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上月簽署「Genius Act(天才法案)」,將穩定幣(Stablecoin)納入金融監管體系,讓穩定幣成為更合規、透明的新型數位資產;香港也宣布八月一日起實施「穩定幣條例」,容許指定的持牌機構在香港銷售法幣穩定幣。
不僅香港,多個亞洲國家的監管機構最近加快腳步規範穩定幣,彭博資訊報導,觀察南韓、馬來西亞、泰國和菲律賓的發展,未來與亞洲貨幣掛鉤的穩定幣可望大增。一時之間,存在於數位世界的穩定幣在國家力量的背書下,開始跟現實世界強力接軌。
像與美元掛鉤的數位現金
台灣加密貨幣交易所HOYA BIT副總經理林逸騏說,「虛擬幣」的世界有不同類型的幣,穩定幣比較像是手機裡的「數位現金」,例如USDT(泰達幣)、USDC。它跟美元等穩定資產掛鉤,大多是一比一,可以用來買其他幣、做跨境支付等。
比特幣比較像「數位黃金」,供應量只有兩千一百萬枚,且不靠政府發行,所以具有「抗通膨」的價值,很多人拿來當作一種長期儲值。
而亞洲國家監管機關之所以掀起新一波緊張感,是擔心資本外逃,因為當前穩定幣市場,仍由美元主導,目前已有二五六○億美元的穩定幣與美元掛鉤。以南韓為例,韓聯社報導,今年第一季與美元穩定幣有關的交易額已達五十七兆韓元(約四一○億美元)。
跨境小額支付手續費更省
穩定幣對許多人仍陌生,但其實已悄悄出現在生活中某些角落。舉例來說,已有數位錢包如Bitget Wallet搭配MoonPay(加密貨幣支付商),開放用戶將穩定幣兌換為多種法幣,用在出國旅遊、跨境電商購物,甚至自由工作者收款。也有國際電商平台開始試行接受USDC結帳,讓跨境小額支付更加快速且省手續費,像是出國旅遊前,將手機裡的穩定幣換成歐元、日圓,就能到當地提款或刷卡;或是接案工作完成後,直接收到一筆與美元掛鉤的數位酬勞,不用擔心匯款延遲。
這些場景目前仍相對小眾,使用者以較熟悉數位資產操作的族群為主,但林逸騏指出,現在是個起點,「未來只要手機有個App,就能做過去要靠銀行才能做到的事」。而對民眾而言,穩定幣的便利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未來金融服務的底層工具
首先是「跨國轉帳快又便宜」。傳統匯款經常受限銀行作業時間與高昂手續費,而穩定幣能在數分鐘內完成轉帳,全年無休,適用於海外學費、家人匯款等情境。
第二是「數位存美元、自己掌控」。存美元不再需要開外幣帳戶、跑銀行,一個數位錢包就能安全儲存這種與美元一比一掛鉤的資產,帳號就是個人的手機,轉帳、備份、提領只須靠手機。
第三則是「成為未來金融服務的底層工具」。許多新創平台、海外投資工具,未來都可能以穩定幣為基礎來設計操作模式。從小額投資、全球電商到線上金融服務,穩定幣有潛力成為新一代的支付語言。
不過,這些改變不會一夕之間發生,但逐漸形成新的趨勢,當手機的錢包開始支援這些新型資產時,選擇什麼樣的錢來用,將不再只是銀行的問題,而是每個人日常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