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天英語學習充電報】提供英語會話及實用句型,讓你脫口說出流利英語,不再「看的懂」卻「說不出口」! 看電影怕白花錢?電影痴必看的熱門影評及趣聞迭事,【火行者電影精選週報】週週推薦精彩好片不踩雷!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7/01 第612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兩岸新聞 香港移交28周年 升旗不設觀眾席 港警高度戒備
中共黨員突破1億人 57.6%學歷大學以上
國安法5周年 港府防範軟對抗 挨批矯枉過正
觀察站/「用好香港」 國際變局下 北京新思路
陸委會:移交28周年 香港民主指數排名創新低
習近平文章:面對圍堵遏制打壓 應理直氣壯鬥爭
劍指美國?習近平:面對圍堵要理直氣壯鬥爭
抗日勝利80周年 走入川渝抗戰現場 兩岸學子動容

兩岸新聞
香港移交28周年 升旗不設觀眾席 港警高度戒備
香港特派員李春/香港報導/聯合報

今天是香港主權移交和特區建成廿八周年,這天大大小小的慶祝活動逾二百項,其中既有固定儀式,如升旗儀式;又有特別安排,如全城的開門見喜吃喝玩樂,以大免費大打折為今次特色。而中共航艦山東艦編隊,錯開七一這天才抵港。

年年香港的七月一日,都以金紫荊廣場的升旗儀式開場。今年七月一日上午八時開始,在金紫荊廣場升旗儀式上,香港特首和港府主要官員、行政會議、立法會成員及終審法院首席法官等,以及社會名流出席,中方駐港四大機構包括中聯辦、外交部特派員公署、解放軍駐港部隊、國安公署主要負責人出席。現場不設公眾觀禮區。升旗儀式後,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慶祝酒會,主要由香港特首主禮致詞。

今年不是逢五逢十大慶,北京不派領導人專程到香港致賀。同時在七一前夕,香港最後一個以抗爭出名的政黨社民連解散,將不會出席示威活動。但香港警察仍高度戒備,包括警方在金紫荊廣場、會展中心一帶實施特別交通安排。

七月一日由香港十八區及部分社會團體,分別組織不同地點、不同形式的活動,主要是地區性的升旗禮,以及各區的大匯演等。但今年最特別的,還是在政府主導下的全城有喜吃喝玩樂,據昨晚最新公布,香港飲食業推出數百項優惠,同時響應政府銀髮經濟政策,提供長者友善的餐飲優惠。參與餐館增至逾四千家,他們在七月一日要提供指定菜式及餐飲優惠。

港府管理的多個室內及戶外康樂設施、科學館及太空館的常設展覽、香港濕地公園、西九文化區M+標準票的所有展覽,以及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所有專題展覽,全部免費開放。香港海洋公園則推出門票優惠。

北京中央軍委安排的山東艦編隊,不在七月一日抵達,而是在七月三日起一連五天訪港,其中山東艦、湛江艦及運城艦,將在周末開放香港市民參觀,這兩天的參觀預約已額滿。主辦方由六月卅日起,每天選三個時段開放部分的預約名額,額滿即止。

   
中共黨員突破1億人 57.6%學歷大學以上
記者陳宥菘/綜合報導/聯合報
中共在「七一」建黨紀念日前夕發布統計公報顯示,截至去年十二月底,中共黨員總數已突破一億人大關,有一億廿七點一萬名黨員,比二○二三年底淨增一○八點六萬名,增幅為百分之一點一。

儘管中共黨員人數增加,但淨增人數是連續第三年下滑。

中組部昨發布「中國共產黨黨內統計公報」,黨員年齡結構分布上,以六十一歲及以上黨員為大宗,達二八九七點三萬名。卅歲及以下黨員一二二七點二萬名,卅一至卅五歲黨員一○七六點四萬名。與二○二三年相比,屬於青壯世代的卅歲及以下,以及卅一至卅五歲黨員人數皆減少,六十一歲及以上黨員人數則大增一一○萬名。

公報顯示,中共現有基層組織五二五萬個,比二○二三年底淨增七點四萬個,增幅為百分之一點四。其中,基層黨委卅點六萬個,總支部卅三萬個,支部四六一點四萬個,分別比前一年增加○點九萬個、○點五萬個、六萬個。新華社稱,基層黨組織不斷夯實鞏固,組織設置更加科學規範。

