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聯合電子報
聯合電子報
2025/03/31 第883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頭條
專題
話題
焦點新聞
政治新聞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兩岸新聞
國際新聞
 
今日頭條
聯合報民調/4成7民眾反對大罷免 4成3贊成
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電話調查報聯合報
本報民意調查發現,民眾對於國會對立的歸因分歧,三成五批評民進黨未尊重新民意,四成二怪罪在野黨過度杯葛;對於大罷免立委行動,四成三民眾贊成,四成七反對,看法也兩極化。

國會對立主因 看法相當分歧

代表民意、監督行政是憲法賦予立法機關重要職權,然而調查顯示,面對當前「朝小野大」的政治局勢,民眾對於國會對立的主因看法相當分歧,有三成五民眾認為是因為民進黨未尊重新民意,但也有四成二的人覺得是在野黨過度杯葛政策所致,二成三無意見。

綠藍營支持者 各擁朝野政黨

至於藍白在野黨的監督表現,有四成八民眾表示不滿意,比率也高於滿意的四成二。

交叉分析發現,國會對立氛圍同樣延伸至民間。國民黨和民眾黨支持者中,各有七成三和六成六滿意在野黨監督民進黨的表現,且有六成八和六成三認為國會對立主因在於民進黨未尊重新民意;相反的,民進黨支持者則有八成一不滿意在野黨的監督表現,八成三認為問題根源是在野黨過度杯葛政策。

即便是政黨中立者,意見也呈現極化,有三成二滿意藍白監督表現,三成九不滿意。

調查還發現,民眾對目前部分政黨或公民團體所推動的大罷免立委行動,態度也很兩極,四成七反對,四成三贊成。其中民進黨支持者有七成六力挺大罷免立委,國民黨及民眾黨支持者則分別有七成七和六成一持反對立場,政黨中立者二成六贊成,四成九反對。

值得注意的是,贊成罷免行動的民眾有不同目標,細究其對象,三成八支持大罷免國民黨立委,僅二成六支持大罷免民進黨立委。

相對地,五成三不支持罷免國民黨立委,六成五不支持罷免民進黨立委。其中,民進黨支持者有七成六支持大罷免藍委,但國民黨和民眾黨支持者並不熱衷罷免議題,分別有六成九和六成二不支持大罷免綠委的想法。

參與罷免支持者 綠大於藍白

對於這次大罷免立委,約百分之五的民眾表示已參與罷免連署,而如果選區立委的罷免案成案,有五成民眾表示會去投票,四成一的人不會去投,百分之九還未決定。

分析發現,民進黨支持者中有一成一表示有參與罷免連署,七成三表示會去參與罷免投票,參與大罷免立委的熱度明顯高於藍白支持者。

這次調查於三月十日至十三日晚間進行,成功訪問了一千零九十四位成年民眾,另六百九十四人拒訪;在百分之九十五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在正負三點零個百分點以內。調查採用全國住宅及手機雙電話底冊為母體作尾數隨機抽樣,藉由增補市話無法接觸的唯手機族樣本改善傳統市話抽樣的缺點,調查結果依廿歲以上性別、年齡及縣市人口結構進行加權。

 
TOP
專題
聯合報民調/政黨及立委表現 逾半國人對藍綠白都感到失望
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電話調查報聯合報
本報民意調查發現,民眾對三大黨及政黨立委表現感到失望,不滿意度皆過半。

藍不滿意度 五成八最高

調查發現,逾半民眾不滿意藍綠白三個主流政黨的表現,其中,以國民黨不滿意度五成八最高,五成四不滿意民眾黨,不滿意民進黨的人也達五成二;另一方面,各政黨的好評不到四成,三成七滿意民進黨的表現,國民黨及民眾黨的表現則獲得三成左右民眾肯定。交叉分析發現,肯定各政黨表現者,以各黨表態支持者居多,其中民進黨支持者有七成六肯定民進黨表現,民眾黨支持者也有七成二滿意民眾黨的表現,國民黨支持者滿意度為六成四。

賴主席不滿意度 四成六

除了政黨整體表現評價低落,民眾對於藍綠白三黨立委的表現也以負面評價居多,五成五不滿意國民黨立委的表現,不滿意民進黨和民眾黨立委表現者則各占五成一,負評全部超過五成;另一方面,好評以民進黨立委最高,但滿意度只有三成九,國民黨及民眾黨立委的表現則分獲三成六及三成五民眾肯定。

分析顯示,藍綠白三黨立委的表現都獲得七成以上各自政黨支持者的肯定,七成五民進黨支持者滿意民進黨立委表現,國民黨和民眾黨立委的表現則分獲七成二藍白支持者的好評。

調查發現,民眾對朱立倫擔任國民黨主席表現的好評最低,滿意度只有二成四,六成一不滿意朱主席的表現,不滿意比率高於其他兩黨主席。即便是國民黨支持者,對於朱主席的看法也很分歧,滿意和不滿意比率各占四成七。

柯文哲甫交棒民眾黨主席一職給黃國昌,對於柯文哲和黃國昌先後擔任民眾黨主席的表現,不滿意的民眾都占五成一,三成六肯定柯文哲之前擔任民眾黨主席的表現,三成一肯定黃國昌。民眾黨支持者有八成二滿意柯文哲任主席的表現,高於黃國昌的六成九。

民進黨賴清德主席的滿意度是三黨中最高,但四成六不滿意,仍比好評多了三個百分點,一成一無意見。賴主席的表現獲八成二民進黨支持者的好評,藍白支持者則是八成左右不滿意賴的表現,至於政黨中立民眾,三成三滿意賴主席的表現,三成九不滿意。

五成認為 白營失創黨理想

政黨印象方面,對兩岸政策,四成六民眾認為國民黨立場過於親中,三成七覺得是民進黨抹紅,一成八無意見。柯文哲目前有多個官司審理中,有五成民眾認為民眾黨已失去當初創黨的理想,但也有三成四的人不同意這個看法。至於台灣有沒有讓藍綠以外其他政黨長期發展的空間?五成七的民眾認為沒有,三成三的人對第三政黨的存在仍抱持希望。藍綠白三黨支持者,都有過半數認為第三政黨在台灣無發展空間,覺得有發展空間者不到四成。

