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5/08/25 第616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考量關稅不確定性衝擊產業 10月電價有望凍漲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9月底將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決定10月電價。隨著國際燃料價格走跌,台電今年上半年累虧縮小至155億元,今年全年更有機會打平;此外,考量關稅不確定性衝擊產業,10月電價有望凍漲。

若以台電今年打平為目標,以目前來看,若只反映成本,10月電價漲幅約5%。但若下半年能源價格能繼續走跌,漲幅還會縮小。據了解,台電目前評估,今年全年處在「打平」邊緣。台電屆時也會在電價費率審議會上報告成本分析。

台電截至今年上半年累虧4,384億元,資產負債比達93.4%,舉債空間有限。

行政院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中規劃千億元撥補台電,但遭在野陣營刪除,另行政院編列今年撥補台電千億元追加預算預期將落空。

目前,政院通過韌性特別條例修正草案,匡列經費調高至5,900億元,其中200億元給台電強化工業園區電網韌性,此外在丹娜絲風災重建特別預算編列102億元,限定台電用在災區電網復建。

簡言之,今年內台電最多可爭取到約300億元特別預算,主要是在強固電網相關投資。台電表示,這300億元挹注,至少可讓台電減少舉債,財務壓力可獲喘息。

國際原油價格自今年4月起出現較大跌幅,中油接連調降在6月及8月發電用天然氣價,皆有助改善台電財務。截至6月底,台電虧損已縮小155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447億元虧損。

台電表示,今年上半年虧損得以縮小,主要有三大因素,一是去年10月調漲電價挹注;二是進入夏月電價,收入增加較多;三是今年國際燃料價格走跌,今年上半年燃料支出較去年同期減上百億元。整體來說,就是收入增、支出減所致。只要今年下半年國際燃料持續看跌,台電虧損有望持續再縮小,甚至打平。

 
核電安檢 台電將爭取預算
記者江睿智、謝柏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核三重啟公投案結果雖未達通過門檻,但同意票占比達74%。賴清德總統已指示台電啟動舊核電機組自我安全檢查。台電盼2026年預算納入核電機組安全檢查,以進行包括整體老化評估等六大工作,希望朝野支持。

工商協進會昨(24)日表示,核三公投結果反映社會大眾普遍關切穩定供電與經濟發展,呼籲政府務實調整能源政策,順應公投所展現的民意,重新審視能源結構,將核能納入全面考量,確保供電穩定。

早在公投前,核安會已於8月1日預告核管法子法,最快10月公告,台電預計10月啟動核三廠自我安全檢查,若一切順利,約可在一年半至二年內完成,完成後才會向核安會提出申請運轉,不會在10月就提出申請。

此外,台電現也在清除核一廠、核二廠爐心燃料棒,前者很快就會清理出來,核二廠則預計2026年爐心可完全清除,自我安全檢查也會擴及至核一廠、核二廠機組。

 
房市急凍牽動長照基金 前七月房地合一稅撥入金額大減28%
記者邱琮皓/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財政部統計,今年前七月稅收挹注長照基金441億元,年減17.7%,占累計分配預算數比率為75.5%,反映出達標程度不理想,四大稅收來源皆呈年減,尤其房地合一稅受房市急凍影響,年減28.3%,達標率也最差,牽動長照基金財源。

長照基金2017年開始成立,由《長期照顧服務法》授權,基金財源包含遺贈稅、菸稅、菸品健康福利捐、捐贈收入、基金孳息收入、房地合一稅及政府預算撥充。

長照基金來自稅收的財源共四項稅目,包括遺產稅、贈與稅調整為三級累進稅率所增加的收入、菸稅調漲後所增加的收入,以及房地合一稅扣除中央統籌分配、撥入住宅基金後的餘額。今年度預算數為1,060億元,與前一年度相比,增加35.7%。

稅收財源方面,今年前七個月撥入長照基金稅收共441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94億元、年減17.7%。房地合一稅今年以來所累計貢獻為213億元,與前一年度減少84億元,年減28.3%,仍為長照基金最主要稅收財源。

不動產市場持續受央行信用管制措施、銀行房貸緊縮影響,加上全球經濟情勢充滿不確定性,市場觀望氛圍濃厚,減緩房市交易動能。

另加上台幣升值壓縮了房貸的承作空間,銀行的審核相對趨於謹慎,排撥貸款的時間拉長,讓部分民眾對於購屋態度趨於保守。

房地相關稅目持續出現雙位數年減,7月個人房地合一稅連續四月雙位數負成長,減幅擴大至年減20.3%,連帶影響到所撥補之相關基金。

今年前七月長照基金的第二大來源為菸稅,共挹注150億元,年減1%;遺產稅撥入57億元,年減11.6%;贈與稅則有21億元,年減6.2%。

另,房地合一稅2016年上路,在扣除統籌分配稅款後,稅課收入將用於住宅政策及長照服務支出之分配,由行政院視各該用途業務需求及財務狀況統籌調配,2024年調整分配方式,任一用途獲配金額,不得低於10%。