公報也披露中共黨員的性別、民族和學歷等資訊。其中,女性黨員占全體的百分之卅點九,比前一年提高○點五個百分點;少數民族黨員占全體的百分之七點七,與前一年持平;大專及以上學歷黨員占全體的百分之五十七點六,比前一年提高一點四個百分點。工人和農民,占總數的百分之卅二點七。

   
國安法5周年 港府防範軟對抗 挨批矯枉過正
記者陳宥菘/綜合報導/聯合報
港版國安法昨日屆滿五周年,近期多名港府官員頻頻提及要警惕「軟對抗」,稱當前香港社會表面風平浪靜,卻潛藏國安風險,例如有商家在收據上印製反中字眼,或透過散布假消息阻礙政府施政等等,將從教育、網路、文化藝術等多領域加強防範,但民間也出現不同聲音,直言官方矯枉過正。

「軟對抗」是指遊走在法律邊緣的對抗行為,近期至少八名港府高官提及要警惕軟對抗。例如香港特首李家超舉例,有人假冒他人身分進入器官移植登記系統,假扮當事人取消登記,製造很多人退出捐贈器官的假象,直言這就是軟對抗。

香港醫務衛生局長盧寵茂舉例,美國把新冠肺炎源頭問題政治化,試圖削弱大陸的國際影響力,而香港亦出現抹黑疫苗效果的謠言,對抗疫工作造成很大負面影響。文體旅局長羅淑佩則指,軟對抗存在於表演內容、歌曲歌詞、故事情節,例如早前遭國安處點名涉宣揚台獨、港獨及鼓吹武裝革命等主張的台灣手遊「逆統戰:烽火」,就是一種較軟性的媒介,令人不知不覺地滋生錯誤意識。

大公報社評稱,「反中亂港分子」懾於國安法,不敢明目張膽搞破壞,以軟對抗取代硬對抗。

但香港當局加強管控軟對抗,也引發反彈。香港劇作家莊梅岩日前反問,當局一句「警惕軟對抗」,將對香港藝文界帶來多少殺戮,擔憂基層人員或為討好上級或害怕犯錯,把任何蛛絲馬跡、投訴都納入軟對抗,導致冤枉無辜,令香港變得步步為營、矯枉過正。

   
觀察站/「用好香港」 國際變局下 北京新思路
香港特派員李春/聯合報
今天是香港主權移交廿八周年,這天舉辦著各類活動,有大鑼大鼓的熱鬧;這天又迎來各種評說,廿八年香港事說來話長。簡而化之,可透過兩大活動安排之變,來察香港的冷熱;再由三大熱詞,來察香港的興替。

今年七一安排有兩大活動。首先看北京的安排,是航母山東艦編隊訪港。這次被定位為大陸國產航母首次訪港。這安排有多重意義,主要兩條,一是揚威,一是激發熱情,揚威揚的是「國威軍威」;激發熱情是激發港人的愛國熱情。

另一方面是港府主導下各種「慶回歸」活動,今年突出吃喝玩樂。港鐵要派七萬多張免費車票;政府博物館免票。上千家食肆統一打「七一折」,甚至香港街市這天買菜買魚買肉,也有打「七一折」的。

再透過有關熱詞,來看香港廿八年興替及未來走向。分別是「愛國者治港」、「由治及興」、「戰略布局」。先看「愛國者治港」,是經歷了占領中環、反送中運動等後,正式放下了「港人治港」方針,改為只有「愛國者」才能治港。這一變局透過立法修例完成,包括兩部國安法,兩個新選舉制度,令特首、議員、官員等都必須是「愛國者」。既已成氣候,因何配合廿八年要再提,是因今年底要再選立法會,特首下屆人選也要提早底定。

第二是「由治及興」。這是北京對香港提出的階段性要求,一方面強調過去一段時間主要透過國安法等來「治」,既有硬手段整治,又有軟手段治理。接著要突出「興」,意思是興旺發達。其邏輯關係是先治後興、以治求興。由於沒有很權威的解釋,以何標準來畫定香港之興,還各有理解。難怪有人很不滿部分港人在「軟對抗」。

第三是「戰略布局」,是北京智庫圈子、財經圈子開始熱起來,對未來香港有重大影響。戰略布局通常指中共高層的登高望遠,指明方向之舉,現就香港而言,有兩個層面,一是要透過北京開始制定的第十五個五年規畫,起草其中的港澳專章,對香港未來有明確規定;二是透過不斷修正的治港政策,對香港經濟社會發展及其在國家發展中,要有新定位。

