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靜躺著一封簡訊,姊姊問著要不要回家避風。我不肯,只不過是區區中颱。但六小時後,獨坐在漆黑房裡的我,滿是後悔。
新聞播送著這是暌違四十七年從高雄登陸的颱風,狂風摧枯拉朽,吹得房子發顫。我蜷縮在房內,感受顫動傳遞至背脊。甫結束北漂生活,選在離家半小時車程的靠海小區,除了抵擋第一線迎風,還要承受身邊空蕩的孤獨加倍來襲。下午三時許,電力中斷。我掀開窗簾,試圖從灰雲間偷取微光,暗自祈禱日落前能恢復。然而,黑暗很快吞沒一切。我在家四處翻找著光源,但指尖卻先觸到一陣熟悉手感,是應援棒。
這肯定是姊的。全家只有我們倆追星,K-pop女團是信仰,陪伴我們走過無數暗夜。應援棒像極了《小魔女DoReMi》纏繞咒語的魔法杖,又像是《我推的孩子》裡映射熱力的麥克風。在舞台之下,我曾用它刷亮在偶像面前的存在感,如今,它成了黑暗中的唯一救贖。
這讓我想起和她一起追星的時光──我們的「本命」從未重疊,她偏愛溫柔可靠的隊長,我則崇拜討喜受寵的忙內;她喜歡舞姿優雅的日籍成員,我則欣賞饒舌犀利的rapper。我曾以為,這只是單純的個人喜好,直到北漂十餘年返鄉才恍然察覺,這迥異的選擇彷彿印證我渴望擁有不同於她的眼界,活出更好版本的人生。
風雨飄搖的暗夜萌發蟄伏多年的自卑,我嫉妒她的聰明討喜卻甘於過上平凡人生。而我呢?兜轉多年,仍是一事無成,連回家的理由都說不出口,佯裝自己仍是漂泊青年,殘喘著無謂的自尊心。唯有姊姊,早已讀懂我眼神閃爍下的祕密。
單色、七彩、漸層變換,不同應援模式在指尖輕巧切換,思緒隨著紅橙綠藍流轉於眼前──為何姊姊把應援棒留在這裡,是炫耀自己是擁有官方收藏的正牌粉絲?抑或是給這活得稀里糊塗的妹妹一絲光亮與憐憫?
「叮──」一封簡訊戛斷漫天心緒。
值班的她傳來一張照片,有夜光膠帶、生日蠟燭、LED燈串,是店裡陽春卻能閃閃發光的工具──「等等幫妳送去。」
應援棒的光持續閃爍,颯颯威猛的風雨頓時變奏為動感的熱音,似乎又念起那段追星星的好日子了。
●聽演唱會的「應援棒」成為標示姊妹情誼的地標,寫得熱力又真切!悵惘處,也載記了台灣社會追星一族面對生活現實的心情。──許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