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04/16 第323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為什麼是鄭南榕
聯合報社論 學運為「小英號列車」鋪了最後一哩?
經濟日報社論 大陸房產泡沫化潛藏的危機
聯合晚報社論 此刻如何解讀美國部長訪台
民意論壇 台灣,看到自己的危機嗎?
太陽花課題/中共靈活務實 釋傾聽善意
太陽花課題/台獨世代交替 路線正移轉
政黨改革/國民黨改革…能容大腸花?

聯合報黑白集
為什麼是鄭南榕
黑白集/聯合報
鄭南榕成為學運中的台獨偶像,其實正顯示著台獨的沒落與虛無。

解嚴前後,正是台獨從潛隱到露頭的時期,也是鄭南榕主張台獨的時代。那時,萬年國會尚在,總統仍未直選,更未有政黨輪替,也罕聞全球化……。那個年代的台獨,從今日的角度看來,未經雕鑿,沒有汙染,未嘗實踐,十分純粹。

但這三十多年來,從美麗島事件的四十餘名被告及其辯護律師,以至今日蔡英文等「外來種」,數以百計的響亮名字在台獨這個旗幟下,經歷了《台獨黨綱》、《台灣前途決議文》、正名制憲、第二共和憲法、入聯公投、一邊一國、《正常國家決議文》、政黨輪替、兩顆子彈、紅衫軍、陳水扁入獄、謝長廷與蔡英文相繼敗選等震動社會視聽的事件;為何學運卻以鄭南榕為台獨圖騰,而不是以李登輝、陳水扁或蘇貞昌及蔡英文為代表人物?

鄭南榕的台獨,是停留在「追求百分之百言論自由」的台獨;但今日的台獨卻是經歷了李登輝操弄及民進黨八年執政的台獨,也是面臨全球化挑戰的台獨。相較於鄭南榕時代,今日之台獨已經少了幾分想像,而添了幾許現實;台獨亦從露頭轉為潛隱,或換一塊路牌。

兩者更大的差異在於:鄭南榕是街頭年代的台獨人物,浪漫、清潔;而今天的台獨人物卻是曾經執政且在各方面皆汙染了政風的台獨,他們玩弄台獨但心中明知「不能再走回頭路搞台獨」。因而,整個台獨運動形同已將三代台獨人物淘洗盡淨,幾百個曾經響噹噹的台獨名人幾無一人仍足堪為台獨代表人物,所以把空位留給了鄭南榕。

台獨英雄,只能如鄭南榕存在於浪漫的想像中,卻無可能存在於真正的現實中。這豈不是台獨的沒落與虛無?

   
聯合報社論
學運為「小英號列車」鋪了最後一哩?
社論/聯合報
在蘇貞昌、謝長廷退出黨主席選舉後,蔡英文篤定成為贏家,二○一六總統大選門票於她已儼然在握。太陽花學運強烈衝撞馬政府,不料卻先瓦解了蘇貞昌的領導;在外界看來,這真是學運大戲的奇中奇。

太陽花學運演成「蘇退、蔡進」的結局,說明了「掌握黨機器才能掌控大局」的想法,其實只是政治人物的權力神話。現實是,如果無法合理、有效地領導政治走向,徒然擁有龐大的黨機器,結果只是砸傷自己。蘇貞昌的例子,不僅對氣勢正旺的蔡英文是鮮活的教案,對於已然跛腳卻仍不知聽取內外建言的馬英九而言,更是血淋淋的一課。

這次學運,證實蔡英文成功扎根校園。幾名學運領袖都曾由小英基金會安排「工讀」,並以民進黨「青年軍」的身分一路成長,經由社會運動的磨練,在學運中展現宣傳、組織戰力。事實上,二○○八年民進黨敗選後,蔡英文在親綠知識界、社運界的經營即不遺餘力,兩年前她動人的敗選聲明更出自清華教授之筆。從這次學運,可以看到此一脈絡之影響確已在大學校園中開花散枝,深入年輕世代。

