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電子報】提供讀者易懂易上手的投資理財資訊及趨勢,最快速經濟脈動、專業政經報導,廣闊國際視野。 【慈濟月刊電子報】提供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的彙編選粹,慈悲與智慧的雋永語錄,是您日常生活中的心靈資糧!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10/27 第601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焦點新聞 期中選舉前哨戰/共和黨猛打市長戰 劍指2026
期中選舉前哨戰/曼達尼旋風 凸顯民主黨又老又脫節
期中選舉前哨戰/黑馬曼達尼 問鼎紐約市長
期中選舉前哨戰/曼達尼左傾政見吸票 華爾街恐撤資潮
魯比歐:美中協議 不會放棄台灣
陸不示弱 李成鋼被指無禮…仍參與美中談判
各國迎川普自有盤算 日韓面臨外交大考
川普出席東協峰會 見證泰柬「和平協議」
華郵:川普、高市會談台灣應是重要議題
衝機場抓人…羅浮宮31.7億元劫案 傳2嫌落網
羅浮宮驚天劫案 凸顯馬克宏執政困境
被一則廣告激怒 川普宣布對加拿大加徵10%關稅

焦點新聞
期中選舉前哨戰/共和黨猛打市長戰 劍指2026
編譯江昱蓁/綜合報導/聯合報

紐約州眾議員曼達尼代表民主黨角逐紐約市長寶座後,共和黨隨即將其塑造為民主黨代言人並稱民主黨為極左翼政黨,其目的不僅為市長之戰,更為了2026年期中選舉。

美國總統川普兩極化的立場與民調支持下滑,已成共和黨包袱。儘管曼達尼只是有望當上紐約市長,稱不上民主黨代言人,卻讓共和黨找到能討伐的「魔鬼」。

共和黨「撿到槍」猛酸 民主黨嗆沒招

聯邦眾議院共和黨議員兼眾院全國委員會主席哈德遜向華盛頓郵報說,「民主黨的新面孔是反移民暨海關執法局、反警察、反猶太主義的社會主義者,這是民主黨真正的問題,也預示著他們未來走向」。

民主黨人士則說,共和黨把曼達尼當成箭靶,與其說是有效戰略,不如說是出於絕望。畢竟,2026年期中選舉甚至2028年總統大選都將圍繞在川普的爭議政策,無論共和黨多努力,都無法改變此一狀況。

民主黨眼下沒有具真正影響力的領導人,共和黨很難透過攻擊對手領導人而動員支持者,這也讓共和黨過去幾個月將已卸任的前總統拜登當作目標。如今,曼達尼成為共和黨新目標,讓2026年期中選舉不僅是對川普施政的公投,更是在兩黨之間做出選擇。

川普「衣尾效應」 仍決定共和黨勝負

奧格蘭德維爾德州大學政治系講師艾斯皮諾薩說,川普在近十年幾乎完全掌控共和黨,他對共和黨的影響力將成為2026年期中選舉的關鍵,共和黨勝負也將取決於川普「衣尾效應」的強弱。衣尾效應是指其他人因自身利益,向強勢者靠攏。

川普推動「又大又美法案」、關稅、移民局突襲性執法,這些政策的成效及美國未來經濟前景,將決定共和黨能否繼續獲得支持。

艾斯皮諾薩說,在川普與「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運動影響下,共和黨成為聚焦「美國優先」的民族主義政黨,甚至犧牲加拿大等傳統盟友。黨內傳統保守派人數卻愈來愈少,且多為MAGA人士取代。但川普與MAGA支持者也逐漸產生嫌隙,涉嫌性侵與媒介未成年少女賣淫的金融家艾普斯坦案就是一例。

艾普斯坦2019年遭聯邦政府起訴卻在候審期間自殺身亡。留下的諸多疑竇讓陰謀論四起,加上外傳客戶名單不乏名人,讓MAGA深信「深層政府」精英為保護艾普斯坦在民主黨與好萊塢的權貴,要求公布全案檔案。

儘管司法部長邦迪2月時曾暗示客戶名單就在她辦公桌上,卻在7月時表示艾普斯坦沒有留下客戶名單,還說官員正仔細審查先前扣留的大量證據,讓MAGA大感不滿。

MAGA認為,川普在競選期間曾承諾公開艾普斯坦「客戶名單」,如今卻反悔,可能是為了保護涉案的權貴。包括川普極信任的右翼網紅盧默、川普前顧問班農等人,都說此案可能分裂MAGA支持者。

川普和MAGA支持者在外交政策也有爭執。先前川普下令空襲伊朗,象徵川普競選期間的口號「將戰爭販子趕出政府」出現逆轉,也讓MAGA與川普再生嫌隙。川普空襲伊朗時在全國演說中做出解釋,班農表示不確定這是否是「大多MAGA人士想聽的」。