 
TOP
冷眼集/大罷免 不存在民意正當性
本報記者李光儀聯合報
聯合報針對大罷免、政黨和立委表現的民調出爐,結果顯示,不論「罷藍」或者「罷綠」,都是不贊成者多於贊成者;弔詭的是,民眾「反對」大罷免,理應「認同現有立委」,但事實不然,無論對立委或者政黨滿意度,都是持負面評價者遠高於正面評價。如此結果,意味的是主流民意對於現今兩極分化、惡性競爭的政黨競爭態勢,已厭惡到極點。

雖然有多達卅六個藍營區域立委通過第一階段罷免連署,但贊成「大罷免」者僅四成三,反對者則有四成七。另外,支持罷免國民黨立委者,則為三成八,反對者為五成三;支持大罷免民進黨立委者,則為二成六,反對者為六成五。由此觀之,「大罷免」的民意正當性並不存在,無論支持罷藍委或罷綠委者,都和藍綠各自基本盤相當。也就是說,所謂的大罷免,不過是政黨尤其是綠營高度動員下的結果。

中間選民 似乎在消失中

如此政黨高度分化下形成的兩極對立情況,也出現在個別議題中。如在兩岸政策上,有四成六認為國民黨「過於親中」,有三成七認為民進黨「刻意抹紅」;國會對立原因,有三成五認為是「民進黨未尊重新民意」,亦有四成二認為是「在野黨過度杯葛」,同樣呈現「以政黨認同為是非立場」的情況,再再顯示政黨對立的情勢已經從政壇蔓延到社會,在公共議題的選擇上,選民更傾向「以政黨的立場為立場」,「中間選民」似乎在消失中。

在滿意度方面,三黨介於三成到三成七之間;不滿意方面,則介於五成二到五成八之間。立委表現方面,滿意度介於三成五到三成九之間,不滿意度介於五成一到五成五之間;在黨主席表現方面,滿意度介於二成四到四成三之間,不滿意度則介於四成六到六成一之間,都是呈現「不滿意度高於滿意度」的情況。這雖是另一種「政黨支持者各自站隊」的表現,但也可以說,民眾不支持大罷免,並不是基於對「現有立委和政黨」表現滿意,更可能是認為「即便換人也未必比較好」。這對三黨來說,當然都是警惕。

未鞏固基本盤 藍營警訊

雖然民調顯示,民進黨無論在黨主席賴清德、民進黨立委和政黨表現上,滿意度都是三黨之最,但很顯然,從數字上看,身為執政黨的民進黨,只能算是「鞏固基本盤有功」,賴清德卻距離「全民總統」越來越遙遠,甚至連獲得絕對多數支持都不可得。民進黨可能會為自己各項滿意度冠於各黨而沾沾自喜,但作為一個執政黨,這樣的數字無疑是非常可悲的。

最大的警訊則針對國民黨。在經過漫長的執政以及好不容易取得國會第一大黨,且和民眾黨聯合過半後,即便在藍營或「反綠」選民來說,國民黨表現顯然不令人滿意。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滿意度是各黨主席之末、不滿意度居冠;而在大罷免支持度裡,也顯示國民黨支持者並不穩固。這都顯示國民黨連基本盤都未能鞏固。對照國民黨對各項議題反應不是慢半拍,就是畏首畏尾,可說這樣的結果並不意外。

 
TOP
冷眼集/賴總統抗中老調撕裂社會
本報記者陳洛薇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重塑世界秩序,全球兩大戰場驟變,美中台關係更成全球關注焦點。面對世界紛亂、政局朝小野大,台灣正需要一位睿智沉著的總統維穩開創新局,可是賴清德總統卻耽溺於政治鬥爭、仇恨動員,因為他掌舵迷航,國家陷入內耗愈走愈偏,台灣在險局中更危險。

台海安全繫於兩岸關係,當前兩岸敵意螺旋不斷上升,賴總統就算無法做到馬英九的兩岸春暖花開,至少也要維持「蔡規賴隨」不挑釁、不冒進、不激化的兩岸路線,才能避險偏安,可是賴清德不放棄台獨路線,一上任就提出「新兩國論」,定義中國大陸為「境外敵對勢力」,限縮兩岸交流,以鼓吹戰爭為由驅離陸配,種種做法不僅挑釁冒進、激化對立,更違反中華民國憲法。

政府操弄認同□國人對立

賴清德性格剛強,嫉惡如仇,可是他錯把同胞當敵人,視陸配為中共同路人,一句「武統」就把人趕出台灣,讓一個家庭骨肉分離,以儆效尤。賴清德競選總統時說陸配是台灣新住民,「娘家不同,婆家都相同,都是一家人」,執政後歧視心態畢露,難道在他眼中,陸配就是次等公民,不配享有言論自由的權利?若說陸配武統言論就是鼓吹戰爭,賴清德的隱性台獨主張挑動兩岸敏感神經,算不算影響國安?

總統的責任是要讓國家安定、保護人民的權利。前總統蔡英文在任時曾說,台灣最大的問題在於社會的衝突、對立。她並強調,沒有人需要為認同道歉。蔡英文交棒後,賴清德表面宣示國家要團結社會要安定,卻讓國人為了認同彼此對立、朝野對抗,國家陷入內耗,「賴十七條」羅列了十七項反滲透國安因應措施,以國安為名限縮人民的自由,以忠誠考核製造寒蟬效應,昔人高舉「一句話就被抓」標語爭取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如今台灣竟走回如戒嚴般的老路,人心惶惶不安。

總統國安為名 嚇民有術

台灣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大陸人民心生嚮往,陸客來台時最好奇的是每天晚上看政論節目批評當道,這才是我們不懼大陸威脅的民主韌性軟實力,民主法治更是兩岸和平發展的基礎。面對大陸,台灣應該更有自信不怕交流,可是賴政府和民進黨網軍卻忙著帶風向批鬥在野黨,選舉選輸了不甘心,就發動大罷免;政治立場不同,青鳥就集體出征;民調結果示警,朝野、國會的對立氛圍已延伸至民間,台灣社會愈來愈分裂,兩岸和平愈來愈遙遠,「國安」,成為賴清德治國無方、嚇民有術的標記。

