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愛河、城市光廊外,高雄還有哪些好玩的地方?【KH STYLE高雄款】帶你迅速瞭解高雄市吃喝玩樂好去處! 【異外之聲˙同志熱線電子報】帶你/妳了解台灣同志社群近況,掌握第一手活動與報導,聊異性戀之外的事!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05/18 第98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收藏沙子的人/旅行就是一種敘事
神之墜落/探索戰爭的本質
小屋/尋找真正的療癒和自由
閱讀筆記 濕地/以哲學之名

新書鮮讀
收藏沙子的人/旅行就是一種敘事
文、圖節錄自時報出版
圖/時報出版提供
「我在生命中一個又一個接續而來的文字沙堆裡究竟寫了什麼

那堆沙此刻看來距離生活裡的沙灘和沙漠,如此遙遠。

或許應該懂得見沙如沙,見字如字,

我們才有可能理解世界如何被碾碎、被侵蝕,

在沙中觀看世界初始的樣子。」──卡爾維諾

內容簡介:

  博學睿智、令人喜愛的作家,旅行、讀書、看展覽

  旁徵博引又不陳腔濫調,始終洋溢觀看世界的熱情好奇

  「這樣看,我全明白了。」

  以機智文采收藏看世界的喜悅

  卡爾維諾無窮的好奇心,和他獨特的想像力,都在《收藏沙子的人》一書中達到巔峰。他書寫生活中的遊歷,運用過人的智識,將眼前一個個物件,如同一個故事、一部小說般,鉅細靡遺地描寫出來。從楔形文字泥板、古羅馬的圖拉真柱,到古老世界地圖。從墨西哥神廟,到日本庭園。卡爾維諾的觀點犀利且經常帶來驚喜,他思考我們如何觀察,觀察如何形成知識。我們所觀看到的世界,是否如同這個世界原本呈現的樣子?

作者介紹:

伊塔羅.卡爾維諾 (Italo Calvino,1923-1985)

  出生於古巴。

  二次大戰期間他加入抗德游擊隊,45 年加入共產黨、47 年畢業於都靈大學文學院,並出版小說《蛛巢小徑》。

  1950 年代他致力於左翼文化工作,重要作品有《阿根廷螞蟻》、《我們的祖先》三部曲和《義大利童話》(編著)。1960 年代中期起,他長住巴黎15年,與李維-史陀、羅蘭.巴特等有密切交往;1960年代的代表作為科幻小說《宇宙連環圖》,曾獲頒美國國家書卷獎。

  1970 年代,卡爾維諾致力於開發小說敘述藝術的無限可能,陸續出版了《看不見的城市 》、《不存在的騎士 》和《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奠定了他在當代文壇的崇高地位,並受到全義大利人的敬愛。

  1985年夏,他突患腦溢血,於 9 月 19 日辭世。1986 年,短篇小說集《在美洲虎太陽下》出版。1988 年,未發表的演說稿《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問世。1994 年,富有自傳性色彩的《巴黎隱士》結集成書。1995 年出版《在你說喂之前》。

搶先試閱:

收藏沙子的人

有一個人專門收藏沙。他走遍世界,無論他去到海灘、河邊或湖畔,去到沙漠,或去到荒原,總會抓起一把沙,帶著離開。

巴黎最近有一個奇物收藏展,收藏品包括牛鈴鐺、賓果遊戲、酒瓶口金屬線蓋、陶笛、火車票、陀螺、捲筒衛生紙外包裝、不同職業的員工徽章、防腐保存的青蛙屍體,展示藏沙的那個玻璃櫃看起來最不起眼,卻也最神祕,被禁錮在玻璃小瓶裡,隱晦沉默的,似乎也最有故事可說。

乍看之下,這個來自世界各地荒原的展示品,似乎有什麼重要的事要告訴我們:描述世界的樣貌?屬於收藏家的祕密日記?還是一個神諭般的召喚,要啟發來了之後就盯著這些靜止沙漏目不轉睛的我?或許以上皆是。沙的收藏如一部精選的編年紀實,記錄世界經長時間侵蝕後留下的殘餘,那是事物終極的本質,也是萬物褪去華麗外表和繁複形式後的樣子。於是收藏家的人生在收藏展中一幕幕浮現,比彩色幻燈片更鮮活。那樣看來,人生,可以說是永不止息的旅行(一如幻燈片,如果只留下幻燈片記錄我們的時代,後人也只能如此重建我們的人生):在異國沙灘上曬太陽,到最險困的地方去探險,險峻地勢往往帶給旅人一種惶惶不安,在不由自主彎下腰去抓起一把沙裝滿袋子(或塑膠容器?或可口可樂瓶子?),轉身離開後,記錄同時消除心中這份忐忑。

