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01/15 第415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愛國旗的自信心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誰民主誰獨裁,人民自有春秋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為勞工謀福利 要翻轉舊思維
民意論壇 救故宮南院 地方也應參一咖
大陸一連串封殺 成綠最大助選員
台獨界定擴大化 兩岸關係更嚴峻
蔣經國的親民與蔡英文的拒馬
史學家的戰場 在重建歷史遺澤
束縛vs.成長 兩岸監察體制消長
聯合筆記/盤整兩韓對話後的局面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愛國旗的自信心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民進黨立委姚文智擬提案修「國徽國旗法」,針對五星旗在台灣出現,要求採「對等尊嚴」原則。姚立委果然足智多謀,在新聞局長任內關電視台的紀錄即與眾不同,如今表現政治正確的功力則更上層樓。

五星旗在台灣出現,的確讓某些人看不順眼。但「言論自由」者也,正是保障「並非每個人都贊同」的言論仍有存身之地,此乃「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精髓。例如代表同性戀標幟的彩虹旗,例如外勞群聚某些公共場所,不是每個人看了都歡喜;但民主化的目的,不正是要讓國民有信心接受多元化嗎?

禁止五星旗的提案,法務部已經駁回,姚文智遂「機智」提出「對等尊嚴」原則,以此四字萬夫莫敵。但談對等尊嚴,首先,聯合國就不承認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要台灣去和聯合國「對等尊嚴」嗎?其次,我們現在少數能贏中國的項目,連不少大陸朋友也嘆服的,就是台灣的民主化成績;難道要拱手把台灣言論自由等級去向中國向下看齊嗎?

老實說,多數台獨信仰者不但看五星旗不順眼,對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也欲去之而後快。看看陳雲林來台期間的旗海飄揚,世大運期間的旗海飄揚;再看看從去年國慶日開始的「國旗缺席」風波,有建中學生號召民眾自發性花錢「把國旗插回南海路」,可見國旗還是凝聚國人團結的重要象徵符號。對青天白日旗多點自信心吧,除非姚文智恐共,誰怕五星旗!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誰民主誰獨裁,人民自有春秋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蔣經國逝世三十周年,國民黨擴大紀念,曾在其統治下繫獄的施明德譏諷說:不肖的子孫欲藉紀念獨裁者,獲得權力與選票。略加審視即可發現,此話不僅充滿偏見與矛盾,更完全抽乾了歷史。事實上,迄今仍有過半人民認為蔣經國對台灣的貢獻最大,這豈是施明德或民進黨可以一語抹殺!

台灣已是民主化社會,說紀念獨裁者可以取得選票與權力,此話不通。難道施明德以為獨裁仍有巨大票房,還要勞他出言阻攔?再說,將「獨裁者」當成蔣經國的標籤,卻無視他在台灣的諸多建樹,以及他在人生最後階段所完成的政治跨越,都顯得褊狹,太流於私人好惡。

蔣經國於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辭世,他在生前最後一年,卻完成了台灣政治上多件最重要的工程:一九八七年七月宣布解嚴,同時開放黨禁與報禁,也開放外匯管制,十一月開放大陸老兵返鄉探親。在人類歷史上,能自我放下權力還政於民者寥寥可數,蔣經國卻在冷戰依然籠罩的時代毅然打開種種管制的枷鎖,以自我超越幫助台灣走向民主超越。這樣的作為,豈是一個「獨裁者」標籤所能框限?

施明德和民進黨將這段民主化歷史裁掉,稱蔣經國為獨裁者,除了刻意醜化,無非是要將民主光環據為己有。事實上,台灣民主的歷史現場,當然不是只有一位「英明睿智」的領導人,也不是只有一群在街頭衝撞的革命家,或是一群在報章宣揚民主的鬥士,還包括了廣大的社會大眾在這些推擠拉扯過程的參與和思考。坐擁大權的蔣經國,最後選擇放下權力迎接民主,以開放探親化解兩岸鄉愁,鋪平了民主的坦途,也化解了兩岸的兵戎之災。今天,蔡英文在政治上大權獨攬,踐踏民主紅線,又將兩岸由和平帶向衝突;兩相對照,誰高誰低,民眾會看不出來嗎?

