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商業周刊電子報】掌握最新財經資訊,分析國內、外總體經濟,現今當紅產業剖析,個股研判相關報導。 【Live 互動英語報】內容生動且生活化,讓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成為最好的學習教材,並讓你輕鬆開口說英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19/08/21 第468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財經專題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外銷訂單連九黑 減幅收斂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昨(20)日發布7月外銷訂單為405.3億美元,年減3%,為連續第九個月呈衰退走勢。隨著進入電子產品銷售旺季,消費性電子新品相關零件備貨需求釋出,致7月接單表現優於預期,我接單情勢有望一季比一季好。

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分析,今年下半年雖有美中貿易戰紛擾,但進入電子產品銷售旺季,備貨需求逐漸增溫。去年7月美中貿易戰開打後,廠商提前下單,致去年7月至10月接單暢旺,在基期已墊高情況下,下半年訂單年增率難以立刻轉為正成長,但可預期「第3季接單會比第2季好,第4季又會比第3季好,一季比一季好」。

經濟部預測,今年8月訂單金額約在415億至425億美元之間,年減2.7%至5%,但接單金額較7月再增加。

經濟部統計指出,受美中貿易戰紛擾影響,7月傳統貨品接單疲弱,筆電及伺服器則分別因下單時程提前及產品轉換交替因素等影響,降低接單動能,以致七大接單貨品接單全面轉黑。

黃于玲指出,特別的是,7月我國外銷訂單年減率收斂,月增5.3%,且七大貨品接單皆較上月增加。這是因為消費性電子新品相關零組件備貨需求逐漸釋出,廠商也反映,包括晶片、IC設計、封測、印刷電路板、連接器、光學鏡頭、主機板、遊戲機等產品接單皆較上月增加。

她並表示,下半年電子產品銷售旺季仍看得到,加上5G基礎建設、車用電子、物聯網、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等新興科技加速拓展,都助於帶動電子產品備貨,使外銷接單逐步回穩。

觀察七大接單貨品,7月資訊通信產品接單年減3.2%;電子產品接單年減1.3%,主因記憶體及被動元件持續庫存調整,而消費性電子進入新品備貨旺季,帶動晶圓代工、IC設計及晶片通路商之訂單擴增交互影響所致。至於光學器材年減8.8%,面板價格續跌。

 
財經專題
大陸貨品來台洗產地 大增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中貿易戰升溫後,財政部關務署查獲中國大陸貨品繞道來台「洗產地」案件暴增。關務署昨(20)日表示,去年8月統計至今年8月初,一年以來共查獲15件疑似違規轉運案件,光是今年6、7月,就查獲高達九件,多為自行車、塑膠薄膜等貨品。

美中頻打關稅戰,關務署嚴防大陸產製貨品(MIC)來台洗產地,今年5月、6月期間,美中貿易戰情勢逐漸從年初的休戰轉趨緊張,使這類洗產地案件在6、7月間暴增。

關務署自美中貿易戰爆發以來,就緊盯MIC貨品洗成「MIT」(台灣製造)案件,統計近一年來,已查獲15案。官員表示,今年6月以前僅查獲六案,到了6、7月兩個月間,就有九件疑似違規轉運案,可見美中貿易衝突升溫下,不少業者試圖闖關。

觀察這些個案查獲情形,官員表示,15件違規轉運貨品多為自行車、塑膠薄膜、電腦、手表等,查獲的樣態也非常多樣。例如,高雄關曾查獲一案,是來自大陸產製的不□鋼水槽,卻標示為MIT;台北關也曾查獲一案,僅針對大陸進口貨物重整裝配,並未實質轉型,外包裝卻也標示MIT字樣。

官員進一步表示,目前查獲的15案中,已有四案確定開罰,兩件依據《貿易法》裁罰,分別為塑膠薄膜及靜電標籤;另兩件依據《海關緝私條例》裁處,都是違規轉運自行車。至於其餘查獲案件,目前正由貿易局調查處理中。

關務署表示,為維護MIT信譽及台灣產業貿易利益,提醒業者務必遵守相關規定,並在出口報關前審慎檢視產品是否符合實質轉型要件,並誠實申報,以免挨罰。

所謂實質轉型有兩種判定方式,第一是指原材料經加工或製造後所產生的貨品,與原材料歸屬的海關進口稅則前六碼不同;第二是附加價值率超過35%者,或特定貨品已符合貿易局公告的重要製程者。如果僅進行微型加工、裁切、包裝等作業,卻申報為MIT,關務署查獲後將會移請貿易局裁處。

