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電子報】提供讀者易懂易上手的投資理財資訊及趨勢,最快速經濟脈動、專業政經報導,廣闊國際視野。 【慈濟月刊電子報】提供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的彙編選粹,慈悲與智慧的雋永語錄,是您日常生活中的心靈資糧!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10/27 第603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udn.com聯合新聞網
中彰投選聞 星期評論/全台首例非洲豬瘟 盧政治考驗
抗非洲豬瘟 禁宰運、禁廚餘餵養延長10天
台中新聞 光電成新環境風險 火警、汙染事件日增
地面型光電爭議多 台中僅准30案
南投新聞 南投3地敬老金明年加碼
 
星期評論/全台首例非洲豬瘟 盧政治考驗
本報記者陳敬丰聯合報
台中市梧棲一間養豬場爆出全台首例非洲豬瘟,震動全國,連帶引發產業與廚餘去化危機。台中市長盧秀燕再次成為風暴中心,疫調尚未完成,中市府已遭各路兵馬圍剿「防疫破口」,盧面對的不只是疫情,還可能是她執掌台中以來最大的政治考驗。

農業部22日公布梧棲養豬場驗出非洲豬瘟,全國豬隻禁運禁宰5天、禁止餵食廚餘15天,案發地點的台中市成為眾矢之的,立委、議員砲轟市府輕忽怠慢,網上側翼集體出籠,甚至連「中市府違法開放廚餘餵豬」這類明顯與事實不符的論調,一時甚囂塵上。

中央與台中市府展現高度合作,不同於花蓮馬太鞍洪災的中央、地方不同調,前進應變所成立後,兩造天天開會、開記者會,在在強調團結。

然而,「團結」2字背後暗潮洶湧,綠營立委連番轟炸,外交部長林佳龍更高聲批判盧市府「逢龍必反」淪防疫破口。

疫調目前仍在進行,病毒感染方式尚未定論,廚餘、人員或環境汙染都有可能,遑論病毒是如何進入台灣,邊境是否存在漏洞?現階段究責,指摘誰才是「防疫破口」為時過早,市府訪視到送驗時隔6天,固有可議之處,但應是專業討論而非政治口水。

另一方面,盧市府對這次危機的政治應對,也啟人疑竇。

22日當天盧秀燕沒有取消其他公開行程,僅由副市長黃國榮代為主持防疫記者會,莫非認為購物節比非洲豬瘟更重要?向外界說明採檢過程也前後矛盾,甚至搞出養豬場「特約獸醫師根本不在場」的烏龍。

盧市府23日後迅速調整方向,展現堅決與中央合作態度而非對抗,以客觀數字與法條回應政治攻訐,初步降低輿論撻伐力度,不過政治危機尚未過去,產業傷害、廚餘問題與後續的疫調、究責,勢必衝擊明年選舉,盧秀燕想要漂亮交棒,這一關不得不慎。

抗非洲豬瘟 禁宰運、禁廚餘餵養延長10天
記者余采瀅、游振昇、李柏澔/連線聯合報
行政院長卓榮泰昨宣布,再延長全國豬隻「禁運、禁宰」十天,並以每五天為周期,滾動檢討防疫作戰計畫。圖為台北市環南市場肉攤空蕩蕩,無

台中市梧棲養豬場確診全台首例非洲豬瘟,行政院長卓榮泰昨主持「非洲豬瘟前進應變所」會議,宣布延長禁宰禁運、禁廚餘餵養措施十天,並啟動第二階段「五天作戰計畫」,以最高規格應對這場畜牧產業危機。

台中市長盧秀燕說,以全國最強標準自我要求,每隻豬死亡都要做PCR檢驗,目標是把疫情鎖在案發場內。

卓揆表示,這兩天海上仍有漂流豬隻屍體,包括外島或三芝均有發現,同時也有大量旅客和郵寄包裹進入國門和關口。卓院長強調,政府如臨大敵、嚴陣以待,從內部防止擴散,並將外部威脅降到最低,他也要求所有行政團隊、前進應變所及台中市政府「只有更嚴,不能放鬆」。