撇開政治不談,一般民眾懷念蔣經國,更主要的原因是感念在他任內將台灣經濟從貧乏帶向了繁榮,這是從經濟、社會的發展著眼。蔣經國從閣揆到總統的十六年主政期,台灣經濟成長率平均高達九.五%,其間歷經兩次石油危機的衝擊,台灣卻藉著「進口替代」的工業發展策略創造了小龍的「經濟奇蹟」,完成開發中國家的華麗轉身。民進黨今天揮霍的,正是前人種樹的成果。

尤其,蔣經國時期推動的「十大建設」,藉由公共投資擴大內需,不僅使台灣度過石油危機,並徹底改變了台灣基建落後的體質。與此同時,他任內又規畫了新竹科學園區,以半導體產業跨入全球最前沿領域,成為台灣亮麗的招牌。必須一提的是,除了蔣經國本人的視野和魄力,當時他所任命的行政團隊都具有專業的瞻矚和無私的心志,才能完成這些奠基工程。反觀今天的蔡政府,對內是民進黨派系攻伐,對外則打擊在野黨不遺餘力;如此充滿私心,如何奢談國家社會的共同願景?

從陳水扁八年執政到蔡英文的一年餘,都是在政治上放盡煙火,卻在經濟上一籌莫展。陳水扁成為身敗名裂的貪腐總統,蔡英文則以文青的語言催眠民眾,國家卻在徬徨中停滯不前。在民進黨的辭典中,彷彿從來沒有經濟與民生,只有民主、改革、正義等堂皇口號,台灣的歷史不僅遭到切割與壓榨,只剩下民進黨的台獨史觀。也因此,蔣經國留給台灣的豐碩成果,在綠營眼裡竟只剩下「獨裁」二字。所幸,多數的台灣人並不像政治人物那麼心存私念,他們對自己親歷的台灣社會變化起伏感受深切,誰有功、誰有過,人們不會錯認。

今昔三十年對照,歷史評價一目了然。蔣經國在小吃店裡談笑風生,在石油危機中惦念庶民的生計;蔡英文則在拒馬背後危懼不安,卻一心為民進黨擴權修法。誰民主誰獨裁,人民心中自有春秋!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為勞工謀福利 要翻轉舊思維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上周《勞基法》再修正案完成三讀,但是民進黨政府沒有絲毫喜悅,蔡英文總統甚至還為在短時間內二度修法造成社會不安而向國人道歉。民進黨重返執政一年多來,為提升勞動者權益作出很多努力,包括修改《勞基法》、提升基本工資、以行政指導要求企業為員工加薪,小英總統甚至把解決低薪作為今年拚經濟的目標。但是,這些努力不但沒有得到喝采,反倒是《勞基法》再修正被指為向資方靠攏,和一向支持民進黨的勞團幾乎決裂;而小英希望基本工資能調到3萬元的夢想,更是被冷嘲熱諷。

何以曾經自詡為勞工代言人的民進黨,不遺餘力為勞工爭取權益,卻落得如此難堪下場?民進黨上下可能百思不解;有部分人士甚至指出,無論是誰執政,最終都會向市場及資本家屈服,民進黨也不例外。果真如此嗎?勞動者宿命就是被犧牲嗎?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蔡政府必須釐清問題之根本所在,才能正確掌握可以扮演的角色,也才不致從此揮別勞工代言人的政黨形象。

台灣奉行自由市場經濟,所謂「市場經濟」就是重視企業家精神及企業投資的資本主義經濟,企業發達,投資昌盛,自然帶動經濟強勁成長及就業薪資增加,勞資同蒙其利。而政府的角色,一方面是要維護「市場機制」,讓價格及薪資能夠充分反映市場供需,促使經濟資源作最有效配置,另一方面則要防止「市場失敗」,訂定勞基法,建立基本工資、勞工保險、失業救濟等制度,保障勞工基本權益,防止勞工被剝削。

過去國民黨在台灣長期執政,為追求經濟快速成長,各種經濟政策被認為偏袒資方,雖然早在民國73年即制定並實施勞基法,但卻未落實執行,以致長期遭社運人士抨擊,也讓在野的民進黨凸顯勞工代言人的角色。惟上個世紀國民黨執政50年,因為中小企業蓬勃發展,同時締造GDP高成長及所得公平分配的「經濟奇蹟」,在勞動所得隨經濟成長普遍增加情況下,維護「市場機制」被視為台灣成功的關鍵和典範,勞工權益問題並未特別凸顯。