川普與MAGA有嫌隙 恐出現重大分裂

在以色列6月對伊朗核設施的轟炸中,儘管川普在共和黨內的許多盟友力挺以色列,認為美國應支持其在中東最親密的盟友;但不干涉主義一向是MAGA核心理念之一,喬治亞州共和黨籍聯邦眾議員葛林就直言「我不想參與或資助以色列的戰爭」。

日前遇刺的保守派網紅柯克也曾警告,MAGA將在外交政策上出現重大分裂。

後川普時期 范斯可能成MAGA繼承人

放眼2028年總統大選,范斯可能成為後川普時期MAGA的繼承人。范斯今年2月底斥責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隨後在慕尼黑安全會議批評歐盟近年來限制言論自由、審查社群媒體,贏得川普的支持。MAGA也認為范斯能在未來十年內繼續川普的世界觀。

范斯近日出席遇刺身亡的右派網紅柯克哀悼會時,高舉基督信仰,繼續展現在2028年大選中繼承川普的旗手地位。

艾默生民調機構6月針對共和黨總統初選進行民調,范斯支持率達46%,遠勝國務卿魯比歐的12%。事實上,范斯正試圖透過接下柯克的位置為進軍白宮鋪路,而這意味共和黨短期內恐怕難以擺脫MAGA牽絆。

   
期中選舉前哨戰/曼達尼旋風 凸顯民主黨又老又脫節
編譯江昱蓁/綜合報導/聯合報
紐約州眾議員曼達尼成為民主黨紐約市長候選人,似乎為歷經總統敗選的民主黨帶來新氣象。年輕、善於傾聽及直接與選民互動成為曼達尼勝出的關鍵,也凸顯民主黨與民意脫節、領導階層老化的問題。

民主黨在2024年總統大選敗選以來,紐約市長選舉是民主黨第一場重要選舉;但民主黨建制派卻因曼達尼異軍突起而苦惱,憂心曼達尼勝選將讓建制派失去長期享有的黨內掌控權,也害怕共和黨與右翼媒體會將曼達尼貼上「激進馬克思主義者」的標籤,導致接下來選舉敗選。

民主黨進步派則主張曼達尼的勝利方程式能在全美複製,畢竟曼達尼的成功凸顯建制派忽視勞工與受壓迫的中產階級。一名民主黨的戰略分析師向金融時報說,曼達尼「成功利用後拜登時期民主黨對世代交替的渴望,與民眾對保守派的憤怒」。

曼達尼善與經營網路形象、直接與民主黨年輕世代溝通,恰好是老一輩民主黨人所不擅長的。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資深研究員狄恩說,在民主黨紐約市長黨內初選落敗的古莫,主打降低犯罪率,這是現任市長亞當斯2021年獲勝的原因,但4年後的現在,選民關切的主要議題已轉向生活成本。

民主黨在2024年總統大選未能顧及經濟議題,如今勢必改變才能更接地氣並吸引選民。此外,自前總統拜登因去年總統大選辯論表現拙劣而退選後,民主黨內部對領導層高齡化日益不滿,總統大選的失敗也讓民主黨支持者希望黨內求新求變。

紐約客特約撰稿人威爾斯說,民主黨支持者已厭倦一個以「由上而下、由內而外」來經營的政黨。古莫取得前總統柯林頓等建制派支持,一些紐約富豪砸大錢支持古莫,讓不少年輕選民對民主黨建制派更加不滿。

川普兩度當選,已改變勞工與各族裔支持傾向,面對即將到來的2026年期中選舉與2028年總統大選,民主黨領導層迫切希望能贏得年輕族群與少數族裔支持,但歐巴馬時期後,民主黨愈來愈難動員這兩大群體。

不過,民主黨也不能放掉溫和派與獨立人士,而這些人通常對極左立場抱持疑慮,這也是建制派不樂見曼達尼崛起的原因。至於曼達尼稱以色列在加薩進行種族滅絕與主張對企業課新稅,也挑戰過去民主黨主流觀念。

曾經參加2016年與2019年總統大選民主黨初選的參議員桑德斯,以及紐約州進步派聯邦眾議員歐凱秀,都表態支持曼達尼,三人都是民主社會主義者,但對民主黨影響力有限。曼達尼想將在紐約市的成功擴散到全美,仍有漫漫長路。

此外,部分民主黨金主早就對曼達尼崛起感到不安,民主黨眾院領袖傑福瑞斯與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這兩位當今檯面上最具影響力的民主黨人,也尚未表態支持曼達尼。

曼達尼雖然在紐約市一鳴驚人,但民主黨現在最迫切的考驗,還是明年期中選舉以及2028年總統大選。從民調和聲望看來,加州州長紐森、伊利諾州州長普里茨克和前副總統賀錦麗,是領先集團。

