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買賣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課題,快訂閱【好宅生活家】幫助您了解房市脈動,打造快樂家庭! 【讀小說•愛閱報】提供最新女性網路文學,內容涵蓋愛情、穿越……熱門排行不錯過,一同情話綿綿來說愛∼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NBA台灣  網站總覽  
聯合電子報
聯合電子報
2017/09/18 第613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頭條
專題
話題
要聞
焦點新聞
政治新聞
社會新聞
兩岸新聞
國際新聞
 
今日頭條
交通違規浮濫檢舉 為罰單上法院成新民怨
記者袁志豪、林保光、廖炳棋/連線聯合報
智慧型手機、行車記錄器普及,造就交通違規檢舉量大增,六都今年一至八月,檢舉開罰件數已超過一百五十萬件,警方及裁決單位擔心不開罰反會被投訴檢舉,幾乎照單全收,愈來愈多民眾為罰單上法院「討公道」,形成一股新民怨。

裁罰撤銷案暴增 法官很頭痛

警方及裁決單位幾乎有案必罰的結果,也造成各地法院行政法庭的負擔,以新北、桃園兩都為例,行政法庭超過八成的案件,都是民眾不服違規裁罰要求撤銷,法官也為暴增的撤銷案頭痛。

「行政機關不該怠於職權調查義務對人民裁罰」,新北地院行政庭長潘長生表示,許多交通檢舉資料有瑕疵,第一線的警方應多加把關,不能有人檢舉就開罰,裁決機關收到申訴也應負起調查義務,否則民眾若求償上法院耗費的時間、心力、金錢,警方及裁決機關恐更頭大。

22張罰單 官司打了一年撤銷

高雄市李姓男子在家門口騎樓停放輛機車,去年遭檢舉違停,依高市府單行法規,騎樓停車車頭要向內、車尾要切齊騎樓線,連開廿二張罰單,李不服向裁決所申訴無效,官司打了一年多才撤銷。

兩小時就檢舉 收到34張罰單

李抱怨「全高雄市沒人這樣子停」,認為檢舉人故意找碴,更抱怨警方只依照片和高雄市單行法規就開罰「根本是擾民」。高市府在法院判決定讞後,修改法規取消車頭朝外等規定,警方作法仍是照單全收,新北市有民眾因檢舉人二小時檢舉一次,停車五天接到卅四張罰單。

民眾檢舉 成了交通罰單主流

調查顯示,民眾檢舉已經成為「交通罰單新主流」,台北市光今年一到八月檢舉類交通罰單就高達四十六萬八千多件,其餘五都除台南七萬多件之外,成案的檢舉罰單也都在十萬件以上;員警自己都形容「光開單都手軟」,成為沉重業務負擔。

員警無奈:不開罰怕會被投訴

對於民眾埋怨警方未善盡調查、全收開單,警方表示,民眾檢舉與警察取締不同,沒有微罪勸導的空間,除非檢舉內容有明顯違失,否則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規定,只能開單舉發;員警無奈表示,這是「帝王條款」,不開罰恐被投訴吃案。

警方認為,現行法令民眾檢舉違規,舉發單位須查證及回覆,反而檢舉人不用負責,無規定有到案說明義務,平添警方負擔和困擾,變相助長檢舉案「浮濫」,建議限縮民眾檢舉項目或修法解決。

 
TOP
專題
法官:不能有人檢舉違規就開罰
記者袁志豪/新北報導聯合報
民眾檢舉交通違規罰單爭議訴訟案件頻傳,新北地院行政法庭庭長潘長生說,警方處理交通違規不是受理刑案,不能有人檢舉就開罰單;警察與裁決機關都應加強自我審查功能,依職權盡調查義務,不能以人手不足做藉口,丟問題給民眾自己去打官司討公道。

潘舉自己曾經手案例,一名翁姓男子去年在高雄騎車與人擦撞,被開「任意跨越兩條車道行駛」罰單,向高雄市交通局申訴被駁回;他親自觀看警方交付的行車記錄器畫面,發現只見白光一閃,看不出違規事實。

潘函詢警員是否到現場,警方說沒有,影像是擦撞另一方提供,沒有進行任何調查;潘再問高雄市交通局,結果交通局同樣函詢警方,再以警方回覆內容回覆法院,根本沒有進一步實質調查。

潘長生說,許多交通違規案件裁決機關所謂調查,就是發函警方,警方說沒問題就沒問題,申訴當然駁回;這是行政機關怠於職權調查義務,恣意對人民裁罰,澄清責任轉由人民自力救濟負擔,根本未貫徹依法行政、保障當事人權益。

類似情形桃園也有案例,王姓男子去年開車行駛中山高汐五高架路段,到了因路肩通行終點,因是上班尖峰時段主車道大塞車,無法切回主車道,被後方車主檢舉,警方依「行駛路肩」開罰四千元。

王姓男子認為,當天下閘道的車輛回堵主車道和路肩,設「路肩通行終點」告示牌也無法改善,這是設計上的缺失,「會害堵在車陣的駕駛人都吃罰單」。法官檢視行車紀錄器,發現確實大批車輛塞在路肩車陣中,「一大票駕駛人都違規」。

法官認為,警方只開罰被檢舉的一人,簡直是「讓民眾利用行車紀錄器自我相殘」,以路肩通行終點設施有瑕疵判決撤銷。

潘長生也指出,行政機關不能只顧著開罰單,卻將舉證責任丟給被開單的民眾,這種作法嚴重違反憲法為保障人民基本權利,苦心設置的諸多法制程序,勢必導致民怨沸騰。

潘指出,翁姓男子的罰單拖一年半才被撤銷,其他案例民眾討公道也都花上半年、數個月;最後雖勝訴撤銷罰單,也不高興,因為已耗費心力、時間、交通支出,甚至薪資;他認為這種行政怠惰應懲處,民眾也可提損害賠償,維護自己權益。

