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3/31 第593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演練也增加不了的韌性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台積電拚命根留台灣,賴政府軟弱動搖民心
聯合晚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發展主權AI 需要營造軟實力
民意論壇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智機服事勞 智人饌酒食
民進黨政治敘事陷阱 考驗台灣民主
因應川普2.0 陸論壇窺端倪
供應鏈重組 不等於地緣封鎖
短命餐廳多 政府應協助
中影出身部長 不知怎救電影業?
大罷免添仇恨 國家永無寧日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演練也增加不了的韌性
黑白集/聯合報
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日前首度實地演練,以大地震及爆炸為假想情境。但建構防衛韌性可不是只有救災避難,除了備戰以及戰爭發生後如何維持人民基礎生活外,更重要的是如何避戰,才是目前最欠缺的超前部署。

民進黨政府將抗中作為政權延續的護身符,面對台海不斷升溫的壓力,總以「備戰才能避戰」相應。但備戰可不是只有買武器、學急救,二次大戰期間,英國在一九三九年九月對德宣戰前一年就展開備戰措施,政府擔心戰爭爆發時人獸搶糧,要求全國人民把貓狗盡速送到鄉下,否則就要安樂死,大量的寵物因此遭到處死。英國的作法事後雖引起非議,但由此可見,戰爭影響層面遠比大家想像的多很多。

就在□性演習前,美媒報導,只要中共願意,「今天就能封鎖台灣」。綠營支持者對於抗中可能引發的戰爭,常抱著「聖戰」的情懷,但除了糧食,能源、通訊都將首當其衝,尤其在民進黨堅持廢核下,台灣近五成電力來自燃氣,而天然氣安全儲量僅十一天,只要中共封鎖,不出兩周,在斷電、斷網下,台灣就無以為繼,這是賴政府演練再多次、救災速度再快,也無法改變能源毫無韌性的現實。

賴政府既然這麼在乎有人宣揚武統,那就要更努力避免招來武統的結局與悲劇,才是真正的務實之道。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台積電拚命根留台灣,賴政府軟弱動搖民心
社論/聯合報
台積電高雄廠今天舉辦二奈米擴產典禮,展現投資台灣決心。台積電三月初宣布在美國擴大投資一千億美元後,美國總統川普又多次替台積電加碼到二千億美元,台灣會否失去半導體優勢已成國人心頭疑慮。為宣示根留台灣,台積電規畫在高雄楠梓和新竹寶山同步啟動擴廠,寶山甚至將成為最早量產全球最先進一點四奈米製程的生產據點。台積電拚命證明在台建設沒有停,但擋不住美方壓力乃至動搖民心的是束手無策的賴政府。

台積電股價今年以來已下跌超過一成,幾度摔破年線,同時帶動台股價跌量縮,交易低迷,顯示民眾缺乏信心。台積電高雄廠擴產,還特別邀請行政院長卓榮泰出席見證,但這個政府只會沾光蹭熱,對於台灣產業窒悶的前景一籌莫展。

台積電在南北擴廠的同時,在美國也加快建廠腳步。但外界更關切川普為台積電加碼的二千億美元投資。對此,業界解讀有三種可能性:一是他說的是台積電到美國投資一千億美元,可帶動產生二千億美元的產值;二是台積電可能接手英特爾兩座晶圓代工廠,加上後續的投資;三,這是台積電加上後續供應鏈的合計投資。這三種說法都無法獲得川普證實。台積電不但不能否認,還無法表示任何意見。

不過,英特爾前執行長基辛格表示,台積電承諾加碼投資,無助美國恢復昔日在晶片製造領域的領先地位;他說,「如果你不在美國研發,美國就不會有半導體領先地位」。這些話反映出美國政界及產業界的看法,也就是台積電光是將部分製造移往美國,是無法滿足川普政府的;美國要的是最先進製程的研發能力,一併由台灣移到美國。