住宅基金2024年預算數為48億元、2025年179億元,增加2.7倍,主因住宅基金今年開始獲配比例提高至20%。房地合一稅前七月已撥入住宅基金53億元、年增61.3%,占累計分配預算數55.2%。

 
AI市場發展風向球…輝達將調高財測 帶旺台積、鴻海等協力廠
編譯林聰毅、科技組/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輝達本周將公布上季財報,華爾街看好營收與獲利將持續強勁成長,並有望調高財測。

法人認為,輝達調高財測在望,台積電(2330)、鴻海(2317)、廣達(2382)、緯創(3231)、緯穎(6669)等台鏈後市同步看俏。

輝達財報及財測被視為評估整體AI市場發展的重要風向球,若不如預期,科技股可能再度面臨賣壓。Miller Tabak首席市場策略師馬利指出,當科技業動盪不安時,這家AI領頭羊的財報將被放在顯微鏡下審視,衝擊程度將遠甚以往。

輝達預定27日美股盤後公布止於7月底的年度第2季(上季)財報,市場聚焦營收展望、執行長黃仁勳對Blackwell平台供應前景與後續規畫的看法,以及在輝達近來傳出要求供應商停產H20晶片之際,財測是否納入大陸市場。

華爾街預估,輝達上季營收將年增53%、達459億美元,每股盈餘將年增48%、達1.01美元。KeyBanc的預估則更樂觀,看好營收將達471億美元,每股盈餘1.05美元,顯示關稅與地緣政治疑慮並未減緩其成長動能。

彭博資訊分析師認為,從GB200晶片的部署以及GB300晶片的初步訂單來看,輝達上季獲利可能約略符合或略高於市場預期。

儘管輝達中國大陸銷售前景蒙上陰霾,Piper Sandler指出,就算不計中國大陸,美國的高速運算需求已超過輝達的供應能力。

Canter Fitzgerald預期,市場對AI運算「似乎需索無度」之際,輝達將上調本季財測。Google、微軟、亞馬遜等雲端運算巨頭都已宣布提高資本支出,而且AI晶片需求正從超大規模企業擴至更廣泛的產業客戶。

投資人另一個關切問題是輝達的財測會否納入中國大陸市場。媒體日前報導,輝達已要求供應商停產H20晶片,同時輝達也正以Blackwell晶片為基礎,開發新的陸規版晶片。

KeyBanc預期輝達的財測將排除中國大陸市場,但若把中國大陸市場納入業績指引,該市場將貢獻20億美元至30億美元的額外營收。

 
國際財經要聞
日銀總裁預期勞動市場緊俏加重工資上升壓力 暗示再度升息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日本銀行(央行)總裁植田和男23日表示,他預期日本勞動市場緊俏將持續加重工資上升壓力,暗示他樂觀認為再次升息的條件將會實現。植田雖未直接討論貨幣政策,但可能促使市場更加預期日銀今年將再次升息,推升日圓匯率與日本公債殖利率。

植田在聯準會(Fed)主辦的全球傑克遜洞年會上,與歐洲央行(ECB)總裁拉加德及英國央行總裁貝利同台進行座談討論時說,「工資成長正從大企業擴散到小、中型企業。除非需求面出現重大的負面震撼,否則預料日本勞動市場仍將緊俏,且繼續對工資產生上升壓力」。

近周來市場已經預期日銀將再次升息,因為物價壓力居高不下,且經濟成長平穩。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本月稍早時曾以不尋常地指出,日銀對抗通膨行動「落後於大勢」。日本7月不計食品的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比去年同期上升3.1%,升幅雖趨於溫和,但仍遠高於2%目標。

植田表示,讓更多女性引入全職工作,可能有助緩解日本的勞工短缺問題;目前日本就業女性中,只有50%為全職勞工,比率低於男性的80%。

植田也強調,外籍勞工雖只占日本勞動力的3%,但2023-2024年外勞增加數量卻超過勞工總增量的一半以上。

到去年為止,日本人口已連續14年減少,也是高齡人口比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近30%居民在60歲或以上。植田表示,近年來由於零通膨、經濟停滯,以及政府採取結構性政策刺激勞工供給,掩蓋了人口老化的壓力。勞動參與率上升,尤其是女性及高齡者,這也顯示整體勞動力大幅增加的空間縮小。6月失業率連續第四個月穩在2.5%,與過去三年的平均水準相符。

植田雖強調日本的潛在通膨率仍低於2%目標,但市場不買帳,依然預期日銀將再次升息;日本10年期公債殖利率22日一度上升到1.61%,為2008年來高點。植田目前預期,日本通膨率將於2025年10月-2028年3月期間的某一時點,達到2%目標。