 
TOP
氣炸!車停紅線 被連開34張罰單
記者許政榆、劉星君、林保光/連線聯合報
民眾檢舉違規之風盛行,警方來者不拒有檢舉必罰的作風,也引來民怨。桃園市八德區陳姓男子遭檢舉違停紅線,四天前收到郵差一次送來卅四張罰單「大禮」,他認為檢舉人二小時檢舉一次,警方照單全收的作法可議。

類似陳姓男子遭遇的不在少數;高市李姓男子在家門口騎樓停車,未依規定車頭向內、車尾切齊騎樓線被檢舉,被警方連開廿二張罰單,官司打了一年多才撤銷,他抱怨警方怕事,只要檢舉就罰的作法「太擾民」。

高市因此案在去年修改要點,刪除車頭須向內的規定。

新北市陳姓男子表示,自家工廠在茄苳里巷弄內轉角,常有大貨櫃車要進出工廠,礙於巷弄狹小道路兩側都是民眾停車進出困難,去年向交通局申請自家門口劃紅線,不讓他人隨意停車,可能引來檢舉人不滿。

四天前,他突然收到卅四張罰單,發現檢舉人是每兩小時檢舉一次,他認為警方接到檢舉「按次開罰」不合理;八德警分局交通組指出,檢舉人拍照存證上傳檢舉系統,屬合法檢舉,警方則是依法開單。陳氣憤表示,將循法律途徑解決。

警方「先罰再說,不服申訴」的心態,也反映在高速公路違規取締;新北市楊姓男子月前在中山高違規超車,被後方車檢舉,他接到罰單自認違規屬實,乖乖繳了罰款,沒想到一星期後,又接到一張罰單,不但違規時間、地點和前張罰單相同,開單警員還是同一人。

「請問這樣開罰合理嗎?」楊姓男子不服,打電話到國道警局詢問,得到答覆是二張檢舉照時間差零點四秒,警方依法行事,會把第二張罰單的時間更正重新開罰,有意見可向裁決所申訴。楊姓男子氣到不行,質問「莫非警方是依據慢動作畫面開單」。

 
TOP
苦惱!警開罰被怨 不罰怕投訴吃案
記者林保光、陳宏睿、江孟謙/連線聯合報
民眾檢舉交通違規愈來愈多,警方業務量爆增,開罰被怨,不開罰又怕被投訴「吃案」。警方表示,檢舉案年年上升,處理這些罰單,耗費的人力和郵資驚人,除非明顯瑕疵,警方根本很難逐一查證,建議修法解決浮濫檢舉情形。

員警說,警政署早規定「微罪不舉」,輕微交通違規可勸導代替舉發,以免引發民怨,但這種檢舉案沒有勸導空間,民眾檢舉反而凌駕警方執法權之上,根本是「霸王條款」。

目前警方製單告發民眾交通檢舉違規案件,根據的是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七條之一,「違反本條例之行為者,民眾得敘明違規事實或檢具違規證據資料,向公路主管或警察機關檢舉,經查證屬實者,應即舉發」。

台中市曾有一名公車司機以手機蒐證檢舉,累積上百張後到分局檢舉,分局無力處理,把司機丟給交大;交大只有執法組十二名人力,以及各分局交通組承辦人,要求該司機提供違規情形、地點、時間時,卻遭反嗆「是不是要吃案」、「檢舉事實都在照片裡」。

新北市二○一年啟用「iPolice」APP,民眾方便檢舉交通違規,造就許多「檢舉達人」,曾有人一周內檢舉巷弄內違停上千件,因事證明確,警方只能依法受理制單。

各地民眾檢舉交通違規不斷增加,警方也十分苦惱,高雄市警局決定建議交通主管機關,限縮民眾檢舉項目;因現行法令明定警方逕行舉發案件僅包括闖紅燈、未戴安全帽、逆向行駛、未依兩段式左轉、行駛禁行機車道、左轉彎未依規定及違規停車,民眾檢舉案反而沒限定,根本不合理。

 
TOP
冷眼集/平民怨 警方應調整照單全收心態
本報記者陳金松、廖炳棋聯合報
拜科技之賜,民眾檢舉如今竟成「交通罰單新主流」;偌大的罰單數量,或許可為國庫帶來挹注,但訴訟爭議不斷、浪費行政資源,成本卻是無形的,更可怕的是民怨不斷累積,平息這股新民怨,警方及裁決單位怕被檢舉放水,檢舉案照單全收的作法,得重新調整。

罰單向來是「民之所惡」,警察因是第一線執法者,常遭詬病;多年前,警政署為此下令「微罪不舉」,非明顯影響交通的輕微違規行為,警方可以勸導代替取締,不必然要以製單舉發為唯一手段。

政策調整後,罰單數原本每年下降,不料後來民眾檢舉成案入法,狀況丕變;加上科技越來越便利,各地警方都有檢舉專區和網站,民眾手指動一動,拍照、上傳,輕鬆搞定檢舉,導致檢舉交通違規數年年攀升,其中不乏「正義之士」,但也有挾私檢舉紛出籠的現象。

警方設置檢舉專區,原本是冀望「警力有限、民力無窮」,讓民眾協助監督交通秩序,也減輕執法負擔,出發點無可厚非,多數民眾也樂見此事,但發展至今,當初的美意「後遺症」浮現,恐非各方所願。

探究民眾這股新民怨的成因,主要是警方與裁決機關沒有擔當,為免被投訴吃案、放水,到時有寫不完的報告,幾乎只是要是檢舉案,警方就開單;裁決所遇申訴,也有同樣顧慮,逼得民眾只好跑法院。