國際變局下,北京有新思路,其中用好香港是一步棋。有的港官沉迷於大灣區的甜蜜中,但北京已開始布局香港重回國際金融中心之路,最新一步是釋放大批中企赴港上市,令港股成為中國與世界資金對接橋梁。

   
陸委會:移交28周年 香港民主指數排名創新低
記者賴錦宏/台北報導/聯合報
陸委會昨發布「香港移交廿八周年情勢研析報告」指,中共「一國兩制」承諾變形,國安紅線蔓延擴張。

報告稱,移交廿八年後,國安紅線由「愛國者治港」限縮政治參與,延伸至商人需愛國、維護國安,再納入「習近平思想」的愛國主義教育,香港已受全面監控,「一國兩制」質變為「中央治港、全面管治」。

報告指出,在政治層面,北京繼二○一四年後「一國兩制」白皮書宣稱「高度自治」不是完全自治,中央要落實「全面管治」後,進一步詮釋「港人治港」並非只由港人治港,而是「中央也要治港」。今年六月,中共駐港國安公署與港警國安處「聯合查案」,港府雖強調執法行動均由港警負責,惟仍遭質疑中共指揮辦案,擔憂是否將開「送中」首例。政治異議聲音續遭壓制,創黨逾卅年的民主黨解散。在國際相關評比中,香港民主指數排名創新低,公民與政治權利評分接近中國大陸。

報告並指,在經濟層面,中國大陸對香港經濟影響持續加深,以及美中對抗等因素,均對香港經濟發展帶來風險與挑戰。社會管制方面,國安條款無孔不入。香港新聞自由持續惡化,藝文創作亦成災區。

針對台港關係,報告指香港為我第五大貿易夥伴及第三大出口市場,我為香港第二大貿易夥伴;雙方人員往來逾百萬人次,互為對方第二大客源市場。因應香港情勢,我陸續強化港澳居民申請來台居留、定居、投資等各項審查把關,並將續依賴總統國安統戰威脅十七項因應策略指示,完善風險管控機制。

   
習近平文章:面對圍堵遏制打壓 應理直氣壯鬥爭
台北30日電/中央社
美中貿易戰之際,中共黨刊「求是」雜誌明天將發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節錄文章。內容指面對圍堵、遏制、打壓應「理直氣壯地進行鬥爭」,必須「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有效應對重大挑戰,不斷奪取「新時代偉大鬥爭的新勝利」。

新華社報導,7月1日出版的第13期「求是」雜誌,將發表題為「團結奮鬥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的文章,內容是習近平自2016年10月至2025年4月間有關論述的節錄。

這篇文章表示,「能團結奮鬥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團結奮鬥的政黨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黨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團結奮鬥的結果」,團結奮鬥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最顯著的精神標識」。必須不斷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奮鬥的力量。

文章提到,中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改革發展正處在攻堅克難的重要階段,在前進道路上面臨的「重大鬥爭不會少」。

習近平在文章中說,面對圍堵、遏制、打壓,應「理直氣壯地進行鬥爭」。必須「發揚鬥爭精神,把握鬥爭方向,掌握鬥爭規律,增強鬥爭本領」,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不斷奪取「新時代偉大鬥爭的新勝利」。

文章最後又說,「團結奮鬥是黨領導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只要在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就一定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挑戰,把「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不斷推向前進」。

   
劍指美國?習近平:面對圍堵要理直氣壯鬥爭
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聯合報
中共機關刊物「求是」雜誌七月一日發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文章,強調團結奮鬥,並稱在面對圍堵、遏制、打壓時,要理直氣壯地進行鬥爭,這番話被認為有針對美國的意味。

新華社報導,七月一日出版的「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的文章「團結奮鬥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文章稱,能團結奮鬥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團結奮鬥的政黨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文章稱,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的共同事業,也是一項充滿風險挑戰、需要付出艱辛努力的宏偉事業。「必須加強中華兒女大團結,不斷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調動的積極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奮鬥的力量」。

文章認為,中國大陸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改革發展正處在攻堅克難的重要階段。「在前進道路上,我們面臨的重大鬥爭不會少。面對圍堵、遏制、打壓,我們應理直氣壯地進行鬥爭」。又稱,必須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不斷奪取新時代偉大鬥爭的新勝利。