然而,進入21世紀後,台灣經濟受全球化影響,加上台商為延續上一世紀出口導向模式而創造出獨特的「台灣接單、海外生產」、「以大陸為工廠」的代工出口模式,導致經濟結構出現根本變化,企業大型化及中小企業式微成為趨勢,經濟貧血式成長,勞工實質薪資倒退到上一世紀末,經濟失敗主義蔓延,曾經被視為典範的「市場機制」,其正確性及正當性都受到強烈挑戰;勞工薪資倒退更讓打工族及勞動階層強烈不滿,因而也大幅推升民進黨支持度。

2000年民進黨首次執政,正逢美國網路泡沫崩潰、台灣經濟50年第一度負成長,因而被迫以救經濟為最優先,未大力推動以提升勞工權益為目標的政策。

然而,2016年民進黨再次執政,台灣出口及經濟成長雖然回升,但並未擺脫低成長及低薪困境,此時主事卻大力實踐以矯正「市場失敗」為名、提升勞動權益為宗旨的競選承諾,當然和奉行「市場機制」數十年的企業自主精神,產生嚴重扞格。這在事前早可預見,但民進黨政府短視的政治操作肇致脫離經濟現實的立法,才會造成二度修法的最壞狀況,落得裡外不是人。

歸根究柢,這是路線問題,民進黨可以追求重視勞工權益的經濟路線,但實踐方法是須翻轉過去幾十年一味重視出口、強調市場機制的思維及經濟結構,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經濟工程,若不去思考建構此一工程藍圖,只是在過去的框架及經濟模式下試圖突圍,則注定須向經濟現實屈服,民進黨作為勞動代言人的角色,可能也就一去不復返了!

   
民意論壇
救故宮南院 地方也應參一咖
林柏亭/國立故宮博物院前副院長(/聯合報

近日報載故宮南院參觀人數下降,也見黑白集、讀者投書有相關的談論、建議,喚起退休多年的老博物館員再度關心,也來插嘴一下。

博物館是教育機構。早年博物館的創立,是以發展學術教育為目的,至近現代才漸漸融入觀光與娛樂。以致近年關心博物館的發展,常聚焦在參觀人數的多寡,較少談論學術教育的問題。當年籌畫故宮南院,即首先研議訂定教育方向。亞洲會成為主題,是因廿世紀末期亞洲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日漸重要,而且和我們的交流也日增,但是我們傳統的「國際觀」偏重歐美而忽略亞洲,所以建館的教育及典藏方向定位為亞洲,目的在彌補以往教育還有公私文物收藏的缺憾。這樣的主題也是延續故宮典藏再加以擴展,因為清宮舊藏即有與鄰邦交流的文物,如:日本漆器、痕都斯坦玉器...等。

故,以亞洲為主題的南院不宜因為急著要改善下降的參觀人數,或被嫌冷門的文物,就扭轉了教育方向。

博物館無法單獨存活。當年府院高層決定建在嘉義太保,是基於南北平衡的政策。可是想藉故宮的名氣,翻轉曾被譏為鳥不生蛋的太保,是一件艱難的任務。關於博物館的經營,對故宮來說,除了須積極加強異國文物的研究與收購之外,其他博物館專業工作尚能勝任。至於想在新的地點發揮博物館的魅力,實在需要地方的配合與助力。

故宮南院好像是一顆蛋黃,仍需靠蛋白滋養維護。所謂蛋白區,就是博物館外的園區和太保市。園區宜建置亞洲庭園,不是蓋旅館。若真的非蓋不可,也應是個有相關特色的旅館,才有其意義。

至於太保市這個範圍相當大的蛋白區,屬於平坦式的農業地帶,缺少山海的優勢景觀,正需要人為的設計、建設來彌補,使之形成有特色的城鎮。所謂亞洲的特色,對於都市規畫與推動更複雜困難,但有可能從公家能掌控的空間(公園、涼亭、公廁)、設施(路燈)先開始,民間也有可能跟進。

