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文化心靈養生報】提供健康、飲食、旅遊等各種人生體驗,讓你不只照顧自己的身體,也疼愛自己的心! 【數位出版電子報】全新改版,讓你掌握第一手的數位閱讀趨勢情報、了解全球數位出版的最新動態與行家觀點。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06/15 第98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冬將軍來的夏天/一部關於愛與死亡的療癒小說
下一個家在何方/驅離,臥底社會學家的居住直擊報告
人魚沉睡的家/挑戰人性與道德的界線! 
閱讀筆記 拉麵的驚奇之旅/一道食物的前世今生

新書鮮讀
冬將軍來的夏天/一部關於愛與死亡的療癒小說
文、圖節錄自寶瓶文化
圖/寶瓶文化提供
死是有責任的。

  我們如何在一個吃人的世界活下去?

  當你墜落,有沒有能承接住你的一雙手?

  一部關於愛與死亡的療癒小說。

內容簡介:

  「我被強暴的前三天,死去的祖母回來找我。」

  小說一開頭,震懾人心。

  被侵犯那時,躲藏在比自己身體小四倍空間的箱子裡的祖母,雖拚盡全力搖晃箱子,卻無法阻止憾事發生。

  我彷如破碎之人。一次次法庭攻防,我一次次筋脈血絡疼痛剝離。

  但祖母為了我,竟付出我所最不忍見到的……

  

  當我們活在一個吃人的世界裡,那些針尖般的絶望,無時拉扯煎燒,我們如何走下去?

  

  創作多年,甘耀明首次以貼著我們每個人呼息的角度來書寫這部小說。他在字裡行間的同理、純真與暖意是盆爐火,而巧妙敲鑿進小說裡的各種社會現況,如往生互助會、老人共居、同志之愛、死亡與善終等,無時不在挑動著我們的心,但最惹淚的莫過於他對「死是有責任的」的動人詮釋。

  

  當句號來臨,我們看見緩緩升起一雙手,用綴滿溫慰的情感與文字,去承接起不斷在荒原凍骨般世界墜落的我們。

  

作者介紹:

甘耀明

  曾獲國內多項的重要文學獎,目前專事寫作。

  小說出版有《神秘列車》、《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殺鬼》、《喪禮上的故事》、《邦查女孩》。與李崇建合著《對話的力量》、《閱讀深動力》教育書。已有著作譯成日文,部分作品譯成德文、英文、法文。

  目前擔任靜宜大學「文思診療室」駐診作家。

搶先試閱:

第一章 有陰影的夏天來了

我被強暴的前三天,死去的祖母回來找我。

這天聽起來是鬼魅的日子,陽光卻好到不行,我的人生走在某種算是小幸福的路上,好像心中再也找不到陰暗的角落。要是有甚麼不對勁,是我忽然想起了三天後的幼兒園聚餐,該穿蕾絲邊裙或是藍色淑女褲,我打開衣櫥翻找,決定穿褐色短裙赴宴。我應該穿緊身牛仔褲才是,這樣強暴就不會發生了。

翻弄衣櫥時,來自警衛室的對講機響了。警衛說,有個搬家公司送貨來,請我下樓幫忙搬。母親被吵醒了,她平日晚起的習慣被中斷,懶乎乎的從床邊走到廚房泡咖啡,丟下五顆方糖,讓咖啡滿出杯子。她不是用咖啡醒腦,而是糖,這能避開像是單純喝糖水的孩子。母親催我下樓處理,因為警衛又來電催促,那比濺到桌子的咖啡漬還煩人。她邊喝黑糖水邊妝扮,為某個約在麥當勞或星巴克的保險業務動身。

我下樓,看見五個該退休的老女人站成一排,陽光照下來,她們散發上個世紀五○年代嬰兒潮的骨董氣質,還有一隻拉不拉多老狗。

五個老女人與老狗,這是搬家公司?組合非常古怪。

她們年近七十,頭髮稀疏,臉頰下垂,奮力從生鏽的福斯T3的後車廂搬出貨物。停車技術不及格,車離人行道有一公尺,增加搬貨困難。她們的每個動作都很危險,踩在紅線似,像冬眠的鼴鼠無法伸展大動作的慵病,要嘛被檯燈的電線絆倒而髖關節斷裂,要嘛彈性差的腿筋拉傷,要嘛被衣服上的灰塵惹出噴嚏而漏尿,最後心肌梗塞倒下。她們僅剩的力氣可能用來跟死神握手,這也是警衛找我來幫忙的原因。

