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東方與西方的資訊撞擊,【英語島電子報】最適合想在英語裡找到知識、趣味和品味的商管人士。 誰能幫你邁向健康人生?週週提供最新的健康情資,【常春EVERGREEN】幫你的健康打底,人生加分!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5/16 第596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海鯤艦的宣傳泡沫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民主法治台灣,被賴政府搞成東廠樂園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從領域別看對等關稅的虛與實
民意論壇 核三除役 電網穩定承諾能實現?
決策者不能一廂情願幻想
誰關心無核家園後的供電危機
沒健全家庭□難終結兒虐
閃兵造假 衝擊醫學倫理與司法正義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報黑白集/海鯤艦的宣傳泡沫
黑白集/聯合報
原應展開海上測試的潛艦海鯤號,至今靠泊碼頭。媒體爆料艦上主機半數故障,國防部長顧立雄也不駁斥,只表示安全第一,出海沒有時間表。

單論技術面,即使美國科技傲視全球,裝備開發延宕也是家常便飯。最近例子如空軍一號專機,去年就該交貨,如今拖到至少二○二七,超支廿四億美元。我國首次造潛艦,一切從無到有,沒出現任何耽擱才怪。

問題是,民進黨抹臭馬政府贏得執政,深知「認知戰」重要性,甚至當成絕對要務。各項重大施政,時間節點務必對準未來選舉,計畫是否合理則非重點。勇鷹教練機出廠,海鯤艦下水,都在總統大選前幾月;也都出現出廠日並非真出廠,下水日距真下水近半年的怪事。至於御用文人吹捧,更是不在話下,儼然只要「愛台灣」,成就便可超越他國。

如今海鯤進度卡關,若真對政府發揮打臉效果,關鍵絕非工程人員不夠努力,完全是空中樓閣疊得太高,政客牛皮吹得太過,如今自然摔得愈重。

今年初,在野立委凍結部分潛艦量產預算,要求海鯤完成測試才能動支。當時綠營鋪天蓋地撻伐,儼然「潛艦大業」禁不起一天拖延,任何膽敢質疑者,都是居心叵測。短短四個月後,先前慷慨激昂的人士,卻自動全部避談。

想想也不奇怪,諸多負面話題,不都是如此應對?

   
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民主法治台灣,被賴政府搞成東廠樂園
社論/聯合報

賴政府就職滿周年,司法正義淪喪。大法官自甘淪為權力的奴僕,還被質疑自居民主太上皇;檢警調更成為執政黨打擊異己、消滅在野黨的政治打手。司法不再能夠守護人權、民主與法治;號稱自由民主法治的台灣,已被賴政府搞成東廠樂園。

去年賴清德發表就職演說,是我國民選總統以來,罕見未提及司法改革議題的新總統;也是首位就職當天,新內閣就全面撤換警調首長的總統。司法界知道賴總統對司法有許多不滿意,但對於他中心的司法正義藍圖,多數人並不清楚;人們看到的是,司法一路淪為執政黨的御用工具。

前總統蔡英文提名的大法官,在賴清德就任後全面表忠,讓雙少數總統可以透過憲法法庭否決國會通過的法案;例如當年民進黨主張的國會改革法案,現在翻臉就藉由大法官來宣告違憲。當賴清德發現大法官可以替他改變國會少數劣勢而不必傾聽民意時,第一次提名七位新大法官,就把總統權力濫用到連黨內同志都看不下去,不僅提出讓外界瞠目結舌的政治變色龍出任司法院副院長,其他人選更都有親綠立場言論,其中也曾批評民進黨者,就遭立法院民進黨團否決,最後賴清德提名的大法官人選在國會團滅。

影響所及,憲法法庭從去年十月至今沒有做出一件憲法判決;執政黨指責在野黨癱瘓憲法法庭,但源頭其實是賴總統提名不當、難獲認同的結果。第二次提名雖然多了不少實務界人士,尤其罕見提名兩位檢察官分別出任司法院長與大法官,卻被質疑「檢調治國」,導致國會三黨至今無意審查。大法官人數不足,憲法法庭形同癱瘓。蔡英文時期任命的司法院首長已遭詬病無能,到賴清德時代則是宣告失能。可怕的是,失能的憲法法庭仍僭越憲政分權、干預國會自治,並被批評以「自肥式釋憲」力擋憲訴法修正。

