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告別爛英文?想讀懂英文新聞?【讀紐時學英文】週五發報,中英文逐段對照,讓你閱讀國際新聞還能學英文! 【大家健康悅讀電子報】提供健康資訊、親子教育及有趣的兩性話題,讓你幸福養生,健康、樂活每一天!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聯合電子報
聯合電子報
2025/05/24 第889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頭條
專題
話題
焦點新聞
社會新聞
兩岸新聞
國際新聞
 
今日頭條
反廢死公投遭中選會封殺 藍批綠民主殺手
記者張曼蘋、蔡晉宇、屈彥辰、余采聯合報

立法院日前通過「反廢死」、「核三重啟」公投案,依公投法規定,今年公投日為八月廿三日,公民投票日九十天前應公告相關事項。中選會委員會昨壓線開會,決議反廢死公投非屬「重大政策之創制或複決」,礙難辦理公民投票,至於核三重啟公投則定於八月廿三日投票。

反廢死公投案遭封殺,國民黨朱立倫表示,民進黨三大主張:台獨、廢除死刑、廢除核電,當立法院通過核電延役,民進黨堅持要廢除核電;當國民黨要透過全民公投來廢除死刑,民進黨因為害怕與意識形態,把廢死公投免除掉,連表達意見的權利都不給民眾,民進黨真正是台灣民主的殺手,是台灣民主的墮落者,完全跟民意逆風而行。

周春米:屏東有權決定未來

至於核三重啟公投,屏東縣長周春米表示,原本應以專業審議的核電延役,卻被用草率修法與付諸公投手段,在缺乏社會對話,看不到專業,更沒有科學數據情況下,浪費社會成本進行撕劣式的公投,缺乏程序正當性。「屏東不是二等縣市,屏東人有權決定自己的未來。」

國民黨立院黨團提出反廢死公投,中選會昨表示,針對「您是否同意『各級法院合議庭法官判處死刑不須一致決』之政策?」公投案,決議不符合公投法第十五條第二項規定,主要理由為依憲法法庭一一三年憲判字第八號判決,科處死刑之判決,應經各級法院合議庭法官之一致決。

中選會:非創制或複決範疇

中選會表示,憲法訴訟法規定,憲法法庭裁判,有拘束各機關及人民之效力;各機關並有實現判決內容之義務,立院也受憲法裁判內容拘束。該公投提案以憲法判決主文為標的,本公投案另涉及法院組織法之修正,具有「立法原則之創制」性質,已非屬「重大政策之創制或複決」範疇。

至於民眾黨團提出的「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公投案,中選會說,本案屬能源政策,且已於今年五月十七日停止運轉之第三核能發電廠交付公投決定是否繼續運轉,應屬「重大政策之創制或複決」範疇,定於八月廿三日投票。

藍委:中選會無權審公投案

至於公投是否綁罷免,中選會副主委陳朝建表示,需等到二階連署送件查核查對,經中選會公告成案後,廿日至六十日內投票;至於公民投票,依照公投法廿三條是每兩年的八月第四個星期六辦理投票,這是現行法令規定。

陳朝建說,以往辦理全國性的公投案經費預估,若以一案公投辦理為例,預估至少約需九點二億元以上。

國民黨立委吳宗憲說,獨立機關已死、民主喪鐘已敲響。民進黨早就預測到反廢死公投一旦進行,結果將讓民進黨極為難堪。國民黨立委翁曉玲表示,中選會無權審查立法院所通過的公投案,中選會的做法基本上違法違憲。

民眾黨團副總召張□楷說,很高興核三重啟公投案能通過,讓人民能表達對於能源政策意見,但反廢死公投卻被中選會擋下,中選會不該如同之前被廢止的公投審議委員會,擋住最大民意展現的機會。

 
TOP
專題
新聞眼/中選會沒收公民權 「太上皇」機構超越國會
記者唐筱恬聯合報

今年是人民展現直接民意的「公投年」,也是賴清德總統口中所說「更大的民主」的關鍵時刻。但立院提出兩大公投案,中選會只通過了核三重啟公投,卻推翻反廢死公投案。中選會沒收人民公投權,猶如超越國會的太上皇機關。

中選會對人民公投提案有形式審查權,替民眾把關主文語意不清、內容不妥等問題,目的是促使人民行使公投;但立法院公投案就不同,依照「公投法」第十五條規定,並不是適用一般公民投票程序,公投案一旦通過後,選務機關就必須辦理。

可是,中選會卻成超越國會的太上皇機關,認定反廢死公投案,並不符合「重大政策之創制或複決」。但觀察主文內容為「您是否同意『各級法院合議庭法官判處死刑不須一致決』之政策?」只要一位法官認為殺人犯不需判死,就可以綁架所有法官的判決,如此制度難道人民沒有表達意見的權利嗎?