我意識到甚麼,說:「這些是誰給我的……?」

「這是妳阿婆給妳的。」回答我的是個有酒窩的女人,約六十五歲。我相信她曾是個美人胚子,笑容優雅,嫻靜有親和力。

「她早就死了。」

現場氣氛冷下來,酒窩女人說:「確實,這是好幾年前的東西,她的朋友請我們搬家公司送來。」

「這些東西我都用不上。」我說。確實用不上,笨重的五斗櫃、鐵鑄的日光燈檯燈、布滿刻痕的鐵杉桌、檜木老旅行箱等等。等等,那個嶄新的TOSHIBA筆記型電腦要是屬於遺物,未免太唐突,正是我所愛。

「都是妳的了。」酒窩女人說。

「我只要電腦就好嗎,其他的退回去?」我說。

「我們不受理退貨。」

「拿去丟掉也行,我可以付妳們錢。」

這讓幾位老搬運工楞著。「我們幫妳搬到樓上。」酒窩女人指揮她們,展開危險又勞碌的工作。她們先抬著書桌到電梯間,手腳功夫不怎樣,嗓門的功夫卻很行,不斷喊:「妳那邊放低一點」、「不要走太快啦」,不然就「哎哎呀呀」的亂叫,彷彿幾隻老樹懶的呼救。

在進入電梯間時,有個穿護腰的老人累得蹲下,連額頭的汗水都沒有力氣抹去。尾隨的拉布拉多犬看到了,著急的吠,其他的老女人只能回頭看。她們手上還有大桌子耽擱,像老樹懶們被下詛咒般,努力發抖。

我的注意力不在老人,是老狗。依我的判斷,那隻狗約十六歲,換算成人類的年紀約八十歲,缺少幼犬的活潑,也沒有成年狗的敏銳,活脫脫是那些老人的翻版。老狗尾隨老人後頭,動作遲緩,眼神卻沒有離開她們,被說成幽靈也行。牠唯一的警戒聲,是護腰老人蹲下時,不斷的吠叫。

「鄧麗君呀!媽媽沒有問題,沒有生病倒下,妳可以不用叫了。」護腰老人說。

遇見一隻名叫鄧麗君的老狗,這真是令人費解,我只能說:「這隻鄧麗君太可愛了。」

老狗抬頭看著我,目光潺潺,眉間卻皺著。那是種不怒而威的表情,令我抽顫一下。老狗讀懂我的揶揄或敵意似的,我想。不過,這想法瞬間中斷。老人搬家公司繼續工作,擠在升起的電梯,有兩個人臉色蒼白,一個是護腰老人,一個是始終不說話的假髮老人。假髮老人因為搬家具而使得固定髮夾鬆脫,在電梯升起的剎那,她身體搖晃,假髮移位,掛在有髮夾固定的一邊,樣子滑稽。我差點笑出來,可是她悠閒的扶回假髮。

搬完第一趟,電梯下樓,每個人像是從天堂前往地獄的表情,假髮老人無意把假髮調整到妥當,這模樣不好看,或許是人生到了這年紀也不在乎在同輩之間出洋相。

電梯忽然停在三樓,門開啟,出現一位小朋友,他戴《星際大戰》的帝國風暴兵白頭盔,拿塑膠電子槍,緊張說:「妳們……是……誰?」

大家沒有回應,站著不動,也沒有任何表情,任由汗水從額角流下。酒窩女人勉強擠出笑容,護腰老人喘著,假髮老人披頭散髮。她們帶著疲憊的表情呆立,沒有話語,連我也被感染似的不說話。

電梯門關上了,帝國風暴小兵按下按鈕,門再度打開。這位六歲小朋友的把戲是經常按電梯鈕,對過客勒索同樣的問題,比如:「甚麼東西有五個頭,但是不會很奇怪」、「什麼東西越生氣越大」。等到對方快受不了了,他才大笑的說出答案是「手腳」與「脾氣」。

