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幫你邁向健康人生?週週提供最新的健康情資,【常春EVERGREEN】幫你的健康打底,人生加分! 【臺北畫刊】網羅生活休閒、觀光旅遊等豐富資訊,深刻描繪臺北生活圈的點點滴滴,教你情不自禁愛上臺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7/01 第476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陳其邁出怪招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經過此役,人們看陳菊的眼光不一樣了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拆解勞保核彈 別光說不練
民意論壇 聯合筆記/做工的人
港版國安法上路 「一國兩制」空笑夢
港版國安法上路 台港關係 考驗才開始
崛起vs.焦慮 龍象世紀大博弈
紓困到振興 重塑台灣經濟
不能賣華為…台積電搶訂單 神救援浮檯面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陳其邁出怪招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高雄市長補選,陳其邁說他的選舉策略主軸是「鄉村包圍城市」。這話讓許多人聽攏嘸:高雄縣市都合併多久了,到底陳其邁所謂的「鄉村」是指什麼?「城市」又是什麼?又要怎麼個「包圍」法?

「鄉村包圍城市」戰略,最早是毛澤東在國共內戰時提出。民進黨一向最反共,怎麼會去借老毛的方法來用?何況,「鄉村包圍城市」這招,通常是資源處於劣勢的一方,向資源強勢一方挑戰時所用的策略。毛澤東的小米加步槍打敗國軍幾百萬大軍,便是如此。但民進黨完全執政已五年,在高雄更曾執政廿年,握有壓倒性的資源。現在連代理市長都是菊系人馬,陳其邁擁有從中央到地方的資源挹注優勢,且毫不避諱地享用;他還要假裝「以弱對強」,這在騙誰?

別的不說,罷韓還沒投票,陳其邁就以行政院副院長身分多次「假下鄉、真競選」。五月南部淹大水,陳其邁南下「視察」災情,去了高雄,卻略過災情更嚴重的屏東,就是明證。這兩天,蔡英文總統還在自己的官網上,幫陳其邁拉票,要大家「當其邁的後盾」。如果說這樣挾行政資源叫「鄉村包圍城市」,世上所有的城市,都是鄉村了吧。

可以說,陳其邁喊出這樣的口號,絕非自認資源劣勢,而是要藉此製造自己「貼近民眾」、「接地氣」的形象。只是欲蓋彌彰,反而顯得反諷至極。陳其邁這個怪招玩很大,大到可能連自己人都很難相信。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經過此役,人們看陳菊的眼光不一樣了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國民黨發動奇襲占領國會議場夜宿,杯葛臨時會將通過陳菊的監察院長任命案;廿小時後,即遭民進黨以油壓剪剪斷鐵鍊突破防線。儘管國民黨的抗爭挫敗被譏為意志不夠堅決,戰鬥不夠勇猛;但是,能擺脫「溫良恭儉讓」的形象,已是一次自我超越。僅憑進場的廿多名立委,即能凸顯監院提名的嚴重偏差,雖不能讓人刮目相看,至少也是眼睛一亮了。

國民黨要做的,就是不斷增加這種讓人「眼睛一亮」的作為。如此,一則讓民眾看到國民黨自身的改變,二則讓人們看到在野的藍軍努力為人民把關,力抗民進黨政府的濫權、攬權和擅權。只要持之以恆地站穩關注人民權益的立場,扮好在野監督的角色,當下的各種冷嘲熱諷都會過去,一度摔倒的國民黨又會被看見,擅權徇私的民進黨也終會被看破手腳。

藍軍這次占領國會的行動受挫,原因有三:第一,以退回陳菊的監察院長提名作為主訴求,固有其政治正當性,但此一訴求和庶民的距離畢竟較遠。第二,由於行動為了保密,事前知情人士甚少,來不及發動支持者參與,因此場外聲援群眾人數不多,甚至連藍軍立委都沒到齊。第三,要論立院肢體作戰的實務經驗,民進黨遠比國民黨□熟剽悍。至於民眾黨和時代力量,雖皆認為陳菊不適合出任查弊職責,但國民黨未能和他們結盟抗爭,或甚至從未想過結盟的可能性。

