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09/08 第99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聽見宋朝好聲音/宋詞那些人、那些故事
青苔不會消失/附著在土地上既邊緣又無人問津的一群人
閱讀筆記 風格的誕生/不只是周夢蝶的知音

新書鮮讀
聽見宋朝好聲音/宋詞那些人、那些故事
文、圖節錄自時報出版
圖/時報出版提供
唐詩用吟的,宋詞用唱的。

內容簡介:

  在詞裡──

  周邦彥膽敢把皇帝當情敵

  文史名家歐陽修竟戀慕小歌女

  辛棄疾家連女傭都媲美專業歌手

  ◆唱歌、聽歌、寫歌是宋朝的全民運動!

  宋人愛唱歌、愛寫歌、愛聽歌,不分男女,上至皇帝大臣,下至販夫走卒,什麼事都可以寫成歌詞,什麼場合都可以唱歌,不論是表達喜怒哀樂;還是別有一番目的,為了求官、求情、懺悔、拚場、嘲諷,無所不能唱。

  ◆宋詞就是宋朝的流行金曲!

  《全宋詞》光是有名有姓的作詞人就高達一千三百多位,收錄了兩萬多首詞作。宋徽宗的亡國哀音、周邦彥的醋勁大發、李清照的滿滿相思、宋祁的情場官場皆得意,還有蘇軾、辛棄疾、歐陽修、柳永……每一首雋永美妙宋詞的背後,都是一個精彩萬分的故事。

作者介紹:

蘇淑芬

  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現為東吳大學中文系教授。

  專門研究宋詞、清詞與詞學理論。

  著有《湖海樓詞研究》、《辛派三家詞研究》、《朱彝尊詞與詞學研究》、《鏡花緣研究》、《國學導讀?集部》、《財務蒙福的秘訣》、《從奴隸變宰相的約瑟》、《少年也!為何想不開》等。

搶先試閱:

恐怖渣男!才女吳淑姬靠寫歌扭轉局勢,救自己出監牢

吳淑姬是南宋浙江吳興人,根據洪邁《夷堅志》的說法,她父親是個秀才,家中貧窮,但她長相貌美,聰慧又懂吟詩唱詞。她由父母做主,小時候本來許配給鄰村的秀才,但還未過門,秀才就病重,不久竟一命嗚呼。一年後,父母為吳淑姬說了另一門親事,男方是位富家子弟。吳淑姬此時心意闌珊,糊里糊塗就答應了。

不料過門後,發現丈夫是個紈褲子弟,成日拈花惹草,還對她拳打腳踢。吳淑姬想到自己愛好詩文,竟然嫁給這種俗氣粗鄙的丈夫,鼓起勇氣提離婚。但丈夫堅決不同意,最後還把她關起來,並告上官府,誣賴她不守婦道與人偷情。吳淑姬因此被捕入獄,也被判了刑。

有人看不下去投訴郡守,揭發富家子弟的奸淫惡行。這個案子很轟動,有錢的闊少欺壓陷害地位卑微的貧家女。當時的郡中官員都很關心,相約旁觀受審。開庭時官員還準備酒,並引導她坐到席上。吳淑姬風采迷倒眾人,實在是我見猶憐。

官員先對她說:「早聽說妳的文采非凡,如果今天妳能即興作一首自詠的好詞,我就把妳的冤情轉告太守。或許能為妳開脫罪名,還妳清白之身。否則妳的處境會很危險。」再命令獄卒打開她身上的枷鎖,並給她喝點小酒。

當時剛好冬末雪融,寒梅怒放,春日將到,官員給吳淑姬的詞題,就是要她用此情景寫成一首〈長相思令〉。她一提筆,立刻寫成:

煙霏霏。雪霏霏。

雪向梅花枝上堆。春從何處回。

醉眼開。睡眼開。

疏影橫斜安在哉。從教塞管催。

上片連用「霏霏」疊字,委婉表白內心的渴求,期待獲得自由。但殘雪堆積在梅枝上,壓得人透不過氣來,叫人懷疑春天是否還會再來?如此惡劣的氣候也暗指自己所處的惡劣環境,無人可倚靠,任人欺凌,真是何等黑暗。