「阿姆斯壯……用右腳踏上……月球後,他……又做了甚麼事?」帝國風暴小兵這次攔下電梯問。

「左腳踏上去。」我說,趕緊結束這老問題。

「妳們這些老人不死的方式是……甚麼?」帝國風暴小兵不放人。

「不要停止呼吸。」

「不是,那是昨天的答案,今天換過了。」

「今天的答案是虎姑婆吃掉小孩就永遠不死,我現在好餓呀!」假髮老人低下頭,用假髮覆蓋臉龐,往前一步,低沉說:「我真的好餓,可以吃下整隻又肥又嫩的小孩。」

這樣子挺嚇人,帝國風暴小兵往後跳,拿塑膠槍示警。

電梯門關上,我們下樓把又重又舊的老行李箱搬上來。這是所有家具中最沉重的,她們很小心,搬運過程慢得令人不耐煩。我建議把箱裡的東西拿出來,好減輕重量。酒窩女人回答,她們很想這樣,但是幾年前行李箱運來時沒有附上鑰匙,從此打不開。

「妳會很有興致研究如何打開這箱子的。」酒窩女人說,「但不要用火燒,太像火葬棺材。」

然後幾個老人發出今日最具丹田力的笑聲。

「妳們是哪裡來的食人族?」報仇時刻到了,帝國風暴小兵從樓梯爬上來,突然打開防火門,拿著塑膠槍大聲質問幾個老人。

護腰老人嚇得沒有抓穩箱子。箱子傾斜,滑出另外三個人的手,轟隆摔在地上。老人們楞壞了。那一刻,老狗對箱子吠了起來。我沒有聽錯,那口木箱子有生命般發出痛苦的叫聲,迴盪在家門口。老人們露出慚愧,竟然安慰起箱子,又是撫摸又是憐惜的說出道歉。

假髮老人回頭看著大家,嚴肅的說,「要不要叫救護車送去檢查?要是摔壞就完了。」

幾個老人紛紛點頭。

「這只是箱子,幹麼叫救護車。」我很訝異。

「摔壞就完了,這箱子很珍貴。」酒窩女人把情況說得很危急,俯身將臉貼在木箱上,聆聽裡頭的動靜。

「快幫我……叫救護車。」護腰女人大叫,她起身時覺得脊椎不行了,被拆了似的無法使上力,跌坐在地上。

救護車來了。整棟社區的人探出頭來看,帝國風暴小兵躲得好遠,以為自己的塑膠電子槍擊傷護腰老人而害怕。消防員拉著擔架與急救器材上樓,將護腰老人固定在擔架,送往醫院。警衛很熱心的把這件事向經過大廳的居民說明,他說景氣差,但是老人二次就業,不要做搬運工與警衛。

酒窩女人幫忙把木箱搬進我家裡,問我說:「妳能告訴我,妳阿婆是怎麼死的嗎?」

「摔死的。」我聽母親說她跳樓摔死。

「有可能。」酒窩女人笑著,「祝妳有個夢到她的美好夜晚。」(……未完)

 
下一個家在何方/驅離,臥底社會學家的居住直擊報告
文、圖節錄自時報出版
圖/時報出版提供
當房租超過薪水三分之一,我們再也無力翻轉貧窮!

內容簡介:

  為了書寫貧窮的真相:是何種經濟體系聯繫起貧富兩者?貧者為什麼難以脫貧?哈佛社會學者馬修•戴斯蒙住進兩個底層社區,花費數年,採訪三十多名房東、記錄數十萬筆驅離資料、追蹤百萬筆911電話、出席一千多場住房法庭,找到牽繫起貧富兩者的經濟體系──租屋市場。只是,他發現兩種自由在此互槓:房東想靠租金賺錢,房客希望一家能住得安全舒適。

  當收入的一半必須拿來繳交房租,許多家庭因為入不敷出,被迫遷徙至更骯髒、暴力、拮据的街區;而喪失安穩的棲身之所,致使貧困者失去原有的財產、遠離熟悉的街區、更因為居無定所的壓力,讓學業與工作表現失常。物質匱乏加上消極與憂鬱的心理,讓貧窮生生不息,一代傳給一代……

  透過書寫失衡的房屋市場,戴斯蒙欲改變我們對貧困還有底層剝削的認識,他將自己多年來的研究化身為八個貧困家庭與他們兩名房東的故事。正如《紐約時報》盛讚本書,「不談論居住議題,我們便無法徹底正視貧窮。」書中貧困家庭的希望、難忘的驅離場景,皆提醒了我們:失去家,人就失去了一切。唯有安穩的居所,才是人生一切的根源。