但無論如何,經過此役,國民黨成功凸顯了總統提名不當及陳菊道德正當性不足的問題,並不算白費一場。由於監委的同意權只需二分之一立委同意即可過關,以民進黨目前六十二席的優勢,陳菊被安排出任院長難以抵擋。但是,若加上民眾黨和時代力量的反對票或廢票,陳菊等人可能僅以低票跨過門檻,這形同在野立委給蔡英文和陳菊的一次警告。至少,陳菊當上院長後必須更小心翼翼行事,不能徇私偏頗,以免留下畢生汙名。

從這個角度看,國民黨要如何扮演在野監督角色,也許就可以有更開闊的天地可言。這次蔡總統的監委提名,先玩兩手策略,意圖左右討好,卻未進行任何黨內外的徵詢或協商,以為提名一個黃健庭,即足以掩護陳菊的官箴汙點助她過關。引發爭議後,蔡英文忙著安撫黨內派系的反彈情緒,任由同志蹧蹋並逼退黃健庭。這種事前不溝通,事發不善後的行事風格,連國家名器都無法維護,又如何領導國家、彌合社會裂痕?

換言之,這次國民黨的占領議場行動雖是針對陳菊而來,但它真正要對抗的,是主政者玩弄權術又將國家名器徇私授受的濫權行為。這樣的主軸,才能扣緊社會關注,爭取到民眾的支持。這類事關民眾權益的議題俯拾即是,國民黨只要心懷關注,無論議題大小,均是可以發揮的題材。許多議題,不一定非要訴諸激烈的抗爭手段,重要的是善體民意用心發掘,即使只是平實的臉書鋪陳或直播呈現,都能喚起民意的共鳴。小如三倍券引發攤商對延緩兌現的不滿,中如台電重啟中火二號機造成中台灣的空汙,大如民進黨大肆撒錢補貼造成財政的沉痾,國民黨都必須找到自己的監督切入點,證明執政黨的霸道、濫權與不負責。只要夠認真,夠貼近民心,還怕喚不回民眾的支持嗎?

打群架不如人,國民黨其實大可不必自怨自艾。要在台灣價值混亂的政壇中存活,借用林佳龍那句話,藍軍要當個「聰明的政治人」:不必死守著溫良恭儉讓的道德身腰,不要踩著前人的經驗公式一再重蹈覆轍;要誠懇而積極地跟民眾站在一起,要忠實而強硬地堅持民主信念。這些,才是從政者最明智的生存法則。

陳菊的任命案,本來就會強行通過。但經過這一役,人民看她的眼光,就不一樣了!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拆解勞保核彈 別光說不練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蔡政府目前面臨社會保險兩大定時炸彈,除了健保明年安全準備幾乎歸零勢必大幅調漲保費之外,勞保近三年又連年超過200多億的赤字,潛藏債務去年底已經累積至10.2兆元,基金投資虧損今年前四月高達448多億,2015年精算推測2027年破產,2018年精算又提前至2026年破產,爆炸危機近在眼前。

勞保危機已經成了超級核子彈,使得上千萬勞工憂心未來可能領不到老年給付;而目前具備一次給付資格的勞工有240萬人,一旦恐慌蔓延而急著領取,恐怕政府搬幾千億都不夠應付。尤其蔡總統第二任就職演說,對勞動政策及勞保年改隻字未提,更讓許多勞工質疑「勞工還是蔡總統心裡最軟的一塊」嗎?對此,勞動部長許銘春表示,勞保既是政府辦的社會保險,有問題就要面對,政府一定會承擔責任,不可能讓勞保倒;並強調「勞保這一、兩年一定要解決」,預計今年底完成「部版」的勞保年改草案,顯示急於拆彈的決心,也證明了蔡總統於2016年曾說「年金制度的改革…『現在』不做,『馬上』就會後悔!」根本就是光說不練。換言之,蔡政府和年金改革委員會蹉跎了四年,不但要為勞保危機負最大的責任,在大砍公教年金之後,更無閃躲的空間。

