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物理、化學、生物…等多元化的科學,【科學少年雜誌親子報】精選雜誌內容,給你有趣又好玩的科學知識。 橫跨東方與西方的資訊撞擊,【英語島電子報】最適合想在英語裡找到知識、趣味和品味的商管人士。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04/20 第397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重層嚇阻,對付人民
聯合報社論 聯合/勿凌遲一群人民以取悅另一群人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為台灣經濟尋找新路徑
民意論壇 聯合筆記/要民主,不要壯烈
放過雕像 放下報復仇恨
川普鬥北韓 新政百日大戲
譴責抗爭者 標準要一致
稅改啟航 勿偏離航道
拒馬擋民意 吃死軍公教
葉丙成/台灣高教的困境與挑戰
Apple Pay的祕密…沒有後天的想像 明天就會很殘酷
「公義」年改 瓦解社會價值、結構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重層嚇阻,對付人民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國防部上月的國防總檢討提出了一個新詞,叫「重層嚇阻」,但官員的解釋始終不知所云。最近立法院審查年金改革方案,從現場大陣仗的防堵,人們總算見識了「重層嚇阻」的真面目。

為防群眾陳抗,警方在立院周遭布下天羅地網,最外層有路障,內圈則有蛇籠、鐵絲網,再加刀片拒馬,層層重重,滴水不漏。陳抗者只有兩個選擇:或者撲上去弄得皮開肉綻,或者只能在外圍遙望。這樣的「嚇阻」,確實「重層」。

一夕間整個博愛特區彷彿變成了牢籠:當政者在裡面,抗議者在外面;政府在裡面,人民在外面。拒馬上的刀片閃閃發光,人民的心卻在淌血。蔡英文當選後,有學者說「水柱警棍的時代過去了」,實際卻是「刀片拒馬的時代來了」。

立法院說這是為保護立委安全,還說接獲了爆裂物的情資;行政院長則推得一乾二淨,說維安「充分授權」。但是,沒有高層允諾,警政署敢自作主張嗎?執政黨的用意很明白,就是要用拒馬蛇籠強渡年改關山,擋下外界的異議。

國民黨執政時,蔡英文曾諷刺馬政府「被拒馬圍困了三年」。蔡英文上任後,從一例一休、同婚、核食爭議到年金改革等爭議,她使用的拒馬更加裝了刀片,還恫嚇絕不寬貸暴力,非要把人民的聲音擋在外面。這樣,果真符合「正義」和「改革」形象嗎?

重層嚇阻的國防戰略,未用於前線抗敵,卻先用來對付人民,蔡政府有沒有搞錯!

   
聯合報社論
聯合/勿凌遲一群人民以取悅另一群人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年金改革法案開始審查,軍公教團體為此發動陳抗,在立法院外「夜宿圍城」,政府則布下重兵拒馬嚇阻。觀察如此激烈的攻防,年金改革的後續震盪可能綿延多年,不會因法案過關而休止。因此,我們要提醒執政黨和綠營立委務必審慎為之,若以為對軍公教痛下殺手即可以贏得改革美譽,最後得到的可能是「冷酷不仁」之名。

這次年金改革,其實舉國皆有共識,認為勢在必行,包括多數退休軍公教人員也有此認知。事實上,馬政府時代已提過相關改革版本,只要再作斟酌修飾,原不難說服人民。問題是,蔡總統的年改口號落至行動層次,卻因操作失當挑起嚴重的分歧和對立,甚至演成對公教的「過度殺戮」,而年輕世代及其他階層卻未感覺到受惠。如此一來,對軍公教的一番凌遲,難道只有政府獲利?