警方及裁決單位「懼事」心態,造成各地法院違規撤單訴訟案激增,連法院也不認同,認為製單草率、行政怠惰,令人始料未及。

罰單攸關民眾權益,帶來的冗長司法訴訟傷害更深;違規行為不足取,開單取締理所當為,但若變成恣意檢舉、浮濫開單,社會付出的成本更高;為杜絕這種情形,除警方與裁決機關應調整心態外,政府或許應思考限縮民眾檢舉項目、加重舉重責任,才能避免亂象。

 
TOP
話題
福利依賴戶 恐陷貧窮、暴力循環
記者鄭維真、陳秋雲、王敏旭、謝恩聯合報
景氣不佳,社福單位發現愈依賴社會福利的家庭,愈陷入貧窮循環,部分「福利依賴戶」甚至因沒工作收入,又嫌補助不夠,經濟困窘心情差就打小孩出氣。台南市府統計,市府監護的七十多名孩童中,三分之一來自福利依賴戶,出現經濟、暴力惡性循環現象。

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主任鄭妙君說,對孩子施暴的家長常是因經濟、工作狀況不佳而心情不好,由於經濟未改善,成了福利依賴戶。

不過,台中市社會局長呂建德認為,「福利依賴戶」是主觀認定,必須看個案情況來評估究竟是「依賴」還是「就業能力不足」,否則容易踏入貼標籤的陷阱。他表示,目前福利補助常發生「貧窮陷阱」,就是補助及福利已足夠生活所需,造成受助人不想就業。

南台南家扶中心指出,福利依賴戶包括擔心找到工作會影響補助,且收入可能不及補助多;或學歷較低,找不到符合期待的工作;還有些是因身體不好,卻又只能找到勞力工作。此外,也有因抽菸、吃檳榔等形象不佳求職頻被拒,乾脆放棄找工作,領補助過日子。

「我去工作,補助款不就沒了?」台南一名單親媽媽扶養三小孩,兩名讀國中、一名領身心障礙手冊;她每月領近三萬元補助,卻經常對孩子言語暴力。社福單位建議「待在家很無聊,幫妳引手工好不好?」但她認為手工賺不了錢,還要去載貨,影響接送孩子,不如在家休息又可領補助。

台中一名社工員說,中低收入戶的單親媽媽,全家可領補助兩萬多元,如果去當清潔工,每月收入扣掉孩子托育費只多出幾千塊,覺得不划算而寧可領補助。社工員表示,類似狀況不少,但不能因此就認定這是福利依賴戶,有些人須突破心理障礙、學習工作技能,「依賴」不是無可救藥,而是去同理、引導個案走出來。

新北念幼稚園的小明有過動且情緒障礙等狀況,由卅歲的單親媽媽照顧,靠領補助過日,因缺乏管教經驗而有暴力行為,社工介入後發現,小明的母親其實有工作意願,只是照顧孩子使她無法工作。

嘉義縣社會處長楊健人指出,嘉縣也有不少福利依賴戶,但每個案例各有原生家庭結構、婚姻、情緒困擾等錯綜複雜問題,往往是因沒有自信、需照顧家庭、工作不適合等原因,一直找不到工作。

 
TOP
助脫貧…教技能 推存錢帳戶
記者胡瑋芳、楊濡嘉、潘俊偉、蔣繼聯合報
為協助社福受助者脫貧,多個縣市啟動「解除依賴」機制,有的推出存錢帳戶、有的開班授課培養專長,設法讓他們與貧窮說掰掰,不須再靠補助過日子。

雲林縣目前由縣長李進勇監護的兒少有廿三人,其中部分家長有社福依賴情形,當學童長大,社工即協助導入「少年自立脫貧方案」,免於陷入貧窮循環,成為下一個福利依賴戶。

雲林縣社會處指出,為減少福利依賴戶,縣府規畫「弱勢家庭幸福存款計畫」,每戶每月存款三千元,縣府相對提撥,提前為兒童及少年接受高等教育、創業及接受職業訓練累積儲金。符合資格的一百卅名兒少,目前已有五十四戶簽約,比率四成二。

高雄市也推出以中低和低收入二代子女為主的「青少年發展帳戶」,鼓勵弱勢家庭存錢,初期二年為一期,參加的家庭二年內存多少,社會局就對等補助多少,今年改為三年,鼓勵參與的家庭堅持三年儲蓄。這三年內還結合民間企業安排多元課程,培養青少年技能。

為搶救被迫成為社福依賴戶的民眾,台東縣府開辦就業技能班,包含烹飪、美髮、資訊、咖啡等職類,還提供交通補助,去年輔導上百家庭、約四百人次就業。對於沒工作意願的個案家庭,福利金改為發放生活用品;小孩比較多的,則提供托育服務,讓家長外出工作無後顧之憂。

屏東縣有「助學脫貧」專案,社會處副處長徐紫雲表示,這是希望幫助小孩就學到大學畢業,避免國高中出社會為了家計或不小心懷孕生子,又得投入低收入勞動工作。

台中市府則研擬「負所得稅」專案,轉介就業後,三年內繼續補助,讓個案有工作收入及照領補助,且不必繳所得稅;希望培養弱勢人口工作習慣,邁出脫貧第一步。

 
TOP
靠社福養三子…他習慣性失業 小孩成出氣筒
記者張雅婷、林政忠/連線報導聯合報
社會救助法規定,有工作能力的弱勢家庭若不接受轉介就業服務,政府可取消補助。但許多家長「習慣性失業」,孩童反成經濟弱勢的受害者;若情況沒有好轉,公權力可介入,竹市就曾經安排女嬰出養至北歐,改變一生命運。

小江身強體壯,但長期失業,屬於低收入戶,育有三個孩子,家中經濟來源主要都靠社福救濟;雖然曾接受轉介就業,但他學歷低、無一技之長,加上長期抽菸、吃檳榔,一般服務業都避之唯恐不及,就算錄取也做不久,最後還是靠領取補助度日。

