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文化心靈養生報】提供健康、飲食、旅遊等各種人生體驗,讓你不只照顧自己的身體,也疼愛自己的心! 【大師輕鬆讀】提供投資理財、經營管理、趨勢與網路、企業名人的世界觀點,擁有效度、廣度、深度三效學習!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udn健康報e報
2014/11/03 第411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索引
醫藥新知 長期喝酒 7成染癮不自知
外科治帕金森 健保還「卡」在簽約
工安五星獎 長庚醫院桃縣唯一
台大外科人力荒 三分之一住院醫師跳槽
中風搶救黃金3小時 牢記「FAST」
6歲童器捐6人…生命在延續
椎間盤凸出 開刀減壓可改善
健康焦點 食安問題 糞便潛血複診率變高
秋冬好發之際 寶寶小心玫瑰疹
成大肺高壓食譜 養生兼顧美味

醫藥新知
 
長期喝酒 7成染癮不自知
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聯合報
年近五十歲的郭姓男子,十四歲就開始喝酒,從事工地監工,喝酒成癮,成為旁人眼中的「酒鬼」。他曾因發酒瘋使未婚妻選擇離開,甚至還作勢將父親從六樓住家推出陽台圍牆外,還好最後虛驚一場。郭男花四年才成功戒除酒癮,並獲得家人原諒可返家吃團圓飯,至今已十年滴酒不沾。

陽明大學與國家衛生研究院發現,台灣十八至卅九歲青壯年每天飲酒的盛行率近百分之二,四十至六十四歲中年族群則約百分之五,兩大飲酒族群中分別有超過百分之二的人已是酒精成癮。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成癮防治科主治醫師黃名琪說,長期喝酒的人僅三成發現自己有酒癮,願意下定決心戒酒的人更少之又少,民眾可透過自我檢測,了解是否有酒精成癮問題。

桃園療養院酒癮防治科主治醫師魏廉中說,長期飲酒會增加肝臟負擔,造成肝炎、胃炎、肝硬化、神經與心血管等系統病變等。但酒精成癮是一種疾病,戒除酒癮非常專業,一旦酒癮病患突然停止喝酒,可能發生嚴重的戒斷症狀,如手抖、焦慮、幻覺等,因酒精分子小,容易進入腦部,大腦已習慣有酒精存在,突然不喝酒,數小時到數天,交感神經活性可能增加,嚴重者恐致死,戒酒最好找精神科醫師協助,以降低戒酒死亡風險。

「酒癮無藥醫。」黃名琪說,戒酒治療可分為緩解酒精戒斷症狀及戒除癮頭兩階段,前者包括使用精神科藥物和心理治療來處理,各醫院都可進行;不過,要達到「滴酒不沾」戒除癮頭並不容易,常見方法除了靠意志力,戒酒錠也是有效工具,但台灣未進口,主要是市場小、廠商意願不高,過去雖透過專案進口兩次,但因該藥未取得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藥證許可,所以大部分醫院不願冒風險。

衛福部心理與口腔健康司司長陳快樂表示,戒酒錠過去未獲重視,確實也無廠商申請進口,未來會鼓勵醫院招商進口藥物。

※ 提醒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酒後不開車
 
外科治帕金森 健保還「卡」在簽約
記者邱瑞杰/台北報導/聯合報
市議員潘懷宗昨天表示,帕金森氏症外科療法腦深層電刺激(DBS)手術患者自付費用超過80萬元,經濟負擔沉重。

中央健保署已同意部分給付,因未能與醫療器材供貨商簽約無法實施,希望雙方體恤患者壓力,早日達成協議,造福帕金森氏症患者。

潘懷宗昨天邀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特殊材料支付科長周清蓮、台北榮總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劉康渡說明帕金森氏症外科療法健保納付事宜。