面對地緣風險與美方壓力,台積電擴大在美國投資及研發,已不可避免。過去台積電在美國首座晶圓廠歷時五年才竣工,隨著經驗累積,未來新廠可望比照「台灣速度」,二年內完工。此外,原本外界以為在台灣以外的晶片先進製程有所謂的N-1,即投資製程技術須落後台灣一個世代以上,但這條規定只針對到中國大陸的投資,台積電未來赴美投資申請,經濟部將以是否「對國家經濟發展有不利影響」為依據審查。可想而知,政府抵擋得住嗎?恐怕只會一路開綠燈,讓台積電帶領整串半導體供應鏈,一起「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

台積電即使在台灣南北擴廠,也把最先進的一點四奈米率先在台灣製造,證明沒有變成「美積電」,但這光是靠台積電拚命就行了嗎?因為這和台積電在美國的建廠速度、製程進度,是兩回事。亞利桑那州廠原定二○二八年生產二奈米,時程幾乎只會提前,甚至要做一點六奈米,台灣的經驗及價值勢必加速移往美國。

至於台積電會不會接手英特爾?經濟部長郭智輝一度失言,用唐氏症比喻英特爾;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則說就像汽油跟柴油沒有辦法混合一樣,兩人都試圖說明台積電和英特爾硬湊在一起有多麼不適合。但我方認為不合適,不代表美國沒有在討論這個可能性,端視英特爾的決定及川普政府的評估,一旦成真,台積還將額外背負英特爾的重擔。

台積電僅是民營企業,要如何抗衡川普政府的壓力?但國人只看見台積電單打獨鬥,賴清德總統只敢仿效川普請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在白宮舉行記者會的模式,在總統府開記者會把同樣的話再說一遍,並將此事描繪成台灣半導體向國際布局的美好遠景。然而,情勢正一步步演變成難以操之在我的局面,賴政府卻束手無策。

   
聯合晚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發展主權AI 需要營造軟實力
社論/經濟日報

有鑑於DeepSeek所帶來的國際震撼,賴總統及行政院都宣示要發展主權AI。同樣地,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谷立言日前在一場論壇討論台灣當前的挑戰,指出:雖然台灣在AI硬體居領導地位,但在軟體領域落後;包含國際對中文的擔憂,目前中文大型語言模型充斥中共的政治宣傳,這些能力運用將影響到一些重要的領域。關鍵問題是:台灣的繁體中文LLM要具有怎麼樣的內涵和影響力。

我國在2023年2月推出「台灣AI行動計畫2.0(2023-2026年)」,約略同時,國科會也研發出台灣的繁體中文LLM:TAIDE,後來並逐步推展相關應用,甚至包括台語、客語、原住民語言。另外,我國目前也有一些民間模型,包括:聯發科的生成式AI服務平台MediaTek DaVinci和繁中大語言模型BreeXe,以及鴻海剛發布的FoxBrain。因此,我國發展繁體中文AI,可以考慮兼容TAIDE和民間模型,槓桿民間產業能量,加速繁體中文AI的創新應用;部分的創新應用則可能需要搭配AI沙盒機制。

儘管很多國家對DeepSeek內容偏見或侵犯個人隱私等疑慮,但是DeepSeek對美國現有主流生成式AI確實帶來挑戰。中國受限於高階AI晶片取得的困境,使得本土的AI語言模型轉而採用一些如模型蒸餾(Model Distillation)、知識蒸餾(Knowledge Distillation)等方法,並加強了軟體的元素,進而發展出具有特色的低成本或輕量化的語言模型。因此,即便許多國家(例如南韓)禁用DeepSeek,但也認為可以仿效其所長。

