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殺破狼每周星座運勢】提供各星座整體運勢分析、當週須注意事項。量身為12星座打造本週星座最佳行走指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6/26 第568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焦點新聞 維基解密亞桑傑認罪 可望獲釋
坎伯:北韓成中俄關係隱憂
肯亞民眾反加稅示威遭警開槍 NGO稱至少5死31傷
伯恩斯:北京積極破壞美中關係
拜川辯論前夕…美媒熱炒 民眾冷漠
亞桑傑爆「密電門」 改變美新聞業
加薩民防局:哈瑪斯領袖10名親屬命喪以軍攻擊
控俄羅斯兩大高層犯戰爭罪 國際刑事法院發出逮捕令
巴黎地鐵優先座「長者排最末」 亂讓座恐惹人不開心
日防衛省:北韓疑射彈道飛彈 落入專屬經濟區外側

焦點新聞
維基解密亞桑傑認罪 可望獲釋
編譯高詣軒/綜合報導/聯合報

揭密網站維基解密澳洲籍創辦人、遭美國指控違反間諜法的亞桑傑預定廿六日上午,在美國太平洋屬地北馬里亞納群島首府塞班島出席聽審。據法院檔案,他將在當地的美國聯邦法院承認一項「密謀取得並揭露機密美國國防文件」刑事控罪,這可望為他在英國長達十四年的法律纏鬥畫下句點,並獲准返回故鄉澳洲。

紐約時報廿四日及路透廿五日報導,自二○一九年起遭監禁的亞桑傑廿四日離開戒備森嚴的倫敦貝爾馬什監獄,同日搭機啟程。據維基解密在社群媒體發布影片,他當時身穿藍色上衣和牛仔褲,行前曾簽署一份文件。他已同意一項認罪協議,刑期將為五年兩個月,能全用他在英國關押時間相抵,不必再坐牢。美國司法部反恐部門一位官員說,亞桑傑審後就有望飛回澳洲。

美國司法部高官透露,該部同意亞桑傑不會面臨更多刑期,是因他在英國被關時間超過多數類似案件犯案者。另據美國檢方和澳洲法學者指出,亞桑傑會到塞班島出庭是因距澳洲近,而且該群島不在美國本土,也不像夏威夷是美國一州。

維基解密二○○六年創立,二○一○年開始公布七十多萬份外交電報與戰場描述等機密資料,其中涉及美國在阿富汗及伊拉克的戰事,因而聲名大噪。同年亞桑傑在英國被捕,因瑞典當局指他涉嫌性犯罪而要求訊問他。他獲保釋後,二○一二年躲進厄瓜多駐英大使館獲政治庇護。

但美國二○一九年以亞桑傑散布多種國安文件相關情事,起訴他十八項控罪,同年他從大使館被帶出逮捕,後來持續遭關押。

瑞典已撤銷前述控案調查,但美國要求引渡亞桑傑,其法律團隊此前持續抗辯。亞桑傑前年在獄中與伴侶史黛拉完婚;婚前史黛拉就已加入其法律團隊,對抗瑞典引渡。

廿三日已和兩個兒子先飛往澳洲的史黛拉說,丈夫將獲釋讓她欣喜若狂,但直到一切塵埃落定前都還不放心,要等真正擁他入懷才覺得真實。她呼籲美國放棄追訴亞桑傑,並將尋求特赦。

澳媒報導,亞桑傑母親已對兒子苦難結束表達感恩,並稱這顯示靜默外交的重要和力量,其父也感謝澳洲同胞支持。亞桑傑獲釋並非意料之外,澳洲總理艾班尼斯今年稍早已暗示美國檢方應將本案了結,美國總統拜登也曾示意不反對速審速決。

   
坎伯:北韓成中俄關係隱憂
記者張文馨、編譯茅毅/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副國務卿坎伯廿四日在華府智庫外交關係協會暗指,中俄的結盟因北韓而存在隱憂;對中國大陸、俄羅斯、北韓和伊朗的安全合作,美國仍致力重振聯盟應對,比起過去,當前歐洲和印太戰區緊密相連,歐洲盟友也關切南海和台海局勢。

但被問到南海和台海衝突時,歐洲盟友會否馳援台灣?美菲會否啟動共同防禦條約?坎伯均不願詳述,只說必須落實美中建立軍事溝通管道,小心擦槍走火重演二○○一年美中南海撞機事件。

拜登政府上台後,坎伯作為印太事務重要推手,推動台海議題國際化、重啟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建立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安排美日與南韓三方高峰會、邀日、南韓、澳紐等印太四國參與北約組織峰會,並大力推動美軍在印太重新部署與基地擴張。

