獎)、《台灣幸福百事:你想不到的第一次》(二○一一)、《舊日時光》(二○一二)、《榮町少年走天下:羅福全回憶錄》(二○一三)、《廣告表示:╴╴╴。老牌子.時髦貨.推銷術,從日本時代廣告看見台灣的摩登生活》(二○一五)等書。

  相關著作

  《宮前町九十番地(十週年紀念版)》

  《廣告表示:╴╴╴。老牌子.時髦貨.推銷術,從日本時代廣告看見台灣的摩登生活》

  《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經典版)》

搶先試閱:

猛雄藏了十個月的祕密

二○一三年,給貓熊「圓仔」取個好名字的活動,熱烈進行,進入第二階段,有六個名字開放網路投票。

日本時代,不乏動物明星,不乏有響亮的小名暱稱,但是,為明星動物舉辦命名徵選,只有過一次。主角既非孔雀、雲豹,也非猩猩、大象,而是一對老虎夫婦。

一九八六年,台北動物園才由圓山搬到木柵現址,圓山動物園則早在一九一○年代中期就開幕了。開園之初,便有一隻印度虎,身長六尺,年齡五歲,每天跺著步,咆嘯稱霸。

雖說老虎的壽命可以超過二十年,但是,早期圓山動物園的老虎,不敵三、五年,便要歸天。又死了一隻老虎之後,養育主任大江常四郎哀嘆說,園內的老虎因為年幼,胃非常虛弱,養老虎好像跟養老人一樣,雞肉都要先搗碎成細末,再拌入雞血。

抱怨歸抱怨,動物園沒有老虎,還能號稱是動物園嗎?一九二○年春天,大江常四郎奉命前往新加坡買虎去。本來預定出差往返要花七十天,但大江先生一去無返,不幸病逝新加坡。之後幾年,動物園改向日本的動物商人購買老虎。

一九三五年,圓山動物園又從九州門司的商人那邊買了兩隻馬來虎。四月多,鳳山丸駛進基隆港,載來這一對新客,給動物園注入活力。接下來的五月五日為日本的「子供日」(兒童節),園方靈光一閃,決定那天要給兩隻老虎新生辦個盛大的「命名式」。

徵募虎名的辦法,因兩隻老虎雌雄各一,園方就定位為「虎夫婦」,希望市民大家一起來幫忙取個簡潔、好叫、有夫妻感的名字。應徵者要用空白明信片寫上意愛的名字,活動到四月三十日截止,入選者將送老虎寫真照當獎品。

結果,短短幾天,有一百八十五張明信片飛來,跟現在運用網路,動輒萬人參與,無法相提並論,但是,無礙於選出好名字。五月五日那天,進動物園的遊客都可以拿到印刷漂亮的老虎卡片。下午一點半,市長代表人宣布虎君夫婦名字為「猛雄」和「破魔子」,聽起來,虎先生很生猛,虎太太也是不可輕侮之輩。大象接著揮舞長鼻,向新到的虎朋友致恭賀之意。最後,還打煙火,閃閃火花從空中絢爛灑下,整個動物園內更顯得熱鬧滾滾。

猛雄和破魔子的命名秀,可謂盛大收場,十個月後,卻有個烏龍的結局。

猛雄入住圓山不到一年,也難脫厄運,突發怪病暴斃。動物園解剖死體,全部人都嚇了一大跳,猛雄不是男的,牠是一隻母老虎。回想前一年的虎夫婦命名活動,好不尷尬。

這下怎麼辦?動物園只能馬上向遠在門司的動物商人「提出嚴重抗議」,然後,動物園也不能沒有一隻雄糾糾的老虎,於是又跟原廠商簽了一張買賣契約。不過,這回為了避免相同錯誤,交涉時特別強調,我們要買一隻「確實」是男生的老虎。

小象闖進高級料亭了

小熊貓「圓仔」連睡個覺都那麼卡哇衣,惹人愛憐,成為台北動物園的新明星。時間往前推,戰後幾十年,圓仔的前輩是大象林旺,再往前推到日本時代,那就屬「麻──將」最紅了。

「麻──將」是一隻母象,大家暱稱牠「сみグヒモ」,可以譯成「小瑪」,但念起來的聲音則像中文的「麻將」,叫起來頗順口,姑且就這樣寫。

一九二六年八月二十六日,麻將先搭船到基隆,轉搭貨運列車,抵達台北火車站。民眾已經聞風而來,圍觀等待者有戴斗笠的、有穿台灣衫褲的,明顯是台灣人。報紙如拿刀刻木,要把歷史上不可忘卻的時間牢牢記著,午後兩點十二分,麻將小象從貨物車的小斜坡走下來,終於踏上台灣的土地,同一秒,新聞記者拚命按下快門。

然後,麻將如何從台北火車站到她的新家圓山動物園呢?用走的。動物園的人餵她樹葉和水,誘騙她慢慢往前。從現在忠孝西路靠左側開始走,第一個轉彎,走進今天的中山北路。路口的行政院,以前是台北市役所(市政府),市尹(市長)太田吾一鼻下蓄著髭,和一堆公務員跑出來歡迎。市長出迎的熱鬧沒過幾秒,麻將走一走,明明有鐵鍊圈住脖子,仍然拉不住,突然就衝進旁邊的日式高級酒宴料亭「梅屋敷」,即今天的國父史蹟紀念館。一個小時後,好不容易才入住圓山新家。

