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注視別人的生命過程,累積自己生命的厚度」。【同位素】以人文的價值與口吻,介紹社會上的種種同志文化、資訊等。 金庸之最,獨有茶館領銜金字招牌;茶館已開,敬邀四方豪傑仗劍前來!各位看倌請來欣賞【金庸茶館電子報】
2006/02/20106
每月專輯 --魏源──清朝中國自強運動的先驅(一)
縱橫時空 --民主、獨裁與經濟發展──亞洲四小龍給我們什麼啟發
    --今古食香肉大觀
藝文快遞 --新書上架》「萬古江河」歷史長河邊 垂釣智慧
    --藝文訊息》原住民17世紀新港語 大復活
    --藝文訊息》逯耀東猝逝 文化界惋惜

直接訂閱:

每月專輯
  ■ 魏源──清朝中國自強運動的先驅(一)
 

【劉學照】

魏源是鴉片戰爭後最早踏上探索民族振興之路的先驅之一,他對近代中國民族覺醒的影響,是中國近代史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開晚清「自強」論之嚆矢

鴉片戰爭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厄運,也因此促使它逐漸從中世紀愚昧落後的狀態中覺醒。魏源對近代中國民族覺醒的一個突出貢獻,在於他及時地總結了鴉片戰爭失敗的教訓,正確面對現實,反對因循苟且,提出了「自修自強」和「富國強兵」等口號,喊出了近代中國民族自強的第一聲。

魏源在道光初年就是名噪一時的經世派。他編輯《皇朝經世文編》,開清末「經世文」編纂之風,其後「凡講求經濟者,無不奉為矩矱」,他提倡實學,主張「以經術為治術」,「通經致用」,批評漢學家視「浮藻餖飣」為「聖學」和宋學家以「心性迂談」治天下。他一反儒者所謂王道「恥言富強」的固有傳統,在《默觚.治篇》中說,「自古有不王道之富強,無不富強之王道」。並徵引屈原所說的「國富強而法立」的話,強調「王道」從來是與「井牧、徭役、兵賦」相聯繫的。將「富強」提到「王道」的高度。鴉片戰爭失敗後他把「自強」和「富國強兵」作為「善後」之策順理成章地提了出來。

魏源的「自強」論,是在鴉片戰爭時期關於「夷務」問題的討論和爭論中提出的。當時,在清朝官員和士人中曾有過三種不同的議論。一是「封關」論,以曾望顏為代表。他們奏請「封關禁海」,認為「無論何國夷船,概不准其互市」是「制夷要策」,主張斷絕一切中外貿易。第二種是「撫夷」論,以耆英、黃恩彤等人為代表。黃恩彤在所著〈撫夷論〉中認為:「該夷之船堅砲烈,斷難力敵,亦無術破。」中國「言善後」,即使造砲製船,也是「萬萬不及」,「無制彼之術」。「而中國之所以控制而羈縻之者,惟在通商。」「撫夷」論在某種程度上承認變局,主張通商,含有若干合理因素;但從根本上說,這些人主張一味妥協和逆來順受,與「封關」論同屬統治集團中的軟弱無能的思想。第三種議論是以林則徐為代表的「制夷」論。其要旨在於為了制止外國侵略,必須學習外國長技,謀求中國自身的強盛。在這場「夷務」論的紛爭中,魏源強力贊同林則徐「師敵之長技以制敵」的主張,並將之發揚光大。他受林則徐囑託,編成《海國圖志》,明確提出並具體闡述了「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和「師夷長技以制夷」三大主張。此外,他還在眾多的詩文中,一再表達開門通商,學習外國,使「西洋之長技,盡成中國之長技」的思想。

顯而易見,由林則徐開其端、魏源總其成的「制夷」思想,表現了一種返求諸己的發憤圖強的精神。在《道光洋艘征撫記》中指出,他所主張的「以夷制夷」,與外國通商,與「撫夷」論者所主張的「通商」有根本的區別:「吾曰勿驟停貿易,世俗亦言不當停貿易。世俗之不停貿易也,以養癰」,「與吾不停貿易以自修自強者,天壤胡越。」他主張「通商」,不是苟且偷安,養癰貽患,而是為了「自修自強」,「盡轉外國之長技為中國之長技,富國強兵」。魏源在鴉片戰爭後中國面臨一場「古今之變局」的情勢下,第一個提出「自強」口號,並將之同世界眼光結合起來,主張用學習「西洋之長技」的辦法謀求「富國強兵」,從而成為近代中國民族振興思想的發端。以往學術界因見洋務派喜談「自強」長期造成一種錯覺,似乎近代中國的「自強」口號是在洋務運動時期提出的。從以上論述中可知,近代中國最早提倡「自強」的是魏源,這是應該加以辨正的。∼未完,詳見下一期電子報∼

  -----------------------------------------------------------------------------------------------------------------------------    TOP