 
台廠自保 輸美產品先申請預核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財政部關務署昨(20)日提醒廠商,美國對產品原產地認定沒有一體適用標準,當產品原料涉及多個國家時,主要是由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依個案情節認定是否具「最終實質轉型」來判定原產國。

關務署表示,若我輸美產品原料來自多國,擔心到了美國被認定為MIC(中國大陸製),可事先向美國申請原產地預核,以確保自身權益。

因應美中貿易案,關務署表示,海關將加強查緝陸貨來台洗產地案件,提醒業者,行政院會已通過《貿易法》修正草案,未來三讀後,產地標示不實罰金將從現行最高30萬元大幅增為十倍至300萬元,呼籲業者不可不慎。

官員表示,為防範類似洗產地案件,除加強查核進出自由貿易港區、物流中心及保稅倉庫的貨物產地,也針對課稅區通關案件,實施進出口報單比對機制,尤其針對遭美國課徵關稅或反傾銷稅的高風險產品都會嚴加查核。

關務署表示,針對美國對中國大陸加徵關稅清單項目,海關除了在通關點加強查驗外,也在通關系統自動發送提示訊息,提醒業者應注意出口貨物原產地,並在各關建置窗口提供業者諮詢,協助了解美國原產地規定資訊,業者可多加利用。

 
業者:洗產地違規案件 拖累合法企業
記者邱馨儀、曾仁凱/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中貿易戰升溫後,財政部關務署昨(20)日表示過去一年來查獲多件自行車、塑膠薄膜等貨品,疑似違規轉運案件,懷疑是洗產地。相關業者表示,這樣的做法是在走鋼索,甚至可能拖累其他合法的業者,呼籲政府要盡快揪出這些害蟲。

對於塑膠薄膜有洗產地問題,國內塑化業者昨天均表示「不清楚」。另外,自行車業者則表示,目前台灣較大的自行車業多已將外銷主力放在台灣,應無洗產地的問題。不過業者同聲說,政府應該儘速解決此事,以免讓合法業者受害,拖累台灣的產業競爭力。

據了解,國內的自行車企業的生產廠,已將生產基地逐步移回台灣,其中,台灣自行車龍頭巨大公司近期也持續擴增台灣的產線,未來,外銷產品的組裝製造都以台灣廠為主力,大陸廠則以供應大陸當地市場需求為主,兩者並不扞格。

 
國際財經要聞
防經濟衰退 紐時:白宮檢討對中加徵關稅
編譯李京倫/報導聯合報

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報導,白宮官員考慮減稅或取消對部分中國大陸加徵的關稅,防止經濟衰退。雖然美國總統川普堅稱經濟強勁,不過,他的經濟政策團隊正在幕後研擬經濟更加疲弱時的對策。

華郵報導,白宮高階官員考慮用幾個方法刺激經濟,包括暫時調降薪資稅,以增加勞工每月實得薪資。紐時說,川普政府官員已草擬白皮書,探討調降薪資稅的可能性。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曾在二○一一、二○一二年短暫調降薪資稅,因為美國經濟從二○○八年衰退以來復甦緩慢,歐巴馬想刺激經濟成長。

減稅需要國會同意。紐時分析說,民主黨掌控的眾院不太可能同意川普減稅,因為這樣等於為川普助選。

官員說,還沒與川普討論這個構想,企圖淡化減稅消息的重要性。白宮發聲明反駁華郵的報導,聲明說:「目前不考慮調降薪資稅。」

紐時報導,白宮也在檢討對大陸商品加徵的關稅。不過紐時說,川普一直強調,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只會傷到中國,不會傷到美國消費者,所以川普不太可能突然取消加徵關稅。

全美企業經濟協會十九日發布的調查顯示,受訪的兩百廿六名經濟學家中,多數預期美國會在兩年內陷入衰退,大概就在二○二○年美國大選時,只有百分之二認為今年就會衰退,不過,百分之卅八預期是明年,百分之卅四預期二○二一年。

上周債券市場出現了在歷史上都預示美國經濟衰退的警訊,導致美股大跌。美製造業已因全球經濟成長放緩而衰退,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全球成長放緩原因之一,就是川普對中國打貿易戰。

紐時說,川普一些顧問私下擔心,川普對中國加徵關稅對美國經濟的衝擊。摩根大通研究人員十九日指出,川普先前對總額兩千五百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相當於對美國每個家庭每年加徵六百美元的稅。如果十二月美國對中國電子產品加稅,研究人員說,相當於對美國每戶每年加徵的稅提高到一千美元。