在蘇貞昌出任黨主席的兩年,蔡英文以自由之身在民間營造其超然形象;雖未置身政治舞台中心,卻免受民進黨動輒杯葛鬧事的醜態牽累。同時,在「進步知識分子」對朝野政黨口誅筆伐時,蔡英文也因「不沾鍋」風格而倖免其殃。相形之下,蘇貞昌的處心積慮卻處處自限,終致貪小失大的下場。

但是,要說這次學運的花果能被蔡英文一手收割,恐怕言過其實。原因是,學運的訴求從「反黑箱」倒向「反服貿」,甚至一路延燒出「反中」、「仇中」的烈火;這樣的發展,與蔡英文正在謀求建立一個更務實、更平穩的兩岸關係背道而馳。甚至可以說,這次學運的主張,對蔡英文規劃中的兩岸政策是一次悖離和打擊。

如果蔡英文想要收編支持學運的年輕族群,她必須接收學運的強烈反中主張。但如果她想要兼顧民進黨的收復執政權大計,她其實沒有任何偏走極端或苟且曖昧的餘地;那樣的話,她勢必被成熟族群及中間族群拋棄。這其實也是蘇貞昌選在此時宣布退選的主因:他不想在這裡辛苦收拾學運留下的殘局,卻讓蔡英文在那裡悠閒地坐收漁利;他要逼蔡英文自己出馬清理這片狼藉,面對學運留給民進黨的兩難。

表面上看,在蘇謝相繼退選後,蔡英文成為「後學運時代」的民進黨領導人,政治前景似一片光明。但實質上,她要立即面對的,是服貿協議及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在立法院的朝野交鋒;她能否拿出比蘇貞昌更高明的戰略,能否提出有效制衡、又不被學運訴求脅制的解決,並非容易的任務。

簡言之,如果「中生代接班」可能實現,民進黨的外在形象或可望立即年輕化;但在意識形態上,卻將因學運的拉扯而被強烈的「反中」思維主導。那麼,台灣近年盤整得較為清晰的政經議題,可能重新陷入混沌,情勢愈發紛亂。蔡英文若不能為民進黨理出一條爭取多數人民信任的理性出路,在剪不斷、理還亂的派系恩仇糾葛下,她恐難破除民進黨留在一般中間選民心中的「亂黨」的形象。

但是,如果蔡英文能領導民進黨徹底成功轉型,並在年底選舉過關斬將;那麼,一個形象清新、攻守有據的在野黨,不僅將在二○一六年嚴重威脅執政黨,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國民黨恐怕都將處於挨打的劣勢。從這個角度看,蘇貞昌宣告退選所引發的政治效應,對台灣即可能形同一場核爆,國民黨務必戒慎恐懼因應。

問題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今天,把蔡英文推向政治浪尖的,是廿四天的學運浪潮;而蔡英文首須克服的,是如何把這波過激的浪潮壓抑下去,那樣,「小英號列車」才有可能平穩走完她二○一二年失之交臂的「最後一哩路」。然而,學生領袖剛剛喊得震天價響的「反中」、「台獨」,若為了幫小英抬轎而須將所有大話吞回去,又將是怎麼吞法呢?

   
經濟日報社論
大陸房產泡沫化潛藏的危機
社論/經濟日報
入春以來,大陸房地產市場逐漸顯露疲態。一般視為火車頭工業的房地產業,一旦出現泡沫化,將直接而連鎖反映在大陸經濟上。在大陸經濟面臨產能過剩、投資減緩、出口不振等不利因素下,如果房地產業再激烈調整,對大陸經濟可謂雪上加霜。

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2月份的資料顯示,在檢測的43個城市中,有超過八成的房市交易量下跌;70個主要城市住宅的銷售價格已連續兩個月下滑,原本只出現在杭州、常州、天津、南京等二、三線城市大幅降價求售的情形,已逐漸向一線城市蔓延。大陸房地產市場在持續九年蓬勃發展之後,可能已進入全面調整期,房市價跌、量縮的現象是否引爆更嚴重的經濟風險,市場上正瀰漫著不安的情緒。