下片以李白的「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和孫艤〈菩薩蠻.落梅〉:「一聲羌管吹嗚咽,玉溪夜半梅翻雪」,吶喊著既然一切不實指控排山倒海而來,玷汙我的冰清玉潔,又扭曲我的形象,那就任憑他們欺壓霸凌,直到我如梅花般掉落、死亡為止吧。表達了渴望洗刷不白之冤的心情。

隔天,官員上報當時的湖州太守王十朋,王十朋也馬上釋放了她。僅管吳淑姬聰明貌美又有才華,但在當時重禮教的社會中,一個被玷汙的女人,就是沒人肯明媒正娶。吳淑姬最後賣給周家做小妾,讓人感嘆命運的不幸。寫《唐宋諸賢絕妙詞選》的黃昇稱讚吳淑姬聰慧,是「女流中黠慧者」,填詞的能力不輸李清照。可惜她的詞集已經散佚,目前《全宋詞》僅收四首。

吳淑姬的才名,直傳到清代。據說清朝末年,廣西鹿寨縣馬村有個叫馬良的書生,外出訪友,天黑了才回家,路上遇到滂沱大雨,就近借宿莫家。莫家原是大富人家,懂得幾句詩文,以附庸風雅為樂,便與馬良對答詩文。莫公的女兒隔窗聽得一清二楚,對馬良的機敏、才情起了愛慕之情,走出房門要求與馬良對句。她說:「杜詩漢名士,非唐朝杜甫之杜詩。」馬良立即對道:「孟子吳淑姬,豈鄒國孟軻之孟子。」

杜詩是東漢光武帝時的南陽太守,是當時的名士。孟子指的就是宋代的文人吳淑姬了,而不是亞聖孟太夫,鄒國孟軻。從兩人的對句,可知直到清代,吳淑姬的文名仍然遠播。

 
青苔不會消失/附著在土地上既邊緣又無人問津的一群人
文、圖節錄自時報出版
青苔不會消失,只要世上還有最後一個窮人。

十二則驚心動魄的靈魂故事,挖掘出中國社會底層的真實故事。

內容簡介:

  本書精選作者袁凌十年來記者生涯中最傑出的非虛構作品,側重於寫底層人物面對磨難與困境的掙扎,還有新舊一代關於故土的矛盾與爭奪。更從無數個跌宕起伏的命運回聲中,帶給我們一片震撼的精神與生存景觀。

  書中多篇文章曾在互聯網引起轟動,但礙於版面,未曾以全貌呈現,繁體版是這批精采作品第一次以全貌形式,在未曾刪減的情況下呈現給讀者。內容描寫因工殘廢的礦工、塵肺病工人、砷中毒的工人,也關心留守兒童成年後犯罪、棄兒、偏遠貧困家庭的問題。同時深入特定地區,帶讀者瞭解當地人面對的考驗。

  《青苔不會消失》這個書名取自作者袁凌的詩句:「青苔不會消失,只要世上還有最後一個窮人。」袁凌以多年的記者生涯為基礎,從熟悉的城鄉、家庭出發,用充滿悲憫的人文筆觸,誠實地寫出了人的困境、苦難。他筆下的這些人就像青苔一樣,也許只是附著在土地上最邊緣、最無人問津的一群人,始終承受著現實的無奈,但他們為改變生活、為維持尊嚴、為理想所付出的努力,值得每一個人尊敬。

作者介紹:

袁凌

  1973年生。復旦大學中文系碩士畢業,著名作家、媒體人,曾發表有影響力的調查和特稿報導多篇。獲得騰訊書院文學獎2015年度非虛構作家,歸園雅集2014年度散文獎等。

  作品《走出馬三家》和《守夜人高華》獲得2012、2013騰訊年度特稿和調查報導獎,暨南方傳媒研究兩屆年度致敬。

  已出版《我的九十九次死亡》、《從出生地開始》、《我們的命是這麼土》、《在唐詩中穿行》等書。

搶先試閱:

羅應貴和卸下了木墩的一位越南母親羅廷熊坐在窩棚裡,用苗語慢慢地聊著天,也不急於交易。他們同姓同輩分,是認交的乾姊妹。跟隨母親前來的女兒,羞澀地迴避去了附近村長王和熊的窩棚裡。王和熊的窩棚也是一處交易地點,幾個越南人卸下了檑木之後在窩棚裡吃著飯。

這些檑木是越南人從深山裡用電鋸盜伐,躲過本國邊檢站背負而來。如被抓住,一次要罰款人民幣兩千元。中方邊檢站也嚴查走私,王和熊昨天被罰了款,這些越南人今天有些姍姍來遲。

兩人慢慢地聊著天,似乎都不注意離灶臺不遠的石坎上,兩個像灰撲撲的醬醋瓶立著的東西。

「這是六○迫擊炮彈。」羅應貴事後說。炮彈引信拆掉了,火藥還在。

如果這間窩棚失火,檑木垛子燃燒起來,最終這些沉睡的炮彈也將被喚醒。

窩棚腳下坡地的石頭上,遠近或立或擱著另外幾發炮彈。這裡以前是撤軍時丟棄炮彈的地方,羅應貴像是拔蘿蔔那樣把它們拾起來,等待政府不定期地前來回收。上一次回收已過去兩年。通往村子的小路邊,羅應貴挖了一個「地窖」。撥開濃密的腐草和浮土,臥著兩百多枚迫擊炮彈,它們失去了鋼鐵的觸目顏色,像是越冬的蘿蔔。但其實它們只是在冬眠,死亡在彈殼下保存得好好的。

「肉麻吧。」羅應貴說。

更讓人肉麻的是小路上下的地雷,有草叢的保護色,像嗅覺靈敏的小動物,時刻等候人的腳步。穿過界碑的小路,是兩邊走親戚販菜板的人在雷區硬趟出來的。

到羅應貴窩棚裡來賣菜板的羅廷熊,有六個兒子,一個在三歲時被炮彈貫通前胸死去。在她住的一百多戶人的村子裡,被炮彈炸死的有五個人,地雷炸傷的也有五個。

小路通向的八里河村,是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縣天保村民委員會的一個邊境村落,村子頭頂是一九七八年開始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主戰場東山,和著名的老山主峰隔河相對。

戰爭結束已經二十四年,村裡一戶人家的屋前,標有型號的彈藥箱裡長出了蔥綠的蒜苗。但更常見的情形是,一個完好的上身連著假肢。

在鄰近的馬鞍山寨楊成方全家福照片上,七個人中有三條假腿,兩隻殘腳掌,一隻失明的眼睛和一雙被震聾的耳朵。

沿中越一千多公里國境線伸延的這些村落,被稱作地雷村。戰爭雙方撤退之後,地雷成了最終的占領者。根據資料,三次政府組織的掃雷行動,大約只除掉了當初埋設的一半,僅麻栗坡縣就尚有五十萬顆地雷。回到村莊的農民像陷入包圍的士兵,用鋤頭和身體打著另一場戰爭,重建家園。到處是帶有骷髏標誌的禁區牌子,像昨天剛剛樹立。

九月七日是收穀子的天氣,正午繁忙的村莊一片寂靜,所有的傷殘或者健康人都離開了屋子。

稻田裡分不清打穀子和割穀子的腿腳中,哪些是假肢,哪些是真的。休息時人們撩起褲管,才顯示出上下身的差別,讓人把眼前這個和平的小村莊和外界說的「地雷村」關聯起來。

國產的塑膠假肢在人體上顯得刺目,似乎一個人的生存被強行嫁接了虛假的一部分。但又似乎比其餘的一切更真實,就像地雷村成了這裡天生的名字。

在這名字之下,執著生活或者無聲死去、消沉或勵志的故事都同樣過剩。勇敢和膽怯一樣自然,像地雷炸響之時的疼痛和麻木,在一個人體上同時發生著。

二○○三年,攝影師盧廣第一次來到八里河村,這個兩百零八人的村落有一百餘人被地雷炸傷,炸死十一人,三級殘廢以上四十六人。鄰近的馬鞍山寨共一百六十九人,二十八人被炸傷殘。傷殘數位逐年都在變動,部分傷口感染者死去,每年又有新的觸雷者,二○一一年馬鞍山寨和八里河各增加了一名肢殘者。八里河村現存九人失去腿腳,馬鞍山寨有四人截肢,兩人眼睛失明,近年來已有三位肢殘者死去。