 
拜耳掰了動物保健部門 以76億美元賣給美國同業
記者黃嘉洵╱即時報導經濟日報

面對旗下年年春除草劑(Roundup)的巨額判賠金額,德國製藥及化工大廠拜耳集團(Bayer)決定將旗下動物保健部門,以76億美元脫售給美國勁敵Elanco Animal Health。

Elanco收購拜耳的動物保健部門後,將成為寵物及家畜疾病防治及治療產業新要角。根據德國投資銀行Baader,合併後的新公司大約占全球動物保健市場的13%,營收規模僅次於美國動物藥品龍頭Zoetis,並超越德國藥廠百靈佳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

Elanco原本為美國大藥廠禮來(Eli Lilly)旗下部門,但禮來去年決定分拆Elanco,並在9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出售少量持股。收購拜耳的動物保健部門後,Elanco的寵物業務將翻倍成長,同時拓展新興市場及家畜畜牧市場。這也是Elanco上市以來最大一樁併購案。

出售動物保健部門後,拜耳將獲53億美元現金入袋,並持有Elanco價值23億美元的股票。美國加州陪審團5月裁定,拜耳旗下孟山都(Monsanto)的除草劑年年春致癌一案敗訴後,拜耳股價重跌。拜耳去年夏季收購美國農化業巨擘孟山都後,不但債務暴增,過半股東今年4月還投下不信任票,因此脫售動物藥品案有助於拜耳減輕約357億歐元(395.6億美元)的債務,同時重拾投資人信心。

 
伊爾艾朗:深陷內憂困擾 歐洲經濟衰退機率達70%
記者黃嘉洵╱即時報導經濟日報

安聯(Allianz)首席經濟顧問伊爾艾朗(Mohamed El-Erian)受訪時表示,受各自國內紛擾纏身,英國、義大利及德國的經濟「癱瘓」,歐洲經濟正「快速喪失動能」,且「瀕臨衰退的邊緣」。

伊爾艾朗告訴英國財經媒體Financial News,歐洲陷入衰退的機率躍增至70%,主因是脫歐議題持續拖累英國政局、德國上季國內生產毛額(GDP)萎縮0.1%,而義大利上季GDP停滯、政局動盪且可能面臨提前大選,「歐洲五個主要經濟體深受內憂困擾」,他也指出法國及西班牙同樣各有問題,「實際上什麼事也沒完成,這些國家完全全沒有提出任何促進成長的政策」。

上周美國及英國10年期和2年期公債殖利率皆出現倒掛,令全球經濟前景蒙塵,因為殖利率倒掛向來被視為經濟衰退的凶兆。此外,美國30年期公債殖利率十年來首度摜破2%大關。盛寶銀行(Saxo Bank)首席經濟學家考伯森(Steen Jakobsen)說:「照此來看,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機率逾50%,歐洲則超過80%。」

Stenn Group總裁Kerstin Braun說:「英國、義大利及德國等歐盟經濟引擎的GDP萎靡。接連不斷的負面消息衝擊全球信心,難以扭轉。這個現象反映在公債殖利率倒掛,市場通常視之為危機爆發前的警訊。」

伊爾艾朗補充,美國聯準會(Fed)正被市場「狹持」,可能在今年底被迫降息兩次。他指出,為了撫平貿易爭端及全球經濟成長放緩衝擊美國經濟的疑慮,Fed接下來五個月將「不得不」把基準利率最低降至1.75%,

 
法徵5億歐元數位稅 美科技巨頭齊批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Google、臉書、亞馬遜等美國科技巨擘和科技業團體十九日批評法國數位稅破壞全球稅賦體制,傷害多方改革稅制的努力,並譴責這項數位稅差別待遇及溯及既往等規定。

法國參議院七月通過將課徵百分之三數位稅,適用於在法國數位營收超過兩千五百萬歐元及全球數位營收超過七億五千萬歐元的企業。

美國認為法國數位稅不公平,對大西洋兩岸目前的鋼鋁、汽車、飛機和農業等貿易爭議之外,增添新爭端議題。美國總統川普上月曾揚言報復,威脅對法國葡萄酒加徵關稅。

Google、蘋果,臉書和亞馬遜十九日出席美國貿易代表署針對法國數位稅可能反制措施召開的聽證會。這四家公司一致批評,稱這項數位稅是「令人不安的前例」。

美國全國商會表示,法國數位稅每年將創造約五億歐元(約新台幣一百七十四億元)稅收,「大部分由美國公司支付」,美國企業將因此付出數百萬美元進行會計制度重整計畫,以確保可以精確評估負債。大型科技公司警告這會導致成本提高。