另一方面,拉加德表示,歐洲勞動市場在關稅與通膨的衝擊下展現韌性。

路透引述知情人士指出,由於歐元區經濟比預期強韌,ECB 9月可能繼續按兵不動,若之後的經濟數據疲軟,可能於秋季恢復討論進一步降息。

 
旅客暴增效應 日課飯店住宿稅大勢所趨 稅收將投入發展觀光設施
編譯易起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最新調查顯示,全日本有92個地方政府正考慮對飯店和日式旅館課徵住宿稅,使實施這項措施的地方政府增加到上百個,主因是日本觀光人潮不斷攀增,提高了發展觀光基礎設施的重要性。同時,日本的飯店、機場和社區也正設法對付觀光客暴增所帶來的亂象:棄置行李箱。

共同社6、7月對日本1,723個地方政府(占全國總數的96%)進行訪調後發現,除了已實施或計劃實施住宿稅的42個地方政府之外,92個地方政府正考慮課徵,另有728個政府「有興趣」實施住宿稅,但還沒認真考慮,506個沒興趣,60個政府則是曾考慮,但決定不課徵,其餘則回答「其他」,原因包括轄區內沒有住宿設施可以課稅。

在住宿稅用途方面,以537個地方政府回應要投入的「發展觀光設施」最多,其次為434個政府表示將用來促進觀光,242個政府回答將保護歷史景點和自然環境,228個表示將改善外國旅客的住宿設施。

日本已實施或計劃實施住宿稅的地方政府,多半將稅額訂在每人每晚約200日圓(新台幣41元),一些昂貴住宿設施則在1,000日圓以上。

另外,近來在日本街頭常可看到用過的行李箱被丟棄在路邊,顯然是觀光客買了更大行李箱來裝逛街購物戰利品後,不當棄置舊的行李箱。大阪心齋橋Best Western飯店表示,每天最多可在客房撿到三或四個行李箱,雖然都會將其掛失並保留三個月,但大多數都無人領回。去年丟棄這些行李箱總成本達到約30萬日圓。

 
Fed傳聲筒:9月降息 凝聚內部共識挑戰高
國際中心/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在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開啟9月降息大門後,有「Fed傳聲筒」之稱的華爾街日報(WSJ)記者蒂米羅斯(Nick Timiraos)分析,鮑爾大致採用了理事沃勒的降息主張,但Fed部分官員仍認為降息論據薄弱,因為勞動市場風險被高估、通膨依然太高,尤其本周公布的7月核心通膨指標料將加速竄升,可能提高鮑爾凝聚共識的難度。

然而,鮑爾的部分同僚卻認為降息論據依然薄弱,因為通膨還是太高,且勞動市場風險被誇大了。

其他經濟學家也擔心,外界可能更加認為,Fed願意接受通膨略高於2%。

 
Spotify訂閱價下月調漲 規劃推出新服務與功能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串流音樂巨頭Spotify的主管表示,由於投資新功能,以達成10億用戶目標,未來可能進一步調漲價格。Spotify已在8月稍早表示,9月起將調漲部分市場的訂閱價格。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Spotify共同總裁與業務長諾斯壯(Alex Norstr□m)說,在多年來維持價格平穩後,漲價如今已是其中一項工具。但他也說,一旦漲價,將規劃推出新的服務與功能。

諾斯壯說:「漲價與價格調整等,是我們業務工具箱的一部分,我們會在時機合適時展開行動。」他也說,Spotify會在漲價的同時為用戶增添價值,「我們本質上希望用戶得利」。

他說,即使價格上漲,用戶仍持續轉向Spotify,自家公司正「搶下更多市占率」,「全球有3%多人口正固定向我們付費…我認為還有許多成長空間」。

Spotify兩年前開始漲價,此舉受到投資人肯定,因為投資人希望該公司在多年來衝高訂戶數後,轉為追求獲利。透過漲價與削減成本,Spotify去年首度出現全年獲利。

Spotify在7月指出,過去一年訂戶數躍增12%至2.76億人,每月活躍用戶數增加11%至6.96億人,超越預期,但第2季仍陷入淨損。

諾斯壯預估,Spotify最終訂戶數將突破10億人,「目前逾2.5億人每月向我們付費,使用率也持續攀高」,「我們能否達成10億?…我很肯定認為這不是不可能。這確實是目標」。

諾斯壯主掌Spotify的訂閱與廣告業務,以及負責音樂、播客、有聲書等內容。他表示,該公司正開發能提高價值與黏著度的新功能。

Spotify上周指出,用戶已創建近90億個播放清單,該公司也新增在曲目間自訂轉場的功能。Spotify已積極鼓勵用戶打造播放清單、深化互動,以對抗人工智慧(AI)生成內容的挑戰。

此外,Spotify也持續擴充播客(podcast)與有聲書等服務,並推出人工智慧(AI)DJ等工具。不過,各界盛傳Spotify將推出鎖定藝人鐵粉、每月額外加收6美元的「超級粉絲」訂閱方案,相關細節仍未公布;唱片公司視這項服務為帶動產業成長的新方式。