這就不難理解,為何檢警調人員也要拚命表功,從追殺民代的助理費、在野黨主席,到大罷免連署涉及偽造文書案件,各地重辦藍營、輕縱綠營的手法,幾乎是以一條龍式手段消滅在野黨監督力量。

賴政府追殺政敵手段之凶狠,黨內同志的形容最能直指核心。綠委林岱樺與陳亭妃不為賴總統所喜,檢調選在黨內初選前出手偵辦林岱樺的助理費案與陳亭妃的政治盟友郭信良案件。從林岱樺被帶進調查局南機站時高喊「政治干預司法、司法干預初選」,到當初民進黨內人士斷言「今日林岱樺、明日陳亭妃」,甚至桃園市前市長鄭文燦八年前收賄案子卻到賴清德上任才動手偵辦;利用司法消滅黨內政敵的劇情,全都活生生在現實中上演。

除栽贓、抹黑在野黨或非我族類外,抹紅更是賴政府的王牌;不僅反覆宣傳近年來國安案件、共諜案的數量與態樣,現退役將官赴大陸旅遊或交朋友都被緊盯,連民間的學術、宗教交流,或是不認同執政黨的言論,也動輒就被扣上紅帽子,遭警調上門查水表者不知凡幾。但綠營政治人物遭對岸滲透,或身邊機要接受對岸資助提供外交情資,卻都不見司法深入查辦。

民進黨政府的司法雙標不是特例,連國安案件都是如此,賴清德卻宣示國安法令要修法加重,幾乎把所有對他的監督、質疑聲浪,全扣上假訊息的帽子,想以重法嚴懲;對言論自由的扼殺,可說是台灣民主最大倒退,更是當前台灣法治最大危機。

當賴清德以肅貪、保台等名義,揮舞司法大刀斬向所有異議者,他上任一年來所建立的新威權,正是台灣最悲哀的民主法治現實。(系列四)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日報社論/從領域別看對等關稅的虛與實
社論/經濟日報

川普的對等關稅措施在4月經過髮夾彎後,美國和相關各國逐一談判,並陸續與英國、中國達成協議。媒體所揭露的雙邊談判重點包括:雙邊的貿易逆差規模、關稅與非關稅障礙、阻止中國假道洗產地,乃至於購買美國長期無息公債等議題。然而,我們也可以從關鍵領域別來檢視美國就對等關稅談判可能的必爭之地,特別是針對製造業。

回想川普第一任打貿易戰事實上具一定的普遍性,就對象而言,美國多方開戰,並不限於中國。第二任進一步對多國同時祭出對等關稅,其實有跡可循。美國的「長臂管轄權」和策略性競爭固然一開始主要劍指中國,但也可能憑藉其特定技術和市場優勢,而逐步有意無意揮向盟國相關產業和廠商。尤其,川普2.0強力訴求「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和美國製造,這意味著美國必然會揮刀直指盟國及台灣,一方面想要壓縮友岸外包和近岸外包(及洗產地)的程度,另一方面也要藉此拉抬美國本身的製造能量。因此台灣已面對地緣政治雙重壓力。

以製造業而言,川普尋求MAGA可能涉及之領域至少涉及四方面:鐵鏽區振興、國家安全、中國獨強、和新興領域。鐵鏽區振興為川普對其主要選民的承諾,涉及到鋼鋁製造、汽車/電動車等領域。美國鋼鋁製造仍有其基礎,但也有賴其他國家(如日本)在美國加強投資。美國要重振汽車/電動車產業一個關鍵在於壓縮美墨加協定的近岸外包,因此一開始在3月對加拿大和墨西哥課徵25%的關稅,但5月初已傳出美國將開後門,對加、墨汽車零件「免關稅」。其實,美中之間報復性措施也產生「夾心餅乾」領域,除了眾所矚目的Apple供應鏈之外,還包括Tesla供應鏈,因為其部分零組件來自中國。

就國家安全面向而言,美國會相當在意半導體、AI伺服器、造船、醫藥品。造船牽涉國防,而過分依賴國外的醫藥品影響社會安全。對台灣而言,半導體、AI伺服器將是難以迴避的領域。事實上,美國商務部長曾明確表示:「美國正試圖把晶片製造業從台灣奪回來。」美國其實已經注意到:半導體所嵌入的下游產品也必須在美國組裝或製造,而且強調高度自動化或以機器人生產,這樣才能促使半導體先進製造及其供應鏈在美國落地生根。國內許多評論都主張台積電獨家供應先進製程晶片,可以無懼於美國對其課徵關稅,但對半導體製造而言,美國政府可動用的棍子其實多過於蘿蔔。