繁體中文LLM及相關AI如何應用,或在哪些場域率先應用,是另外一個關鍵問題,我們需要逐步勾勒出未來發展的圖像。從本土的角度來看,基本上,應用場域若涉及人機互動,機器與人類的交流,台灣的本土大型語言模型,可避免外來語言模型與台灣使用者間在語言文化、習慣的差異。這種情況也適用於AI相關的智慧政府服務。不過,隨著AI的演進,我們可能也須進一步發展以自然語言為介面的邊緣AI或AI agent;以形成繁體中文相關的生態系。

另一方面,AIT谷立言處長的提醒也意味著台灣的繁體中文LLM需要產生國際影響力。的確,「台灣AI行動計畫2.0」當時也規劃提升國際影響力,但內容著重於:「積極參與國際AI相關組織、推動國際AI標竿企業或研發機構與台灣實質合作,協助台灣AI產業及應用的國際化與規模化,深化台灣AI科研能量及拓展。」

上述這些工作其實比較偏向於技術面,台灣的繁體中文LLM需要營造具有「台灣印記」的軟實力。很多人習慣將軟實力和軟體、文創等領域簡單地掛鉤起來。然而,從哈佛國際關係大師奈伊(Joseph Nye)觀點,原本的國際關係脈絡加以延伸,軟實力其實是一種底蘊的水平式資產,可以影響多種產業或領域。「硬實力」相對於軟實力就如同「北風相對於太陽」的對比,故軟實力的呈現類似南韓所營造出來的「韓流」,可在國際上引領風潮。所以,軟實力是一種集體性資產,可散發一些特質,對他人/他國的經濟取向、行為選擇等方面產生感召力、吸引力、影響力。因此,軟實力的績效呈現是對國際的訴求。

換言之,台灣的繁體中文AI不能畫地自限,要能對一定規模的外國人和華人,不論在台與否,營造出吸引力,讓他們可以藉此獲得具有原汁原味台灣特色的資訊或服務,甚至於讓這些資訊或服務在國際上具有比較忠實或平衡的華人圈元素。事實上,日本和南韓也都在加強主權AI的國際合作。

總而言之,面對AI的動態演進和中國在AI的快速崛起,台灣發展主權AI需要有較平衡和多面向的努力,並要積極營造對國際訴求的軟實力。

   
民意論壇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智機服事勞 智人饌酒食
趙坤茂/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聯合報
三月中旬,受邀參觀南港展覽館舉辦的「台北國際烘焙暨設備展」,對國人最新開發的烘焙設備與技術,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愈來愈聰明靈活,它的導入已逐步改變烘焙產業的樣態。無論是糕點製作或咖啡烘焙,倘若能巧妙運用現代科技,將可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和品質。

在糕點製作方面,AI技術已被廣泛應用於自動化包餡成型。例如,展覽現場有部模擬職人手工包餡的「AI魔術手」,它運用數據仿製人工注餡及收口技術,解決包餡機常見的麵皮擠壓和麵糰損傷問題。該魔術手其實是一部重達六百多公斤的智慧機器,可製作油酥油皮、發酵麵糰、高筋性包子和麵包。

還有一款單機多功能的全自動包餡成型機,它可記憶一百組製品的生產條件。在搭配製程所需的麵皮分割整型機、搓圓裝置及壓扁裝置等裝備後,只要點選設定的編號,即可生產其所對應的食品。從月餅、麻花捲、鳳梨酥、蛋黃酥等烘焙類食品,到肉圓、湯圓、芋圓、客家菜包等調理類食品,乃至於福州丸、魚丸、貢丸等魚肉漿類食品等,通通難不倒它,而且每小時還可製作六千個!

烘焙機單機多功能的設計,就如同二戰後計算機的實作開始使用儲存程式(stored program)的運作模式。如果我們要讓計算機達成某種新設定的任務,只要在記憶體開發新的程式來完成即可。類似的儲存程式概念,也出現在艾倫.圖靈(Alan Turing)所開發的抽象機器「圖靈機」(Turing machine)。

想想看,當我們要交派手機執行新任務時,若非藉由安裝套裝軟體,而以硬體繞線方式(hard-wired program)來達成,手機功用還能如此便捷靈動嗎?