 
本周開盤前 五件國際事不可不知
編譯劉忠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股市上周五(22日)全面大漲,扭轉一周來頹勢。聯準會(Fed)主席鮑爾出人意料大發鴿派言論,讓投資人相信9月降息已成定局。本周若能通過輝達(NVIDIA)財報和Fed偏好通膨指標的檢驗,美股可望再創新高。以下是本周開盤前,最值得留意的五件國際要聞:

Fed主席鮑爾放鴿 9月降息機率高 道瓊飆846點攀新高

道瓊工業指數大漲846點,再度站上收盤新高,和那斯達克綜合指數雙雙大漲1.9%。標普500指數也上漲1.5%,結束連五日頹勢。一周下來,道瓊工業指數和標普500指數周線各漲1.5%和0.3%,那斯達克仍跌0.6%。

台積電ADR和費城半導體指數上周五分別大漲2.5%和2.7%,但台積電ADR周線跌了2.5%,費半則變動不大。

這波漲勢相當全面,不過漲幅最集中的類股仍是可望受惠於借貸成本下降的行業。對經濟景氣尤其敏感的羅素2000指數勁揚3.9%,創下去年11月以來最大單日漲勢。

投資人原本預期鮑爾會釋出謹慎訊號,但他在演講中反而強調勞動市場的脆弱性,並暗示Fed可能轉變觀望立場。這消息帶動股、債齊漲,美元走弱,金價上漲逾1%。

市場預期 美9月降息機率八成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22日在傑克森洞年會上發表演說,明示貨幣政策立場將有必要調整,亦即暗示9月可能會降息;川普隨後表示:「他一年前就該降息了,他太遲了。」鮑爾同時宣布最新Fed政策框架,刪除了過去對低利率環境的假設,回歸靈活的通膨目標,反映通膨壓力上升。

芝商所(CME)FedWatch工具顯示,利率期貨交易推算Fed在下次會議降息的機率約83%,高於周四的75%。到今年底降息3碼的機率也從25%升至37%。

鮑爾表示,今年來美國經濟在經濟政策全面改變之際仍展現韌性,就Fed的雙重使命而言,勞動市場仍接近最大就業,而通膨雖仍有些居高,但已從疫情後高點大幅下降。與此同時,兩項風險的平衡情況正在轉變。

本周就看輝達財報

債券市場已經把目光越過鮑爾在傑克森洞偏鴿派的談話,轉向關鍵的本周——聯準會(Fed)最關注的通膨指標將公布,公債拍賣也將測試投資人買氣。對股市而言,輝達(NVIDIA)的財報將是至關重要的考驗。

輝達周三(台北時間周四清晨)的財報將驗證科技股是否還是買進機會,周五公布7月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則可確認大型股和小型股之間的資金輪動是否合理。

川普:美拿下英特爾10%股權 躍最大股東 未來還會敲定類似協議

美國總統川普已和英特爾達成協議,美國政府將取得這家處境艱困晶片製造商近一成股權,盼藉此強化美國半導體業,一連串破例介入民間部門的行動再添一樁。川普表示,未來還會敲定其他類似協議。

根據協議條款,美國2022年晶片法案已授予英特爾但尚未發放的89億美元補助將轉化為股權,加上英特爾已收到的22億美元資金,總投資達到111億美元,美國政府將取得英特爾4.333億股普通股,相當於英特爾完全稀釋普通股的9.9%,成為英特爾最大股東。英特爾強調,美國政府將成為被動股東,不會取得董事會席次或其他治理及資訊權。

AI未必真成泡沫 但鮑爾已準備讓它更High

若非鮑爾一席意外放鴿談話救了美股,科技股可能仍處於類股輪動轉進時撤退的一方。

https://money.udn.com/money_share/story/AphcbsEYpuUwqoV6ngT9sWJ3QiYxN4lC

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周五大漲1.9%之前,已跌三天,跌幅2.8%。Open AI執行長奧特曼警告投資人可能對AI過於亢奮,麻省理工學院(MIT)對企業AI投資回報存疑,不禁令人聯想起今年初OpenAI橫空出世恐導致AI泡沫破裂之說。

真正為AI泡沬火上加油的,或許不在於AI投資本身,而在於周五「救了」科技股的聯準會(Fed)。

從各種角度來看,金融市場已處於狂歡狀態:道瓊工業指數也跟進美股大盤創下新高,企業信用利差降到25年來最低,融資餘額首度突破1兆美元、首次公開發行(IPO)重現熱潮(多數股票首日大漲)等等,單從這些方面來看,完全無法支持貨幣政策需要再放鬆的理由。

 
要聞
台積美國廠量產加速 台灣2奈米也在衝刺
記者邱琮皓/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積電(2330)傳出加快美國亞利桑那州廠建置之際,台灣2奈米先進製程布局腳步同步推進。

環境部本周三(27日)將召開環評大會,審查新竹科學園區寶山二期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

