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東方與西方的資訊撞擊,【英語島電子報】最適合想在英語裡找到知識、趣味和品味的商管人士。 【bobo小天才.輕鬆玩教養】針對家長頭痛的學齡前教養問題開闢解決方案,讓家長輕鬆地教導孩子。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05/19 第387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頭條 台灣太陽花、香港占中 與文革不同
兩岸新聞 香港六七暴動 喚起本土意識
劉兆玄:台灣保存中華文化 滿幸運的
丁學良:文革會否回魂 3指標檢驗
林中斌:社會對立 台灣共識少得可憐
採訪後記/反思文革 「過黑暗是黎明」
520到了 甲魚蛋、石斑、鳳梨…銷陸掛了
陸客不來台 兩岸旅遊一條龍恐變色
張德江批少數港人 排斥一國兩制

今日頭條
台灣太陽花、香港占中 與文革不同
特派記者李春、陳言喬、郭玫君、杜/聯合報
文革過去半世紀,許多年輕人已完全沒有印象,但近年台灣的太陽花運動、香港的占中運動,甚至最近台灣的反課綱微調運動,都有人拿來與文革相比。學者則認為,根本不具可比性。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表示,拿香港、台灣的學生運動來跟文革比很膚淺。港台這些運動中,雖然都能找到一點點文革的要素,例如這些都是青年人、學生鬧的事,或他們都很不懂事、很天真,訴求太高,不知道現實政治怎麼回事。但也只能講到這些很膚淺的比較,深層比較是說不出來的。

文革研究者葉曙明表示,有人把台灣太陽花學運、反課綱微調運動類比紅衛兵的狂熱,但與文革有本質上的不同,最明顯的是文革自始至終是,在最高領袖和共產黨中央的策畫、發動、領導下進行。

以紅衛兵過來人身分的作家郭坤仁(凌耿)說,不論如何,這種運動不要再出現武鬥了,文鬥即可。台灣太陽花運動可能是大部分年輕人要顯示他們的存在,但不排除有少部分想乘機爭權。

香港大學學生陳昭東說,香港發生的「占領中環」、「旺角事件」,有人認為學生的表現與文革時期的年輕人有些像,大家也不覺得自己有錯。是因為政治環境惡化、經濟前景不明,香港年輕人普遍對未來有憂慮,感覺壓力很大,要生活得好必須付出很大努力。

陳昭東表示,香港有些大學生熱中政治,也比較偏激。但在學業上,多數人非常用功,也比較有自信。占中、旺角事件後,外界時常用「廢青」來形容香港的八○後、九○後,有欠公允。

政大外交系教授朱新民觀察現在的大陸年輕人,他指出,文革時,人民只求能安全的生存,不太可能思考發展與創新,但這代經歷改革且看到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已找回自信心。

尤其是現在的大陸年輕人,眼界已開,除了有信心,也有了願景和目標,可看到他們對國家和民族的大是大非。希望大陸年輕人不要變成民族主義的激情和情緒,要以更寬闊包容態度面對台灣和周邊,不能唯我獨尊。

   
兩岸新聞
香港六七暴動 喚起本土意識
香港特派員李春/香港報導/聯合報
香港的文革話題,還是圍繞著當年香港的「六七暴動」。出版多本「六七暴動」著作,試圖還原歷史真相的張家偉說,「六七暴動」在文革極左路線影響下,香港社會矛盾尖銳化,是香港歷史一個重要分水嶺。

所謂「六七暴動」,是大陸文革進入高潮之際的一九六七年,由四月香港新蒲崗人造花廠勞資糾紛,引發工人集會抗議,港英政府強力鎮壓。左派報章和左派機構全面捲入,鬥爭升級至恐怖局面,包括出現暗殺、打砸、放炸彈。事件延續到當年十二月,最少五十一人死、八百零二人傷的事件。

五十年來,「六七暴動」對香港發展有持續影響,至今未能消停。政治記者出身的張家偉探索「六七暴動」廿年,為歷史填補空白,為香港寫下客觀紀錄。

張家偉說,「六七暴動」成了香港發展的重要分水嶺,加快了改革,包括勞工法例改革、設立民政署收集民意、十年建屋計畫、免費教育等。

同時,香港的左派受到重挫,包括港英政府的打擊和香港市民排擠,香港左派逐漸成為與主流社會隔絕的社群,陷入自我孤立的狀態。

張家偉說,「六七暴動」同時喚起香港新一代的本土意識,催生學生運動和社會運動。青年一代抗拒極左行徑,同時也不認同當局粗暴鎮壓。而港英政府在暴動結束後,透過「香港周」之類活動,開始刻意培育本土意識。

