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曾志朗
在網際網路鋪天蓋地且無所不在的世代,我不知不覺已經成為伊媚兒的奴隸。出外開會,找旅館的第一個條件是能不能上網?要不要收費?這些當然都要在出國前上網查清楚,然後在網上訂房,用信用卡預付房款,所有的一切包括訂機票,到目的地租車等,都在網上完成,我的生命好像就這麼被網住了,而且不管到那裡開會,無遠弗屆的伊媚兒都一定會找到你。
上個月到日本仙台市開會,碰上了第一場大雪,飄下的雪花好美,但也冷得驚人,道路積雪,行車緩慢,好不容易由機場走到訂好的日式旅館,網路卻上不了。沒有伊媚兒,我整晚坐立難安,睡神都讓焦慮給擠走了。看了一下小說,打開電視,正在上演一部好萊塢舊片,而且是大牛仔約翰韋恩的老電影,但你能想像英姿煥發的大約翰用緩慢的日本話,接受五、六個壞牛仔挑釁,日語來、日語去的決鬥場景嗎?!第二天趕快換一家洋式飯店,只要有網路,貴就貴吧!進了房間,把手提電腦打開,一下子安全感全回來了,立刻隨我的伊媚兒去會見散居世界各地的朋友,我人雖在天涯海角,也要關心學生的研究進展呀!
伊媚兒捎來的第一個訊息來自陽明大學實驗室的博士班學生蔡佳津。她的訊息很短,卻充滿歡愉:「曾老師,我們的實驗論文被《認知神經科學期刊》接受了,好開心!」當然要開心,這是我們認知神經科學研究的旗艦期刊,影響力之大不在話下,最令人窩心的是三位審稿編輯都給予最高評價,主編更是對我們的實驗發現讚賞有加。太高興了,趕快送個伊媚兒給蔡同學:「恭喜你,恭喜我們實驗的團隊,為人類的文明又加上另一個科學的新知識!」
我坐在房裡,由窗子望出去,外面已是粉白的世界,應該很冷,但我心頭暖暖的,回想這一系列實驗,忍不住一定要和大家分享這些成果。我希望你讀完之後,也會和我一樣充滿對新知的喜悅,因為這些實驗的結果告訴我們,人的社會行為是有很深的生物基礎的。
實驗一開始,受試者坐在電腦前,眼睛盯著螢幕上的動態刺激物,他左右手的食指各按一個鍵,如果出現紅圈就按右鍵,綠圈就按左鍵。作業非常簡單,但會有一個很有趣的結果,如果紅圈出現在螢幕的右邊,則受試者按右鍵的速度比紅圈出現在螢幕左邊的速度要快多了;相同的,如果綠圈出現在螢幕的左邊,受試者按左鍵的速度比綠圈出現在螢幕右邊時也快得多。這表示刺激出現的位置和按鍵的位置符合時,受試者的反應時間比不符合時的情況要快多了,稱之為賽門效應(Simon
Effect)。
接著我們把實驗簡化,受試者在螢幕上會像以前一樣看到紅圈或綠圈,有時在右,有時在左。但受試者前面只有一個按鍵。他的作業更簡單,紅圈按鍵,綠圈不按鍵(或者綠圈按鍵,紅圈不按鍵)。這叫做Go
/ No-Go的實驗程式。在這樣的情況下,不管按鍵在右或在左,反應的速度都一樣,也就是說賽門效應不見了。…more
【欲閱讀完整的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08年第72期2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