小江的孩子經常三餐不固定,老大今年上小學,因學習遲緩被分配到資源班;親友擔心孩子受苦,私下拿錢給家長,後來發現小江常把錢拿去買菸、酒、檳榔,生活不順就對小孩大小聲。若有人建議小孩由社會局照養,就被小江怒斥,強調自己非常愛小孩,也有照顧小孩的能力,讓親友束手。

程度更惡化者,可由公權力介入。一名印尼籍女性勞工四年前在新竹市產女,她擔心逾期居留被遣返,在小孩出生三天後就棄嬰在醫院,讓小女嬰成為無國籍棄嬰。

新竹市政府社會處透過移民署協尋生母一年多都沒音訊,最後依據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與施行細則,向新竹地方法院聲請改定監護權與剝奪親權,一○五年三月地院裁定女嬰由新竹市長林智堅監護;但因女嬰生父不詳,生母非本國籍,無法入我國籍,因此採取國外出養程序。

 
TOP
逾半受暴兒 情緒障礙
記者鄭維真/台南報導聯合報
社福單位發現約一半以上受暴兒會出現情緒障礙問題,心理師表示,許多受暴兒小時候不見得會出現病症,易遭忽視,到了青少年因有自主想法,開始出現情緒障礙。

南市社會局表示,接觸到的兒保案例有很多情緒障礙或學習障礙,但因無法領身心障礙手冊,難以估計實際人數。根據社福機構接觸案例,約有五成個案都有情障問題。

奇美醫學中心臨床心理師黃慧婷表示,大部分受暴兒在暴力事件後會重複想到創傷經驗,造成心理不穩定,易緊張、沒自信,難以建立成就感。

黃慧婷說,由於每個孩子心理強韌度不同,環境一旦變化就容易生病,情緒也較不穩,特別是在開學轉換新環境的適應期間,除了受暴兒容易出現情緒躁動、注意力不集中、哭鬧,一般個性較為害羞內向的孩子也易焦慮,若在此時又遇上較為嚴厲的老師,就會逃避上學,並用謊言達到目的。

 
TOP
威脅加上利誘…麵包爸爸奮起 盼再圓開店夢
記者鄭維真/台南報導聯合報
與友人合夥開店的「麵包爸爸」,因經營不善倒閉,每天在家借酒澆愁,為了金錢與妻子吵架、甚至打小孩。今年初,社福機構替他處理孩子就學問題,說服他到麵包店當師傅,目前已工作半年多,希望再圓開店夢。

這是南台南家扶中心採取「威脅加利誘」,成功協助解除福利依賴戶的案例。

「麵包爸爸」曾當過老闆,即使生意失敗也不願去當公司職員,每天把酒當水喝,與妻子常為錢吵架;後來妻子離家,他常因喝醉忘記接兩名孩子上下學。有次讀國小三年級的女兒沒替幼稚園的弟弟洗澡,他氣得拿衣架打女兒,後來老師發現孩子身上有傷,通報社會局,由社工介入。

「要接送小孩怎麼工作?」這是麵包爸爸常對社工說的一句話;於是社工替孩子找安親班,還補助安親班費用,讓他無法再拿孩子當藉口。但「利誘」後,男子仍不斷找理由推託,僅想靠補助過活。

社工開始「威脅」,告訴男子若再不去工作,就停止給他的補助,家扶中心以後只補助、照顧小孩,同時施以溫情勸說,「你和老婆都不要孩子,他們還能靠誰?」男子終於願意去麵包店面試,錄取當麵包師傅。

世界展望會南區辦事處主任陳雅玲表示,服務一萬一千五百名經濟弱勢的南部家庭中,約有百分之六的家庭僅靠補助款維生,其中有部分家長有暴力傾向,也不願去工作。世展會除了協助家長們學習掌控情緒,也會媒合工作,改善經濟狀況;若觀察一年後仍沒有工作動力,通常會直接將孩子助學金撥到學校,並取消家長的補助款。

 
TOP
要聞
五缺 經部明向賴揆提解方
記者吳馥馨、邱金蘭、高詩琴/台北聯合報
經濟部明天將向行政院長賴清德報告因應產業五缺問題解決方案,包括工業區容積率可提高到百分之三五○,以及研擬強制買回閒置土地等措施,目標在兩年增加六百公頃、六年增加上千公頃產業用地。

行政院長賴清德上周在行政院會指示,有關五加二產業創新、五缺、重大投資會報等拚經濟議題,他都要親自召開會議,因此排定明天到經濟部聽取五缺解決方案。這也是蔡政府上台後,首度針對五缺提出解決方案。

在解決缺電問題方面,據指出,經濟部將拿出「挽回廠商信心」的態度,除了祭出供電與節電兩大手段,也規畫要讓電力備用容量率回到法定的百分之十五以上,雖然明年還無法做到,但會盡快以此為目標。

據了解,經濟部將報告今年到二○二五年的電力規畫與供需情況。以節電來說,政府將再加碼提高需量競價的誘因,今年需量競價已達一一九萬瓩,希望明年再增加廿萬瓩,達到一百卅九萬瓩。供電方面,經濟部說,新電廠「該執行就執行,能快則加快」。舉例來說,原本預計一○九年新增的通霄新二號機、三號機,規畫提前到明年運轉。

缺地問題方面,據了解,經濟部針對缺地研提短中長期計畫,設定目標二○二二年之前,能增加上千公頃的產業用地,兩年內則至少要增加六百公頃。

具體作法包括提高工業區容積率,為鼓勵加速投資,未來三到六年內投資,且符合綠色生產(製程節能減碳、循環使用)、智慧管理(利用過程運用物聯網等技術升級)條件者,容積率可提高。其中,三年內投資者可提高到百分之三五○、三到六年內投資者可提高到百分之二七○。