此案攸關台積電2奈米廠,主因再生水建設不如預期,台積電須調整使用再生水期程,日前初審階段,台積已承諾終期仍以100%使用再生水為目標,此案料將闖關成功。

竹科寶山二期擴建計畫是在2021年通過環評,但受到擴建液化施工延遲與市政再生水規劃未如預期,必須調整相關期程,今年2月進行環差變更,調整再生水用水期程,並配合政府供水規劃及期程,調整市政再生水內容,同時也調整再生能源辦理方式。

在初審階段,竹科允諾將強化說明此次變更後供水量能及用水需求之不確定分析,並評估重新檢討訂定達成100%使用再生水之達成期程或分階段目標,檢討刪除「配合政府供水規劃」相關不確定的內容,並確保不會排擠到民生用水之使用量,同時也會評估推動在區內自建工業再生水增量的可行性,或是其他換水機制方案。

 
國內車市庫存太多…經銷商萌生退意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今年國內車市遭遇近年來最大寒冬,不只汽車總代理焦頭爛額,經銷商更因手中庫存太多,資金積壓嚴重,甚至周轉困難,近期包括國產車、進口車品牌已傳出經銷商換人做的消息,部分經銷商更已萌生退意,讓整個車市增添更多變數。

去年底之前,各品牌車廠對於今年的車市看法普遍持「不悲觀」的態度,車廠預估今年車市僅會較去年小幅減少,結果今年5月以來,因為關稅與貨物稅調降的預期心理,車市買氣受到嚴重影響,年初至今已較去年同期衰退約兩成。

業者表示,各品牌代理商通常會依據全年市場預估,再對經銷商設定年度銷售目標與配額,但自5月之後,隨著買氣急凍,許多新車賣不動,但源源不斷的持續配車,讓不少經銷商遭遇到資金周轉問題,許多經銷商甚至以自有資產向金融單位抵押求現,問題是目前車市不確定因素仍遲遲無法排除,許多業者已難以承擔。

目前市場傳出,北中南都有不同品牌的經銷商傳出換人做的消息,理由不論是新車銷售並不理想,或是財務出現困難,都是經銷商退出市場的重要因素。預期到年底之前,市場上可能還會出現更多的變數。

 
新聞中的法律/遺產稅新規上路 四招因應
洪連盛經濟日報
財政部日前公布「被繼承人死亡前二年內贈與配偶之財產併計遺產總額課徵遺產稅稽徵作業處理原則」,以回應憲法法庭2024年的第11號判決,提出財政部修法前的「過渡期原則」,正面臨遺產稅申報或考慮資產傳承的家庭,更要留意。

根據財政部發布的處理原則,適用對象包括被繼承人於2024年10月28日(判決公布日)前過世,但尚未核稅者;已收到稅單,但仍在復查或訴訟程序中的案件;以及2024年10月28日之後才過世的新案。也就是說,這並非從零開始的新制度,而是立即套用在大量進行中的個案。

配偶與其他繼承人應共同依遺贈稅法規定,針對死亡前兩年贈與配偶財產(擬制遺產)及其他遺產辦理遺產稅申報,國稅局處理時,會依照按擬制遺產及其他遺產占遺產總額比例計算遺產稅額,分別對配偶及全體繼承人寄發遺產稅核定通知書、配偶稅單及全體繼承人稅單。也就是從過去一張稅單變成兩張稅單,其中一張是針對死亡前兩年贈與配偶的單獨對配偶發單。

舉例來說,若丈夫過世時留下6,000萬元遺產,又在死亡前兩年內曾贈與妻子500萬元,總遺產額會變成6,500萬元,這時,妻子需要獨自繳納500萬部分的遺產稅(約21萬元),其餘6,000萬元的稅額(約254萬元)則由全體繼承人共同負擔。

新作業辦法也開放一個減稅空間,這筆擬制遺產可作為配偶「請求剩餘財產差額分配」時的計算基礎,也就是可讓配偶扣除金額上升。

在繳納方式方面,新規定原則上允許分期繳納,也開放實物抵繳,不過,抵繳使用的標的不同,且有特別限制,針對擬制遺產的配偶稅單,只能用受贈財產或其他遺產抵繳,若要用「其他遺產」,需全體繼承人同意;針對一般遺產的繼承人稅單,若要用擬制遺產來抵繳,則需配偶同意。若親屬間若協調不成,恐怕會導致實物抵繳受阻,或必須優先繳清稅款避免罰鍰。

在遺產申報時漏報資料,處罰也將分開認定,漏報擬制遺產部分,如贈與現金、房產,僅處罰配偶;漏報其他遺產,如銀行存款、名下不動產,則處罰全體繼承人。

因此,在準備遺產資料時,應由配偶特別負責檢視是否有兩年內受贈紀錄,並主動說明。

建議民眾可提前準備四點因應,第一,盤點近兩年贈與紀錄,確認是否曾將大額資產贈與配偶,並整理相關資料;第二,預留稅源與現金,避免因無流動性資產而無法繳稅;第三,規劃剩餘財產分配金來源,預留足額支付,避免核心資產被迫處分;第四,拋棄繼承前評估風險,避免稅額懸置無法結案。