中菲上周才在仁愛礁(仁愛暗沙)附近爆發衝突,北京於五二○後在台灣周邊軍演和執行灰色地帶行動。

坎伯說,北京在承平時期展開最大規模軍事建設,正破壞區域平衡,共軍在南海、東海、中印邊界及台海周邊挑釁,均可能導致衝突而損害全球經濟,若台灣半導體供應鏈遭切斷,將引發全球經濟蕭條。

坎伯還說,美國以軍售、軍事融資和總統撥款權等方式軍援台灣,這符合美國「一中」政策,並嚇阻北京挑釁;現在不僅美國這麼做,已有十幾國呼籲台海應和平穩定。

坎伯也談到中、俄、伊和北韓的協調與安全合作,自前年俄烏開戰以來,援俄力道最大的就是中國和北韓,俄國也以協助軍事研發回報。俄國總統普亭和北韓領袖金正恩上周會談,兩國夥伴關係出現戲劇性進展。美方認為,北韓可能因此跟俄國交換核計畫、遠程彈道飛彈或能源,令美國及其盟友擔憂。

坎伯聲稱,「我持平地說」,中國對俄國與北韓間的局勢有些焦慮緊張,「他們在與我們間的若干互動,已顯示這點」,可能擔心北韓因此採取更挑釁做法,造成東北亞陷入危機,美國正加以密切關注。

坎伯指稱,菲律賓也不希望和中國衝突,美國也採取若干行動維持區域穩定,包括對中國官員發出外交照會;目前各方皆進行壓力測試,美國須公開明確表明對菲支持。

另外,坎伯直言,美國應歡迎更多中國學生,但「我希望看到更多中生來美國學習人文和社會科學,而非粒子物理學」。他還說出於安全考量,美國大學正限制中國學生接觸機敏技術。美國沒有夠多人學習科技、工程和數學,因此需在這些領域招收更多國際學生,但要招收印度學生,而非陸生。

中國學生多年來一直是美國最大外籍生來源,前年至去年學年度總數接近廿九萬人,但學界和民間部分人士認為,不斷惡化的美中關係以及對美國專業知識遭竊的擔憂破壞科學合作,也使陸生蒙受毫無根據的懷疑。

   
肯亞民眾反加稅示威遭警開槍 NGO稱至少5死31傷
奈洛比25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數以千計不滿加稅的抗議群眾今天闖入肯亞國會大樓,警方朝示威民眾發射實彈和扔擲催淚瓦斯罐,數個非政府組織(NGO)發布聯合聲明說,目前已知至少5死31傷。

法新社報導,包含肯亞醫學協會(Kenya MedicalAssociation)和國際特赦組織肯亞分會(AmnestyKenya)在內的NGO發布聯合聲明說,「至少5人中槍身亡、31人受傷」。

超過10個西方國家表示,他們對肯亞反加稅示威中發生的暴力事件表示「深切關心」。

包括加拿大、德國、英國及美國在內等13國駐肯亞大使館及外交使團發布聯合聲明說,他們對於「肯亞國會外發生的這一幕感到相當震驚」。

另據美聯社報導,肯亞生活費高漲,民眾連年怨聲載道。抗議民眾原先要求議員否決一項爭議性的加稅法案,但國會今天仍予以通過,大批民眾隨即闖入大樓,讓警方難以招架。

議員紛紛透過地下通道逃離現場,但抗議者允許投下反對票的在野黨議員走出大樓。

   
伯恩斯:北京積極破壞美中關係
記者顏伶如/綜合報導/聯合報
華爾街日報(WSJ)廿四日刊登對美國駐中國大陸大使伯恩斯獨家專訪,他指責中方並未落實去年十一月舊金山「拜習會」促進美中兩國民眾交流的共識,反而積極破壞雙邊關係,審訊並且恐嚇參加美國在中國組織活動的公民,加強對美國駐中大使館社群媒體的發文限制,並煽動反美情緒。

伯恩斯還說,「我們(大使館)已與中國政府就此事進行無數次對話,但沒任何改變、也沒得到任何解決」;中國破壞美中外交關係,製造反美情緒,還阻撓民眾參加美國大使館的活動。他並對日前愛荷華州大學教師遭刺尤感憂心。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同意促進兩國人民交流,但伯恩斯說,中方雖稱希望讓兩國人民恢復往來,卻採取激烈手段妨礙目標達成;自去年十一月以來,中國國安部等單位對六十一場公開活動向中國公民施壓,禁止其參加或企圖恫嚇出席者。