城鎮特色的形成,需要規畫、建設與時間。九份不大,因有特色遊客不少。國立台中美術館開館之初,觀眾也很少,有人笑說:在館外園區的遊客,比館內的多,經過廿多年的努力,現在參觀人數已成長許多。若是館外缺乏人氣,只期待館內人數成長,恐怕會成為不可能的任務。

尤其是故宮南院,許多遊客都來自較遠的縣市。一趟旅行費用不少,值得遊覽的地方僅南院館內,缺少其他附加的可遊景點,必降低來參觀的意願。故宮南院想要維持高數目的觀眾,除了故宮當自強,並需加入嘉義縣政府的助力,也應結合附近有相關專業的大學,如南藝大、雲科大等,故宮南院不孤立,其存活與發展才能順利。

   
大陸一連串封殺 成綠最大助選員
蕭耀文/銘傳大學校長特別助理(台/聯合報

二○一八地方選舉列車已經啟動,因為攸關二○二○的總統大選,各政黨莫不全力以赴。此時此刻,中共卻接連使出自認為是撒手鐧的措施,殊不知已經使自己成為民進黨最大助選員而不自知。

台灣知名藝人林心如製作、主演的偶像劇「我的男孩」,因獲得文化部二千萬元的補助,被舉報台獨,遭大陸廣州廣電當局下架。深藍團體孫文學校聲援,痛斥大陸當局錯殺的做法是麥卡錫主義作祟,傷害兩岸人民情感。

無獨有偶的是,銘傳大學獲陸委會經費支持,已主辦多年的大陸法律研究生來台學習專案,邀請十五名大陸上海交通大學等十多所知名大學的研究生來台灣學習二個月,其中一個月到法務單位實習,一個月上課,期中和期末還必須發表論文。由於內容扎實,深受大陸學生歡迎。然而預定三月一日來的學生,卻紛紛傳出拿不到出境文件。

這一連串的舉措,應非獨立事件,而是冰山的一角。亦即今後得到台灣官方經費支持或補助的活動,恐將會一樣受到封殺的命運。

類似的打壓手法,根據經驗,都成為民進黨宣傳的好材料,甚至影響選舉結果,因此這幾年來中共相當謹慎。沒想到,蔡政府上台後硬是不承認兩岸同屬一中的九二共識,導致近來因兩岸關係低迷,中國大陸相關單位因而急昏頭,一再推出減少學生赴台等措施。殊不知這些措施不僅收不到抵制蔡政府的效果,還會發生反作用,使自己成為民進黨最大助選員。

國民黨選情本已夠低迷,如今又跑出中共這一不速之客,不時使出幫倒忙的措施,更讓藍營選情雪上加霜!

   
台獨界定擴大化 兩岸關係更嚴峻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聯合報

二○一八開年,兩岸關係就呈現新對抗局面。中共對台政策在十九大後有硬化趨勢,在戰略目標排序上「反獨」與「促統」階段性置換,更逐漸擴大化台獨界定。因此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表示,今年台海形勢將比去年更趨複雜嚴峻。

大陸當局抨擊台獨勢力干擾破壞兩岸關係的風險變數增多,強調反對和遏制各種台獨分裂行徑的態度不會含糊。尤其指責台灣當局拒不接受九二共識,阻撓兩岸交流,縱容台獨勢力推動「去中國化」、「漸進台獨」,恐怕是有的放矢。

首先,兩岸關係複雜嚴峻短期難消弭。民進黨執政儘管提出維持現狀主張,但並不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從冷和平走向新對抗。不僅停止協商對話,陸客陸生交流減少;大陸當局加強對台機艦及航母的繞島巡航,更逕自啟用M五○三航線,壓縮台灣防衛空間;停止外交休兵,制約台灣國際參與及挖台邦交國牆腳。對台灣安全威脅及外交壓制,逐漸強化力度。

其次,法理台獨主張一再試圖跨越底線大打台獨擦邊球,此亦有引發明顯而立即危險之虞。民進黨黨內激進派、時代力量,屢屢提出具有激進台獨意涵政策。例如在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試圖植入兩國論框架,兩岸關係條例試圖變更大陸地區為中國,刪改憲法增修條文「因應國家統一前需要」,公投法修正案試圖納入領土變更複決案,及推動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