美聯社8月針對2028年民主黨總統大選初選民調顯示,加州州長紐森支持度由7月份的9%上升至18%,顯示紐森有望成為民主黨下一位問鼎白宮的人選。

身為加州州長,紐森若在經濟、科技、環保及移民議題表現得當,將讓選民相信其治國能力,而在黨內與地方的政治脈絡、募款能力也將成為其優勢,畢竟加州是民主黨鐵票倉。他本人最近也多次回應川普重新劃分加州選區、稱氣候變遷是騙局等言論,反映其企圖心。

現任伊利諾州州長普里茨克雖表態爭取州長三連任,卻未說死是否角逐2028年總統大選。他近日抨擊聯邦政府在芝加哥部署國民兵違憲,捐出個人財產、為民主黨候選人募資以在黨內建立聯盟,加上他身為凱悅飯店集團大股東的財力,有望成為民主黨未來掌旗人之一。

至於前副總統賀錦麗雖在2024年敗選,但2028年初選民調仍有27%支持率。她近來動作頻頻,除發表回憶錄、抨擊紐森、批評拜登在加薩議題上過於被動,淡化與拜登連結,還拒絕參選加州州長,暗示她仍有志再度問鼎白宮。

   
期中選舉前哨戰/黑馬曼達尼 問鼎紐約市長
編譯江昱蓁/綜合報導/聯合報

紐約市將於今年11月4日舉行市長選舉,民調穩居首位的紐約州民主黨眾議員曼達尼,獲外界普遍看好能成為首位穆斯林市長。

抗不平等,被美國總統川普形容是「百分之百共產主義瘋子」。他善於經營社群媒體,較戰後嬰兒潮世代的獨立參選人古莫、共和黨候選人史里華,更易打動選民。

擊敗古莫獲得提名 美政壇最大冷門之一

自稱民主社會主義者的曼達尼,在6月底民主黨黨內初選擊敗曾在2011至2021年擔任紐約州州長的古莫,讓古莫決定脫黨參選。來自政治世家的古莫是政壇老將,父親是前紐約州長,弟弟是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前主播。紐約政治戰略師楊特里普形容,「這是自2008年歐巴馬在民主黨總統初選擊敗希拉蕊以來,美國政治史爆出的最大冷門,沒人料到會發生這種事」。

曾當過租屋顧問 真誠形象打動年輕人

曼達尼1991年出生於烏干達,7歲時移居紐約,2018年才成為美國公民,父親是印度裔政治學者,專研殖民主義。母親是印度裔的美國電影製片人,獲獎無數。老牌紐約雜誌專欄作家巴坎說,曼達尼從小就因父母培養而意識到不平等與不公正。「他成長於特權,卻總關心那些沒他幸運的人」。

曼達尼大學畢業後首份工作是租屋顧問,他個人官方簡歷寫道:「協助皇后區的低收入有色人種屋主不被驅趕」。成長經歷讓曼達尼更親民,也更易引起升斗小民共鳴。與曼達尼相識10年,也是他首席法律顧問的納吉米說,曼達尼的王牌就是熱情、迷人的個性、情商及真誠,「即使不同意他的觀點,你還是會喜歡他」。

曼達尼善於利用社群媒體炒作話題、吸引大量觀眾,直接與對手交鋒,一改民主黨過去的作法,加上政策抓緊民心,民主黨選戰專家與選民都說,曼達尼網路形象精明而真誠,對於厭倦平凡政綱與表裡不一政客的年輕紐約客與民主黨選民而言,曼達尼更能引起其共鳴。

競選片惡搞獅子王 勇於面對立場相反者

在一支宣傳房租凍漲計畫的影片中,穿著西裝、打著領帶的他跳入冰冷的海水中。另一則有關情人節的貼文,曼達尼惡搞艾爾頓強為獅子王譜寫的名曲「今晚你感受到愛了嗎」,手持紅色愛心氣球穿越城市街頭。

他在餐車上討論食品價格上漲出現「清真通膨」一詞,隨後用印度優格飲料拉西作為引子,用烏爾都語解釋排序投票制。到6月中旬,社群媒體甚至有「你在推特上的文章只要有曼達尼,馬上擁有1000讚」一說。

為曼達尼競選製作影片的薩斯勞與迪米耶里說,曼達尼邊走邊談、直接面對鏡頭的戰術形成於2022年競選議員期間,而解釋問題的影片則可追溯自他發起「修復大都會運輸局」線上運動。

曼達尼也會現身與他立場相反的新媒體與Podcast。他主張取消紐約警察局的加班預算,避免增聘警員,卻出席2名紐約警局前警官的Podcast,雖然這2人相當不同意他觀點,其中1人卻在節目結束後說「至少他講話很誠實」。

對手複製媒體戰略 卻難克服年齡代溝

對手卻很難複製曼達尼的社群媒體戰略。古莫在初選鎩羽後改以獨立候選人身分參選,他上傳自己發動汽車的影片,在動感的背景音樂與電影濾鏡下解釋如何正確發音「柯斯丘什科大橋」。