檢視年金改革過程,最受詬病者有三:第一,程序的不民主:蔡政府雖成立了年金改革委員會,但委員的遴選及討論的過程都受到嚴重的政治操控;以致最後通過的版本,幾乎就是林萬億個人的定見。這種假藉民主程序來包裝行政專斷的作法,當然不能讓被改革者信服。不僅如此,後來年改會舉辦分區座談會,結果草草了事;考試院欲另提版本,卻遭民進黨團吐槽;立法院原本連公聽會也想省略,昨天眼見陳抗激烈,才倉促同意舉行兩場應付一下。由此可見,整個年金改革其實只想貫徹執政者的意志,而沒有傾聽不同聲音的意願,更沒有程序民主可言。

第二,對軍公教的醜化及異化:在任何國家,軍公教都是政府的重要骨幹,即使不加珍惜,也不應任意摧折。但民進黨為了進行年改,竟將貢獻過一生心力的退休軍公教形容為啃噬下一代福利的米蟲,將他們打為其他民眾的公敵。把一群人民塑造成另一群人厭憎的對象,這是嚴重的醜化和異化,必然造成社會撕裂,也可見執政者缺乏「仁民」之心。年金之所以需要改革,是因為政府財政能力不足,無法依原先的承諾來支付年金。然而,蔡政府的操作,不僅把退休軍公教變成代罪羔羊,又指責他們貪婪,卻不提政府失職,這是顛倒因果和是非。軍公教可以接受改革,卻不能忍受抹黑,陳抗者的憤怒和反彈由此而來。

第三,改革承諾的矛盾:蔡總統宣稱,經過此次改革,公教年金可以維持廿五年的穩定,確保新世代退休金的安全。此話說得堂皇,實則充滿矛盾。試想,主政者拿出改革大刀,說砍就砍,說殺就殺,將所謂「信賴保護原則」踩在腳下;以此作法,誰曉得下一個總統會不會如法炮製?今天你毀棄前人承諾,明天後人不會毀棄你的承諾嗎?新世代看看今天政府的作法,敢說自己能保有廿五年的信心期嗎?那麼,所謂「確保廿五年穩定」,又是說給誰聽?

撇開立法院外的陳抗對峙不談,真正值得注意的是議場內的磨刀霍霍。民進黨立委自以為秉承蔡政府的意志,還有綠委提出比年改會更「殺」的版本,黨團更是鷹派當道,企圖快刀斬亂麻闖關通過。這種心態,不僅有失立法部門的折衝角色,也將錯失尋找最佳方案的機會。遠的不談,「一例一休」政策之所以弄到社會怨聲載道,不正是民進黨團一味追捧行政院版本,甚至胡亂加碼的結果?國民黨團未能提出自己的版本,是因為六神無主;但是,看看民進黨團目前的算計,會比國民黨更理性嗎?如果民進黨通過一個「猛爆版」的年改方案,那只能等著收割民怨了。

年改若僅止於大砍公教退休金,卻說不出造福了誰,其實只是使台灣走向「均貧」。而如果沒有造福誰,還撕裂了社會和世代,必將落得苛政之名。拿別人的生計,來為自己的改革匾額鑲金,蔡政府不覺得欠軍公教一個道歉嗎?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為台灣經濟尋找新路徑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50年前的今天,台灣第一家財經專業報紙—經濟日報誕生,創刊首日的社論標題是「為工業化添動力.為工農商作喉舌」。50年來經濟日報辦報的初衷不變,持續守護台灣,為各行各業提供資訊、導入知識、經營財富、開創願景。

財富要靠經營。財富的上一站是知識,下一站是願景。

爭分奪秒的科技發展、每日股市的牛熊角力、逐年景氣的榮枯遞嬗,及世紀經濟思潮的消長浮沉,這些都必須來自知識,有知識始能經營財富;但財富的計量單位不止是貨幣金錢,有了財富以後,對個人言要富而有品,對社會言要富而好禮,對世界言要富而大同,沒有這些願景,金錢沒有意義。

50年前,台灣經濟還處於農業社會,在困頓中前行。當年,台灣的平均國民所得約281美元,進出口貿易總額約14.47億美元,就在1967這一年,經濟日報創刊。今天平均國民所得已達23,325美元,進出口貿易總額則為5,112.82億美元。經濟日報伴隨台灣從農業、工業,到今天服務業掛帥,一路轉型成長,與台灣經濟緊密相連。

50年前,新聞上的常見語是鐵幕、核武談判,今日的常見語則是全球化、貿易談判。50年前,台灣最關切的是聯合國的「排我納匪案」,今天台灣最關切的則是能否加入TPP或RECP。世界的話語權在改變,台灣的命脈也在改變。軍事、政治仍然重要,但經濟無疑是重中之重。