根據二○○四年民政部門的一份資料,整個麻栗坡縣因戰造成傷殘死亡人員一六百七十六人,其中殘廢兩百五十一人(肢殘兩百二十四人)、死亡五百五十四人。傷殘亡年齡最小的五歲,最大的八十一歲。

塑膠雷的報廢期是一百二十年,邊境線上未排除的地雷約有一百萬顆。這意味著地雷村的故事雖然已被講述了很多遍,卻只是剛剛開頭。

 
閱讀筆記
風格的誕生/不只是周夢蝶的知音
《風格的誕生》書影。 圖/允晨文化提供
我許義芝為周夢蝶的知音,這等詮釋無法藉任何理論而獲得,完全是鍾子期當下聽賞伯牙琴音的默爾感知,是一種「以心會心」的相契……

一九九○年代之後,政治權力惡鬥無一日停歇、工商經濟利益淹沒一切生命存在的價值,物慾漫漶成沒有邊界的濁流,網路洶湧著彌天蓋地的訊息泡沫。在這樣的時代氛圍中,大眾讀者的「詩心」已死,現代詩因而逐漸進入半休眠的狀態;但是,義芝卻還繼續寫詩、讀詩、編詩及評詩。這是詩人一種近似宗教信仰的堅持,當然義芝之外,也還有些詩人這樣堅持著。天地之間,幸有「詩心」未死之人,為文化之「精」──詩,保留未來再現繁花豐果的種子。

義芝所說的「風格」,如果置入中國古代文體學的語境觀之,是指詩人各成一家之言的特殊「體貌」。他在〈導論〉明言:

何謂風格?指構成詩人精神個體性的內涵與形式,是詩人以文字表達自己的獨特樣貌。這一樣貌顯現在詩中,由諸多特質塑成,例如:具一貫性的用詞、句法、語調、節奏、意象、主題、觀點。

本書所論風格,在風格類型系統中,非指時代、流派、地域風格,而係個人風格——兼論作品主題內涵及語言藝術,特別是語言調性、說話方式,最容易繫連詩人的情性、價值觀,呈現詩人的精神面貌。

一個批評者意在詮釋某一家文學作品的「風格」,假如採取「理論先行」的格套式「死法」,以抽象概念化的框架作為固定的視窗,觀看生氣灌注、風貌變化的一家作品,其管窺蠡測之弊,已無論矣;更何況採取一家之言的「理論」,用以詮釋多家作品各殊的「風格」,就如這一著作,詮釋八家不同世代或身世的詩人以及學院詩人群的「風格」,信無任何一家之言的「風格理論」能夠一一對應而奏功。

義芝做了很睿智的選擇,不挪借一家之言的理論作為格套,而只為「風格」做了基本概念的界說,對「風格」的構成則採擇「多元因素融合的有機整體」這個「靈活」的觀點。他在本書的〈導論〉,除了有關「風格」之界義那二段文字,已推及詩之「風格」的多元構成因素;而下引這一段話語,更是明白回答了「風格」的構成究竟有哪些因素:

風格的不同源於詩人才氣、情性的不同;除此內在成因,後天的鍛鍊、環境的薰陶、時代精神,也使作品的內容和形式產生變化。

這樣的風格構成觀,明顯與西方近現代「語言形式」取向的風格學為遠,而與中國傳統多元因素整體觀的文體學為近。在現代詩的少年時期,其批評尚無傳統可承、規範可循之際,義芝不套借西方一家之言的理論,而以寬宏的態度,回應傳統文體學的文體觀念,這或許與他出身中文系,並且是一個優秀的詩人、副刊或現代詩選集的主編經驗有關。