而中選會封殺反廢死公投、放行核三重啟公投更是充滿政治考量。在憲法法庭判決死刑有條件合憲後,台灣已是「實質廢死」,但多數民意反對廢死,為了避免爭議,綠營主導的中選會乾脆直接沒收反廢死公投;至於核電議題,在核三日前停機後,台灣邁入「非核家園」,但連日來用電拉警報,只好「火力全開」,難道民進黨盤算的是,未來若核三重啟公投過關,反倒是替當前的能源窘境「解套」?

過去民進黨先賢致力推動公投法,前總統蔡英文鬆綁鳥籠公投後更高喊「還權於民」,就是要讓民眾有機會展現直接民權,彌補代議制度的不足,也是實踐賴清德口中「更大的民主」。中選會主委李進勇直接沒收反廢死公投,不但打臉賴總統「更大的民主」說,更令人感嘆,難道更大的民主也是民進黨作主嗎?

 
TOP
話題
興達電廠2機組4月早已悄啟動 高雄市民全被蒙在鼓裡
記者郭韋綺、唐筱恬、蔡晉宇/連線聯合報

台灣成為非核家園,興達電廠三、四號備用燃煤機組雖無操作許可,仍運轉支援供電,本報查出這兩部機組早在四月就曾兩度啟動發電,高雄市民全被蒙在鼓裡。台電預估昨晚備載容量率仍低於八%,兩部機組仍啟動發電。

國民黨立委羅廷瑋昨拿出數據指核電五月十七日退場後,夜間火力發電占比高達九十九%至一○二%,且台電昨天突然停止公布台中火力電廠每日燃煤數據,轟「台電蓋牌」逃避監督、踐踏民眾知情權。

高雄市長陳其邁說,興達兩座機組去年申請展延,但市府未同意,目前兩座機組按環評法及台電環評承諾,當備載容量率低於八%,可全年運轉七百二十個小時,電業法也有清楚規定,會嚴格監督台電。

針對興達兩座機組沒操作許可,仍能運轉發電,陳其邁回應,這情況和台中不一樣,台中火力發電廠是台中市府發給操作許可,並非像興達電廠已經轉為備載機組,受備載八%限制。

興達電廠三、四號燃煤機組去年底轉為備用機組,分別在今年底、明年底除役。高市環保局證實,機組四月至今已啟動發電三次,包括四月七日三號機發電卅六小時,四月廿至廿二日三號機廿八小時,四號機一○四小時,五月廿一日到廿三日下午三時,三號機五十點四小時,四號機五十七點五小時,總用煤量約三點三萬公噸,環保局已派員查核、監督現場操作及排放情形。

環保局表示,二○二一年二月明確要求台電兩部機組今年底除役,且啟用均需提前通報,台電有以LINE群組告知。不過,市府及台電並未對外公告。

南部反空汙聯盟發言人洪秀菊說,高雄最老舊的興達電廠燃煤機組卻連續開機運轉,市府當初承諾「穩健減煤,邁向無煤」,承諾一夕破功。

高雄市議員邱于軒指興達電廠是全市第二高固定汙染源,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曾任高市經發局長,為何不願捍衛高雄市民健康?高雄市府為擁護民進黨非核家園理念,拿市民的肺當墊背。

邱于軒說,兩部機組其實從四月就開始發電,高雄市民毫不知情,明明兩座機組沒有操作許可卻能運轉,原來法律另立巧門解套;市府口口聲聲說空汙優先、老舊機組要除役,但從市長到市議會民進黨團完全沒跟市民站在一起。

此外,針對中火這幾天也「火力全開」,國民黨立委羅廷瑋、廖偉翔、民眾黨團副總召張□楷、氣候先鋒者聯盟發起人楊家法昨天也舉行「國人要健康,拒絕中火燃煤增量」記者會,質疑政府試圖隱匿中火用煤數據、掩蓋真相。

羅廷瑋說,經濟部長郭智輝曾聲稱火力發電占比只有八十四%、夜間為八十七%,但據近期台電數據顯示,火力發電占比高達九十九%至一○二%,「每天都火力超標」,與郭所稱明顯不符。

廖偉翔諷刺,非核家園實現,現實卻是中火全面開機,正式進入「肺咳家園」。張□楷則指非核家園啟動前後,中部火力發電多燒一點四萬噸煤,不只汙染台中,苗栗以南至高雄全受害。