例如,在4月16日,美國BIS公告「半導體貿易調查通知」,列出14項調查細節;針對半導體製造(包括嵌入下游產品)與半導體設備的四大類問題:1.國內需求與供給、2.貿易風險與不公平競爭(包括:外國政府補貼和掠奪性貿易行為、不公平貿易作為和國家支持的產能過剩、出口限制措施)、3.增加國內生產可行性、4.其他(如人才缺口)。

中國獨強領域典型代表為無人機、稀土等關鍵礦物。從中長期的角度來看,美國勢必要想辦法擺脫中國的牽制,但是就短期而言,美國也得尋求折衷方案。事實上,中國早已祭出無人機、稀土等關鍵礦物出口管制,這正是美國讓步暫時化解美中對撞的關鍵。新興領域則是未來的決戰點,美國可能尋求相互區隔,代表性領域為6G、機器人;類似美國針對5G所採取的「乾淨網路」(clean network)政策。

然而,整體而言,上述這些領域固然涉及美中等強國的領先優勢之爭和經濟安全等因素,相關供應鏈的區隔則需要在「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情況下,逐步裂解。而這將是對美國唯我獨尊的MAGA基本邏輯的最大挑戰。

   
民意論壇
核三除役 電網穩定承諾能實現?
盧展南/中山大學電機系教授(高雄/聯合報
核三除役在即,高雄地區五月九日中午發生電壓驟降,前鎮、楠梓科技產業園區及南科高雄園區等多處受影響,加上西班牙、葡萄牙所在伊比利半島的全黑事件,民眾對台灣供電穩靠與否更為關心。

經濟部及台電重申對核三除役已經做好妥善供電規畫,將由大潭電廠七號機(八九○MW)及興達電廠燃氣複循環機組新一號機(一三○○MW)替代,供電無虞。依能源署公告的全國電力供需報告,今明兩年還會有其他新的機組陸續上線,今年夜間電源備轉率預估有八點五%,明年有十點三%。

電力系統運轉的弱點包括:容易受到自然、技術和人為威脅的影響。自然威脅包括長期氣候變化,技術威脅通常是不可預測的設備和基礎設施故障。人為威脅涉及蓄意破壞、資安、誤操作及工程管控不良造成的風險。

核三除役後,基載電源位置改變,需要進行電網改接工程,以維持整體輸電網安全運轉。新燃氣機組容量大,併網接受調度初期能否穩定、氣候及水庫水位、大修機組是否及時回歸、人為疏失及設備故障風險,是決定近期供電穩定與否的重要因素。

台電不斷努力提高電網韌性,進行電網及發電容量投資,但由於發電、輸電與變電場所可擴充場域日漸不足,新機組容量超大、設施集中,若是維護和新建工程稍有疏失,防呆機制及系統保護失效,單一事故可能造成電壓、頻率或線流動態擾動,若接二連三觸發發電及輸電設施保護機制,使之跳脫,蝴蝶效應就足以引發大規模停電。

伊比利半島大停電,即是短時間大量電源及線路跳脫的結果,大停電事故報告尚未出爐,不少人談及是否因為能源配比不對,造成大停電。長期經驗告訴我們,從過去大量使用傳統石化及核能燃料的同步電網,到近期再生能源占比高的電網,都曾因各種電網事故造成大停電。改變能源配比會面對不同的問題,很難保證事故不會發生,重要的是應避免事故的擴大,強化電網抵擋擾動、適應及復電的能力。

西班牙的復電運轉得利於跨國間的能源支援,水力、儲能系統及具有慣量的「同步電容器」調度。建議台電考慮從大量除役的舊發電機組中,選擇部分改為無需燃料系統的旋轉「同步虛功補償器」,將有助維持電網慣量和電壓穩定。

上周立法院會三讀修正電業法部分條文,朝野立委及政府堅信,台電維持綜合電業的組織型態,才能確保台灣電網韌性、達成淨零轉型目標,並提高資源投入效益與供電穩定,決定改變電業法二○一七年修法,不要求台電必須在二○二五年底前完成廠網分離,並分拆成發電、輸配電、售電等三家公司,打造電力自由市場。政府對確保供電穩定的承諾,大家拭目以待。