資產傳承絕不能等到最後一刻才倉促處理,應從贈與時點、方式到配套稅務安排全盤考量,才能讓財富真正實現永續傳承。

(本文由資誠家族辦公室主持會計師洪連盛口述,記者胡順惠整理)

 
匯率貶值未進場 央行助力出口商意味濃
記者藍鈞達/台北報導聯合報
台美對等關稅稅率暫定百分之廿,出口商面臨嚴峻考驗,中央銀行匯率政策成為市場目光焦點。台幣匯率上周重貶近百分之二,市場人士透露,央行並未進場調節,助力出口商的意味濃厚。

根據央行公布的上次理監事會議事錄,多名理事表達對匯率快速升值,會對企業帶來壓力,並可能不利我國經濟成長。市場預料,台幣有機會在理監事會前展現貶勢,緩解出口商壓力。

此外,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拋出「台幣維持在過去六年平均價卅一元」的話題,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也是央行理事的張建一也表認同,第四季外匯市場確實可能變動,但主要原因為美元可望走強,畢竟美債信任危機解除,加上美國經濟仍佳,美元後面表現不會弱。

央行對此則回應,匯率由市場決定,僅於必要時維持動態穩定以維護金融秩序。

台幣上周五貶八分、收卅點五八五元,周線連二黑。匯銀主管表示,台幣年底前走貶應是市場共識,雖然近期因為聯準會降息預期提升,造成美元指數下跌到九十七點五,會讓台幣貶勢有一定阻礙,但待市場消化後,匯價仍會往卅一元靠近。

此外,匯銀主管分析,在關稅大勢底定後,川普已經成功「讓美國再次偉大」,也拿到大筆關稅,解決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問題,至於匯率並非川普在乎的重點,因此即便台幣略微貶值,也沒有影響。

匯銀主管預估,在理監事會前,台幣有機會一反上半年的弱勢,不過要大幅貶值也沒有空間,但已經足夠讓出口商喘口氣,以面對關稅造成的經營困難。

 
有線TV跨區攻寬頻業務開戰 中嘉集團硬槓中華電及當地業者
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有線電視寬頻業務跨區大戰開打。全台最大有線電視多系統營運商(MSO)中嘉集團以寬頻網路跨區,搶進桃園,直衝中華電信(2412)及當地有線電視TBC旗下南桃園而來,強打月繳最低499元起,還送兩年205台頻道免費看,下一站搶進台中;市場觀察,跨區殺價戰恐將再起。

中嘉集團近來已針對桃園各大社區管委會提出網路建設評估與規劃,預計9月1日將推出雙向對稱光纖到府高速網路服務,300M雙向高速上網月繳499元,600M雙向月繳699元,跳槽優惠再折2,000元,1G超高速雙向網路,月繳也僅799元,跳槽優惠再折3,600元。

中嘉集團並推出申辦寬頻上網服務,包含WiFi 6無線網路,加送影音娛樂包含四季線上205台頻道、CATCHPLAY+、遠傳friDay等影音三選一等優惠。

中嘉名為「新光纖 新娛樂」的電子廣告已傳遍桃園各大社區群組,打出戶戶獨享、雙向對稱寬頻,並宣稱「只要光X代半價」。業界直言,中嘉點名的「光X代」,指的就是中華電信HiNet光世代。

中華電信1G超高速雙向網路為月繳1,299元,TBC旗下南桃園下載300M,上傳50M月繳599元,下載500M,上傳50M則為699元。業者認為,中嘉寬頻服務價格超殺,恐引發另一波寬頻上網價格戰。

中嘉表示,桃園全區網路設置計畫已獲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許可,除延伸桃園原有經營區的寬頻服務,也配合當地建設發展來規劃網路布建計畫,現已逐步建置,將帶給當地100%戶戶光纖到府、雙向對稱頻寬的高規格寬頻網路服務,同時還有各式國際性OTT串流影音、設備等可以選搭,透過高CP值的新光纖、新娛樂,帶來嶄新體驗。

中華電信強調,HiNet光世代以自有管線為基礎札實布建全台網路,光纖覆蓋率已超過九成,並擁有全台最大國際與國內骨幹頻寬,目前已提供300M以上速率上/下行對稱服務,提供業界最快速且最穩定的上網連線體驗,更積極建構海纜、衛星與微波,構成「海地星空」全方位綿密網路,打造全台與離島地區互為備援的高韌性網路。

中華電信認為,價格戰將加劇市場競爭,將以優質的寬頻網路及客戶服務品質,並隨市場變化推動多元產品組合包裝,以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並穩固市場競爭力。