   
劉兆玄:台灣保存中華文化 滿幸運的
記者楊湘鈞/台北報導/聯合報
十年文革傷害摧殘文化。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表示,「文化是根」、是慢慢養成的,政治力意圖改變,就等於是傷了根,要很久才能彌補得過來;台灣應該珍惜得來不易的文化多元結合成果。

劉兆玄說,民國五十五年(一九六六年),當時的蔣中正總統為反制文革成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中華文化總會的前身),發揚傳統中華文化與倫理道德對抗中共。

他並以文革與五四運動作對比說明,兩者最大差異在「文革是跟著政治人物跑,五四運動的知識分子則是在引導著社會、政治改變」。

劉兆玄從文化的角度剖析文革之傷指出,文化須歷長時間累積形塑而成,如果橫加政治力干預,其結果往往得不償失;相對的,「台灣滿幸運的」,得以保存中華文化幾千年的精髓,並自然發展、透過教育深植人心。

劉兆玄說,兩岸密切交流後,許多陸方人士深感台灣人民的文化涵養比大陸好很多,就是因為中華傳統文化已深入台灣人們的生活裡,人與人間的互動,不管認識或不認識,彼此間都有著尊重與關懷,這是對岸覺得珍貴、也最值得台灣珍惜的。

對於台灣社會最近的「去中國化」爭議,劉兆玄指出,「中國」帶有較強的政治意涵,而「中華」則有更多的民族文化蘊涵,如果想與中華文化或中華民族作切割,那是很危險的事情,想以政治力去拿掉愚不可及。

劉兆玄說,文化不是「是非題」,不應用好壞是非的角度去看,否則必會產生盲點;刻意去否定掉某些文化,是不該做的,做了也不會有效,因為「文化有自己的生命力,愈壓迫反而愈會浮現」。

劉兆玄也聽過「不到台灣、不知文革還在搞」的順口溜,他表示,台灣雖還不到那情況,不過像這一、兩年「造反有理、強占官署」之類的行為,卻也與文革有些相似之處。他認為,知識分子的運動應引領社會、開風氣之先,而不應受政治人物操弄、被牽著鼻子走。

   
丁學良:文革會否回魂 3指標檢驗
特派記者杜宗熹/香港報導/聯合報
擁有哈佛大學博士學位的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當過小紅衛兵,他幾次死裡逃生,有著深刻的回憶。

丁學良五歲喪父,文革開始時,年僅十三歲,還在讀初中二年級的他,主動投身到當時安徽家鄉的文革當中,是最年輕的紅衛兵之一。

當時丁學良主要負責「文攻」,初期主要是作為當地紅衛兵報紙主編和一派的領袖。等到官方要逮捕鬧事的學生領袖時,因年紀小而幸運的「逃過一劫」,未被官方判刑和入獄。

丁學良接受本報採訪時說,他們那一代人後來能上大學,甚至像他一樣出國留學、成為學者,是很感念鄧小平的(恢復大學聯考),他的人生出現改變,就是他當年回去參加研究所考試的那一步。

他說,從頭到尾都參與文革的人,大多數很慘。很多人都沒上大學,更別說念研究生。即使當官的,後來也被清洗、甚至坐牢。他們那一代很多人都被打入煉獄,很少有人能夠過一個正常的生活。

丁學良說,文革是一場最大的政治鬥爭舞台、也是最複雜的實驗室、最可怕的角鬥場。那個時代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文革。只要經歷過文革,把他放在任何一個艱險的、惡劣的政治環境中,他都能夠生存。「曾經滄海難為水,說的就是這個。」

他認為,文革後能正常生活的人,都能夠把文革作為一個背景,跟現在所經歷的重要事件做比較,且很快就會聯想到一些東西。比如說,現在的反貪,馬上就能聯想到文革時怎麼對付貪官。又例如現在大陸提倡要重視意識形態,「我們馬上就曉得是怎麼一回事。」

丁學良日前在金融時報中文網撰文分析,中國再次出現文革的可能性,可依三個關鍵指標判斷。第一條界線是大陸持續地、多方面地壓縮中外之間的往來交流。第二條界線是大陸經濟與外部資本主義的經濟體系越來越少連接,文革機會愈大,因為封閉的經濟體系才經得起國內政治和意識形態的折騰,而無懼外資逃亡、外貿崩塌等。