 
TOP
冷眼集/賴政府談淨零卻火力全開 自證「非核家園不缺電」假訊息
記者李光儀聯合報

台灣進入「非核家園」才短短不到一周,台電就被抓包「火力全開」,不僅台中火力發電廠發電增加,本已停機的高雄興達電廠,也被抓包老舊的燃煤機組「偷偷開機發電」。雖然對於「缺電」和「偷開機」的指控,台電全盤否認,但是台電的話術只能自欺,難以欺人。可以說,「火力全開」,正坐實了所謂「非核家園不會缺電」,是不折不扣的假訊息。

興達電廠三、四號燃煤機組本應除役,卻被發現在五月廿一、廿二日緊急啟動發電,結果高雄市環保局前晚再收到台電通知,預估昨日系統夜尖峰備轉率也低於八%,因此延長運轉至昨天。但環保局統計至昨天下午三時,三號、四號機發電卻雙雙達一百多小時,五月廿一到廿三日,三天頂多七十二小時,環保局的說法不就證明早已「偷開機」。

對於「火力全開」和「偷開興達電廠」的說法,台電的回應讓人又好氣又好笑。台電說,台中電廠火力增開,「空氣品質不但沒有變化反而變好」;這番完全顛覆物理和化學理論的說法,如果是真的,那不但「乾淨的煤」是真的,甚至可以「火力降汙」。「興達電廠」開啟不是「缺電」,而是「備轉容量不足」,這套幾年前就用過的說法又重出江湖,民眾會埋單嗎?

當然,以核三廠二號機占比不到百分之四的發電量,要讓台灣一夕之間缺電是萬萬不可能的;但事實是「非核家園」的政策,讓核一廠到核三廠逐一除役的同時,取而代之的,卻是並不能穩定供電、甚至已經跳票的風光發電,以及會造成高汙染、高碳排的火力發電。「核三廠二號機除役」,只能是壓垮台灣電力危機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

而且可以預期的是,當夏季來臨,用電量將進一步攀升,未來類似情況,只會更頻繁發生。

而無論天然氣、風電、太陽能,發購電成本都高於電價,就算不缺電,也是「發電越多,台電虧得越多」。

更糟糕的是,在虧損擴大的同時,台灣也距離「減碳」越來越遠。昨天賴總統大陣仗與相關部會及企業界出席「台灣綠色成長啟動暨亞洲綠色成長論壇」,大談綠色成長與二○五○淨零轉型是國家發展核心戰略,對比同時間台灣各燃煤電廠「火力全開」,火電占比更已恆常在八成甚至九成五以上,這一幕,說有多諷刺就有多諷刺。

 
TOP
焦點新聞
新冠單周就診恐破10萬人次 疫苗3天接種近2萬劑
記者李青縈/台北報導聯合報

新冠病例增加,衛福部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昨天指出,此波疫情上升快速,單周就診恐達十萬人次,新冠疫苗一度供不應求。另外,疾管署修訂日本口服藥「舒冠效(Xocova)」用藥指引,做為無法使用倍拉維或瑞德西韋者使用,倍拉維也開放重度腎功能不全病人減量使用。

羅一鈞指出,五月十九日至廿十一日,新冠疫苗接種人數計一萬九一八九人,是上周同期接種六四一三人的三倍,五月廿一日接種七六一二人,寫下近三個月單日新高,昨天配送四點五萬劑至全國各地。目前疫苗庫存三一四點四萬劑,會依接種狀況適時機動增配,呼籲滿六個月以上民眾盡早接種,高風險對象應接種第二劑,提升保護力。

另外,新冠抗病毒藥物存量,尚有瑞德西韋(Remdesivir)廿點六萬劑;口服藥倍拉維(Paxlovid)四十六點九萬人份、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一萬人分以及舒冠效(Xocova)五千人分。

羅一鈞說,布舒冠效使用指引己於五月十五日公布,可用於十二歲以上,無法使用倍拉維或瑞德西韋,並具重症風險因子的輕症個案;或安養、養護、長照等機構群聚案中具重症風險因子個案,有助減輕症狀,避免重症。

舒冠效與莫納皮拉韋同為口服替代用藥,尤其莫納皮拉韋緊急授權期滿並陸續屆效,若後續用罄,就會以舒冠效銜接使用。國內目前庫存有五千份,並還有開口合約一點五萬劑,屆時視疫情需求適時叫貨。

