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16/10/11 第403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勞保天花板 擬推升到58100
記者江睿智、呂思逸/台北報導聯合報
勞保擬大開「天花板」。去年勞保月投保最高級距剛從四萬三九○○元抬高到四萬五八○○元,據了解,新政府擬在年金改革把勞保天花板再「掀高」,以勞工平均薪資的一點五倍做為上限。粗估天花板將拉到五萬八一○○元,逾二百萬名勞工受惠。

另還會配套拉長平均月投保薪資的採計期間、最高的一二○個月以上。目前僅採計最高的六十個月。

不過,打開天花板雖可使勞保年金額度提高,藉以拉高月領老本的所得替代率,但勞、雇雙方的勞保費負擔都會增加;健保最高級距若也比照,也得多付健保費。

政務委員林萬億說,軍公教勞退休制度都應設定天花板,多數OECD國家都有設;以OECD國家平均來說,約是平均薪資的一點八倍做上限,若剔除較極端國家,約為一點五倍。我國亦可援引計算出天花板。林萬億進一步指出,勞工薪資水準差異大,可用一點五倍做為天花板;軍公教薪資結構較集中,倍數可較低,例如一點二倍。

勞工目前平均薪資約三萬八一七六元,一點五倍為五萬八○七四元,勞保天花板約落在五萬八一○○元級距。若以最高投保薪資、四十年年資計算,月領勞保年金破三萬六千元,所得替代率可達六成二。

 
勞退最高級距 要下調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勞保投保薪資(天花板)將上調,但勞退新制天花板確定將下調。

勞工第二層退休制度—勞退新制,係採確定提撥制,即由雇主和勞工每月提撥至勞工個人帳戶,截至今年7月止,勞退新制逾630萬戶。勞退新制月提繳工資級距多達62級,最低級距是1,500元,天花板高至15萬元。政務委員林萬億直說「太誇張」,應該要下調。

他表示,公共、強制性退休制度都是保障老年基本經濟安全,並不是要讓人過得優渥,而且對於高薪勞工,自有其他方式存退休金,如商業保險,政府不必操心。

依勞動部估算,30年年資勞工,以3.6萬平均薪資、雇主提撥6%、勞退基金投資報酬率為3%、平均餘命20年的條件下,退休勞工從勞退新制每月可領8,048元退休金,所得替代率約為16.9%。若是40年年資,月退金可領1.3萬元,所得替代率達25%。

勞退新制於2005年7月1日開辦,雇主按月為勞工提撥每月工資6%,作為退休金,儲存於勞保局設立的勞工退休個人專戶。勞工則在每月工資6%範圍內,得自願提繳,享有賦稅優惠。勞工退休時,將帳戶內本金及收益總額,依領取時平均餘命、利率計算月退休金,核發至平均餘命為止。

 
中研院…化「研」為「用」 轉動新視野
記者江碩涵/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研院在全球這波瞬息變化的洪流中,面臨自身地位的大挑戰,院長廖俊智表示,未來希望把中研院的基礎研究轉變為新的視野,或是能直接應用,解決社會問題。

廖俊智強調,中研院首要任務並非產業而是學術研究,很適合提供一個學術研究自由且開放的環境,讓更多有才能的研究者,發展更多具有深度且根本性可改變的基礎研究,來與社會結合。

目前正在興建中的「國家生技研究園區」,未來將發揮基礎研究、法規諮詢、動物試驗、藥品開發等功能,並由中研院主導「新藥、新試劑、新疫苗」轉譯研發工作,以基礎研究銜接產業的跨領域研究,提升生技產業國際競爭力。

廖俊智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表示,希望在任內能將中研院推上世界舞台,改造為全球頂尖、世界一流的研究機構。對他而言,中研院現在要面對的不僅是內部重整,同時也在全球這波瞬息變化的洪流中,面臨自身地位「Grand Challenge(大挑戰)」。以下是廖俊智專訪的紀要:

組織變革 接軌國際

問:接手中研院院長職務以來,有哪些心得感想及組織變革?

答:三個月左右的時間不長,一返台先花時間盡快了解中研院內狀況,另一方面也要建立新的團隊以及人事組織,花了不少時間與同事面對面溝通討論,目前為止逐漸了解同事想法,中研院可以開始進入「下一階段」的蛻變成長。

剛回來時的確覺得院內會議太多、工作效率有點低,這是台灣公家機關容易面對到的、根深蒂固的辦公文化問題,公文簽署得層層上報,花很久的時間才能跑完流程,所有計畫也得層層交辦,當然這樣的形式也有好處,因為流程制式化較不會出錯。

我希望能將機構扁平化,盡量不要動用龐大組織資源,也希望能直接溝通,如果有問題互相比較能理解,工作同仁可以多討論,開會時多說結論,減少不需要的報告時間,讓組織扁平,讓人才有機會表現,才能更與國際接軌。

尖端研究 激勵創新

問:希望將中研院營造為何種環境?