   
決策者不能一廂情願幻想
李敏/清大退休教授(新竹市)/聯合報

核三廠二號機運轉將在明天到期。在野黨近日透過修法延長核電廠運轉年限。從法律層面來看,若執政黨願意,可以開始規畫台灣三座已停役的核電廠延役,再進入實質執行階段。

賴清德總統日前表示,修法後核三廠二號機也不可能未經實質審查直接延役;政府對新核能的態度開放,但要滿足核安無虞、社會共識、核廢有解的前提。

這句話的前半段是正確的。修法只是表明核電廠延役合法,但並沒有說已經運轉超過四十年的核電廠運,能不經過法規管制單位的審查就繼續運轉。

全世界現在有一百六十部機組運轉超過四十年,其中卅五部機組超過五十年。每部機組都有延役的安全評估報告,也都經過法規管制單位的審查。台灣的核能電廠採用美國的設計,核能法規體系與美國一致;核電廠延役需依規定提出延役評估報告,目前台灣的法規管制單位已有實質審查延役申請報告的經驗。

再說該句話的後半段。核安無虞,請問誰可以保證一個設施「安全無虞」?舉個例子:卡拉OK業者若要營業,需依照消防法規設計防火系統,送管制單位審查通過後核施工;完工後,請法規管制單位檢查,通過後核發營業執照。執照取得,可以說該場所安全無虞,但該執照能「保證」該場地「絕對安全」嗎?

賴總統的「安全無虞」是什麼?是絕對安全嗎?從風險的角度來看,世界上就沒有「絕對安全」或零風險的設施。全世界有四一七座核能機組在運轉,核電廠安全營運是政府的責任,政府透過法規的制定與管制措施,已確保電力公司依國際最嚴謹的標準設計、營建、與運轉核電廠。依國際共同的認知,該核設施就是安全無虞。若政府做不到,就直接說政府做不到核電廠的安全無虞,所以不使用核能發電。賴總統現在說,除非核電安全無虞才使用核能發電,請問是依據反核、擁核團體判斷,還是他的一念之間?

再談核廢:台灣過去對於核廢處置就有完整規畫。低階核廢料是依據「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設施場址設置條例」,經多年的尋覓與評估,已有預定場址,但因政治人物與環保團體操弄,最終場址始終無法確認。民進黨執政後不繼續推動,一句「核廢無解」作為非核的藉口。低階核廢料處置不是技術問題,是政治議題。

原子能委員會(現核能安全委員會)在二○○五年也制定「我國用過核燃料處置計畫」,按部就班地建構用過核子燃料地質處置場,定有明確的里程碑,包括完成可行性評估報告、候選場址的評選與核定、廠址詳細調查與試驗、處置場設計與安全分析評估、處置場營建等階段,目前已完成「用過核子燃料最終處置技術可行性技術報告」,預計二○五五年完成用過核子燃料地質處置場。這樣的期程與其他國家相比不見得較慢。同樣的,民進黨執政後將該計畫束之高閣,卻宣稱核廢無解。事實上,核廢料是已經存在,台灣要不要繼續使用核能都必須面對解決,在考慮繼續使用核能時,核廢如何處置是個假議題。

三談社會共識:二○一八年「以核養綠」獲得近五九○萬公民的支持(占投票人數的近六成),說明多數民眾支持繼續使用核能。難道賴總統所說的共識是再生能源業者還沒同意?

最後,請賴總統定義一下,您所謂的「新核能」是什麼?存在嗎?決策者不能活在一廂情願的幻想中,更不能以自己都弄不清楚的事來糊弄人民。

   
誰關心無核家園後的供電危機
陳立誠/台灣能源部落格版主(台北/聯合報

本周六核三廠二號機停機,台灣成為無核家園,是台灣歷史上黑暗的一天。面對廢核後可能飛漲的電價,國內八大工商團體極為緊張,昨日發表聯合聲明,呼籲朝野各黨派能夠支持一千億元撥補台電預算,以穩定電價。但廢核只有電價問題嗎?其實連最基本的確保電力穩定供應都有問題。

因台灣公投通過不再加建燃煤電廠,台灣未來電力供應完全押寶於綠電及氣電。上月西班牙發生大停電,台灣將由阿拉斯加進口液化天然氣,本文將討論廢核與此二事件之關聯。

西班牙位處南歐,終年陽光普照,是歐洲最積極推動綠電的國家。四月初某時刻西班牙電力百分百由綠電供應,西班牙政府引為重大政績,大肆宣傳。但不幸十天後西班牙竟然發生全國大停電。正式調查報告尚未出版,但各國電力專業人士都不約而同認為綠電過多是大停電的罪魁禍首。