第三界線是中國權力運作性質,如果大陸發生了以武裝力量為直接手段,對高層文職官員進行規模清洗,就可能爆發新一次文革。當年毛澤東就是進行一系列複雜的結構調整,對劉少奇為首的大批文官發動清洗。

他認為,上述三條界線沒有亮起紅燈,展望未來十至十五年,文革要素回潮仍會發生並造成個人或局部的悲劇,但文革整體再來卻極不可能。

   
林中斌:社會對立 台灣共識少得可憐
記者楊湘鈞/台北報導/聯合報
大陸文革發動五十年,台灣學者指出,文革目前仍屬隱諱話題,不過很可能在未來徹底平反;相對在台灣,因社會的對立,要想獲致共識的「學習曲線」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

世新大學兼任副教授桂宏誠是少數研究文革的台灣學者。他說,中共官方已為文革及毛澤東功過定調。大陸會有出版品討論文革,但並未深入民間。

兩岸專家、國防部前副部長林中斌則指出,文革話題在對岸仍隱晦。他說,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勳是文革受害者,這是習近平「不能忘」之事;眼前雖離文革徹底平反還有段距離,且最主要的障礙無疑仍是毛澤東,但從習幾度強調孔子的重要等徵兆來看,相信習會「找時間處理」,甚至連六四都可能一併平反。

林中斌說,從另一角度來看,文革也為大陸社會帶來另類效應:要凝聚共識、不能亂。

桂宏誠表示,文革能推動主要是根基於極權主義及對媒體的操控,台灣或許不致出現文革,卻也讓人憂心是否有「文革的影子」。

桂宏誠說,畢竟近兩次選舉都充斥「先區別身分階級再說」言論。他也擔心台灣會因國家認同問題陷入另類身分區別,進而產生集體理盲與無知,致社會積累「潛在的恐怖力量」。

林中斌也表示,台灣需警惕的是,對岸因為文革形成不能亂的共識,台灣共識卻少得可憐,「連英文拚音法都沒共識」,甚至連宗教也分藍綠,更不要說歷史問題產生的裂痕,「台灣的學習曲線還在走」。

   
採訪後記/反思文革 「過黑暗是黎明」
本報記者陳言喬/聯合報
文化大革命過去半個世紀了,製作文革專題,全面檢視文革,是希望從歷史悲劇中學到教訓。但反思文革,並非「反對大陸的現行政治體制」,更不應被扣上意圖推翻共產黨的大帽。

或許是不堪回首,大陸並不希望再有人提起,因此要求媒體少報、禁報,重要當事人不得接受採訪,文革遺蹟也不准探訪。種種限制讓我們這個專題出現困難,包括記者探訪被跟蹤,包括受訪者臨時取消約訪,或當事人要求不具名。

大陸當局低調主要是在全面維穩下,不想再引發爭論。但文化大革命畢竟是千年來未見的特大事件,如同作家秦牧所言:「多少百萬人含恨以終,多少家庭分崩離析,多少少年兒童變成了流氓惡棍,多少書籍被付之一炬,多少名勝古蹟橫遭破壞,多少先賢墳墓被挖掉!」

中共十大元帥的彭德懷、賀龍都被迫害致死。賀龍死前說,人民是歷史的真正主人,是最公正的裁判。另兩名元帥劉伯承、葉劍英,臨死前都說了良心話:要做好事,要真正為人民做好事。

毛澤東以中華民族的籌碼做賭注,換來的是十年浩劫,讓那一代的中國人「沒有人性、沒有是非、沒有底線」,影響持續至今。

文革餘孽仍如幽靈般的在當今部分人心中,在他們的身上存著暴力的陰影,看不到和煦、感覺不到溫暖,動輒就罵娘、威脅別人。談到兩岸關係,就說要血洗台灣、武力統一台灣。

文革的折磨與枷鎖終已過去,七十年代末後,鄧麗君的歌一首一首的傳進大陸,小城故事、甜蜜蜜、恰似你的溫柔。她那有溫度、有感情的歌聲與歌詞,讓那一代的大陸同胞忘記了痛苦,也填補、撫慰數億人的空虛心靈(那時白天聽老鄧,晚上聽小鄧)。

「踏過荊棘苦中找到安靜…滿心是期望,過黑暗是黎明」,這首一九八二年她在香港演唱會上的「星」,似在告訴隔鄰的大陸同胞,星夜燦爛,忘記你們的痛苦、放下暴戾的心態,去尋找你們的理想與和平吧!(系列完)