電腦暨通訊產業協會執行長舒列奧斯則表示,法國數位稅破壞針對數位經濟推出的新稅制。

亞馬遜國際稅政總監希爾茲表示,法國亞馬遜網路商店上有超過一萬家法國商家,亞馬遜將把數位稅轉嫁給商家。

美國開始透過廿國集團(G20)論壇推動針對數位電子商務課稅協議,不過,法國仍執意推出自家數位稅。

法國數位稅只適用於約卅家企業,但不適用於媒體公司等網路營運者。

Google貿易政策顧問布蘭布爾說,「現在每個產業都數位化」,法國數位稅只適用於「少數網路企業」,只對一部分課稅「沒有道理」。

 
要聞
風電區塊開發方式 還在喬
記者鄭鴻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原訂8月底前公布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規則初稿,經濟部長沈榮津昨(20)日表示,蒐集完意見後會開會檢討,能源局則表示草案最快年底預告。

但據了解,因牽涉遴選或競標,以及國產化時程等議題,選前恐仍難有進度。

我國離岸風電開發可分為三階段,第一為「示範風場」,首座計畫海洋風場將於年底完工。

第二階段,為2025年以前的「潛力場址」開發進入實作,包含沃旭、達德陸上變電站都已動工,海事工程預計明年啟動。

至於第三階段「區塊開發」進程,沈榮津表示,離岸風電在2025年前的遴選、競價釋出5,500 MW(百萬瓦)後,第三階段「區塊開發」預計在2026年到2030年間每年釋出1,000 MW。

2025年以前離岸風電皆已標售或選定,開發商已進入施作,至於2026年到2030年部分,是要採取從原本提案的開發商遴選,或由所有廠商競標,業者意見尚未達成一致,仍待溝通、整合。

據了解,第三階段區塊開發規則牽涉廣泛,包含國產化進程、遴選或競標,也因此在2020年大選前,進展恐怕不會這麼快。

有開發商呼籲,在公布規則前,應先審視第二階段國產化現況,且開發商們也正忙著盤點國內供應鏈生產時程,建議明年再公布區塊開發相關規則。

該採取「遴選」或「競標」,業者意見分歧的原因是,遴選附帶國產化條件,有助國產化進度及國產化較深的廠商;但競標則是較具備價格競爭力,有利降低成本。

不過據了解,未來最可能採取遴選、競標混合方式,但兩者孰先孰後、孰輕孰重,就是整合的關鍵與最大挑戰。

經濟部原規劃最快8月底前公布初稿。沈榮津表示,目前能源局正蒐集各家開發商意見,蒐集完後會展開檢討。他也表示,經濟部會用務實態度檢討國內能力、能量,看哪些項目要加快或放慢。

能源局官員表示,國產化、第三階段草稿等,都會照目前進度走,目標是今年底能有結果,能先彙整出與大家想法較一致的初步草案,以利業者提出意見並參酌修改。

 
台商對岸投資 急速降溫
記者蔡敏姿/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投審會昨(20)日公布1至7月台商赴大陸投資額23.3億美元,年減55.5%;官員表示,受美中貿易戰影響,台商赴陸投資意願明顯降低,今年赴陸投資額可能寫近十年低點。

此外,也因兩岸關係生變,今年前七月陸資來台投資金額6,043萬美元,年減59.3%。

投審會發言人楊淑玲表示,台商赴大陸投資變化主要取決市場因素,貿易戰衝擊下,台商回台投資活躍,海外分散生產基地,去年台商海外投資創近十年新高。但同時間,受到人民幣匯率貶值等因素,大陸業者赴海外投資則呈現下滑趨勢。

今年前七月,台商對陸投資340件,年減12.6%;7月台商對陸投資核准件數為58件,從件數看下滑約二成,投資額2.47億美元,年減75%。

值得注意是,前七月台商赴陸投資額23.3億美元,今年有可能創下2009年以來低點。2009年適逢金融海嘯發生隔年,當年台商登陸投資金額只有71億美元,現在距離年底還有四個多月,相當於差額還有48億多美元要追趕。

陸資來台方面,今年前七月投資件數為85件,年增6.2%;投資額6,043萬美元,年減59.3%;金額減少原因是去年1月核准大陸商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透過新加坡商INGRASYS,以7,522萬美元受讓取得國內事業鴻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加坡商鴻運科股份有限公司及台灣分公司股份等較大投資案所致。

7月陸資來台投資件數為23件,年減92%,投資額1,295萬美元,成長17%。

自2009年6月30日開放陸資來台投資以來,累計核准陸資來台投資件數為1,313件,投資額22.5億美元。

至於前七月僑外來台投資2,051件,年增1.08%,投資金額39.8億美元,因去年基期過年,年減33.7%。

 
聯發科攻5G 打入華為鏈
記者鐘惠玲/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聯發科布局第五代行動通訊(5G)晶片報捷,傳明年將打入華為平價5G智慧手機供應鏈,為明年營運增添龐大動能。