今年初春的華盛頓,川普就任美國總統;接下來,到了金秋的北京,習近平將在中共十九大展布他新的權力工程。川普的路徑是反全球化,經濟第一;習近平的路徑是支持全球化,但其實也是經濟優先。

美中兩國的對比,可說就是全球新變局的鮮明反映。川普與習近平,也儼然是用不同的筆法撰寫「歷史終結論」的續篇,這顯示了歷史尚未終結,文明尚在演化。

一切尚未終結,一切均仍處在變化進行式。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世局的決定性因素,已經從冷戰時代的軍事與意識形態,轉變成經濟掛帥、經濟優先,經濟才是王道。

僅只從美中兩國切入,已可見當下出現的全球新變局,而這個變局,不能僅僅看成是一個經濟的變局而已。此刻,真正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個在歷史潮流、文明發展、體制競賽、民意變遷、民粹風潮、國際角力、科技創新,及階級變異等等徹頭徹尾、方方面面的大變局、新變局。

借用湯恩比的語彙。就在當下,一個全球新變局的「挑戰」已經呈現;就是現在,一條「回應」的新路徑必須探尋。今日各國雖皆處同樣的新變局,但對於能否找到有效因應的新路徑,歸根究柢,皆是對各國內部治理的嚴峻考驗。

各國有各國的局面,台灣也有獨特的情勢。

在全球化與反全球化的壓擠下,台灣不能不迎向全球化,但台灣對全球化或反全球化的規制卻沒有相應的話語權,且因外交情勢困難,更有被邊緣化的危機。何況,對於此一變局的評估,必須再加上台灣內部治理的二大宿疾沉痾:一、國家認同缺乏共識,兩岸政策擺盪不定,社會撕裂。二、民主政治的失能與民粹化。

台灣的獨特情勢,也使台灣在因應新變局及探尋新路徑上,出現了特有的障礙與困難。對於台灣而言,這個「經濟」困境,更是一個大於「經濟」的難題。

因此,經濟日報特別在50年社慶的今天,以《全球新變局 經濟新路徑》為主題出版了一本專書,邀請50位一時之選的菁英賢達來解讀世局與國情,為台灣經濟出謀獻策;同時本報今起也以《全球新變局 經濟新路徑》同名舉辦一場兩天的論壇,邀請產官學各方俊彥為國家經濟前景集思廣益。謹以「一書一論壇」的心思結晶,做為經濟日報50年社慶的獻禮。

過去50年的台灣經濟發展是可圈可點的。經濟日報能夠伴隨並參與這50年,是我們莫大的欣慰與光榮。我們摯誠期望,台灣經濟的前景也將繼續是繁榮與美滿的,我們一起努力讓台灣發生正向改變,努力讓台灣更好。

經濟日報50年如一日,今後仍將是日日如一日。

   
民意論壇
聯合筆記/要民主,不要壯烈
林河名/聯合報
年金改革進入「決戰立法院」階段。相關改革法案在立院委員會開審,退休軍公教團體也集結陳抗。年改勢在必行,不同職業類別的退休人員也各有權利主張,就看立法院怎麼改。

要問立院怎麼改,先看委員會怎麼開?

立院司委會昨天排審「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會還沒開,執政黨已先透過「行政立法協調會報」定調,法案兩天就要完成審查,而且不開公聽會。

執政黨的議事策略,無非擔心夜長夢多,再次錯失改革良機。而蔡英文總統上任後,已開了廿場「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甚至還召開國是會議,因此民進黨立委認為「沒必要」再召開公聽會。

年改經過近一年的討論,多數國人也有必須改革的共識;不可否認,總統府年改委員會也獲致部分結論,有所謂「年改會」方案或版本。

但先前由總統府主導的年改委員會,嚴格說僅是「體制外」任務編組;縱有再多討論也只是「過場」,立法院才是真正的「主戰場」。若要化成法案必須行政機關或立委提案,最後要通過什麼內容,更需立法院折衝。

甚至,包括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都表示「衝突在社會,解決在立院」,所有外界對總統府主導年改的質疑,以及社會上對各種版本的不同意見,都有賴立法院充分討論、謀求解決;但真正到了「決戰立法院」的時刻,竟換來執政黨一句「限時完成審查,不召開公聽會」。