之後,麻將就變成圓山動物園的「人氣者」,大人小孩抱著好奇去,看牠用鼻子吃飯,興味盎然。麻將一整天要吃五顆鳳梨、甘蔗葉一百斤、一些普通青草、一斗的水,再加上刺刺的鳳梨葉五十斤,非常驚人。

有一次,中部的原住民小孩到動物園修學旅行,他們在山上看過許多動物,對大象卻很陌生。雖然麻將還是小母象,只有一千公斤左右,他們仍覺得大得可怕。麻將的象腿,在他們眼裡,很像部落的石臼。初看到麻將的象鼻,他們皺眉不解,為什麼象臉上會長出一隻腳來。

日本時代,去動物園已是孩童普遍的活動。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在回憶錄裡說,小學時,老師帶他們到圓山動物園遠足,前一晚他興奮得睡不著覺。隔天搭火車從基隆出發,下了台北火車站,再走路到動物園,花了大半天,雖然只剩半日遊,也很高興滿足。張榮發生於一九二七年,小學時期到動物園遠足,應該看過人氣印度象「麻將」。

三○年代,麻將是圓山動物園的第一女主角,她塊頭大,存在感十足,能聽命做動作,每年「動物祭」,動物園準備米、地瓜、蜜柑、甘蔗、香蕉和柿子等供品,祭拜死去的動物同伴,感謝牠們的付出,此時,麻將就會身披彩衣登場,代表園內所有動物屈膝祭拜。

同在園內,猩猩「一郎君」也很受歡迎,身高一二八公分、體重六十八公斤,是全日本第一大的猩猩。不過,日本時代,圓山動物園歷經兩次大門改裝,一九三九年底那回的新門,入口正上方還是畫了兩頭大象,那可說是麻將的勳章,證明牠不容動搖的一姐地位。

麻將向來溫馴,還是闖了一次禍,一位叫蔡誘丁的動物園工人,靠近餵食,「被象鼻舐其頰」,蔡桑的臉被這致命一吻,竟然就受傷了,而且還要好幾天才能痊癒。

麻將是圓山動物園的「人氣者」,大人小孩抱著好奇去看牠用鼻子吃飯。

 
舌尖上的騙局/找回食物真原味!
文、圖節錄自時報出版
圖/時報出版提供
我們吃的食物,營養不見了,味道也被稀釋了。

於是,人們用「加味」解決「無味」,「添加物的味道」變成了「食物的滋味」。

揭發人類變成「味道受害者」與「營養白癡」的真相!

內容簡介:

  這是第一本深入探討味道、食物、營養與健康間重要關連性的書籍。作者馬克•史蓋茲克透過生動的採訪故事,檢視人類逐年惡化的健康狀況,並提出重要的論證:肥胖、心臟病、糖尿病等健康問題節節攀升,原因不在於攝取過多的脂肪、碳水化合物或其他特定營養素,而是人們渴望嚐到的味道與所需營養之間,發生越來越巨大的斷層。我們誤把人工假味道當成真正的美味,不但越吃越多,也越來越不健康。滋味不再是營養的嚮導,而成了誤導。

  飲食的問題不在於熱量,也不在於身體如何處理熱量,而是我們自己想要吃那些錯誤的食物。如何找回食物真原味,人們能吃得更健康、活得更長壽,是作者衷心的希望。

作者介紹:

馬克•史蓋茲克Mark Schatzker

  美食記者,曾入圍詹姆斯比爾德新聞獎(James Beard journalism award),著有《全球頂級牛排紀行》。

  作品刊載於《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旅遊者雜誌》及《美國最佳旅遊文摘》。於加拿大廣播公司有專欄節目,也常為《環球郵報》、《彭博追擊》撰文寫稿。現居多倫多。

  網站:www.markschatzker.com。

搶先試閱:

美味的假味道大受歡迎

  一九六二年夏天,菲多利公司(Frito-Lay,母公司為百事可樂)的行銷副總裁亞契.魏斯特(Arch West)帶著妻子和三個孩子到南加州去。表面上,這是一次家族旅行,全家人坐著老爸的林肯轎車,從達拉斯長途開車到橘郡,中途順道去卡爾斯巴德洞窟國家公園和大峽谷。

  不過,這趟旅行一開始就和「味道」有絕大的關係。魏斯特在進入菲多利工作之前,是紐約麥迪遜大道的廣告人,當時他負責卡夫食品公司(Kraft)的廣告,以及Jell-O布丁的銷售。順道一提,威斯特一家人在紐波特時,是借住於勞瑞斯調味鹽(Lawry’s seasoned salt,由美國頂級牛肋排餐廳創辦人所發明的調味鹽,內含十七種草本及辛香等材料。在美國部份超市亦有販售。)發明人法蘭克(Lawrence Frank)的房子。