賴總統別忘了,領袖的偉大不在於他擁有權力,而在於他如何使用權力。做為總統,若不節制手上的權力,恣意濫權管制人民及言論自由、在內部找敵人製造對立,把人民貼上愛國、不愛國的標籤,最終會遭民意反噬,拿反中牌當護身符、發動大罷免進行仇恨動員,轉移焦點以掩飾自己的無能,也註定走不出少數總統的困局。

 
TOP
柯建銘籲快樂連署 羅智強稱聲援日增
記者黃婉婷、李成蔭、林銘翰/台北聯合報
罷免泛藍立委與罷免綠營立委目前戰況「卅五比八」,首戰告捷的罷藍團隊,雖有綠營助攻,但連署份數不如預期,未來關鍵卅天將密集宣傳;罷免綠營團隊雖在補件後順利進入二階,國民黨卻挨批「自己玩自己的」,近日將透過宣講加強火力,朝野戰火一觸即發。

綠營評估,約有十到十五個泛藍立委將通過二階。最早喊出大罷免的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昨天表示「Don't worry,be happy.(別擔心、要開心)」,盼各界快樂連署,只要完成二階連署,國民黨勢必投降,大罷免一定大成功。

國民黨立院黨團首席副書記長羅智強表示,面對反民主的大惡罷,在野已凝聚強大的團結抗戰態勢,這周從南到北,藍白在全台舉辦多場造勢,每場都比上一場更熱烈,聲援民眾日益增多。

民眾黨團副總召張□楷批評,民進黨藉大罷免進行大造謠,同時掌握行政資源及媒體,持續撕裂社會,導致兩敗俱傷。

 
TOP
專家談罷免要成功 仍屬艱困政治工程
記者張文馨/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表示,就台灣整體政治氣候來說,大罷免已經野火燎原,雖然聲勢在上揚,卻不代表民進黨已經取得這場戰役的勝利,推動罷免要能成功,是非常艱困的政治工程;但從現階段看,國民黨應該感覺到很大壓力。

東華大學教授施正鋒則說,聯合報最新民調結果,反映的差不多是大選基本盤,社會瀰漫對政黨不滿意的氛圍,民進黨沒有執政的柔軟手段,卻動用媒體造勢和側翼動員把在野黨打成敵人。

游盈隆表示,大罷免聲勢鵲起,不代表民進黨已經贏得這場罷免戰役的勝利;罷免案進入第二階段,未來仍考驗罷免團體的組織動員、資源投入和文宣訴求,而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賴總統迄今尚未公開呼籲支持罷免全國的國民黨立委,這些都是未來存在的變數。

游盈隆則說,近七年以來,台灣選民普遍對主要政黨有不同程度的失望,選民反應冷淡,國民黨應該要有警覺性,雖然掌握國會席次和地方首長的多數,但實際社會基礎不穩。

 
TOP
學者:大罷免若開戰 國家極度分裂
記者李成蔭/台北報導聯合報
本報民調顯示國人對藍綠白三黨都不滿,學者認為,現在因為大罷免,兩派不同意見的人已經開戰,包括賴清德總統本人也選擇跟反對黨對做,現在誰來勸都沒有用,「一定要打個輸贏」,政府未來走向也只能等新民意結果出爐,才能縫合社會裂痕。

文化大學國家發展暨大陸問題研究所兼任教授曲兆祥指出,七成選民都有既有政黨認同,經計算下來,其實聯合報的民調非常準確,支持及反對大罷免的恰好就是綠及藍白既有支持者分別加上一半的中間選民票數,也就是一半以上都是反對大罷免的。

曲兆祥分析,賴總統已經上任十個月,現在明確就是支持大罷免並跟反對黨對著幹,反對黨不可能跟著同意,所以雙方就是「開戰」,這誰來勸都沒有用,「一定要打個輸贏」,要待結果出爐才能有新作法;不過,真正準確情況還是要待正式成案後針對特定區域做民調,情況才能較明朗。

警察大學公共安全學系教授董立文認為,賴總統上任後施政變得很困難,杯葛已經太超過,會讓民眾懷疑到底是在制衡還是杯葛,才會發生如今「檢視在野黨」的現象;其實綜合各家民調來看,贊成或反對大罷免就是一半一半,台灣確實處在極度分裂社會,不過罷免只要一半民意支持就夠了。

董立文表示,現在賴清德也不能做什麼,因為大罷免本身就是一個民意的重新投票,這過程中不可能去當全民總統,否則會有兩邊都不討好的狀況,所以只能等到結果出爐來重新檢視民意,並再來縫合社會裂痕,並追求國內新的共識。

 
TOP
話題
華郵報導 美國防部備忘錄:優先阻陸侵台
編譯盧思綸、茅毅/綜合報導聯合報
華盛頓郵報廿九日報導,五角大廈一份內參的機密指引備忘錄顯示,美國國防部長赫塞斯已調整美軍戰略,將嚇阻中國大陸奪台和強化美國國土防禦列為優先目標。

這份九頁的備忘錄「暫時國防戰略指導」由赫塞斯署名,三月中旬在五角大廈內部廣發,其中段落大多註記為「機密/禁止外國人(閱覽)」。

調整戰略 美軍部署轉向印太

該備忘錄摘要美國總統川普願景的執行,好讓美國準備好並贏得可能的美中戰爭,並抵禦來自「近鄰」的威脅,包括格陵蘭及巴拿馬運河。

該報導稱,川普第一任和拜登政府雖都視中國為美國最大威脅,除了嚇阻太平洋地區發生的衝突,也為一旦爆發衝突做好準備。但赫塞斯就任防長後的這份指引特別之處在於,將台灣恐遭入侵視為唯一必須優先考量的情境,比其他潛在威脅更優先,並為此調整龐大的美軍架構轉向印太。

拒止防禦 視陸唯一進逼威脅

赫塞斯在該備忘錄寫道,中國是五角大廈唯一(視為)步步進逼的威脅,足以影響或決定美軍發展方向,而在捍衛美國國土的同時,阻止中國奪台成為既成事實,則是五角大廈唯一(視為)步步進逼的場景。

五角大廈對台的「拒止防禦」戰略,計畫透過增加潛艦、轟炸機、無人艦艇,以及陸軍與陸戰隊的特種部隊部署,加強在區域內的軍事參與,同時提升對地下與加固目標的精準打擊能力,並要求強化美軍在印太駐地的防禦、建立預備物資庫存和改善後勤。