其餘措施還包括,清查並活化地方主管的七萬多公頃工業區土地,增設平價產業園區等。對於重大投資案將建立區域用水、用電調度,尤其是針對科學園區內耗能的高科技業,確保用水、用電無虞,經濟部與內政部已共同推動再生水廠,供科學園區及工業區使用。

在人才方面,官員表示,除積極推動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草案完成立法外,經濟部建立的「Contact TAIWAN」國家網絡平台,也與國際人才建立聯繫,協助他們到台灣工作、生活和投資。

在缺工方面,官員表示,相關部會可算出工業區等缺工需求情況,政府會做媒合、協處等作業,除此勞動部對技職訓練、教育部針對高階人才的企業界專班等,也都積極從事人才培養,進行產業合作。

 
TOP
一例一休修法政院提版本? 今明朗
記者林敬殷/台北報導聯合報
賴內閣上任後的重大優先法案,將在今天的行政立法政策協調會報討論後出爐;此外,備受關注的一例一休的勞基法修正案,行政院是否自提政院版本,最快今天會報後明朗化。

目前彙整出來的重大優先法案清單,包含振興經濟十三項、智慧國家六項、綠能矽島四項、文化台灣五項、公義社會廿二項、幸福家園九項、政府效能六項及兩岸關係四項等,涵蓋七大面向的近七十項法律案及預算案,近三分之二都是林全內閣時代提出,現在立法院交付協商或已付委待審查的議案。

其中有兩項是具時效性的重大議案,分別是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以及稅改方案。

行政院官員表示,行政院長賴清德上任後,撤回已送至立法院的林全內閣時代編列的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配合日前宣布軍公教明年一月起加薪百分之三的政策,將歲入及歲出部分做出調整,這項加薪的政策,必須趕在今年底完成審查,才能如期兌現軍公教明年一月調薪。

他說,軍公教加薪方案已配合總預算案重新調整,如果立法院無法在今年十二月卅一日前三讀通過明年度總預算案,加薪方案將形同跳票,以往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多半無法在年底前完成,時常拖到隔年的一月延會時才能完成三讀,因此,這對賴內閣將是一項困難度極高的挑戰。

另外,高層官員指出,稅改方案涉及到民眾的報稅,必須趕在五月報稅期前完成,否則將無法如期嘉惠明年報稅的民眾。他表示,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和稅改法案,兩項都具有時效性的議案,必須限期完成三讀,對執政黨來說壓力非常大。

至於有關一例一休的修法,儘管賴清德上周表示會在行政院長施政報告及總質詢結束後表態,不過,基於政治責任,民進黨團傾向政院應提版本,不要用個別立委版本審查,但府院黨團尚無定論,是否會有行政院版本,最快在今天行政立法政策協調會報明朗。

 
TOP
焦點新聞
老師在哪?新課綱新住民語納必修 師資缺口達6成
記者吳佩旻╱即時報導聯合報
12年國教新課綱將把新住民語納入國小必修課程之一,教育部推估將開3338班、增加2664名新住民教師。然而近2年來取得新住民語文合格教師資格僅1058人,等同仍有6成缺口,面臨東南亞師資嚴重不足情況,未來如何開課將是一大挑戰。有國小校長擔憂,教育部若隨便找人急就章,對孩子來說徒增傷害,師資分配不均也恐影響孩子自由選課的權利。

據教育部統計,近十年來國中小學生總數從275.1萬人降為186.1 萬人,新住民學生數卻從8萬人成長至19.6萬人。有鑑於多元人口趨勢,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將新住民語文正式列入「語文」領域,並以東南亞國家語文為主,未來小一新生將從本土語文、新住民語文、閩南語文及客家語文中,不限身分任選一種必修,每週一節,盼藉此促進文化與族群間交流。

然而課綱已底定,東南亞師資迄今仍喬不攏。教育部推估,國小新住民語種預計開班數為3338班、所需教師2664名。但據資料統計,105年通過合格教師為881人,包含越南語632人,占逾7成,印尼語182人,約占2成,泰國語25人、緬甸語21人、柬埔寨10人、馬來語8人、菲律賓3人。今年通過人數迄今僅177人,其中部分少數語種因人數少恐難成班。

一位不願具名的國小校長擔憂,「師資沒準備好就上路,受害的是孩子」,他透露有不少教師私下抱怨,新住民語強行加入課綱中,孩子恐被課業壓得喘不過氣,平時學中文、英文,還要從新住民語等語種中擇一,對孩子來說是很大的負擔,且各語種音標不同,會形成學習上的干擾,每周一節課成效也很有限,加上師資不均,難以確保孩子都能選到喜歡的課,建議改以社團性質為佳。

教育部國教署原民特教組組長蔡志明表示,目前新二代中以講越南語為大宗,約占6成7,其次為印尼語占1成8,其餘1成5包含泰語、緬甸語等,未來不排除從新二代周邊找尋會講母語的人來教。但新住民生未必會選擇修習母語,也可能選擇閩南語、客語。未來將朝遠距教學、或是跨校開班等方式,以往大約25人才開班,未來滿5人就可成班,另外將補助教師往返交通費。

 
TOP
懷孕後期常咳嗽 婦周產期心肌病變
記者林麒瑋/新北報導聯合報

30歲翁姓女子在台北慈濟醫院生產後,產出胎盤過程中用力咳嗽,胎盤直接噴出,產後休息數小時喘息、咳嗽到無法平躺。醫師診斷發現她血氧濃度降低、肺積水,心臟輸出功能僅剩32%,是典型周產期心肌病變,及時治療才順利康復。

台北慈濟醫院婦產科主任張銀光表示,孕婦在懷孕時體內血液量會增加40%至50%、心臟輸出量會增加30%至50%、心臟跳動每分鐘則增加10至20次,並在懷孕28至32周,及產後24小時達到高峰,產後2到6周逐漸回復。

