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e周刊】不但有職場求生法則,更幫你補強不可不知的勞工權益,讓你成為內外兼修的快樂上班族! 【行遍天下旅遊電子報】每月企劃精采的旅遊專題,讓你感受美景與多樣風情,創造屬於個人的旅遊哲學。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10/04 第580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賴總統生日快樂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兩岸戰鬥氛圍,亞洲資產中心豈可能成功?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基金架構REITs 留財引資要角
民意論壇 颱風醫院失火 消防解方
安泰悲劇 敲極端氣候公安警鐘
碳費給優惠 殃民弱台恐賤賣未來
AI+智慧農業因應氣候風險
三兆總預算 卻窮孩子、吝修校舍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賴總統生日快樂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民國四十五年,蔣中正總統七十歲生日,胡適在《中央日報》與《自由中國》發表「述艾森豪總統的兩個故事給蔣總統祝壽」。文章讚揚艾森豪全權信任下屬、不深究瑣事、不輕下決斷,正符《呂氏春秋》所說,領導人要「無智,無能,無為」。胡適說,蔣總統是勤勞的愛國者,但自己多年來建議他不必多管細事,躬親庶務:「無智,故能使眾智也。無能,故能使眾能也。無為,故能使眾為也。」

賴總統自幼失怙,苦學考入台大、學士後醫,四十四歲取得美國哈佛碩士,一路力爭上游。他演講幾乎不需看稿,顯示提前勤奮讀熟背熟。但賴總統的風格顯然就是「伐智,伐能,伐為」,緊抓細節的執著度,比蔣中正毫不多讓。

總統有權無責,是憲政流弊,賴清德更一上任就成立三大委員會,直接架空閣揆。面對立院朝小野大,他下令綠委須全勤迎戰,諄諄教誨直播宣傳政策,並造冊統計誰疏於經營網路。他打破慣例親自約見新科將領,還當場「提醒」防長顧立雄,必須落實部屬的禮節。府方努力否認總統罵人,隨即又傳出他在防颱視訊會議六度質疑花蓮縣長,說什麼也不信別人提報的數字。

這個星期天(六日)正是賴總統六十五歲生日。胡適若天上有靈,不知會否想到:當初的祝壽文章,過了六十多年,居然同樣適用?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兩岸戰鬥氛圍,亞洲資產中心豈可能成功?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行政院上月大陣仗召開「經發會顧問會議」,因內容空泛又產學不同調,學者憂慮該會淪為「利益團體會議」。其後,金管會提出「壯大資產管理」等五大計畫,宣示打造台灣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高雄市長陳其邁一馬當先,爭取該中心設在高雄。此一財經大餅看似華麗,但能否落實達標,則讓人存疑。二十四年前扁政府擱置「亞太營運中心」計畫後,台灣已錯失良機太久。

近年半導體及資訊產業蓬勃,台股不斷飆漲,甚受全球關注,證明台灣經濟實力不可忽視。加上近幾年不少台商自大陸返鄉帶回龐大資金,活躍於股市及房地產市場,都颳起資產飆升旋風。然而,台灣錢淹腳目是一回事,台灣要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又是另一回事。從金融及稅制自由度、人才、乃至政治安定的角度看,台灣要和新加坡、香港爭勝,主客觀條件上都有一大段落差需要追趕。

先談優勢,台灣有不少優質企業,尤其是在AI供應鏈具關鍵地位的科技業,民間蓄積的資金也足夠雄厚。再看劣勢,台灣的金融機構多半習於面對本土客戶,缺乏應對國際客戶的經驗,語言及專業能力均不足。此外,台灣的金融稅制法令僵固,金融業受到高度監管,投資管道及分紅機制相對受限。光論這些主客觀條件,台灣想要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恐難與香港、新加坡一較高下,遑論取而代之。

更重要的是,要成為一個跨國性的金融或資產管理中心,先決條件是要有一個長期穩定的政治環境,讓投資者相信台灣的內外環境安全可靠,不致動輒風聲鶴唳危及其投資。然而,目前兩岸關係緊張,中共機艦不時擾境;而賴總統又經常高亢挑釁,最近更宣布要組建四十萬「民兵」備戰。試想,如果賴政府絲毫不以台灣的和平穩定為意,國際社會又都把台灣視為「下一個烏克蘭」;那麼,志大言大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如何吸引其他國家的資金前來?

