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 互動英語報】內容生動且生活化,讓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成為最好的學習教材,並讓你輕鬆開口說英語! 【Mr.Play,不累 視視看】包含重要新聞、社群最夯話題、優質節目內容,讓你透過E-mail輕鬆觀看影音新聞。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10/19 第100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餐桌的臉/失去的家,遺忘的臉,我想在餐桌上找回來
破案神探三部曲/大屠殺、無差別殺人與連續殺人犯,FBI探員剖繪犯罪動機
閱讀筆記 時光那端遇見你/多情的寂靜光陰

新書鮮讀
餐桌的臉/失去的家,遺忘的臉,我想在餐桌上找回來
文、圖節錄自原點出版
圖/原點出版提供
 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過起了雙面人生?

內容簡介:

  ●孫浩強,28歲,對美食沒有味覺,卻是一名料理造型師。

  ──「每一張餐桌都是一張臉;每一次用餐,我們都該記住美好的表情。」

  ●安惠靜,27歲,家裡凌亂不堪,卻是網紅收納設計師

  ──「萬物皆能收納。」安惠靜總是對她的粉絲們這麼說。

  ●周亞琪,22歲,總是在愛中迷路,卻是引領方向的人氣導遊。

  ──「她說不清楚,她喜歡鹿鳴,但也忍不住同時喜歡孫浩強。」

  這個我,那個我!都是真實的我

  台北・首爾・東京

  三個城市,六張臉孔,三段因遺棄而遺失的人生……

  【如果雙面,可以讓我們好好活下來!】

  ──我們就像是一張拼圖,每個人見到的我們,說穿了都只是局部,不可能被完整認識。而我們看見的別人,亦是如此。

  《餐桌的臉》的故事中,所有的人物在命運多舛的安排中,無論是自願選擇也好,或有著不得不的苦衷也罷,其實都是這樣過著雙面人生。

  他們遺棄了人,或者被遺棄;他們隱藏了情緒,或者是被隱藏;他們忘記不想回憶起來的往事,或者他們本身就是被遺忘的過去。

  他們若要好好地活下來,是否就得選擇兩張臉,並在「變臉」的雙面人生中,去保護自己不被刺傷,去抵抗悲傷的衝擊呢?

  每個人至少有兩張臉。

  在他人的面前,你展現的是哪一張臉?

  你所摯愛的他,願意讓你看見的,又是哪一張臉?

作者介紹:

張維中

  學生時代以小説《岸上的心》踏入文壇。主要小說作品包括《戀愛成就》、《501紅標男孩》、《九層之家》和《三明治俱樂部》等書。寫小說也寫散文和旅記,近作有散文《東京模樣》,旅記《日本・三日秘境》、《東京,半日慢行》、《日本・一日遠方》。

  東吳大學英文系、文化大學英研所碩士畢業。早稻田大學日本語別科、東京設計專門學校畢業。現居東京。

  張維中官方網站:www.weizhongzhang.com

搶先試閱:

孫浩強,剛滿二十八歲,單身,身高一百八十公分,精實身材的短髮好青年,看起來很精明幹練似的,但是不熟他的人卻不知道,他生活上有個很大的毛病,那就是他老是記不住人的臉。

孫浩強覺得自己有臉盲症的傾向。

對他來說,生命中來來往往的每一張臉,就像是那張彩色的冥王星照片。分明知道是存在的,想要搞清楚,但似乎怎麼樣都隔了一段距離,好模糊。

人生是這樣的,你弱點在哪裡,整個世界就會往你地層鬆軟的地方,不留情地來一場大震,整個的傾斜下去。偏偏孫浩強的工作是得經常接觸許多人的,但因為他老記不住或搞錯人的面孔,便總難避免發生不少意外的插曲。

那一天,背著大包小包,滿身是汗的孫浩強,一踏出捷運站,整個人就茫然了。

書店大樓入口前人來人往的,還站著好多正在等人的路人。每一張臉都看起來那麼相似,印象都那麼模糊,到底要找的人是哪一個?難道對方也遲到了嗎?不然,如果對方終於見到他,都在這個節骨眼上了,應該會十萬火急地衝上來,趕緊帶他進去會場吧?

