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政三】
公元一八七三年(同治十二年)十月初,年方三十一歲的博物研究員史蒂瑞(Joseph Beal Steere,1842~1940),意外的抵達當時外國人稱為福爾摩沙(Formosa)的台灣島,展開為期半年的考察、探險之行,為後人留下邵、巴宰、賽德克(泰雅)、西拉雅、排灣等五族早期珍貴的資料。他在世時,雖曾陸續發表過三篇有關台灣的文章,但絕大部分涉及台灣的手稿"Formosa
and Its Inhabitants"(福爾摩沙與島民),直到近一百三十年後才意外的被密西根大學發現,交由中研院李壬癸教授攜回台灣出版。
史蒂瑞是在一八七○~一八七五年間,為密西根大學博物館蒐集南美巴西、厄瓜多爾、秘魯,亞洲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地博物資料,於路過香港時,為了等待家書及與學校方面聯繫的方便,臨時決定撥出半年的時間,一探當時在外人眼中仍是神秘島嶼的台灣。
行前的準備
他是在結束秘魯研究工作,經七十二天的顛簸航行,於一八七三年八月抵香港;而於十月三日由廈門抵達淡水。這中間一個多月他到過廣州、汕頭、廈門,拜訪了當地美國領事、洋商,取得介紹信、地圖、相關資訊,當然,還申請到清國允許他來台的旅行證照。這段準備期間,他所接觸的人,其中有兩位頗引起我的注意。第一位是住在廣州的美國商人吉頓.奈伊(Gideon
Nye, Jr.),他出生於麻州,一八三三年(道光十三年)二十一歲時,即到廣州打天下,與幾位兄弟合組「奈伊兄弟洋行」(Nye Brothers
& Co.),從事鴉片、糖、茶的進出口生意。他們貿易網在一八五○年代,即涵蓋台灣。一八五五年(咸豐五年)六月,奈伊兄弟洋行與另兩家美商威廉士洋行(William,
Anthon & Co.)、魯濱內洋行(W. M. Robinet & Co.)合作,與台灣道裕鐸簽訂密約,取得了獨占南台的貿易及使用打狗港(今高雄)的特權。相對的,美商必須提供砲船,對抗海盜的侵犯。自此,美國國旗在打狗海邊飄揚了年餘,當時猖獗的海賊望旗披靡,不敢對附近的海域稍有染指之意。這種「砲艇貿易」是早期的常態。
吉頓.奈伊的堂兄弟湯姆士(Thomas Nye)於一八四八年搭船航經台灣時船難失蹤,吉頓展開營救,屢向美國政府當局要求派兵船、人員到台灣搜救。由於他的奔走,美國曾先後派四批軍艦來台,其中最有名的是打開日本鎖國政策的貝里提督(Mathew
Perry)於五四年派阿波特上校(Captain Abbot)率二艦訪基隆;較不為人知的、但意義重大且頗突兀的是,五七年春,美國派水兵隊長辛茲(John
D. Simms)以搜救失事船員為名,長駐打狗,美國國旗、軍旗在港埠飄揚,達七月餘。五○年代,吉頓鼓吹美國併吞或租借台灣不遺餘力,但美國因黑奴問題正陷入南北矛盾,無力也無心於此,故美商乃陸續退出台灣市場,而於一八五八年起,由英商接手。同年至六三年,吉頓當了五年的美國駐澳門副領事,一八八八年(光緒十四年)卒於清國,足足在華五十五年,可謂是個中國兼台灣通。這也是為何他有辦法提供史蒂瑞許多台灣的資料,包括一幅古地圖。引人好奇的是:史蒂瑞選擇來台,而非留在大陸考察,是否受到吉頓之影響?這只是合理的懷疑,也恐怕是一個永遠無法解開的疑惑。
第二位值得一提的是美國駐廈門領事恒德遜(J. J. Henderson),史蒂瑞拜訪他時,恒德遜除了幫助取得赴台旅行證照,還半開玩笑的說:「萬一『生番』砍下你的頭,我一定派艘砲艇為你報仇,狠狠修理那些無賴!」恒德遜留名台灣史是在一八七四年八月初,也就是在他碰到史蒂瑞十個月後,下令逮捕協助日本策畫攻打南台排灣族(史稱牡丹社事件)、也是他的前任領事李仙得(C.
W. Le Gendre)將軍,引起國際震動。
李仙得為南北戰爭北軍少將,作戰受傷、左眼失明,他的好友格蘭特將軍已當上總統,遂派他出任駐廈門領事兼管台灣事務。李氏在任期間(一八六七.一-一八七二.十),從一八六七年美船羅妹號事件、六八年樟腦戰爭英船砲擊安平事件、歷年的教案、商務糾紛案,都看得到這位獨眼龍將軍活躍的身影。他繼吉頓.奈伊之後,鼓吹台灣內山、後山為無主之地,美國應予占領。其強硬作法不見容於美國駐清公使鏤斐迪(F.
F. Low),遂去職,轉投入日本陣營,推動出兵台灣行動;他的「東亞文明月彎」概念,深深影響二次大戰日本軍方的「大東亞共榮圈」主張。有人認為他是十九世紀影響台灣前途走向最大、最深遠、最富爭議性的西方人士。史大個兒(史蒂瑞身高六呎四吋,約一九○公分)雖無緣見到李仙得本人,不過卻從廈門一位愛德華赤(E.
John Edwards)手中借到李氏在台灣取得的照片;可惜史氏的手稿似乎未予引用,或許探險歸來已還人。幸好,法國外交官、歷史學家殷保.胡亞特(C.
Imbault-Huart)於一八九三年出版的《臺灣島之歷史與地誌》(L'ile Formose, Histoire et Description)蒐集到一位住廈門、也叫愛德華赤(Saint-Julien
Edwards)所珍藏的一些照片,使後人得能一窺老台灣面貌。~未完,詳見下一期電子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