至6月底止,勞動部已召開三場勞保工作坊,有的專家學者認為應針對勞保目前繳得少(最高投保薪資只有45,800元,費率遠低於平衡費率),領得多(平均薪資採計期間為退休前五年,給付率高達1.55%),退得早(目前為62歲)等三大問題,直接朝「多繳、少領、晚退」方向改革,並提高高低薪勞工之間的重分配功能;也有人建議直接砍掉重練,在現有結構外另為一定年齡以下勞工規劃改採確定提撥制等等,基本上都屬正確的方向,也比年改會更敢於面對問題,對症下藥,值得肯定。

許部長也透露,將增加政府撥補金額,希望有機會再提高至500億以上,前勞保局長甚至主張每年撥補1,000億元,也有學者主張以稅收支應,甚至以發行債券方式籌措財源。對於具體的內部改革都沒有明確的方案之前,蔡政府就想動納稅人的錢,其實是最不負責任的態度和作法。因為就政府撥補而言,目前絕大多數勞工的勞保保費有一成是由中央政府補助(即至少400億),參加職業工會者的補助高達四成;參加漁會之甲類會員甚至補助八成;加上另外撥補200億,納稅人其實已經補貼勞保每年至少600億元之巨。

何況,勞保基金之法定來源,包括創立時政府一次撥付之金額,當年度保險費及其孳息之收入與保險給付支出之結餘,保險費滯納金以及基金運用之收益等等,再增加政府撥補金額於法無據。而勞保基金在2017年首度出現保費收入低於給付支出的死亡交叉(赤字),請領老年年金人口首破百萬人,比新近繳納保費勞工還多,早已是明確嚴重的警訊,蔡政府卻坐視不理,任財務缺口不斷擴大;加上基金投資績效欠佳,報酬率甚至不如散戶投資人購買ETF,又怎好意思往納稅人口袋掏錢?

至於有人動起舉債的念頭,錯把債務當作收入,更是可笑,這等於把社會保險的潛藏債務,表面化為實質債務,也就是把社會保險的財務危機,延伸為政府的財政問題,最後又要由全民承擔,更是增加後代子孫的租稅負擔,讓勞保的代際不公更加惡化,其實是非常不道德的,也讓蘇貞昌院長高調宣示的「政府絕對負最終給付責任」,流為空談。

至於以稅收填補勞保的財務缺口,不但破壞勞保的社會保險精神,也是逃避改革壓力,染指納稅人血汗錢的旁門左道。建議年改會,尤其是身兼長照和年改的政務委員林萬億,現在是該挺身而出,直球對決,負起勞保改革「最終責任」的時候了!

   
民意論壇
聯合筆記/做工的人
鄭朝陽/聯合報

最近天氣很熱,安裝冷氣的工人忙得不可開交,但進門的師傅都是近五十歲以上的中年人,問他們「這一行年輕人怎麼感覺很少?」師傅答得直白「只安裝冷氣做不到半年,賺得少,沒有年輕人要來」。

營造業的朋友也喊缺工,尤其水電、木工、水泥工,一趕工,下游包商還會坐地起價。工頭也抱怨,工人集辛苦、汙穢、危險於一身,而且還願意認真做的工人真的不好找,要趕工、調人手,當然要有好待遇。

產業缺工已是台灣的日常,而且遍布各種勞力密集的三K行業,加上教改方向錯誤,弄得年輕人頂著學歷,寧可在便利商店吹冷氣打工賺時薪,也不願下苦工學一技之長,儘管媒體再怎麼宣傳專業技工待遇其實很迷人,年輕人還是敬而遠之。

除了辛苦,做工的人處境真的危險。昨天台中就有四十二歲的泰籍移工失足跌落一點五公尺深的煤渣攪拌爐,送醫不治。日前台北京華城的拆除工程作業時,四十七歲邱姓工人在一樓開著小山貓施工,被八樓突然塌落的樓板掩埋,痛失一條寶貴生命。