孫浩強拿出手機,沒有來電紀錄。

他想,對方一定是氣炸了,連電話都懶得打。他滑開通訊錄,撥電話給說好要在會場樓下接他的工作人員,可是電話始終無人應答。

也是,都已經遲到十五分鐘了,對方不可能一直在樓下空等,一定已經進去會場應變處理了。孫浩強用力敲了敲自己的頭,很是自責。

他衝進書店大樓,幾乎是連跑帶滾地往會場方向跑。當他一抵達會場時,因為身上實在背了太多東西,又太緊張,竟然在門口滑了一大跤。

有個女生立即跑過來,扶起他。

孫浩強狼狽地從地上爬起來,對方看見他,露出一抹很驚訝的表情。

「孫先生?孫先生您還好嗎?」女生喚了他,見孫浩強一臉迷惘,又趕緊補充說:「我就是跟您聯絡的窗口。」

孫浩強的臉,從皺著眉的滿臉困惑,變成垂出八字眉的一臉沮喪。

「啊,都怪我睡過頭了!真的非常非常抱歉!好不容易你們願意給我這次機會,我居然遲到了。對不起!」

孫浩強一直鞠躬道歉,那個女生卻顯得很尷尬,把他拉到角落。

「孫先生沒有遲到啊!因為您的活動是明天下午!」那女生小聲地說。

孫浩強的臉都綠了。

他拿出手機滑開行事曆確認,上面確實是寫著今天下午。他又趕緊找出之前跟主辦單位往來的信件,這才發現自始至終他都記錯了時間。明明信上寫的日期是明天,他不知怎麼鬼撞牆的,記到行事曆上就變成了今天。

這比臉盲症還慘。這是癡呆,連日期都搞不清楚了。他在心裡吶喊。

「我們可以繼續了嗎?」

突然,前方的講台上一個短髮,眼神銳利的女生,拿著麥克風問。

「不好意思,請繼續!這裡發生了一點小狀況打斷了你們,已經沒問題了。安老師,請您繼續!」工作人員回覆。

孫浩強覺得背脊襲來一陣涼意,這時才注意到會場的觀眾都回過頭在看他。但,他們不是來參加他的活動的。台上站的人才是,今天的主講人。

短髮的女生把麥克風交給了站在講台中間的一個長髮女生。

安老師就是她吧?孫浩強這時才注意到講台上的背板,活動名稱中夾著「安惠靜」這個名字。

看著那個被大家喚作「安老師」的安惠靜接過麥克風,對台下的觀眾淺淺地微笑起來,忽然,目光跟孫浩強交會。

剎那間,安惠靜的眼神閃了閃,笑容明顯僵住,充滿殺氣。

她在生他的氣?但那表情看起來,更多的是一股詫異。

為什麼?

孫浩強急忙把目光轉開。

他還未完全冷靜,知道需要休息一下才行,看見了最後一排還有空位,他走到位子準備坐下時,竟不小心失手,行李啷一聲,重重地落在地上。

安惠靜講到一半又被迫中斷。

「噓—」

有觀眾回過頭,不耐煩地噓了一聲,示意要孫浩強安靜。

孫浩強一臉尷尬地苦笑,猛點頭道歉。

因為實在太不能接受自己的蠢,他的人雖坐在那裡,眼睛盯著台上的安惠靜,但腦袋卻恍神得一片空白。

不知道過了多久,觀眾席響起掌聲,孫浩強回過神來,也趕緊跟著拍手。

「請大家記得,萬物皆能收納。再怎麼紊亂的環境,只要按照剛剛說的那些小撇步,都能變得有條有理。」

孫浩強終於聽得見台上的安惠靜講的話了。

安惠靜語畢,突然對觀眾露出一個充滿慧黠又甜美的笑容。接著舉起手,指著台下的觀眾,語調比方才更為輕柔地說:

「善用整理術,打理自己的房間,無論你愛的人有一顆如何難以收服的心,都可以好好地收納進,你、的、心。是的,你可以!」

什麼鬼啊?我最討厭這種人了,愛玩勵志的文字遊戲,散布虛情假意的溫暖。孫浩強忍不住翻白眼。

其實在此之前,孫浩強從未聽過台上這個女生的名字。

他忍不住拿出手機開始搜尋她。

一邊輸入安惠靜的名字,孫浩強一邊心想,這個女的一定在臉書粉絲團上,是那種每天要貼自拍照的部落客吧。

放一張號稱是教導房間收納整理術的照片,但其實自己用「美圖秀秀」修好的臉就占掉三分之二,寫一句看似醍醐灌頂,但仔細想想根本言不及義的哲言。最後更關鍵的,是不能忘記要結論出正面思考的鼓勵。啊不就好棒棒,馬上可以吸引宅男千人按讚。

搜尋結果出來了,果然是他想像當中的「網紅」(網路紅人)行徑。

安惠靜。剛出版第一本教學整理術的書,臉書粉絲團人數,三十五萬人。

孫浩強吃力地嚥了口水。居然有這麼多人?

他看著她臉書最上面的一張照片,站在打開的冰箱前,妝髮整齊,穿著一身絕對不便宜的洋裝,甜美地笑著,然後寫下:

「不要責備自己不懂冷靜。你只是忘記把浮躁的壞情緒,放進冰箱裡,好好地整理。愛自己,就從整理冰箱起。你可以!」

86,782人按讚,6583人分享。

隨便再往下滑,大概都是類似的照片和文字。例如還有這樣一張照片。她倚在一面整理得有條不紊的衣櫃前,裝出很萌的眼神,配上圖說:

「割捨讓自己穿得彆扭的愛情,才有空間去迎接新的契機。你可以!」

95,622人按讚,8176人分享。

到底是空間收納專家、兩性寫真女星,還是心靈導師?孫浩強都感覺迷糊了。可是,看到下面的幾百則留言,顯然都很吃這一套,內容全是謝謝她提醒了自己的人生之類的話。

孫浩強始終不解,這些人的人生,真的都那麼容易被救贖嗎?

他忍不住默默地打開了自己的臉書粉絲團,兩百人。那兩百人還是靠著妹妹硬拉她朋友按讚才換來的。

那些人按了讚以後,幾乎就沒對他的貼文有何反應。

他認認真真地貼文,介紹「料理餐具造型師」的工作內容,每一篇大多只有十個人按讚。稍微好一點的,通常是他貼了一張滿桌美食的照片,按讚就會衝破百人。肯定了他的工作嗎?當他一看到下面的留言時,就沮喪起來。

「請問版主這間店在哪?」或「看起來好好吃喔!求食譜」底下總是這樣的留言。可見他們從來不仔細看貼文內容。

「我不是美食部落客,不是廚師,也不是單純只顧設計菜色的『Food Coordinator』(餐飲主理師)喔。我的工作叫做『Food & Prop Stylist』,中文可以叫做『料理造型師』,也有人稱作『餐桌化妝師』。雖然對台灣人來說很陌生,在日韓跟歐美已經是一項專門的行業了。」

「從大家按讚的那張美食照片解釋的話,我的工作重點不在於食物本身是怎麼烹飪的,也不是哪裡吃得到,而是我如何去把廚師做出來的食物,讓攝影師拍起來美美的,儘管食物本身可能並不怎麼美味呢。」

「除了要找到相得益彰的餐具外,還要衡量食物盛裝的方向,並依照雜誌編輯的需求,規劃出餐桌上的擺設和空間的氣氛。簡單來說,就像是拍戲場景的美術設計一樣,我的工作是負責傳媒拍攝美食時替食物『上妝』,並設計餐桌上的場景……」