答:與同仁座談後,不少同事的回饋都是相當正面且關心中研院發展,對研究也有很高的熱誠,研究人員只有熱誠,就不會受到環境氛圍而影響士氣,加上風波已經過二、三個月,現在看不太到負面情緒,同事之間也兢兢業業的持續向前走。

希望將中研院營造為對研究者較為友善的學術機構,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可以較為無憂無慮,有很多brain storming(腦力激盪),也不會受到傳統思維的拘束與限制,能跳脫框架,挑戰更重要的題目,能有更多Grand Challenge。

台灣的研究預算時常受限,多是比較小且短期的經費,也在思考如何能在有限經費中創造更有效的分配機制,並鼓勵院內創造高影響力的題目。希望利用中研院的基礎研究,解決社會問題,例如全球循環永續問題或是生醫研究等,讓社會更進步,更向前。

問:學術與產業界要如何創造更大效能或達到平衡?

答:中研院首要任務並非產業而是學術研究,希望透過基礎研究而促進實際的發展,但若能將基礎研究轉變為新的視野,或是能直接應用化,貢獻在社會上,對研究者來說也是相當滿足的成果。

有些人也有疑問,要如何將基礎研究轉為可以解決社會問題,舉例來說,全球缺乏能源或面臨循環永續資源,也許可以透過新的研究方法,就像是我個人研究的生質能源,有機會可以解決環境廢物同時提供新能源方法,這就是透過基礎、深度的研究來解決社會問題的案例,而生命科學也解決了許多癌症、病症問題,中研院的肝癌、肺癌、乳癌以及醣分子研究都是世界出名。

這陣子諾貝爾獎陸續發布結果,可看出這些得獎者幾乎都不是為了產業發展而做研究,中研院也是如此。中研院目的是以基礎研究的方向來幫助產業與社會,並非汲汲營營要賺錢的公司,也因此如何包裝、如何賣商品,並非中研院要做的事情,但若是探討如何從「根本」改變,深層的研究就是中研院可以並且應該要做的重要的事情。

只要有心,努力讓更多尖端的研究出現,社會自然會得到更多鼓勵與創新的機會,水到渠成,自然有更多活力。

產學合作 加速進行

中研院的角色很適合在學術研究上,提供一個學術研究自由且開放的環境,讓更多有才能的研究者,發展更多具有深度且根本性可改變的基礎研究,來與社會結合。

問:目前正在興建中的「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將帶給台灣產學合作上何種幫助?

答:目前園區的硬體設施的確進度稍微落後,廠商在努力趕工中,也希望能盡快完工,但還是強調,中研院本部是以學術為主的機構,生技研究園區同樣也以研究為主。

未來園區將發揮基礎研究、法規諮詢、動物試驗、藥品開發等功能,結合中研院基礎研發成果與園區跨部會研發團隊,發揮生技產業核心群聚效應,將研究成果聚焦生技新藥開發,並連結大台北地區既有醫學中心研發及臨床試驗能量,擴大生技研發的周邊群聚效應,提升生技產業國際競爭力。

中研院則在生技研究園區主導「新藥、新試劑、新疫苗」轉譯研發工作,以基礎研究銜接產業的跨領域研究,整合全國生技相關研究資源,提高效率、加速進行研究計畫、積極參與醫藥生技發展並加強產學合作,育成中心則將研究成果導向商品化,並促成學研單位與產業界共同開發技術與產品。

問:台灣的薪資水準與國際有一段差距,如何解決人才問題?

答:台灣薪資水準不如國外,這其實不是隱憂,而是表面上就能看到很明顯的重要的問題。台灣薪資的確比鄰近國家差了一大截,薪資結構也與別國不同,台灣太多名目以外的非薪資報酬,的確與國際無法接軌,在與別國競爭人才時也很吃虧。

拉高薪資 吸引人才

希望中研院能有所突破,在法律許可範圍內與世界接軌,才有機會能吸引更多人才來台灣。

至於人才外流的問題,我認為人才一直是流動的,也有不少人才「流向台灣」,並非全然外流,即便有些人才被挖角到海外名校,也是非常光榮且值得高興的事情,不需要短視近利、過度焦慮,很多事情拉得更長遠來看,就會發現其實並不是這麼嚴重的現象與問題。

問:中研院下一個階段與目標為何?

答:希望有朝一日全球同行都能認為中研院是世界一流的學術機構,能站上全球舞台。

目前中研院是國際知名學術機構,史語所是全球漢學重鎮、人文社會所也創造了多項研究,生醣分子研究是全球最頂尖的水準,農業科技則有不少亮點,雖然有不少所已有相當高的成果,但中研院仍能追求更高的學術地位。

中研院的下一個階段是一定要找出「最大的挑戰」,並努力與同事腦力激盪,看看是否有科學上尚未解決的大問題,不只是要選新題目,更要激勵同事以不同的角度、思維、視野、心胸解決更大的問題,促進大家合作,而不是只擔憂下一篇論文要怎麼發表、要寫什麼。

智財技轉 關鍵在執行面

問:2017年政府預算減少,中研院如何開源節流?