羅一鈞指出,倍拉維是第一線新冠口服藥物,明確可降低重症、死亡率,原先藥物仿單未註明腎功能不全者使用劑量,食藥署日前核准變更仿單,新增重度腎功能不全病人也可以使用。另外,食藥署已與快篩試劑廠商和通路聯繫,請廠商持續增加生產量,且協調四大超商、連鎖藥局、社區藥局等通路,針對家用快篩陸續舖貨。

 
TOP
柯建銘將發動大砍假?勞團包圍民進黨部抗議
記者葉冠妤/台北報導聯合報

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新增「四加一天」國定假日,但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事後卻說,國假議題要等明年立院席次變化後再思考,被視為預告發動「大砍假」。來自新北、桃園、新竹及苗栗的工會團體昨聚集民進黨中央黨部前抗議,要求執政黨承諾不會刪減國假天數。

尊嚴勞動修法聯盟、台灣工人鬥陣總工會及各盟會近百人昨至民進黨中央黨部前,要求執政黨不要再被柯建銘綁架。但現場苦等近一小時,民進黨無人出面回應。

台灣工人鬥陣總工會秘書長姚光祖表示,民進黨全體立委在本月九日全數投下反對票,已讓基層勞工擔憂,現在又加上柯建銘的發言、民進黨部的漠視,未來可能砍假的方向愈來愈明顯。

聯盟及工鬥總工會強調,減少休假天數將嚴重傷害全國勞工權益,堅決反對砍假,也反對任何將勞工勞動條件提升與轉型正義對立的操作。但如果休假天數維持不變,僅變更休假名目或日期,或透過政府行政命令等方式,增訂針對國家重要記憶的紀念日期與活動,若無涉勞工勞動條件變更,聯盟與工鬥就敬表支持。

食品加工業產業工會聯合會理事長王逸翔說,砍國定假日將使年輕勞工族群憤怒,民進黨若不想因此對大罷免造成衝擊,應盡速公開成諾不會砍假。

尊嚴勞動修法聯盟成員葉瑾瑜說,民進黨應承諾若重返立法院過半優勢,不會刪減國定假日天數,應至少保障勞工全年總休假日。對於國定假日增加其他進步價值的紀念日,勞團則非常樂見民進黨提案列為放假的國定假日。

此外,葉瑾瑜說,若經通盤考量後認為增加特休為考慮方案,聯盟與工鬥總工會主張應以「不分年資,全體增加相同天數」方式規畫,也呼籲作為勞基法主管機關的勞動部應主動提案並積極推動。

 
TOP
國內外股市漸回穩…台股「限空令」 下周退場
記者朱漢崙、夏淑賢、何佩儒/台北聯合報
金管會昨日宣布,自四月七日起採行的救市措施限空令已發揮效果,近期國內外股市逐漸回穩,下周一起限空令退場,也就是盤中借券賣出委託數量、最低融券保證金成數等,均自下周一起恢復原規範,但暫行措施中有關放寬擔保品範圍,則維持不變,並朝常態化發展。

金管會強調,關稅變數仍未消失,未來市場還是有高度不確定性,將持續關注國際經濟情勢及市場狀況,如果台股再發生非理性波動情況,在維持市場穩定的前提下,仍會動用如限空令等必要措施。

金管會指出,近期國內外股市已逐步回穩,經審慎評估後,決定調整回復每日盤中借券賣出委託數量,從暫行措施不超過該種有價證券前三十個營業日的日平均成交量百分之三,二十六日起調整回復為百分之三十;以及暫行措施上市櫃有價證券最低融券保證金成數提高為百分之一百三十,二十六日起回復為百分之九十。

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黃厚銘說,台股昨天收盤二一六五二點,已超過四月二日美國宣布對等關稅時的水準,且信用交易整戶擔保維持率來到百分之一百八十,顯示市場已逐步回穩。

黃厚銘指出,暫行措施中有關補繳擔保品多元化則是維持不取消,因為很多機構在相關暫行措施啟動後,已逐步建立多元擔保品措施的機制,未來放寬擔保品範圍將會朝常態化實施方向發展,已請證交所研議中,將盡快發布配套措施。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昨日持續升值,加上市場對美國財政前景憂慮升溫,在外資轉買為賣、市場賣壓大舉出籠下,台股開高走低收小黑,終場小跌十八點、收二一六五二點,成交金額增至三一三七點七億元;周線下跌一九一點,跌幅百分之○點八,終止連四紅。