  某天,這家人在「冠蓋雲集」(Five Crowns)這家餐廳用餐時(魏斯特喜歡這家的頂級肋排和美味的奶油菠菜),一個陌生人走來,恭維了他女兒的金色頭髮,然後問魏斯特一家是否曾經到他的餐廳用餐過,不過這一家人並沒有聽過他的餐廳。兩年後,這家餐廳的第五百家分店會在俄亥俄州的托利多市開幕。這個人叫克羅克(Ray Kroc),他的餐廳名稱是麥當勞。

  然而,這次旅途中最重要的一餐,並不是在「冠蓋雲集」,也不是在那家後來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連鎖漢堡速食店中,而是魏斯特在洛杉磯和聖地牙哥之間的高速公路邊看到的一家墨西哥小吃店,他停下車,點了一小份墨西哥玉米片。那酥脆的口感吸引了他。

  魏斯特負責行銷的零食菲力多滋玉米片(Fritos),與墨西哥玉米片只有在這種酥脆的口感上有顯著的差異。基本上,這兩種零食都是以玉米澱粉炸過製成,但是墨西哥玉米片會先烤過,因此更酥,這讓魏斯特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認為墨西哥玉米片可能會是菲多利公司的下一個暢銷產品。

  當魏斯特回到達拉斯的公司總部後,就對其他的業務主管宣布這個好點子,但大家對此都興趣缺缺。他的同事質疑,美國人既然已經有了完美的玉米片,幹嘛還要墨西哥玉米片?他們連吃都不想吃。

  但魏斯特對墨西哥玉米片的未來深具信心,所以他使用自己可以自由運用的資金,在公司外的工廠繼續發展墨西哥玉米片的概念。之後,他又再次努力推銷這個概念,還發放了試吃品,並幫它取了一個非常墨西哥化的名字,叫做「多力多滋」,意思是「小片黃金」。這次他的提案通過了。

  魏斯特用來吸引其他主管的多力多滋,和他之前在加州吃到的非常相似,只是再加入鹽調味的墨西哥玉米片,當一九六四年上市放在商店的貨架上時,包裝上只寫著「烤玉米風味」。當時在美國西南部賣得不錯,那裡的人知道這種帶角的脆片很適合舀起一些沾醬(早期的包裝上還畫著拿著多力多滋的手,伸向沾醬處)。但是美國其他地區的人不知道該怎麼吃,多力多滋聽起來像是墨西哥食物,但吃起來又不像墨西哥食物。這可是個問題。

  於是,其他高層再度反對這個有趣的新零食,因為它並未造成流行。那些經理們冷眼嘲笑著這個紐約來的花俏廣告人,說他「不懂『東西』和『味道』之間的不同。」但其實魏斯特早已超前他們一步,這可能是因為他和勞瑞斯調味鹽的大人物法蘭克是朋友,他早就知道「東西」和「味道」這兩者間的界線模糊。他反擊道:「當然我們深明此事,但是住在這個國家北部的人可不知道這點,而這些人就是我們的市場。」

  結果,市場還真的很大。後來,美國東北部、西北部、南方和西南方的人,都喜歡墨西哥玉米片風味的多力多滋。

  四年後,菲多利再次模糊了東西和味道之間的界線,這次他們推出嚐起來像是烤乾酪的多力多滋。到了一九八六年,沙拉醬口味的墨西哥玉米脆片誕生了。及至二○一○年,不論是小孩還是青少年,大麻成癮者還是意志不堅定的人,全都喜歡玉米片,這讓菲多利公司每年賺進了五百億美元。

  目前美國有十四種口味的多力多滋玉米片,包括了義大利青醬和香甜辣味口味。每天在世界各地都有數以千萬根手指沾上了黏黏的橘色調味料。每秒鐘,這些手的主人都體驗到難以抵抗的慾望,想要把手一直伸進袋子裡,鹽味、脂肪和香料的無敵組合,讓無數的神經元興奮起來。一如在一九六八年的包裝袋上所大肆吹噓的:「酥脆好吃,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

用「加味」解決「無味」

  「東西」和「味道」這兩者當然不能劃上等號。不同的東西會有不同的味道,橘子嚐起來就像橘子,香蕉嚐起來就像是香蕉,墨西哥玉米片嚐起來會像是墨西哥玉米片餅,玉米片嚐起來當然像是玉米片。至少在每個家庭沒有聽說過麥當勞之前,世界是這樣運作的。

  在魏斯特進入菲多利的前幾年,該公司便開發出了烤肉風味的洋芋片,使得薄薄的炸玉米片有著和在木炭上慢慢烘烤的烤肉般的煙燻與香甜風味。吃烤肉風味洋芋片的人,所喜歡搭配橘子、葡萄或檸檬口味的冷飲,在當時也還沒添加任何「東西」。

  到了一九六○年代初期,香料科技往前邁進了一大步,這時的科學已經進展到不僅能夠模糊、甚至還能扭曲這條界線。魏斯特就是這麼做的,他把單純的炸玉米片加入墨西哥餐點的濃烈香辣風味。於是乎,「東西」改變了。

  與此同時,水果、穀物、肉類和蔬菜的味道也變得越來越平淡。菲多利公司在一九六○年代用來製造菲力多滋玉米片的玉米,表面上看起來和愛爾默.杜林(Elmer Doolin)在一九三二年創立菲力多滋公司時的玉米一樣,但是嚐起來的味道卻已大不相同。在一九六七年,美國的玉米農場面積比三十年前增加了三倍。玉米產量變多了,味道卻變少了,就像是次級的玉米一樣地毫無滋味。