政府推動年改,有過失敗經驗,確實不宜再拖。但試問,政府的精算報告剛送到在野黨立委手中,法案就要喊過,如何負責任地審查?反對陣營固然不該「假公聽、真拖延」,但掌握國會多數的執政黨也不該仗恃人多,就要強渡關山。

立法院「呷緊弄破碗」的前例,比比皆是。沒有踐行民主程序的開會,前面已有服貿協議「半分忠」、一例一休「一分瑩」等惡例,最後都兩敗俱傷,徒勞無功,年金改革還要重蹈覆轍?所幸,委員會經朝野協商後,決定加開公聽會,讓不同意見還有最後表達機會,否則,豈不坐實「年改國是會議」力壓立法院,而立法院終究只是行政部門的「立法局」?

蔡總統昨天喊話:「相信關鍵時刻,軍公教會再拉這個國家一把。」司委會開審前,主持會議的民進黨籍召委段宜康也慷慨陳詞:「五馬分屍、挫骨揚灰、無葬身之地,該做的事還是得做。」

這些話聽來壯烈,但真正進步的國會,要民主,不要壯烈。

   
放過雕像 放下報復仇恨
楊均承/退休人士(台南市)/聯合報
有一樁禪宗公案:大雪紛飛的夜裡,一位老和尚領著幾個小沙彌在廟裡生火烤紅薯吃。眼看柴火快用完了,有個小傢伙準備出去再找點枯柴。這時老和尚擺手示意不必,起身把佛案上一尊如來座像給丟到火裡燒了。小和尚大驚失色問:「怎麼能把菩薩給燒了?」老和尚喝斥:「虛空之中哪裡不是如來的法身?一尊泥塑木雕值得你這麼大驚小怪?」

老和尚對「信念」和「信仰」做了最好的詮釋。不論是泥塑木雕或是金雕玉琢,只不過是個圖騰表徵。毀了就毀了,並不影響信仰者心中對先賢先哲的景仰和崇敬。

旅行歐洲,最佩服對文物的保存,到處都留下歷史人物的塑像。後人可感懷,可憑弔,可殷鑑。對比今天台灣對歷史人物的砍頭競技,實在汗顏!

世無完人,後世不必要求曾經的執政者毫無缺點,我們可以列他們的功,也不必忽略他們的過,可以緬懷也可戒惕。要說八田與一藉一己之力造成嘉南大圳普惠台灣人民,實有溢美之嫌;如果不是日本殖民政府為了國內軍需民用,八田一人要挖一個水塘都不可能。

醜化蔣中正,不影響景仰他的人心中「偉大蔣公」的形象,也不能抹煞土地改革和保衛台灣的功勳,因為歷史必有公評。

公權力搬移拆除一堆無知無覺的雕像,默許群眾塗鴨毀損,除了顯示執政者幼稚的報復心態,最大的作用就是激化族群對立,製造仇恨!這個仇恨是對執政者的歧視和醜化行為的極端抗拒!

我們看到一個自詡為「最會溝通的政府」和「最會解決問題的政府」,執政以來對內一路翻騰鬧事,以致抗爭不斷;蔡英文當選感言說:「把大家的淚水化為笑容」,不禁教人懷疑這個「笑容」裡面有多少苦澀和無奈?

   
川普鬥北韓 新政百日大戲
黃奎博/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副教授(/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即將滿一百天,大家都在看「新政百日」有何作為。

三月中旬,因內政羈絆,川普的施政滿意度驟降約十個百分點,到了百分之卅幾,但在四月以戰斧飛彈狂轟敘利亞空軍基地、使用「炸彈之母」轟炸在阿富汗的伊斯蘭國地下根據地、宣稱對北韓放棄「戰略容忍」並出動航空母艦後,據說川普的施政滿意度躍升回近五成。

這似乎是「轉移理論」(diversionary theory)模式的重製,亦即領導人為了鞏固國內統治基礎,藉對外敵使用武力或威脅使用武力,以凝聚國內團結並提高支持度。

但「轉移理論」有其限度,甚至若干學者認為其解釋力明顯不足。此外,新手政府依「轉移理論」操作對外策略時的風險不小。例如前幾天朝鮮半島情勢升高時,白宮官員稱航母卡爾文森號北駛朝向該地區,可是前日外電報導,這艘航母其實向南航行,前往澳洲進行聯合軍事演練。川普政府裡有許多人新官上任,各國安事務機關的溝通和協調尚待磨練,若急著求表現或轉移焦點,欲速則不達,反而傷了逐漸上揚的支持度。