相較於曼達尼街訪皇后區與布魯克林區工薪選民為何支持川普的影片有350萬次點閱,民眾一致評論古莫的影片「沒特別好」,大橋影片也只有12.8萬次點閱,留言區還出現2則評論嘲諷古莫的父親也曾擔任州長,古莫根本是「裙帶寶寶」。

負責曼達尼影音工作的艾波斯坦說,其他人模仿曼達尼的影音風格,「卻無法模仿他傳遞的訊息」,「主要區別在曼達尼本人,他和紐約人的真實連結及民粹主義政治」。與名人、名牌合作的數位戰略師米爾切-羅爾伯也說,古莫的影片看起來不真實而讓選民抱持懷疑。「看起來像穿上一件戲服,民眾要的是真實與透明」。

這也反映出上一代政治人物與年輕人的代溝。曼達尼34歲,他的顧問很多不到40歲,古莫卻是67歲。71歲的史里華坦言,「他們(古莫)和我一樣都是戰後嬰兒潮世代。他們從來沒法逗你笑,只會讓你感到尷尬」。

   
期中選舉前哨戰/曼達尼左傾政見吸票 華爾街恐撤資潮
編譯江昱蓁/綜合報導/聯合報
紐約市長選舉將於11月4日登場,主打讓選民住得起紐約的民主黨候選人曼達尼目前民調領先其他候選人。由於紐約市為民主黨大本營,民主與共和黨支持者比例為6比1,反曼達尼陣營若無法整合,曼達尼幾乎篤定當選。但曼達尼強烈的左派色彩,不只民主黨建制派不安,華爾街更警告資本恐自紐約撤出。

隨著現任市長亞當斯宣布退選,支持者雖轉向獨立參選的古莫,但由於亞當斯支持率僅個位數,古莫支持度雖有成長但不足以撼動曼達尼優勢。據奎尼匹克大學民調,曼達尼整體支持度仍有46%,領先古莫的33%與共和黨候選人史里華的15%。

曼達尼的高支持度,歸功於他精準抓住紐約生活成本危機。透過凍結房租、市營公車免費搭、六歲以下幼童公托免費,以及市營超市以量販店價格銷售等政策,曼達尼告訴選民他最在乎的就是民眾荷包,吸引年輕與低收入選民的擁護。

曼達尼也主張紐約市最低薪資在2030年前提升為每小時30美元,並對年收入逾100萬美元的紐約居民,課徵固定稅率2%的新稅。他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說,「我的承諾不僅是讓每位紐約人能負擔得起生活,還要讓每位紐約人都以居住在這座城市而自豪」。

少數族裔逾半支持曼達尼

民調印證其政見的成功,21%的受訪者認為生活成為為當前首要問題,其他關注議題則為就業、住房;其中,51%受訪者認為紐約市的生活「相當或極度」難以負擔,58%的人認為川普第二任期內的經濟狀況比拜登時代更差。1名民主黨的選戰專家說,「他成功利用後拜登時期民主黨對世代交替的巨大渴望,以及對保守派的憤怒」。

曼達尼同樣也吸引少數族裔的支持。曼達尼在非裔、西語裔及亞裔的支持率分別為53%、52%及58%,而古莫僅21%、22%及20%。曼達尼與古莫在白裔的支持率則分別為38%與30%,曼達尼仍領先8個百分點。

儘管曼達尼受到左派歡迎,共和黨卻視之為危險的激進分子,部分猶太領袖則憂慮他對以色列加薩政策的尖銳批判,民主黨自由建制派也將其當作不滿情緒的載體,華爾街金融家更警告他的民粹主義政策將導致資本從紐約撤出。

曼達尼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問時,主持人柏奈特詢問針對年收入超過100萬美元的紐約富豪額外徵收2%稅款,疊加現行個人所得稅最高邊際稅率3.876%、州稅10.9%、聯邦稅37%,將使紐約市百萬富豪的稅負達53.776%,「難道不會讓很多人離開嗎」。

曼達尼則引述財政政策所報告,稱2017與2021年對紐約高收入族群增稅未導致紐約人口外移顯著增加,甚至「離開紐約市比率僅為其他收入類別的4分之1」;但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韓德森指出,這份研究對象是離開紐約州而非離開紐約市的富豪。

曼達尼還說,財政政策所的報告也顯示高收入者在離開後反而前往其他高稅率地區,意味著富豪對高稅率其實無感;但韓德森認為,當紐約提高稅率,高收入者卻願選擇紐澤西州等相對稅率更高的州,僅因能獲得更多的退稅。隨著高收入者遷離,紐約市不但無法徵收新稅,還失去原本能徵得的稅款。曼達尼想藉徵收2%稅款的收入補貼其他政策,實際收入卻可能不如想像得多。