  馬鈴薯也是同樣的狀況,當杜林開始製造菲力多滋玉米片時,赫爾曼.樂(樂事洋芋片的創辦人)也開始了洋芋片生意。當時農夫在每英畝土地上可種出六十三袋馬鈴薯,但是到了一九六○年代中期,產量提高到兩百袋。只是這些馬鈴薯也像玉米那樣,吃起來不像是馬鈴薯。

  而這個問題有解決之道。農作物的平淡無味可以用工業方式加以改善。科學家利用當時最先進的分析技術,取得了能讓人類體驗到「味道」的神秘化合物,然後化學公司開始製造這些化合物,並賣給食品公司,好讓食品公司能在食物中添加這些化合物。在一九六八年墨西哥玉米脆片口味的多力多滋包裝上,這些化合物僅用一個極簡單的名詞來表示,那就是――「調味料」。

  魏斯特在「食物越來越無味」和「香料越來越精進」的這兩道浪潮中屹立不搖,並讓兩股勢力合而為一。他展現出香料技術的無限潛力。墨西哥玉米片口味的多力多滋嚐起來遠勝於鹽味多力多滋,但不像真的墨西哥玉米片那樣會腐壞,更絕對不會焦掉,吃起來味道永遠都是一致的,既不用煮且又便宜。最初一又四分之三盎司包裝的墨西哥玉米片口味多力多滋只賣十五美分。

  多力多滋不只預言了玉米片的未來、零食的未來,也預言了所有食物的未來。每個東西吃起來已經「不像自己」了,而像「我們想要它吃起來」的樣子。當食物越來越無味時,我們就大把大把地使用幾百噸的香料來賦予食物味道。大部分的人把這些食物歸類為「垃圾食物」,但是這些狀況也正發生在餐廳提供的食物上,發生在人們從超級市場買回家裡當食材烹調的食物上,包括藍莓、雞胸肉、綠色花椰菜、萵苣,還有茴香。如果每種食物越來越食而無味,我們就加入更多調味料來解決,因此,每種東西都越來越像是多力多滋。

 
這不是我們做事的方法!/組織的興起、殞落,再崛起
文、圖節錄自聯經出版
圖/聯經出版提供
企業領導與變革大師 科特John Kotter

繼《冰山在融化》最新力作

向科特學習迎接挑戰的智慧

化危機為轉機,只須遵循8個步驟

創造急迫感、建立領導聯盟、形成策略願景與行動方案、招募志工團隊、

排除阻礙展開行動、創造短期成效、維持加速前進、促成變革制度化

內容簡介:

 當你準備了一個很棒的主意想分享,聽到最爛的回答會是什麼?

  「那不是我們這裡做事的方法!」

  《這不是我們做事的方法!》從寓言中淬鍊出高效能組織的精神:

  激發團隊的熱情與才華,為目標同心協力,全力以赴!

  在科特和拉斯格博的代表性暢銷書《冰山在融化》中,他們透過一個與企鵝相關的寓言,闡述領導群眾經歷重大改變的過程。現在,十年之後,他們再度推出一個吸引人的故事,希望能夠協助任何一個團隊或組織,因應他們最重大的挑戰,並且將其轉化為成長的機會。

作者介紹:

約翰・科特(John Kotter)

  哈佛商學院榮譽教授,科特國際顧問公司創辦人,經常被稱譽為全球最具權威的企業領導與變革大師。著有數本國際暢銷書,包括《領導人的變革法則》、《引爆變革之心》、《冰山在融化》等,被翻譯成超過兩百種語言,並且成為全球暢銷書。

赫爾格・拉斯格博(Holger Ratherber)

  科特國際顧問公司首席顧問,曾任醫藥公司執行長,也是《冰山在融化》的共同作者。

科特國際(Kotter International)

  一家創新型態的企管顧問公司,協助團隊及組織發展潛能、釋放更多的能量。也協助領導者建立永續的組織,這些組織不但快速、靈活,而且可靠有效,以比領導者期待還快的速度,實現策略和永續的成果。如果你喜歡這本書,歡迎拜訪我們的網站,網址是:www.kotterinternational.com

搶先試閱:

創造一個兩全其美的組織

我們現在才剛試著了解,移動並保持在矩陣右上方領導/管理的象限裡,意味著什麼意思。許多人憑直覺做到這一點。在成熟的組織裡,跟過去比起來,他們現在將培養領導力的教育訓練運用到更大的團體,並確保教育訓練與領導相關,而不僅僅限於管理。他們現在也更積極、更有創意地,將新的網絡式團體(超越傳統的跨部門任務編組)增加到管理系統裡。與過去相比,他們試著讓更多員工可以參與。他們更常談論有關於領導力的培養,並且試著刻意栽培領導人才。如果你擁有一個成熟型的組織,並處於右下象限的某種運作狀態。當我們在寫作這本書的時候,我們還不是很清楚有什麼最理想的方式,可以協助成熟型的組織,移動到矩陣右上方的象限。但是後來我們的確知道有一種方法可以奏效,這就是我們的狐獴好友所運作的方法。