這些不幸悲劇幾乎天天在全台各地上演,勞工主管機關以往常統計勞工職災排行榜,墜落事故總是名列前茅,藉此提醒雇主做好工地風險管理。六、七前的台北市勞動局甚至針對死傷的重大勞安事件編製「職災地圖」,清楚標註發生過死傷意外的營造工地,讓這些「凶宅」在網路上公開,並連結地政局的不動產資訊網頁,供民眾買屋參考,也給業主壓力。

然而,一樣是首都的台北市,不僅市府官網已看不到職災地圖,京華城的工安意外也不見勞動局宣示勞安態度,更早之前的錢櫃KTV大火的罹難員工賠償,更看不到台北市政府強力守護罹難員工權益的決心,從對業者的假扣押到成立賠償信託基金、協助團體訴訟等作為都看似被動,兩相對照之下,守護勞安的態度高下立判。

如果要大家捫心自問:願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去當工人?以當下這種勞安的職場來看,答案應該是顯而易見。其實台灣不只需要做工的人,更要養成各種專業的職人,打造安全的工作環境才能撕掉又髒又危險的標籤,迎來更多年輕新血;政府和企業主的勞安教育和管理,真的該加油了!

   
港版國安法上路 「一國兩制」空笑夢
孔令信/大學教師(台北市)/聯合報

大陸人大常會在六月最後一天以全票通過港版國安法案,毫無懸念地就趕在七一起實行,首當其衝的當然還是黎智英與黃之鋒等泛民主派人士,根本上說就是黎智英、黃之鋒條款,特別為他們量身打造!

從二○一四年雨傘革命開始,泛民主陣營人士就被鎖定,但因還有「一國兩制」的承諾,所以北京至少還保持一個「港人治港」的民主假象;但到了去年六月九日「反送中」運動,北京起初還是持著觀望態度,十一是大家觀察的指標,那天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北京參加慶典後傍晚即返港,十月四日即推出「禁蒙令」馬上引起市民強烈反彈,十月五日《人民日報》一版刊出評論員文章〈禁止蒙面,止暴制亂〉聲援林鄭,當時已將反送中定位為「暴亂」而非民主示威。反送中的抗爭一直到十一月廿四日舉行的區議會選舉投票率創新高,泛民主派大勝,令建制派和鄉事派遭到史無前例重創,緊張氣氛才漸趨緩。

美國順勢所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北京當然更是不滿。所以在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之際召開的兩會,加速運作港版國安法草案!然而此舉最大的敗筆就是人大介入立法,完全打破對港「一國兩制」的承諾,只為了要打擊北京所謂的「港獨」。

六月廿九日北京官媒《環球時報》社評:〈賣港賣國者需要識時務,頑抗必遭懲〉直揭:國安法「不會剝奪那裡人們的任何合法權利,包括言論自由、和平示威的權利等。但是那些煽動『港獨』、推動外國勢力『制裁』香港等惡毒表現在老百姓的常識中就屬於『叛國』,它們與港人正常生活所需的各種自由毫無關係…」

擺明就是把過去所有上街請願/抗議的香港市民,特別是與特區政府和中共對抗的民主示威活動打成「叛國」,坐實了香港七一起即進入「一國一制」,任何兩制的說法都只是口頭說說。事實上按《環時》的邏輯,言論自由、和平示威的權利都有,就是不准有反對中共的自由。既然不能反對也不能批評,那麼還算得上是言論自由與民主嗎?

其次,港人的國安法不能由港人自己立法,還得勞駕人大來操盤,港人還有選擇民代執行民主的權利嗎?一切不都是要聽北京的,任何想要大聲反對的人,在港版國安法下就有可能是「港獨」、「叛國者」,未來的廿七年中,哪還需要特區政府與議會?

最後,七一起的香港,美國插不上手,各國幫不上忙,港版國安法已經禁錮了香港市民最基本的人權,不是做順民,就是做北京的打手,因為這樣才有言論與示威的自由!想要抗議特區政府或中共,門都沒有了!

   
港版國安法上路 台港關係 考驗才開始
戴世瑛/律師(台北市)/聯合報

港版國安法通過實施,會不會從此改變「一國兩制」現狀?對台、港關係後續效應為何?不知我當局,除一貫的聲明譴責、口頭警告「停用港澳條例」,與公布人道援助專案外,是否已作好萬全的因應準備?