縱橫時空
  ■ 民主、獨裁與經濟發展──亞洲四小龍給我們什麼啟發
 

【文/馬凱(本文作者為經濟日報總主筆)】

從20年前開始,當亞洲四小龍在全球嶄露頭角,以超高的成長率自開發中國家立刻蛻變為新興工業化國家,究竟是民主抑或極權的政治體制更有利於經濟發展,即成為熱門的話題。由於以台灣為首的這四條小龍,香港根本由英國的殖民政府統治,台灣與南韓尚處於高度威權統治的狀態,而新加坡則看似具備了一切民主國家的特徵,但其人民行動黨自立國以來即穩穩地掌控政權,反對黨只是聊備一格,與另外三條小龍亦屬異曲同工;因而求取四者的最大公約數,似乎威權而非民主乃是這四個經濟奇蹟創造者共同的特色,甚至被歸納為推動經濟高速發展的重要條件。∼(上篇)more∼

民主、獨裁與經濟發展──亞洲四小龍給我們什麼啟發(下篇)

  -----------------------------------------------------------------------------------------------------------------------------    TOP
  ■ 今古食香肉大觀
 

【文/朱振藩】

在十二生肖中,狗排第九,其前為雞,其後為豬。而雞與豬,常在成語裡頭和狗並用,像雞鳴狗盜、雞飛狗跳、雞犬不寧、豬狗不如等即是。不過,雞、豬二者,現仍是人們(註:不含特定族群,如回教徒)主要的肉食,而介於二者之間的狗,也曾是中國人重要的肉食來源,而且由來已久,只是經過一些演變,就食人口大不如前。

關於狗,《禮記》稱犬;《古今注》稱黃耳;《搜神記》稱烏龍、槃弧;《本草綱目》稱地羊;此外,牠尚有香肉、瞪眼食、無角羊、三六等別名。一般而言,古代將大者稱犬,小者稱狗;現則將之歸為脊椎動物門哺乳綱食肉目犬科犬屬動物。目前全世界的狗,約有三、四百個品種,如按其用途,可區分為獵犬、警犬、牧羊犬、玩賞犬、挽曳犬及皮肉用犬等。據考證,狗是由狼演變而來,不但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之一,同時充作家畜也有上萬年的歷史,現已廣泛分布世界各地。唯中國自古即有菜狗的飼養。∼(上篇)more∼

今古食香肉大觀(下篇)

  -----------------------------------------------------------------------------------------------------------------------------    TOP


藝文快遞
 

新書上架》「萬古江河」歷史長河邊 垂釣智慧
中國歷史真如萬古江河一般,不僅源遠流長,在其奔流入海的過程中,又能廣納百川,成其浩浩蕩蕩之勢。在《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的新著之中,許倬雲院士為今日的讀者,寫出了數千年中國歷史的發展經過。就一本通史性質的書籍而言,不到五百頁的篇幅顯然稱不上是巨著,然而作者獨到的取材與論述,必然令歷史學者和一般讀者同樣重視這本書。∼more∼

藝文訊息》原住民17世紀新港語 大復活
17世紀台南原住民的語言文獻「新港文書」,有人戲稱比「達文西密碼」還難解,但中研院以跨學門努力「歷史解碼」,將讓此一死去的語言「復活」。∼more∼

藝文訊息》逯耀東猝逝 文化界惋惜
知名歷史家暨美食家逯耀東,前天深夜猝逝,文化界深感惋惜,前台大校長孫震主持治喪事宜,已決定於3月10日上午11時至下午1時,在台北第二殯儀館為逯耀東舉行告別式。∼more∼
一說到吃 逯老雙眼發亮
聽逯老談吃 一大享受!

  -----------------------------------------------------------------------------------------------------------------------------    TOP

  ■訂購《歷史月刊》方式
  1.網路購書:聯經出版網
  2.專用信用卡單下載
  3.郵政劃撥18789062 歷史智庫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若有批評及指教,請mail至:history@udngroup.com
地址:110台北市基隆路一段180號9樓 電話:﹙02﹚27680091 傳真:﹙02﹚27672444
本電子報版權屬於歷史月刊以及聯合電子報所有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徵求專輯題目  徵求駐校代表  線上投稿專區

訊息公告

談台大師資培育缺失(上)人員制度

記得有老師在課堂上說,希望我們把台大的好,帶回自己的鄉里,但是卻不給學生返鄉實習。那,這要學生怎麼帶回去?教育學程的同學,大家都想快點找到正式的教職,那種「只要實力好,不怕以後考不回去」對他們來說是虛幻的,是遙遠的,怎麼能夠要他們往這邊想?

況且,舊制的實習老師一個月才8000塊,新制的實習老師沒有津貼。外地學生畢業後搬出宿舍之後,要他們怎麼活下去?有錢人靠家裡資助,經濟狀況不好的同學怎麼辦?給人家理想,卻不給人家飯吃,天底下誰願意做?......[more][(下)行政程序]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有料充電報 | 隨身行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money | stars | job | data | 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