因此,以美國對北韓政策為例,如果雙方近期沒有發生戰爭,而且金正恩政府始終不放棄拿核武和飛彈作為護身符的話,川普政府很可能要找一個不影響國內對其施政滿意度的下台階。

屆時美國對北韓政策較可能出現兩種走向。第一,維持低度的、經常性軍事威嚇,不向北韓妥協,以免在美國國內政治上反將川普一軍。但美國及其盟邦不僅將多一大筆軍費開支,避免不了擦槍走火的可能性,而且久了威嚇力或可信度會下降。

第二,外交大戲暫時逐漸取代軍事行動。最近北韓最高人民會議恢復了停止運作十九年的外交委員會;北韓外交部長也去信東南亞國協秘書處,盼其評估美國在朝鮮半島的軍演及類似行動,「為確保朝鮮半島的和平及安全做出貢獻」。這些都可視為北韓軟性策略。

如果美國不願直接、雙邊地與北韓協商,中國大陸和俄羅斯居間斡旋的角色將更形重要,「六方會談」的機制也並非不可能恢復。

一旦川普政府必須回到外交協商老路時,一開始可能會比過去幾屆美國政府更辛苦,因為雙方欠缺直接溝通的渠道,必須重新回到信心建立措施的初期,找尋能夠保障穩定與安全的互動模式。

雙邊信心建立的過程中還可能會有破壞者,例如北韓便可能不願拿放棄核武來交換結束敵對狀態,甚至金正恩可能寧願「鬥而不破」也不願重啟和談;川普政府可能因為國內政治因素而持續對北韓強硬,或因想拿北韓做與中國大陸和南韓協商的籌碼,所以不太希望讓緊張局面輕易結束;還有,如中國大陸或俄羅斯等第三方,也可能趁機提高自己的重要性,搶得與北韓或美國談判時的優勢。

總之,如這次沒有以軍事衝突收場,美國對北韓政策究竟走向何方,不是川普政府單方面便可決定的。除金正恩政府的應對之外,美國內政因素和重要第三方介入的動機與過程也是觀察重點。

   
譴責抗爭者 標準要一致
季節/媒體工作者(台北市)/聯合報
抗議年金改革的民眾包圍立院,盤查欲進入者證件,還有民眾攻擊媒體的SNG車。

這些行為當然不妥,然而二○○八年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來台,綠營發動群眾抗爭,連大陸記者也遭殃。二○一四年太陽花期間,抗爭者占領立法院後,連住附近的居民要回家也要被抗爭者盤查證件。不知道今天反對抗議年金改革者所為的人,反不反對二○○八和二○一四抗爭者的作為呢?

如有人因政治立場就反對今日抗爭者所為,卻肯定昔日抗爭者之舉,不就是只問藍綠、不問是非的最佳寫照嗎?當全體民眾都能用同樣標準看待事情,民主政治才能走上正途。

   
稅改啟航 勿偏離航道
趙文衡/台經院副研究員(新北市)/聯合報
財政部股利所得委外研究報告,提出廢除兩稅合一後,課徵股利所得稅的各種方案,最受矚目的為分離分級課稅。與現制相較,此方案可減輕投資人租稅負擔,也會縮短內外資差距。然而,由於分級課稅會削弱投資誘因,最高級距卅%稅率也偏高,故非最佳選擇。

目前分級課稅版本,是以累進稅率方式課徵,投資所得越高稅負越重,不但無法達到獎勵投資的目的,反而對投資人是一種懲罰。其背後意義為,政府欲抑制投資,故對投資越多的個人課徵越高的稅負,明顯不利經濟發展。現今許多國家均採單一稅率,即是為了避免扼殺投資意願。

財政部曾表示,股利稅改將不會採取單一稅率,主要顧慮是,在廢除兩稅合一後,若採用單一稅率,等同對低所得者課更重的稅,有失社會公平。此一考量合情合理,但補救之道不應以更不合理、破壞性更大的分級課稅方式。