形式上看,此法僅係針對懲治在港實施的危害國安犯罪。與基本法所承諾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政策,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尚無違背。

惟立法程序上跳過港立法會,構成要件又具不確定性,且條文增設了例如由特首指定承審法官、大陸中央在港設國安公署監督指導辦案、特別情況下大陸保留行使管轄權等若干有異於香港現行或一般民主法治國家刑事偵審制度的安排。對該區既有法治體系,確不無衝擊。

故該法生效上路,係填補法漏洞,為港輸入「防毒(獨)軟體」,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或緊縮港府自治權限,壓制港民包括言論、新聞、出版、結社、集會、遊行等權利自由,導致「一國兩制」「名存實亡」,誠有待觀察。

尤需留意的,是台、港關係發展。按港版國安法規定所謂「分裂國家」或「外部勢力干預」,大陸外交部與國台辦業點名包括台獨。港府成立的港台協進會,日前亦指責我政府藉台港策進會「干預香港事務」。雖迅即為我否認,但由此觀察,今後我方在港活動與交流空間,恐大幅遭限制。台、港間官方互動,勢難維持對等善意,或將步兩岸關係後塵,陷入僵局。

影響所及,舉台、港刑事司法為例。前因陳同佳返台投案爭議,雙方齟齬,現時兩地司法互助幾乎完全中斷。當國安法利劍高懸,加上無相關協議保護,未來赴港台胞或駐港單位人員有無人身安全疑慮,甚至發生「港版李明哲事件」可能?令人憂心。

最後提醒,倘就台、港兩地人員往來、轉口貿易、金融匯兌等指標綜合評估,港對台重要性,可能遠大於台對港。在形格勢禁下,能否迴避爭議落實「撐港」專案、保證我在港權益與待遇,乃至決定停用港澳條例時機,與回歸兩岸條例適用對象範圍等,此際均成迫切難題。對去年因「反送中」意外「撿到槍」的蔡總統與國安團隊來說,考驗才正要開始!

   
崛起vs.焦慮 龍象世紀大博弈
石齊平/鳳凰衛視資深評論員(香港/聯合報

最近中、印兩個在西藏拉達克地區邊境又爆發衝突,雙方互有傷亡,這是繼二○一七年雙方在洞朗地區武裝對峙以來,又一次激烈的邊境摩擦。對照近年來印度對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的抵制,及去年在RCEP簽署前最後一刻的臨門退縮,相當程度上都折射了印度面對中國持續快速崛起下的糾結焦慮。

中國龍與印度象,一九六二年第一次交手,龍勝象敗。象沒齒難忘,時刻想扳回一城,然而力不從心,事與願違,徒然更加深了焦慮感。

GDP已位居全球第五的印度,面對GDP上升更快已位居全球第二的中國,除了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惆悵外,其日增的焦慮感也其來有自。

回到一九六二年中印的藏南之戰,中方雖勝出,但整體戰略形勢印度是遠優於中國的。中方雖大敗印度,但毛澤東卻斷然下令回師,甚至撤退到戰前實際控制線以北廿公里,留下了一場「讓世界目瞪口呆的勝利」。主要原因是後勤難以支援。相較於印度境內的一馬平川,後勤補給容易,中國有青康藏平均海拔四千五百米的高原,當時既無鐵路亦無高等級公路,亦乏高原機場及能航行於高原的航空器,雙方戰略形勢孰優孰劣,不問可知。因此中方見好就收,並提出以實際控制線為準劃定永久邊界的主張。

目前中、印邊境有三處未定界,東線即藏南地區,面積九萬平方公里,地處亞熱帶,肥沃,由印方實際控制;中段,在尼泊爾以西,二千平方公里,亦由印方實際控制;西段,即最近雙方衝突的阿克賽欽,三點三萬平方公里,由中方實際控制。如印方也同意中方主張,三處爭議地皆以實際控制線為準劃分永久邊界,那麼印度將取得東段與中段,以交換中國取得西段的阿克賽欽。