事實上,大陸房地產市場景氣下滑,早自去年8月開始,房地產開發投資減緩即已露出端倪,而香港首富李嘉誠等物業大咖紛紛撤出中國大陸樓市,以及今年1月份臨近年關,是房市傳統的銷售旺季,市場卻出現「旺季不旺」的現象,更是一葉知秋,愈來愈多的專家和開發商不再對大陸房市抱以樂觀態度。春江水暖鴨先知,部分銀行似早已感受到大陸房地產市道即將進入寒冬,自去年開始緊縮房地產開發商,以及其他房地產相關領域如鋼鐵、水泥和建築業等的貸款,高度依賴信貸支持的大陸房地產業面臨盤整,尤其三、四線城市可能陷入嚴重衰退,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市場上流動性資金偏緊、融資成本提高,不少開發商因亟需資金回籠而降價求現,是近月來大陸房地產市場景氣出現逆轉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因為人民幣匯率走貶,使得部分境外融資較多的房地產企業財務負擔加重,急於變現;另一方面,人民幣貶值產生的資產價值重估效應,則導致房地產需求減弱。第三是政策因素,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房地產稅立法」、「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加上「反貪腐」雷厲風行,促使部分囤積房產的民間人士拋售房地產。最後,過去四年來,大陸政府實施遏制房價上升的措施開始奏效,或許也是近來大陸房市景氣趨緩的原因。

房地產業一直是大陸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2013年的資料顯示,房地產業占大陸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6%、占政府收入的39%、占固定資產投資的33%。房地產如此重要,如果出現停滯或衰退,又沒有其他的產業足可替代其地位,勢將拖累經濟成長動能,並進一步對地方財政、稅收、就業等產生一定的壓力,造成的連鎖效應不可小覷。

房價是建立在購房者的信心之上,這一波房市下行調整期會持續多久雖然還有待觀察,不過,各界擔心的是,一旦購房者觀望情緒增強,且房地產企業「促銷求現」的心態更趨積極,大陸房地產業有可能繼續向下探底,從而陷入整體衰退。由於房地產業是屬資本密集、高槓桿的行業,屆時或有可能引爆更嚴重的金融風暴。

過去多年來,房價迭創新高,已使得大陸房地產市場潛在風險不斷累積。不過,目前在「調結構」重於「促成長」的政策主導下,大陸政府透過流動性緊縮抑制房市投機、過熱,以及終結「土地財政」,已成為優先施政項目;而近來人民幣大幅貶值,也可能是大陸為了打擊國際熱錢流入炒作房產而使出的手段。影響大陸房地產市場景氣榮枯的三個重要因素,包括銀行信貸、房市預期和人民幣匯率等都在變化,短期內,大陸房產市場的前景不容樂觀,影響所及不只在實體經濟,股市特別是房產相關股和金融股,將無法倖免遭受波及,而大陸經濟穩定成長的理想也將面臨嚴峻的挑戰。

   
聯合晚報社論
此刻如何解讀美國部長訪台
社論/聯合晚報
美國環保署長吉娜.麥卡錫來台訪問,與我環保署簽定台美環保合作協議,今天上午離台。此刻美國的部長來訪,不僅顯現台美關係發展更進一步,而且還有其亞太政策的意義。有人解讀美國是專為挺馬出手,不免窄化了其訪台意義。

有鑑於我國的外交處境,非邦交國不會以元首層級互訪;部分國家甚至連部長級官員來訪,都遮遮掩掩,沒有公開行程。這次美國部長級高調來訪,且至今未出現中共抗議,可見美中之間已有充分溝通,而兩岸和解氣氛也有助於此行順利,應該對其他國家有示範效應。

至於外界揣測,深陷學運風暴的馬政府,想要藉美國閣員到訪,大肆宣傳美國的支持,這說法實在牽強附會。從去年年底,麥卡錫就有來台的行程規畫,可看出美國早想藉「非政治性」的部長訪台,象徵性提昇美台關係。這絕非臨時起意,部長的行程也非一周內能夠敲定。硬說美國要在學運氣氛中表達支持馬政府,是不符實情的過度聯想。

尤其,如果把眼光放大,從亞太局勢考慮,可以發掘麥卡錫訪台的另一層意義。在麥卡錫訪台後十天,美國總統歐巴馬24日即將展開亞太四國訪問,受訪的日本、南韓、菲律賓與馬來西亞,都是美國的傳統盟邦,雖然各國對中國崛起感受到的威脅不同,但都歡迎美國繼續維持在亞洲安全與經貿的利益與軍事佈署。