跟所有收藏並無二致。收藏沙也是在寫日記,當然,寫的是遊記,但也是一本記錄感懷、心境和心情的日記。雖然我們並不確定,列寧格勒的冰冷土黃沙,或巴西科帕卡瓦納沙灘上的灰色細沙,跟我們看到沙瓶、標籤而被喚起的感懷之間,是否真有一種對應關係。又或者,這樣的收藏只是記錄了我們莫名所以的狂熱,驅使我們不斷將流逝的個人生命,轉變為一個個從四處救回來的物件,如同我們寫日記,將持續流動的思緒凝結成一串串文字。(……)

我返回原先的路徑,走向展示藏沙的那個櫥窗。真正需要解讀的祕密日記在這裡,在從沙灘和沙漠間取出而裝入玻璃瓶的樣本裡。這位收藏家也是女性(我在展覽目錄上看到的),但我並不想勾勒她的面貌或形象,而是把她看成是一個抽象的人,一種可以運作的心理機制,我也像她一樣。

當她結束旅行回到家,在一排排玻璃瓶間放入新的瓶子,她突然發現少了海水湛藍,那個貝殼沙灘的閃爍光澤消失了,凝結的沙不見任何乾谷雨季的潮濕高溫殘留,遠離墨西哥之後,那混合了帕里庫廷火山熔岩的砂礫像是從火山口掃下來的黑色塵土。她想喚起記憶中那個沙灘的感覺、那座森林的氣味、那種燠熱,但結果就只是晃了晃裝在貼上標籤的瓶子裡的沙。

這時候也只能放棄了,離開那個櫥窗,離開那個美景被約化成荒漠,而荒漠上連風都不來的淒涼墓地。多年來持續不懈收集沙的那個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或許逼著自己遠離那扭曲、變形步步進逼的喧鬧感受,和曾經體驗過的狂亂的風,最終才能擁有萬物的沙之本質,觸碰生命的二氧化矽結構。她的視線始終無法離開那些沙,她小心翼翼地進入其中一個瓶子,在那裡挖掘她的窩,與之融為一體,解讀埋藏在一小撮沙中無以計數的訊息。每一個灰一旦被拆解為深的淺的、亮的暗的、圓的、圓柱的、扁平的微粒,看起來就不再是灰,或許得等到那時候你才理解灰的意義。

如此解讀著那位憂鬱(或幸福?)的藏沙女子的日記,忍不住自問,我在生命中一個又一個接續而來的文字沙堆裡究竟寫了什麼,那堆沙此刻在我看來距離生活的沙灘和沙漠如此遙遠。或許應該懂得見沙如沙,見字如字,我們才有可能理解世界如何被碾碎、被侵蝕,在沙中觀看世界初始的樣子。

 
神之墜落/探索戰爭的本質
文、圖節錄自高寶
圖/高寶提供
以正義為名的火焰從天而降,

無論有罪或無辜,沒人能逃脫!

內容簡介:

  阿爾卑斯山的月光,呼嘯著割裂天幕的戰機旋翼,水中載浮載沉的蒼白臉孔──戰爭的記憶,陰魂不散地入侵泰迪的每一次午夜夢迴。

  而噩夢永遠沒有終結。烈焰灼舐著身軀,他永無止境地墜落、墜落……

  一九三九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當天,泰迪打算向青梅竹馬南西求婚。他們從小就認識,長大後走向婚姻似乎是必然之路。只是,戰爭改變了一切。一道深深的裂縫,劃開過去與現在;無法恢復從前的自己,也無法回到往昔的生活。身陷戰火時,泰迪放棄了生還的希望,放棄了渴望成為詩人、成為英雄飛行員的自己,與近在咫尺的死亡妥協。但忽然間,戰爭落幕,空洞、殘缺的他不曾預料,生命中最大的挑戰,竟是在自己不再冀望擁有的未來,繼續活下去……

  用強勢的手段懲戒罪惡,似乎理所當然。然而,若必須犧牲無辜換取勝利,你願意讓自己的雙手沾滿血腥嗎?