兩岸兵凶戰危,加上主客觀條件不如人,政府奢談什麼「亞洲中心」,都只是空中畫餅。那麼,金管會為何要力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呢?其中一個不能說的秘密,這恐怕只是在為台灣有錢人規劃資金外流的路徑罷了。目前國內已有十多家銀行開辦「高資產客戶」的資產管理業務,規模高達數百億美元,並正在迅速累增中。金管會推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消息一出,台灣立即掀起國內富豪的「家族辦公室」資產熱潮。在這種情況下,成立「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未必能將國外資金帶進台灣,卻可能使國內高資產家族的財富更便於流向國外。若果真如此,這會是一個好計畫嗎?

任何以「區域中心」為目標的計畫,除了要有遠見、有步驟,也必須抓住時機。卅年前李登輝時代曾推動「亞太營運中心」,當年「六大中心」的規劃或許過嫌龐雜,但當時是看準中國大陸尚未崛起,台灣可藉兩岸同文同種之便,運用自己的獨特位置站穩「亞太中心」地位,並藉著經貿國際化確保台灣的安全。事實上,當時只要有一項中心計畫努力推動,都能獲致相當成就。但扁政府一上台,立刻宣布廢止亞太營運中心計畫;其後中國大陸推動改革開放並經濟崛起,台灣即錯失成為亞太中心的機會。

賴清德若不能體認國家和平之重要,任何面向世界的招徠計畫都難以成事,遑論亞洲資產中心。經發會顧問會議成為「利益集團」代言場域,亞洲資產中心若再淪為富豪的機會之窗,民眾嚥得下嗎?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基金架構REITs 留財引資要角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開放基金架構的REITs(不動產投資信託)修法,對於壯大投信業並推動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是一項關鍵性的指標。此次修法的亮點之一是順應國際趨勢,顯著擴大了REITs的投資標的範圍。不再侷限於商辦、廠辦與百貨,新增了資料中心、倉儲物流、醫療大樓、長日照、公共建設以及再生能源等資產類別,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具長期穩定收益的選擇。

在全球市場中,REITs已被超過40個國家所廣泛接受,掛牌已接近1,000檔。根據美國全國不動產投信公會(NAREIT)的數據,已有1.7億人直接或間接方式參與REITs投資,達到一半家庭的高占比。康乃爾大學與不動產顧問公司調查也顯示,65%的大型機構投資者積極參與投資,這充分說明REITs對一般民眾和機構投資者的高度吸引力。

REITs的成功因素在於其長期穩定的收益、高流動性與透明度、以及多樣化的投資組合。此外,許多REITs在資產管理者積極運作下,具備突出的環境、社會與治理(ESG)表現。國際知名財金期刊《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在去年的一篇研究顯示,REITs在關鍵永續性指標上表現出色。又以日本J-REITs市場為例,超過九成REITs皆主動採用全球房地產永續基準(GRESB)的外部評鑑標準,展現出其對永續投資的承諾。REITs另一大正面特色在於具體實踐普惠金融,透過資產證券化,將可產生長期穩定收益的大型資產,拆分為可交易的小額證券,使一般投資者能直接透過交易所參與如離岸風電等傳統高門檻的投資項目。

台灣的REITs市場目前僅剩六檔掛牌,規模小、折價大,信託架構限制了管理業者的操作彈性。相較之下,日本J-REITs市值約為新台幣3.4兆元,占股市的3.5%;新加坡S-REITs市值約新台幣2.4兆元,占股市市值約12%。日、星兩國REITs的蓬勃發展,凸顯出台灣REITs市場未來的巨大潛力,將為資產管理業者開創廣闊的藍海市場,承擔引導民間資金投入台灣實體經濟的重要任務。

雖然此次修法已在5月通過初審,但仍有許多細節有待行政與立法部門進一步支持和鬆綁。例如:首先,針對海上風機、儲能等不依附於土地,但具長期穩定收益的設備,如何納入現行的不動產定義。其次,發行標的應適度開放持有特殊目的公司(SPV)股權,便於REITs納入現有SPV架構的投資項目。此外,應參考新加坡的租稅優惠,由財政部提供更多支持,促進REITs發展。再者,應提升政策層級,協調國發會、財政部、交通部與金管會設立公共建設的單一窗口,將可行性促參案件或現有公共建設(如機場、交通、汙水處理廠等)轉換成具體案源,讓更多民眾透過REITs參與公共建設的長期穩定收益。最後,REITs標的應納入「只租不售」特色的社會住宅,讓不動產投信事業發揮專業,推出高公益性的社宅REITs,引導民間資金助力政府加速直接興建社宅,盡速完成未來八年直接興建13萬戶目標。