作者介紹:

馬修•戴斯蒙Matthew Desmond

  哈佛大學社會學助理教授,同時也是「正義與貧窮計劃」(Justice and Poverty Project)的共同主持人。他曾經是哈佛學人協會的成員,也以作者身分完成了獲得獎項肯定的《火線之上》(On the Fireline),以及另外兩本以種族為題的共同著作。再來就是他曾經編輯過一系列聚焦美國經濟剝奪慘況的學術研究。他的研究工作曾獲福特基金會(Ford Foundation)、羅素賽吉基金會(Russell Sage Foundation)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補助,同時如《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與《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等大型媒體都曾刊登過他的文筆。二○一五年,戴斯蒙獲得麥克阿瑟基金會頒發有「天才」研究補助金(Genius grant)美譽的「麥克阿瑟學人獎」(MacArthur Fellowship)。

搶先試閱:

剝削最好見縫插針的地方,就是生活必需品,比如住跟吃。有多達一千兩百萬名美國人去辦同等於高利貸的「發薪日貸款」,而他們借錢可不是為了「打腫臉充胖子」買奢侈品、也不是因為臨時有意外的支出,而是因為他們有房租、油錢、餐費,或其他的固定帳單要付。發薪日貸款只是五花八門的財務吸血鬼中的一隻,其他像信用卡的循環利息、或為了就學的而辦的學貸,統統都是在打窮人口袋的主意,即便他們的口袋已經不深。窮人如果住、吃、耐久財(Durable good)或貸款利息的負擔變重,然後洗學歷跟繳房貸的「報酬率」又不高(甚至於完全沒有任何效益),那他們的實質所得就會比帳面數字更少。這是怎麼說都非常不公平的狀況。

因為這種不公平的狀況而有利可圖者、或是對其無動於中的人,會說我們應該尊重市場機制,應該放手讓市場自己調整。但這麼說的人其實言不由衷,因為住屋市場中的剝削,其始作俑者或背後的靠山根本就是政府,讓房東能合法漫天喊價、肆無忌憚的,不就是政府自己嗎?政府補貼高級公寓的興建,讓房租愈喊愈高,讓窮人的選擇更少;在房客繳不出錢的時候,用一次性或持續性的租屋補助代墊給房東的,也是政府;只要房東申請,就會派執法人員去強制驅離的,還是政府;把驅離紀錄登記在案、還昭告天下,等於是在服務房東跟討債公司的,依舊是政府。如果說警察跟監所是把舊城區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弊病(如治安惡化或黑市)進行「傷檢」跟處置,那民事法庭、郡治安官還有遊民收容所,就是在吸收都會窮人居住成本飆漲跟底層住屋市場遭私有化的各種後遺症。

房東很喜歡把自己說得與眾不同,但他們做的事情跟其他賺窮人錢的人沒有兩樣,說起來他們也就是一般人。他們只是在歷史與社會結構的劇變中恰巧撿了便宜,賺了些錢,甚至有人因此致富,但他們也就是合法地把房子租給載浮載沉的家庭而已。試問今天當房東的是我們,這錢我們賺或不賺?我們會遇到窮人就佛心地把租金打五折嗎?當租金的支票跳票,我們會損失幾千美金也都無所謂嗎?雖然我在這裡強調剝削的嚴重性,但這並不表示我們要鬥爭房東,把他們打成貪得無饜跟狼心狗肺的人。強調剝削,是要凸顯社會在處理貧窮問題時的矛盾與效率不彰,我們不能光說要幫助窮人,卻不去處理他們陷入貧窮的根本原因;強調剝削,是希望大家共同去了解房東跟房客,乃至於我們每一個人,為什麼會眼睜睜地看著極度的不平等在社會上發生而無動於中。

姑且無論房東是怎麼變成房東的—有人辛苦打拚、有人聰明才智過人、有人繼承財產、有人走運、有人詐欺,但不變的是房租每漲一元,房東就多賺一元,而房客就得多付出一元。房東跟房客的命運綁在一起,但利益卻相互對立。都會區房東的利潤如果合理,那是一回事,問題就在於他們賺的往往是暴利。在美國第四窮的城市裡開設爛透了的拖車公園收租,其年所得竟然是房客全職領基本工資的三十倍,是房客領取救濟金或身障補助的五十五倍。在這兒相互槓上的是兩種自由:房東靠租金賺錢的自由,對上房客有能力讓家人住得安全的自由。