潘懷宗說,帕金森氏症是運動神經系統失調疾病,以藥物治療會有肢體不自主抖動、跳躍的「異動症」後遺症,讓患者難以正常生活。

腦深層電刺激是目前治療帕金森氏症最有效的方式,藉由埋在腦部和胸部的導線和脈衝產生器,利用電流調節腦內不正常的活動訊息,控制異常的運動症狀。外科療法目前健保不給付,各醫院收費在80萬元到100萬元之間。

劉康渡指出,協助帕金森氏症患者接受手術治療,未來幾年的藥物用量、看病次數減、併發症、住院天數都會減少,年輕病患還可重回職場,健保署應看遠一點,提供給付幫助患者。

周清蓮表示,健保署9月間召開的健保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特材部分第10次會議,已同意給付腦深層電刺激手術的脈衝產生器費用,但導線和更換電池等費用暫不給付。

潘懷宗說,脈衝產生器單價約50萬元,健保署希望能和業者簽約以46萬元採購,但雙方尚未談妥。

潘懷宗說,希望健保署持續努力,業者也能考量社會責任和關懷弱勢者,雙方早日簽約讓患者受惠。

 
工安五星獎 長庚醫院桃縣唯一
記者郭逸君/桃園報導/聯合報
林口長庚醫院桃園分院昨天獲勞動部頒發工安五星獎,是今年度桃園縣唯一榮獲工安五星獎的事業單位。

分院管理部主任林志郎開心的表示,「代表我們所做的努力都得到了肯定。」分院除了關心院內醫護人員的工作環境安全,也注意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近3年陸續榮獲優質護理職場金獎、健康職場認證標章、優良哺集乳室第一名及無災害工時紀錄等多項獎項肯定。

林口長庚醫院桃園分院將全院劃分成數十個安全衛生責任區域,每個區域都安排一位負責人,要檢查醫護人員的職場工作環境,「只要有不友善醫護人員或是空間配置可能隱藏任何安全風險,都要立刻改善。」

「醫院設有線上安全通報系統,只要院內員工反映並立案,就提供通報員工200元的獎勵金,」林志郎說,這套獎勵制度,可以鼓勵院內員工說出院內有哪些具安全風險的空間,協助管理單位了解問題並改善,減少院內不安全的環境。

伊波拉病毒造成恐慌,林口長庚醫院桃園分院也建立一套管制措施,除提供員工的口罩、防護衣等個人防護具,並推動電梯感染管制分流,將遭受汙染的物品分開載運,以隔離感染,保護員工健康。

 
台大外科人力荒 三分之一住院醫師跳槽
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聯合報

施廷翰與吳健暉,現在是台大醫院一般外科第五、第四年住院醫師,台大醫院副院長林明燦昨天以「鎮院之寶」,形容這兩位醫師。

台大醫院外科每年大約招收16到24名外科住院醫師,可望未來成為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新血,但經一年訓練後,約有三分之一新血轉往皮膚科、耳鼻喉科與復健科發展,留下來選擇一般外科的人,一年比一年少。

施廷翰與吳健暉是台大少數堅守一般外科領域的住院醫師,當年跟施廷翰一起選擇外科的同學,有七人已改投其他科別懷抱,也難怪林明燦給予他們兩人高度評價。

施廷翰堅守外科崗位,他自嘲這是一種「藍海策略」。他說,人數少代表學習機會多,尤其是外科特別需要學習臨床手術,他期許自己未來兼備外科手術技巧及內科的智慧。

吳健暉和施廷翰是醫學院同班同學,如今兩人都成為外科「倖存者」,吳健暉說,「我覺得未來還是有希望的。」

林明燦也是一般外科的主治醫師,外科醫師工作繁累、醫療糾紛多,現在台大外科第三年以上的住院醫師有六位,他稱讚這些醫師都是「台灣之寶」、「台灣救命的守護神」。

「現在外科醫師是奇貨可居。」台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吳耀銘也說,外科手術近年已進步到微創手術,但「現在我們幫病人開刀,未來不知道誰來幫我們開刀。」

林明燦表示,外科手術的尖端科技可帶給病患好的治療效果,也期望吸引更多年輕醫師投入;吳健暉則說,外科醫師普遍面臨收入低、環境差的處境,投入外科主要除了成就感,也需要家人支持。