一開始孫浩強還會很認真地回覆,希望匡正視聽,但是網路這個世界,認真就輸了。一寫多了,不是酸人或好笑的內容,網友通常便再無反應。

直到他又再貼出一張有美食出現的工作照,而且文字短短的,按讚的網友人數反而激增,然後繼續求食譜、求店址,好像他之前的回文,每一個字也像是那些他眼前想不起來的臉孔,一張張都被宇宙的黑洞給吞噬了,恍若從未存在過。

網路世界孕育出來的人們,已經失去了耐性。況且手機的用途早從通話工具,變成娛樂工具。誰有時間拿著手機去讀嚴肅的長文呢?最好是激勵人心的文案式短語,硬是鑲入點擊率會高的誘人關鍵字,配上醒目的照片,然後限制在一次手指滑過的幅度中,就能在幾秒鐘看完的內容。安惠靜幾乎每一則貼文都做到了這一點,其實也是不簡單吧?

孫浩強雖然知道這些網路規則,但他辦不到。或者該說,他打從心底不喜歡自己變成這樣的人。他愈是這麼想,愈是覺得自己真不適合活在這個時代。

回過神來時,工作人員已在他身旁準備要收會場的座椅。

「孫先生,那明天就麻煩您囉。然後,明天就請真的不要遲到囉!」

剛才進場時遇到的工作人員,開玩笑地對孫浩強說。

「我知道、我知道。」

他尷尬地抓抓頭。

孫浩強離開時,回頭看講台上的安惠靜。她被一群粉絲包圍著簽名和拍照,露出專業的笑容。

孫浩強遠遠地注視著安惠靜,明明是第一天見到這個人,但這一刻,他卻忽然覺得他好像曾經在哪裡遇見過她。

他試圖回想,但臉盲症的他怎麼也想不起來。

為什麼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呢?

他愈想竟愈覺得胸悶,彷彿暗示他不該想起一段不好的回憶。

 
破案神探三部曲/大屠殺、無差別殺人與連續殺人犯,FBI探員剖繪犯罪動機
文、圖節錄自時報出版
圖/時報出版提供
為何有人成為殺人犯?而有人終身守法?

原來,我們都是自己「過去」的產物……

內容簡介:

  這是執法二十五年來,FBI剖繪專家道格拉斯每天的自我質問。當他接觸的案件從「殺人魔」艾德•肯培,進展至邪教「曼森家族」、奪走十二條人命的泰勒諾膠囊下毒案,再到肆虐美國十年的「大學炸彈客」,甚至是義大利時裝設計師凡賽斯的遇害。道格拉斯處理的層面不再是連續殺人兇手,還包含了大屠殺與無差別殺人。

  究竟人心能有多邪惡?有些人天生就是「壞胚子」嗎?他們犯案是為了一己私欲?還是為了報復社會?

  當犯罪手法漸趨複雜,唯有抽絲剝繭、洞察犯罪動機,才能成為破案關鍵!

  本書收錄道格拉斯執法生涯中的重大社會案件,不同以往著重於側寫連環殺手,道格拉斯在書中分析了大屠殺、無差別殺人與連續殺人犯三種犯罪心理,深入研究他們的犯案動機。對道格拉斯來說,FBI的日子讓他學到的教訓是「我們都是自己過去的產物」。沒有人天生就會犯罪,一切都「有跡可循」。透過本書,道格拉斯不僅傳授我們剖繪技巧,也帶領我們關切犯罪生成的原因。

作者介紹:

約翰.道格拉斯 John Douglas

  美國頂尖的罪犯人格側寫專家,任職美國聯邦調查局長達二十五年,也是現代罪犯調查分析的拓荒者。於調查局任職期間,首創「剖繪」緝兇專案小組,對連續殺人犯的做案手法及動機做系統研究,幫助美國及世界各地警察偵破許多重大刑案。