這個過程呈現在圖表裡。它創造了納迪雅畫在沙地上的某種二元結構,並且使它得以發揮高度的管理與領導成效。它能幫助組織在創業階段之後,不論它的規模和複雜性,仍能有效可靠地運作,滿足現今立即的需求,同時也能夠因應快速變遷的世界,對速度、彈性和創新各方面的所有需求。

二元系統還有它重要的附帶好處,我們現在還在試著了解當中。例如,在現今的人才爭奪戰中,這個系統可以吸引並留住那些希望在早期的職業生涯中,有機會獲得更寬廣(以及更有意義)舞台的優秀年輕人。

以下是它運作的方式:

這個過程一開始是藉由以一個或數個重大的機會為核心,在一大群人之中創造出一種高度的急迫感。在這過程中,自滿的情緒下降了,由焦慮所引起的錯誤急迫感也下降了。熱情、興奮感和情感的投入則被帶動起來。在不斷增加的一群人,特別是在摩洛的協助下,納迪雅和尼古拉斯透過不斷地向大家溝通這個令人興奮的大好機會;透過教育,透過熱情,並且提出證據證明追求新的可能是可行的。這和我們在真實的組織裡所發現的結果是一樣的。

在重大機會與真實急迫感環繞的情況下,一個橫跨不同圈子和不同階層的多元團體組成了,大家都熱切盼望能夠在一個網絡式的系統裡,提供指引和協同領導,他們基本上願意身兼二職:在分層負責的系統中進行原來的日常工作,並且在網絡式的系統中,加上他們的第二份工作,進行領導與創新。同樣的,試想一個剛創業的公司,老鳥和菜鳥、工程師和行銷人員全都夾雜在一起工作,一起爭辯,一起快速往前衝,這些對一個龐大的官僚體系來說,似乎都是難以理解的。我們也曾經目睹真實世界裡的摩洛們,挑選出這樣的團體,或是支持某人進行這樣的選擇,他們通常是從一個更大的志工團體裡來挑選成員,而這些志工都很樂於承擔新的「晚班工作」。

然後,這個類似某種領導聯盟的團體,會像所有早期的企業單位那樣採取行動。它會發展出行動方案,朝願景前進,以掌握大好機會。在選擇採取行動之前,它會廣泛聆聽意見,包括來自阿法和貝塔的意見,而且它幾乎不會採取任何行動,除非它能夠說服真實世界裡的摩洛們相信,這個想法是有潛在價值的。

關於這些行動方案,有無數的溝通必須進行,所以,在高度的急迫感之下,會吸引足夠多的志工來參與這些工作在一個有五千名員工的組織裡,如果各種條件具備的情況下,5%的員工在幾個月之內能夠完成的事情,是非常驚人的。我們曾經目睹這樣的事情一再發生。

成功通常較少來自於發明全新的想法,比較多的是從眾多已經存在卻沒有被察覺的想法中發掘。例如,狐獴用來推動療癒方案的可愛玩具,或是採用正亟需落實的想法,並且破除障礙,將牠們真正實踐。

創造成功、宣揚成功、慶祝成功,可以創造改變並展現氣勢。一般而言,我們已經發現:成功,即使是小小的成功,可以更快帶來成功,而且愈廣為宣揚,愈隆重慶祝愈好。

在獲得足夠的勝利之後,注意力就要放在別讓急迫感下降,選擇新的策略行動方案,並且讓整個過程持續進行下去。

到了某個時間點,將重大的成功進行制度化,放入分層負責的結構裡,就像狐獴的蟲蟲農場成為一個新的農業部門,有它自己的領導人和成員。有了實際的成果之後,志工會希望將它們移交給其他的人,阿法們則希望能將它們維持在分層負責的組織裡,以確保它們的可靠與有效性。

上述內容,是由我們團隊成員之一的科特(John Kotter),在幾年前所發現的。但現今,在一個快速移動的世界,這個基本的方法已經不斷成長演變,特別是在下列三個重要的面向:第一,它再也不是一套流程,你每隔五年、十年或十五年,從檔案櫃裡抽出來進行一次就夠了。在一個變動愈來愈多、愈來愈快速的世界裡,這些過程,一旦開始,就必須持續不斷地運行下去。第二,它需要比以前有更多的人來共同參與,不只是同心協力將上層管理的願景付諸實現,而且也要共同尋找新的想法,處理所有制度上與態度上的障礙,以推動變革,並且激勵大家朝新的方向努力;換句話說,要協助領導。第三,為了使前面的兩項實際可行,它還需要一個能夠與傳統管理取向的階級制度,密切結合的第二個組成要素,它看起來更像是一個高度成功的新創企業的組織。而上面才剛剛描述過的過程,所做的正是這麼一回事兒,儘管事實上,成熟型的組織有一種既定的傾向,會扼殺或排斥任何看起來會更為平等、彈性、創新、快速創業的結構。