凱基投顧指出,大盤自四月九日低點一七三○六點漲至本周高點二一八七九點,已上漲四五七三點,上檔面臨二點二萬點大關壓力。受到美國財政風險升高,及台北國際電腦展題材利多出盡影響,本周盤勢高檔震盪,尤其電子股占大盤成交比重萎縮至百分之五十五點八,權值電子族群陷入整理。

展望後市,綜合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投信台股研究團隊看法,基於美國股市波動劇烈,台股也跟著美股震盪,避險心態再起,加上台股此波反彈累計漲幅已高,預計短線加權指數恐將震盪盤軟。

法人建議,投資人可留意內需概念股,主因在於新台幣升值有助於進口成本下降,擴大利潤空間,對內需型產業有利。台幣升值帶來的熱錢效應,有望推升土地與不動產價格,持有大量土地、廠房的公司,帳面資產的市場價值將同步提升。

 
TOP
日本全齡牛肉 台灣開放進口
記者林琮恩/台北報導聯合報
衛福部食藥署五月廿二日公告修正「日本牛肉及其產品之進口規定」,即起取消卅個月齡以下牛肉產品才能進口的限制,開放全牛齡牛肉進口。日本也成為繼美國、加拿大之後,台灣開放全牛齡進口牛肉的第三個國家。食藥署長姜至剛表示,食藥署經過完整評估把關風險,自己願為「食安署長」,當食安領頭羊,「做不到就對不起國人。」

食藥署今年三月四日預告修正「日本牛肉及其產品之進口規定」草案,開放日本全牛齡牛肉進口,這也是姜至剛上任第一天簽署的法案,消基會批評食藥署讓國人陷於狂牛症風險。五月五日草案預告期滿,姜至剛當時曾表示,何時正式上路沒有時程表,但食藥署於五月廿二日公告生效。

姜至剛隨團赴瑞士日內瓦,參與世界衛生大會相關活動,昨天轉機途中仍關切此案。他表示,食品安全風險分析涵蓋風險溝通、風險評估與風險管理,三者缺一不可,食藥署秉持「安全與安心並重」,向民眾揭露風險評估細項內容。他理解大家對食品安全的擔心,但回到管理執行層面,須依照國際科學標準行事。

他指出,日本牛肉占進口牛隻百分之一點四,食藥署赴日進行評估與實地查廠報告,一切公開透明,已公布於網站,經風險評估分析換算,每一億五千萬人口食用,僅一人暴露風險中。日本最後一例狂牛症發生於十五年前,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已認定日本為風險可忽略國家,所有牛隻部位均安全、均可貿易。

台大公衛學院食品安全與健康研究所教授吳焜裕說,日本於二○○一年爆發狂牛症事件後,牛肉銷量下降二分之一,日本國內進行改革,設計牛隻身分證,加強相關管理;狂牛症當初透過牛隻食用肉骨粉傳染,飼料管理是預防牛隻染病關鍵,日本成立食品安全委員會,監測牛隻飼養情形,也管理飼料產製。

根據「日本牛肉及其產品之進口規定」,日本新增狂牛症案例時,日本厚生勞動省應透過我國駐日代表處或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立即通知我國農業部防檢署及食藥署,提供新增案例調查結果,及加強監控食品安全管理措施相關資訊。若新增狂牛症案例,我得停止日本牛肉及其產品輸入之查驗申請,並可執行實地查核。

 
TOP
年薪評比 台灣央行總裁委屈了…在主要國家中敬陪末座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央銀行昨(23)日在臉書粉絲專頁上貼文指出,媒體報導,澳洲央行總裁布拉克(Michele Bullock)2024年的年薪大幅提高至108.1萬澳元(約69.2萬美元);與她相比,位高權重的聯準會主席鮑爾的年薪只有她的約三分之一,我國央行總裁楊金龍,只有她的七分之一。

「中央銀行業」報導指出,全球央行總裁的平均年薪約22.89萬美元;全球年薪最高的央行總裁,堪稱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總年薪逼近1,000萬港幣(約130萬美元,折合新台幣3,900萬元),其中包括固定年薪740萬港幣(約96.2萬美元)和根據表現決定的浮動年薪,上限定為230萬港幣(約29.9萬美元);不過,香港金融管理局嚴格來說並不是真正的央行。

排名第二的是已卸任的瑞士央行前總裁尤丹(Thomas Jordan),年薪為99.72萬瑞郎(約119.7萬美元)。年薪可觀的其他央行總裁還包括:菲律賓央行總裁雷莫洛納(Eli Remolona)年薪3,547.9萬披索(約63.9萬美元)。