而「周產期心肌病變」是指懷孕最後1個月到產後5個月間發生的心肌病變,發生機率不到千分之一,確切原因不明,最嚴重可能心衰竭致死,症狀包括喘、水腫、胃痛、咳嗽、心跳快、嗜睡、體力差等,與一般懷孕症狀類似,若無特別做心臟超音波檢查,容易被忽略。

張銀光說,若周產期心肌病變發生在懷孕中後期,醫師考量母體和胎兒安全,會建議提前生產,以免孕婦心臟功能變差危急生命;若發生在產後,可配合心臟內科醫師進行藥物治療,回復心臟功能。

張銀光提醒,懷孕中後期若經常出現莫名咳嗽、呼吸喘、胸悶或嚴重水腫等情況,可主動向醫師諮詢。若曾有周產期心肌病變病史又有懷孕計畫的婦女,則建議每個月定期到心臟內科回診,確保心臟輸出功能達百分之55以上,再準備懷孕。

 
TOP
政治新聞
藍地方黨部主委直選 衝擊2018布局
記者王寓中/台北報導聯合報
國民黨十縣市地方黨部主委直選,今、明兩天受理參選人登記。黨中央原本希望選情單純化,但依已完成領表的態勢,若最後協調不成,包括台北市在內,有五到六個縣市黨部主委直選,都可能出現兩組人馬「對打」局面,若最後無法協調,不但嚴重挑戰黨中央的領導權威,也將連帶衝擊國民黨二○一八年地方選舉的布局。

黨內分析,這幾個縣市若無法協調,照領表的態勢完成登記,地方派系在黨部主委直選的對立程度,將遠超過黨中央之前規劃。

黨內指出,依領表名單觀察,台東縣、花蓮縣、屏東縣、金門縣及台南市都可能出現兩組人馬對打廝殺的局面。

台東縣現任主委陳宏宗原本規劃參選黨部主委後,轉戰二○一八的議會議長寶座,但前縣長吳俊立的妹妹、議員吳秀華亦領表,目標也鎖定明年議長,鷸蚌相爭衝擊明年的縣、議長布局。

在花蓮縣,被視為黨主席吳敦義、縣長傅崐萁都接受的花蓮縣醫生公會理事長鄒永宏領表參選,但議長賴進坤最後仍領表,若賴進坤登記參選,也形同反傅的地方派系提前集結宣戰,同樣牽動明年縣長選情。

屏東縣領表的現任主委廖婉如被視為議長周典論派,但另一位黨部副主委張榮南也領表,張榮南被歸為前屏東縣黨部主委蘇清泉系統,若廖、張都登記,等於從年初黨主席選舉延長賽。台南市兩位議員謝龍介和盧崑福都領表,若兩人都登記參選,也是地方和個人恩怨的延伸。

台北市部分有四人領表,形成支持市議員鍾小平及反鍾小平兩股力量,黨內一直希望勸進前台北市民政局長黃呂錦茹,黃呂還在做最後考量。

原本選情被認為應最單純的金門縣和連江縣,地方盛傳背後也有縣長選舉的因素。

 
TOP
綠:柯文哲若輕忽獨派 恐是登大位障礙
記者林敬殷/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專訪,質疑中央政府對北市舉辦雙城論壇、世大運袖手旁觀,相關說法遭國安會、陸委會反駁澄清,更傳出民進黨基層一片反彈。

柯文哲在兩岸議題出招究竟是對是錯?兩岸學者認為,柯應該要思考清楚再行動;民進黨人士表示,柯文哲若是輕忽獨派的聲音,也許不影響柯的連任,「但是要登大位,恐怕將是一項障礙」。

對柯文哲談兩岸議題引發爭議,師大學者范世平表示,柯文哲相關談話不至於傷筋動骨,但是個誤判。柯文哲應是以為可以藉此平衡他在雙城論壇重提的「兩岸一家親」論述,卻沒有把事情說清楚,柯想在北京和民進黨政府的困局殺出一條出路,適得其反。

范世平認為,柯文哲想要藍綠通吃,最後遭到藍綠夾擊,尤其是深綠選民,柯文哲沒得分,還遭到質疑。

另一位黨內人士表示,柯對兩岸事務畢竟不熟悉,柯或許戰略是對的,但方法有問題,柯文哲也千萬不要輕忽獨派的角色。

 
TOP
民調/賴神旺小英 仍難敵柯P
記者許家瑜/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灣民意基金會昨天公布「內閣改組、總統聲望與政黨支持」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在內閣改組後,總統蔡英文的聲望與近一個月前相比,上升至百分之四十六點四,增加十六點六個百分點。但在人氣熱度方面,台北市長柯文哲高達百分之六十八點三的好感度,卻大幅超越新任閣揆賴清德的百分之五十五點四。

就算綜合評量民眾對柯、賴的感情熱度,柯文哲仍然以六十六.七五度,勝過賴清德的六十三.四四度超過三度。柯P的人氣似乎連賴神都難以匹敵。

台灣民意基金會分析,由於新閣揆賴清德的極高人氣,讓對民進黨失望的支持者回心轉意;專家指出,蔡英文與賴清德若要在民調上拚過柯,一定得合作,但兩人是否從此一路上揚,仍是未定之數。

基金會指出,民進黨執政後民意支持度江河日下,總統蔡英文上個月聲望降到新低,只有百分之廿九點八的民眾贊成其領導國家的方式。

令人意外的是,蔡英文讓賴清德接任閣揆後,蔡的聲望大幅上升十六點六個百分點,達到百分之四十六點四。調查發現,有百分之六十九的民眾表示贊同賴出任閣揆,不贊同者僅為百分之十七點五。基金會認為,可以推論,賴清德北上救援挽回失望的民進黨支持者,成為蔡英文民調上升主因。

不過,專家表示,府院新關係顯然還在磨合階段,對新閣揆賴清德而言,必須和蔡英文和平相處才能推動政務,對蔡而言,必須仰仗賴的施政成績,才能鋪陳連任的坦途。因此即使雙方有著矛盾心結,還是要繼續合作,才能符合他們的共同利益,也才能對抗強敵柯文哲。