綠電缺乏火力及核能機組汽輪機提供的轉動慣性,汽輪機重達數百甚至上千噸,每分鐘旋轉三千六百轉,在電力供需略有失衡,頻率略有升降時,其慣性維持頻率不至升降太快,維持電網穩定。但太陽能沒有轉動元件,風力轉動不穩定也是由交流先變成直流,兩者都無法提供穩定電網的慣性。一般而言任何時刻綠電供電不宜超過五成,西班牙發生大停電時綠電占比將近八成,慣性不足,風光等自然條件發生急速變化時,頻率變化太快,超過安全範圍,就可能造成連鎖反應的全國大停電。

報載為平衡台美貿易,台灣可能投資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氣設施。該輸氣管長達約一千三百公里,投資總額超過四百億美元。長度如此之長的管路,在長期施工過程中變數極多,建設費用經常不只翻倍,台灣為何不單純增加採購美南沿墨西哥灣各州之液化天然氣,何必淌基礎建設的混水?

參與天然氣建設還有一個難以控制的風險。天然氣仍為化石燃料,發電時還是會造成大量碳排。川普否認碳排造成暖化,鼓吹利用化石燃料,推動阿拉斯加出口天然氣即為其能源政策的一環。但四年後新總統上台,有可能恢復減碳政策,取消化石能源基礎建設。拜登上台首日即禁啟用已完工之加拿大輸油到墨西哥灣煉油廠的「基石XL」輸油管計畫,即為顯例。四年後尚未完工的阿拉斯加天然氣管是否會遭遇同樣命運?

阿拉斯加天然氣與廢核何干?關係大了。如果核電延役,台電何須卯足全力大規模加建燃氣機組,不得不大量增加進口天然氣?台灣液化天然氣全靠進口,近日共軍軍演已擺明為了封鎖台灣液化天然氣預做演習,台灣如此重押燃氣發電,是豪賭斷氣斷電的危機不會發生。

由以上檢討綠電與氣電的特性,顯示無核家園後造成的供電危機並非危言聳聽,在減碳抗暖成為全球共識的今日,非核家園明顯違反時代潮流,在綠電氣電都有諸多問題的現狀下,核電延役是台灣必須走的一條路。

   
沒健全家庭□難終結兒虐
鄭于沛/護理師、幼保工作者(宜蘭/聯合報
「剴剴案」才剛宣判,隔天基隆就發生一名未來得及拿到家暴保護令的五歲孩童,不幸遭父親酒後家暴並殺害、臉上瘀傷、大量出血的施虐致死事件。其實一個不可避免的事實就是:兒虐案件絕不會減少,更不會消失終結;因為無法為自己的需求與權益發聲的幼弱群體,是加害人最好的獵物和宣洩對象!

政府對家庭支持的具體力道遠不及金錢的補助,當親職功能不彰,孩子是第一時間的受害者。家是每個人經驗被愛、有價值感、體驗安全感以信任他人的第一個學習場域。奇怪的是從小到大,我們的教育並沒有教我們怎麼當父母,親職教育並未納入學校教育的必修課,卻是人生必經和必學的功課;許多人從沒上過課、沒有實習,就直接上場。然而,政策對家庭的支持力道不足,許多憾事早已醞釀於家庭互動中頻繁出現的裂痕,只是家庭關係是「家務事」、難以檢視,直到出了大事。

政府對最為核心、承載重要價值的家庭,極其缺乏支持的具體措施,舉凡推動、促進、催化、影響、幫助建立家庭關係,建置親職功能,鞏固親子互動品質,均流於形式而無實質效果。一直以來,政府以金錢補助的策略,實則助長讓家庭把孩子往外推送,遠離家庭凝聚力關係的建立、遠離家庭核心價值,到底有哪些具體政策是以「兒童最佳利益」為優先考量?有什麼政策助益家庭親職功能與親子關係、促進支持與恢復家庭?

當家庭親子相處時間逐漸被剝奪和吞噬,親子關係的根基失去穩固基礎,家庭親職功能愈發薄弱;社會安全網變薄、甚至使裂口擴大的潛在風險因素被輕忽。家庭若不穩,社會就不安,國本就動搖;因為再多的價碼也無法補足失落的關係,再多的金錢也無法縫補人倫的破口!