展望未來,擁有多元產業的台灣將成為亞洲極具特色的資產管理中心。開放基金架構REITs,亦為資產管理業者的茁壯提供了強大的基礎,後續國人應多鼓勵與支持本土投信與國際REITs共同合作,借鏡其治理透明經驗,廣開案源打造台版T-REITs產業鏈,讓超過百兆的民間資金能真正留財引資、打造繁榮永續的家園。

   
民意論壇
颱風醫院失火 消防解方
盧守謙/大仁科大火災鑑定中心首任/聯合報
東港安泰醫院火災造成嚴重傷亡,調查初步疑似二樓動力中心之空壓機起火後,觸及鄰近第一可燃物,成長中火勢加上外部效應,颱風帶來建築物內外的強大壓力差,使火煙流更加不可控,加速對高樓層人命安全構成威脅。此次火災發生於颱風強風條件下,嚴重限制救援能力,也帶來獨特的安全挑戰。

根據研究,在強風環境下,火災常伴隨極端火災行為,包括閃燃、爆燃、煙爆等現象。特別是在醫院小區間病房環境中,強風促進了室內外空氣的劇烈交換,導致冷空氣進入病房迅速取代熱氣體,從而加劇火勢變化,增加火焰強度與擴散速度,讓火災更快威脅到火災層以上人命安全。

從火災動力學上,強風助長區劃空間火災時,空氣由於是「被迫」進入而不是「吸入」,導致熱裂解氣體和火焰從火源處快速水平能量傳遞。最顯著的現象包括閃燃、爆燃、煙爆,以及火焰流偏轉等極端火災行為。此外,強風會改變火煙流的路徑和強度,加劇火災場景中的高溫與濃煙變化。

一些研究顯示,當強風吹入室內區劃空間時,這類風壓會促使火災更快地達到致命的閃燃現象。這可能表示空氣的比重或重量,以某種方式影響了這些閃燃的動量或慣性力。由於在區劃空間火災中發生空氣交換,熱氣體離開並被冷空氣取代,外部空氣的密度可能對火災現象的嚴重程度產生相當影響。隨著較冷的空氣流變得更加稠密,室內與加熱氣體的空氣交換可能會更加劇烈。且強大風壓對火災狀況的影響,使入室搶救消防行動更加複雜。

醫院火災疏散避難原則RACE,意即保障病患、家屬及院所內人員的生命安全。「R」代表rescue(救助移動)、「A」代表alarm(通報示警)、「C」代表confine(局限火煙)及「E」代表extinguish(撲滅火勢)。RACE意即「快速」,指醫院火災時要爭取黃金應變時間,將人命損失降至最小化。

醫院為消防法規重要的甲類場所,大量避難弱者收容,這意味著應制定相應大規模疏散活動,提供有效緊急應變自主能力。

因此,在應對這類極端天氣條件下的火災時,醫院及消防部門應特別關注強風對火災行為的影響,在自衛消防編組及消防救援採取更加靈活且韌性強的安全策略。這包括更完善的防火風險評估、適應風壓的救助及滅火技術。此外,應強化消防人員的救援裝備,特別是在強風壓力差變化的條件下,以確保能在高風險環境中進行安全高效的救助行動。

本次火災帶來慘痛教訓,但也提供寶貴的經驗,並揭示颱風條件下的火災救援挑戰。從建築防火設計角度來看,應著重提升防火安全的全面性,特別針對強風條件下的火災行為進行深入考量。建築物內部的防火區劃應更加嚴密,並強化空調與排煙系統的設計,以適應因風壓變化導致的火焰與煙霧流動。這些措施有助於降低風壓對火災蔓延速度和影響,從而提升建築物在極端天氣條件下的防火性能與抗災能力。