 
中風搶救黃金3小時 牢記「FAST」
記者鄭涵文╱專題報導/聯合報
中風是國人十大死因第三名,平均每天約31人因中風而死亡。中風患者,逾三分之二都因延誤就醫而預後不佳。醫師提醒,透過「臉歪、手軟、大舌頭、記時間、打電話」的FAST口訣,一出現相關症狀,務必就醫評估,降低因中風而失能的機率。

雙和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陳龍表示,許多民眾認為,中風就等於被貼上失能標籤,不少長者害怕拖累子女,儘管身體已有症狀,卻找藉口或延遲就醫,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國民健康署副署長游麗惠表示,國內中風後有後遺症者達七成五,無法完全恢復者約六成,早期就醫評估,至關重要。

振興醫院神經內科中風中心主任尹居浩說,民眾普遍對中風的警覺不足,不舒服、血壓高都不以為意,胡亂吃降血壓藥,以為休息一下就沒事了,忽略中風潛在症狀。

中風治療要跟時間賽跑,就醫愈早,愈有機會,清除血栓。尤其缺血性中風患者,更要在三小時內利用血栓溶解劑打通血路。接受血栓溶解劑治療後,急性中風患者復原率約三成;若因未能把握中風後三小時的黃金治療時間,能夠使用血栓溶解劑的比率僅6%。

陳龍強調,只要出現手麻、腳麻、坐久了覺得沒力、暫時看不見東西等症狀,就應讓醫師評估是否有中風前兆。且從中風登錄資料來看,民眾發病到就醫的平均時間是五小時,還有人拖了兩三天才就醫,最後只能做危險因子控制和復健,相當可惜。

為了爭取黃金搶救時間,世界中風組織(WSO)宣導「FAST」口訣,F是Face,觀察臉部表情,是否對稱;A是Arm,雙手抬高平舉後,是否有一手會無力垂下;Speech是試講一句話,是否清晰完整。尹居浩說,若上述三項出現兩項,有七成二的機率是中風,若三項都有,中風機率達八成五,T指的是「Time」,要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治療。

三高患者 易中風失能

三高患者中風機率較高於一般人,國民健康署分析民國95到98年的中風登錄資料庫,發現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中風後失能風險也高,尤其糖尿病患中風六個月後,失能風險比一般人高出五到六成。

國健署副署長游麗惠表示,三高患者是中風高危險群,高血壓患者五年內中風機率是一般人2.8倍,高血糖以及高血脂患者分別為2.9倍和2.4倍,因此必須積極控制三高。

振興醫院神經內科中風中心主任尹居浩解釋,糖尿病是全身性系統性疾病,患者可能因血糖控制不佳,出現腎臟、血管問題,還有代謝症候群,導致中風後預後不佳。身上承載愈多危險因子的族群,中風預後愈差,失能風險也愈高,尿毒症患者,中風後死亡率高出常人十幾倍。

雙和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陳龍表示,患者控制三高非常重要,血壓應少於140/90mmHg,糖化血色素應小於7%,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應小於100mg/dl,以免中風上身。

陳龍也提醒,今年世界腦中風學會以女性為主題,根據世衛組織統計,男性平均每六位有一位中風,女性則是每五位就有一位。50歲前中風者以男性為多,一過50歲門檻,女性中風的盛行率卻翻轉。

他解釋,女性因荷爾蒙影響,更年期前中風機率低於男性,但進入更年期後,動脈硬化速度加快,加上女性容易有視覺徵兆的偏頭痛(頭痛前看到閃光或視力模糊等),這也是中風危險因子。

 
6歲童器捐6人…生命在延續
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聯合報
「宇軒,如果你願意幫助其他小朋友,就要把身體變好。」六歲蔡小弟因敗血症腦死,蔡媽媽輕聲在兒子的耳旁叮嚀。年紀小、個頭也小的宇軒身後捐出了健康的心臟、肝臟、兩顆腎臟、兩枚眼角膜以及血管及皮膚,至少造福六位病患。