馬克.歐爾薛克 Mark Olshaker

  美國名電影製片人,同時著有多部極受好評的懸疑小說。1994年以《羅馬城》榮獲艾美獎。

搶先試閱:

前言 鄧布蘭校園屠殺案

  他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這件屠殺案發生的時候,我正好在蘇格蘭。

  當時是一九九六年三月十三日星期三上午,我正在格來斯高(Glasgow)一個電視攝影棚裡,由英國出版社安排促銷我的書《破案之神》(Mindhunter,中譯本由時報出版公司出版)。前一個小時中,我接受蘇格蘭ITV頻道電視節目《今晨》(This Morning)訪問,討論嫌犯剖繪(profiling,註:從犯罪現場、犯罪型態以及被害人特性等方面蒐集、歸納出兇手特徵或人格特性之破案技巧)這個話題,這個節目有兩位帥哥美女主持人──麥德理(Richard Madeley)和芬妮根(Judy Finnigan)。他們問我是如何進入這一行的?我怎麼學到這些知識?又是跟誰學的?我在美國維吉尼亞州匡提科(Quantico)調查支援單位(Investigative Support Unit)工作,工作內容是針對聯邦調查局與執法單位所稱的未知嫌犯(unknown subject,簡稱UNSUB)建立剖繪,並加以運用。在那個鐘頭裡,我的情緒隨著英國人對於這個話題的著迷,以及他們對我研究及追捕人犯、強姦犯,和放置炸彈犯這項職業的高度興趣,而越發高昂。這些罪犯的邪惡與墮落行為,在在挑戰人類想像力的極限。對英國人而言,還好他們的社會不像美國那麼具有暴力傾向,但是他們對於我的職業之著迷卻不難理解。第一個揚名立萬的連續殺人犯開膛手傑克,一百多年前就讓倫敦東區陷入恐懼的神祕氣氛中,至今還沒有破案。在這次訪問途中,還有人問我,可不可能剖繪兇手加以結案。我對他們說,過了這麼久要指認兇手名和身分相當困難,但是即使在一個世紀以後,我們還是能夠剖繪這名未知嫌犯,並且確定出開膛手傑克會是個什麼樣的人。事實上,我告訴他們,我已經數次提出這名開膛手傑克的剖繪,前幾次都在匡提科的訓練課程裡,還有一次則在數年前,與影星彼德尤斯汀諾夫(Peter Ustinov,曾演出《暴君焚城錄》等電影,後來在改編自名偵探小說家阿嘉莎.克莉絲蒂原著的幾齣電影及電視中,均擔任比利時偵探白羅的角色。)一起在一個國際電視轉播中,向觀眾說明開膛手傑克的特徵。

  當《今晨》節目製作人走進休息室時,我原本以為她要向我致謝。但是她的表情看來很慌亂,而聲音也帶著些許緊急。

  「約翰,你能不能再回到節目現場來?」

  我剛剛才接受一個小時的訪問,他們還想知道些什麼?我問她:「為什麼?發生了什麼事?」

  「鄧布蘭市剛剛發生了一樁可怕的謀殺案。」

  我連這個地名都沒有聽過。後來我才得知,那是個安詳的傳統式英國小村莊,人口約有七千三百人,地處格來斯高與愛丁堡之間,自中古時代以來就已經建城。我只有五分鐘的時間,就要再度回到電視上就本案接受訪問,製作人把簡短的新聞稿急急塞到我手中。

  新聞稿指出,鄧布蘭幼兒園裡發生了大群孩童被殺事件。記者因為不禁震撼而相當慌亂,案情細節則很模糊。當時僅知,一名槍手在早晨九點三十分左右,走進了這所學校,開始對著操場裡四到六歲的小孩開槍。整個事件擊發了多發子彈,有些孩童已經死亡,還有孩童受傷,老師則因為試圖保護學童而受到致命傷。記者當時還不知道犯人的年齡或者名字,但是很明顯地,他帶的武器不只一種,看來似乎是大口徑的軍事武器。