   
520到了 甲魚蛋、石斑、鳳梨…銷陸掛了
都會社會中心記者/連線報導/聯合報
新政府還沒上台,兩岸敏感氛圍已吹向農漁業,外銷大陸的鳳梨農藥殘留檢查趨嚴,甲魚蛋不僅價跌,甚至一度暫停交易,石斑訂單少五成,政治不確定因素牽動廣大農漁民的心。

台灣甲魚蛋一年外銷大陸一億五千萬顆,台灣甲魚養殖協會理事長張南進指出,今年初甲魚蛋還有一顆七元的外銷高價,未料三月間竟在短短兩周內暴跌至一顆二點八元,連一半價錢都不到。

他表示,通常甲魚蛋出貨後,盤商會開價結算金額,但最近兩周連續四次出貨,大陸盤商以市場不好、難開價為由未開價,業者個個忐忑不安;昨好不容易等到開價,結果一顆蛋僅剩三角,張南進強烈懷疑與政治有關。

「政權交替,漁民預期心理都可感到大陸的訂單減少很多。」高雄市養殖漁業協會總幹事陳文閣說,高雄漁民銷往大陸的以石斑魚為主,以往每年五月就有十七艘船在兩岸來回跑,但今年到目前為止還靜悄悄,訂單至少掉五成。

雲林吳姓鳳梨盤商表示,今年銷到大陸的農產檢驗、藥物殘留似乎漸趨嚴格,一名同業告訴他今年三、四月外銷近百公噸的鳳梨到大陸,對岸表示有驗出農藥殘留,將貨全部退回。

吳說,據朋友說法,以往到對岸海關時,安檢人員只稍微查看一下就放行,但今年卻一箱箱打開來檢驗,檢查合格才能通關。

吳姓盤商說,有人認為跟五二○換總統有關,大陸刻意刁難,但也有人說因去年曾有一批鳳梨遭廈門檢疫總局驗出農藥超標,因此今年才會比較嚴格,原因眾說紛紜。

台東農會總幹事李建通說,台東鳳梨釋迦近年打開大陸市場,去年達一萬三千多噸,以每公斤平均六十元計算,為台東農業帶來近八億產值;若未來兩岸情勢發展不佳,大陸方面最有可能從農藥殘留檢測著手,限縮台灣農產品進到大陸的機會,有果農表示憂心。

屏東的石斑有七成以上銷往大陸,最高時甚至達九成,屏東縣林邊區漁會表示,大陸去年公布石斑輸入檢疫規定,雖然目前對台灣仍維持零檢疫,但養殖戶現已開始擔心,「怕過了五二○,硬到都照規定來!」

台灣鳳梨一年銷往大陸約三萬五千公噸,金額約三億五千萬。屏東青斑(石斑)魚一年銷往大陸約八萬公噸,金額約一百卅億元。午仔魚二千公噸,金額約四億八千萬元。

「希望新政府維持兩岸關係」,中華民國果菜聯合社總經理林曉萍、雲林農產物流中心總經理余贊宏等人表示,多年來兩岸往來密切,若突然終結彼此的關聯,勢必會影響台灣農業,期望新政府維持現狀,保障台灣農民權益。

   
陸客不來台 兩岸旅遊一條龍恐變色
記者范振和、徐庭揚、黃宏璣、杜宗/聯合報
陸客減少,花蓮有民宿撐不下去而歇業,日月潭少了五成遊客,兩岸旅遊一條龍恐將變色,業者直呼冷颼颼。

花蓮縣商業會同業公會理事長張智欽本身也經營玉石藝品店,他表示,所屬的藝品雕刻、車床師傅在兩個月前就全部停工了,藝品店生意掉了三成,有時店員枯坐一整天,也等不到客人上門。

花蓮縣前石材公會理事長陳有福是生產七彩藝石的大咖,下游大型藝品公司或小型藝品店生意清淡,自然也影響他的出貨量,他說,三年前到去年底出貨量少了一半,今年初至今又少了兩成。

訂房率衰退更明顯,花蓮縣旅館同業公會理事長陳義豐表示,跟去年同期比,旅館業訂單掉了五成,平均住宿率不到四成;花蓮民宿協會陳秉忠也指出,大選過後,以陸客為主的民宿,接單率約少五成,住房率僅剩三成,有民宿已暫時申請歇業,部分民宿只接周末假期。

陸客愛去的南投日月潭,近來也等不到遊客上門。日月潭風景區管理處統計,五月一日至十一日遊日月潭陸客有四萬五八七○人,較去年同期少三分之一,衝擊最大的是日月潭遊艇業者,明顯感覺陸客少了四到五成。