   
安泰悲劇 敲極端氣候公安警鐘
李佩芸/美國消防工程師學會台灣分/聯合報
在山陀兒颱風登陸並肆虐南台灣、全台無比關注颱風動向及災情當下,受風災摧殘的屏東東港安泰醫院卻遭受難以抹滅的火災衝擊,共造成九人死亡。悲劇猶如一記重槌,砸在台灣醫療照護多年公共安全改善的努力上。

上一次傷亡慘重的醫療院所火災,是二○一八年造成十五死卅七人傷的衛福部台北醫院火災,原以為醫療院所在經歷多年公共安全不懈的努力下已可有效防範,但仍應證了「有人的地方就有火災,有火災的地方就有損失,風險無處不在」,不利情境的火災風險,即使一切依法合格,仍可能因一次意外、疏漏、非常規的操作及情境,而來不及限縮波及範圍而衍生重大損失。

東港安泰醫院疑似於二樓的空壓機起火燃燒,起火地點為動力大樓,一樓為配電室,二樓為動力中心,三樓及四樓為存放大量醫療器材的庫房及藥材室,火勢延燒至存放大量可燃物及易燃物質的三樓及四樓,火載量大造成上方樓層空間大量濃煙瀰漫,逃生避難不及且消防搶救不易,形成樓下突然火災、樓上迅速受災之慘況。

火災死者位於更高的五樓、十樓及十一樓,乃因火災發生存在低層空間向上波及、濃煙快速往上竄,並涉及管道間防火防煙區劃、平時防火管理、安檢落實、不利情境緊急應變/輔助避難減災邏輯思維是否安全可行等多面向問題。下方空間之火災風險不僅是下方空間的責任與義務,而是關乎整棟大樓生命財產安全,唇亡齒寒在垂直多層空間中尤為貼切。低層部向上波及的情境更能套用於多起嚴重火災事件中。

火災風險無處不在,應居安思危,從日常做起風險辨識與溝通能力的學習、整體空間安全性力所能及的改善、自助及互助能力的提升。雖近年來醫療院所常規的疏散避難操作為就地、水平避難,但空間安全性不足或遭破壞,防火防煙區劃一經失效且濃煙威脅病房住民時,仍需進行輔助避難作業,屆時醫療院所自力避難更需盱衡環境時空,分階段進行輔助避難作業。水平避難至可暫時等待救援之區劃空間,因此更需避免不必要的人力浪費與過於繁瑣的任務分工,以達最小的損失與傷亡目標。

多數醫療機構為確保颱風期間可能發生之停電或孤島效應發生,多會事先為發電機補充充足燃料,此舉使風水災期間發生之火災境況更為嚴峻,並且在多方地區淹水、颱風災情頻傳致使消防隊疲於出勤情況下,更可能使不利火災事件難以得到立即性的公助救援。天然災害與人為災害間的牽制與影響,或許才是極端氣候下,位處高災害風險地區的台灣人應進一步思索及模擬的課題。

   
碳費給優惠 殃民弱台恐賤賣未來
鄭泰鈞/地球公民基金會議題部專員/聯合報
九月九日環境部召開第五次碳費費率審議,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竟於會中提案「優惠費率A、B」方案,最低可分別設定為零元、五十元,形同大放送給予財團企業「免費碳費」,令人難以想像將於十月七日召開的第六次碳費審議委員會,將如何踐踏台灣經濟和青年世代的未來!

二○五○淨零碳排早已成為全球趨勢。碳費的基本精神「汙染者付費」,目的便在於將企業生產的碳排放,透過收費、課稅等經濟手段,由經營者自行吸收,而不是持續讓全民埋單,用納稅人的錢補貼汙染者,並讓人民與未來世代承擔極端高溫的氣候變遷威脅。

然而,部分大財團仍然停留在廿世紀落伍發展的思維,屢屢遊說政府乞索碳費優惠,甚至放話「綠色通膨」恐嚇民眾;經濟部理應是讓台灣產業轉型升級、攜手企業阻止氣候危機,竟與汙染者裡應外合,提出「零元碳費」,淪為替財團營利的工具。

依環境部現行規定,高碳洩漏風險產業,如台塑、中鋼、台泥等提出寬鬆的自主減量計畫,便能同時享有碳費優惠費率和「二折」的甜甜價,導致「汙染者付費」成為「汙染者優惠」的怪現象,企業壓力根本不如其宣稱的巨大,也無以促使產業轉型升級,善盡企業ESG責任。

另一方面,全球最大的工商組織,國際商會(ICC)的研究更已指出,碳定價的實施並不會導致通膨危機,試問經濟部,通膨的科學數據在哪裡?