部分參加美國大使館活動的民眾,後來遭中國官員審問,有時是深夜有官員上門問話。該報稱,伯恩斯的抱怨可見美方官員日漸憂心北京是否誠心改善關係。

伯恩斯也說,北京使中國學生赴美國大學求學變困難。中國各地的大學博覽會取消對美國使館人員的邀請,理由是出現意識形態或國安考量;過去兩年獲選參加美國出資交流活動的數十名民眾,約半數後來受到當局、學校或雇主施壓退出。

   
拜川辯論前夕…美媒熱炒 民眾冷漠
記者張文馨/華盛頓報導/聯合報

美國總統拜登與前總統川普廿七日將舉行首場總統辯論會,Google搜尋趨勢顯示,美國仍是體育掛帥,直到廿四日才以一則美國公共電視網(PBS)預告該辯論會的報導登上第五名,這也是近一周來首次衝上趨勢榜。

過去一周熱搜榜沾上該辯論會邊的,包括拜登兒子杭特被認定有罪、川普在底特律的競選活動,以及拜登的移民政策;榜首熱門關鍵字多數與體育和社會事件有關,廿四日熱搜第一名是好萊塢特技演員裴利在夏威夷遭鯊魚咬死的新聞。

該辯論會對多數美國人的投票行為其實影響不大,尤其近年來黨派對立嚴重,加上各有選民對拜、川極度不滿,選票要靠一場辯論流動有其困難度。

一名美國民眾形容,要嘛特定候選人支持者聚在電視機前吐槽政治對手,也可能拿這場辯論當派對背景音樂,若作為社交話題,還不如一場球賽有用。他說,不能否認有人認真看辯論,但向來是少數。據外媒報導,辯論真正影響選舉勝敗的案例是一九六○年。

另一名美國人被問到是否關心這場辯論後笑著搖搖頭,還反問記者怎會這麼問。

相較多數美國民眾反應冷淡,美媒鉅細靡遺試圖從各種角度為這場辯論殺出一條新血路,主要媒體緊盯兩陣營準備情形和考前猜題,並熱切撰寫各種劇本。

總統辯論會向來氣氛冷,尤其今年辯論又比往年提前,民眾還來不及進入大選激烈廝殺氣氛;除非辯論過程有嚴重突發狀況,大幅影響民眾對總統參選人觀感,這場七十八歲川普對八十一歲拜登的辯論千呼萬喚,精采程度則要看兩位主角各自演繹。

   
亞桑傑爆「密電門」 改變美新聞業
編譯茅毅/綜合報導/聯合報

維基解密創辦人亞桑傑二○一○年「一戰成名」,有外媒報導稱他披露一連串美國政府機密檔案的事件為「密電門」,其影響廣及新聞業、尤其是美國新聞業及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

亞桑傑當時揭密的內容成為全球媒體報導的素材,除為大眾提供一個得以一窺政府內部運作、而且規模空前的窗口,並在過程中改變數位時代的新聞業。

二○一三年率先訪問史諾登的調查記者葛林華德表示,維基解密輕易產出具新聞價值的獨家新聞,而且比所有其他媒體加起來還多。它做了幾世紀以來美國許多媒體一直從事的工作,即為公共利益揭露真實資訊,美國司法部卻要辦他。史諾登是美國國安局前外包雇員,二○一三年引爆另一起重大洩密案。

另外,美國司法部指控亞桑傑違反上個世紀一九一七年的「間諜法」,但美國沒有任何媒體因違反該法被起訴、遑論定罪。憲法學者幾乎咸認為,起訴媒體將嚴重打擊第一修正案揭櫫的保障新聞與言論自由。

外界很容易忘記美國報業近幾十年來持續披露機密訊息,有關阿富汗、巴基斯坦、俄羅斯、葉門、索馬利亞、利比亞、伊朗和中國大陸等國的機密資訊報導,已登上美國幾家最知名刊物的版面,其中大部分資訊的機密等級,皆比維基解密爆料的任何資訊還要高。提倡網路隱私權的美國「電子邊疆基金會」甚至形容,下一位普立茲獎得主恐被迫在牢房領獎。

除亞桑傑外,英國衛報與華盛頓郵報據史諾登提供的美國國安局機密情資,報導該局透過監控程式蒐集網路數據和電話紀錄,被稱為「稜鏡計畫」,大規模監聽手機、窺探電郵甚至駭入電腦,不但強迫科技公司配合交出個資,監控的外國領袖更超過百人,連美國盟友、時任德國總理梅克爾都受害。