該備忘錄也提到「施壓」台灣「大幅增加」國防預算。鑒於人力與資源有限,五角大廈將「承擔其他地區的風險」,並施壓美國的歐洲、中東與東亞盟友增加國防支出,以承擔嚇阻俄羅斯、北韓與伊朗等威脅的主要責任。

華郵發現該備忘錄和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去年八月報告中的多個段落類似,部分內容甚至完全相同。該報告建議五角大廈三項應優先考量的核心議題,即嚇阻台灣遭入侵、美國國防防禦,以及增加美國盟友及夥伴分擔的責任。該報告共同作者之一的韋勒茲-葛林,目前暫代五角大廈最高政策官員。五角大廈和該基金會均尚未對該報導置評。

會日防長 赫塞斯提台海穩定

另外,訪日的赫塞斯卅日先後和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及首相石破茂會談。在美日防長會後,赫塞斯稱中國的行動既咄咄逼人又脅迫(其他國家),美國將在印太確保強健、準備就緒又可靠的嚇阻,包括台海;日本將是「我們在西太平洋面臨任何突發狀況時的前線,我們也會站在一起支持彼此」。

這是赫、中兩人首度以防長身分舉行面對面會談,歷時約八十五分鐘。兩人一致反對中國在東海及南海試圖以武力和脅迫方式片面改變現狀,並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石、赫兩人會談時,石破強調在國際情勢愈來愈嚴峻下,為了實現自由開放印太,鞏固日美關係至關重要。赫塞斯則說當前美日同盟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將深化雙邊合作。

 
TOP
黃介正:美需盟邦負擔防務成本
記者張文馨、李人岳、黃婉婷、李成聯合報
華盛頓郵報揭露美國防部長赫塞斯的機密備忘錄,指華府重新調整軍事戰略,將嚇阻中國大陸奪取台灣與強化美國本土防衛列為最優先目標。我國防部官員表示,相關報導所敘述的文件尚未經官方證實,國防部無進一步回應評論。

學者分析,美國持續認定中國為假想敵,做法略有不同,現在需要盟邦負擔主要防務成本,此外,從這份備忘錄得出的不會是台海比較危險,而更應整體思考美國穩定印太區域的利益,包含南海和朝鮮半島。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兼任副教授黃介正表示,赫塞斯務實地正視美國不能再備多力分,擔負全世界各地的安全保障或承諾;因此要節約歐洲及中東地區,而集中兵力因應印太地區的安全威脅。

黃介正指出,川普第一任期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到拜登政府的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AUKUS),都有一定的延續性,如今是由盟邦擔負主要防務成本。

成大政治系教授、國策院執行長王宏仁表示,這項文件代表著在軍事上,美方希望沒有模糊地帶。他認為,美國要在中方具備攻台能力的狀態下,把爆發戰爭的風險壓到最低,讓中共攻台時,無力與美國和日本同時作戰。

王宏仁和黃介正均提到,該文件雖然特別將「中國入侵台灣視為驅動美軍戰略規畫」的唯一情境,不代表美國輕忽在印太區域的其他潛在衝突熱點。王宏仁指出,一般咸認南海和朝鮮半島的危險性高於台海,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沒有比較穩定,南海衝突也在逐步升高。

民進黨立委陳冠廷認為,美方正重新調整軍事戰略,台灣應理解美國的善意,加強區域合作及增加國防投入。

民眾黨立委林憶君也認為,台灣應該正向回應美國布局的善意,積極與各國強化溝通與區域合作,但在國防交流也不要忘記「瞻前顧後」,務必隨時觀望兩岸局勢變化,面對日益嚴峻的兩岸緊張情勢,仍然希望兩岸和平溝通。

國民黨立委牛煦庭則說,國防智庫的意見或有可參之處,但美國總統川普習慣元首外交、單線領導,是否會全盤採用國防單位的建議尚待觀察。

 
TOP
台積加碼投資美國後 美媒:台灣更敢寄望川普撐腰
編譯盧思綸/綜合報導聯合報
華爾街日報廿九日報導,隨著川普就任大打「美國優先」政策,加上他撤回拜登政府時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以及先前對台灣的負面評價,不少人擔憂台灣會失去關鍵盟友美國。但在台積電宣布擴大對美投資後,讓台灣對美國的支持力道重燃希望,愈來愈有信心有川普當靠山。

該報導說,川普第二任一開始聚焦歐洲和中東,對中國大陸與台灣的態度僅透露些許端倪。隨後在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三月初訪美並敲定擴大對美投資後,美方對台立場出現轉變。

近來美國對中的技術限制升級,涉台公開聲明措詞也趨強硬,這勢必惹惱北京。與此同時,美軍教官與國軍持續低調合作,白宮與美國國務院官員頻向台北釋出保證,例如國防部副部長柏鴻輝近日赴美出席F-16交機儀式,象徵美台軍事合作持續深化。

一位台灣高官上周提到,近幾周來台美關係氣氛已明顯改善,「(我們)沒理由自滿,但目前良好環境使未來(雙邊)合作更容易」。台灣官員們仍謹慎以對,意識到川普政府轉變,皆可能因他本人新的言論而顛覆。

不過,儘管美台互動升溫,有觀察人士仍憂心美中可能出現某種「大交易」。外界關注的核心在於,烏克蘭到底是台灣的前車之鑑,還是川普減少對烏克蘭的支持,好將更多關注和軍事資源轉向台灣?

 
TOP
焦點新聞
高鐵北高票價 最高恐漲至1720元
記者胡瑞玲/台北報導聯合報
交通部每年檢討高鐵基本費率,今年雖維持去年核定費率,但北高票價仍有二三○元調漲空間,最高可漲至一七二○元。高鐵表示,基本費率與票價是依整體環境進行綜合評估,還要報請董事會討論決定。

交通部依據與台灣高鐵合約,每年會依「台灣地區消費者物價總指數」變動幅度,檢討和公告政府核定高鐵基本費率,當物價累積指數變動率達百分之三以上,將會調整,再由高鐵公司檢討並自訂費率。

最高漲幅可達15%

高鐵自二○○七年通車起,台北至高雄票價維持在一四九○元,二○一三年曾調漲至一六三○元,二○一五年因財改降回一四九○元。去年基本費率調整為每人每公里四點五五一元,依公式加成後,費率最高每人每公里五點○六一元。以台北至高雄距離約三四○公里計算,北高票價可漲到一七二○元,漲幅約百分之十五。