  簡短的新聞內容讓人震驚與恐懼。即使從我這個身經百戰,見多識廣的犯罪專家角度來看,身為三個小孩的父親,子女在學校操場上遭到無情屠殺,還是讓我反胃。

  這就是我們幾分鐘後回到節目現場時,手邊僅有的資料,大家都還惴慄難安之際,麥德理轉頭問我:「約翰,你現在能夠就本案分析出什麼來嗎?」

  「首先,這是一個集體謀殺犯,」我對他們說。接著,我開始說明這種殺人犯與連續殺人犯和無選擇的殺人犯有什麼不同。一名連續殺人犯通常因為犯案時的性快感而作案,而且會不斷重複犯案,認為自己比警方魔高一丈,從來不認為自己會失手。至於無選擇的殺人犯,則是在幾小時到幾天的短暫時間內,在幾個地方大量殺人。但是集體謀殺犯則是執行最後階段的策略,一旦行動,就不打算活下去了。一旦他用殺人行動「發表聲明」之後,也要不自殺,就是展開「由警察執行的自殺」,也就是製造衝突,強迫警方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開火擊斃。我預料稍後的新聞報導將指出,這名殺人犯當場就已經死亡。這種殺人犯通常非常無能,天生的失敗者,他們知道自己逃不掉,又不願受制於人,伏首接受正義制裁。

  芬妮根非常困惑,她想知道,究竟是什麼人會做出這種事情來?

  我答道:「首先我們要了解的,就是動機。了解動機要從研究被害者開始。」他選擇誰作為犧牲品,又為什麼選擇他們?被害者到底只是兇手隨意判斷之下的倒楣鬼,還是深思熟慮之後所選擇的族群?

  「一般而言,集體謀殺犯大多是白種男性,年齡大概在三十五歲到四十七、八歲之間。英國由於黑人人口不多,所以這種白種男性的推測,應該更為準確。但是即使在美國,就算黑人人口數多,常見的集體謀殺犯還是白種男性。此外,這個殺人犯可能是個反社會的獨行客。我相信這個殺人犯一定符合這些特點。」

  這些推斷並非憑空捏造。我很清楚,即使在當時關於這名兇手的細節資料很少,但是一旦我們獲得更多消息,就會出現一個模式,而我已經曉得那個模式。我指出,當這個殺人犯被指認出來以後,社區裡的人一定不會太訝異。這個犯人在社區裡應該曾經引起騷動及混亂。而他選擇學校當作犯案目標,也必定曾經和學童與學校本身,或者和學童家長有一些過節。其中一定有關連。

  我說:「你要曉得,犯人會選擇學童,一定事出有因,在他的生活裡,學童與他之間一定有某種程度上的連結。群眾殺人犯通常會選擇自己熟悉的地方,一個讓他覺得自在的地方。」

  兒童有時候會成為群眾殺人事件中的被害者,但是他們通常要不是因緣際會成為被害人(就像兇手在速食店裡持槍殺人,而兒童正好也在店中用餐),不然就是孩童正好是家庭謀殺案件中受害家庭中的一分子。但是這是個完全不同的犯罪行為,而根據我的預測,行兇者一定照著固定的行為模式來進行。

  談到這個罪犯本身,這種犯人通常都非常沮喪和憤怒。在鄧布蘭這個案子裡,你應該會發現兇手曾經寫過信,可能是寫給學校校長、當地報社或是市政當局高層官員。這種罪犯對書寫方式的溝通覺得比較放心,所以他們會寫日記來抒發情緒,藉以表達他們的恨意。當他們覺得未能得到滿足的時候,他們可能會更進一步,向更高層表達他們的不滿。在美國,這個最高層級的人可能是總統;在英國,則可能是女皇或首相。接著,他們可能覺得沒有人在乎,該是靠自己逕行犯罪的時候了。