答:政府預算有一定的額度,中研院也極力與政府強調溝通基礎研究對國家長遠發展的重要性,中研院的發展並非一、二年內就可以看到成果,有些研究成果得跨上好幾個任期,花上十幾、二十年才能看到貢獻,雖然2017年預算比2016年減少2億元,但並非一下子少了很多,代表政府對中研院也有相當高的認同度,中研院會持續與政府爭取。

至於開源節流的部分,會先從政府預算中進行有效率的使用,並與各部會合作,讓資源達到極大化。

問:浩鼎事件引發外界質疑中研院技轉法規不全等疑慮,法規訂定方向為何?

今年9月初中研院「智財技轉迴避檢討委員會」已組團到美國學研機構訪問,發現美國也一樣面臨法規與執行面衝突的問題,世界各國大同小異,利益迴避、利益揭露等都是技轉中相當重要的規範內容,中研院以前所訂定的規範已相當完備,只是執行過程中仍面臨裁量問題,「如何執行」將成為委員會討論重點,委員會還在整理資訊,將再提供檢討結果。

至於世界各國技轉的效率,可以發現其實都不是非常的好。回過頭來重新思考技轉目的,學術機構都希望研究結果可貢獻在社會上,而廠商則是希望可以藉由前期投入研究開發經費、得到關鍵技術後再轉為商品。

但不少人都對技轉有著錯誤的印象,認為將技術轉至某間公司就是圖利,但其實很多開發計畫得花費非常多的心血才能成功,而且也不是所有技轉都能得到完美的結局。

舉例來說,不少技術需要非常長的研究開發過程,廠商早期投入資金無法立刻見到成效、商品化並獲利,必須等到中間一步步有些許成果後,才能逐步看到未來與機會,中間的艱辛過程也非外界能理解的,開發過程也有風險,倘若失敗了或是後續沒有其他機會,也沒有辦法回收,成功案例可說是可遇不可求。

 
中研院長廖俊智,有話直說 實事求是
記者 江碩涵經濟日報
走進中研院院長廖俊智的辦公室,第一眼就能看到「汲古涵新」四個毛筆大字行雲流水地揮灑在書畫中。廖俊智見我們好奇,介紹這是中研院嶺南美術館的嶺南派大師歐豪年送給他的作品。

廖俊智說,「汲古涵新」這四個字代表吸收前人的作法並從中得到創新,這不僅是做人、做學問方法,也與中研院面臨一樣的狀況;這幾年來一直希望能從前人的經驗中找到新方法,看著這幅字畫,勉勵自己。

善於與人溝通並努力協調、創造新局面,是廖俊智給人的第一印象。科學背景出身的他,擁有極強的邏輯能力,不僅用在科學發展上,同時也用在組織整合、協調與溝通上。

廖俊智在美國讀書就業30年,原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化學暨生物分子工程系主任,長期致力研究生質能源,並具有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工程學院、中研院三院院士身分,是台灣學術界相當少見的「三料」科學院士,也是美國國家工程學院唯一的台灣院士。

今年上半年,中研院因技轉規範、院長選舉等事件,扯上了政治風波,也引發各界抨擊,原本是全台第一學術重鎮的中研院染上了不少塵埃。

廖俊智學術成就在全球知名,具有一定的學術地位,但他卻選擇放下美國教職,抱著「家裡有事,回家幫忙」的心情回國接下中研院長的職務,迎接而來的是極需重新調整步伐的上千人龐大組織與人事。

經過100多天來的經歷,廖俊智為了提早了解同事想法,也想讓組織盡量扁平,陸續辦了多場茶敘,與同事直接「面對面」。他說,與其透過層層公文與組織,直接對談是最快的方式,而這也是他想要改變的地方,希望將「美式」直接對話的作風帶回台灣。

廖俊智說,華人文化與美國最大的差別,除內部溝通外,中文有太多「言外之意」,對社會發展有不少阻礙,美國多是「You say what you mean.(我口說我心)」,有什麼意見與想法都會直接表達。

廖俊智說,中研院前院長胡適曾說有七分證據不能說八分話,不能人云亦云、以訛傳訛,必須實事求是,他希望從中研院開始改變作風,也藉此改變台灣整體氛圍,對社會未來發展很重要。

中研院另一項大改變,則是現有媒體公關團隊由三個七、八年級生新組成,擺脫公家機關工作人員年齡偏高的印象。廖俊智透過年輕人眼睛看到更多創新想法,他同時也將持續擴編公關團隊,有更多對外溝通的機會,甚至專屬負責網路社群,讓外界更能理解中研院。