史諾登案引發美國間諜機器大改革。美國國會二○一五年通過美國自由法案,撤銷國安局在九一一恐攻後基於愛國者法案獲得的廣泛權力。但美國情報圈漏洞顯然還在,才會在史諾登案十年後,去年又發生廿一歲空軍國民兵特薛拉外洩大量五角大廈密件案。

   
加薩民防局:哈瑪斯領袖10名親屬命喪以軍攻擊
加薩走廊25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加薩民防局表示,以色列今天稍早對加薩北部難民營發動攻擊,造成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組織哈瑪斯領袖哈尼雅(Ismail Haniyeh)的10名親屬喪生。

法新社報導,加薩民防局(Gaza civil defenceagency)發言人巴薩(Mahmud Basal)表示,遭受攻擊的地點在加薩走廊(Gaza Strip)北部夏提(Al-Shati)難民營、哈尼雅家族的住處。

巴薩指出:「這次攻擊造成10人殉難,其中包括哈瑪斯政治局主席哈尼雅的手足薩爾.哈尼雅(ZahrHaniyeh)。」

他說,可能還有一些遺體被埋在瓦礫堆下,但「我們沒有必要的設備」來挖出這些遺體。

巴薩還提到,民防人員已將遺體運往附近加薩市(Gaza City)的阿里醫院(Al-Ahli),並稱另有數人「在攻擊行動中受傷」。

以色列軍方告訴法新社,他們「知道報導內容,但無法證實」。

以軍4月對加薩中部發動空襲,造成哈尼雅的3個兒子和4名孫輩喪命,以軍指控他們從事「恐怖活動」。哈尼雅本人身在卡達。

哈尼雅當時稱,自去年10月7日哈瑪斯與以色列爆發戰爭以來,他的家族中已有約60人慘遭殺害。

   
控俄羅斯兩大高層犯戰爭罪 國際刑事法院發出逮捕令
海牙25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國際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ICC)今天表示,已對俄羅斯參謀總長吉拉西莫夫(Valery Gerasimov)和前國防部長蕭依古(Sergei Shoigu)發出逮捕令。

法新社報導,國際刑事法院發布聲明表示,由於這兩人涉嫌犯下指揮攻擊平民目標、以及對平民造成過度附帶傷害的戰爭罪,並在烏克蘭進行「不人道行為」,犯下危害人類罪,因此對他們發出逮捕令。

國際刑事法院法官認為,「有合理的理由相信,兩名犯罪嫌疑人對俄羅斯武裝部隊從至少2022年10月10日到至少2023年3月9日,針對烏克蘭電力基礎建設發動的飛彈攻擊負有責任」。

法院指出,這些攻擊「針對的是平民目標」,即便標的可被視為軍事目標,對平民造成的傷害「也明顯超出預期的軍事利益」。

國際刑事法院去年3月對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Putin)發出逮捕令;對此,莫斯科當局認為這項裁決在法律上「無效」。

   
巴黎地鐵優先座「長者排最末」 亂讓座恐惹人不開心
巴黎25日專電/中央社

台灣大眾運輸乘客因博愛座起衝突,存廢再引熱議。法國地鐵有「優先席」,但不分顏色,長者排在順序最末,後於身體不適者。法國長者普遍也不愛被主動讓座,認為那是顯得虛弱的象徵。

近日台灣的捷運博愛座頻引發糾紛,究竟基於美意與公民意識的博愛座,為何一再成為衝突的導火線?或許與「博愛」的定義和「讓座」的認知有關。

巴黎地鐵也有特別座,名稱為「優先席」(placesprioritaires)。但椅子並沒有以不同顏色區分,只在特定區域上方貼了「請禮讓我們」的標誌貼紙。一般而言,沒有座位是優先席;或者說,只要有心,所有座位都可是優先席。

根據巴黎大眾運輸公司(RATP)官網,優先席是保留給9種有需求者。排序第一的是退伍或傷殘士兵,接著是視障者、身心障礙勞工、站立困難的不適民眾。

排序第5的則是孕婦,接續為帶4歲以下幼童者、沒有明確站立困難的不適民眾、持有站立困難卡者。而優先順序最末者,則是75歲以上長者。

換言之,滿頭白髮但年邁力壯的長者,其優先序位是絕對是在顯然站立困難的不適民眾之後。

巴黎地鐵以擁擠聞名,尖峰時期必定滿座,民眾看到位子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坐下。若出現明顯需要位子的人,例如手拄拐杖、步履蹣跚的長者、孕婦、抱嬰兒者、身障人士等,大多人都會主動讓位,無論該座位旁是否有「優先席」貼紙。