 
閱讀筆記
時光那端遇見你/多情的寂靜光陰
聯合報 賴鈺婷
《時光那端遇見你》書影。 圖/遠景提供
一切都是人世情緣。愛與孤寂。翻騰的命運之手,如何在特定時空,單一情境,不早一些,不遲一點,恰恰好便得相遇。在濃情淡薄之時,在紅顏初老之際,回身去看紅塵滾滾,那牽扯不休的貪嗔癡愛,內心仍不免激動,不免感嘆歲月匆匆。活著,在上一代、這一代,下一代之間。如何長成、如何自立,並察覺自己在緩緩漸漸中變老。

《時光那端遇見你》演繹著時光的幻術,將長長的一生,濃縮為筆下一字一句娓娓道來的抒情。黃春美的文字,說來極淡,卻很有餘韻情味。輕柔的筆觸,寫舊時代、老事物,看似不刻意著墨,讀來卻相當自然溫馨。

幾篇聚焦於空間的故事:戲院、廁所、廚房、房間等,不僅把時代感寫得通透鮮活,也把宜蘭鄉間舊時日常起居的風貌,在時光中遞進變遷的種種,寫得翔實而有趣。

那在今日看來幾乎不可思議的遙遠年代,竟也沒有多遙遠,居然是作者黃春美經歷過的。一如〈我的戲院時光〉裡,手繪的大型電影廣告看板、觀影前全體起立唱國歌、螢幕隨時會浮出「某某某外找」的潦草白字,孩童專看免錢電影片尾等。或是〈廁所的故事〉裡的茅坑、豬圈、糞肥,夜裡扒糞的父親、以荷葉擋糞水湧濺的母親、泅上岸的綿軟肥蛆……,一幕幕戲劇化的片段,讀來有種荒謬的喜感。這也是黃春美經營「時光」此一命題,最為成功之處。

談房間,寫自己睡天花板下加蓋夾層的噩夢和七腳蜘蛛,寫母親的衣櫥,祖母的房間,以童年的視角,解讀老一輩人可理解或不可理解的是非人情。又如〈廚房的故事〉,說到自己的姓名由來:命名之日,米缸又將見底,「存米」諧音「春美」,呼應著母親不時得向鄰居借米的窘狀。

母親,無疑是這本散文集中最為鮮明立體的角色。〈單眼〉寫作者母親幼年意外弄傷左眼,以一隻眼睛生活的故事。其他諸如〈姊妹花〉寫母親和三姨一生的情誼,〈ㄎㄠㄎㄠㄎㄠ〉記幼年以來的家常菜涼拌小黃瓜,描摹母親咀嚼的音聲和老來不捨裝牙套的心情。她筆下的母親,溫厚不爭而安於命運,一樁樁家常瑣事,母女間的言談互動,清新自然,那是普天之下共通同感的母性溫柔。

本書寫得極好而不得不提的,是面對「老」字的心情。〈變成男人〉說停經、更年期面對各種老症如健忘、失眠之害與痛;〈退休了〉則寫自初任教職到退休當日種種心境轉折。眷戀青春,奈何光陰催逼。告別的姿態,嘴角雖然微笑,卻有著被歲月拋擲出場的黯然失落。

《時光那端遇見你》,光陰多情而寂靜。本來就是淡淡的日子,黃春美寫來,卻讓人覺得有點疼。

 
跟柯克派屈克學習績效 打造高效企業
對於一般員工的學習績效評估通常藉由主管來進行,而主管們該如何被評估呢?是否跟一般員工一樣,或者有其他的進階模式?新柯氏學習評估模式與風行超過半世紀的柯氏學習評估模式差別何在?可否在這科技爆發的時代,挖掘出更多「人」的潛力,本次帶您一探究竟。

低脂肪就是好健康嗎?
在健康檢查的指數中,我們很害怕發現自己有高體脂、高血脂;在食物的選擇上,我們也害怕高油脂,以為吃什麼就會補什麼,這些油膩膩的油吃進去會變成身上肥滋滋的脂肪。但真的是這樣嗎?我們該一股腦兒追求低體脂率、低脂飲食嗎?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