公投法修正案後,激進台獨勢力更蠢蠢欲動提出變更現狀、具挑釁性台獨意涵政策。民進黨內激進勢力與外部結盟,主張撤廢中華民國、認為台灣地位未定等。這導致政黨內部溫和務實派及強硬激進派的裂解,更瓦解兩岸政治互信。

最後,批判去中國化推動漸進式台獨及文化台獨策略。蔡政府在歷史課綱、文化教育歷史部門首長任用、去蔣化、去孫中山化、去孔化備受批評,被視為去中國化。大陸在反對法理獨立之餘,對漸進台獨、文化台獨亦保持高度警戒;甚至發生台灣藝人林心如偶像劇「我的男孩」被舉報台獨,而遭廣州下架的錯殺情事。

基本上,大陸對台政策主旋律依然是和平發展,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在加強反獨力度之餘,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同等的「居民待遇」。二○一七,大陸當局對台政策最熱門政策語詞,應屬「居民待遇」,而非軍事武統;二○一八,兩岸當局更有義務,齊力共同維護兩岸和平發展。

   
蔣經國的親民與蔡英文的拒馬
桑品載/作家(桃園市)/聯合報

紀念蔣經國逝世三十周年,不分藍綠都讚揚他的親民。一件夾克、上山下海,吃路邊攤,到處都有「民間友人」。宋楚瑜師法蔣經國,任省長時,全省鄉鎮走透透。馬英九亦如此,但綠營已有警覺,若國民黨持續獲有民心,形同挖了民進黨根基,因此從醜化馬英九著手,評他無能猶不足,還謀殺其人格,叫他馬英「狗」。

上述三人所到之處,警衛薄弱,蔣經國見有警衛圍繞他,會喝斥離開;馬英九在選總統前敢於到各地Long stay,印象中深刻的一景:他深入和聚集抗爭的環保團體對話,與領導抗爭者同台面對情緒激昂的人群,他被指著鼻子罵,雖一臉尷尬,並未轉身離去。

馬英九的作風,藍營多人看不下去,好聽的說他「溫良恭儉讓」,但這句話也被解釋為懦弱。

民進黨因打馬而恢復了元氣,於是打馬更不遺餘力,打兩岸政策是重點,如謂ECFA一旦實施,「查埔找無工,查某找無尪,囝仔要去黑龍江」;共軍會乘民航機在台灣降落等。

民進黨要把國民黨驅逐於人民之外,另方面則竭力拉攏民間基層;二○一二年蔡英文總統選敗後,藉小英基金會深入校園,於是有太陽花學運的爆發。許多社運團體成為民進黨「附隨組織」,對他們開出許多支票,揚言一旦獲得政權,不啻「天下共治」,要五毛給一塊。

蔡英文終於執政了,不僅此也,人民還讓民進黨成為立法院最大黨,直轄市六都民進黨有四都,另一都台北市也是柯文哲和民進黨的合成體。國民黨兵敗如山倒,中央和地方權力霎時萎縮,在人民與國民黨之間出現了名為「民進黨」的護城河,蔣經國式的與人民孺慕關係,從此想得卻不可得,這是民進黨「轉型正義」的重大收穫。

看來,人民是屬於民進黨的了,但從勞基法一修再修事件看來,蔡英文政府只是把人民當作「囊中物」一般看待,一例一休三讀通過,便成為如口袋的拉鏈,不甘者徒然在袋中嘶叫而已。勞團包圍總統府時,只派出一個幕僚角色的總統府秘書長吳釗燮虛應故事,既不見蔡英文,也不見執意要通過該案的賴清德,連權責機構勞動部部長都不見人影。太陽花學運時,馬政府的行政院院長江宜樺是走入人群和人民對話的;更與馬政府不同的是,蔡政府以前所未見的高規模,動員全省警察,更多拒馬與鐵絲網,不許抗爭者越雷池一步。

昨天民意論壇刊出尚潔梅先生文章,他在六十三年到六十五年任中興新村憲兵,蔣經國來訪,不許憲警大張旗鼓地出現,而前幾天蔡英文在此參加綠營選舉造勢時,整個中興新村如臨大敵,布滿了層層拒馬、防蛋網、催淚瓦斯及鋼盔盾牌打狗棒。蔡總統所看到的人民,不過是遠處點點黑影罷了。

