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3「核三延役」公投雖未達通過門檻,但從同意的比率高達四分之三,連核三所在的屏東縣都過半,顯見挺核已是主流民意,民進黨的「非核」神主牌已遭民眾否定,賴政府應借勢使力,扭轉錯謬的能源政策。
賴清德總統選後表示,理解社會期待能源多元選擇;關於核能電廠重啟,將在核安無虞、核廢有解、社會有共識三大原則下,「不排除」先進核能。聽起來非核的立場似有鬆動,但能源如何轉型仍語焉不詳,自賴總統以下,至今都不知道能源政策存在「三大謬誤」,才令人憂心。
第一個謬誤,就是放棄穩(基載電力)、廉(每度成本比火力便宜1.5元~2元)、潔(不排碳無空汙)的核電,與賴總統所謂的「能源多元選擇」背道而馳。5月17日核電歸零後,最需電力的夏日,風電本就停擺,晚上更無光電,96%的電依賴又髒又貴的煤、氣,火力全開而增加排碳和空汙,離淨零目標愈來愈遠,中南部民眾只能用肺發電,犧牲健康。諷刺的是,賴總統近日說為了淨零,還要投入9,000億,根本就是浪費民脂民膏。
目前火力發電占比高達75%以上,使台電的發電成本只增不減。賴政府一上台就漲電費,今年4月還想再漲,總以「2022年能源價格飆漲」當作唯一理由。事實卻正好相反,能源價格2023年起就已驟降,所以新加坡當年第4季就開始調降電價。今年7月1日新加坡宣布第四次降價的同時,賴總統還在團結四講,威脅國人「不撥補台電,還會漲價」,即知賴政府對於自己能源政策的荒謬缺乏自知之明。
有學者用長期的大數據分析,發現台電在2001~2019年面對的天然氣價格,都明顯高過2023年至今;即使2022年因烏俄戰爭而飆高,也比2005~2008期間的史上最高還低。然而台電在能源價格較高的期間,虧損較少,甚至還有獲利,以致馬政府在2015、2016年還降低電價三次。相反地,蔡、賴政府執政的過去九年,已撥補台電3,000億、漲了五次電費,台電2022年至今竟累積了4,800億的虧損。
差別在哪裡?就是價格便宜、波動小的核電,過去占發電比率在20%以上。2018年核電開始停機除役以來,核電占比遞減,去年降至4.7%,今年5月歸零,造成發購電成本愈來愈高。
第二個謬誤,就是推動能源轉型、提高綠電的方向雖正確,但推動模式大錯特錯。離岸風電的遴選制躉購電價,因國產化政策任務,導致台電購買風電成本為全球最貴,比國際合理價(競標價)每度貴4.3元。去年發電量86億度,台電就額外多付了370億的購電成本。如以198億度的目標年發電量計,等於未來每年需多出850億的成本。以躉購合約長達20年計算,全民為風電國產化而多負擔1.7兆元。這也是台電在化石燃料價格下降時,反而因風電占比提高而不斷虧損的主因。
第三個謬誤,就是太陽光電能效低、環境成本高,以致台電的躉購價格嚴重偏高。經濟部報告指出,菲律賓光電每度約2.5元,但台電外購光電成本為4.9元,比國際價貴了2.4元。以去年光電153億度計算,台電購電成本就年增370億元;躉購20年使全部用電戶未來20年多負擔7,400億元。從近年來政府主管能源官員、國營事業董總貪腐,和民代、派系、黑道勾結分贓,甚至開槍搶奪利益,即知太陽光電充滿暴利,害全民當了冤大頭。也難怪,川普日前抨擊綠電為「世紀騙局」,導致電力成本暴增,因此,川普政府不會核准風電與或破壞農民生計的太陽能開發案。
核三延役公投,已為賴總統謬誤的能源政策架好了下台階。期盼賴總統勇敢明確做出核三延役這個本益比最高的抉擇,絕對可以省下9,000億的淨零花費,並要求離岸風電國產化的受益者及獲利甚豐的光電業者降價,才能讓能源政策走回穩健的正軌,挽救重挫低迷的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