由中方實際控制的阿克賽欽,是新疆與西藏唯一的陸路通道,且是整個中亞的制高點,由北而南,由上而下,直接就威脅到了印度的心臟區(新德里、孟買、加爾各答)。

從一九六二年到目前,大約一甲子,整個西藏的戰略形勢已出現大翻轉,青藏鐵路已通,高原機場已建,適應高海拔作戰的戰鬥機、直升機、運輸機均已齊備,輕型坦克高原之上如履平地,加上導彈部隊及北斗導航,整個印度均在西藏高原的威懾之下。

不僅如此,雅魯藏布江利用高低海拔落差建大水壩,無論截水、放水,均對印度東北構成巨大威脅。

再者,六十年前,印度洋基本是屬於印度或美國的,但進入廿一世紀,中國除了一帶一路基建大倡議外,更通過了在友好國家相關港口的興建與使用(緬甸皎漂港、斯里蘭卡漢班托特港、馬爾地夫港、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紅海口的吉布提),連起了一串在印度洋中形似包圍了印度的珍珠鏈。

經過一甲子布局,中國龍在龍象世紀大博弈中,明顯已徹底翻轉了開局時的劣勢,不但「做活」了西藏,且遏住印度心臟要害,更在地緣上構築了大包圍圈。進入中盤後,印度這盤棋看來是更難下了。

   
紓困到振興 重塑台灣經濟
王釗洪/大學兼任教授(嘉縣民雄)/聯合報

今天,喧囂多時,全民關注的「振興三倍券」正式上路了。經濟部樂觀估計,待七月十五日振興三倍券正式使用後,餐飲業在下半年將快速回溫。

然而這種折價券式的消費券,想要達到期望的最大乘數效果,必須先有全民參與的意願,唯迄今民間領券的意向似乎不高。近日更傳出南部與中央同屬執政黨的六都之一的官員及議員們,曾公開表態不領三倍券,個中原因為何,似乎值得探討。

素有「無煙囪產業」之稱的觀光旅遊業,在台灣長久以來便是國民經濟的重要項目。不過它的需求彈性大,也容易受外來衝擊的影響,在今年新冠疫情肆虐之前,台灣的旅遊業就已承受了一波陸客驟減的黯淡。觀光旅遊一個特點是牽涉的行業很廣,相互的依存效果很強,旅宿、餐飲、交通、旅行社策畫、導遊領隊等需協同配合,絲毫馬虎不得。

近期主管機關交通部已承諾,除三倍券對旅遊業的支持外,七月一日將推出為期四個月的「安心旅遊補助」,分別針對團體旅遊、自由行住宿、遊樂業入園、巴士等加以補助。此外,紓困3.0將是對九月前仍受疫情衝擊的國際旅遊業,補助員工薪資及協助融資貸款。

台灣的旅遊景點雖然不少,但行程納入觀光夜市似不可免。可惜的是夜市的髒亂喊了幾十年,能真正改善的不多,政府難道不能嚴加督促改進?中南部鄉間景點附近的觀光民宿,也難有合乎最低水準的。

去年我聽一位日本來的交換學生和幾位台灣同學,去咖啡農園參觀。回程天色已晚,便投宿在一棟民宿,入住後發現不但設備簡陋,而且氣味怪異;更難忍的是庭院裡「雞犬同框」,這隻吠完那隻啼,直到天亮,正是「乘興而來,敗興而返」。

在中南部農村地區,這類小旅館及民宿多得不可勝數,欠缺品管的作法若延續下去不但會敗壞了景點的聲譽,更會斲喪國旅的前程。政府應該趁此良機協助業者升級,改善體質;地方政府也應善加維護風景區的公共衛生,勤加整修道路設施。

歐盟七月重開邊境。台灣再度迎接先進國家旅客的機會指日可期,定位為國際觀光、旅展的大型豪華飯店也應開始超前部署,早做準備。

新冠肺炎疫情解封後,內需的餐飲、商業與旅遊可望逐漸復甦,但以外銷為主的製造業,由於全球疫情依然嚴峻,未見明顯降溫,上半年轉單、補單效應已過,七月的挑戰才要開始。訂單不來,廠商也無計可施。政府的首波薪資補貼的紓困財源即將用罄,即將啟動第二波補貼,據保守估計紓困額度可能上看一千億元,不可謂不巨。