專家憂基層勞力未必受惠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宋能菲爾德等人也說,曼達尼指責成立雜貨店哄抬食品成本,要成立市營超市壓低售價;事實上,雜貨店是毛利率最低的產業之一,即使景氣時期淨利率也僅1至2%。在分析「財富」百強企業從2014至2023財年的收入與利潤後,幾乎找不到企業哄抬價格與謀取暴利的證據;相反的,大型企業還會透過限制價格上漲、推出超值產品及給予折扣,滿足消費者需求。

韓德森表示,曼達尼主張凍結房租將進一步抑制新房建設,加上房東可能將租屋由市場撤下轉為自住或親友入住,租不到房子的現象將更形惡化。

曼達尼建議將紐約市的最低薪資由每小時16.50美元,在2027年、2028年及2029年依序提高為23.5美元、27美元及30美元。韓德森警告,最低薪資並不能保證工人取得工作,高額的法定薪資將讓許多工人失業,還讓低技術勞工更難覓得工作而生活更加困難,最終導致部分勞動力離開紐約前往更友善的環境。

宋能菲爾德也警告,曼達尼可透過調整土地使用、營業執照與許可程序,或是施以環境限制,導致商界領袖、不動產開發商、企業家及富豪投資客陷入不利地位。由於這些人對紐約經濟活力有重要貢獻,曼達尼政策恐傷害地方經濟的槓桿。

美國避險基金經理人艾克曼說,「紐約在曼達尼的領導下將變得更危險,經濟上也難以永續。社會主義在我們國家的經濟重鎮沒有立足之地」。

財長貝森特更以1975年福特總統在紐約市出現破產危機時一席話,表示若曼達尼因紐約市財政困境而向聯邦求援,「我把福特總統的話送給他們:摔死吧」。

   
魯比歐:美中協議 不會放棄台灣
編譯盧思綸、高詣軒/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國務卿魯比歐廿五日說,川普政府與中國大陸談判以達成貿易協議的過程中,不會放棄華府對台灣的長期支持,「我不認為你們會看到那種貿易協議,內容是我們放棄台灣,換取得到貿易上的優惠待遇。沒人在考慮那件事」。

彭博與路透報導,魯比歐是在搭機從以色列前往卡達,以與美國總統川普會合共訪亞洲時,對隨行記者做前述發言。華爾街日報九月報導已披露,時值華府試圖與北京達成貿易協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希望川普政府正式聲明「反對」台獨。

美方若真做此讓步,將被視為北京一項重大外交勝利。一名美國高官廿四日說,川普政府無意改變關於共軍侵台時是否軍事介入的長期「戰略模糊」政策 。

川普預料卅日在今年亞太經合會(APEC)峰會地主國南韓會晤習近平,這將是川普回任來首場「川習會」。華爾街日報說,在川普第二任首趟亞洲行議程,與習近平達成新貿易協議已成為首要任務,也引發美國盟友擔憂川普的交易談判可能損及其利益。

美國前外交官、華府智庫捍衛民主基金會中國項目主管辛格頓說,美國的亞洲盟友正受到戰略衝擊,其核心關切是,川普的交易本能是否可能導致與川習達成一項大交易,特別是將台灣邊緣化或削弱盟友影響力的協議。

川普訪問大馬後預定廿七日赴日,訪日期間將會晤新日相高市早苗。高市主張與美國建立密切關係,她廿四日也承諾提前兩年將防衛費增至國內生產毛額(GDP)百分之二;此舉將為川普到訪營造更友善氣氛。川普接著將訪南韓,會見南韓總統李在明並參加APEC峰會。

川普將卅日的南韓川習會形容為這次亞洲行真正的考驗,上周還預告會談結束時,將與中國達成真正公平、極好的貿易協議。

曾任職拜登政府的前副國務卿坎伯說,即將到來的川習會在亞洲引發相當大的焦慮和期待;亞洲盟友希望美中關係「不太熱、不太冷」,既擔心川習關係可能升級朝向對抗的情境,也擔憂兩人關係造就美中建立夥伴關係,繞過盟友做決策。

外交部:感謝美方堅定立場

【記者黃婉婷/台北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及財長貝森特昨天預告川習會及美中談判樂觀,但美國國務卿魯比歐指出,不會以放棄台灣來換取貿易協議。外交部指出,外交部長林佳龍歡迎並感謝美國再次公開強調對台灣的堅定立場。

外交部說,將持續關注美中互動,確保台美關係穩定深化,以及台灣利益不受影響。

   
陸不示弱 李成鋼被指無禮…仍參與美中談判
記者陳宥菘、黃雅慧/綜合報導/聯合報
中美宣告富有建設性地結束了在吉隆坡舉行的第五輪經貿磋商,此次會談亮點之一,是曾被美財長貝森特指責「很無禮」的大陸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李成鋼如常出席。法廣引述分析指,若讓李成鋼迴避這次談判,在北京看來形同向美方投降,這不符合大陸領導人習近平「硬扛到底」的風格。