  獲頒大英帝國員佐勳章、英國國家書卷獎最佳作者凱特•亞金森,帶領讀者隨著泰迪一同見證二十世紀的波濤和動盪,探索戰爭的本質──人性的墮落。繼知名文學作品《娥蘇拉的生生世世》後,本書毫無疑問地再次證明,凱特•亞金森絕對是本世紀最優秀的小說家之一。

作者介紹:

凱特•亞金森Kate Atkinson

  以《博物館幕後記》首部小說初試啼聲即贏得惠特比文學獎(即今科斯達文學獎),而後以傑克森.布洛迪偵探為故事主軸的四本暢銷小說更獲改編為英國廣播公司影集「塵封舊案」,由英國演員傑森•艾塞克擔綱主演。最近其小說《娥蘇拉的生生世世》不僅勇奪英美暢銷排行榜之冠,更榮獲科斯達文學獎與南岸天空藝文獎(South Bank Sky Arts Literature Prize),榮獲提名百利女性小說獎,並獲英國與美國的獨立書商協會票選為年度最佳書籍。

  亞金森名列二○一一年女皇壽辰授勳名單,獲頒大英帝國員佐勳章,並於二○一三年英國國家書卷獎中票選為水石書店年度最佳作者。

  其他著作有《博物館幕後記》、《真人槌球》、《怪誕的情感》、《世界末日還沒到》、《沉默罪狀》、《歡樂的神祕謀殺案》、《等待好消息》、《提前出發,記得我的狗》等。

搶先試閱:

一九四四年三月三十日

終航 墮落

  他吹口哨呼喚愛狗,這時他看見農莊西邊草地上有兩隻野兔,三月的野兔,像沒帶拳擊套的拳擊手般對打,春天正值交配季節,野兔們彼此激烈競爭。他看見第三隻,接著第四隻,他小時候,曾經在狐狸角的草原一次見過七隻,聽潘蜜拉說,那片草原早已消失殆盡,因為戰爭時人民飢餓難耐,於是改種植冬小麥。亞麻和飛燕草,毛茛和罌粟花,紅色剪秋羅和牛眼雛菊,全部消失,永不復見。

  野兔或許信了季節,但泰迪倒不覺得現在像春天。受到來自北海的強烈東風吹拂,白雲快速掠過淡藍蒼穹,強風穿越平坦的地形,捲起犁溝上的乾土。這種天氣讓人情緒低落,但那競技的野兔,以及某處回應自己口哨聲而宛轉流瀉出如笛聲的畫眉鳥,都為泰迪帶來歡愉。

  阿吉也聽見他的口哨聲,朝著泰迪的方向奔馳而來,無憂無慮地、完全沒覺察到草地上的野兔正在上演全武行。最近這隻狗漫步得很遠,在農村相當怡然自在,在女空輔兵營房也毫不彆扭。狗兒來到泰迪身邊時,立刻坐下,望著泰迪的臉龐,等待下一個指令。

  「走吧,」泰迪說,「我們今晚要出任務,我是說我,」他補充,「不是你。」一次就夠了。

  當他再次遙望時,野兔已經不見了。

  今早位於海威科姆的轟炸機司令總部傳來命令,但只有基地裡的少數人(泰迪是其中之一)提早被告知目標。

  身為聯隊長,上級不希望他太常飛行,「不然我們一周就會少一個聯隊長。」司令這麼說。所有戰前的階級觀,在皇家空軍中早已被打破,你可以在二十三歲當上聯隊長,在二十四歲殉職。

  他已經進入第三個役期,他當時並沒有義務續簽,大可改從事教學或文書工作。真是「瘋了。」席薇在信中寫道,他同意她的看法。他已經出任務超過七十次,中隊許多人認為他有不死之身。泰迪心想,如今迷思就是這麼來的,靠活得比別人久就行了,或許這正是他現在的職責,擔任幸運物,成為大家心目中的魔法,保護眾人安全。或許他真的有不壞之軀,但他自己不斷挑戰這個說法,不顧上級反對,仍爭取盡量出任務。

  這次,他返回之前第一個服務的中隊,不過戰爭剛開始時,這個中隊位於舒適的戰前磚建基地裡,如今移到一個臨時建起的小鎮,建材是強徵來的鐵皮與泥土。他們離開之後(他們絕對會離開,即使百年戰爭也有落幕的一天),只花了幾年的時間,這裡就回歸平地,回歸大地輪流幻化的棕色、綠色、金色。

 
小屋/尋找真正的療癒和自由
文、圖節錄自寂寞
圖/寂寞提供
我們都有著與眾不同的失落,有著只屬於自己的「小屋」。

你是否願意重回那黑暗痛苦之處,尋找真正的療癒和自由?