詭異的是新台幣兌美元的匯率從去年五月迄今,已升值兩元,出口的障礙除了國外持續的疫情,強勢的新台幣會使問題更趨困難。政府若未能考慮出口競爭國的匯率走向,新台幣持續升值的壓力恐會增加紓困的額外負擔。

七月一日將是台灣繼防疫成功之後,再次展現完滿重塑經濟復甦的里程碑!

   
不能賣華為…台積電搶訂單 神救援浮檯面
劉佩真/台經院研究員、APIAA/聯合報

原先在美國對於華為祭出直接產品原則,市場憂心一二○天緩衝期過後,台積電恐無法再幫華為進行高階製程的代工,若以華為目前占合併營收比重最高可達十五%看,將對台積電今年第四季營運績效產生衝擊。

不過台積電先進製程的全球高度競爭力,的確在此時發揮強大的保護傘。台積電訂單後援部隊果然陸續浮出檯面,特別是五奈米製程因全球無其他供應商,故包括Apple、AMD、Qualcomm、聯發科、NXP、Xilinx、Nvidia將陸續分食華為所空缺出來的台積電產能,今年台積電合併營收亦可順利達到先前法說會所說明十四—十九%的區間,對於國內出口表現亦可形成支撐力量。

以聯發科來說,今年第二季起陸續備齊高中低階5G手機晶片,頗有逆襲Qualcomm的氣勢,畢竟聯發科背後亦挾其美中交惡的經營環境,此態勢反有利於聯發科替代Qualcomm晶片,搶攻中國其他手機品牌業者的訂單。也就是說,有鑑於聯發科無論在4G或5G領域的手機晶片市占率皆有機會上揚,混合市占率將由今年約卅%攀高到二○二二年四成以上。

再者,聯發科於網路與遊戲機特殊應用晶片解決方案業務持續成長,何況美中科技戰越演越烈,反而促使OPPO、紅米、Vivo會更積極向聯發科採購,使得今年公司營運績效將呈現成長格局,也連帶加速聯發科對於台積電的下單,除下半年加碼七奈米、十二奈米之外,聯發科亦有機會提前導入台積電五奈米,來加持公司高階5G手機晶片效能,成為台積電神救援的本土業者。

相對地,今年下半年Qualcomm也積極推出新品與聯發科一較高下,除了六月發布Snapdragon 690 SoC,採用台積電八奈米製程,搭載X51調製調解器之外,預計九月將發表Snapdragon 875、X60基頻晶片,將採用台積電五奈米製程,而今年第四季更可放量,此也形成台積電五奈米製程的另一個後援部隊。

更重要的是,台積電目前最大單一客戶Apple,未來占台積電的比重將持續站穩在兩成之上,主要是除了維持iPhone 12的五奈米製程處理器投片量不變之外,Apple基於對於核心關鍵晶片的主導性與自主性,將推出自家的CPU取代Intel的產品搭載在MacBook上,顯然Apple對於台積電的晶圓代工下單產品,已由智慧型手機延伸至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反映隨著系統廠商自製晶片比率愈高,且追求更高的效能及差異性,台積電相較於競爭對手,接獲訂單的機率也就更為提升。

   
全民抗疫 保險健檢補缺口
因疫情的關係,民眾風險意識高漲,頻頻詢問保險顧問自己的保障內容是否足以抵抗,若真的陷入疫情風險時,現在的保單規劃是否足以支應個人需求;對於民眾現階段的疑惑,在此也提供幾個自我檢視的方式。

「台灣之光」世界唯一玻璃打造媽祖廟
在鹿港彰濱工業區有一個「台灣之光」,世界唯一的玻璃媽祖廟,從裡到外全是玻璃打造的,包準你來一定驚嘆得合不攏嘴,怎麼會有這麼漂亮的玻璃廟呀!這座台灣第一、也是全球唯一的玻璃廟。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