但是就某種程度上來說,如何可以實際地創造出兩全其美的組織,一方面具有可靠性與效率,另一方面還能夠提供靈敏、速度與創新?首先,最重要的是過程,當這個過程剛啟動時,如同上面所描述的,會遭遇許多來自管理階層頑強的抵抗,他們自然會扼殺或限制了創業者的、或領導取向的網絡系統的發展與運用。這個過程能夠克服「這不是我們這裡做事的方法!」這句口頭禪,不可置信的強大力量。讓這一大群環繞著一個重大機會的人,不只在理智上可以看到真正的急迫性,同時在情感上可以感受得到,這是關鍵。教育也能夠有所幫助,尤其是在貝塔與阿法的層次。但是創造勝利,以展現出不同系統的可行性與優勢則是必要的;光靠言語激勵行動的效果畢竟是很有限的,尤其當你所面對的是一個不確定的新狀況。這就是在狐獴的世界裡所發生的事情,而我們近來也一再目睹它發生在我們人類的世界裡。

 
螢幕陷阱/行為經濟學家揭開筆電、平板、手機上的消費衝動與商業機會
文、圖節錄自時報出版
圖/時報出版 提供
為什麼在手機上購物讓你買得更多?

究竟是什麼影響我們在網路上的決定?

行為經濟學家揭開網路使用的不理性!

了解我們如何犯錯,才會知道要怎麼修正!

內容簡介:

  我們在網路上購物、租屋、投資、選擇保險……可是,網路上海量的資訊和眾多選擇,再加上「我要買」的輕鬆按鍵,常常讓大家在螢幕上做出糟糕的決策。

  螢幕正在改變我們的思考,讓我們變得更衝動、更容易出現直覺反應。

  行為經濟學家索羅摩.班納齊在本書中揭露許多數位時代的個案研究,也讓讀者們實際做些實驗,我們將會看到,究竟是什麼影響我們在螢幕上的決策。

  海量資訊時代,我們的注意力是最有價值的資源,也是最大的機會所在。

  在螢幕世界裡,我們會更輕易地憑藉表面的第一印象就採取行動,但是,只要用對工具,善用字型、色彩、熱點位置、淘汰分類……一些很小的改變,就可以解決我們面對螢幕常犯的錯誤,創造出幫助思考的數位世界!

作者介紹:

索羅摩.班納齊 Shlomo Benartzi

  行為經濟學家,康乃爾大學詹森管理學院博士。現為洛杉磯加州大學安德森管理學院教授,兼任行為決策小組聯合主席。

  熱中於結合心理學與經濟學的見解,利用行為經濟學來解決大型社會問題,目標是要幫助人們在重要決策上,能夠做出更好的決定。曾與《推力》(Nudge)的共同作者理查.泰勒(Richard Thaler)合作推動「明天存更多」(Save More Tomorrow)計畫,成功讓數百萬美國人為自己的退休生活提高儲蓄率。他在TED的演說「為明天而節約」(Saving for Tomorrow, Tomorrow),影片擁有超過百萬次的點閱率。

  上網行為是他的另一個關注重點,試圖解開人在面對螢幕時的思考與行為模式,從而利用這些知識設計出更有效的資訊和選擇架構。他將最新的研究成果匯整成本書《螢幕陷阱:行為經濟學家揭開筆電、平板、手機上的消費衝動與商業機會》。

  他跟多國的政府機構與金融合作,擔任諮詢委員,提供解決方案。在行為經濟學的實際運用方面有著相當豐富的實戰經驗。

喬納.雷爾 Jonah Lehrer

  科普作家,現居洛杉磯。

搶先試閱:

螢幕上的選擇性關注

選擇性關注的問題,也就是我們在螢幕上會注意到什麼,就網路心理學而言是個重要問題。正如我們在第一章中看到的,數位世界提供太多的資訊,反而造成注意力的欠缺。這就表示,能夠引導大家的視線去看你想展示的東西,就是非常有價值的技能。未來就是屬於這種能夠操縱、策動關注的人。

當然,影響人的注意力有數不清的變數,從字型大小到網站色調都有可能,許多A/B測試都是在探索這些細節,好做調整。但是我們剛才說過,位置會造成盲點,畫面中某些角落幾乎一定會被忽略,就算是電腦斷層掃描照片上有隻大猩猩也照樣視而不見。在決策過程中,事物處於螢幕的哪個位置也一樣會有影響,因為我們是用眼睛來評估選擇。艾蓮娜.魯絲卡雅(Elena Reutskaja)的團隊最近發表一份研究論文,他們利用眼球追蹤設備偵測受測者觀看螢幕時,「首次注視」落在哪個位置。

實驗是這樣的,他們透過電腦螢幕詢問四十一位加州理工學院的學生對各式各樣零嘴的喜好程度,像是樂事洋芋片、士力架巧克力等等。學生們回答喜好之後,再他們看螢幕上各種零嘴的圖片,從中選出一個他們最想在實驗後馬上吃到的東西。

當受測者瀏覽螢幕,尋找自己喜歡的零嘴時,研究人員開始追蹤他們的眼球,偵測視線的焦點。在實驗過程中很快就發現一致的模式,大家最先看到、也是看得最頻繁的,幾乎都鎖定畫面中的特定區域。是哪裡呢?確切答案要看螢幕上有多少個選項而定。