要讓這兩種自由再次平衡,是有辦法的:大幅提高租屋券計畫的規模,把低收入家庭一網打盡,讓受益者不再出現漏網之魚。我們真正最需要的居住政策,必須得能照顧到不幸的大多數。在數以百萬計的貧困家庭掙扎而無助的此時、在他們於私人租屋市場中不知所措的此時,我們需要這樣的政策方案來凸顯美國的主流價值:安全、公平、機會平等。在房東想要賺錢的心願跟房客希望有個容身之所的心聲之間,對所有人一視同仁的住房政策將為我們開闢出一條中庸之道。

通行全美的租屋券計畫只是可行的政策之一。我希望看到眾多意見能多被提出,讓美國成為一個居住正義可以及於每個人的國度。成功不必在我,或許也不應該在我,因為凡事都應該要因地制宜。適合紐約的做法不見得能在洛杉磯行得通,居住問題的解決在繁榮的休士頓、亞特蘭大,或西雅圖,不會跟在美國東北部鐵鏽工業帶(Rust Belt)上的都會區、或佛羅里達的赤貧郊區、或美國地景上的點點小鎮一樣。一個城市可能需要大型土木工程以興利,另一個城市則可能必須拆屋還地來除弊。美國的都市跟城鎮原本就是形形色色各有千秋—不同的本質與風情、天賦與問題,救贖之道自然也不會千篇一律。

無論這團亂局的出口在那裡,有一件事我們可以確定:美國的現狀是一種極度的不平等、是不給人機會翻身、是對人類基本需求的否定與無動於中、是在看著人無端受苦還去當幫兇—這種現狀對比美國高舉的任何一項價值,都是莫大的諷刺。任誰都不可能找到一派道德、一款倫理、一部宗教經典,或任何一篇聖者的教誨,可以搬到美國現狀的面前,然後告訴我們這樣沒有什麼不對。

 
人魚沉睡的家/挑戰人性與道德的界線! 
文、圖節錄自皇冠
圖/皇冠提供
東野圭吾:寫出這樣的故事真的好嗎?

我到現在依然煩惱著……

內容簡介:

  東野圭吾出道30年紀念作!

  掀起熱烈爭議,挑戰人性與道德的界線!  

  我心裡的可愛寶貝,卻成為別人眼中的駭人怪物。

  如果愛是一種病態,就讓我徹底瘋狂吧……

  瑞穗溺水了,急救無效,被判定為腦死。雖然醫生都說瑞穗沒救了,但我和原本已經協議離婚的丈夫和昌還是決定將瑞穗帶回家中。我日夜照料著她,和昌更利用自己公司的最新醫療科技,盡力維持瑞穗的生命跡象。

  只要有瑞穗在身邊,我就覺得安心。即使瑞穗不會回答我,我依然每天和她聊天;即使她無法行走,我依然每天推著輪椅帶她散步;即使瑞穗不懂,我依然每天為她換穿漂亮的衣服。

  瑞穗就像一尾沉睡的美人魚,但我還想做得更多,讓她回到以前的樣子。我請丈夫的屬下刺激瑞穗的神經,這樣她不僅會笑,甚至還可以輕輕揮動雙手。

  可是,為什麼大家都對我投以畏懼的目光呢?他們說我把瑞穗當成玩具,說我是個自私的母親,說我在玩弄一個死去的人。我不懂,誰能證明瑞穗死了呢?而我又要如何證明她還活著?一個危險的念頭在我心裡浮起……

  如果每一部推理小說一定要有一個兇手和一個死人,那麼《人魚沉睡的家》所觸及的可能就是最危險、最駭人的一種推理情境。

  東野圭吾在這部出道三十年的紀念作之中掀起激烈的思辨:腦死到底算不算死?延續喪失自主意識的女兒的生命,是愛的表現還是一種自私的自我滿足?讓失去意識的人繼續活著,逐漸變成別人眼中的怪物,算不算是一種殺害?而殺了一個腦死的人,所殺的是活人還是死人,又該不該被定罪?