 
中嘉在桃園祭出寬頻上網價格戰 業界就怕殺價戰再起
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嘉在桃園祭出寬頻上網價格戰之餘,去年中嘉擴大有線電視經營區,引起系統業者不安,為保住收視戶,既有獨立系統業者聯維打出舊用戶續約優惠,年繳僅2,400元,使得有線電視殺價戰危機恐再起,就怕擦槍走火。

有業者直言,當年有線電視收視服務跨區價格戰,新業者加入市場後大打殺價戰,一度殺到年繳1,250元,但「殺敵三分自傷七分」,新業者至今還在虧錢,業界不樂見殺價戰再起。

中嘉去年擴張有線電視經營版圖,進駐具重要樞紐地位的北市中正區、萬華區、新北板橋區及土城區,服務範圍提升逾10%。

中嘉來勢洶洶搶地盤,當地業者積極因應,萬華區獨立系統業者聯維近期直接以帳單通知續約用戶,原本年繳5,880元,優惠3,480元後,年繳僅2,400元,等於每個月有線電視費用只要200元。業者分析,這是有線電視市場再次出現「殺價戰」。至截稿前,無法取得聯維回應。

至於中嘉是否降價因應?中嘉並未正面回應,強調消費者不以「價格」作為唯一考量,最重視是「品質」。

中嘉指出,過去北市中正、萬華區長期被少數業者獨占,消費者沒有其他選擇。中嘉開台後,提供100%高規格戶戶光纖到府的網路服務,以及SoundBox劇院串流盒、Disney+、獨家DAZN等服務,成為寬頻及有線電視新選擇,目前寬頻滲透率高達近九成。

 
央行鐵腕打房 銀行看政策擔心三垮
記者林勁傑/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央行鐵腕打房,銀行此次多感央行態度空前強硬,原先寄望至少能將房貸「緊箍咒」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管控排除都更危老等政策性放款,但近期已遭央行否決,銀行圈憂心,恐怕會出現「產業垮、建築業垮、房貸也垮」。

據透露,已有高雄立委因選區對於房貸限貸令陳情多,上周也找央行、金管會及前幾大公股銀開會,了解不動產總量管制,以及房貸申訴單一窗口執行情況。

央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為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央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屬無差別管控,不僅涵蓋購置住宅與建築貸款,還有房屋修繕貸款;且銀行法72條之2所排除興建學校、醫療機構、長照、社會住宅、危老、都更等項目亦須計入,於是成為目前房貸市場的最大緊箍咒。

 
蘋果、華為旗艦新機強碰 大立光、富世達等台鏈利多
記者陳昱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繼去年新機發表強碰後,華為、蘋果這兩大東、西方品牌大廠今年再度「仙拚仙」,傳出都將在9月10日分別發表旗艦新機。其中,蘋果將揭露iPhone 17系列,華為則將端出全新三折機XTs非凡大師edition。

蘋果、華為兩強拚場,炒熱年底旗艦機戰火,法人好將帶旺鴻海(2317)、大立光(3008)與富世達(6805)等相關供應鏈出貨。

蘋果尚未發出今年秋季新品發表會邀請函,業界以過往慣例推算,預料近期就會公布發表會時程,預期將落在9月中旬,以9月10日可能性最大。

陸媒披露,華為傳出也將在9日10日舉辦全新三折機XTs非凡大師edition新機發表會。業界人士指出,今年華為新款三折機硬體規格將全面升級,且機身比前代更薄,預料完全展開厚度僅3.6毫米,螢幕尺寸約10.2吋,相當於小平板裝置。

業內人士指出,華為XTs非凡大師edition將搭載旗下最新處理器「麒麟9020」,採用一個2.5GHz高效能核心、三個2.15GHz中效能核心,以及四個1.6GHz低功耗核心,同時配備Maleoon 920 GPU,讓用戶能在手機上運行AI相關功能。

另外,華為XTs非凡大師edition並導入升級版的「天王鉸鏈系統」,能實現三折機更輕薄的機身設計與更高的耐用性,外界預料仍由台廠富世達負責供貨。

蘋果iPhone 17系列方面,業界盛傳將有四款機種問世,分別是標準規格的iPhone 17、主打超輕薄設計的iPhone 17 Air、iPhone 17 Pro以及iPhone 17 Pro Max。

其中,iPhone 17 Air主打輕薄機身,最薄處很可能是驚人的5.5毫米,不僅將成為史上最薄的iPhone,而且也是地表上最薄的手機,挑戰手機設計極限。

就整體iPhone 17系列來看,有消息傳出,今年新機除了搭載更強大的A19處理器外,也將有全新外觀設計的主相機模組,主鏡頭模組將有三顆4,800萬像素鏡頭,前鏡頭則升級為2,400萬像素,藉此強化自拍功能。

供應鏈方面,一般預料,鴻海仍將負責操刀iPhone 17系列高階機種,大立光則負責供應高階鏡頭模組;另外,台積電也將持續獨家代工新款處理器,玉晶光同樣也有光學鏡頭訂單落袋。