 
名家觀點/TPP瀕臨死亡 應轉向RCEP
李沃牆經濟日報
蔡英文總統執政後,首場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日前在華盛頓舉行,媒體報導,我方表達簽訂投資保障協定(BIA)意願,但美方表示現在推動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較重要。顯然我們碰了軟釘子,因為TPP已瀕臨死亡。

美國總統候選人第二場辯論會才剛舉行完,在第一場中,柯川二人不約而同的反對TPP;此舉凸顯美國對外貿易漸處劣勢。反自由貿易的勞工團體施壓,在選票考量上,原本支持TPP的柯林頓見風轉舵,還被對手川普奚落一番。

TPP原是美國總統歐巴馬任內重返亞太、制衡中國的重要經貿戰略。美國自喊出重返亞太以來,在亞太地區異常活躍。口口聲聲為維護區域和平穩定而努力,但司馬昭之心恐路人皆知。

TPP歷經多年談判與荊棘,終於在去年10月達成一致。如今,柯川二人同聲反對,是否意謂未來無論誰當選,都會終止TPP?令人狐疑的是,為何柯林頓改弦易轍,反對TPP?

筆者以為,一是美國貿易狀況不如預期。許多民眾歸咎於全球化,希望工作機會回歸美國,因而參眾兩院今年將不審議TPP。

由此可見,美國內部的分歧日深、經濟復甦仍然遲緩無力。又美國向來存在貿易赤字,一旦貿易大幅衰退,將拖累經濟,進而影響就業,TPP自然不受青睞。

再者是貿易保護主義崛起。1980年代左右,美國面臨國內財政赤字擴大及高失業率的多重壓力,進而要求其他國家開放市場,並對貿易對手國採輸入管制措施。2008年發生金融海嘯,更成為保護主義孳生的溫床。歐盟的誕生可謂全球化下的產物,但英國脫歐也意謂著全球化的退潮。影響所及,歐盟各國恐對全球化採取守勢。直至今日,包括美國、大陸在內的大國均不時對其國內企業採紓困、補助,以刺激出口,甚至喊出在地化生產。無非是保護本國產業;而貿易結構及新興技術(如3D列印、機器人、可再生能源)所導致的國際分工改變亦難辭其咎。

但貿易保護主義導致全球經濟競爭力衰退,降低企業跨國投資與壓縮利潤空間,徒使全球貿易雪上加霜。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一份有關G20國家的報告指出,全球貿易成長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重挫,後雖有反彈,但自2011年後又下降,2012至2015年幾乎是呈L型成長。世界貿易組織(WTO)近日發布的全球貿易成長預測,今年將創下2009年後金融海嘯以來最小增幅,並且創下15年來首次國際貿易增幅遜於全球經濟成長率。因此,輔結束的G20杭州峰會提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決定將不採取新的保護主義措施延長至2018年,實其來有自。

台灣係一小型開放經濟體,對外端賴貿易,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確刻不容緩。馬政府任內希望「排除障礙、調整心態、八年入T、能快就快」,其意在此。

這幾年來,台灣各界也為先加入TPP或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爭論不休;但如今,TPP瀕臨死亡,新政府若想藉由親美日而入T,恐無望唉!

計畫趕不上變化,筆者認為應改弦易轍轉向RCEP。RCEP目前有16國,包括東協十國以及中、日、韓、紐、澳、印度,恰好包含了新南向國家。政府欲以新南向迴避大陸市場絕對困難重重。何不重啟兩岸的官方交流,一方面推動貨貿協議的後續談判,另一方面儘速讓立法院通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及服貿。唯有西向、南向並進,並積極加入RCEP,才是最全方向的政策。

(作者是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沃牆)

 
國際財經要聞
企業施壓 美加強進口管制
編譯易起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據南韓國際貿易協會(KITA)的報告,隨著美國企業在總統大選前施壓,美國政府正加強對進口的管制,引發保護主義再起的疑慮。

這份名為「保護主義的擴大與南韓企業的回應」的報告指出,1991年至今年9月為止,南韓產品受全球各國進口管制的項目共179項,其中131項已實施,其他48項正在審查。

其中最普遍的管制類型為反傾銷稅,共127項,其次是保障措施(45項)和反補貼稅(七項)。

在被管制進口的南韓產品中,有48項是來自工業國家,131項來自新興市場國家。

美國對進口的管制數量最多,共23項,其中包括五項審查中的案子。

而在新興國家當中,印度有31項最多,其次為印尼和中國的11項、巴西的10項和泰國九項。

報告警告說,因為全球經濟復甦遲滯、部份工業部門供給過剩,加上美國總統大選將至等因素,全球保護主義氣燄快速升高。KITA建議企業要能隨時提供數據,以因應美國政府單位隨時提出的調查要求,以免遭管制。

在美國保護主義逐漸高張下,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短期內顯然無法實現。但對亞洲國家來說,這反而能提高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通過機率。RCEP至今一直沒有很好進展,因為幾個主要亞洲經濟體不太合作。