  在故事的最後,所有人性與道德的兩難,終將懸掛於一條以愛為名的繩索兩端,擺盪不止,沒有答案。

作者介紹:

東野圭吾

  1958年生於日本大阪市,大阪府立大學工學部電氣工學科畢業。曾在汽車零件供應商擔任工程師,1985年以處女作《放學後》獲得第31屆「江戶川亂步賞」後,隨即辭職,專心寫作。1999年以《秘密》一書獲得第52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賞」,2006年則以《嫌疑犯X的獻身》榮獲第134屆「直木賞」和第6屆本格推理小說大賞,更憑此作入圍2012年由美國推理作家協會主辦的「愛倫坡獎」年度最佳小說,不僅成為史上第一位囊括日本文壇三大獎項的推理作家,更是第二位入圍「愛倫坡獎」年度最佳小說的日本作家。2012年,他又以《解憂雜貨店》榮獲第7屆「中央公論文藝賞」,該書並連續4年蟬連台灣各大書店排行榜,創下空前銷售佳績。

  他早期的作品以校園青春推理為主,擅寫縝密精巧的謎團,獲得「寫實派本格」的美名。後期則逐漸突破典型本格,而能深入探討人心與社會議題,兼具娛樂、思考與文學價值。其驚人的創作質量與多元化的風格,使得東野圭吾成為日本推理小說界的超人氣天王。另著有《徬徨之刃》、《美麗的凶器》、《異變13秒》、《黎明破曉的街道》、《偵探俱樂部》、《天空之蜂》、《假面山莊殺人事件》、《在大雪封閉的山莊裡》、《學生街殺人》、《十字屋的小丑》、《同級生》、《操縱彩虹的少年》、《平行世界的愛情故事》等書,其中多部作品並已被改編成電視劇、電影或漫畫。

搶先試閱:

從來往車輛絡繹不絕的大馬路轉入岔路,一直走到底,就可以看到那棟房子。雖然周圍的房子也都很大,但那棟房子特別豪華。宗吾從小學放學回家經過這棟房子的大門時,經常覺得這就是所謂的「豪宅」,有時候也會忍不住想像,到底是什麼樣的人住在這棟大房子裡?一定是很有錢的人。不知道庭院裡有沒有游泳池?不知道是否養了像牛一樣大的狗?

大房子的大門鏤空雕刻著漂亮的圖案。宗吾每次看到大門,就很想從雕刻圖案的縫隙向裡面張望,但之所以忍了下來,是因為他覺得這種「豪宅」一定有兇巴巴的警衛之類的人。

沒想到意外有了絕佳的機會。

那天風很大,宗吾頂著迎面吹來的風,一如往常地走在岔路上,結果頭頂上的棒球帽被吹去了後方。當他慌忙回頭時,看到帽子飛進了圍牆。

正是那棟大房子的圍牆。

怎麼辦?宗吾暗自思考著。是不是要按門鈴,請大房子的人幫自己撿帽子?

他一邊思考,一邊走了過去,發現平時緊閉的大門竟然微微敞開一條縫,好像在邀請他進去。而且也沒看到兇巴巴的警衛。

宗吾戰戰兢兢地推開了大門。他想好了,如果被人發現,就說自己的帽子被吹了進來。

他踏進大門,打量著偌大的房子。那是一棟好像外國影集中出現的兩層樓房子,雖然沒有游泳池,但庭院很大。

他低頭看著腳下,發現石板鋪的路通往玄關。他將視線從玄關稍微移向旁邊,看到了自己的帽子。帽子掉在房子的牆邊,旁邊剛好有一個窗戶。

會不會有人在裡面?他觀察著窗戶,悄悄走了過去,發現窗戶的窗簾敞開著,可以清楚看到屋內的情況。窗邊插著玫瑰,是紅色的玫瑰。

他彎下腰,撿起了帽子,再度看向旁邊的窗戶。窗戶並不高,只要踮起腳,就可以看到裡面。他站在窗戶下方,抓住了窗框,稍微踮起了腳跟。

他看到天花板的吊燈,又看到了牆上的掛鐘。當他伸長脖子,想要再往下看時,看到有一個人。他嚇了一跳,立刻縮起了脖子。

他之所以再度探頭張望,是因為他發現剛才看到的是一個女孩,而且睡著了。

他探出脖子,發現果然沒錯。一個身穿紅色毛衣的女孩坐在輪椅上睡著了。

小女孩的年紀和宗吾相仿。白皙的臉龐,粉紅色的嘴唇和長長的睫毛,胸部微微起伏,似乎可以聽到她均勻的鼻息。

他忍不住納悶,為什麼女孩坐在輪椅上?難道她的腿不方便?