美國在規畫時,刻意與11月的北京亞太經合會的領袖會議行程分開,以免混淆訊息。去北京,是與中國大陸發展「新型大國關係」;但四月亞洲行,就在確保美國的亞太承諾,告訴大家:雖然中國崛起,美國不會走。

此時此刻歐巴馬當然不可能來台北訪問,但是睽違14年後,派遣閣員級官員訪台,具有重要的象徵性意義,要傳遞的訊息非常明顯:美國不僅藉此表示不會放棄台灣,同時也在向亞太盟國宣示,在中國崛起的背景下,美國尚且繼續加強與台灣關係,更不會輕易毀棄與亞太各國的承諾。台灣既無須自卑,就算在野黨亦應對台美關係穩固樂觀其成,不必因內部權力鬥爭而詆毀外交成果。

   
民意論壇
台灣,看到自己的危機嗎?
鄭博文/雲林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教/聯合報
正當太陽花學運轟轟烈烈進行之際,個人正好應大陸清華大學邀請,走訪北京學術交流,看到對岸的大學生積極、努力為他們的未來做準備。又應多家台商邀請到深圳、上海、昆山為其企業員工培訓。從海外看台灣的反服貿運動,對照台灣內部,其實有很大的反差與感觸。

我們不能怪台灣的年輕人不了解國際情勢,因為,台灣也有很多政治人物,經年累月的被鎖或是將自己鎖在台灣,久而久之,在他們的心中,台灣就是他們的全世界。他們對台灣之外的瞭解,已經嚴重跟世界脫軌。而年輕人沒有離開過台灣,更無法體會這樣的感受。

他們感受到不到,走在上海繁華的街道,到處看得到家樂福和大潤發。在上海嶄新火車站裡,康師傅牛肉麵店對面就是窗明几淨的85℃。在昆山這個兩百萬人的城市裡,來自台灣的全家便利商店,對街就高掛著王品牛排的招牌。過去廿幾年來,台灣具有競爭力的服務業早就布局、深耕已由「世界工廠」轉型為「世界市場」的大陸。

看到這些熟悉的台灣企業縱橫大陸,內心既感到驕傲,又讓我看到台灣的希望。

而住在上海的飯店,每天看到那麼多韓國人,進出中國門戶,盡力為他們的國家,打開世界最大的市場,我不禁為台灣的未來,感到深沉的憂慮。

英國海軍經過長期的觀察,發現軍艦若文風不動地停靠在港口,每年會下沉一英寸,航行速度也會變慢,到最後會變得完全無法使用。

我在企業界的教育訓練中,常常喜歡用這個案例,讓中、高階主管去思考,大部分的回答不外乎:被貝類附著、軍艦生鏽、機械損壞等答案。

其實,真正的問題是出在,船員在習慣任務後,會逐漸將越來越多的個人用品帶進房間,導致整艘軍艦日益變重。

換句話說,軍艦的下沉,其實不是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也不是設備問題,而是出在運作這艘軍艦的船員身上。台灣是否會像一艘軍艦逐漸下沉,實在是要看在這個島上住民的智慧。

趁著從上海浦東機場飛回台灣空中,思考著:台灣年輕人既然有勇氣占據立法院、癱瘓國會,更應該積極地勇敢走出台灣,看看充滿挑戰的世界局勢與環境,為台灣的未來,思考下一步應該怎麼走。這應是國人的期待,也是你們的責任。因為,只有這麼做,位於太平洋邊陲的航空母艦—台灣,才不會日漸下沉,畢竟這個未來世界是屬於你們的。

   
太陽花課題/中共靈活務實 釋傾聽善意
洪鑫誠/陸籍研究生(台北市)/聯合報
太陽花學運落幕時,現場擴音器傳來這樣的聲音:「手上不要留著花,為什麼?因為我們要把太陽花傳到台灣的每一個角落,傳到國際的每一個角落。」

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做到了。太陽花學運吸引了足夠的眼球,讓世界聽到了足夠的聲音。這樣一場突如其來的,令國民兩黨都難以駕馭的社會運動凝聚了多元複雜的訴求。而在反黑箱服貿的大旗下,台灣民眾對中國大陸的心理疏離和對兩岸統合的重重疑慮,從未如此深刻而強烈地觸動台灣海峽的神經。

面對如此激烈的民意反彈,大陸政府可能是最感到莫名其妙的一方。畢竟,政策優惠一向是大陸對台政策的重點,而「聯手賺世界的錢」亦一度成為兩岸官方的共識。服貿協議本是大陸送給台灣的一分大禮,何以落得這般田地?