此外,展覽現場有個機器人現磨咖啡的櫃台,吸引了眾人目光。根據客人點選的咖啡款式,機械手臂選擇熱飲杯或冷飲杯,若是冷飲的話,還會先加水加冰塊,再放到傳統研磨咖啡機製作咖啡,完成後揮手再見。雖然製程零失誤,但服務每位客人約花兩分鐘,讓等候的人潮有排到天荒地老的感覺。

老實講,該機械手臂的靈活度,還不如幾年前Cafe X所開發的「機器人咖啡師」(robotic barista)。Cafe X強調「由先進人工智慧支援的硬體、軟體和服務,由真實世界數據支援的高性能技術」。儘管技術先進,Cafe X一路走來,依然面臨奶泡拉花技術無法與職人相比,以及市場接受度等諸多挑戰。二○二○年,該公司關閉舊金山市中心的三個據點,僅保留舊金山國際機場的營運,目前門市數量不多。

本次展覽相當親民,各式各樣的試吃吸引許多男女老少嘗鮮。在排隊等著試吃包子的長長人龍裡,還可看到推著輪椅前來的長輩,令人感觸不已。

但願未來參觀時不需排隊,而是到處遊走的機器人,自動將熱騰騰的試吃美食送到跟前!

(作者為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民進黨政治敘事陷阱 考驗台灣民主
張世杰/佛光大學教授兼社會科學學/聯合報
近日,陸配劉振亞(亞亞)因被指武統言論遭限期離境,引發輿論爭議,也凸顯台灣社會對言論自由與文化認同的複雜矛盾態度。更值得關注的是,民進黨政府近年來強烈的抗中保台政策與輿論操作,是否已將台灣推向「準戰爭狀態」的危機情境?其透過特定敘事框架,將支持兩岸和平交流或認同中華文化的聲音邊緣化。這樣的趨勢不僅影響台灣的民主發展,也可能加深社會內部分裂。

從歷史與文化的角度來看,台灣的文化基礎深受中華文化影響。自明鄭時期以來,台灣承襲了儒家思想、漢字書寫系統與傳統節日,即便在日本殖民時期,台灣人民仍透過私塾與家族教育維繫漢文化。語言亦是重要的文化標誌,台灣的閩南語、客家語及官方語言國語(中文),皆源自中國各地的方言與官話體系。

然而,近年來的文化政策與媒體敘事,似乎有意淡化這些文化元素。近年來民調顯示,「台灣人」認同比例上升,而「中國人」認同比例下降,顯示教育政策與主流社會氛圍對文化認同產生極大影響。長期而言,民進黨政府的政治敘事策略,將部分主張兩岸交流的人描繪為「親中勢力」甚至「中共同路人」,這種趨勢可能導致認同中華文化的台灣民眾感到被邊緣化及疏離化,進一步加深社會對立。

言論自由是民主社會的核心價值。國際組織如「自由之家」與「無國界記者」均肯定台灣的新聞自由,但也指出部分媒體壟斷與政治干預的問題。若民進黨政府透過輿論操作,將所有主張兩岸和平交流的聲音視為異己,最終可能使台灣陷入內部極化。

此外,客觀地講,絕大多數人也都不贊同陸配亞亞的言論表現,認為她違背了兩岸民眾日常相處交流的慣有模式,對岸許多理性網民,對此也並不埋單。

歷史上,英國首相張伯倫在二戰前對納粹採取綏靖政策,而邱吉爾則主張強硬對抗。這一歷史對比常被用來論證民進黨政府「抗中保台政策」的必要性。

然而,兩岸情境不同於二戰時期的歐洲,兩岸問題涉及歷史、文化與地緣政治,無法簡單套用二次大戰時的國際關係思維。若台灣政府將強調和平交流的聲音比擬為「張伯倫式的軟弱」,而將對抗視為唯一選擇,恐非理性之舉。但這並不表示為了兩岸和平,台灣就必須放棄更充分的國防建軍準備,畢竟強有力的國防乃是兩岸和平的基礎。