自中美五月啟動經貿談判以來,李成鋼一直是大陸副總理何立峰率領的中方代表團主要成員之一,他的出席本不應讓外界意外,但貝森特幾日前公開對其嚴厲批評,掀起輿論關注。

李成鋼八月底曾訪華府,貝森特近日指這位「較低級官員」是「不請自來」,還指責李行為舉止失控並發表具威脅性言論,是典型北京戰狼式談判代表。而恰好在貝森特批評後,大陸本月廿日宣布免去李成鋼常駐世貿代表兼常駐聯合國日內瓦代表團副代表職務,外界一度以為他失勢。

事實上,李成鋼已於今年三月卅一日被任命為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正部長級)兼副部長,只是按程序免去其副部級前職。另有分析指,李成鋼職務調整並非遭邊緣化或弱化,反而是集中精力參與對美博弈。

中共廿屆四中全會甫落幕,全會審議通過「十五五規畫」建議,北京駐美大使謝鋒日前出席駐美大使館與央視舉辦全球對話會美國專場,向美方人士說明大陸未來經濟政策時稱,新的五年,大陸創新力將加速迸發,「小院高牆」也好、「脫□斷鏈」也罷,都阻擋不了大陸前進步伐。

   
各國迎川普自有盤算 日韓面臨外交大考
編譯盧思綸/綜合報導/聯合報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第二任期首次亞洲行登場,行程涵蓋馬來西亞、日本與南韓。除了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受到矚目,川普行程中拜訪的國家也各自有盤算。東南亞希望藉此修補與美國的貿易關係;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迎來首場外交大考,力求穩住雙邊經貿與安全合作;南韓則希望化解關稅僵局,在美中競爭間爭取更多外交迴旋空間。

東南亞多國仍對川普先前課徵的高關稅心有餘悸,對華府保持警惕之餘,也期待新協議能為區域貿易關係注入穩定。對美國而言,東南亞是抗衡中國的重要戰略支點;而對東南亞國家而言,美國既是主要出口市場,也代表經濟與安全上的平衡力量。

川普廿七日轉赴日本訪問至廿九日,期間除了與日皇德仁會面,還將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首度舉行「川高會」。

日本會談焦點在於完成與美貿易協議細節。雙方近期已釐清協議的多項模糊條文,但爭議仍在於如何分配日對美的五千五百億美元投資、貸款與擔保金額。

高市上任後對美態度轉趨溫和,希望維持協議穩定。日本方面也將尋求川普再次確認美日安全同盟承諾,作為應對中國軍事壓力的戰略保障。

川普第三站是南韓,廿九日將先與南韓總統李在明舉行「川李會」。首爾希望趁此機會化解貿易分歧,推進七月達成、價值三千五百億美元的對美投資協議,並避免汽車等關鍵出口繼續面臨美方百分之廿五關稅壓力。

不過,南韓同時依賴中國市場,李在明試圖在對美盟友關係與對中經濟往來間維持微妙平衡,這次與川普會談成為李在明外交手腕的一場考驗。

   
川普出席東協峰會 見證泰柬「和平協議」
編譯盧思綸、高詣軒/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廿六日抵達馬來西亞東協峰會現場,見證泰國、柬埔寨簽署「和平協議」。川普同日分別就貿易及關鍵礦產議題,與泰、馬、柬領袖簽協議;華府希望藉此應對貿易失衡問題,並在中國大陸收緊稀土出口之際推動供應鏈多元化。

川普說,「吉隆坡和平協定」代表泰柬同意停止一切敵對行動,釋放十八名在停火後仍被拘留的柬埔寨戰俘,完成許多人認為不可能的事,可能挽救數百萬人生命。大馬等東協國家將派員監督協議落實,確保和平維持。

川普提到大馬總理安華在促成泰柬和談扮演要角。安華演說時感謝川普促成和平。柬埔寨總理洪馬內說,提名川普角逐諾貝爾和平獎,獲熱烈掌聲。泰國總理阿努廷說,希望年底前與美國完成關稅協議。

英國廣播公司引述知情官員報導,泰柬同意從邊境地區撤除重型武器、共同進行邊界勘測。泰國計畫在無爭議區域設置圍欄、展開聯合掃雷、共同打擊跨境詐騙集團。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川普口中「和平協議」標題為「柬埔寨與泰國總理就大馬吉隆坡會晤結果的聯合宣言」。聯合國指出,宣言常在是雙方無意建立具約束力義務,但希望宣告特定目標時使用。

泰柬七月一度在邊境爆發五天致命衝突,後在川普斡旋下休兵。

川普並與泰、馬、柬領袖簽署互惠貿易協議。依協議,這些國家將致力處理關稅及非關稅障礙。根據白宮聲明,美對泰、馬、柬大部分輸美商品將維持百分之十九關稅。川普另與越南達成貿易協議,越南輸美商品稅率將維持百分之廿。