 
超微、輝達、博通等瘋搶先進製程產能 台積電美國廠量產加速度
記者尹慧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不受英特爾獲得美國政府入股近10%影響,蘋果、超微、輝達、博通等美系大廠持續擁抱台積電,希望台積電(2330)美國亞利桑那州廠產能建置催油門,傳出台積電因應大客戶需求,亞利桑那州二廠、三廠量產時程都將提前。

至截稿為止,台積電沒有評論傳聞。消息人士透露,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第一座廠原訂2025年量產,先前已提早於2024年第4季以4奈米量產;第二座廠原定2028年量產,正加速腳步,目標2027年初期或2026年內量產;第三座廠最快可望提早於2028年前後量產N2和A16製程,整體可望比原訂目標提早至少四個季度。

台積電先進製程遭客戶瘋搶,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上周五(22日)閃電來台,與台積電董座魏哲家見面,洽談輝達下一代更先進的Rubin平台生產。黃仁勳並透露,目前Rubin平台有六種產品設計定案並下單台積電,包括CPU、GPU、NVLINK交換器晶片、網通晶片與交換器晶片,以及矽光子交換器晶片等。

業界指出,不僅輝達大力擁抱台積電,OpenAI等AI巨頭對台積電埃米級製程需求也快速成長,委由台積電重要客戶博通、邁威爾(Marvell)等美商合作開發。此外,英特爾雖獲美國政府入股,但當下自家先進製程量能仍無法滿足自有晶片生產需求,委外台積電代工訂單也持續上升中。

對於客戶群大力追捧,台積電先前已預告,亞利桑那州廠將採用3奈米製程技術的第二座晶圓廠則已經完成建設,並且看到來自美國先進客戶的濃厚興趣,正致力於將量產進度加速數個季度,以支持客戶需求。

台積電採用2奈米和A16製程技術的亞利桑那州第三座晶圓廠已經開始動工,由於客戶對AI相關的需求強勁,考慮加快生產進度。當地第四座晶圓廠將採用N2和A16製程技術,第五座和第六座晶圓廠則將採用更先進製程。

美國客戶群大力支持,是台積電美國新廠快速成長與賺錢的關鍵。不過,台積電不諱言,從2025年開始的未來五年,海外晶圓廠量產將導致毛利率遭到稀釋,初期影響約為每年2%至3%,後期將擴大為3%至4%。

面對毛利率遭稀釋的壓力,台積電強調,將持續透過在亞利桑那州擴大規模並致力於改善成本結構,亦將繼續與客戶和供應商夥伴密切合作,以管控相關影響。

 
購車補助加碼 引發市場觀望…車廠憂慮拖累掛牌量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立法院上周傳出貨物稅將加碼補助新購汽車後,國內車市買氣瞬間再次急凍。國內車廠紛紛表示,近日原本有意購車的消費者聽到消息後都決定「再等一下」,各家車商對於政府釋出的善意感到青天霹靂,擔心這一波觀望氣氛將嚴重拖累買氣,8月車市恐創下今年以來單月新低,跌破2月份2萬7,515輛銷售紀錄。

貨物稅加碼補助案傳出當天,國產車與進口車廠全面傻眼,既感謝政府有意對車商的支援,又擔心車市景氣更加困難,不知當前的困境要維持到什麼時候才有解。

立法院21日針對「貨物稅條例第12條之5」修正草案進行協商,根據朝野達成的共識,貨物稅減徵優惠將延長至2030年12月31日;且除了延續既有汰舊換新的5萬元之外,新購入排氣量2,000c.c.以下小客車可再減免5萬元貨物稅,機車150c.c.以下則可再減免2,000元。

這項修法一旦上路,等於新購2,000c.c.小客車最多可減免十萬元、150c. c.機車最多可減免6,000元,該修正草案預計最快本周即可三讀通過。

業者表示,對於消費者而言,目前的狀況是預期未來購車將會有更多補助,但由於細節相當不明確,銷售人員也不無法清楚保證政策一定會補助多少,因此2,000c.c.以下車款進一步陷入觀望。

至於2,000c.c.以上的汽車,也因為關稅問題尚未釐清,買氣也是觀望狀況,因此8月份即使各家車商持續促銷、折價,仍然無法突破觀望局面。

汽車大廠私下表示,原本至8月20日時,依照目前在手訂單和客戶狀況估算,8月份車市銷售規模大約是3.1萬輛,但立法院消息傳出之後,市場氛圍丕變。依照目前的情況看來,8月的車市掛牌勢必再減,甚至下探至傳統最清淡的2月車市,這也顯示車市因為貨物稅與關稅遲遲未定案,對車市造成的嚴重影響。

車廠指出,目前只能期待本周貨物稅修正趕快三讀通過,趕快實施,且最好不要等到年底才實施。畢竟愈晚實施,車市停擺的時間就愈久,今年車廠遭遇的危機就愈嚴重。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