當內在的核心關係基礎不穩,就無法有真正的安定感,進而激發了不安的情緒,一旦尋求出口就容易失控、損己傷人。如何擴大幼弱群體的能見度,提高政策上對核心家庭與兒童的重視與支持,讓每個孩子在國家預備好的框架裡安全成長?包括教育、福利體系,乃至必要下的收、出養措施;如此才能層層包覆、穩妥彌補每一層的裂痕及看不見的破網。

當民團發起主張設立「兒少保護部」時,為什麼不思優先設立「兒童家庭服務部」?倘若提高預防層級,難道不應該整體考慮對兒童與家庭的照顧?以兒童福利為優先的考量,應全盤重視兒童及家庭支持、社區健康福利,並納入急難救助服務,才有利建制整體兒童安全服務網。只有空泛的機關組織,是無法終結兒虐的,因為只要兒童沒有健全的家庭,兒虐就絕不會終結。

   
閃兵造假 衝擊醫學倫理與司法正義
李伯璋/台北醫學大學公衛學院講座/聯合報
多名藝人涉嫌利用造假的醫療證明規避兵役,新北市民政局長林耀長在議會回答議員質詢時表示,這件事涉嫌跟醫療院所勾結。換言之,此案不僅觸及司法與誠信問題,更可能對醫療倫理與社會信任造成深遠衝擊。醫師執業須遵循醫師法與醫療法等規範,誠信是其根本原則;若真有醫師涉及開立不實診斷書,本質即為故意違背醫療專業的倫理核心。

尤其,公立醫院醫師的權威來自社會信任,當此專業被用作逃避國民義務的工具,不僅使整體醫療專業形象受損,也削弱社會信任。常見老人的巴氏量表鑑定或醫事鑑定診斷書,都被醫界無言的抗拒,這代表大家都不願意擔當司法責任;兵役診斷書若不實,當然不能排除醫療人員被黃牛詐騙的可能,然而走過必留痕跡,其中牽涉的人員背景與流程,相信檢調應能查出問題所在。

妨害兵役治罪條例第五條載明,意圖避免動員召集或臨時召集,而有捏造免役、除役、轉役、緩召、逐次召集或儘後召集原因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此外,尚有刑法偽造文書罪等,可以懲處相關涉案人員。換言之,醫師若蓄意開立虛偽診斷書,致使兵役單位錯誤評定役別,即已構成刑事不法行為,且應負相當刑責。是否真有醫療人員甘冒風險?仍待司法機關調查;但如果真有醫師涉案,就真的必須要檢討我們的社會是怎麼看待誠信原則?

我們教育孩子要誠實,社會教育更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我們尊重學生的自由發展,但政府更要有擔當對整個社會持續做誠信教育。像最近某婦產科醫師在內診的時候,以錯誤的觀念藉故做出涉及性侵行為,雖然司法機關已經給了懲罰,可是政府相關部門還是無法及時、明確回應社會的要求與期待。隨著時間過去,二審、三審,律師與法界的爭論又出來了;律師找很多理由認為司法程序有瑕疵或是對罪證有疑義,最終往往獲輕判,使民眾無法對台灣的司法正義有所期待,這是人民的無奈與悲哀,難怪台灣逐漸失去對公平正義的期待。

當前世界種種混亂現象讓人民看不到希望,這都不是我們所樂見的生命與生活。雖然如此,每一個人仍應該省思在這個大環境裡,我們的角色是怎麼樣?雖然我們都是一個小螺絲,但必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把我們重視誠信的聲音講出來,因為台灣是我們的家園,必須一起讓它更好。

   
探索馬來西亞美食 華味與在地滋味的混搭百變食尚
這回我們從檳城到吉隆坡的行旅裡,很多時候,飯桌上的每一道菜,都是一個文化交錯的宇宙,一個時空停滯的轉換。在層層疊疊中,繽紛而多變,那華味和在地滋味混搭出的綺麗,有點熟悉又有點陌生的南洋風味,讓人好生迷戀。

半導體關稅壓力測試 準備好接招?
從與美國關稅的角度,台灣、日本這類,基本上是相當明顯的朝美國靠攏,也是美國科技演進與輸出的重要夥伴,重點在於技術含量,擁有美國沒有的才能有足夠談判的底氣,台積電在美國擴大投資合情合理,但是最重要的技術仍需根留台灣,才能長期擁有談判的空間。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