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如果你是美食主義的信奉者,喜歡動手打理家中事物,並堅信生活值得用心去經營,歡迎加入【生活高手】行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4/02第101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義大利 41-佛羅倫斯/大公愛任性:空中的「御道」和「老橋」【世界文化遺產】 瓦薩利走廊Corridoio Vasariano, 老橋Ponte Vecchio
作者/Gloomy Bear

西元1549年時梅迪奇家族的第1代托斯卡尼大公科西莫一世·德·梅迪奇Cosimo I de Medici的公爵夫人西班牙托雷多的埃利諾拉Eleanor of Toledo(名字可以再饒舌一點啊,從今往後請大家稱呼我為台灣台中的大頭熊Gloomy Bear of Taichung Taiwan)在阿諾河Arno River的南岸為梅迪奇家族買下了「碧提宮」Palazzo Pitti作為大公住所,也把大公起居的王宮正式從北岸的「舊宮」Palazzo Vecchio遷到了南岸的「碧提宮」。「碧提宮」成了往後梅迪奇家族最重要的政治舞台,一直到1737年第7代托斯卡尼大公吉安·加斯托內·德·梅迪奇Gian Gastone de Medici在「碧提宮」去世,沒有子嗣的他讓梅迪奇家族的爵位就此斷絕才告終。

當時的梅迪奇家族雖然居於阿諾河的南岸,但是科西莫一世所興建的政府辦公室「烏菲茲」Uffizi(現在的「烏菲茲美術館」Gallerie degli Uffizi所在)和「舊宮」都還在北岸。科西莫一世在1565年為了他兒子,也就是未來的第2代托斯卡尼大公弗朗切斯科一世·德·麥地奇Francesco I de Medici的大婚特別委任喬治加亞·瓦薩利Giorgio Vasari修建了這條完全封閉的高架通道「瓦薩利走廊」Corridoio Vasariano用來連結「舊宮」和「碧提宮」。這條通道在北岸從「舊宮」開始,經過了「烏菲茲」,然後沿著河岸的廊道轉入「老橋」Ponte Vecchio,過了「老橋」之後在南岸的市區蜿蜒通達「碧提宮」。「瓦薩利走廊」為當時的梅迪奇家族提供了一條安全的封閉性空橋「御道」,讓他們可以不用和平民混雜就可以自由隱密地在北邊的政府辦公機構和南邊的住所「碧提宮」之間自由往來。而「老橋」就成了這條封閉性「瓦薩利走廊」橫越阿諾河所依賴的橋樑。

佛羅倫斯雖然重量級的美術館很多,但是大家在照片上最常看見的地標除了「聖母百花大教堂」Duomo di Firenze之外絕對要數這一座橫跨在阿諾河上的「老橋」。「老橋」是一座覆蓋式的廊橋,它之所以會叫作「老橋」Ponte Vecchio是因為它是佛羅倫斯橫跨阿諾河上最老的橋樑。事實上在1218年以前它根本就是阿諾河在佛羅倫斯唯一的一座橋。目前看到的這座三孔廊橋式「老橋」是在1345年重建的,它經過了數次的劫難都大難不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軍在1943年-1944年期間佔領了佛羅倫斯。德軍最後棄守佛羅倫斯之時炸毀了無數的古蹟來阻礙盟軍的挺進,這座橋卻意外成了德軍在佛羅倫斯唯一沒有摧毀的橋樑。1966年阿諾河氾濫成災,損壞了在佛羅倫斯無數的珍貴藝術品,而在阿諾河上首當其衝的「老橋」也一樣挺了下來。

「老橋」橋面上的兩側自古以來就都是商店。這些商店在15-16世紀時原是屠夫壟斷的肉店。在「瓦薩利走廊」建成之後,1593年時的第3代大公斐迪南一世·德·梅迪奇Ferdinando I de Medici覺得肉店不夠「高尚」,開始禁止肉販在橋上營業。肉販走了之後吸引了黃金商人的進駐。一直到現在,「老橋」上的商店仍然以黃金珠寶店為主。「老橋」橫跨在阿諾河上美麗的身影如今是佛羅倫斯的代表性影像之一,而「瓦薩利走廊」也成了梅迪奇家族在佛羅倫斯權傾一時,呼風喚雨的象徵。大部份的「瓦薩利走廊」並沒有對外開放。所以市井小民們也真的只能來「老橋」上看著大公的「高架橋」興嘆:感覺有錢人就是可以很任性。老子就是要在帝寶和辦公室之間蓋一條私人的空橋,不然你要怎麼樣。


「瓦薩利走廊」Corridoio Vasariano就從「舊宮」Palazzo Vecchio開始。讓我們來看看大公的一天。他每天5點下班的時候都怎麼從「舊宮」回家呢?