台北榮總昨舉辦器官捐贈感恩會,現場來了一百多位器捐者家屬、受贈者及家屬。今年最年輕的器官捐贈者,是蔡宇軒小弟弟,五歲罹患腦瘤,不到六歲,就在今年初離開人世,蔡媽媽說起孩子器捐的過程,不停拭淚。

蔡媽媽說,宇軒從五歲開始出現走路不穩、尿床等現象,原以為是耍脾氣、想要媽媽陪,求醫確診是腦瘤惹的禍,但當時醫師研判是良性腫瘤,存活率高,所以沒有太擔心,未料不到一年就併發兩次敗血症,洗腎五天後仍判定腦死。

看著宇軒瞳孔逐漸放大,生命一點一滴消失,蔡媽媽想到醫院走廊張貼鼓勵器官捐贈的海報,於是替他做了器官捐贈的決定。

蔡媽媽在床頭對孩子說;「媽媽跟你商量一件事……」很奇妙的,曾洗腎的孩子居然有健康的腎臟可捐贈給兩個人。她紅著眼眶說:「兒子以健康身體表達對器捐的支持。」

台北榮總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夏振源表示,目前全台等待器官移植的人約有八千多位,其中以等待換腎約六千多位占最多數,但今年捐出器官的人僅有三百位,期待更多人能化小愛為大愛,幫助生命延續。

 
椎間盤凸出 開刀減壓可改善
彭宣雅/聯合晚報
單側肩頸手臂痠痛在門診很常見,台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神經外科主任林牧熹表示,這類患者經過磁振造影檢查會發現,椎間盤又厚又重,因而壓迫到神經,產生痠痛症狀。

所謂的椎間盤凸出就是長骨刺,患者經過開刀減壓手術,同時置放錐體支撐架,加上脊椎固定骨板後,痠痛症狀都可獲得改善,尤其是上肢的活動不再受限制,可以恢復患者的生活品質。

林牧熹表示,脊椎退化性疾病很常見,但治療起來相當棘手,大多數患者是因為長期姿勢不良、習慣不佳所致,比如長期姿勢不正確,或是習慣提重物,長久下來脊椎退化、骨刺增生,進而壓迫脊髓神經,就會造成患者不適,治療只能將壓迫移除,替脊髓「減壓」,疼痛自然緩解。

林牧熹表示,過去常認為年長者才會椎間盤凸出、退化,但這類患者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主要是長期姿勢不良、缺乏運動,或者勉強提超出身體所能負荷的重物,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傷害。

不論是長骨刺、椎間盤凸出、脊椎狹窄等疾病,初期症狀都很相像,很容易被患者忽略;建議民眾若覺得脖子痠、疲勞、下背痛,且不適症狀逐漸加劇,慢慢覺得手腳麻木無力、甚至走路步伐不穩,都應該就醫治療。

林牧熹表示,患者阿珠阿嬤一開始只覺得脖子緊,懷疑可能是運動傷害,直到手臂不聽使喚、鍋鏟拿不起來,才驚覺有異常,但此時病況已經相當嚴重。臨床上就有患者長期放任不管,結果嚴重時導致尿失禁、全身癱瘓,得不償失。

 
健康焦點
 
食安問題 糞便潛血複診率變高
記者吳淑玲/新化報導/聯合報
衛福部台南醫院新化分院積極下鄉進行社區健康諮詢服務,近來黑心油事件頻傳,民眾對大腸癌等消化系統癌症警覺性更重視,院方表示,以前糞便潛血複診都要一催再催,現在回院複診率明顯提高。

新化分院服務範圍著重在偏遠山區,對社區健康諮詢服務相當重視,每次動員西醫及中醫師3人、護理人員5人及志工10多人,協助量血壓、中醫把脈、大腸癌糞便採撿及口腔癌檢查等,近來黑心油事件頻傳,加上消化系統癌症如大腸癌等都有明顯增加趨勢,許多人開始重視大便潛血檢查。