卓榮泰強調,目前疫情雖無擴大跡象,但仍在潛伏期,「現在還不能說安全」。他要求自今起進行第二次疫調訪查工作,透過更精準的疫調、更精進的防疫策略,從牧場進出消毒、車輛路徑追蹤到樣本採檢,都要「兩道監測、層層驗證」,中央盡速訂出行動管制作業流程與檢核清單,保證沒有死角。

另,卓榮泰坦言,延長禁廚餘雖勢在必行,但焚化與堆肥量能有限,廚餘去化周一「是第一個挑戰日」,若有瓶頸將動員民間協力。他強調:「花蓮能一個月完成重建,台中一定也能做到」。

陳駿季表示,現行以每五天為一個觀察期檢討,專家建議,案例來源場本身疫調還需要釐清,不能輕易解禁,否則其他關聯場與傳播鏈可能成為不定時炸彈。

卓榮泰透露,他已向前行政院長蘇貞昌請益,強化跨部門整合,結合產、官、學三方力量,共同守住底線。

卓宣布非洲豬瘟防疫第二階段「五天作戰計畫」包括五大主軸,包括:一、從嚴防疫、滾動檢討;二、落實疫調,要求台中市提交完整疫調報告;三、全國四三五場廚餘飼養場須檢查設備合法性;四、邊境升級、嚴防擴散;五、完成全台防線重建,確保疫情不外溢。

盧秀燕則表示,市府已以「全國最強標準」自我要求,只要有豬隻死亡,一律進行病毒聚合□鏈反應(PCR)檢驗。她說,目標是把疫情鎖在案發場內、鎖在台中,不讓病毒外溢。市府三天內完成全市一百六十八處養豬場清查,其中十六場休場,其餘均呈陰性。盧強調,支持中央第二輪疫調,全力配合中央指揮,盼盡速清零、早日解封,「台中會和中央站在同一條戰線上」。

農業部長陳駿季昨表示,全國五四四一場養豬場訪視均已完成,目前無異常,今起開始第二輪查訪,案場死一一七頭豬,送化製廠卻只有一○六頭,待調查釐清。次長杜文珍也指出,台中市政府第一輪疫調仍有疑點,包括畜主通報死亡豬隻數與化製場紀錄不符、廚餘處理程序不一致。

光電成新環境風險 火警、汙染事件日增
記者余采瀅、劉明岩/連線報導聯合報
太陽光電原被視為台灣邁向淨零碳排的關鍵引擎,但隨著「種電」風潮席捲全台,地方實務推動卻問題叢生,從火災頻傳、農地生態受損,到廢棄光電板難以回收、重金屬汙染疑慮高漲,「乾淨能源」如今成了新的環境風險來源,讓地方政府叫苦連天。

今年丹娜絲颱風重創南部沿海地區,大片太陽能電板被吹得滿天飛。環境部統計,受損光電板約13.5萬片,其中部分無法回收,恐釋出重金屬等汙染物,對環境造成長期威脅。連帶也加強民眾對「種電」的負面印象。

太陽光電火災事故頻生,彰化縣消防局統計,近3年已發生8起太陽光電相關火警,主因包括模組短路、電氣箱體機件過熱、接觸不良等。

消防局提醒,太陽光電系統若安裝與維護不當,極易成為潛在火源,業者應慎選合格施工單位,確保品質與安全。

國民黨議員陳文政表示,台中市光電裝置容量全國名列前茅,目前累積裝置容量達88.3萬瓩,年發電量超過10.7億度。若遇上大規模災害,恐重演南部光電板「清運不及、遭連續重罰」的窘境。他呼籲中央應預先建立光電板災損處理及回收機制,避免地方陷入被動。

國民黨議員張廖乃綸指出,在民眾觀感上,太陽光電正從「乾淨能源」轉變為「高風險設施」,地方上抗爭事件不斷,使「推綠」與「護環」兩者間的矛盾日益尖銳。

地面型光電爭議多 台中僅准30案
記者余采瀅/台中報導聯合報
地面型太陽能光電設置爭議不斷,台中市政府自今年起從嚴審查。圖/台中市府提供

地面型太陽能光電設置爭議不斷,台中市政府自今年起從嚴審查。據統計,今年截至目前僅30件同意備案,較去年同期的84案大幅減少。經發局長張□源表示,水塘、農地及山坡地等案全遭否決,是核准數銳減主因;未來將持續尊重地方意見,從嚴把關。