不過,印度近期變得對談判較有熱情,和之前在商品和服務上持保護態度有很大轉變。

新加坡、馬來西亞、汶萊和越南這四個東協國家正在談判TPP,代表對自己的經濟狀況很有信心,能處理更廣泛的海外貿易,因此對RCEP的態度應該更開放,並協助其他東協成員談成這項協定。

 
金價會漲嗎 五關鍵牽動後市
編譯劉雲/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金融時報報導,國際金價上周重挫5%,為2013年6月來最大單周跌幅,因為聯準會(Fed)年底前升息的市場預期攀升、使美元走強,但高盛分析師認為這波金價回檔是買進機會,理由是經濟不確定性仍高。

不過,金價今年還有上漲空間嗎?以下是影響金價未來走勢的五個因素:

Fed利率決策

金價今年漲勢的主要推力之一,為Fed原先預估今年內將緊縮貨幣數次的預期都沒有實現,讓投資人鬆一口氣。但市場正密切關注Fed是否會在12月升息、與之後利率是否續升,這將成為金價的利空。

黃金ETF的資金流動

貝萊德(BlackRock)的資料顯示,今年已有近270億美元流入黃金ETF,支撐了金價。值得注意的是,上周黃金的賣壓並非來自ETF清算持有黃金,ETF持有的黃金部位仍維持穩定,上周甚至小幅上升。

中國與印度的需求

中國與印度是世界最大的兩個黃金消費國,但今年來中印兩國的黃金需求始終疲弱。分析師正注意近來的金價疲態,是否會推升亞洲的黃金買氣,尤其是印度的結婚旺季即將來臨。

美國總統選舉

在兩黨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與川普辯論過兩次後,市場認為柯林頓當選機率升高,使金價開始走低,但也顯示市場仍在緊盯川普當選的可能性。川普如果當選,他所引發的不安情緒,預計對金價將是利多。

英國脫歐後續發展

上周的黃金賣壓,暗示貨幣政策對金價的影響高於英國脫歐的風險。英鎊上周閃崩逾6%的同時,金價卻僅僅微幅上揚。分析師指出,脫歐的影響已在6、7月反映在金價上。

 
俄願攜手OPEC凍產 油價飆
編譯林奕榮/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在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達成八年來首見的減產協議後,沙烏地阿拉伯能源部長法利赫樂觀預期各國11月底將能擬定減產細節,俄羅斯總統普亭也表示願意與OPEC攜手合作,推升產油國減產的市場預期,國際油價10日盤中應聲大漲3%,站上一年高點。

法利赫10日表示,沙國將與其他產油國合作,決定產量上限,但OPEC不應採取會撼動油市的行動。他說,許多非OPEC產油國已表達合作意願,他未來幾天將與俄羅斯能源部長會面。他說,油價在年底前漲至每桶60美元,並非「不可想像」。

普亭同日表示,俄國願意考慮和OPEC合作凍產、或甚至減產。他說,他希望OPEC能在11月對俄國產量限制達成共識,俄國也準備好支持這個決定。

普亭的發言推升產油國將縮減產量的市場預期,紐約西德州輕原油11月期貨10日盤中大漲3%至每桶51.31美元,倫敦布侖特原油12月期貨漲3%至每桶53.5美元,為去年10月12日來最高。分析師指出,這是由消息面帶動的漲勢,法利赫的聲明讓油價由黑翻紅,普亭的談話為漲勢再添柴薪。

OPEC下一次會議將於11月30日在維也納舉行。路透引述消息人士的話報導,OPEC未來六周將罕見地密集會談,以敲定減產協議細節,OPEC各國能源部長9至13日也將在伊斯坦堡參加世界能源大會時,與俄羅斯官員進行非正式協商。OPEC上月同意,將每日產量減少至3,250萬到3,300萬桶之間,以加速油市的庫存消化,使油市恢復平衡。

法利赫對油價的預測,與英國石油(BP)執行長杜德里(Bob Dudley)互相呼應。杜德里表示,OPEC達成協議後,油價可能在年底升至每桶55到60美元。自從OPEC達成減產協議以來,油價已上漲約10%。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資料顯示,經理人在4日止當周,提高西德州輕原油期貨的多頭部位與選擇權部位至逾兩年來高點,押注油價下跌的空頭部位則是連兩周下滑。

 
OPEC減產實現 阿爾及利亞扮關鍵
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OPEC未來能否成功執行八年來首紙減產協議,可能決定於一個低調成員身上:阿爾及利亞能源部長包特法(Noureddine Boutarfa)。

在包特法的運籌帷幄下,OPEC總算於9月底在阿爾及利亞談出減產協議,儘管細節付之闕如,但對包特法而言,過去一個多月來穿梭在德黑蘭、莫斯科和巴黎之間的舟車勞頓,總算值得。