他最精采的表現,就在於直接閱讀各家代表性的作品,深切的感知、體會詩人的情性、才氣、學養,以及對時代情境的經驗,如何以自己特殊的語言形式表現為「風格」。這樣的「風格批評」,乃是不落理論格套,而直契文本,隨不同家數與篇章內容的特質,以詮釋其風格表現的「活法」。

細讀義芝詮釋各家風格的表現,感性的體會與知性的分析兼具,很多深切而細緻的詮釋,往往引發我會心的感動。例如他對周夢蝶其人及其詩深入精髓的體會,云:

周夢蝶何以要在家庭體制外流亡?實因情愛世界不落實,對現實中的愛情生疑。他專注地寫信給女性,每一個受信的女性都可能是他愛戀狀態的寄託、情愛想像的化身。年輕時沒有嘗到的愛情滋味,中年以後在想像中流亡,迂迴演練。

莫非截斷了婚姻責任的枷鎖,周夢蝶才能走上他癡迷一生愛情流亡之路!不求現世美滿,只在心中燃燒,每一段情都潛藏哀悼的可能,注定難以滿足,藉由書寫更加千迴百轉。寫詩、寫信於是成為周夢蝶愛情流亡的祕道,以人間的愛情想像,沾溉「流浪生死」的宗教哲思,亦即「煩惱即菩提」。

周夢蝶1960年代末費時兩年傾心讀《大智度論》兩遍,可以見得他所親近的法門,契合根性的佛理。情緣是煩惱,也是菩提,情的「煩惱」作他的道場,是他創作的最大動力。

讀到此處,直欲重敲幾下木魚,再俯首長嘆數聲。我許義芝為周夢蝶的知音,這等詮釋無法藉任何理論而獲得,完全是鍾子期當下聽賞伯牙琴音的默爾感知,是一種「以心會心」的相契。義芝能從一般人所認識周夢蝶孤寂、枯淡的表象,直契他癡迷於愛情流亡之路,而每一段愛情都潛藏哀悼的可能,這一特殊的心靈底蘊;又洞察到周夢蝶以情的「煩惱」作為道場,在「煩惱即菩提」的生命存在情境中,產生創作的動力。如此深契幽微的詮釋,實在是他人所不能及的慧見。因此,最後義芝以「臙脂苦成袈裟」為標題,總結周夢蝶詩的風格表現,就非常深切而具有說服力,云:

周夢蝶詩的思理,始於迷而終至覺;其辭趣則在著相而後離相。他接觸佛經約即寫詩的同時,以一生演練解脫、證覺之道,而將此過程筆記成詩。沒有舊學的根柢,不能成周夢蝶風格。沒有佛經的體悟,不能成周夢蝶風格;沒有孤苦的身世遭逢,不能成周夢蝶風格;沒有自外於繁華情愛的「流亡」意識,亦不能成周夢蝶風格。

然則,周夢蝶詩的風格最終雖然表現在他特殊的語言形式,此之為「顯」象;而「隱」涵的構成因素卻那麼多元。義芝的實際批評,與他在理論上對風格的定義、多元構成因素及如何表現的基本假定,彼此符應,展現了出於個人敏銳的直觀審美判斷力及意義理解力的詮釋系統。在現代詩的「少年」階段,這本「風格批評」之作,實已盡心參與了批評傳統的締造。

(本文為〈不假格套,直契文本的風格批評〉節選)

 
夏日陽光好刺眼 駕駛路上要小心!
乾眼症的不適症狀不只影響生活品質,還增加開車時的危險性,嚴重時更導致角膜病變影響視力。另外,開車一族長時間開車,雙眼受到紫外線、藍光等有害光線的傷害,加快了乾眼症的報到速度,甚至還有可能引發白內障。

植物生態樂園 多元玩法HIGH翻天
打卡熱點「金針花園區」至9月底,一般金針花花開燦爛,彷彿連綿至山邊,景緻優美。此外,還可踩腳踏船近距離欣賞水上金針花,亦可勇闖蝶豆花迷宮、品嚐蝶豆花起士饅頭等,以保育、欣賞植物為出發點,延伸更豐富的玩法。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