市府指出,為回應地方對地面型光電設置的疑慮,5月修訂「地面型太陽光電發電設備設置審查要點」,擴大審查範圍並強化公開程序。新規定要求申請人須舉辦地方說明會,案件並公開閱覽;審查項目則納入土地使用管制、環境影響及地方意見等面向,提升透明度與民意參與,以避免後續紛爭。

經發局長張□源指出,2024年地面型太陽光電共84案申請同意備案,今年截至目前僅30案申請同意備案,數量明顯減少。近來太平、大雅、北屯地方上都出現反彈聲浪,因此,經發局都會尊重地方意見,從嚴審查。

國民黨市議員張廖乃綸表示,她支持再生能源發展,但光電設置應兼顧居民權益與環境永續,「不能以綠能為名犧牲生態與農業」,面對地方反對聲浪,市府審查過程一定要尊重民意且確保安全。

議員張□分說,光電板使用壽命約20年,報廢後如何回收?地方是否具備回收與再利用機制?居民為何反對?是環保、視覺景觀、土地利用還是信任缺口?她要求市府相關單位釐清,否則居民接受度會越來越低。

民進黨議員曾朝榮指出,市府應以科學數據與安全標準為依據,公開透明說明審查過程,化解疑慮;議員陳雅惠建議明確規範設置區位、安全維護及回收機制。

經發局長張□源表示,台中市目前太陽光電裝置容量已將近900MW,全力朝1GW邁進。針對地面型水面型太陽光電發電設備申請案件,市府的審查過程確實比過去嚴格,實際上,在水塘上、農地上、山坡地上的案件幾乎都不准,充分尊重地方意見。

南投3地敬老金明年加碼
記者賴香珊/南投報導聯合報
南投埔里滿65歲至99歲重陽敬老金今年加碼到2000元,南投市、名間、仁愛等明年跟進加碼。圖/埔里鎮公所提供

重陽節發敬老金,南投草屯、埔里、魚池等今年加碼,南投市、名間則明年跟進,65歲以上增加500元,仁愛更從原本發500元,大躍進發1000至1萬元不等,全縣鄉鎮市追平、甚至超車縣府的1000元,議員建議縣府也調整。

重陽節將至,南投縣各鄉鎮市陸續調高敬老金金額,草屯、埔里、魚池今年率先加碼,南投市、名間明年將跟進,整體補助水準全面追平甚至超越縣府目前每人1000元的標準。

埔里、魚池在財政改善後,今年均調升65歲以上長者敬老金;草屯則早在去年調高至全縣最高,今年再將60歲以上原住民納入發放對象。南投市、名間預計明年加碼500元,仁愛鄉更大幅提升至分級發放,最高可領1萬元。

相較之下,南投縣政府今年僅針對原住民下修年齡門檻,其他年齡層仍維持原標準。多位議員指出,各地公所加碼幅度明顯,顯示地方財政具支撐力,建議縣府適度調整縣級敬老金標準,呼應地方趨勢。

縣議員王秋淑表示,縣府今年將達零負債目標,各地敬老金普遍提高,建議縣府檢討統一規範或適度跟進,既為長輩增添小確幸。

情緒智商:職場的隱形超能力
在當今快節奏的世界中,成功不僅僅取決於智商(IQ)。越來越多的研究和企業領導者開始認同,情感智商(EQ)在個人與職業發展中扮演著更為關鍵的角色。James W. Williams 在他的著作 《Emotional Intelligence》 中,深入淺出地闡述了這一觀點,並提供了提升自身 EQ 的實用指南。

閒置魚塭種藍碳...紅樹林碳匯方法學是一場豪賭嗎?
為實現2050淨零碳排,各界在減碳與增匯上雙管齊下,自然碳匯也成為全球淨零策略的關注焦點。台灣也於2025年7月通過「紅樹林植林」海洋碳匯溫室氣體減量方法學,這不僅是國內首個藍碳方法學,也為海洋碳匯專案的規劃、申請與執行奠定制度基礎。然而,生態爭議、管理挑戰與政策配套不足,也引發諸多質疑。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