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的年薪為42.756萬歐元(約47.9萬美元);日本央行總裁植田和男的年薪為3,607萬日圓(約24.9萬美元)。至於Fed主席鮑爾,他的年薪為22.63萬美元,與前述幾位央行總裁相較,根本望塵莫及。我國央行總裁楊金龍,年薪僅新台幣300萬元(約9.9萬美元),在主要央行總裁中堪稱敬陪末座。

 
TOP
社會新聞
北市78歲男無駕照 暴衝撞多車 傷8人
記者翁至成、李定宇、邱書昱/連線聯合報

78歲邱姓老翁昨天開公司車行經北市博愛特區時,未減速衝撞前方2輛機車及行人,最後撞上前方公車和三輛汽車才停下,共釀8人送醫,現場滿目瘡痍,猶如三峽老翁暴衝撞行人翻版;警方查出他未有考駕照紀錄,更有2次無照駕駛,行徑惡劣。

邱妻昨表示,丈夫持有國際駕照,之前都在美國留學、念書,後來才回來台灣,「但他覺得台灣駕照很難考」才沒去考照。

據了解,邱翁是貿易公司董事長,主要進口日系品牌特殊鋼材料,資本額近兩億;他住懷寧街,距現場僅數百公尺遠,不排除是先擦撞兩輛機車後太緊張釀禍。

警方調查,邱翁昨下午開車行經重慶南路一段,行經漢口街時突然衝撞前方行進的2輛機車,接著違規闖紅燈,衝撞綠燈正在過馬路的行人,不少人受驚嚇閃避,69歲劉姓男子無辜被撞,180度翻身、摔落在地,右小腿骨折送醫救治。

邱翁車輛持續爆衝,經過武昌街一段後,再撞上706公車及3輛轎車才停下,因撞擊力道大,邱翁車頭全毀,安全氣囊爆開,他也一度昏迷受困車內,現場民眾上前協助脫困。

消防局指出,現場8人送醫(7男1女),除較嚴重的邱翁和行人劉男,還有2名機車騎士四肢擦傷,另2名汽車駕駛胸部、腿部疼痛,還有2名公車乘客無明顯外傷。

邱翁送醫後狀況好轉,員警對他酒測排除酒駕,但查出他沒有駕照,且從無考照紀錄,並在2021年、2023年被查獲2次無照駕駛。針對爆衝原因,邱翁供稱「完全不記得」,連員警詢問「當時開車要去哪?」他說「全忘了」,態度讓員警傻眼。

儘管邱男車上行車記錄器壞掉,但員警根據路口監視器畫面及其他車輛記錄器,均清楚拍下肇事經過,詢後依車禍事故流程處理。

邱翁妻子趕赴醫院關心,不解丈夫車子明明很新,為什麼煞車煞不住,她擔心衝撞會有腦出血疑慮,選擇留院觀察。

至於新北三峽3死12傷車禍,12歲重傷的張姓女童仍在加護病房觀察。

 
TOP
台中建案拆除鷹架突塌 2工人墜13樓死
記者曾健祐、余采瀅、黃寅/台中報聯合報

台中市南區福田路、福田二街建案昨傳出工安意外,該建案昨早拆除施工鷹架,結果高層鷹架倒塌,陳姓、車姓工人從13樓鷹架上墜落,送醫不治;另在13樓、1樓共2名工人遭砸傷。檢方昨相驗遺體,將追究建商等人有無責任。

台中市都發局表示,已依法勒令停工,開罰監造人、承造人各9萬元。結構技師初判,拆除施工架作業未依照職安法規定。台中市勞檢處表示,依違反執安法開罰30萬元。

登陽建設昨發聲明表示,與技師研判事故疑與拆除操作不當有關,已責成技師與監造團隊重新檢視流程,對所有在建工地安全總體檢;對罹難者致上最沉痛的哀悼,並會補償死傷者,願傷者早日康復,公司會配合調查,絕不推卸責任。

該建案位於南台中,靠近台鐵、捷運大慶站。南區樹義里長王馨苓表示,建案施工2、3年,預計年底完工,昨早約8時50分聽見建案傳出「劈哩啪啦」聲響,附近住戶一開始以為是鞭炮聲,又像是鷹架、金屬裂開的聲音,沒多久就傳出巨響。

消防單位指13樓工地當時有3名工人,其中陳姓、車姓工人墜落地面,當場失去呼吸心跳,送醫後不治,另名邱姓工人掉到防護網上未墜落,頭、手都有挫傷,自行下樓上救護車,1樓66歲陳姓工人被砸到右手骨折,所幸無生命危險。