如果是四種零嘴,以二乘二排成田字形的話,大家最先看到的是左上的位置,視線停留的時間大概占了一半。(這個結果可能跟受測者閱讀的語文有關,如果是希伯來文和阿拉伯文,是由右向左讀。)不過,選項增加的話,又會出現新的視覺傾向。當螢幕上有九個選項時,他們的視線大概有99%的時間是注視著中央位置。當選項再增加為十六個時,一開始的視線被中央四個零嘴吸引的時間高達97%。

更重要的是,從首次注視的位置也可以預測到之後的視線焦點,你一開始注視的位置,也會是之後你注視最多次的點。

眼睛注視焦點的模式對於受測者的選擇有很大的影響,科學家認為這是為決策受到顯示誘導的傾向。研究人員都有受測者自己說的偏好紀錄,知道他們真正愛吃的是什麼,兩相對照之後,就能判斷螢幕位置是否影響了選擇。以九個選項的例子來說,受測者有60%選擇中央位置的零嘴,不管那到底是什麼。

各位可以想一想這代表什麼意思。比方說,如果零售商希望某個商品可以賣得好一點,他只要把東西擺在螢幕正中央,就可以吸引到更多的首次注視,並且大幅提升銷售量。事實上,當科學家把最糟的零嘴擺在螢幕中央的位置,大家發現其他好選擇的時間就只剩下30%。要是他們最喜歡的零嘴剛好就擺在中央位置,選擇效率就高達91%,表示他們幾乎都能做出最佳選擇,選中自己想吃的東西。這只是在設計上做個簡單調整,就能創造出巨大的改變。在數位世界中,螢幕位置是非常重要的變數。

螢幕位置的巨大影響力,讓人想探究其根源何在。不管正中央是什麼東西,都會吸引我們的注意力,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難道正中央天生就比較吸引人?還是因為邊緣就比較沒有吸引力?換個方式來說,這就是中央「熱點」和邊緣「冷點」孰重孰輕的爭論。

簡單的回答是,我們其實還不知道原因何在。不過,從最近正在進行的一個研究,我們已經開始看到一點模糊的解答。

魯絲卡雅團隊曾對中央傾向進行間接實驗,讓受測者從九個或十六個選項中做選擇。如果螢幕位置效應主要是來自中央的吸引力,那麼九個選項組的人挑選中央的比例應該會遠高於十六個選項組,因為九個選項在排列上有一個非常明確的中心點。實驗結果是,兩組的比例確實有差,但差異不大。首次注視即瞄準中央位置的受測者,在十六項組為97%,九項組則提高為99%。這兩組相差有限的結果顯示,螢幕上同時存在著熱點和冷點,我們同時受到中央的吸引,又會避開邊緣。所以儘管沒有明確的中心點,也一樣存在著中央傾向;而一旦有中心點,中央傾向就更明顯。

這裡頭更大的啟發是,在這個新的螢幕世界之中,視覺系統的潛意識偏好─我們會看哪兒、怎麼看──可能對我們喜好的形成扮演更重要角色。螢幕位置效應就是此一現象的有力例證。除此之外,在我們的認知機制裡頭,還有許多不同的方式會影響到我們做選擇。

加州理工學院的梅莉卡.米洛塞耶維琪(Milica Milosavljevic)團隊最近的論文指出,物件在視覺呈現上的細微變化,都可能對我們的選擇造成重大影響。他們的實驗也是找來一票大學生挑選零嘴,先問他們對零嘴的偏好,對十五種不同的零嘴進行評等排列,然後在螢幕上從幾個不同的零嘴組合做出選擇。這個實驗針對物件的視覺呈現進行兩種方式的操控。首先是研究人員故意調整物件圖片的亮度,也許其中一包M&Ms巧克力看起來亮一點,其他的零嘴則是暗一點。第二項操控是在進行選擇時,改變這些零嘴的顯示時間,從最短的七十毫秒到最長的五百毫秒不等。

這種醒目與否的操縱──讓受測者更容易看到他們的選擇──對他們在選擇零嘴時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受測者一開始就沒有特別強烈的品牌偏好時,要是你真的很不喜歡吃花生,那麼讓士力架巧克力的商標亮一點也騙不到你。也許最值得注意的發現是,只要改變視覺上醒目與否,就有五成機會讓受測者選擇顛覆原本的喜好。

換句話說,雖然你比較喜歡多力多滋玉米片,而不是樂事洋芋片,但只要讓樂事的包裝在螢幕上更容易看見,就可能讓你改變喜好。要是讓受測者在挑選零嘴的同時做點算數任務,效果還會更好。這種「認知負荷」的設計是模擬我們日常生活中同時兼顧多項任務的狀況。這表示,我們在網路上的典型作為,比方說一邊在J.Crew網站挑選衣服又忙著查看臉書貼文或回應手機簡訊,會讓視覺傾向更為放大。

這個結果真是讓人不安。我們都喜歡想像自己的選擇可以反映意識之下的欲望,相信自己選擇的零嘴就是我們最想吃的。但是這些數據表明,我們的選擇常常被眼睛的感知習慣牽著走,它被螢幕上的哪個位置、哪個東西所吸引,我們就選擇那些東西。有時候東西顯不顯眼、醒不醒目,竟比你的偏好還重要。