新化分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毛愷民表示,癌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效果最好,大腸癌最好的方法是透過糞便潛血檢查,一旦發現潛血反應,再通知到醫院複診。現在「採便管」也很方便,民眾可到醫療院所及衛生所領取,50至70歲健保有補助,自費要200元,採檢體後送回原領取單位檢查,若是陽性就會寄通知及打電話提醒複診。

毛愷民說,以往有些人三催四請仍不願複診,都是怕痛,但近來複診的意願明顯提高,現在已有無痛大腸鏡檢查,怕痛民眾可以放心回診。

 
秋冬好發之際 寶寶小心玫瑰疹
記者余采瀅/台中報導/聯合報
嬰兒玫瑰疹好發於秋冬,童綜合醫院自上月起已有20多名發玫瑰疹的寶寶就診,醫師提醒家長要與寶寶接觸時,應加強清潔、勤洗手,預防這一波流行。

童綜合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高佳慧指出,玫瑰疹好發於6個月到2歲的寶寶,1歲左右為高峰期,主要以皰疹病毒第6型及第7型感染。因病毒出現在感染兒童的呼吸道分泌物及唾液中,而多數大人在兒童時期感染過引發玫瑰疹的皰疹病毒,可能經由成人傳染給嬰幼兒。

高佳慧說,玫瑰疹初期症狀很像感冒,但會引發3至5天的高燒,且高達39度至40度,多數3天後會自動退燒,再陸續發出玫瑰色丘疹,以耳後、眼睛後方、腹部與背部出疹最多,四肢的疹子較少,但大多不會痛也不會癢,2天內自然消失。

高佳慧表示,多數感染玫瑰疹的寶寶都能健康痊癒,但感染第6型皰疹病毒可能會引起熱痙攣,萬一發生抽搐,應先讓寶寶側躺在床上,避免撞傷,不要緊壓或束縛寶寶的身體,只要鬆開衣物避免影響呼吸,並注意口中有無異物,幾分鐘後抽搐會自然停止,但熱痙攣後寶寶會嗜睡,多加留意即可。

高佳慧建議,除有熱痙攣或其他特殊疾病的寶寶外,體溫未超過39度不需立即使用退燒藥,可使用退熱片、補充水分、擦澡退熱等物理性退燒,若要使用退燒藥也應經醫師開立處方,並依指示用藥。

 
成大肺高壓食譜 養生兼顧美味
記者鄭維真/台南報導/聯合報
成大肺動脈高血壓團隊研發全台首本針對肺高壓患者的食譜,醫師指出,患者飲食對病情發展有決定性影響,「少鹽、少水、少刺激性」可避免造成心、肺負擔。

營養師賴慧珊、孔祥瑞耗時1年設計出20道減鈉、少水的佳餚,如橙汁排骨、芒果雞絲麵、清蒸柳橙鱸魚等,養生兼具美味,適合肺高壓病患食用。

成大心臟及重症專科醫師許志新表示,肺高壓是指肺動脈壓力在休息狀態時高於25毫米汞柱,當肺動脈壓力升高,造成右心室需以更大壓力才能將血液送出,導致右心室逐漸肥大、衰退,甚至死亡。許指出,肺高壓早期徵狀為易喘、胸痛、腳腫,發生率約為百萬分之15,過去死亡率高,不過藉由新的標靶藥物出現,存活率大大上升,1年存活率約90%,5年約60%。

45歲吳姓女子5年多前走路容易喘,確診罹患致命罕見疾病「肺動脈高血壓」,靠著藥物、調整生活作息,加上飲食習慣改變,這幾年來身體狀況良好;不過鹽分每天要控制在3至5克,水1天只能喝1500毫升,幾乎無法享受美食。

團隊護理師蔡姿妃表示,即使一般人攝取過多鹽分、水分,堆積體內也會加重負擔。其中鹽分所含的鈉會增加心臟血液輸出的量,刺激性食物如咖啡等會造成心跳加快。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