魚池到草屯專做陸客的飯店、民宿業者說,以前周日住宿至少有七至八成,現在剩不到一半,甚至只剩三分之一,只能哀嘆。

陳義豐說,陸客減少影響很大,短期內很難找到這麼大量的國外旅客來遞補陸客缺額,希望新政府上任後不傷及兩岸關係,讓觀光業能繼續生存。

在五月二十日情況未明朗之際,在大陸微博擁有一百五十多萬粉絲的「台灣自由行」版主陳姓台商認為,從目前的數字來看,陸客團來台的衰退相當明顯,但截至十八日為止,陸客來台自由行的申請量仍然居高不下。目前也未聽聞大陸有任何針對自由行證件的動作。

   
張德江批少數港人 排斥一國兩制
香港特派員李春/香港報導/聯合報
正訪問香港的大陸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昨天首度會見包括泛民主派在內的十名立法會議員,這是中共最高領導層首度與泛民主派民意代表面對面溝通。張德江之後在酒會致詞時,批香港有人「藉本土之名,行分裂之實」。

張德江昨晚出席小範圍酒會,與十名香港立法會議員會面約半小時。十名議員中有四人屬泛民主派,包括民主黨議員劉慧卿、工黨議員何秀蘭、公民黨議員梁家傑和衛生服務界議員李國麟。

半小時會面中,張德江只聆聽,之後總結發言十多分鐘,但未回應個別問題。

泛民主派議員在會後開記者會交代會面內容。何秀蘭說,她向張德江表達特首梁振英的競選政綱及施政未能兌現,不能回應市民要求,更使香港社會被撕裂,唯有他不連任以及改變制度,才可以讓社會團結。

公民黨梁家傑說,向張德江提出成立「港是會議」,可以由香港人建立平台,邀請中央官員列席參與。他並告訴張德江,指特首梁振英是香港困局禍首,對方回應聽到了,他也留意到張德江在發言時沒有辯駁,並表示可以增加溝通。

民主黨主席劉慧卿說,向張德江呈交一封公開信,要求人大撤回「八三一決定」,讓香港政府先重啟政改程序。信中批評香港行政和立法關係過去幾年對立十分嚴重,特首梁振英從來沒有試圖緩和,更沒有為爭議尋求共識,不但令經濟受損,也使社會民怨沸騰。信中又直指,梁振英管治能力不足,在其劣質管治之下,警民衝突定會增加,局勢將會繼續動蕩,香港前景堪虞,香港人只會更加緬懷殖民時代的光景。

香港泛民主派工黨則向張德江發表公開信,要求中央解決香港的深層次矛盾、重啟政改,落實真普選,並促請中央停止干預香港內部事務,以保障港人的人權及自主權。

其後在港府的歡迎酒會上,張德江致詞,稱「一國兩制」是中國的基本國策,是戰略決策而非權宜之計,不會改變。他批評香港有極少數人排斥「一國兩制」,拒抗中央,制止本土旗幟,行分離之實,違反「一國兩制」初心,對香港是禍是福,港人應心中有數。

他說,法治是香港賴以成功的基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無人可凌駕法律,無違法者可憑任何理由,逃避法律追究。希望港府維護法治,嚴明執法,不能姑息縱容違法所為。

在酒會舉辦地會展中心附近,香港建制泛民兩大陣營對壘,建制派團體載歌載舞歡迎張德江訪港,泛民主派團體則呼喊抗議示威的口號。

張德江上午出席港府首次舉辦的「一帶一路 」高峰論壇開幕式,他說,香港是中國一個特區,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北京中央將在四方面支持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中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訪港,上午出席香港政府首次舉辦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開幕儀式,張德江與香港特首梁振英、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等嘉賓主持亮燈儀式後,發表主題演講。

   
膽固醇可以放心吃了?
《2015-2020美國新版飲食指南》於去年底公布,引起一陣討論,因為新指南取消了2010年版本中,民眾一天膽固醇攝取應低於300毫克的建議。這是否意味著,民眾將不用再限制膽固醇攝取量了?其實並非如此。

北韓高麗航空 給你不一樣的體驗
連續多年,商務旅行網站Skytrax將北韓高麗航空評為世界上最糟糕的航空公司。最近,這家公司正在正在改善其飽受詬病的乘坐體驗,比如新飛機、新的娛樂設施、更時髦的空姐制服和升級版商務艙。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