內容簡介:

  生命的絕妙奇遇,帶領他踏上一場癒合巨慟的動人旅程

  麥肯帶著三個心愛的孩子在暑假結束前到山上露營,開心的假期正要結束,卻赫然發現小女兒蜜思失蹤了!經過警方地毯式的搜尋,最後只在一棟山間小屋發現了蜜思血跡斑斑的紅色洋裝……

  事隔三年半,蜜思遇害的「巨慟」仍籠罩在麥肯心中。在一個郵差無法送信的暴風雪天,麥肯竟在自家門前的信箱發現一封署名「老爹」的信,信中邀請他週末到「小屋」碰面。「老爹」是麥肯妻子小娜對上帝的暱稱,而「小屋」則是他回憶中的至痛。這是某人開的一場惡意玩笑、殺害蜜思兇手的邪惡計畫,還是上帝真的送來了一封邀請函?

  困惑、痛苦與憤怒的麥肯,決定獨自踏上重返小屋的旅程。不料在那兒等著他的卻是……

  他在小屋到底遭遇了什麼事?這一切跟蜜思、「老爹」又有什麼關係?

作者介紹:

威廉.保羅.楊(Wm. Paul Young)

  「我曾以為自己的成長過程很『正常』,但如今我想大多數的人應該都會同意:我經歷的故事和旅程,的確是有那麼一點點不尋常。」──威廉.保羅.楊

  生於加拿大的傳教士家庭,幼年隨父母至新幾內亞傳教,卻在當地的部落與寄宿學校遭到長期性侵。十歲時全家回到加拿大,父親往返各地巡迴宣教,因此他在高中畢業前一共轉了13所不同的學校。成年後他在美國奧瑞岡成家立業,卻接連歷經婚外情的考驗,以及投資失利、破產等人生關卡,在低潮時曾與妻兒窩在25坪的租屋處,日夜兼差三份工作養家,並接受心理治療,努力與家人修復關係。

  保羅.楊一直有著寫作的習慣,但只是寫些短篇故事和詩詞分享給朋友。妻子多年來一直鼓勵他將自己的人生觀寫下來送給孩子們,於是在這段經濟窘困的時期,他在每天40分鐘的通勤車程上開始創作《小屋》,向6個孩子傳達他對上帝的看法。在那年買不起禮物的聖誕節,這本自費印刷的書籍,就是他唯一能送給孩子的。他坦言自己花費50年的光陰去探究「我們該如何好好回應生命中的難題」,也花了50年成為「孩子」,才能從自己50年的經歷中淬煉出《小屋》,當作禮物送給孩子。

  自費印刷了15本以後,有三位好友鼓勵他找出版社投稿,卻接連遭到26家出版社拒絕,於是他們在2007年決定自行創立Windblown出版社來發行《小屋》。誰也沒想到的是,這本僅花了300美金宣傳的小說,靠著野火燎原的口碑,出版13個月便售出110萬冊,接著在《紐約時報》暢銷榜長踞冠軍達一年之久。如今,《小屋》已經在全球翻譯為50種語言出版,銷售破兩千萬冊。接著保羅.楊也往靈魂更深處探索,再寫下了新書《十字路口》,並形容自己隨著故事而蛻變,成為一個更好的父親、更好的人。

  2017年,醞釀多時的《小屋》改編電影《心靈小屋》終於上映,由性格男星山姆.沃辛頓與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奧塔薇亞.史班森主演。看著大銀幕上的詮釋,我們都再次憶起《小屋》是如何改變了許多讀者的生命。

搶先試閱:

◎1 殊途同歸

凍結成冰的雨滴刺痛他的臉頰和雙手,他小心翼翼,在略微起伏的車道走上走下。他心想,自己看起來八成像個醉茫茫的水手,正輕手輕腳地前往下一間酒吧。人面對暴風雨的力道時,根本無法滿懷自信地向前邁開步伐。狂風會把人痛毆一頓。麥肯必須先蹲下兩次,最後才能像擁抱失聯的朋友般抱住郵筒。