阿爾及利亞在OPEC只排第九,國際影響力有限,說話的份量也不大。身高約160公分的包特法,本身也是個說話語調柔和的人。金融服務業者Tell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卡特布說,OPEC大咖都聽阿爾及利亞的,該國長期外交傳統和相對中立,造就該國在減產協議的核心角色,得以遊走在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兩個死對頭間。

OPEC上月的會議直到快結束前仍不被看好,但阿爾及利亞事前可是拚了命地撮合各成員國。包特法搭機四處找各國能源部長協商,甚至把大家「關進」偏僻的飯店,讓他們除了談話以外什麼也不能做。

1990年代末曾成功促成OPEC減產的阿國前能源部長尤斯菲,這回也出了不少力,會前一晚有人見到他和沙國石油副部長握了手。

 
全球央行寬鬆不退 還要加碼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各國央行一再寬鬆貨幣政策對刺激經濟的效果有其限制,且表示可能會退場並交棒給政府,但依據多項研究及央行決策官員的談話,卻顯示央行寬鬆政策不僅不退,反而準備加碼。

例如美國聯準會(Fed)的決策官員便表示,目前規模達4兆美元的資產負債表在短期內不會縮小,而且資產購買將成為未來「周期性」的政策工具。

英格蘭銀行官員指出,以往用於對抗危機的工具,現在已成為「準制式」措施;日銀也表示正在開發新的貨幣政策架構,改以長期利率為目標。

引發此一共識的原因,是各國決策官員體認到金融海嘯已對全球經濟造成結構性的轉變,朝向通膨偏低、成長蹣跚、生產力遲滯,及利率陷於零附近。

Fed副主席費雪表示,「我們可能已陷入新的長期均衡,即成長遲滯,且周期性依賴非傳統貨幣政策」,即央行購買資產已可能成為長期性工具。

央行現在甚至在為更寬鬆貨幣政策鋪路。

Fed主席葉倫在年會上便表示,現有的工具可能不足以「因應既深且久的經濟下滑」,並強調Fed未來可能需要開始購買民間證券。

 
要聞
工商界:過度民粹化政治化 影響企業投資
台北10日電中央社

總統蔡英文今天國慶演說著重解決年輕人困境。工商業界認為,國內過度民粹化及政治化造成企業不願在台投資;另外,創造就業不應侷限重點產業,而要全面向產業一起做。

蔡總統上午在國慶演說中表示,「改變年輕人的處境,就是改變國家的處境」,過去幾個月所啟動的改革都是圍繞此主軸;另外也針對經濟產業振興提出「5+2」產業發展計畫,以及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

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表示,自520之後的100多天以來,各界都關注兩岸政策,另外經濟政策方面,未來要如何落實相關政策,以及讓兩岸穩定和平發展,陸客數是否有回升機會,都是很重要課題。

賴正鎰指出,蔡總統520就職演說和國慶文告內容差異不大,其中,各界最關注的就是年輕人就業薪水問題,過去新加坡和香港都落後台灣,現在薪資卻超越台灣3倍,薪水是由市場決定,只要經濟好、欠缺人才時,自然就會上去,政府要全面國際化才能做到。

他認為,主因就是台灣投資動能不足,股票市場自前任總統馬英九任內8年都非常低迷至今,以及資本市場、資金金融不活絡,一個國家經濟要起來是很困難的;同時,台灣儲蓄率過高,大家都不願意投資,現在銀行有近新台幣9兆元的資金睡著了,卻都沒有應用。

賴正鎰說,蔡政府要思考如何刺激消費、增加就業機會,才能創造更多經濟動能,且應善用台灣位於泛太平洋的核心位置優勢,近來國內過度民粹化及政治化,造成許多企業不願在台投資,這才是最要緊的事情。

全國工業總會副秘書長蔡宏明則認為,經濟發展無特效藥,與其舉列短期刺激措施,不如務實及強化執行力,蔡總統從選前政見、520就職演說到國慶文告都有一貫性,希望透過公平正義轉型,讓年輕人有更好的生活。

他表示,除了重點發展產業之外,創造就業應該是全面向的產業,必須營造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才能誘發企業投資,不過投資面無法在短期內出現,需要一段時間才看得出來,要帶動廠商願意投資新的營運模式,機會就會出來。

 
台塑四寶 打造無煙工廠
記者潘羿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塑集團扭轉負面形象將打造無煙工廠,總裁王文淵指示台塑四寶,展開無煙工廠建置計畫,要消滅從煙囪排放出的白煙,未來民眾只會看見煙囪,不見冉冉上升的白煙,盼望不再被扣上空汙帽子。

台塑集團內部估計,光是麥寮六輕廠區建設費用就高達26億元,預計在2018年、2019年間完成。

一般民眾如果從外頭眺望麥寮六輕廠區,會看到高聳煙囪冒出大量白煙,台塑集團高層表示,白煙雖是水蒸氣凝結而成的水滴,但外界一看到白煙,就認為在汙染空氣,白煙幾乎與空汙劃上等號。