面對當前政治氛圍,台灣社會應保持理性,避免陷入單一敘事框架。首先,言論自由應受到保障,不論支持統一或獨立的觀點,只要不涉及煽動暴力,都應享有發表空間。其次,應重新審視台灣的文化根基,承認台灣文化與中華文化的歷史連結,而非採取極端的去中國化政策。最後,社會應鼓勵理性對話,而非透過政治操作強化對立。

唯有在言論自由與文化包容的基礎上,台灣民主社會才能真正穩健發展。

   
因應川普2.0 陸論壇窺端倪
張雅君/政大國關中心兼任副研究員/聯合報
川普從元月廿號就職第二任總統迄今,接二連三揮出關稅大棒,由於其課徵關稅的對象不分盟友和非盟友,導致已搖搖欲墜的全球化經濟秩序進一步遭到衝擊。一般認為最可能遭川普逆全球化作為衝擊的中共,除在原先被課徵關稅基礎上被加增百分之十,以及近來八十家公司遭禁止購買美國技術外,尚未明確見到川普可能對中國採取的極限施壓政策;但一般評估此將逐步展現,甚至將於四至六月川習會面後方見端倪。中共理應有所因應,可從今年兩會結束後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和「博鰲亞洲論壇」窺見一二。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於三月廿三至廿四日在北京舉行,共計有包括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在內等八十多家外企代表與會,中共總理李強出席開幕式並發表主題演講。廿八日習近平更親自會見四十多位外企代表。

正如此次論壇主題定為「全面釋放發展動能,共促全球經濟穩定增長」,中共試圖向重要外企宣達中國經濟成長動能仍然強大,對外開放政策不變、多邊主義不變,盼望外商相信中國,與中國同行,繼續投資中國。

至於「博鰲亞洲論壇」係於三月廿五至廿八日於海南島博鰲舉行。儘管習近平和李強並未親自出席,而是由中共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主持開幕,但這場計有來自全球六十多國一五○○人參與的論壇,對中共未來外交趨向意涵的重要性不下於「中國發展高層論壇」。

其重要性顯示在川普2.0下,中共將轉而進一步深化亞洲區域經濟整合。在過去十多年,中共係通過全球化進程加速與擴大崛起,以致讓西方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感受其日益上升的威脅。川普甫上台就以關稅威脅巴拿馬,揚言要收回巴拿馬運河;此也迫使巴拿馬宣布退出一帶一路,同時香港富商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和記」集團,亦將巴拿馬運河兩個港口的經營權被迫出售給美國貝萊德集團;川普對巴拿馬的施壓,已導致中共在拉丁美洲的影響力遭到削弱。

換言之,中共全球化拓展範圍已遭制約,也迫使中共必須收縮,轉而鞏固亞太區域層面經濟整合。丁薛祥的主題演講因而是「共迎全球挑戰,共建亞洲家園」。中共尤其重視東協層面的區域經濟整合及一帶一路持續發展,此也成為此次博鰲論壇討論的重要焦點。

不過,川普不可能忽視富裕且經濟蓬勃發展的亞洲,上述以亞洲為中心的區域經濟整合,必不可免於川普以關稅與東亞各國進行雙邊談判、進行交易的挑戰和風險。博鰲亞洲論壇顯示的另一個中共因應川普施壓之外交趨向,是訴求全球南方國家之間的合作關係。早在去年十一月,習近平就曾向在巴西舉辦的「全球南方媒體智庫高端論壇」致賀信,此次博鰲論壇更進一步凸顯南方化色彩,多國政要就「全球南方:共商現代化發展新路徑」參與討論。