宗吾離開了窗前,走向大門。回到路上後,關上大門,恢復了原來的樣子,踏上了回家的路。

那天之後,那個女孩的樣子就在他腦海中揮之不去。他會不經意地想起她白皙的肌膚,想起她像花瓣般的嘴唇,想起她那雙有著長長睫毛的眼睛。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有這樣的經驗。

無論如何,都想再見她一次──每次經過那棟大房子前,他就有這種想法。雖然上次也不算是見面,只是在窗前偷瞄到而已。

他思考著是否可以再用帽子的藉口,但如果不是風大的日子,謊言會立刻被識破。

有一天,他想到了一個妙計。因為他發現不一定要帽子。宗吾做了紙飛機,站在大房子前,確認四下無人後,把紙飛機丟進了圍牆內。

然後,他按了門鈴。只要自己說要撿紙飛機,房子的主人應該會讓自己進去。

但是,他等了一會兒,卻沒有人來應門。宗吾不知道該怎麼辦,輕輕推了推大門,沒想到門竟然開著。

他探頭向門內張望,裡面似乎沒有人。宗吾剛才丟的紙飛機在通往玄關的石板路中央。他撿起紙飛機後,緩緩走向房子,走向那扇窗戶。今天窗戶拉著窗簾,所以站在遠處時,看不到窗戶內的情況。

他站在窗戶下方,像之前一樣踮起腳,把臉貼在窗前,隔著窗簾,隱約看到了屋內的情況。

宗吾很失望。因為那個女孩似乎不在那裡。

他離開了窗戶,心灰意冷地準備回家。但是,當他走向大門時,大門突然打開了。

一個女人推著輪椅進來。女人立刻發現了宗吾,滿臉驚訝地停下了腳步,眼神中充滿了責備──你是誰?為什麼會在這裡?

宗吾跑了過去,舉起了紙飛機。「我在玩這個,結果不小心飛進來了。我剛才按了門鈴……」

女人原本露出狐疑的表情,但聽到他的解釋後,露出安心的表情點了點頭。「喔,原來是這樣。」女人看起來和宗吾的母親年紀差不多,雖然很瘦,但很漂亮,宗吾想起她很像某個電影明星。

宗吾看著輪椅。那個女孩坐在輪椅上。她今天穿著藍色衣服,和上次看到時一樣,她睡著了。

「怎麼了嗎?」女人問他。

「啊……不,沒事。」宗吾這麼回答,但覺得似乎應該說些什麼,「她睡得很熟。」

女人呵呵地笑了起來,「是啊。」她拉了拉蓋在女孩腿上的毛毯。

「她的腳不方便嗎?」

女人聽了宗吾的問題,露出有點害怕的表情,但隨即露出了笑容。

「這個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人,也有的小孩雖然腳沒有問題,卻無法自由地散步。有一天,你也會瞭解這件事。」

宗吾不太瞭解女人這句話的意思。難道有人腿沒有問題,卻必須坐輪椅嗎?

宗吾想著這件事,再度打量著那個女孩。「她還沒有醒嗎?」

看起來像是女孩母親的女人笑著微微偏著頭。

「嗯……是啊,今天可能不會醒了。」

「今天?」

「對啊,今天。」女人說完,緩緩推動輪椅,「再見。」

「再見。」宗吾也對她說。

這是宗吾最後一次走進那棟房子,但宗吾始終無法忘記那個沉睡少女的臉。

每次經過那棟房子──不,不光是這樣而已,無論在做任何事時,女孩的身影都會不時投射在腦海。

那個像是女孩母親的女人說,她的腳並沒有問題,既然這樣,她為什麼不能走路呢?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宗吾在回想起女孩時,都會浮現出美人魚的樣子。美人魚無法行走,所以受到了疼惜,在大房子內受到了保護。當然,他並不是真的認為那個女孩可能是人魚──。