他暫停片刻,凝視這片被水晶吞沒的美景。萬物反射著光線,有助於營造傍晚明亮輝煌的景致。鄰居田地上的樹都披上半透明的斗蓬,每棵樹都獨樹一格,卻又在如斯的風貌下融為一體。那是個燦爛的世界,轉瞬間,儘管只有短短的幾秒,但那耀眼的光芒幾乎將「巨慟」從麥肯的肩頭移除了。

他花了近一分鐘才撬開緊緊封住信箱門的冰。這番功夫的報償是一封信,上面只打了他的名字,沒有姓、沒有郵票、沒有郵戳,也沒有寄信人的地址。他在好奇下拆開信封的一端,但這可不是容易的差事,因為手指已經開始凍僵了。他轉身背對凜冽的寒風,終於把那一小張沒有摺過的長方形信紙從巢中引出來。上面只用打字機打了幾個字:

麥肯錫:

好一陣子沒聯絡了,很想念你。

如果你想聚聚,下週末我會去小屋。

老爹

麥肯全身僵住,一股噁心的厭惡感輾過全身,隨即又轉為憤怒。他刻意盡量不去想小屋的事,但每每想到,他的思緒就不善良也不純正。如果這是哪個人想出來的惡作劇點子,那他的確成功了。而署名「老爹」更讓一切雪上加霜。

◎2 晦暗雲集

像冰風暴這種讓人分心的小事件,他倒是歡迎,可暫時讓他離開那一直隨侍在側的夥伴:巨慟——這是他的稱呼。小蜜思消失的那年夏天之後不久,巨慟便籠罩在麥肯的肩頭,像一條隱形卻幾乎伸手可及的厚重棉被。那重量使他的眼神遲滯、肩膀下沉。連努力抖落那件棉被都令他精疲力竭,彷彿他的臂膀已植入那絕望的陰暗褶層,在不知不覺中成了它的一部分。他在這沉重的外袍下吃喝、工作、愛人、夢想、遊玩,彷彿穿著鉛製的浴袍,壓得他垂頭喪氣,令他每天都要跋涉穿越吸盡萬物色彩的消沉感。

有時,他可以感覺巨慟像擠壓盤繞的大蟒蛇般逐漸繃緊他的胸膛和心臟,從他眼裡擠出液體,直到他以為體內的水源枯竭為止。有些時候,他會夢到自己的腳陷入綿密不絕的泥淖,而他正好瞥見蜜思跑在他眼前的林木小徑上,樹林間閃動的野花一路點綴著她的紅色棉質夏季洋裝,她對背後跟蹤的陰影渾然不覺。雖然他發狂似地設法高聲警告她要小心,卻發不出聲音,而他總是太遲或無力搭救她。他會猛然從床上坐直,汗水從被折磨不堪的身體上滴下,一波波憎恨、罪惡、懊悔的狂潮,如超現實的潮汐洪水般向他襲來。

◎4 巨慟

「麥肯,我們找到東西了,但不是好消息。」

他在腦海中搜尋恰當的字眼。「你們找到蜜思了嗎?」他不想聽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卻又迫切需要知道。

「沒有,我們沒有找到她。」維考斯基停頓了一下,然後起身。「但是我需要你來指認我們在這座老舊小屋裡找到的東西。我需要知道那是不是她生前──」她發現自己說溜了嘴,但為時已晚,「我是說,那是不是她的。」

他盯著地板,再度感覺自己像是有一百萬歲那麼老,他但願自己可以變成一塊沒有感覺的大石頭。

「喔,麥肯,對不起,」維考斯基向他道歉,同時站了起來。「這樣吧,我們可以等一下再去指認,我只是以為……」

他無法抬起頭看她,甚至連保持不崩潰地說點話都有困難。他感覺情緒的水壩將再度決堤。「現在就去看,」他細聲咕噥。「應該知道的事,我都要知道。」

維考斯基一定對其他人做了手勢,因為雖然麥肯什麼都沒聽見,但在轉身跟著探員走上通往小屋的那條短短小徑時,突然感覺艾米爾和湯米一人扶著他的一隻手臂。三個大男人勾著臂膀,用一種特殊的團結姿態一起行走,走向他們各自最恐怖的夢魘。