針對5G晶片在客戶端導入的情形,聯發科表示,對於個別客戶導入的進度不會特別評論,不過該公司執行長蔡力行先前提過,5G的目標是成為2020年第一波量產行列,這目標並沒有改變。聯發科昨(20)日股價下跌2元,收在351元。

業界分析,華為中高階機種多採用旗下海思晶片,平價款則增加高通、聯發科等晶片廠供貨,儘管美國再次延長華為禁制令,但華為「去美化」的腳步並未停歇,未來可望擴大採用聯發科晶片。

華為近年在智慧手機市場快速崛起,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廠,並積極投入5G手機市場,日前推出5G手機Mate 20 X 5G版預購人氣超夯,預約量達近百萬支,甫開賣在各平台即被搶購一空,華為已緊急追加貨源。

綜觀目前5G晶片發展,四大陣營各有布局,華為除了麒麟系列處理器晶片,還有自家5G數據機晶片巴龍5000,外傳其9月將發表的麒麟990,將是該公司首款5G系統單晶片(SoC)。同時,三星有其5G數據機晶片Exynos 5100,可搭配其最新的Exynos 9825處理器晶片。

在非手機品牌商方面,高通陣營在X50之後,又推出5G數據機晶片X55,外界評估其後續推出5G SoC應是整合X55。至於聯發科,先是推出5G數據機晶片M70,而後宣布的5G SoC尚未公布正式名稱,也將M70整合納入。

華為由於擁有自家晶片,所以策略上在中高階機種幾乎都肥水不落外人田,外部晶片供應商大多只能分食相對低階的平價機種。不過若聯發科順利拿下華為5G訂單,加上外傳OPPO與Vivo也有產品採納其晶片,等於該公司在5G版圖可能已鴨子划水,連下數城。

聯發科規劃,旗下首款5G系統單晶片於本季送樣,客戶端搭該晶片的手機,預計將於明年第1季量產;該公司第2顆5G系統單晶片則會於明年上半年量產。

聯發科先前提到,將於2020年陸續推出更多5G系統單晶片,以完整產品線加速5G滲透率,並開拓手機以外的平台商機。外界認為,明年聯發科5G晶片除了中高階產品外,也少不了平價產品,以迅速擴展市場。

 
資訊通信產品 本月接單拚成長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我7月資訊通信產品接單呈年減3.2%。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昨(20)日表示,8月進入電子產品銷售旺季,「雖然有變數,8月資訊通信產品接單有機會轉為正成長」。

今年第2季,七大貨品接單,僅資訊通信產品接單呈正成長,為我接單的撐盤主力。不過,我7月資訊通信產品接單也轉呈負成長。

經濟部指出,7月資訊通信產品接單金額為111.1億美元,為歷年同月次高,月增0.1%,年減3.2%。黃于玲分析,主因是受美中貿易戰影響,部分筆電客戶提前於6月下單,加上伺服器逢產品轉換交替期,致接單減少。此外,網路通訊產品需求殷切,抵銷部分減幅。

統計顯示,7月資訊通信產品接單以接自美國減2.3億美元,以及歐洲減1.3億美元較多。

黃于玲認為,資通產品接單轉呈負成長,可能是短期現象。據廠商動向調查顯示,8月資通產品接單以金額計動向指數為59.8,顯示8月資通產品接單會月增。

 
群創攻新技術 下周秀成果
記者李珣瑛╱新竹報導經濟日報
群創於一個月內二度實施庫藏股,展現對公司營運前景信心十足。下周三(28日)起的顯示器產業年度盛會「智慧顯示展」,群創更是卯足了勁秀新技術成果。

群創董事長洪進揚揭示,2019年「鞏製造.固成本」的短期目標,是強化成本競爭力,來提升關鍵製造力。2020年的中期目標是「擴營收.贏聯盟」。2021年後的長期目標為「育創新.養接班」,培育新創事業、發展利基型多元化面板應用;並鼓舞內部跨界輪調機制,培育接班團隊。

研調機構IHS Markit於日前示警,下修今年全球面板出貨量,但公共顯示器市場(PID)卻異軍突起,年複合成長率達7%。群創看好公共顯示器商機,今年TouchTaiwan展出多款創意應用。其中,可無縫拼接、無限延伸的「110吋AM miniLED 觸控PID」十分吸睛。