若單從經濟面來看,財團和大企業主往往是兩岸經貿往來的最大贏家(這其實不是兩岸特例),一般台灣民眾很少能從中獲益,使得他們對大陸方面的讓利示好普遍無感。其次,整合理論在兩岸關係的特殊脈絡下效果不彰—經濟整合在消除了一定程度的政治對立後,對於進一步政治整合並無助益。

因此,通過高層互動達成的經濟讓利來促進整合的方式,不可避免地遇到了瓶頸。而這次由新生代台灣人掀起的軒然大波,是否將使大陸政府更加具體地意識到其對台工作的盲點,並在今後制定政策之時引以為鑑?畢竟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乃至共同繁榮,都需要大陸政府傾聽台灣民眾聲音。而這對提升台灣民眾對大陸政府的觀感不無裨益。

可喜的是,學運退場後,北京做出了理性而務實的回應。在博鰲亞洲論壇,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坦誠這次學運給他一個啟示,「畢竟沒去過台灣,我需要了解台灣的所有情況,尤其是基層民眾的想法,所想所思,以及中小企業的想法。」並表示「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他希望能夠直接和台灣學生對話。」

張志軍的表態無疑舒緩了近期兩岸緊張局勢,而他對今年訪台行程乃至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都保持樂觀。更重要是,這是大陸首度正視對台政策受益不均的問題,釋出與台灣民眾直接互動的善意。這不僅向外界展示了中國作為世界大國應有的氣度,也展示了其更加靈活地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與誠意。相信這是兩岸關係歷史上不可或缺的一步。

然而,當張志軍用「以直報怨」式的溫和手段來回應民眾時,剛剛恢復平靜的台灣社會是否要去思考:台灣人又應不應該?願不願意?能不能「以德報德」呢?這或許是一個很難回答卻又無法避免,必須回答的問題。

   
太陽花課題/台獨世代交替 路線正移轉
陳鄭為/研究助理(台北市)/聯合報
太陽花學運成員不諱言支持台獨,引發學運與台獨間關係的質疑,及中共的關注,也延伸出部分討論:一、反服貿學運與台獨之間如何集合?二、台獨是否進行世代交替?三、中共如何看待台獨世代交替模式轉移後的政治發展?

首先就反服貿學運與台獨間的關係,應該理解為集合概念,但非只是簡化的等式。反服貿陣營的「反者」多元,在目標對象明顯定於執政黨與政府的情況下,學運成功動員了反程序正義、反自由貿易、反中、反馬等各路立場一同「造反」;在「造反」的旗幟下,聲援的群眾廣義集結了對中不信任、捍衛台灣主體、反中、支持台獨等程度不一的否定中國立場,此時集結的台獨意識可謂相對鬆散的交集:否定中國。這般寬鬆定義下的台獨樣式自非中共所樂見。

其次,台獨的根本問題:在於認同,在於反中。過去,台獨的意識與發展伴隨台灣民主化進程而逐漸茁壯。回顧過往統獨的意識形態之爭,總是直觀地強調認同的抽象層次,圍繞著國族與身分。爾今的台獨運動呢?核心依舊是認同,但有別於過往訴諸省籍因素,開始移轉關注在階級意識與分配問題上,最直接的結果是將支持基礎的餅給做大了。過往強調身分認同的敵我關係係建立在台灣內部,其高舉反中的利得自是有限;爾今藉由服貿協議所帶來的利弊,在關懷階級與社會分配的同時,台獨運動的敵我關係立刻移轉建立在整個台灣對上一個中國的分際上。這是中共對台獨運動內含於學運後的第二個不樂見。