為什麼醒目在螢幕上這麼重要呢?一個可能的答案是跟數位世界的飛快速度有關。根據追蹤眼球的研究數據,當我們面前的螢幕顯示出不同的食物,大概三百五十毫秒後就會出現首次注視。(對照來說,一般人的意識察覺到身體動作也需要花這麼久的時間。)這表示,我們在開始考慮選項之前,視覺系統就已經在形成我們的決定。視覺機制跑得比心智思考要快得多。我們在第二章也已經知道,飛快的處理速度正是網路世界的特徵,我們在螢幕上做選擇時也不斷加快速度。

要是有足夠的時間,可以悠哉地思考要選什麼垃圾食物,這些視覺傾向就不會那麼重要。但螢幕很少鼓勵我們費力思考,反而是讓我們更不假思索,在越來越快的時間內做出越來越多的決策。結果我們的選擇就越來越被眼睛的首次注視帶著跑。

 
閱讀筆記
蔬果歲時記/純真與新鮮
聯合報/凌性傑
《蔬果歲時記》書影。 圖/二魚文化提供
推薦書:焦桐《蔬果歲時記》(二魚文化出版)

在異國旅行時,我喜歡逛各種市場,採買生鮮蔬果回住處享用,總覺得這樣才有過日子的感覺。新鮮蔬果最能反映當地風土與時令,也最能讓旅人透過嘴裡的味道認識一方水土。如今交通運輸日益便捷、保存方式更加進步,想嘗到遠方的滋味變得容易許多。有一次在國外看見台灣荔枝,雖說是產地直送,只是長途運輸之後果皮已經略顯焦黑,對此不免還是有幾分感傷。某些美好的滋味可以延續到飄洋過海以後,有些東西必須現採現吃,唯有此時此地才能嘗到對的味道。台灣水果外銷曾創造經濟榮景,水果王國的美名不脛而走。香蕉王國、鳳梨王國這些名稱,幾乎成了另一種台灣標記。

每一原生種、外來種的花果樹木,都與台灣的地理位置、歷史文化因緣息息相關。胡德夫〈美麗島〉歌詞這麼寫著:「我們這裡有勇敢的人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我們這裡有無窮的生命/水牛、稻米、香蕉、玉蘭花」我們或許可以從物種辨識台灣,蠡測這片土地的生命強度。

閱讀焦桐的《蔬果歲時記》,真覺得這是一本食育之書。詩人對蔬果的愛戀之情,與敬重土地的心意,其實是一體兩面。焦桐做足了功課,從蔬果品類與特性聯繫到台灣歲時節令,並且一一考究歷史文化,完成了這一部讓舌頭恢復純真的書。所謂恢復純真,乃是因為台灣教育向來不重視飲食,千奇百怪的加工方式致使味覺受到蹂躪。採取自然農法耕種的台灣蔬果,有一股本真天然的氣味,這才是讓人安心的力量。2016年台灣美食展主題訂為「純真食代」,大概是因為前兩年歷經食安風暴,國人已經意識到飲食教育刻不容緩。於是,美食展中的在地食材呈現,「食之育」展區的策畫,在在都與本土生態環境密不可分。值得進一步思索的是,本土糧食自給率不足的問題,可能造成國安危機。

《蔬果歲時記》提到的高雄耕種經驗,讓我不斷想起自己的童年與青少年時光。我的祖父曾在日本會社裡付出了青春與勞力,成家後購置田產種植果蔬,他常掛在嘴邊的話,正是焦桐寫甘蔗時提到的:「第一憨,種甘蔗乎會社磅。」昔年我高雄老家的種作頗豐,甘蔗、荔枝、芭樂、竹筍各有其時,蔬果以「著時」最美,暗藏天地四時變化的道理。最怕的是颱風與寒害,長久的心血可能付諸東流。可嘆的是,農家子弟如我,對土地、對植物的認識太貧乏,加上四體不勤,遂離土地愈來愈遠。幸虧有《蔬果歲時記》,為我們記下了台灣的土地倫理,以及按照節氣次第報到的各樣蔬果。焦桐此書以深厚的知識體系作為背景,又能洞察人情之幽微、命運之無常,台灣風物之大觀,均於是乎在。

我尤其喜歡書中描述南瓜、野蓮、青梅的這些篇章,看似信手拈來,實則都是豁達通透的人生體悟──從南瓜寫到自己的遭遇,藉野蓮交代友情的安靜淡薄之美,透過青梅暗示生命中的酸澀寂寞……這樣的散文確實已臻化境。然而在書中焦桐幾番感嘆:世事無常如此。那或許是因為美好的蔬果與情感皆值得眷戀,所有的純真與新鮮值得在記憶裡妥善珍藏。

 
挑對高「CP值」保單 看這些特徵
在漲、漲、漲的年代中,薪資成長的幅度不如物價的漲幅,以致年輕人的食衣住行越來越講求「CP值」(性價比),以追求划算為最高境界。選擇保險商品也是如此。

失眠睡不著 吃不吃藥學問大
只要失眠超過1個月以上、經由非藥物治療失敗、因失眠明顯影響生活功能,就應該接受醫師專業診療、遵循醫囑服用安眠藥,而理想的安眠藥必須具備這些10大特徵。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