 
TOP
社會新聞
基隆海釣賽 湧浪越堤 上百釣客受困
記者吳淑君、曾健祐/基隆市報導聯合報

中華民國釣魚生態保育協會昨天申請在基隆港東岸防波堤,舉辦釣魚比賽,未料湧浪太大一輛小貨車被沖翻落海,一百零四名釣客受困,經兩個多小時搶救才全員脫困,有十一人被海浪打趴受傷,幸都無大礙。

目擊的吳先生拍到大浪打翻廂型車瞬間,他說當時白花花一片,上百人泡在海水裡。

基隆港東防波堤開放釣魚區,釣魚團體昨天上午到八斗子漁港舉辦釣魚,清晨五點多就有人陸續進場。

昨天上午八點多,湧浪突然增強,主辦單位決定收竿撤退,但才走到新舊堤間,突然一陣大浪打來,打斷退路,還把一輛裝有釣魚器材的小貨車打翻,駕駛奮力爬出車後,又來一陣大浪,把廂型車打落海。

基隆海巡隊獲報派遣兩艘巡防艇戒護,一百零四名釣客被困將近三個小時後,有人等不及,不顧一旁掀起五、六公尺高浪花,踩浪衝出受困區,陸續有人見狀也跟著冒險走出,結果有十一人被大浪推倒受傷,雙膝、手肘破皮流血。

「浪這麼大怎麼還辦比賽?」有釣客不解的說,一早七點多到場發現湧浪比想像大,他正準備收拾裝具時,背後一波波大浪不斷來襲,他整個重心不穩往前撲倒受傷。

「真的是歷劫歸來!」也有人質疑主辦單位沒有做好天氣預測,這麼多人受傷,要求應處理後續保險理賠、醫療費。

主辦單位解釋,氣象局昨轉報風速三級,浪高約三、四公尺,都在標準內,一早前往看浪也都沒問題,沒想到後來浪會變大,還打翻裝滿釣魚器材的小貨車。

主辦單位說非常遺憾,但強調為了釣友的權益,未來仍會繼續舉辦活動,但會更注意安全細節。

 
TOP
出獄才2個月 他又性侵男童…
記者張芮瑜/宜蘭縣報導聯合報
宜蘭縣一名十歲男童,昨天回家途中遭一名熟識的中年男子假借載送回家之名,帶往工地性侵得逞;警方獲報拘提涉案的卅八歲陳姓男子,他已承認犯行,警方今天將依強制性交罪嫌送辦。據了解,陳曾兩次因性侵案入獄,七月剛刑滿出獄。

男童母親憂心地說,陳姓男子知道他們住哪裡,住家附近有其他孩童,建議檢方聲押。

「阿伯捅我屁股…」男童昨天下午回到家嚎啕大哭,媽媽發現有異追問,發現兒子遭熟識的陳姓男子載到工地性侵,立刻打電話求助社區巡守隊,並將兒子驗傷、報警。

男童母親說,這名男子常抱兒子,兒子也以為是長輩對晚輩愛護方式,根本沒有防備,想不竟遭侵犯。她心疼地說,孩子不察長輩惡意,從沒提過有個阿伯常抱他,下午也傻傻地要阿伯載回家,但阿伯卻載他去工地性侵。

「可能學校有教,他很冷靜。」男童母親說,兒子當時沒有掙扎抵抗,「因為怕被殺掉」;感覺臀部有濕黏狀仍冷靜穿回褲子,由阿伯載回家。雖然阿伯要求「不要跟人家講」,但兒子回家後就告訴她,才能揪出惡狼。

 
TOP
兩岸新聞
江蘇螃蟹爭霸 緊盯冒牌貨
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聯合報
9月23日,南京高淳固城湖螃蟹節開幕,將持續到11月。固城湖大閘蟹將在9月底開始大批量上市。除了固城湖螃蟹,江蘇陽澄湖大閘蟹也在9月23日開捕。而洪澤湖國際大閘蟹節將在9月29日開幕,持續兩個多月時間。這意味著,繼前段時間的龍蝦潮過後,江蘇又在未來兩個多月裡迎來「螃蟹爭霸」。

澎湃新聞報導,今年的螃蟹節的看點,以固城湖螃蟹節為例,據高淳區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的螃蟹節更注重招商、品牌、營銷和市場秩序管理。

「8月初以來,我們在上海、蘇州、無錫、昆山、興化等地開展產銷,積極組織高淳經營戶與這些地方的經營大戶進行產銷對接,進一步鞏固和拓展銷售渠道。」該負責人表示,同時,嚴厲打擊各種假冒固城湖螃蟹的侵權行為,維護固城湖螃蟹的品牌形象。

為了讓更多的食客可以品嚐到味道鮮美的固城湖螃蟹,固城湖螃蟹在全國多個大中城市設立了117個實體專賣店,此外,還開闢網上銷售渠道,大力發展螃蟹電子商務。

螃蟹生態養殖已成為許多地區的特色富民產業。據高淳官方統計,當地水產養殖業對農業產值佔比達到40%以上,從業農民3萬餘人。2016年固城湖螃蟹,僅1800多家網點帶來的直接交易額就超過2.1億元人民幣。

 
TOP
微信閱讀量10萬+「等同陸權威期刊」 浙大新規惹爭議
記者汪莉絹/綜合報導聯合報
浙江大學近日推出新規,指在大陸央媒、主流媒體網站、以及重要商業門戶網站及其兩微一端(微博、微信及客戶端)上刊發、轉載,形成重大傳播的作品,可認定為等同大陸權威學術期刊、一級學術期刊或核心期刊,震撼大陸學術圈,也引發重大爭議。