對於顯然有需求者還好辦,但「75歲以上長者」,就比較棘手了。一般而言,法國銀髮族多不服老,每天健行慢跑、生活充實忙碌,將自己打扮得體面亮麗的7旬以上長者比比皆是,更不喜歡隨意被貼上「老」、「孱弱」等標籤。

網路媒體Slate一篇文章就分析為何法國年長者面對「突如其來」的讓座,大多會顯得無所適從,甚至不開心。

62歲的大學文學教授埃爾維(Herv□)就向Slate表示,第一次在第戎(Dijon)輕軌上遇年輕男子讓座時他大受震驚,脫口而出:「天啊,我又不老」。語畢空氣凝結,他也感到窘迫,因為他知道對方是好意的。

知名新聞工作者畢佛(Bernard Pivot)在書中也曾講到類似經驗,「有天在地鐵上,第一次有位年輕女子起身讓位給我,我差點給了她一巴掌」。

網友@savanabay則在社群媒體X上哀嘆,「今天早上一個年輕人很客氣地在地鐵上讓座給我…當頭棒喝!… 我看起來有那麼老了嗎?」

專攻老年化的社會學家比雷(Michel Bill□)分析,之所以法國年長者不喜歡隨意被讓位,是因為此舉凸顯了「鏡像效應」,即別人對自己的態度猶如一面鏡子,照出自己的形象以進一步認識自己。

埃爾維說,「我不笨,當然知道自己力不如前,但當知道他人眼中的我們看來脆弱時,這可不是好消息」。比雷分析,「這會讓我們接收到自己不願看到,且可能不太喜歡的形象」。

因此,絕大多數的法國人在地鐵上,只會選擇讓座給明顯孱弱、站立困難的人;一位行走正常的銀髮族,通常不會也不願被年輕人讓位。

換言之,隱性需求者,或渴望坐下的長輩是很難獲得主動讓位的,這時的解決做法也很簡單、很文明-開口禮貌詢問。

「不好意思,我站不太住,能讓給我坐嗎?」因此在地鐵中可以看到長輩開口向任何座位詢問可否讓座。通常被詢問者會同意讓位,但對方絕對也是有權拒絕的。這時,吃了閉門羹的需求者沒有任何抓狂的理由,位子還很多,再問下一個人就是了。

如Slate報導所寫,在法國,讓位給看來較年長的人,等於間接將他歸類為需要協助的人,彷彿怕對方沒有能力站穩,也難怪會造成部分長者「自尊打擊」的內心小劇場上演。

若來法國,不須戰戰兢兢盯著誰有需要座位,也不必急著禮讓年長者,很可能他們不會領情。另一方面,為他人起身並非義務,而是體諒與善意,若有需要座位,優雅詢問即可。

   
日防衛省:北韓疑射彈道飛彈 落入專屬經濟區外側
東京26日專電/中央社

日本防衛省表示,北韓疑似在今天清晨發射一枚彈道飛彈,已落入日本的專屬經濟區(EEZ)外側,防衛省持續保持警戒,並觀察事態發展。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防衛省於清晨5時32分宣布,北韓疑似發射了一枚彈道飛彈。

據多名政府相關人士指出,這枚彈道飛彈似乎落入日本的專屬經濟區外側。海上保安廳表示,目前為止沒有收到船隻受損的報告。

這是北韓今年第8次發射彈道飛彈,或疑似彈道飛彈的物體,上一次是在5月30日。

北韓先前發布聲明,反對美國核動力航空母艦22日停靠南韓。防衛省表示將持續保持警戒,並觀察事態發展。

針對北韓疑似發射彈道飛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5時33分表示,將全力蒐集情報並進行分析,向國民提供迅速、確實的資訊,也會徹底確保飛機與船隻的安全,為任何可能發展做好萬全準備。

   
《幻幻之交》長大了,還需要想像的朋友嗎?
雖然《幻幻之交》整體的質感偏向是閤家觀賞的那種家庭電影,小朋友可能就是看看可愛的幻幻,電影真正想要傳達的訊息,仍然需要一些年紀,適合已經長大的觀眾,已經脫離需要自己想像朋友來陪伴自己的時期,但又能夠理解為什麼小朋友會需要有這樣的朋友存在。

求職面試三大必考題快準備起來 面試禁忌千萬別踩紅線
求職網發言人建議「Z世代」的畢業生,若想避免誤觸「應徵地雷區」,大家應該採取以下這些「求職教戰守則」。面試階段有「三要、三不」原則。首先「要」服儀恰當、整潔:配合應徵行業、企業文化,選擇服裝以及適當的妝髮造型,並塑造有條不紊的形象。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