筆者建議「修正單一稅率制」,以單一稅率廿五%為原則,但為減少低所得稅負,綜所稅級距低於廿五%者以綜所稅稅率為股利所得稅率,並搭配最高五萬元的抵減。如此不但不會使低所得者因新制而增加額外稅負,並能維持公平性。

財政部將縮短內外資稅負差距,作為本次稅改重點,擔心若兩者差距過大會產生假外資問題。但即使是假外資,最後資金還是投入台灣,最多只是稅收減少,問題並不大。真正需要擔心是,內資不投資台灣而轉投資海外。要避免此情形,具競爭力的稅率相當重要。

基此,單一稅率實應定為廿%,但如此對政府稅收影響太大,故以折衷的廿五%作為稅率。或有建議可採卅%稅率,如此儘管可以彌補稅收,但稅率卻高於大多數競爭對手,不利吸引投資與國際競爭。

為彌補稅改產生的稅損,研究報告建議調高營所稅一到二個百分點。然將抵銷稅改的促進投資效果。政府許多政策都想兩者兼得,但結果常是彼此抵銷,無法達到任何目的。

獎勵投資應是此次稅改首要目標,切不可因其他考慮而偏離。對於所導致的稅收減少不必以「稅損」視之,反而可視為獎勵投資的投入。事實上,普遍性的租稅減免,對於提振投資效果大且不會扭曲市場,比起其他針對性的產業計畫,對經濟發展更有助益。

   
拒馬擋民意 吃死軍公教
卡滋達賜/農(屏縣滿州)/聯合報
民進黨為貫徹黨意,遂其改革決心,將立院層層以銳利刀片型鐵絲網、蛇籠團團圍住,阻絕民意表達於拒馬之外。

民進黨過去結合側翼團體衝撞體制,如今卻拒民意於千里之外,反正我黨革的是國民黨支持者的年金改革,且可贏得改革之名,讓廣大軍公教對立面的勞工、農民,拍案叫好,民進黨全體立委黨員一致支持,甚至加碼大砍年金,藉以換取改革成果的選票。

蘇嘉全主持的立法院也全力部署配合演出,好讓黨的政策能貫徹,管你國會民主殿堂形象。最會溝通的民進黨政府,把國民黨及軍公教警吃得死死的,反正這一塊通過了會得分,勞工、農民年金改革則先擱邊,這部分會燙手,得先熄火降溫,甚至以拖待變。

   
葉丙成/台灣高教的困境與挑戰
葉丙成/聯合報
近年世界大學排名公布,總見台灣的大學們節節敗退。接著就是媒體、立委連番砲轟為何退步。指標型大學主管訴苦表示資源嚴重不足,年度預算只有香港、新加坡、大陸同級大學的五分之一。接著會有其他大學批評指標型大學,都已比其他大學經費更多還哭窮?最後結尾,就是新聞留言區許多民眾批評大學死要錢、「叫獸」無用的留言。這戲碼年年不斷重演。

台灣是否需要有世界一流的大學?若問我,我也認為對未來發展而言,台灣是需要有好大學來孕育人才。但關鍵不在於大學裡的人怎麼想,更關鍵的是,社會大眾怎麼想。確實,要跟國際競爭,是需要更多資源。但這些年來,大學無法說服台灣社會,為什麼在整體財政變差、納稅人自己也苦哈哈時,還要加碼給大學更多資源?這對社會有什麼幫助?大家生活會變更好嗎?如果不會,憑什麼社會要挹注更多資源?

台灣高教最根本的問題:大學長期以來並沒讓社會感受到,大學對社會的價值在哪?台灣這麼多家大學,包括指標型的大學在內,哪一家真正做到讓台灣社會覺得:「有這所大學真好!」?很顯然的,這樣的聲音並不常聽到。對社會大眾而言,只覺得念大學有畢業證書比較好找工作。除此之外,大眾沒有深刻感受到大學的價值在哪。因此當大學喊著需要更多資源時,往往遭受大眾的質疑與批判。

台灣的高等教育必須要開始思考,如何做到讓社會感受到大學的存在,是有價值的。大學如何讓社會覺得存在是有價值的?最直接也最容易的方式,就是做好教學!如果大學能真正做好為社會培育人才的工作,這是讓社會最有感的。爸媽若看到大學真正很用心的在栽培孩子成為一流的人才,而不是放牛吃草、任由學生混畢業。當爸媽的,自然會覺得「有這所大學真好」。