儘管台塑集團不斷向外界解釋,但卻引來更多質疑,而白煙有時因為光線或角度問題,視覺上白煙變成黑煙,為了要解決觀感不佳問題,王文淵祭出釜底抽薪之計,乾脆讓工廠不排放白煙,透過消滅視覺汙染,以挽回石化業負面形象。

據悉,台塑集團率先在大陸寧波廠區實驗一座煙囪,其效果顯著,因此決定複製經驗,針對台灣、越南各地都要進行無煙工廠建置評估計畫。

台灣主要產地-麥寮六輕廠區,共計33座煙囪,其中已確定有19座煙囪會導入無煙工廠計畫,包括台塑化公用廠、麥寮汽電等,台塑集團估計,光是麥寮廠區就要投入26億元經費。

台塑集團表示,目前已經在設計規劃中,待整體設計定案,也要同步通報雲林縣環保局取得同意,才能進行建置。

此外,建置的時程也必須要配合工廠歲修或定檢時間,因此19座無煙工廠完成時間點,將要落到2018年、2019年。

台塑集團強調,並不是每座工廠都可以改建為無煙工廠,若廠內沒有多餘熱源可以加熱蒸氣,就要設置鍋爐加熱,然而新增鍋爐需要環評,將會曠日費時,因此內部從結構、管線配置調整,即可以達到效果的工廠建置。

 
中油防空汙 高雄廠先行
記者潘羿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因應環保意識抬頭,目前中油在高雄生產基地內的汽電共生廠,其煙囪已不排放白煙,中油指出,主要是環評或辦理環差過程,都會被要求設計成無煙工廠,使得現今大林煉油廠或是林園石化廠所附屬的汽電共生機組煙囪,已達到無煙、無視覺汙染效果。

中油是國內石化產業重要推手,主要供應上游石化原料及煉製成品油,現有生產基地位於高雄的林園石化園區、高雄大林浦及桃園龜山區。而中油煉製與輕油裂解廠,不論是哪一項製程都需要仰賴汽電共生機組供應電力或蒸氣,位於林園石化廠及大林煉油廠汽電共生廠達無煙工廠境界。

 
封鎖線外 台化員工舉牌求復工
記者林敬家、簡慧珍/彰化報導聯合報
台化彰化廠停工事件持續延燒,彰化縣政府在彰化市舉辦雙十國慶遊行,40多名員工自發性前往會場外高舉標語「核發許可證、立即復工」,並隔空對總統蔡英文喊話「我們勞工需要你」。

台化員工以往受邀參與雙十國慶,「今年縣府刻意遺忘我們」,40多名年輕員工與家屬認為縣府違法濫權,犧牲勞工工作權,上午在光復路郵局集結,要求立即核發操作許可證;台化彰化廠經理曾文廣說,縣府硬是要台化關廠,又強調維護員工工作權,「說法顛三倒四。」

縣長魏明谷被問到,台化企業員工在遊行會場的封鎖線外,抗議縣府打壓,魏明谷回答說「不談國慶以外的事情」,將以平常心來看待,希望大家歡慶光輝十月。

員工鐘旻諺表示,蔡英文總統曾說「當執政者聽不到人民聲音,我們應該要走上街頭」,如今勞工被迫走上街頭,希望小英聽見他們的聲音、主持正義,中央介入讓縣府積極輔導廠區復工,員工才能恢復平靜的生活,「我們不想再過這種沒有未來的日子。」

員工洪嘉隆在汽電共生廠工作,他說,三座鍋爐全停,工作量銳減,即使目前正常上班,「不知道下個月還有沒有收入」,妻兒仰賴他,對未來相當徬徨。

 
地上權標案讓利 吸引投資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行政院明(12)日將聽取國有地活化報告,為解決公告地價上漲導致地上權租金攀升問題,財政部上月底已修改規定,讓兩者部分脫鉤,新規定上路後,首批地上權標案將在月底公告,可望吸引壽險資金再度出籠搶標。

為了解國有地活化運用情況,行政院要求財政部提出專案報告,有關官員昨天表示,財政部在報告中提到,大面積國有地採地上權方式釋出,是國有地活化重要方式之一,財政部日前修改地上權租金計算方式,提高業者投標意願,改善今年以來標脫率偏低的現象。

近一年來,地方政府大幅調高公告地價,今年以來平均調幅已逾三成。由於國有地地上權租金是跟著公告地價調幅連動,使地上權住戶租金水漲船高,廠商對國有地地上權招標案意願大減。