高鐵新世代列車預估明年下半年陸續抵台、二○二七年下半年投入營運。配合新車引進,建置大型檢修工廠、各項核心機電系統陸續展開更新汰換等大項資本支出,高鐵預估二○二六年資金缺口達高峰,因此高鐵票價是否調漲備受關注。

對於高鐵票價調漲一事,交通部長陳世凱先前僅強調要高鐵負起社會責任,今年再指出,高鐵營運狀況不錯,高鐵公司尚未針對票價提出討論,董事會也沒相關議案,因此「高鐵票價還不是議題」。但陳世凱也說,高鐵購買新車,兩年後將陸續上路,若成本無法反映,造成營運表現不佳或服務品質下降,屆時可以再討論,強調只要是合理範圍內,調漲調降都可以,他持開放態度。

高鐵表示,基本費率與票價是否調整,將由經理部門依照合約相關規定,綜合考量內部的營運成本,外部的社會經濟環境情勢、市場競爭及供需情形等,進行整體評估後,報請董事會討論決定。

針對中長期營運資金規畫,高鐵指出,將持續視未來營收表現及各式營運資金需求等現金流量狀況、及外部總體經濟與資本市場變化,透過自有資金與外部融資的調配,以支應營運活動,以及資本支出的資金需求。

 
TOP
高鐵票價喊漲 專家:不該以價制量
記者胡瑞玲/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灣高鐵疫後運量大幅成長,卻也頻傳自由座亂象,今年高鐵最新基本費率出爐,加成後,北高票價可調漲至一七二○元。學者表示,不能因為服務水準下滑,就想要以價制量,票價漲幅及調漲時間都需評估,另有專家提醒,已確定調漲票價的台鐵,應思考如何留住旅客。

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表示,按照物價指數漲幅,未來高鐵票價調漲勢在必行,但調漲幅度及時間點需要審慎評估。

李克聰說,不能因為現在服務水準下降,就想要以價制量,這種方式不符合消費者使用導向,建議應等新車上路後,屆時班次增加,自由座亂象改善,服務水準提升,若成本缺口達高峰,再來討論調漲議題。

在新車抵台上路前,高鐵應精進車輛設備、改善已鈍化的服務品質,盡管還要再精進現有的服務品質確實有難度,但高鐵應面對此挑戰,搭配後續新車的引進,才會讓消費者有驚豔感。

陽明交大運輸研究所教授邱裕鈞認為,高鐵新購的新世代列車預估兩年後陸續上路,屆時就算漲票價,對其他大眾運輸影響也較少,畢竟高鐵優勢在於長途旅程。

成大交通管理科學系教授鄭永祥說,新車未上路前,高鐵短期能做的是在尖峰時段,車站做好營運調度,減少再發生高鐵台中站大排長龍的情況;另外,台鐵已確定調漲票價,但若高鐵持續凍漲,恐拉大高鐵與台鐵的競爭力,甚至台鐵現有旅客還會繼續流失。他建議台鐵在確定新票價後,要努力提高準點率、車次盡量滿足旅客需求、提高安全管理及旅客搭乘舒適度、加強購票方便性等。

 
TOP
政治新聞
太貴不買?採購戰機頭盔瞄準具有變數
記者李人岳/台北報導聯合報
我國向美採購六十六架F-16C/D Block70的首架戰機日前風光出廠,不過攸關F-16戰機戰力的頭盔瞄準具,卻可能出現變數。

先前傳出,美批准出售號稱「瞄到哪,打到哪」的JHMCS頭盔,因每頂報價達一二○○萬元,使得空軍決定「不買了」;不過,空軍方面態度低調,僅表示「還在談」。另一方面,新購戰機究竟選擇何種頭盔瞄準系統,也始終未見空軍公布選定方案。

空軍在現役F-16A/B升級的「鳳展專案」中獲得美方同意出售四十組JHMCS「整合式頭盔瞄準系統」,二○二一年成軍典禮接受時任總統蔡英文校閱後,二○二二年初國防部曾在春節戰備操演對媒體公開,被視為空戰利器,不過一頂要價一二○○萬元的「身價」,也令外界側目。

此後,除了二○二三年傳出交由空軍花蓮基地第十七作戰隊測試後,至今已近三年,卻未再見到F-16部隊跟進使用。

據指出,JHMCS頭盔除了報價高昂外,由於透過精密的訊號投影裝置將飛行員所需的瞄準、導航等資訊投射在護目鏡上,每一頂頭盔都必須依照使用者的瞳距、眼睛位置進行「客製化」調整校準,無法在不同使用者間替換使用,使用的戰機也必須在座艙內加裝頭盔定位感應等裝置,使得軍方高層躊躇不前而決定「不買了」,少數已經改裝的戰機及JHMCS頭盔則轉交第十七隊維持戰測能量。

另一方面,美公布六十六架F-16C/D Block70新機軍售案時,曾同步批准出售廿七組改良型JHMCS II頭盔或天蠍頭盔顯示系統(Scorpion Helmet Mounted Displays),不過空軍至今仍未公布選定哪款系統。

相關空戰技術專家分析,JHMCS在一九九九年推出、二○○二年正式交付美國海空軍戰機部隊服役,改良型JHMCS II目前由美國柯林斯公司及以色列埃爾比特公司生產;Scorpion系統在二○○八年推出,目前由法商泰利斯集團研製,採用更先進的導波管投影技術,重量更輕,可直接加裝在現有的HGU-55/P飛行頭盔上。

退役空軍飛行員形容,無論是JHMCS或Scorpion,頭盔瞄準裝置除提供戰機纏鬥時的離軸瞄準功能,更重要的是結合資料鏈,將來自僚機、預警機及地面戰台的各項戰情資訊投射在飛行員眼前,不需口語溝通過程中貽誤寶貴的占位、瞄準時機,在分秒必爭空戰中更形重要。空軍究竟如何決策,值得後續觀察。

 
TOP
新聞眼/空優裝備不到位 空談戰力
本報記者李人岳聯合報
空軍向美新購六十六架F-16C/D Block70戰機,美國時間廿八日在南卡羅來納州格林維爾舉辦出廠儀式。全案在二○一九年美國總統川普第一任期時批准,原定二○二三年第四季出廠,但受新冠疫情、俄烏戰爭造成全球供應鏈及美國軍工產業大震盪等波折,經多次延宕,終於交出第一張成績單。

不過,在首架戰機風光問世的背後,軍事專家梅復興第一時間指出,其內建式AN/ALQ-254(V)1 電戰系統上個月才開始飛行測試,預計要今年底才會開始交貨。因此首批出廠戰機恐將暫無新型電戰系統可用。

同時,攸關F-16戰機未來應對戰場共同圖像與威脅感知能力,以及視距內纏鬥戰力的頭盔瞄準系統,仍尚未敲定選項,不免令外界擔憂:這批新戰機在面對日漸緊繃的外在威脅時,能否及時具備完整的戰力?