曾說「和人民站在一起」,喻勞工是「心中最軟一塊」的蔡英文和民進黨,在權力保衛下,和當初支持他們的人民漸行漸遠,不想聽不入耳的人民聲音了。

許多專家表示,一例一休不利勞工十分明顯,但現在還只是論說,三月正式實施後,勞工會有切身感受,因此預料大小抗戰必起,而蔡政府鐵了心的高姿態,看來很難改變。隔著拒馬的人民,想起民進黨在野時所說「人民最大」,只剩苦澀的回憶了。

   
史學家的戰場 在重建歷史遺澤
潘光哲/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兼胡適/聯合報

「理未易明,善未易察」。胡適常常用這句話提醒自己,千萬別以「一己之是為是」的態度研究歷史人物,必須盡可能地追索原始史料,才能做出判斷裁決。例如,帶領美國走過一九三○年代經濟大恐慌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歲月的羅斯福,在一般評價裡,被認為是功在國家與世界的領袖,甚至於在台北還有條馬路以其為名。不過,在廿世紀美國史學界鉅子比爾德看來,羅斯福的聲譽是以無數美國子弟犧牲於戰場為基礎的。比爾德以無可辯駁的原始材料著書立說,當然自成一家之言。顯然,評價羅斯福的歷史地位,從來不會只有一種聲音。

同樣的,探討蔣介石在現代中國和台灣歷史裡的地位,也不該存在「不證自明」的絕對真理。倘懷持言必尊稱為「蔣公」的態度,抑或刻意把他與希特勒相提並論,其實都是陷於意識形態泥淖的詮釋;正和胡適當年的提醒點撥,相去萬里,對蔣介石斯人斯事及其政治遺產,自然不可能做出全面精緻且恰如其分的理解評價。因此,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有志同仁,協力組織「蔣介石研究群」與「胡適研究群」,以研究蔣介石、胡適及相關人物與史實為課題,發奮以豐瞻精確的史料為基礎,將他們的歷史遺產,還諸本來面目。頃已出版的《蔣中正總統五記》與即將問世的《蔣介石胡適關係史料長編》等著作,以史料為基礎,期可袪除那些遮掩吾人歷史認識的重重迷霧。

不容青史成灰。面對現實政治舞台上的諸般紛擾,史學界不是鴉雀無聲,而是一稟專業職責,竭力以進。史學家的戰場,不能也不該是與既存特定的意識形態進行「口水戰」,而是如何窮搜深究具體史料,儘可能逼近與重建蔣介石與胡適等先行者獨特的生命旅程與歷史遺澤。如何建構凝聚共同體成員的精神元素,創造彼此同潤共享的「記憶文化」,當然是史學家的事業。只是,避免被意識形態「綁架」,以史料為基礎立言創說,也不隨一時政治潮尚即聞風起舞,更是史學家本分所在。

   
束縛vs.成長 兩岸監察體制消長
陳振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新北市)/聯合報

立法院臨時會十二日召開全院委員會,逾半監委補提名人表態贊成廢除監察院。同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也召開會議,決定十八至十九日將召開十九屆二中全會,討論憲法修改問題,預料將通過「監察法」,成立國家監察委員會。兩岸監察體制有明顯消長趨勢。

就學理而言,監察權係監察機關或民意機關監督政府官吏違法失職之一種職權。我監察院是五院之一,是獨立的治權機關,監察權不僅在懲罰或防止違失的官吏,並使受損害的人民也能獲得救濟的機會。其目的在於糾彈不法官吏,以肅正綱紀。然而,觀察整個制憲過程中,監察院從原先類似西方國家「國會」,經修憲後已形成「準司法機關」,在民主化過程中已漸呈弱化的趨勢。尤其,現在部分監委補提名人表態贊成或有條件廢除監察院,對於監察權消長似乎也應加以正視。

反觀,中國推動「依規治黨」和「依法治國」,將黨內監督和國家監察雙重任務結合。以打擊反腐敗為目標,既要打老虎又要拍蒼蠅的決心。二○一六年十二月,首先就在北京、山西、浙江率先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二○一七年十一月,更將試點工作推展至中國各省市。一般預判中國「監察法」今年三月將在全國兩會通過,國家監察委員會將隨之成立,成為中國最高國家監察機關。