川普也與泰、馬簽訂關鍵礦產供應鏈多元化合作協議。依據協議,大馬同意不禁止對美國出口關鍵礦產或稀土元素,也不設定額度,但未明確提到大馬的承諾是否涵蓋原礦或已加工稀土。大馬也同意為美國工業及農業產品提供重大市場准入優惠。

美、泰共同宣布,泰國將對約百分之九十九美國商品取消關稅障礙。泰、馬、柬也在協議承諾會保障勞工權益並加強環境保護。大馬同意簡化化妝品和藥品等美國商品輸入規範。

   
華郵:川普、高市會談台灣應是重要議題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總統川普出訪亞洲,預計廿八日與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會談。華盛頓郵報社論指出,對於這場會面,外界大多聚焦貿易及日本國防支出等爭議上,不過,最重要的議題仍未浮上檯面,也就是台灣。

這篇社論指出,高市是保守派「日本優先」的民族主義者,主張打擊非法移民並提高國防支出,與川普有許多共同點。儘管美日仍持續針對汽車關稅、駐日美軍費用等議題談判,但日本政策方向許多令川普滿意。

不過,川普可能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達成廣泛貿易協議並對北京態度軟化,高市及日本政治圈深感不安。高市是日本政界堅定的親台派,她在川普亞洲行期間,是否會針對若中國犯台美國承諾協防台灣一事向川普施壓,值得關注。

社論指出,川普曾批評台灣,包括指控台灣竊取美國半導體產業,讓外界質疑若中國侵台美國是否會協助台灣。

儘管川普維持美國長期以來的對台海「戰略模糊」政策,但他仍堅稱,中國不會在他任內入侵台灣。

華郵指出,對日本而言,台灣為其新防衛戰略的關鍵一環,這項戰略將中國列為亞太地區不穩定的主要根源。沒有任何國家和台灣的關係比日本更深,而一旦中國奪取台灣,將使日本處於太平洋新冷戰前線。

日本的挑戰在於如何在整體對中政策上,尤其在台灣議題上,採取類似的措施。這篇社論說,川普是強硬的談判者,但美日在台海議題上的根本利益一致,「這座小島的命運,很可能取決於日本新任首相如何處理她與美國總統的關係」。

   
衝機場抓人…羅浮宮31.7億元劫案 傳2嫌落網
編譯茅毅/綜合報導/聯合報

法國羅浮宮十九日上午發生嚴重劫案,八件十九世紀法國皇室珠寶遭四名歹徒劫走。根據法媒「巴黎人報」等媒體廿六日報導,已有兩名嫌犯落網。

知情人士廿六日向法新社證實此事。巴黎檢察官貝庫歐隨後聲明,本案嫌疑人廿五日晚間被捕,出動負責武裝搶劫案、重大竊盜案及藝術品竊賊的一支特警小隊。不過她並未詳述逮捕幾人,只說「若干」名,也沒提到是否找回遭竊的館藏。

這兩人來自巴黎北郊的塞納聖丹尼省。其中一人被捕時,正在巴黎郊外「戴高樂機場」準備搭機潛逃出境,目的國是北非的阿爾及利亞,當時是廿五日晚間約十時(台灣時間廿六日凌晨約四時)。

另一人也是當晚於塞納聖丹尼省被捕,巴黎媒體報導此人準備逃往非洲國家馬利。這兩人年紀均為卅幾歲,法國警方對他們並不陌生,正進行訊問。兩人涉嫌結夥竊盜與共謀犯罪,依法警方可以拘留偵訊他們九十六小時。

貝庫歐還在其聲明中,強烈譴責有人將這兩人被捕消息外洩。她表示,調查進度外洩恐怕只會妨礙偵查作為,而為了偵破本案,動員約達一百位調查人員,仔細追查遇劫的珠寶和在逃中的歹徒。

至於此時能否對外透露任何明確、具體的詳細案情,貝庫歐在其聲明中強調,時機尚未成熟。美聯社廿六日報導形容,這份聲明的語氣「既感嘆又遺憾」。

羅浮宮是目前全球參觀人次最多的博物館,十九日上午九時半開館後不久即驚傳劫案,損失八件價值難以估量的館藏珠寶,價值達八八○○萬歐元(約台幣卅一點七億元)。

四名歹徒在光天化日下犯案,其中兩人利用電動工具切割羅浮宮建築窗戶後闖入,威脅警衛後砸破珠寶展示櫃,僅用七分鐘就得手,另兩人在館外接應,騎兩台機車逃逸。

案發後,法國司法部長已承認羅浮宮此前的安全準則失靈,重創法國的國際形象。法國官員指稱,已加強在文資機構周邊的安全措施。

   
羅浮宮驚天劫案 凸顯馬克宏執政困境
編譯高詣軒/綜合報導/聯合報

紐約時報廿六日分析,羅浮宮博物館十九日在數分鐘內失竊八件珠寶,加上法國前總統沙柯吉廿一日入獄、新總理勒克努的政府本月稍早曾僅維持八三六分鐘就垮台,總統馬克宏領導的法國正籠罩像是處在時代尾聲的腐敗氣息。