F-16 C/D Block70對美國軍工業及國外客戶屬於相當特殊的案例,美國空軍本身預料將不再採購新機,是否應用其配備升級舊有F-16機隊彌補第五代戰機的數量不足,恐怕也是未定之天;在外銷選項中,除了頭盔瞄準系統外,彈射椅、飛行員個人裝備等也都打破過去F-16用戶長期幾乎唯美軍是瞻的傳統,除了呈現軍工業市場群雄並起的現實,也更凸顯使用國如何選商的重要性。

面對中共新一代戰機陸續服役,對台海威脅逐步升高,空軍的戰備壓力愈見沉重,如何提升武器效能成為關鍵。飛行員形容頭盔瞄準系統可透過共同圖像使戰場透明度愈來愈高,等於讓每一位飛行員也能具備「上帝視角」。在風光的出廠典禮之外,真正攸關空優戰力的電戰、資料鏈、觀瞄等空電裝備,是否都順利到位並發揮效果,才是更必須關注的「裡子」。

 
TOP
社會新聞
鄰偷拍女童傳網 澳洲警通報逮人
記者蔣永佑/新北報導聯合報
新北市張姓男子涉嫌偷拍鄰居年約八歲女童不雅影片,一年間偷拍十二段,上傳到國外暗網分享,二○二三年被澳洲警方網路巡邏發現,透過管道通知台北市婦幼警察隊;檢警搜索查扣相關證物,新北地檢署依對未成年人加重強制猥褻及兒少性剝削防制條例起訴張男。

檢警調查,張男因與被害女童為多年鄰居,與女童全家相熟,經常串門子出入女童家中,涉多次利用與女童單獨相處機會,用各種手段拍攝至少十二段女童不雅影片。

檢方查出,張男二○二一年十月十日首次犯案,涉拍攝女童裸露臀部和私密處性影像,沉寂大半年後,於二○二二年五至九月密集犯案,平均每月二次拍錄女童不雅性影像,內容包括猥褻、裸露女童大腿和私密處,或以生殖器碰觸女童頭部進行猥褻行為,及女童如廁等畫面。

二○二二年五月至八月間,張男五度利用住家電腦,連結國外暗網「Tordarknet」中的「PedoBum」論壇,以帳號「miniming」張貼五則貼文,上傳十二段被害女童的性影像。

澳洲警方二○二三年執行網路巡邏時,發現被害女童的性影像在網路流傳,蒐證調查後,確定來自台灣,透過管道以電子郵件檢附相關證據通知台北市婦幼警察隊。檢警查出張男身分,搜索查扣犯案用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和手機,也找到張男在影片中穿著的上衣和長褲。

據了解,張男甚至還曾向被害女童胞兄借用手機犯案,拍下女童不雅影片轉傳後再刪除,讓女童家屬氣憤難平。檢方偵結,依對未成年人加重強制猥褻及兒少性剝削防制條例違反意願拍攝及散布性影像起訴。

警方說,「創意私房」偷拍論壇爭議不斷,關鍵就是孩童被拍性影像問題,張男染指鄰居女童還上網被澳洲警方發現,丟臉丟到國外。

 
TOP
男騎車回家摔倒 地下車道遭輾亡
記者陳宏睿/台中報導聯合報
廖姓男子昨天騎機車返回住家大樓,進車道下坡時,疑因天雨路面濕滑摔倒,頭部撞擊車道鐵捲門後倒地,來不及起身,遭正要外出的同社區住戶蔡姓男子開車輾過,送醫不治。檢警調查蔡疑因車道死角未察覺地面有人而肇禍,依過失致死罪嫌偵辦中。

檢警調查,四十七歲廖姓男子昨天上午八時許,騎機車要返回台中市北區忠太東路上的住處,他騎車進大樓地下停車場時,疑因天雨濕滑,在車道下坡處不慎滑倒,過程中頭部撞到停車場鐵門,當場倒臥在車道。

廖疑因受傷未能即時起身,沒多久同大樓住戶六十七歲蔡姓男子開車準備外出,行經案發地點上坡處時,蔡疑因視線死角沒注意到廖男倒臥車道,左前輪當場輾過廖男身體,蔡驚覺壓到「異物」,下車察看才知撞到人,立即報警求助。

警、消到場時,廖男還困在車輛底下,被消防隊救出時已無生命跡象,緊急送醫後仍不治,蔡翁在場時接受酒測,沒有喝酒反應。

檢察官昨天下午相驗,初步判斷廖男是因車禍導致創傷內出血休克致死,家屬沒有意見,蔡男訊後請回,依過失致死罪偵辦。

 
TOP
經濟新聞
台積電2奈米 南北同步量產…蓄勢挑戰一季賺兩個股本
記者尹慧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積電(2330)2奈米製程試產順利,傳出原訂新竹寶山廠今年下半年先量產、高雄廠明年接棒開出產能的時程大催油門,今年內將提前實現高雄、新竹南北兩地2奈米同步量產,助益基本面大爆發,下半年單季營收有望首度叩關兆元,蓄勢挑戰一季賺二個股本,改寫單季新高紀錄。

台積電單月營收歷史新高新高落在2024年10月的3,142億元,之後幾個月即滑落到2,600億元至2,932億元左右;單季營收與獲利新高都落在去年第4季,當時營收為8,684.6億元、每股純益14.45元。若今年下半年單季營收跨過兆元,平均每月營收要達3,333億元以上,比現階段增加二成左右,獲利更將比歷史新高大增逾三成,展現強勁爆發力。