屆時中國權力架構將由「一府兩院」(人民政府國務院,以及法院、檢察院),變成「一府一委兩院」。國監委將形成新機制監察權,對組織功能、整飭官箴、打貪反腐的運作有無窒礙,值得觀察。

事實上,兩岸的監察院和監察委組織與功能雖有所不同,兩者職能與目標卻是一致的,都是力求公部門必嚴守官箴及操守與品德的維護。任何體制監察權職能運用得宜,對於國家治理與人民權利確保有一定效用。對岸正在修憲設立監察權功能,建立自我成長的挑戰;相對的,台灣卻面對行之已久監察權廢除或回歸國會的限縮,形成自我束縛的困境。監察權存廢涉及修憲規範、憲政體制運作、廉政監督機制、保障人民權利等層面,這是主政者必須深思熟慮的問題。

   
聯合筆記/盤整兩韓對話後的局面
郭崇倫/聯合報

金正恩在新年賀詞中等於是宣布朝鮮的核計畫已經基本完成,下一步,朝鮮開始進行戰略任務轉移,通過對外統戰,來突破反北韓聯盟,平壤選擇的突破點,正是其中最弱的一環:南韓。

韓國總統文在寅繼承金大中與盧武鉉,代表左翼勢力,從意識形態或選民傾向,都是反美親朝的,金正恩利用這一點,掌握了改善兩韓關係的主動權,現在連美國總統川普都說,如果朝鮮願意對話,美國將敞開對話大門。

川普自吹自擂,說有兩韓對話,都是他的功勞,自稱和金正恩的關係「可能還不錯」,南韓也順著、哄著他,公開感謝川普。而且連川普都想搭上和平列車,說他正在考慮進行軍事攻擊,是不實報導,兩韓對話進行期間不會有任何軍事行動,這樣的表態對美國與北韓的接觸是有幫助的。

在十月與十一月的幾次大規模軍演之後,平壤感覺到美國真的有可能動武。大家都知道,平壤迂迴經過首爾,真正是要與華府對話,美國也已經願意無前提條件接觸,看來美朝對話是可能的,美國會試探北韓會不會放棄核武,而北韓會試探,在什麼情況之下可以避免動武。

對於文在寅來說,絕對是場豪賭,他期待平昌冬奧能成為改善朝韓關係、實現半島和平的轉機,恢復的兩韓軍事會談,能夠確保奧會期間的平靜。現在看起來,美朝都照他的期望在做,但是奧會後的情勢,卻不是他能控制的,可能最終會輸掉賭局。

目前雖然維持北韓與美國的「雙暫停」:不試爆與不軍演,但不能夠確保未來能持續下去,無論是川普與金正恩都不會聽文在寅的,他現在雖風光,未來恐兩面不是人。

無核化是反北韓聯盟一致的目標,但是朝鮮不可能棄核,九日的會談中,當南韓代表提到北韓的核武時,北韓代表嚴正駁斥:「討論朝鮮核武器這個話題有些荒謬,因為這些武器的目標只有美國」,朝鮮的核武器不會瞄準兄弟韓國,也不會指向中國和俄羅斯。

北韓既不會棄核,美國也不可能無限期地暫停軍演下去,美國目前暫停二月開始的「關鍵決斷」與「鷂鷹」演習,但是等三月中旬冬奧會結束後,預定會與八月的「乙支自由衛士」演習,合併舉行。

這盤棋看起來,金正恩掌握了主動,擊中了文在寅的軟處,利用了川普的弱點,誠如俄羅斯總統普亭所稱讚他的「完全是個既能幹又成熟的從政者,我相信金正恩贏了這一回合」,這是公允的評語。

   
「2018年10大策略科技趨勢」搶先看
人工智慧(AI)迅速崛起,已有許多企業積極投資這項不斷進化的技術。根據顧能(Gartner)研究調查公司所研究「2018年10大策略科技趨勢」,可以分為智慧(Intelligence)、數位(Digital)與網狀網路(Mesh)等3大類。

每周有4000人!日本老人往往獨居獨死
孤獨死第一次發生,或至少頭一次獲得全日本注意,是伊籐家附近一名69歲男子的屍體倒臥在地三年,沒有人發現他不見了。今年夏天,某暢銷周刊在封面標題上估計「每周有4000人孤獨死」,令舉國為之一驚。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