除了教學外,大學也必須更直接、更勇於幫社會解決現有問題。以成大蘇文鈺教授為例,為了幫助弱勢孩子早日立足、脫貧,他努力的找尋各界資源,長期每周去鄉村教弱勢孩子寫程式。這些孩子的表現令人驚艷!蘇老師的努力感動許多人。非學術圈的許多人,因為蘇老師而對成大有了更多肯定。覺得成大對社會作出了貢獻。幫助社會解決問題,這就是一所大學最重要的價值!

最後,延攬一流的人才作前瞻的研究,固然是對大學很重要的。但如果沒有好的論述讓社會感受到這些研究是如何利益眾生,這將很難得到社會支持。除了篇數、點數外,大學也必須幫助社會了解,這些研究對人類文明、生活究竟有何貢獻?這樣才能讓大家理解大學作這些研究的價值。

台灣高教在悲嘆資源不足之餘,必須力尋轉機。我們應開始好好反思,大學如何才能做到讓社會真正感受到大學的價值?如果做不到,將很難要求到更多的資源的。惟有努力作到讓社會認可大學的價值,台灣高教才有可能說服社會給予更多資源,為台灣孕育未來的人才。

(作者為台大電機系教授)

   
Apple Pay的祕密…沒有後天的想像 明天就會很殘酷
盧希鵬/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特/聯合報
才開放沒多久的Apple Pay,儼然成為台灣最大的行動支付工具,其實不足為奇,因為Apple Pay行動支付使用現成的NFC iPhone手機、現成的信用卡、以及現成的店家感應式讀卡機。因為採用了現成的生態系統,根據金管會的統計,才兩天就累計了四十一點五萬張信用卡。

也因使用現有的機制,未來的普及受限於只具有NFC功能的iPhone手機、安裝特定感應式信用卡讀卡機的店家,使用數量一定受到限制,有人說Apply Pay只是行動支付的一種選擇工具,不用太過緊張。

我可不這麼認為,因為這只是它的第一步,真正的決勝點不在今天,而在未來的明天與後天。

有一次在經濟部開會,智庫收集了許多產業報告與世界趨勢,來建議台灣產業發展方向,我半開玩笑提出來,通常媒體大幅報導的趨勢統統不能做,因為一件大家都知道、都叫好的事,這件事做起來將是無利可圖。同樣的,這些產業趨勢都是世界各國發展的方向,一個世界都在做的事,台灣只會面臨更大的挑戰,像是過去的奈米科技、太陽能、LED…我們不能只做大家都知道的事,必須要在這些趨勢中,看到別人沒有看到的祕密。

那麼,Apple Pay的祕密是甚麼呢?其實,後天是無法預測的,很難瞄準後射擊;後天是長出來的,通常是射擊後不斷調整的結果。Apple Pay是射擊的第一槍,之後會怎麼調整呢?

首先,在Fintech的發展中,得帳戶者得天下,因為幾乎所有的Fintech金融服務的交易成本大多發生在「轉帳」上,像是支付、投資、借貸等都是,所以未來的戰場應該在帳戶數量之爭;其次,目前支付只是商業活動的工具,因為支付是一個實名制的個人化服務,配合大數據智能化的運算,未來支付將會成為商業交易與智慧生活的個人化平台。最後,我們再多一點想像力,如果未來蘋果開始發行蘋果點了,首先用來購買平台上的商品,如果有一天,使用NFC感應式交易能夠支付蘋果點的方式購買星巴克咖啡與其他商品服務的話,我下次去美國歐洲就不需要換美元、歐元了,只要帶著我的蘋果點,就可以行遍天下,到時世界貨幣就不會再是美元,而是蘋果點。

當然,這些都是我對Apple Pay未來的想像,因為每個企業對後天的想像不一樣,所以會發展出不一樣的明天。重點不再是別人成功案例的今天做了什麼,產業趨勢報告預測的明天寫了什麼,而是我們對未來後天是否有想像?由後天看明天,再由今天,不斷調整後天的想像。

當政府失去了對後天的想像,只有無窮無盡的產業趨勢報告,就會發現每一件事都很重要,台灣的重點產業發展政策,一年內就從5變「5+2」又變「5+2+2+1」了,如果產業報告再繼續讀下去,未來不知道還會加上什麼?