另,針對美國四月推出「對等關稅」撼動全球經濟,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長彭森指,大陸對此早有準備,「這種準備在八年前就已開始」。大陸對美外貿依存度從百分之廿以上降到十二左右,這意味在外部挑戰不斷加大時,大陸已開始逐步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他提到,當前大陸的製造業規模大致相當於美國的兩倍,日本和德國的各四倍。儘管存在高端晶片製造等技術「卡脖子」問題,但外界施加的限制,反而會刺激大陸加快「補鏈」、「強鏈」的進程。

   
抗日勝利80周年 走入川渝抗戰現場 兩岸學子動容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今年是中國對日抗戰勝利80周年,由四川省和重慶市聯合舉辦的兩岸媒體、抗戰後人、青年學子8天的「文化抗戰川渝行」28日落幕。他們到犧牲慘烈的兩地多處遺跡和紀念館參觀,回顧當年國家民族危急存亡之秋的悲愴歷史。

曾任職副市長,也曾經商有成的四川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多年來收集陳展大量抗戰文物,建成川軍抗戰館在內的多個有關紀念館。他說,抗戰時期,四川人民徵兵達3百餘萬,建築機場等工役又徵調了3百萬人,徵糧共達8千萬石,占到全國的3分之1,抗戰前內鬥不休的四川,在外敵入侵時,卻團結一致,永不屈服,這就是抗戰精神。

重慶是另一個故事,80多年前,當重慶市民在斷垣殘壁之間看見紅色燈籠高高掛起,就知道這是日本飛機又來空襲的警報,作為戰時陪都的重慶被日軍連續6年又10個月的大轟炸,市民死傷3萬餘人,財產損失百億法幣,卻沒有被炸垮,空襲一停,生產、辦公、操練一切如常,直至抗戰勝利。

全程參與活動的黃埔軍校同學後代聯誼會會長丘智賢說,抗戰是中日兩國總體戰的決鬥,不僅僅是軍事層面,政治、經濟、心理都是戰場,餐桌上看來再平常不過的鹽巴,也是抗戰當年重要的戰略物資,在中國沿海鹽場全被日軍掌握的狀況下,包括自貢在內的四川鹽場,成了供應的希望。

自貢鹽業專家陳星生表示,當時自貢許多中小型工廠在成本激增狀況下,寧可虧本,也要繼續生產供應前方,因此倒閉者比比皆是,而自貢不僅生產鹽,鹽稅也是國民政府抗戰的主要稅收之一,自貢商民更多次捐輸抗戰,一介普通工人的愛國心志,不亞於富賈,同樣令人敬佩。

從桃園來到四川攻讀歷史的廖妤軒說,這次目睹80多年前,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林徽因在月亮田的文化抗戰過程,非常感動,脊椎受傷的梁思成穿著人造鐵箍堅持考察古建築現場,患肺病多年的林徽因在病榻上一筆一筆描繪圖紙,傳世至今。廖妤軒唸出林徽因為其三弟、空軍抗戰烈士林恆所寫的悼亡詩:「這冷酷簡單的壯烈是時代的詩,這沉默的光榮是你。」不禁為之動容。

祖父畢業於黃埔十七期的台灣籍青年醫師茆致遠說,只有走入抗戰現場,才能感受到烽火的溫度,在當年的廢墟斷樑上,建起了今日重慶的繁華美好,更讓他深深感動。

   
AI判讀,救回心肌梗塞的他!醫學中心AI前線應用一次看
一早8點多,52歲的小林在家中運動,突然頭暈目眩、胸部撕裂痛。救護人員將他抬上救護車,立刻施作心電圖,10秒後,AI判讀系統發出警示,螢幕跳出一行讓救護員繃緊神經的紅字──「STEMI」。這五個字母,對應的是致命風險高、被稱作急重症頭號殺手的「急性心肌梗塞」。在這場與死神的賽跑中,小林得以驚險回魂,是因為他坐上的救護車,配有中醫大附醫「智救心」AI輔助診斷系統。

文憑不出色 怎麼反敗為勝?
在大學生、碩士生滿街跑的年代,文憑不夠漂亮的人,求職若想脫穎而出,就得訴求個人特質與未來潛力。等到正式工作後,再用優異的工作表現,徹底擺脫學歷包袱,在新回合的人生比賽中反敗為勝。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