這項產品,突破了傳統LED顯示器受限於IC使用數量,無法繼續再往小間距發展的瓶頸,群創技術長暨執行副總經理丁景隆指出,AM miniLED顯示器提供從戶外屏走到客廳、逆向革命的康莊大道,是高附加價值的利基商品,今年6月已開始放量。

有鑑於裝置藝術影音牆,在中國成為公共藝術場域標的,為創造高解析度立體藝術感,群創以5片55吋FHD、及12片65吋FHD,搭配一台100吋4K廣色域多屏/錯屏堆疊創意,打造出300cm高x1000cm寬的流動藝術影音牆,以六台主機串連,將是令人驚艷的舞台表現。

 
Note 10預購爆量 三星鏈振奮
記者何佩儒、陳昱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非蘋下半年指標旗艦機三星Galaxy Note 10系列預購狀況遠優於預期,南韓預購量較前一代Note 9倍增,台灣限量預購也迅速額滿。業界看好,Note系列預購人氣爆棚,後續追單可期,為GIS-KY、大立光等供應鏈旺季開啟好兆頭。

Note 10系列共有Note 10與Note 10+兩款機種,是三星Note系列問世以來,首度一次推兩款機種,主打超音波屏下指紋辨識,讓手機屏占比變得更大,以及更強的攝錄影功能,成功吸引預購買氣,這些亮點功能關鍵零組件都由台廠供應。

針對Note 10系列出貨狀況,國內供應鏈均不予置評。據了解,Note 10系列搭載的超音波屏下指紋辨識技術由高通提供核心演算法,GIS提供模組,受惠客戶拉貨力道強勁,GIS上季獲利季增近63%,每股純益3.32元;上半年大賺逾半個股本,每股純益5.36元,優於去年同期的4.21元。

高通已宣布下半年將推出第二代超音波式屏下指紋辨識技術,辨識面積將倍增,有助GIS未來搶得更多訂單,隨著Note 10系列預購開紅盤,挹注GIS效益更高。

大立光主要供應鏡頭,本次三星新機具備景深特效攝影、遠距焦點收音、更穩定的動態攝影等新功能,因此對鏡頭的要求也相當嚴苛,大立光持續出貨三星,有望挹注本季表現。

韓聯社報導,SK、KT等南韓電信業者本月9日起接受Note 10系列預訂,目前預購量已達130萬支訂單,是前一代Note 9預購總數的二倍。

台灣本月15日起開放Note 10系列預購,將與南韓同步在本月23日開賣。中華電信表示,15日開放限量預購後,很快即額滿,其中Note10+預購量逾七成,顯示大尺寸為星粉首選。

遠傳指出,用戶對Note 10的詢問度與預購登記狀況十分熱烈,以新色「星環銀」反應最熱烈,約占六成;有近七成用戶選擇Note10+ 256G。

三星表示,Note 10+具Note系列歷來最高的屏占比,其螢幕占比達94.2% ,螢幕尺寸也是歷來最大,達6.8吋;Note 10則是6.3吋。因應現代年輕族群在社群網站的分享,已從照片走向短影音,Note強調更多錄影功能,包括景深特效攝影、遠距焦點收音。

 
債券ETF單一投資人投資比率 金管會重申上限30%
記者葉憶如、邱金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昨(20)日表示,為求公平,債券ETF單一投資人投資比率,新、舊基金最終都要降到30%;至於舊基金每年降10個百分點,也會考慮再加快。

為整頓債券ETF過度集中在壽險業現象,金管會下令5月1日起,3月中下旬後成立的新基金,單一投資人投資比率不得超過50%,滿半年不能超過30%。

舊的基金,則要求投信業者提出分散計畫,每半年要降5個百分點,一年降10個百分點;第二年降10個百分點,一直降到70%以下。

有投信業者前天在金管會與投信負責人座談中抱怨,舊基金只要降到70%、新基金要降到30%,明顯不公平。顧立雄昨天出席活動受訪時表示,債券ETF推出後,有很多檔基金,九成都由單一保險公司吃下,幾乎無流動性,次級市場也不健全,因此希望單檔基金的投資人能分散,保險公司也不適合包檔投資。

顧立雄表示,新、舊基金不同的「兩制」現象,不宜持續存在下去,未來希望達到相同比率,至於舊的基金要多久符合到新的基金標準,可以再商量。

至於趨於一致的標準?30%若可接受,最後就降到30%。他強調,舊的基金是既有事實,為避免影響散戶投資人權益,要有較平緩作法,但他前天已裁示最終會趨於一致。至於舊的基金,每年降10個百分點的速度,會否再縮短?他說,這部分可以討論是否再加快。