然而,他只有那段時間有餘暇想那些事。不久之後,宗吾根本無暇回想起「美人魚」的事。

直到很久之後,他才再度回想起……

 
閱讀筆記
拉麵的驚奇之旅/一道食物的前世今生
聯合報 果子離
拉麵的驚奇之旅》書影。 圖/允晨文化提供
吃,這個行為,可以簡單到張口咀嚼吞進肚子裡,也可以依個人口味、用餐習慣之異同,以及食物的象徵意義,而複雜到成為文化論述。顧若鵬《拉麵的驚奇之旅》便以拉麵為樣本,透過拉麵,觀察日本的民族性與歷史特色,管窺日本子民日常生活樣貌與民俗習慣,也藉由飲食文化比較日本與中國、歐美等國的國情民風。此外又倒轉回來,敘述日本文化、歷史、習俗對拉麵之繁華盛景所起的作用。

食物影響時代,也受時代影響,每一道食物都有它的前世今生。食物在歷史裡,歷史也在食物裡。這話聽來玄之又玄,其實道理分明,《拉麵的驚奇之旅》即為見證。

顧若鵬以諸多歷史現象與掌故,分析日本社會對飲食觀念與習慣的每個小小變革。一些生活上不起眼的微革命,都為拉麵在日本的問世鋪路。這份論述工程龐雜,他採用歸納法,把這些小元素一一匯聚解析,以說明拉麵文化日後席捲日本,並取得國族象徵地位的原由。不過讀者須具備組織力,才能扣緊其脈絡。《拉麵的驚奇之旅》並不如想像易讀,原因不在於內容艱澀或乏味,相反的,本書寫來饒富趣味,深入淺出,然而主脈不清楚,支線太多太詳細,且缺乏俯瞰式的導論,若逕以拉麵發展史觀之,或許稍嫌蕪雜,若對書名「驚奇」兩字期盼過多,更可能產生心理落差。

一個事物,從誕生到流行,必有崛起條件與成熟原因。它不是憑空而來的,雖然我們常說「水到渠成」,這水,有時順流而下,自然成渠,有時卻一路遇阻,點滴穿石,最後才突破阻礙而隨勢流動。拉麵形成今日面貌,幾個元素:麵條、高湯與調味醬汁,因緣聚合,缺一不可。而這些元素,或從外地引進,或自內部改善,都得經過漫長時間,最後一一到位。顧若鵬細說從頭,逐一說明每個元素,在日本萌芽成熟的因緣,以及早先阻礙其發展的理由。即以肉食為例,日本人若仍持續維持素食,今日拉麵不可缺的關鍵──湯頭,就無由產生。本書以數節篇幅,討論日本以素食為主的飲食觀,如何因應主客觀需要而逐漸改變。類似的論述,平實而有趣,全書比比皆是。

《拉麵的驚奇之旅》整本扣著拉麵而未離題,但不是什麼飲食指南,甚至連拉麵是什麼,日本拉麵與中國拉麵差別在哪?使拉麵大紅大紫的速食麵與拉麵又是什麼關係?都未細說,麵條、湯汁、調味醬汁的作法與類型也非重點,在這方面,同樣「透過飲食觀察歷史」,作者同為史學博士,喬治.索爾特的《拉麵:一麵入魂的國民料理發展史》一書,寫得較為明確。然而顧若鵬的論說鉅細靡遺,怎可能說不清楚?只因拉麵的林林總總不是他最想傳遞的重點,他慧眼如炬,看出國菜除了具有國家的榮耀與認同的象徵,背後另有其歷史脈絡,因此,他藉由拉麵一物,把歷史研究的眼光從權貴高層移轉到庶民身上,注意民眾經歷的,或大或小但都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的二三事。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沛公就是他所推廣且示範的庶民史研究與寫作。

 
看電視學管理 綜藝節目開藥方
多年前川普的《誰是接班人》曾是美國及台灣很受歡迎的電視節目,透過不同的主題學習經營管理知識,學習獲勝者的成功之道。如今,美國又有新的綜藝節目把本來嚴肅沈悶的商業題材變得有趣,同時達到知識普及與休閒目的。

只知道茱莉亞音樂學院嗎?你應該知道的美國四大音樂學院
美國最具歷史的四大音樂院培育出許多優秀頂尖的音樂家,除了茱莉亞音樂院之外,你能說出另外的三間學校嗎?今天就讓小編帶你認識,這四所不能不知道的美國四大音樂學院。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