進一步言,中共通過主辦上述兩個論壇,表達對全球化的支持,反對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等逆全球化作為,從而試圖拉攏與聯合支持全球化的國家、資本家和各種力量,以反制川普的作為,減少自身未來可能的損失。

   
供應鏈重組 不等於地緣封鎖
張弘遠/大學教師(新北市)/聯合報
美國財長貝森特近日表示,墨西哥正提議對中國商品實施與美國同步的關稅,並呼籲加拿大共同加入,打造所謂的「北美堡壘」以遏止中國商品傾銷。貝森特認為,這些關稅將由中國企業自行吸收,對美國通膨影響有限,並將促進北美供應鏈重組與製造回流。這套敘事表面上看似合乎戰略規畫,實則忽略全球供應鏈的複雜現實,也高估地緣政治對經濟秩序的重構能力。關稅未必能如願推動區域整合,反而可能導致成本上升、產業效率下降,甚至加劇全球市場的不穩定性。

貝森特宣稱,中國企業將為維持市場份額而主動吸收關稅成本,從而減輕美國消費者負擔。但這忽略了供應鏈中價格傳導的多層效應。現實中,關稅成本往往透過製造商、分銷商與零售商逐級轉嫁,最終反映在終端價格上。此外,中國在多個產業中仍是不可或缺的供應方,尤其是在中間財、零組件與基礎原材料領域。在這些關鍵環節,替代來源建立需時甚久,即使企業願意壓縮利潤,也難以完全消弭對通膨的影響。簡言之,將關稅視為一種無成本的經濟手段,既低估了全球價值鏈的韌性,也高估了政策的單向效果。

關稅倡議背後的政策設想,是藉由壓制中國商品競爭力,迫使供應鏈回流北美。然而,企業的實際選擇往往更為精算與彈性。目前全球產業的主要外移方向,並非美墨,而是如越南、泰國與印尼等。美國國內面對高昂的人力成本、製造基礎設施老化與技術勞工短缺,即便具備政策誘因,回流規模仍極為有限。墨西哥雖擁有成本優勢,但基礎設施與產能也難全面承接中國的產業量體。所謂的「北美製造回流」更像是政策願景,而非經濟現實。

當前許多經貿分析預測中美經貿對抗將導致全球貿易進入的二元圖像:高附加價值的閉環市場對抗低價產能的傾銷體系。然而,這種冷戰式分類早難適用於當今產業格局。中國不僅是全球低價品供應者,也正快速推進高端製造,包括電動車、人工智慧、再生能源與半導體等戰略領域。相對地,美國與西方也無法脫離中國在稀土、醫藥原料與製造零組件上的供應角色。產業鏈分工與整合,早已跨越國界與意識形態。想以關稅構築經濟封鎖線,恐怕只會適得其反,造成效率流失與成本外溢。

面對美國關稅後,中國或有可能將過剩產能與低價商品轉向南美、非洲與東南亞,以緩解北美關稅壓力。然而,實際效益與風險同樣不可小覷。許多發展中國家早建立本地產業保護機制,並對傾銷行為採取嚴格監管。此外,這些市場的消費能力與物流基礎亦難與北美相比。中國固然會尋求市場多元化,但要複製對美貿易的規模與利潤結構並不容易。新興市場的接納門檻、地緣政治風險與基礎設施條件,都是供應鏈重組的限制因素。

從政策目標而言,確保供應鏈韌性與降低戰略依賴無疑是必要的。然而,手段若過於單一、導向貿易壁壘與地區排他,只會帶來新風險與不確定。產業重組需要的是長期策略,包括基礎設施投資、技術培育與跨區域協調,而非倚賴關稅這類短期性工具。「北美堡壘」的構想,與其說是一套經濟政策,不如說是一種地緣想像。若真要重塑全球經濟秩序,首要之務是深化合作與治理創新,而非築牆自守。面對複雜的全球供應鏈,需要的不是封閉,而是靈活、分散與開放的調整能力。