「舊宮」的隔壁就是第1代托斯卡尼大公開始蓋的政府辦公室「烏菲茲」Uffizi,也就是現在的「烏菲茲美術館」Gallerie degli Uffizi所在,中間那條空橋就是「瓦薩利走廊」連結兩幢建築的空橋。


大公從「舊宮」經過空橋到了「烏菲茲」之後就這樣叩叩叩(請自行想像大公有蝴蝶結的高跟鞋)一直走到底。


人家當然不是在外面叩叩叩,而是經過「烏菲茲」裡面這個有無數羅馬雕像的長廊!


長廊走到底之後就是阿諾河Arno River。從這張在「烏菲茲美術館」照的夜景你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從「烏菲茲美術館」出來之後有空橋一直連結到「老橋」去,大公還是可以直接叩叩叩過去,不用弄髒他的蝴蝶結高跟鞋。


這一段的「瓦薩利走廊」沒有對外開放參觀。大公走的走廊就在樓上,我們死老百姓只能走樓下。


然後咧?然後大公就可以這樣從「老橋」的上層叩叩叩過河回他的「碧提宮」去了!一般死老百姓連包大人請恕我攔轎的機會都沒有(痛哭摔門)。


「老橋」在阿諾河上美麗的身影。


好啦,包大人不恕我攔轎(想用這句已經想很久了)沒關係,我們來看看佛羅倫斯最美麗的地標「老橋」。


「老橋」上在15-16世紀時原都是肉店,但是在「瓦薩利走廊」建成之後大公們每天要過橋,到了1593年時的第3代大公斐迪南一世·德·梅迪奇Ferdinando I de Medici開始禁止肉販在橋上營業。(你很奇怪餒,人家肉鋪在樓下,你走在樓上,你連這樣都容不下。)


肉鋪走了之後改由黃金商人進駐。一直到今天「老橋」上的商店仍然以黃金珠寶店為主。我們大清早來的,人家都還沒開門。


我覺得這些商店關門時罩著門窗的門板都好漂亮,很有日本京都那些老鋪關門後的味道。想看這些漂亮的門板你還非要等人家關門之後才能看到。


橋的正中央是一座本韋努托·切利尼Benvenuto Cellini的半身像。本韋努托·切利尼是16世時佛羅倫斯的重要藝術家之一。這個人多才多藝,不僅是個畫家,雕刻家,音樂家,詩人,戰士,還是個金匠。他出名的雕刻作品「珀耳修斯和美杜莎的頭顱」Perseus with the Head of Medusa現在也還在「舊宮」前的「傭兵涼廊」Loggia dei Lanzi裡。


這個16世紀出名的「斜桿青年」的父親一直希望他成為一個長笛吹奏家,所以極力反對他對於金屬藝品製造的喜好,一直到他15歲時才心不甘情不願地同意讓他成為金匠的學徒,結果他最後對兩樣都很厲害!本韋努托·切利尼生於1500年,卒於1571年。這座雕像是1900年時橋上的金匠為了慶祝他400歲的冥誕而立的,也算是把他當作金匠的祖師爺了!


阿諾河在不氾濫的時候還是很美麗的。


現在的阿諾河上當然是不只一座橋了。「老橋」西邊的「天主聖三橋」Ponte Santa Trinità。


站在「天主聖三橋」上看更往西的「卡瑞拉橋」Ponte alla Carraia。


阿諾河岸美麗的房子。


和「老橋」上房屋的顏色還是一致的咧。


「老橋」朝西的一面。


「老橋」朝東靠「烏菲茲美術館」的一面。


如今這個景色也是佛羅倫斯的經典影像之一了吧。


加映一張「老橋」迷人的夜景。

地址:Ponte Vecchio, 50125 Firenze FI, Italy

文章出處:https://blog.udn.com/gloomybear/125210702
 

Gloomy Bear
https://blog.udn.com/gloomybear/article

GQ雜誌風格評論作家。一個愛吃又愛玩的傢伙,言不及義,流浪成癖,現居舊金山。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