浙江大學推出的「優秀網路文化成果認定實施辦法」規定,可被認為優秀網路文化成果,包括在報刊、電視、網路刊發或播報,具有廣泛網路傳播的原創文章、影音、動漫等作品,原創文章字數應不少於一千字。

辦法稱,這些媒體包括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央電視台、環球時報等,以及新浪網、搜狐、騰訊等。另外,在微信公眾號刊發的作品,閱讀量不少於十萬,即俗稱的「10萬+」,即可視為在一級學術期刊刊發。

浙大此新規,引來諸多批評。有網友指浙大將學術論文與網文混在一起,並嘲諷說,「以後『范冰冰發了今天腳扭傷了,好疼』,也成了學術級別的文章。」

上觀新聞就浙大新規訪談上海大學教師,各有不同意見。其中,八○後的華東政法大學教師于霄表示,對新規持樂觀態度,他認為,社會科學離開了社會,就談不上科學;網路都開始直播了,如果學者還封閉在書齋裡,做出的學問也離求真求實更遠了。

華東師範大學教師孟星表示,浙大新規深諳新媒體的特點和規律,但對學術理論文章來說,要想達到大眾化的閱讀效果,其實是非常難的,細看「10萬+」與四十萬標準,要求還蠻高的,學者對此需審慎對待。

復旦大學教授胡守鈞認為,承認優秀網路文章的價值,是好事,要充分肯定。但是,不管形式如何變化,關鍵是學術的東西要堅持學術的原則,學術文章要堅持學術內涵,不能因為新的因素,就降低學術含量,那樣就是本末倒置了。復旦大學教授童兵指出,網路作品的品質,目前大陸尚無認可的評價標準,浙大的方案緩行為妥。

 
TOP
國際新聞
提勒森:美可能不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編譯王麗娟/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國務卿提勒森十七日表示,如果條件適當,美國可能不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歐盟執委會氣候專員卡尼特稍早也說,美國官員在蒙特婁舉行的巴黎協定峰會上釋出類似訊息。

路透報導,提勒森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面對全國」節目上說:「總統表示,他希望能找到這些條件,和其他人接觸。我們都同意,這是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

歐盟執委會氣候專員卡尼特十六日也表示,川普政府官員表示美國不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而會檢討條件,重新參與這項協定。不過白宮副發言人華特斯發表聲明堅稱,美國的立場不變,表示總統川普已明白表態,美國正退出巴黎協定,除非美國能夠根據對美國較有利的條件重新加入。

巴黎氣候協定卅個締約國十六日在蒙特婁舉行推動是項協定的峰會,卡尼特於峰會結束後如是表示。卡尼特與數位參與峰會的官員均表示,川普政府官員說,美國不會退出巴黎協定,還提議重新參與。

卡尼特說:「美國不會重新談判巴黎協定,美國將試圖檢討條件,決定如何再參與巴黎協定。」卡尼特還說,下周聯合國大會開議時,他將與美國代表進行會外會,屆時將評估美國真正的立場 。他說:「這項訊息與過去我們聽聞的總統川普的說法大不相同。」

華爾街日報報導,卡尼特的說法顯示美國的立場轉變。彭博社也指出美國不再尋求退出巴黎協定,美國仍將成為締約國,即是川普政府政策髮夾彎。洛杉磯時報報導,續留巴黎協定將是川普政府最高爭議的政策逆轉,可能惹惱川普的保守支持者 。

華爾街日報報導,兩位與會者表示,由白宮高級顧問艾森史塔特率領的美國官員,提及修改美國氣候變遷目標,顯示若雙方能達成妥協方案,美國就會續留巴黎協定,國際團結也將獲維繫。

多位與會者表示,艾森斯塔的說法雖意味美國抑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努力可能大打折,但重新點燃巴黎協定倡議者的樂觀想法。

 
TOP
明首談洛興雅危機 翁山蘇姬兩難
編譯李京倫/報導聯合報
聯合國大會年會本周在紐約舉行,緬甸洛興雅難民危機料將成為焦點,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緬甸實質領袖翁山蘇姬選擇不出席,將在十九日首次就洛興雅危機發表全國電視談話,法新社指出,翁山蘇姬此舉像在走鋼索,希望撫平國際社會的怒氣,又不惹惱緬甸軍方。

分析家指出,翁山蘇姬約束軍方的權力有限,到目前為止她對洛興雅危機的反應顯示,她兩害相權取其輕。

韋德著有「緬甸內部的敵人:佛教徒的暴力與穆斯林『他者』的形成」一書,他說:「翁山蘇姬的行動顯示,她最重要的目標是維持政府與軍方的關係,大屠殺則沒那麼重要。這當然讓人質疑她領導風格的內涵,也讓人看到為了權力可以犧牲一整個族群。」

緬甸軍方迫害洛興雅人,其實受到緬甸多數人的贊同,多數人認為洛興雅穆斯林是外人,一直想從佛教徒手中奪取土地與資源。翁山蘇姬假如過度向國際輿論屈服、為洛興雅人發聲,恐怕會失去人民的支持,觀察家說,甚至軍方有可能以維護國家安全為由,發動政變把翁山蘇姬趕下台。

緬甸武裝部隊總司令敏昂萊在洛興雅危機中,出乎外界預料地大受人民歡迎。他在臉書和推特上,成功把自己描繪成緬甸領土完整的捍衛者,與對抗「孟加拉極端恐怖分子」的佛教徒守護者。他十六日在臉書發文,重申緬甸從未有洛興雅這個族群。

翁山蘇姬對洛興雅危機默不作聲,受到緬甸各個黨派讚賞。支持翁山蘇姬的知名商人梅增艾說:「翁山蘇姬不是我們的偶像,不是我們的聖人,而是我國領袖,她為了讓我們脫離軍政府統治,放棄了每件事。」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警告,這次談話是翁山蘇姬阻止這場人道災難的「最後機會」。

 
TOP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