   
短命餐廳多 政府應協助
李姵瑩/科技業(新北市)/聯合報
近日,台南育樂街的「李記爌肉飯」在開業僅九天後便黯然收場,這則新聞或許只是餐飲業的短暫插曲,卻反映了一個更深層的問題,亦即餐飲市場競爭白熱化,能否長久存活,考驗的不僅是廚藝與口碑,更是對市場變化的敏感度與經營策略的靈活性。「短命店」案例層出不窮,是餐飲業態的一場革命。

近年來台灣餐飲業數量激增,無論是連鎖餐飲品牌、個人創業餐館,甚至是外送專門店,市場早已供過於求。據經濟部統計,二○二三年全台餐飲業營業家數已超過十六萬家,創下歷史新高,倒閉率卻也居高不下,平均每年超過一萬家店家歇業。顯示餐飲市場雖然看似繁榮,實際上早已高度飽和;業者的競爭不僅限於菜色與價格,更在於品牌經營、數位行銷及營運模式的創新。

以「李記爌肉飯」為例,台南作為美食之都,本擁有大量傳統小吃與知名老店,若新創業者無法在口味、行銷或價值主張上突圍,即便再具特色也可能被市場迅速淘汰。此外,現代消費者轉向外送與即食餐點,若店家仍停留在傳統營運模式,難以適應市場變遷,生存將更加艱難。

經營餐廳並非僅「好吃」就能成功,而是涉及一整套商業營運模式。據內政部統計,近五年來台灣商業不動產租金平均上漲一成,而台北、台中、高雄等大城市的核心商圈租金更是驚人;台南育樂街這類學生商圈雖然人流穩定,但租金也不容小覷。另一方面,食品成本受全球供應鏈影響而波動劇烈,二○二二年以來,由於戰爭與氣候變遷影響,導致原物料價格飆升,餐飲業成本大增。此外,基本工資的調漲也使得人力成本持續上升,對人力密集的餐飲業來說無疑是一大負擔。

針對餐飲業的高倒閉率,政府應提供更積極的政策支持,協助業者降低經營風險,提高存活率,筆者提出以下建議或可供政策參考:

一、提供租金與創業補助。針對新創業者,可考慮提供初期租金補助,或與商圈業者合作推出優惠方案,降低創業初期的財務壓力。亦可推動「空店活化計畫」,鼓勵短期試營運,讓業者能以較低成本測試市場反應,再決定是否長期經營。

二、推動數位轉型與外送補助。外送市場已成為餐飲業的重要收入來源,但小型業者往往因平台抽成過高、行銷資源不足而無法有效利用。政府可考慮提供數位轉型補助,幫助業者導入POS系統、線上點餐平台,甚至建立品牌電商來提高營運效率,減少對第三方平台的依賴。

三、鼓勵自動化與標準化經營。許多餐飲店因過度依賴廚師個人手藝,導致品質難以穩定,影響顧客回流率。政府可鼓勵業者導入中央廚房模式,或透過自動化設備降低人力依賴。

四、推動市場多元化,避免單一競爭。大部分新店家選擇的品項往往趨於雷同,導致市場競爭過於激烈。政府應透過創業輔導,鼓勵業者開發具差異化的餐飲模式,或結合觀光資源的餐飲體驗,讓市場更多元,避免惡性競爭。

過去開餐廳被視為門檻低、回收快的創業選擇,但如今市場環境已劇變,僅憑熱情與手藝已難支撐長遠經營。

政府應從「市場監管者」轉為「創業助力者」,打造更健康的經營環境。對於餐飲創業者來說,則需要更精準的市場分析與經營策略,才能避免「還沒吃到就倒了」的悲劇。

   
中影出身部長 不知怎救電影業?
王微曦/公退(台北市)/聯合報
文化部長李遠廿三日出席「人民是頭家」台南場政策開講,針對在野黨大砍文化預算,他拿出大碗公強調「我不是要飯的,我要把這個要飯的碗,變成台灣文化的聚寶盆」。作家小野的風骨已消失,變成官僚李遠了。他以前還是國民黨所屬中影公司培養出來的電影事業人員,沒想到為了官位背叛了理想。