因此,產業叫苦連天,遊說政府、製造通膨輿論、和經濟部攜手演出話劇,目的只有一個-將碳費轉嫁給民眾,要全國人民幫財團繳碳費。

尤其近幾年台灣本土財團持續擴張,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重,從二○一二年的四十五點七七%,降至二○二二年的四十三點八七%;營業盈餘占GDP比重則由卅一點八二%成長到卅四點三七%,吸吮勞工、自然環境的巨型產業,竟然做不到「自己的汙染自己擔」,卻如巨嬰般哭哭啼啼,不免讓人笑掉大牙。

根據美國環保署研究資料顯示,每噸碳排放造成環境社會的損害,將近五七○元,相對於台灣目前規畫的一般費率三至五百元,至二○三○年逐步調升至一二○至一八○元的區間,不過是亡羊補牢,若以此聲稱碳費扼殺經濟成長、壓得企業喘不過氣,恐只是嚴重缺乏國際觀的最佳證明。

合理徵收碳費、取消不合理的優惠,不僅只是台灣躋身已開發國家、緩解氣候危機的義務,也是為了銜接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避免被收取更高的碳排規費,更是讓台灣轉型為綠色經濟,走入國際培養台灣綠色競爭力的契機。經濟部和財團的短視近利,恐成為「弱國」之舉。

碳費制度之目的,不僅僅是為了保護大自然,也是為了降低產業碳排放,讓未來免於氣候變遷的威脅,能夠永續發展。如今,賤踏出賣「未來」的,正是「當下」目空一切、遙控政治、攫取環境社會能量,從中變現套利的吃人財團。

   
AI+智慧農業因應氣候風險
李武忠/農漁經學者(台北市)/聯合報
氣候變遷導致的極端事件加劇,使得農漁業生產力受損、產銷失衡、農產價格飆高,進而影響到民眾的日常生活,台灣亦深受其害(如受極端氣候衝擊,導致全台最大文蛤產地僅收三至四成)。

繼上次凱米颱風侵台造成國內農業累計損失近卅億元台幣,蔬菜價格上揚八點五八%,八月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達二點五二%;這次山陀兒颱風登陸台灣之前,國內菜價已經應聲上漲,九月一日台北市蔬菜每公斤均價來到六十三點八%元,達近五年來最高;在群眾預期心理下,各超市架上的生鮮菜類被一掃而空,短期內葉菜類價格恐難以回穩。

既然政府強調要建立「韌性農業」,就應該拿出具體成效,讓菜價能維持在穩定合理區間,達到農民、廠商、消費者多贏的局面,而不是採取低於某價位就啟動保價收購的做法。想要建構具韌性的台灣農業,須同時整合技術創新、教育培訓、資訊共用與環境保護,但這些年台灣花費在研發農業適應,減緩氣候變化的關鍵技術嚴重不足,未見政府積極取消損害環境永續的政策措施,致遇雨成災,民怨不止。

鑑於極端氣候威脅全球,聯合國日前發起「以人工智慧方案加強應對氣候災害韌性全球倡議□,旨在利用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加強災害管理,提高人類應對天然災害的韌性以降低災害風險。歐盟為幫助農民減輕和適應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除推出「農場到餐桌」戰略外,亦積極向氣候智慧型農業模式轉進。

台灣處於災害性天氣與地震好發區,維持農產品產量難度更高,所幸隨著農業科技的不斷創新,為應對極端氣候頻發、穩定蔬菜供需,提供了新的思維與作法,其中AI+氣候智慧型農業成為可行方案,值得大力推動。

具體做法有:

一、透過AI與以核子技術助力基因編輯等新科技應用,加速培育適合台灣種植、抗逆性能強(高溫、耐旱、抗澇、抗病蟲害等)的蔬果品種,保障蔬果供給的穩定。

二、運用AI氣象災害預警模型減少災害損失,並降低民眾預期心理,避免搶購、囤積等不理性行為。

三、透過智慧農業降低肥料、農藥等使用量,可避免颱風到來前,因菜農搶收而造成農藥殘留超標及食安風險。

四、擴大推動設施農業、智慧農業、精準農業、植物工廠等新農業生產模式,有效降低風災、暴雨、乾旱等對農作物生產的影響,確保蔬果穩定供應及菜價平穩。

五、透過無人機協助運送受阻於風災、暴雨、土石流,而無法往外運送的高山蔬果。

六、提供足夠的優質種苗及生產技術,採取周年栽培模式,提升土地利用率和蔬果產量,保障蔬果四季供應,維持蔬果價格穩定。

七、加強推動智慧物流、智慧倉儲、冷鏈設施,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損失。

八、透過精準預測,適時適量進口蔬菜,以補足國內蔬菜供需短缺並穩定菜價。

氣候變遷正在徹底顛覆農民的生活,並從根本上改變農業的生產方式。對於小農來說,適應氣候變遷並為未來的氣候衝擊做好準備的難度相當高,需要政府大力協助。面對氣候風險的不確定性不斷增加,農業部門應該積極調整發展策略及預算分配,以強化抵禦風險的能力,不能僅消極的靠補助來善後。

   
三兆總預算 卻窮孩子、吝修校舍
羅智強/立法委員(台北市)/聯合報
九二一地震廿五周年當天,賴清德總統特別造訪「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在傾倒的霧峰光復國中校舍前,強調防範地震災害的重要,呼籲要謙卑面對大自然,從不足中學習改進。

○四○三花蓮地震造成六六一所學校校舍受損,再次震出老舊校舍抗震力不足的危機。但面對地震頻繁的威脅,賴清德真的有心從不足中改進嗎?恐怕不然。

全國超過五十年屋齡的國中小學校舍約二二○○棟,超過卅年屋齡約八三○○棟,兩者合計高達萬棟;全國高中校舍平均屋齡也超過卅二年。二○一九年,監察院曾公布調查報告指出,全國有十四萬學童在安全堪慮校舍中上課;二○二一年,國教署所提分析報告也顯示,全國高中以下校舍有一點二萬棟耐震力不足。

馬政府及蔡政府時期,各曾投入五百多億元用於改善老舊校舍。但賴清德上任後,教育部未再提出相關專案計畫,僅以一般性補助款補助各縣市辦理校舍補強改善。

賴清德總統,可否學學前兩位總統對學子的關心和柔軟?

一一四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破天荒高達三點一二兆元,其中光是花在大內宣的媒體宣傳費就高達十五億元,還要撥補台電兩千億元為錯誤的能源政策善後,卻僅編列卅七點五億元補助地方政府整建校舍。

近年建築原料成本上漲,一棟新校舍至少要花一至二億元,卅七點五億元分配到各縣市,根本杯水車薪。以台北市為例,四十年以上的校舍超過九百棟,在地方政府經費有限,中央補助不足下,完成改建遙遙無期。

台灣位處地震帶,每年發生兩萬至四萬次地震,規模六點○以上的地震每年平均三次。九二一地震時,倒塌最多的建築物就是校舍,毀損高達一五四六棟,二九三棟需要拆除重建,若地震發生在白天上課時間,後果不堪設想。

改建老舊校舍刻不容緩,賴政府投入的經費卻少得可憐。更離譜的是,面對外界質疑,行政院竟拿整修校園廁所,推行班班有冷氣、生生有平板的經費來湊數,辯稱改善校園環境的錢沒少花。

九二一地震後,慈濟發起「希望工程」,支援校園重建。行政院長卓榮泰的一一四年度施政計畫,聲稱要落實賴清德的「國家希望工程」,但隨計畫提的總預算創歷史新高,卻要窮孩子,吝於修校舍。

   
聽到外國人點咖啡時說「No room」,以為是「沒房間」好尷尬
AI and Big Data Maggie出國旅行,在咖啡廳排隊點咖啡。排在他前面的外國人說:"Americano, no room please." Maggie覺得好奇,難道這咖啡廳也提供住房嗎?原來no room/with room,在點咖啡時有另一層意思。

沉浸式體驗救星—多人即時互動技術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及疫情的推波助瀾,使得沉浸式體驗慢慢走入人們的生活中。馬修.史威茲出版的《場景行銷模式》一書中提到:傳統的行銷模式逐一失靈,在這個雜訊鋪天蓋地的時代,廣告、行銷、宣傳失去作用,「消費者渴望的不是內容,而是體驗。」運用「多人即時互動技術」已躍升為多人沉浸式體驗的要角。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