在基金銷售獎勵金計算方面,顧立雄表示,國內長期以來,都是以基金銷售額計算銷售獎勵金,國外做法是以「存量」作為獎勵金計算基礎,而不是「流量」。

國內做法會鼓勵理專要客戶申購、再贖回,製造「流量」,但正確理財觀念應是基金買了,有一定時間才有回報。

 
壽險保費 上半年增0.8%
記者邱金蘭、葉憶如/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過去幾年保險業發展迅速,保費收入不斷成長,也讓海外投資比重過高及面臨匯率的風險,金管會不樂見保險業像海綿寶寶般吸收資金再外流,陸續祭出降溫措施,主委顧立雄昨(20)日透露「看數據成長已有趨緩。」

根據保險局統計數字顯示,今年上半年總保費收入僅成長0.8%,今年恐怕會創下2012年、七年來最低成長率。

保發中心最新統計,到6月底壽險業總資產已突破28.3兆元,半年增加2兆元,速度似乎快於往年,金管會主委顧立雄21日也表示,保險業發展迅速,也代表國內市場擴張有限,必須朝國際化發展。同時金管會亦祭出相關降溫措施,顧立雄說「今天看數據,成長已有趨緩」。

顧立雄是以保發中心開辦保險業國際化菁英人才培訓班「班主任」身分,進行開班授詞,他指出,2018年台灣總保費收入達新台幣3.67兆元,在世界排名第十名。雖然保費快速成長,但是國內市場發展空間有限,必須朝國際發展。

除國際化不足外,顧立雄亦提出現階段全球保險業所面臨的六大挑戰,即包括維護金融穩定、氣候變遷、人口老化、資訊安全、金融科技浪潮的衝擊、接軌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公報IFRS 17等主要問題。因此要強化台灣保險業國際競爭力,培育人才及留住優秀人才,是保險業刻不容緩的重要工作。

 
學保改政策保險 明年上路
記者馮靖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攸關全國310萬名幼兒園至高中職學生的團體保險,過去是政府公開招標的商業型保險,得標者自負盈虧,出現一再流標影響學生保障的窘境。教育部昨(20)日表示,明年8月起(下學年)改為「政策保險」,設置保險專戶專款專用,政府負盈虧責任。

改革後保費如何收?教育部國教署學生事務及校園安全組副組長黃瀞儀說,後續將由審議會精算,原則上還是由政府負擔三分之一,學生家長負擔三分之二。

另外,以目前的學保為例,給付項目主要包括身故、失能、住院醫療、集體中毒等,身故保障給付和失能給付上限都是最高100萬元。變成「政策保險」後,給付項目一樣,但給付金額仍須經由審議會決定。

至於近年政府推動終身教育,部分高齡者納入學保引起爭議。黃瀞儀說,學保條例規範「一定年齡以上之被保險人」提供保險給付,後續將由審議會決定「一定年齡」要訂在多少歲。她強調,對於高齡學生來說,意外事故一定可理賠,目前要討論的是疾病部分。

學生團體保險因保費低廉、作業成本高等因素,106學年甚至曾歷經六次流標。黃瀞儀說,過去學保是商業型保險,以價格最低者得標,得標者需自負盈虧,但隨著學保範圍不斷擴大,業者參與意願不高。

黃瀞儀說,學保改為強制性的政策保險後,以往由保險公司投標的保險金額,改由教育部邀集具有獨立性的精算、財務、醫學、保險、法律專業人士、家長代表、學生代表等,組成保險費審議會逐年審議,並設置保險專戶專款專用,政府負盈虧責任。

黃瀞儀表示,改革後的學保,承保公司只投標「行政作業事務費」,將保險費和行政費分開處理,更為單純化。保險公司不會因理賠範圍擴大,限縮學保權益,如有理賠爭議,也會依金融消費者保護法設立的爭議處理機構進行調處。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說,贊成採用「政策保險」,一來保障學生安全、家長安心,也不增加家長負擔,二來沒理由讓商業公司自負盈虧,三則避免造成保險空窗。

 
Q2金融帳流出 趨緩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央銀行昨(20)日公布第2季國際收支,其中金融帳連36季淨流出,累計流出規模4,454.1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為13.84兆元,約為六年的全國總稅收。

不過,今年第2季,金融帳流出規模已見縮減,單季降至137億美元,為三季低點;而金融帳流出情況稍緩,主要是美中貿易衝突問題,讓以投信、壽險為主的金融機構,因國際風險升溫,觀望氣氛轉趨濃厚,匯出海外投資減少。

央行提供資料顯示,第2季以投信、壽險為主的居民對外證券投資匯出款為101.6億美元,為八季低點,外資也因避險風氣升溫減持台股,使非居民證券投資流出2.9億美元,金融帳下的證券投資流出104.4億美元,為八季新低。