民國六十八年成立的梅花戲院,宣告將在四月卅日熄燈;在繁華的大安區竟然無法生存,可見電影事業之艱困了。

奧斯卡日前頒獎,五十四歲的導演西恩貝克,以「艾諾拉」獨拿四座小金人;他在領取最佳影片獎項時,也感嘆現今電影環境的艱困,鼓勵大家多去電影院看電影。另外,以「粗獷派建築師」奪得最佳男主角的安卓亞布洛迪也說:「表演看起來很光鮮,但其實是一項很脆弱的職業」,兩人道盡了電影事業工作人員的困境。

看電影是筆者的喜好,一星期總會去電影院看兩三次電影;前陣子看到歷史悠久的台南真善美劇院、全美戲院陸續關門,心中很不捨。網友喊著要趁關門前包場支持,其實他們都是「子欲養而親不待」。

國內電影業近年來少有好電影出現,但其實國片也曾有風光時代,李安拍出「臥虎藏龍」、「飲食男女」、「囍宴」等好片,成為國際著名導演。現今台灣影視界許多人卻頹廢到只想靠政府補助,拍些符合意識形態的電影;某些電影爭取到文化部四、五千萬的補助金,卻只拍出票房四、五百萬的電影,只會迎合民進黨的意識形態;更有饒舌歌手公然說「我本來就是來要飯的,合法的飯你不要嗎?」

李部長過去是國片新浪潮電影時代提拔出來的「老中影人」,現在卻不知如何搶救電影事業。

   
大罷免添仇恨 國家永無寧日
張人俊/退役中將(新北市)/聯合報
楚漢相爭,劉邦入關後勤政愛民,與民有約殺人者死,得蕭何、張良、韓信三傑遂得天下;反觀項羽力能扛鼎,驍勇善戰,卻強橫霸道殺人成性,坑殺趙卒四十萬人,僅一范增而不能用,八千子弟兵傷亡慘重,己身亦戰死軍中。為政者好逞凶鬥狠,結局又如何?

東漢光武中興,用名將馬援,每光復一城市,必築房以利民居、修道路以利民行,得民心者昌是也!唐太宗得魏徵,察納雅言,以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成就了貞觀之治。經國先生勤政愛民、功在台灣,凡有良心者誰不懷念?

民進黨二次執政九年來一黨獨大,絕對的權力絕對的腐化;國家實已滿目瘡痍、遍體鱗傷,動搖國本恐非虛言。「大罷免」雪上加霜,政治敵對仇恨無以復加,人心望治卻永無寧日。期盼政治人物揚棄一己一黨之私,以民為貴、以蒼生為念,實屬天方夜譚!青天白日滿地紅,美麗的寶島台灣何處尋?哀哉!

   
新竹香草部落賞橘色花毯秘境 季節限定遊程手作體驗
告別秋冬之際九降風的吹襲,新竹的春日景色洋溢著溫煦美好的氛圍。風鈴木、紫藤花接棒登場,山裡金黃色的金盞花海隨風搖曳,蜂蝶熱鬧的忙碌著,賞花海、玩體驗,還要一嚐融和客家與泰雅的風味餐,用味蕾品嚐春天。

台積電遇亂流 持股應變關鍵
因川普反覆無常,美國的政策可能變動,若政治環境改變,仍可能持續影響台積電,短線上台積電股價或將不易上漲。因此在川普二.○之下,機構法人普遍認為今年資本市場操作難度較大,一有風吹草動就容易面臨劇烈上下波動,在此情境下,今年的投資邏輯勢必跟過去兩年的大漲小回格局不同。首先,「基本面為王」應將是今年的持股核心邏輯。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