在兩年已換五屆政府的法國,劫匪如此輕蔑侵入羅浮宮,被視為一種嘲笑。法國前文化部長菲里佩提說,這起劫案感覺像是展現國家的混亂和墮落,是一起深刻的暴力事件。

調查法國民情的Verian集團主管史都華周本月稍早向法國「民意報」說,最新調查顯示,五成三的法國人對國家感到羞愧,高於一月的三成八。

二○一七年當選總統的馬克宏,就是選擇在羅浮宮舉行盛大慶祝,於羅浮宮的「拿破崙庭院」歡慶他首次勝選。這一事實更加深法國人希望破滅的感受;當時的希望如今已是遙遠記憶,馬克宏支持率近來跌至歷史最低點,只剩百分之十四。

紐時說,或許回頭想來,馬克宏選擇在羅浮宮以皇帝拿破崙命名的庭院展開總統任期,就不經意透露他的浮誇高傲氣質,以及近乎帝王式的上而下治國方針。隨著時間推移,愈來愈多人對此反感。

儘管馬克宏一再承諾會當謙卑的傾聽者,但他從未擺脫「朱比特」(羅馬眾神之王,暗示其作風強勢)綽號,也無法控制自己偏好長篇大論並提出欠缺必要基礎工作的複雜戰略計畫。

馬克宏任期初期,曾將自身勝選描述成一種「破門而入」,一種對體制的粉碎,瞬間瓦解中間偏右、中間偏左派政黨數十年的政治主導地位,讓當時卅九歲、身為政治新手的他掌握權力。

如今,另一次的「破門而入」(羅浮宮劫案)凸顯馬克宏的困境,為他累積的問題再添一筆。八年下來,「馬克宏主義」未催生任何值得信賴的中間派替代政黨,法國也陷入僵局,極右、極左派,以及幾個實力減弱的中間派政黨在國會相持不下。

   
被一則廣告激怒 川普宣布對加拿大加徵10%關稅
編譯盧思綸/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廿五日宣布,將在現行關稅基礎上對加拿大輸美商品額外加徵百分之十關稅,原因是安大略省播放一則電視廣告,內容引用美國已故前總統雷根一九八七年反關稅的演說。

川普在真實社群發文指控這則廣告造假,並表示「這是嚴重的曲解與敵意行動」,因此「我決定在現有關稅基礎上,加徵對加拿大商品的關稅」。

這則引發爭議的廣告由安大略省政府出資,在美國多家主要電視網播出,內容引述雷根指關稅會「傷害每位工人與消費者」並「引發貿易戰」。

川普日前已因這則廣告宣布中止與加拿大的貿易談判。對此安大略省長福特透露,已與總理卡尼協商,廣告將在十月二十七日暫停,以利重啟談判。但廣告仍在廿五日晚間美國職棒大聯盟世界大賽首戰期間播出,促使川普再度發文怒批:「他們明知道那是騙局,還故意讓它播出。」

彭博資訊報導,川普並未具體說明新措施的適用範圍。美國目前對加拿大設定的基礎關稅稅率為百分之卅五,但多數加拿大商品並不受此限制,因為依據「美墨加協定」規範,只要產品與運輸符合協定條件,即可獲得免關稅進入美國。

不過,鋼鐵與鋁產品並未享有上述豁免,目前加拿大須繳納美國對外國金屬徵收的百分之五十高關稅;而加拿大製造的汽車與卡車僅部分符合豁免百分之廿五汽車關稅。川普多次揚言調整「美墨加協定」,外界預料二○二六年協定檢討時,華府將推動重大修改。

加拿大是美國第二大貿易夥伴,去年美方自加拿大進口額達四一一九億美元。川普任內已對汽車、鋼鋁、木材與能源徵收高額關稅,使加國失業率攀至九年新高。

   
情緒智商:職場的隱形超能力
在當今快節奏的世界中,成功不僅僅取決於智商(IQ)。越來越多的研究和企業領導者開始認同,情感智商(EQ)在個人與職業發展中扮演著更為關鍵的角色。James W. Williams 在他的著作 《Emotional Intelligence》 中,深入淺出地闡述了這一觀點,並提供了提升自身 EQ 的實用指南。

閒置魚塭種藍碳...紅樹林碳匯方法學是一場豪賭嗎?
為實現2050淨零碳排,各界在減碳與增匯上雙管齊下,自然碳匯也成為全球淨零策略的關注焦點。台灣也於2025年7月通過「紅樹林植林」海洋碳匯溫室氣體減量方法學,這不僅是國內首個藍碳方法學,也為海洋碳匯專案的規劃、申請與執行奠定制度基礎。然而,生態爭議、管理挑戰與政策配套不足,也引發諸多質疑。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