對於傳出2奈米提早量產議題,台積電重申,2奈米製程技術進展良好,將如期在2025下半年進入量產,有關技術最新進展,以元月法說會內容為主。

業界盛傳,台積電高雄2奈米首座廠進展順利,可望快速銜接寶山2奈米試產進度,在寶山試產良率已超越3奈米試產初期的進度下,有助提前一季步入量產前準備作業,預期2奈米將於今年下半年同時在寶山及高雄廠先後導入量產。

台積電原規劃高雄廠2026年開出2奈米產能,若今年內即邁入量產,等於提早達成今年南北連線同步量產2奈米的目標。

台積電高雄廠提前擴產,今(31)日將舉辦2奈米廠擴產典禮,並邀請高雄市長陳其邁、行政院長卓榮泰與供應商等出席見證。

據悉,台積電針對寶山與高雄廠2奈米訂單分配也早有定案,寶山廠首批產能早已被蘋果全數包下,主攻蘋果使用;高雄廠則用來支援非蘋客戶群。另外,也傳出英特爾也將爭取2奈米於今年內投片,現在客戶群排隊已至2027年以後,等於2奈米尚未量產,就已獲得超乎預期的市場需求。

台積電2奈米生產基地已規畫竹科寶山與高雄廠區,竹科寶山可擴充四期,高雄廠區面積則可達五期以上,外傳南科廠區也可動態升級產線,導入2奈米乃至A16等製程,以因應客戶需求。

 
TOP
因應川普貿易戰 富豪戶減股加碼基金、債券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管會統計至今年2月底,12家國銀管理富豪戶總資產(AUM)規模1兆4,852億元中,配置基金、債券兩大商品占比再寫新高。因應川普關稅戰,富豪戶3月投資減股,增持債券型、平衡型、多重資產基金,以「高息存債」、「多元分散」為兩大投資策略。

據金管會統計,2月富豪戶配置基金、債券占比各攀升到15.6%和13.9%,已連二月「攻頂」,惟隨川普政策能見度未明,全球市場波動加劇,富豪戶投資配置緩步移向高息債券、或與金融市場連動低的私募資產為主。

一家承辦富豪戶財管的銀行主管說,3月美國科技、半導體修正大,美債10年期殖利率回到4.2%,估將在4%至4.5%盤整,對滿手海外債的富豪戶來說,評價利益略回升但資本利得空間不大,以領息為主。

3月在川普致力壓低利率、全球市場波動加劇,富豪戶債券端以海外高息投資等級債做「高息存債」,基金面則以平衡型、多重資產做「多元分散」,或以金融市場連動較低的私募資產(如巨災債券、多空策略的低Beta避險基金)為主,降低整體投資組合波動性。

金管會公布今年2月底國銀承做高資產客戶(1億元以上)財管業務。2月底高資產客戶數12,617人,AUM達1兆4,852億元,平均每戶AUM是1.17億元,顯示國銀客群以中小企業主的中實戶居多。

若以成長動能來看,2月AUM月增2.8%是近三年同期低點,年增63.4%連兩個月走低,反映因川普新政不明,讓富豪戶偏保守。

富豪戶資產配置版圖中,2月存款占比連二月維持45.9%的31個月低點,並未大舉轉戰商品端,也反映富豪戶觀望心態。

銀行主管也說,存款占比增減有兩大因素,一是各銀行開發滲透客戶力道,二是市場行情,除非行情大好,即便有降息因素,富豪戶存款占比也不會大舉下降,估會維持一定水位,甚至因新戶進場而微幅走揚。

2月基金、債券占比均增加0.1個百分點到15.6%和13.9%,增幅有限,結構型商品連兩個月維持6.6%,僅保單占比又破底到11.1%,月減0.3個百分點。

另外,國銀富豪戶財管業務競爭白熱化。據金管會2025年2月底以管理資產規模(AUM)排名,一銀AUM是2,381億元續奪冠,中信銀2,230億元列亞軍,第一銀較中信多出151億元,似有站穩富豪財管王地位的氣勢。

 
TOP
兩岸新聞
3目標失敗 蘇起將交棒台北論壇
記者羅印沖/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蘇起預計今年交棒,他接受本報專訪表示,當初設定的三大目標,包括推動藍綠對話凝聚國內共識、促進兩岸和談及關注台灣安全議題等,「這三件事情都失敗了,我的挫折感很深」,決定今年退休。

台北論壇基金會於一九九三年九月由時任立委程建人成立,二○一一年八月由蘇起接任董事長至今近十四年。蘇起預計今年交棒給基金會董事之一的台大社科院長蘇宏達。

蘇起回顧當初曾設立三大目標。首先,二○一一年接棒時,他的初步想法是先促成藍綠對話,凝聚國內共識,因此跟綠營學者出身的童振源合作,希望在淺藍和淺綠間搭橋,包括共同編書、辦活動、一起開課程等等,學員有藍有綠,講師也是跨藍綠,之後還去大陸、美國訪問。

自二○一二年起,台北論壇舉辦過多場國際及兩岸研討會,例如二○一二年三月,邀請美國安會前東亞事務資深主任Jeffrey Bader來台演說。二○一四年十月,與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東亞政策研究中心等舉辦研討會,當時上海東亞所常務副所長胡凌煒赴台與會,這是台灣罕見美中台三地學者同台研討。二○一五年五月,舉辦「變動中的兩岸新局」研討會,邀請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率團來台。

蔡英文上台後 情況變了

「二○一六年後情況都變了!」蘇起說,二○一六年蔡英文上台後,綠營大老洪奇昌就被逐出新潮流,當時媒體標題是「洪奇昌跟蘇起走太近」,自此論壇大部分活動就沒有綠營參加,藍綠對話的努力也告一段落。

至於論壇的第二目標,蘇起表示,他從二○一四年開始推動兩岸和談,二○一四年五月,與藍綠多位重要人士包括施明德、程建人、洪奇昌、焦仁和、陳明通和張五岳,共同倡議「大一中架構」,希望為兩岸關係尋找出路,但也是失敗。

直到二○二四年初,蘇起出版了中文書,都是在談推動兩岸和談。他還透露,中文書在二○二四年一月十九日出版後,一月底就有工商界人士找上他,希望他帶頭推動兩岸和談。蘇起召開董事會,董事們有人贊成也有人反對,他則抱持觀望,但後來看到賴總統發布的人事,吳釗燮進入國安會,就認為(兩岸和談)不可能了,只得婉拒工商界的好意。