施工現場鷹架作業吳姓主管表示,鷹架不明原因就倒塌。消防局表示,現場坍塌嚴重,救難人員逐層搜索、出動空拍機,無其他工人受困。

都發局長李正偉表示,該建築為地上15層,地下3層,已準備完工,工人將上方施工鷹架拆架,但原施工鷹架堆放太多鷹架構件,負載過重,加上上方鷹架和牆壁連桿已拆除,導致上方鷹架倒塌,施工工人墜落意外。

都發局會同台中市結構工程技師公會會勘,初步判斷是施工架拆除作業未依職安法規定,導致施工架及人員墜落。

台中市勞檢處副處長許瀚丞表示,經查已違反職安法,除開罰外,須改善完成後才准予復工。

 
TOP
兩岸新聞
顧立雄提醒北京 兩岸開戰代價極高
編譯茅毅/綜合報導聯合報

紐約時報及華爾街日報廿二日刊登國防部長顧立雄廿一日接受包括這兩家報紙在內的八十分鐘媒體訪談。紐時報導稱,這是顧立雄自一年前就任以來接受的最全面訪談。他受訪時表明,希望美國能加快交付對台軍售。

顧立雄說,藉由美國在亞洲各地的武裝力量及同盟,並提醒北京,戰爭必須付出的可怕的經濟代價,就能抑制中國大陸;「若能迫使中國了解(發動戰爭)潛在的成本將極其、極其高昂,那對中國來說,要做出(開戰的)決定將極其困難」。

顧立雄並指稱,川普政府強調「美國優先」,但「我們(台灣)相信,在安全議題上,川普政府也著重『印太優先』」。

當被問到如何評估中國侵台威脅時,顧立雄稱,危險增加中,但尚未達到入侵恐迫在眉睫的程度。他引用台灣軍方的威脅等級指標說,「我們認為,此刻的威脅強度介於中等和高之間,但這些指標還不足以斷定(中國)有攻擊台灣的意圖」。

顧立雄還說,台灣今年將列裝首批陸軍無人機部隊,海軍也將引進,而海軍陸戰隊已將部分戰車營與砲兵營改編為無人機營。他比喻說,最好中國每天醒來,都覺得「今天不適合發動侵台」。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這些作為旨在透過先進技術來實現台灣軍隊武器庫的現代化,為了中國可能的入侵做準備。台灣軍方計畫在五年內從境內公司採購三二○○多架無人機,其中大多屬小型偵察無人機。

顧立雄透露,「由於美方希望我們有在本地生產的能量,因此美國在這方面的確是大力協助;有些技術若轉移給我們,由民間廠商生產,那這樣就能確保(不用含有中國零組件的產品)」。

顧立雄提到,除了美國援助,來自第一島鏈日本與菲律賓的支持也對嚇阻中國很重要。他認為,集體嚇阻力量,會使中國想侵台時不得不考慮軍事上的困難度,以及要付出的軍事代價有多高。

顧立雄表示,台灣陸軍還要增編兩個連級單位,在美製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交付後負責操作該系統,以強化精準打擊能力。

 
TOP
剛跟馬克宏聊完…習近平再通話德總理 穩中歐關係
記者陳政錄/綜合報導聯合報
繼與法國總統馬克宏通話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昨再與德國總理梅爾茨通電話,表示中方願和德方密切高層交往,尊重彼此核心利益,鞏固兩國關係政治基礎,並提及雙方既要繼續做大汽車、機械製造、化工等傳統領域合作存量,也要培育人工智慧、量子技術等前沿領域合作增量。

中國大陸近來加強與歐洲各國連繫,除廿二日習近平與馬克宏通話,荷蘭外長、丹麥外長均在日前到訪大陸並與大陸外長王毅會見。央視新聞報導,習近平昨天應約與梅爾茨通電話,再次祝賀後者就任德國總理,表示健康穩定的中德關係符合兩國利益,也符合中歐各界期待。

習近平提出三要。一要夯實政治互信,大陸視德國為夥伴,樂見德國發展繁榮,願和德方密切高層交往,尊重彼此核心利益,鞏固兩國關係政治基礎。

二要增強關係韌性。習近平提出繼續做大汽車、機械製造、化工等傳統領域合作存量,培育人工智慧、量子技術等前沿領域合作增量,加強在氣候變化、綠色發展等領域交流合作;三要增添合作動能。希望德方為兩國雙向投資合作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和便利,為陸企提供公平、透明、非歧視的營商環境。