鑑識小組的一員打開小屋門讓他們進去。由發電機供電的燈光照亮客廳的每個角落。靠牆排著的架子、一張舊桌子、幾把椅子,還有一張某人費力搬進來的舊沙發。麥肯馬上看到自己要來指認的物品,隨即一轉身,癱倒在兩個朋友的臂膀裡,無法抑制地哭了起來。壁爐旁的地板上,是蜜思被撕破且血跡斑斑的紅色洋裝。

 
閱讀筆記
濕地/以哲學之名
聯合報/李時雍
《濕地》書影。 圖/九歌提供
推薦書:周芬伶《濕地》(九歌出版)

哲學,其字源之義,原是「愛」與「智」。而求索生命智識的某種極致的體現,離不開最深的愛、愛與慾的纏繞,譬若喬治.史坦納(George Steiner)談過的蘇格拉底與他的門徒:靈與肉的遇合。

周芬伶新近小說假哲學之名,創造了師者康德,與包括女學生歌德在內的一夥同學,他們在城市邊陲河口的低窪地,定期舉辦讀書會寫作班。緩讀《濕地》最先令我想起的遂不是康德而是蘇格拉底。序幕甫揭開,歌德就陷入與老師的「濕地之愛」;濕地,成了遇合之所、也是境遇之淵藪。然而兩人卻不盡然真是以愛智之名。關係的開始,築於言語的辯術和修辭,除詞語之外,沒有真實身分沒有真理,只有一個接連一個的謊。

約莫是1970年代吧,嬉皮風猶存、報導文學熱起的時空座標。小說多以人名為章,起始就是「康德」,卻係從歌德的角度,寫她初到山城學院復在台北晃蕩的日子,晃到邊緣寫作課,遇見老師、那未來的精神愛人,和一班怪奇的學生們。

起始卻已是終局。作者在開篇將盡,即將康德寫死。表面上,是歌德毀約背棄,令老男人留下遺書服毒自盡,實際上死亡卻為所有倖存者彌封住餘生的謎團。接續的篇章,便一再復返這樣的原點,轉換在不同角色生死愛慾的習題,女記者胡漣、隨侍老師最後時刻的女學生小都、與母親相倚為命身形削長的麵疙瘩、信仰陌生人之愛的五海、極擅卜卦和棋術的謝易等等,他們漫長的生命緊密糾纏,卻終僅似為驗證老師功課般的遺言,「恩慈成聖,恩愛成癡」,然,「生命之美全在恩愛」。

通過不同角色的出場,作者思忖哲學式的愛之命題。但又不似哲思先行的論著。更動人的,往往是每個人物的故事與其性格形塑。《濕地》文本更形複雜的,且是藉由穿插多段的「番外篇」,貌似敘事者自身散文體的書寫,迂迂緩緩,追憶起家族成員的情事,特別是曾經絕美,卻早衰如曇花的妹妹。並且愈到後半、真實的逼近虛構,彷若濕地教室裡另幾個學生。

「死亡就是個黑洞」,周芬伶如是說。偏離光,卻成其書寫源起。前部散文《北印度書簡》(2015)託自戕的夢生之名,在雪域思惑生死輪迴;《濕地》中,她轉述了另一則故事:鯨魚的生命,實有活著和死去的兩段,活時以他者為食,死後為他者所食,「牠死得非常久,跟活著的時候一樣長,後段生命滋養了海洋,改寫死亡空無的意義。」

小說最終是另一場喪禮。在此之前,幾人復回濕地,所謂真相揭露,但是真或偽,難道重要?唯有在那時,原以為的哲學的修辭,如歌德了悟,終須以愛來實踐,也僅僅能以之為名:最深的智,是最深的愛。

 
星巴克:全球連鎖餐廳新一哥?
對一般人來說,星巴克的快速擴張看似發生於一夜之間。事實上,星巴克已開業超過四十年了。1971 年由兩位老師和一名作家於西雅圖派克市場創立的星巴克,其標誌性的店名據稱是取自梅爾維爾的《白鯨記》。

安魂曲解構,他們究竟在唱什麼?
在聆聽更多安魂曲之前,先來更進一步的認識一下安魂曲的由來、用途和演變吧!說到「安魂曲」,我們必須先從達文西的舉世聞名的壁畫《最後的晚餐》談起。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