最後,要檢視學運是否可為台獨世代交替的練兵,則須先檢驗學運究竟帶有多少台獨意識的遺傳。若問學運內涵的群眾精神為何?追求民主與對中國的不信任應可作為一種回答。追求民主是中性的,但並不相斥台獨意識者;對中國的不信任甚至排斥,則是台獨意識上必然的偏好。是以,或可稱反服貿學運與台獨意識間具有一定程度的共性,但這裡指涉的台獨意識是廣泛的對中不信任,而非傳統鐵桿追求台灣獨立建國。

這或許正是中共對反服貿學運的第三個不樂見:反服貿雖未能等同台獨視之,但在台獨運動策略轉向,帶來與學運具備一定共性基礎的經驗,太陽花學運將有潛力成為未來台獨發展與動員參照的一種典範。這要回溯於台獨運動將議題設定策略性的轉向,促使支持基礎得以擴大,並在理性化包裝下獲取一定的正當性,而這將讓中共未來在處理台獨意識再次膨脹的作為顯得更加棘手。

   
政黨改革/國民黨改革…能容大腸花?
廖達琪/中山大學政治所教授/聯合報
太陽花學運剛落幕,民進黨內就迅速掀起一陣改革風,以「世代交替」為名,成功逼退蘇貞昌,順勢牽動謝長廷,有效清除蔡英文回鍋再任黨主席的路障,也算即時回應了太陽花學運所代表的年輕熱情、民主開放等理想象徵!百年老店的國民黨,似不能夠示弱,馬上由黨主席馬英九宣示也要改革,方向集中在黨的組織、文宣及新媒體,並責成秘書長曾永權二周內提交改革方案;如此匆忙又牽涉複雜,這樣的改革是否能有效,著實引人好奇。

首先是國民黨的組織,這曾經是國民黨最堅實的部分,因為仿列寧式政黨的建置,在各層級政府均設有平行的辦公室,以及深入校園及社會的青工及社工組織等;但在過去民主化過程中,都逐一瓦解。而在最基層的民眾服務站,已無專業黨工,幾乎都是退休志工在協助,年齡平均超過五十歲,和年輕人基本是脫節的,也談不上熟練使用新媒體(如臉書及LINE等)和群眾博感情。而這現象是歷次改革後的「成果」,再改革,是加強青年部門嗎?如果是,國民黨有意願開出平台,讓青年人可以暢所欲言的做「大腸花」,成為國民黨內的異端嗎?以國民黨的大老文化、保守性格及白領意識,可能接受「大腸花」般的離經叛道又髒話連篇嗎?即使不是「大腸花」,國民黨又願意給青年多少空間,讓其充分發揮才華、揮灑於國民黨的競選文宣或政策宣導上?

其次是文宣及新媒體,若組織上不能開出一塊平台,讓年輕人發揮其創意,將其使用資訊技術的能力,不受官僚體制節制的施展及表達,國民黨的文宣及新媒體運用恐怕仍難逃窠臼;最佳狀況不過是請外部公關公司來協助,但外部能多「外部」?通常與國民黨熟稔的公關公司,也國民黨化了!會考量其一向的慣性及脾胃,作文宣及廣告設計,讓人一看就知,變化不大,亮眼不多!如要找特別優質的公關公司,黨產能支應多少?又會是新的問題!

其實,國民黨的改革,以眼前而言,最難的是「執政包袱」!執政有權力,但一定磨損理想性;而吸引年輕人的最大力量,卻是:不掌權的誠懇、不說教的投入、不強大的纖弱,執政者通常易站在年輕人的對立面,執政的國民黨要如何突破這樣的困境呢?

   
青春期愛打扮怎麼辦?
孩子總有一段時間想要探索,想要對自己有所裝扮,這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也是一種學習美感的過程,若家庭並未傳輸愛美與消費的品味,就將「愛打扮」視為成長過程吧!

當科技新貴踏進新聞媒體
亞馬遜老闆購買了華盛頓郵報、賈伯斯遺孀投資新類媒體 OZY,這些有錢的科技新貴,打著矽谷的勝利大旗,踏進了新聞媒體究竟想做什麼,難道是在電腦與網路之餘換個題目試試身手?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