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莫多瓦的《隔壁的房間》片中,癌末的瑪莎請摯友英格麗住在隔壁的房間,是讓她有不在場證明,避免她有協助自殺的嫌疑。我在父親往生前的最後時光,選擇住在隔壁的房間,卻只是出於我的恐懼與懦弱。
2022年的夏天,高齡九十一歲的父親突發高燒。我趕去探視時,發現他病容枯槁,不忍卒睹。我和母親決定不送父親去醫院急診。
父親往生前幾年,幾乎無法自理生活,也有輕微失智,全靠母親照顧。當時我其實已經準備放棄救他,因為心想即使送醫保住性命,未來依然不會有生活品質可言。或許讓他在最熟悉的家中離世,也是一種善終。
我當然不敢直接放棄,想說自己救救看,說不定會有奇蹟。其他家人都趕來幫忙,大女兒也買了退燒藥和其他醫療必需品,大家決定長期抗戰。當晚,我就住在父母家,想說這樣才能應付突發的狀況,其實說穿了只是求自己的心安。
父親與母親早已分房。父親房內有一張沙發床,明明可以和他睡在同一個房間,但我害怕看到他痛苦的樣子,選擇了逃避,決定去客廳睡沙發。從客廳能清楚聽到他的呼吸聲,這樣就能知道他還活著。
一宿沒事,覺得自己已經盡到了孝道,但其實我什麼都沒做,只是像鴕鳥一樣,不敢面對現實罷了。當晚傳來好消息,小女兒找到一位退休護理師,隔天會來照顧父親,心想:「父親有機會轉好了!」
同時,他的呼吸已經不若前晚那般艱難與急促,這都要感謝兒子努力地替阿公拍痰。這時的我,因為感覺一切都有了轉機,對於不敢睡在他房間裡的罪惡感,似乎得到一些緩解。
隔天父親在護理師幫他餵食一罐營養品之後,還是撒手人寰了。我跪在他床邊痛哭失聲,心中最大的悔恨是,自己為什麼不在他身邊陪他走過最後的三天,讓他這麼孤獨的離開?我明明可以陪他,但我卻選擇了逃避。
如果我沒有太早放棄他,或許現在他仍健在。如果因此還有再一次可以陪伴他走完人生的機會,我一定不會再住在隔壁的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