我們所缺少的,是後天的願景,導致所看到的明天,很快就會成為更殘酷的今天。

   
「公義」年改 瓦解社會價值、結構
李大瑜/家管(新北市)/聯合報
大多數軍公教都願意支持改革,年金中不合時宜的部分自然要改。改革目標是公義的,那麼改革的基礎與手段也必須是公義的。用毀人名譽的方式來改革,對社會沒有什麼好處。

最近問教師朋友,每一位都同意改革是必要的,並說當他們想到年輕人薪水這麼低,拿較高的薪水有罪惡感。老實說,年輕人的薪水不會因為老師的待遇降低而變得更好。更可能的是,老師的待遇變差,是人才就不會來當老師。年輕人的受教權受傷害,反而看不到未來。

這個政府難道預想不到社會結構的變化?尤其政府採取的手段,對軍公教名譽造成極大的傷害。政府沒想到,這些言論與影響對社會是全面性的破壞。政府正在用年改和他的手段重新塑造這個台灣社會。

任何改革的背後,都有其標榜的價值和潛藏的意識形態,也有想要揚棄的思維與制度,這些都會對社會帶來價值、文化與社會結構的衝擊。主導者原本應該對改革有政治、社會、經濟與文化的評估,在推行上應減緩衝擊。然而,政府反其道而行,對特定族群作負面評價,忽視各個職業的差異,以齊頭式的平等,作為一切準繩。如此行徑,助長社會衝突,增加改革困難。

熱鬧的年改國是會議,總讓人想起 「笑傲江湖」裡的一幕,君子劍岳不群開放繪有絕招的後壁山洞,供人觀看失傳絕學,各派菁英蜂擁而至;政府召開國是會議,讓各行代表前來陳述意見。在後山封閉的黑洞裡,各方人馬互相殘殺;精算報告不見天日,各行各業互不瞭解的情況下,任由各界人士舌戰結怨。軍公教終於被成功塑造成自私自利、阻礙國家前進的對象。

年改迄今做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宣稱找到年金崩盤的罪魁禍首。在街談巷議中,不少民眾認為,在街頭抗議年改的軍公教,都是死守自身利益之人。

看看古羅馬時期的競技場,這個場景我們並不陌生。在競技場裡,掌權者不吝炫耀權力,以屠殺異類戲碼,取悅娛樂選民。如今在年金改革上,執政掌權之人,舉著正義的旗幟,挾著話語權的優勢,攻擊假想敵,贏得場邊大眾選民的歡呼,以此鞏固政權。

我們懷疑,這個政府對於我們的社會沒有基本認知;他們對軍公教與勞工不知如何區分;他們執著於年金的數字,卻看不到數字背後整個社會的結構與運作;他們不知道,這樣打壓軍公教到底會不會造成政府人才外流,還有社會結構的變化;他們也可以任意毀棄他們從前所定的約;還有他們的語言暴力,在社會上做了最壞的示範。在政府年改中,我們找不到專業、藍圖、願景、信用和品格。他們真以為,將帳面上的赤字改得漂亮一點,就完成了改革大業?

軍公教年金裡包含的是:政府對於教育的承諾、對於國家行政效率的保證、政府捍衛人民安全的決心,還有政府對未來發展的整體策略。政府把年改當成市場裡的叫賣,用錢著眼,來推動所謂「公義的」年金改革。公平與正義,多少惡行假汝之名而行。

   
薑黃這麼夯 吃多少才有效?
養生風潮盛行,薑黃成為現代保健新寵兒,研究指出,薑黃具有防失智、抗氧化、保護腸胃等功能,不過,到底怎麼吃、什麼時候吃、吃多少才有效?

在城市角落發現驚喜 跟著蕭青陽悠晃台北
在台北,總有各種玩法,讓旅人為這座城市深深著迷。探訪古蹟,細細品味刻畫著歲月痕跡的老建築;或沿著河濱自行車道欣賞河岸風光。本次特別邀請設計師蕭青陽帶路,跟著他的人文觸角,一起逛台北!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