不是我在疑美 是美疑美

第三個目標則是從二○一五年開始,他聚焦台灣安全議題,二○二二年十月彙編藍色小冊:「美國保台的能力究竟如何?看美國人怎麼說」,整理了美方共五十六本書或報告的重點並翻譯成中文,要凸顯的是,「不是我蘇某人在疑美,是美國人自己說的,是『美疑美』」。

「這三件事情都失敗了,無論是藍綠共識、兩岸和談,還是台灣安全,現在都泡湯了,我的挫折感很深,那我就不玩了。」蘇起說。

 
TOP
國際新聞
5.1餘震再襲緬甸 民眾尖叫奔逃
編譯高詣軒/綜合報導聯合報
緬甸中部卅日又發生規模五點一餘震,英國廣播公司(BBC)引述震央附近居民指出,這是廿八日規模八點二地震以來,感受最強的餘震。緬甸軍政府卅日說,上周強震後已約一千七百人罹難、三千四百人受傷及三百人失蹤。在泰國曼谷,已知十一人死於興建中審計局高樓倒塌。

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指出,前述餘震發生在當地時間卅日約下午一時半(台灣時間同日下午三時許),震央在上周強震重創的第二大城瓦城西北方約廿八公里。美聯社及法新社報導,該餘震讓街上人們紛紛尖叫,也有民眾警覺的跑到街上,更短暫中斷救援工作。廿九日午夜左右,也發生一起規模四點二餘震。

半島電視台在瓦城的記者報導,許多當地人擔心餘震將震垮已受損的房屋,廿九日再度夜宿街頭,有的則聚集在營帳區彼此陪伴。隨罹難者攀升,緬媒「今日緬甸」報導,瓦城的火葬場已不堪負荷;一名居民說,廿九日火化逾三百具遺體,卅日截至上午已再火化二百具,部分遺屬甚至被迫在街頭等地火化親人。

41度高溫下徒手挖人

美聯社形容,瓦城街頭卅日瀰漫遺體腐敗的「死亡氣味」,有當地人在攝氏四十一度高溫環境徒手或用鏟子搜救。救難人員廿九日在瓦城一棟十多層樓「天空別墅公寓」倒塌廢墟中救出卅歲女性普萊凱;當地消防單位卅日說,獲救者已達廿九人,但尋獲九人遺體,救援團隊正持續作業。該地點廿九日曾傳有九十多人受困。

男子受困40小時獲救

在緬甸首都奈比多,新加坡民防部隊廿九日派出八十名代號「獅心行動」的隊員前往參與搜救,卅日凌晨三時左右在奈比多與當地消防隊員合作下,用切割工具打破水泥塊,在上午救出一名受困水泥塊下的男子。緬媒引述救援人員報導,該男受困約四十小時,花了廿四小時才將人救出。

泰審計大樓78人失蹤

另外,大曼谷區當局卅日上午宣布罹難者達十八人,傷者卅三人,其中十一人死於興建中倒塌的審計局辦公大樓。曼谷副市長塔維達向BBC坦言救援困難,搜救團隊用X光設備偵測瓦礫內生命跡象,還有七十八人失蹤,將夜以繼日搜救。

泰國總理貝東塔廿九日說,已要求內政部公共工程與城鄉規畫局調查大樓倒塌事件,將設立委員會調查倒塌原因並於一周內回報。泰媒「民族報」報導,泰國內政部長阿努廷卅日會見中國大陸駐泰大使韓志強和幾位中國災害管理專家討論該倒塌事件,阿努廷說內政部已成立一個委員會,七天內將報告調查結果。

阿努廷並說,調查將涵蓋大樓設計者、監理者和承包商,若發現工程違反先前核准的計畫或使用不合格材料,將依法究責。中國駐泰大使館對死者致哀;韓志強說,已指示包商配合泰方調查,相信調查將公正進行。

 
TOP
川普:不在乎進口車因關稅漲價
編譯盧思綸/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廿九日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訪問時表明,不會開除任何涉及通訊軟體Signal洩密的官員,也完全不在乎他對外國輸美汽車課高關稅,恐使外國車商提高車價而將成本轉嫁給美國消費者,並又一次強調拿下丹麥半自治領土格陵蘭的決心。

美國國防部長赫塞斯等川普政府高官,用未授權的通訊軟體Signal討論對葉門武裝團體「青年運動」的軍事行動,白宮國安顧問沃茲更無意中將美國「大西洋月刊」總編輯戈德堡拉進國安高層的Signal群組,引發軒然大波。

川普廿九日在媒體前維持力挺部屬態度,明言「我不會因假新聞和政治迫害開除人」,對赫、沃兩人仍充滿信心;主持人維爾克問川普是否真如外傳曾討論過開除沃茲,川普則聲稱「我從未聽過(有這種事),除了我,沒有別人能做出(開除的)決定,那我是從沒聽過」。

川普受訪時從頭到尾將此事描述為假新聞,「我不知道、也不在乎Signal是什麼玩意,我只能告訴你這是場政治迫害,媒體現在只想談這個,因為你們沒別的話題好講,因為這是美國史上最偉大的一百天總統任期」。

另對外國輸美汽車加徵百分之廿五的高關稅,川普對維爾克強調根本不在乎外國車商是否會因此提高車價,「我還希望他們加價(賣),要是他們這麼幹,那人們就會去買美國製造的汽車,而我們(美國車商)有很多(汽車)」。

川普還恭喜在美國境內製造汽車的外國車商將賺很大,反正「只要在美國製造,就不會有關稅」。他廿六日宣布對美國境外製造的汽車、輕型卡車加徵百分之廿五進口關稅,預定自四月三日起開徵。

川普又再重申「絕對」曾就美國兼併格陵蘭進行實質討論,「美國會拿下格陵蘭,沒錯,百分之百(會)」;而且美國「很可能不必動用軍事力量就能辦到」,但「我不會排除任何選項」。川普近來一再揚言出於國安考量,美國必須將自一七二一年以來一直由丹麥控制的格陵蘭納入美國。

路透廿九日報導說,美國副總統范斯對美國長期盟友和北約(NATO)盟邦丹麥的批評,又再凸顯川普第二任對美國傳統聯盟的漠視。

 
TOP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