央行官員指出,國內壽險業大買債券ETF,導致投信基金匯出款增加,甚至超過保險公司的匯出款,不過這些匯出投資海外債券的投信基金,背後的買家依舊是保險業。

至於金融帳淨流出規模縮減,央行官員認為,很可能是因為美中貿易衝突下,國際金融情勢變動劇烈,金融業者匯出投資時轉趨觀望,再加上台灣的金融環境相對穩定,資金出現暫時駐足國內的情況。

至於政府力推的海外資金回流,是否是金融帳流出縮減的另一主因?央行官員回應,目前台商資金尚未回流,暫時還沒反映在國際收支帳上。

央行指出,今年第2季經常帳順差175.6億美元,金融帳淨流出137億美元,國際收支順差24.5億美元。

央行指出,第2季經常帳順差較去年同期減少1.8億美元,其中商品貿易順差144.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35.8億美元。出口受美中貿易摩擦未解、全球經濟成長動能減速,及國際原物料價格續居低檔等影響,較去年同季減少85.2億美元;進口則因出口衍生需求減少,較去年同季減少49.4億美元。

今年第2季海外來台旅客大幅增加,加上來台旅客消費金額明顯成長,促使國際收支經常帳下的旅行收入增至39.6億美元,創下歷年單季新高紀錄。

 
聘僱工讀生 留意報稅三要點
記者程士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表示,許多公司利用暑期尋找短期工讀生,要注意薪資認定、加班費與扣繳規定等三大相關重點,避免漏報、誤報而遭受相關罰則。

官員表示,依據《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一,除了薪資之外,公司給付工讀生的各類補助與津貼,像是交通津貼等,原則上都歸屬於薪資費用的一部分。但是要注意伙食費要額外申報,每個員工每月可以列報最高2,400元伙食費,超過的部分則要轉列為薪資。

第二,也要注意加班費部分,查核準則中規定,要列報加班費的話,則必須要備妥加班紀錄以供認定。官員指出,除了稅法規定外,也要注意員工的每個月加班時數,一個月不得超過46小時,否則恐會面臨勞動法規罰則。

有些情況則是餐飲業比較常見的,可能會發生消費者支付小費,指定要交給某個特定員工,這類情況則是涉及營業稅問題,公司開立的統一發票要註明代收員工小費及金額,還要拿到被指定員工簽收小費的收據,並列為該員工的薪資所得,由業者列單申報、填發免扣繳憑單。

第三,實際上公司暑期找工讀生最常違規的情況,是疏忽沒有幫員工申報免扣繳憑單。官員表示,多數工讀生當月薪資未達起扣點,因此也不需要辦理扣繳,然而卻有很多營利事業疏忽在隔年1月申報免扣繳憑單。

據今年度的薪資所得扣繳稅額表,起扣點是每人每月薪資所得在84,501元,官員說,公司作為扣繳義務人,依據《薪資所得扣繳辦法》,應該在每年1月底前,將上年度扣繳及免扣繳薪資所得稅款列冊,向稽徵機關申報,包括領日薪的臨時工,也必須要申報,這是最常有公司疏忽的一塊。

未依規定申報免扣繳憑單的公司,將會依照《所得稅法》111條,被處以新台幣1,500元以下罰鍰,並通知限期補報,未補報則會面臨進一步罰鍰,最高9萬元,最低則不低於3,000元。

 
從勞工薪水扣退休金 違法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勞動部表示,勞退新制確保每位勞工都領得到退休金,每月提撥6%的退休金,應該由雇主負擔,不能從勞工的薪水扣除,雇主若扣勞工薪資,已經經違反勞工退休條例規定。

有勞工反映,每個月薪水被扣6%,變成退休金是自己提撥,這樣合法嗎?勞動部表示,勞退新制取代勞退舊制,法令明確規定雇主應按月提撥薪資6%到勞工個人帳戶,提撥責任是雇主。

另外勞工雖然也可自提最多6%,享有免稅優惠,但屬自願性質,不能與雇主提撥責任混為一談。如果勞工發現雇主從薪資扣6%,一定要向公司所在地的地方勞工行政主管機關(縣市政府勞工處、局)申訴。

有些五人以下事業單位,老闆會以不用強制加勞保為由,誤導勞工也不用提勞退新制退休金,勞動部表示,勞保與勞退新制是兩回事,只要有一位勞工,雇主也要提撥勞退新制退休金。

根據規定,只要是適用勞基法的勞工(含本國籍、外籍配偶、陸港澳地區配偶、永久居留的外籍人士),就是勞退新制的強制提繳對象。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