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綜藝節目種下的種子
至今我仍記得小時候在電視上看到日本綜藝節目「電視冠軍」紙雕王比賽時,心中的驚嘆與羨慕。從此我踏入紙張的世界,希望自己也能成為如野田雅人、大熊光男等紙雕家一樣厲害的紙雕達人。
我不擅長手繪,但很喜歡美勞手作,總是專注地剪裁、雕塑一張又一張的紙,將它們化為各種主題角色。那是種單純的喜悅,彷彿只要手裡握著一張紙,世界就會展開無限的可能。彼時年幼的我或許無法清楚表達,但心中很早就篤定──紙,是我與自己對話的方式。
這一路走來,我幾乎沒有接受過完整的專業學院訓練,紙雕藝術對我而言更多是自學的結果。我會觀察生活中各種線條與結構,然後在紙上不斷嘗試。失敗、重來、再修正,是我最熟悉的過程。這樣的磨練讓我學會耐心,也讓我知道藝術並不是一蹴可幾,而是日積月累的堅持。當我發現自己能透過一把剪刀和幾張紙,建構出立體的世界,那份自學的成就感,成為我最強大的推動力。
脆弱輕盈的紙,也能堅挺如建築
出社會後,我的人生並沒有一開始就筆直通往紙藝之路。現實中有工作、有生活的壓力,但始終沒有忘記紙藝。當時我常利用閒暇時間練習,並試著將一些作品分享給朋友。慢慢地,我意識到自己該抓住機會,把這份熱情轉化成真正的專業。於是,我投入了大量的心血,整理過去的經驗與心得,最終出版了我的第一本紙雕工具書。那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對自己藝術之路的宣言:我選擇走下去,也願意把這份美好分享給更多人。
工具書的出版,也讓我開始慢慢踏入更大的舞台。從個人小作品到品牌與展覽邀約,我學著將紙雕放入不同的情境中。有人希望用紙花布置婚禮現場,也有人想透過紙雕作品展現企業形象。每次合作都是全新的挑戰,因為我要思考如何讓紙這樣輕盈、脆弱的媒材,承擔起各種不同的訊息與情感。但愈是挑戰,愈覺得紙的可能性無窮無盡,它既能細膩如花瓣,也能堅挺如建築結構,只要願意賦予新的想像。
在創作的過程裡,我最擅長的是主題「花」。花有盛開與凋謝的循環,像極了人生的起伏。我用紙去模擬花的姿態,不僅是在重現自然的美,更是在表達時間的流動與生命的韻律。有人說我的作品看起來有一種療癒的力量,也許正因如此吧。紙雖然脆弱,但它承載的卻是無窮的韌性,提醒人們在細微之處也能找到力量。
綻放紙花傳遞的文化語言
這些年來,我的作品走進了展覽場地、商業空間,甚至跨出國境。曾經在大陸重慶新光百貨的開幕展出,我帶領團隊完成了數千朵紙花的布置,那是場考驗體力與心力的挑戰,但看見紙花在燈光下綻放,觀眾駐足拍照,我覺得一切努力都值得。也曾在客家文化園區創作戶外裝置,將花朵與在地文化結合,讓紙雕不再只是裝飾,而是能傳遞文化的語言。每一個作品的誕生,都是我與紙、與觀眾、與空間的對話。
除了創作,我也將重心放在分享與教學。每當看到學生從不敢下刀到能獨立完成一件作品,那份成就感不輸給完成任何大型展覽。紙雕教會我專注與堅持,如今我希望這份心境也能傳遞給更多人。藝術並非遙不可及,只要願意開始,每個人都能在紙的世界裡找到屬於自己的故事。
回頭看這段旅程,從小小的紙片到如今「LI PaPer ART」品牌的成立,我始終沒有偏離初心。我的作品或許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形式,但那份來自童年的純粹熱情,始終不變。紙是我的語言,而作品就是我的故事。我希望透過它們讓更多人看見生活中的溫柔與力量,讓更多人理解:藝術並不只是被展示在高牆上的收藏,它可以貼近我們的日常,成為陪伴與啟發。
未來,我仍會持續在這條紙藝之路上前行。也許會有新的挑戰,也許會有新的轉折,但我知道,手中只要有一張紙,我就能繼續創造出屬於我的世界。
那份來自國小時候的堅定,如今仍在我心裡閃亮,指引著我向前。
●作者簡介:王莉陵,從小就愛紙雕,一路自學累積紙藝技術,現為LI Paper ART紙雕藝術工房創辦人。
|看更多玩紙趣:
【玩紙趣5-1】陳治旭/剪出一片繁花盛開
【玩紙趣5-2】古國萱/木棍繫狗
【玩紙趣5-3】成若涵/以紙雕琢的人生風景
【玩紙趣5-5】鍾凱翔/紙箱翻轉的藝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