以資金雄厚的壽險業為例,最近幾年大量投入地上權招標案的投資,但因地上權租金隨著公告地價攀升,業者大感吃不消,去年下半年開始縮手。

根據財政部國產署資料,今年地上權招摽案異常冷清,前三季標脫率平均僅一成多,最近一批在8月22日開標的標案更全數流標。

國有地招標地上權案通常要有一筆「權利金」,依金額高低決定得標者;得標後每年還要依公告地價繳租金。

有關官員表示,業者反映後,國產署上月底已修改租金計算規定,從過去跟著公告地價浮動方式,改為「部分固定、部分浮動」。

新的租金計算方式,可減少公告地價與地上權租金連動性,就算公告地價調漲,地上權租金調整的幅度也不會太大,可減少地方政府調漲公告地價對地上權案帶來的衝擊,並降低業者投資風險。

金管會對保險業不動產投資訂有報酬率最低門檻,但地上權案不受限,又可算進壽險資金投資公建配合政策的「業績」,因此地上權租金問題解決後,可望再度吸引壽險資金投入地上權標案。

根據國產署規劃,預計10月底公告標售10多筆地上權招標案,地點分布北、中、南,這是新規定上路後首批標案,能否吸引買氣、重新炒熱地上權標案,備受市場關注。

 
產險簽單保費 創新高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產險公會今(11)日將公布9月份業績統計,據了解,新車銷售成績佳、企業投保意識攀升、手機等新險種帶動下,今年前九月簽單保費估約1,093億元、年增7.9%,創歷年同期新高;全年也有望以逾1,400億元,連續五年寫下歷史新高。

產險業龍頭、富邦產險高層昨(10)日表示,「今年應該是豐收的一年」。產險業去年簽單保費較前年成長2.9%,產險公會今年初預估全年業績時,認為樂觀情境下,有機會成長4.6%,前三季數字即將出爐,結果是優於預期。

富邦產險高層指出,10月、11月上班天數較少,12月假設主要產險公司都不願墊高基期而故意保留實力,第4季年增率以5%概抓,今年全年估有7%成長力道。就算以保守6%計算,全年簽單保費也有1,435億元水準。

產險公會原本預估今年汽車新車銷售難以再創新高,全年約42萬輛、與去年持平;但今年多家車商最近也上調全年預估值至43萬輛,帶動占簽單保費逾半的車險業務,表現優於預期。

產險公會車險委員會主委魏長樟表示,前九月的車險簽單保費年增率應該會大於8%,第4季與第1季向來是車險銷售旺季,預估車險簽單保費今年全年可有至少8%的成長力道,有望以逾786億元寫下車險業績新高。

魏長樟說,車險簽單保費與新車銷售息息相關,剛買車的人,60%以上,車體損失險、任意責任險、強制責任險都會投保;三年過後,車體險就不太保了;第五年後,竊盜險也不保了;第十年後,則是連任意責任險都愛買不買,但其實車子愈舊,才愈需要保險保障。

除了新車銷售加持,富邦產險指出,車險收費出單制度穩定上路、產險公司業績挪移因素消除,加上今年2月南台灣大地震帶動企業投保商業火險風險意識增加,及電信商與經銷商為手機保固進行風險轉嫁,投保手機意外責任險意願增溫,都為產險業今年業績帶來貢獻。

 
兆豐補血 錄用備取人員
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兆豐銀行受到紐約分行遭重罰衝擊,後勤管理人力出現缺口,兆豐銀擬直接通知錄用今年度招考未錄取的備取人員,預估年底前可再增100多名新血,等同今年招考錄取員額直接加倍,這是兆豐銀從未有過的創舉。

兆豐銀今年6月招考,共有4,000多人報考,錄取約120人,上周剛訓練完成並分發,但因8月19日爆發紐行因法遵缺失遭重罰事件,高層董、總異動後,新董事長張兆順大刀闊斧,自9月2日上任起,短短一周就推出組織改造方案,大幅調整與強化後勤管理,包括稽核、法遵與國內外分行通路管理等人力需求因而大增,由於張兆順的組織改造,是在兆豐銀年度招考計畫之後發生,因此原本錄取的員額,並不足以支應組織改造後的後端管理人力需求,所以兆豐銀在上周完成新人訓練分發後,內部已經準備在年底前直接通知參與6月考試的其餘首波未錄取人員,依照排名再直接徵用約100多人,以補各分行與後勤單位的人力缺口。

兆豐銀內部評估,原本不足的人力應該再次招考,但前置作業就要四到六個月,如此將拉長人力空窗期,不利銀行組織改造後全面強化管理效能的目標,因此才決定以直接通知備取人員報到的權宜方式,加快補足人力。

據指出,兆豐銀每年招考時間,與各大公股行庫的時間差不多,都是在接近新鮮人畢業季之前開始公告受理報名,每次報名都有上萬人,經過篩選後也有數千人到考,最終錄取約120人,錄取率不過約3%,月薪大約在28K到38K不等,年終加績效獎金平均水準更高達7.7個月,此次因應紐行事件,讓今年報考原本沒錄取的人有機會直接來上班,以兆豐銀仍居公股行庫獲利王的地位,內部評估應具相當吸引力。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