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我們,甚至於人生,都可以用植物來作象徵、類比的話,那麼!我們要向植物學習什麼?這也是這部漫畫所教育我的,當我們遇到人生寒冬的時候,我們要如何審視自己?
每個故事都是一種植物,然而當我們如果是失敗、挫折的一方時候,我們要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尤其作者用了最後三集來描寫一個受到沉浸沼澤不當體罰的學生家長,控訴校方等各單位的案例,是我面對屬於我自己人生的挫折時候,每每重看的地方。
什麼是屬於自己的人生?告訴我!沼澤是競爭失敗的植物群聚之處,那麼植物該要怨恨嗎?沒有,相反的他們活的很有自信。既然輸了競爭,就要贏得氣度,這是每當我看到這段時,就要提醒我自己的一個信念!
另外,每個人都是自由的,自由不在於身分尊貴與否而是在於自己如何定義人生的意義;自由程度的高低並不在於自己對人生的定義大或小,而是自己能夠實踐自己人生信念的程度,這是我在本部漫畫所學到的第二個觀念。
第三個觀念在於要從不同的角度思考,不僅只是「我思,故我在」,更在於思考的目的在於體認差異的存在,才能夠思索並行動屬於自己的生活準則來。建築出來的準則通常是動態平衡,所以我們必須適應環境的變遷卻能執行自己的信念,最重要的,當我面對價值觀衝突時,應該檢視什麼。
如果說「家栽之人」是一種對於社會現象的嚴肅探討,那「去吧!稻中桌球社」就是對於社會規範及符號的徹底顛覆。剛開始閱讀這部漫畫,總被裡面的完全無厘頭又兼低級的搞笑方式弄得捧腹大笑,可是我也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顛覆社會符號、規範的高明之處。
作者在這部漫畫裡,並不反體制,卻徹底的顛覆體制。他的顛覆方法在於將我們所熟悉的社會符號、互動過程,利用高明的敘事方法作替換、否定。如果用學院派的說法,以符號互動觀點,本漫畫解構了人際的溝通與互動意義。
(註:符號互動觀點,曼尼斯與梅爾哲(Manis and Meltzer,1967:137)說:「基本上,它著重於個人與他人互動時之社會符號及個人意義。」在家庭內,這個觀點強調家庭成員如何解釋自己及他人的角色,以及他們如何看待這些解釋與家庭生活的關係,結構功能論認為人們在家庭裡是社會所賦予的角色與人互動;符號互動論則對角色的看法較為彈性,因為個體在社會性互動過程中會有協商議論之舉。)…文未完,詳見下一期電子報!
•《家栽之人》及《去吧!稻中桌球社》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