習近平指出,事實充分證明,中德、中歐關係的正確定位是夥伴,穩定可預期的政策環境是雙邊合作重要保障,大國擔當是雙方共同使命。他還提到,今年是中歐建交五十周年,雙方要共同總結中歐關係發展成功經驗,發出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深化開放互利合作的積極信號。

據中方發布,梅爾茨表示,德國新政府堅持「一個中國政策」,願本著建設性和務實精神推動兩國戰略夥伴關係取得更大發展。

 
TOP
國際新聞
川普:不尋求與歐盟達成協議 已定好50%關稅
華盛頓23日專電中央社
美國總統川普今早揚言對歐洲聯盟(EU)進口至美國的商品課徵50%關稅,6月1日起實施。他下午進一步表示,不尋求與歐盟達成協議,「我們已定好協議了,就是50%(關稅)」,如果在美國建廠,「就沒有關稅」。

川普(Donald Trump)4月初宣布將對全球多國實施對等關稅,其中對歐盟的稅率為20%。但他後來宣布對等關稅暫緩實施90天,各國紛紛把握時間與美談判,盼降低關稅衝擊。

然而,川普今早在自家社群媒體平台「真實社群」(Truth Social)抱怨,美國與歐盟的貿易談判「毫無進展」,還建議「對歐盟輸美貨物課徵50%直接關稅,從2025年6月1日起生效」。

川普下午在白宮簽署有關擴增核能生產的行政命令後接受媒體提問。被問及有關對歐盟加徵關稅的議題時,他表示,不尋求與歐盟達成協議,「我們(美國)已定好協議了,就是50%」,並重申,如果廠商在美國建廠,「那就沒有關稅」。

他還說,如果有企業想在美國設廠,他可以在建廠期間給予緩衝,「這是合理的」。

對於媒體問及歐盟是否還可以做些什麼,川普表示,「要看接下來發生的狀況,但到目前為止,這(措施)將在6月1日執行」。他說,美國對歐盟有龐大的貿易逆差,並稱,歐盟賣出大量汽車到美國,但美國汽車基本上被限制進入歐盟市場,「這不是好事」。

川普指出,美國和英國達成了「很棒的協議」,也和中國談成一項協議,「我們還有很多其他協議已準備好要簽署了」。

美英兩國8日宣布達成貿易協議,英國將擴大對美國產品的市場准入,包括牛肉、乙醇等,也會降低對美國產品的非關稅壁壘;英國汽車製造商每年輸美車輛配額限制為10萬輛,並適用10%的「對等稅率」。儘管達成這項協議,美國仍將維持對英國輸美商品課徵10%的關稅。

此外,美中雙方日前於瑞士舉行貿易會談後,同意大幅互降關稅,美國把對中國商品的關稅自145%降至30%,中國對美國商品的關稅則從125%降至10%;雙方也同意建立機制持續針對經貿關係對話。

 
TOP
簽證危機 律師籲哈佛外籍生盡速轉學自保
編譯張佑生、茅毅/綜合報導聯合報
對川普政府撤銷哈佛SEVP認證,哈佛刊物「哈佛紅報」廿三日報導,芝加哥大學專研移民權利的法學教授哈勒特認為,若學生已完成所有畢業要求,應該還是能畢業,因此這應不是問題。

但移民律師、哈佛法學院畢業生維傑說,除非國土安全部推翻其撤銷哈佛SEVP認證做法的決定,否則哈佛明年就不能招收國際學生。撤銷認證並不會立即導致外籍生的學生簽證失效,該部很可能會給學生一些寬限期。然而該部沒有詳述寬限期是多久,是十五天、六十天還是兩天,維傑給這類客戶的建議是,「快點,最好試著在十五天內轉學」。

移民律師法蘭奇也說,外籍生會被要求在某個期限內解決其移民身分或完成轉學。轉學至另一所具SEVP認證的大學,外籍生就能保有有效的I─20表格(即入學許可),就不會喪失學生簽證。但全美多校的轉學期限設在三月。

對正參加選擇性實習訓練的簽證持有人來說,轉學則不在考慮內。該計畫雖讓畢業生能在美國工作最長三年,但移民律師協會前副主席約瑟夫提到,轉學會使工作資格失效。

哈佛接下來的救濟作為應是申請臨時限制令(TRO)或法官裁定門檻更高的「臨時禁制令」,以阻止白宮在法院裁定合法性前,撤銷招收國際學生的認證。

另外,數位民主黨籍國會議員譴責川普政府撤銷哈佛SEVP認證之舉。民主黨籍聯邦眾議員拉斯金就稱,這是對哈佛獨立性和學術自由無法容忍的攻擊。

 
TOP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