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告別爛英文?想讀懂英文新聞?【讀紐時學英文】週五發報,中英文逐段對照,讓你閱讀國際新聞還能學英文! 【人資e周刊】內容包含最新勞工政策解析、企業管理進修、人事聘用秘方,希望您的疑難雜症能獲得解決之道。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7/15第63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台】 我必須了解,我的父親,怎麼會變成世界上最讓我害怕的人。
【新書搶先報】 一個頂尖知識分子,何以走向碎裂潦倒的結局?
生命中缺失的「父能量」,長大的我們如何為自己補回?
【馬路消息】 我們要徵文


你可曾見過一種人,他們對著空氣說話,內容有點天馬行空、脫離現實,但他們的姿態、語氣、停頓點又是那樣自然,彷彿眼前真的有人在與之對話,只是我們看不見。
新書《我碎裂的父親》是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兒子所寫,他的父親查爾斯在生前曾有數年是遊民,在零下低溫中遊蕩於街頭,對抗著腦中混亂的思緒。查爾斯口中的陰謀論全無道理,卻又讓人一聽就知道:這個人一定很聰明。
成為遊民之前,查爾斯是學界一顆亮眼的新星,也是他的獨子從小唯一的仰望與玩伴。他曾以思覺失調症為研究主題,最終卻發病於同一病症……作者在接獲父親死訊後,決定不再背對父親,他想知道父親一生到底經歷了什麼,是什麼讓他走向這樣的結局。在他抽絲剝繭的調查中,查爾斯的面貌與一生逐漸具象,曾因疾病斷裂的父子之情也獲得縫補的機會。
馬來西亞「家族治療推手」馮以量所著的《父能量》,也是一本縫回父愛失落的書──但重點並非一定要修復與父親的關係,而是透過書中案例故事的共鳴,認清:「不是所有關係都能和解,也不是所有缺憾都能彌補」,進而放過自己,相信長大的我們,已有能力為自己補回失落的父能量。

Top
.

購書去→

一個頂尖知識分子,
何以走向碎裂潦倒的結局?

《我碎裂的父親》


「他努力維持我熟悉的父親形象,同時在黑暗的陰影中掙扎求生……」
因恐懼而背棄父親的獨子,因理解而走進父親的人生。
【精神疾病書寫史上,極致動人的經典之作】

▍他曾在瘋狂的邊緣奮力掙扎,努力融入社會。
▍我必須了解,我的父親,
▍我兒時的探險夥伴、我曾最想成為的對象──
▍怎麼會變成世界上最讓我害怕的人。

「父親死前那年,唯一能與人交談的機會,就是在長椅上與陌生人比鄰而坐。只有這時,現實世界才能與他腦中不斷嘶吼的聲音相抗衡。」

查爾斯曾是一名教授,一個聰明自信、前途光明的社會學者,直到妄想與幻覺侵吞他的理智,人生瞬間失序。
思覺失調症奪走查爾斯的教職、婚姻與獨子,他在零下低溫中流落街頭,數次被強制送入精神病房,因行乞、吃霸王餐被送上法庭。但在一連串的打擊中,他未曾放棄求生、忘記對人性的希望。
作者大量探訪曾與查爾斯接觸的人們,包含員警、街友、學生時期的教授與同學,也調閱法庭審訊紀錄與病歷報告,以節制動人的文字拼湊、還原父親的一生。這本書,是一個兒子試圖靠近早在死亡來臨前就已被疾病奪走的父親,也更從家屬角度,探討社會、醫學、法律如何看待一個受困精神疾患的個體,為失去名姓與真實面孔的人們撕去標籤與汙名。

★郭彥麟(台灣精神專科醫師)、劉仲彬(臨床心理師)專文推薦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宋文郁(寫作者)、翁禎翊(作家)、盧郁佳(作家)、鍾岳明(記者、紀錄片工作者)一致推薦

★作者簡介:
納旦尼爾.拉亨梅爾(Nathaniel Lachenmeyer)
1969年生,屢獲殊榮的兒童與成人圖書作家,經常就心理健康與無家者議題發表演說。
25歲那年,父親查爾斯過世,他探訪父親生前因思覺失調症而流離失所的足跡,寫下本書,並榮獲2000年「和平鐘獎」。該獎項由費城精神健康協會頒發,表彰「對精神疾病患者及家人意義重大而深遠的貢獻」。
曾與「國際安徒生大獎」得主、澳洲插畫大師羅伯•英潘(Robert Ingpen)合作兒童繪本《破碎的鳥喙》(Broken Beaks),書中描繪一隻小麻雀與一個遊民之間的友誼,對心理疾病患者的尊嚴與勇氣有細膩的刻畫。
其詩歌、短篇小說、散文作品散見於美國多本雜誌、期刊,作品曾三度獲「手推車獎」提名。現與家人住在亞特蘭大郊區。

★譯者簡介:
楊語芸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社會所、台灣中正大學心理所雙碩士。
放舟文河,鬻字維生,別無它長、樂此不疲。


Top
購書去→

生命中缺失的「父能量」,
長大的我們如何為自己補回?
 


《父能量──放下父愛的缺憾,也放過自己》



▍若時光倒流,回到你和父親曾有的揪心畫面裡,
▍此時此刻的你會對當時的父親說什麼?
▍假如父親回應了,他又會對你說什麼?

【給所有在父愛缺憾裡受傷的孩子們】
我們曾受過傷,我們要學習負責療傷,與自己和好相處。


故事從馮以量重壓心上的一段回憶說起:父親出殯當天,十三歲的他目睹亡父竟七孔流血,自此在心裡種下「我不孝」的內疚。無盡哀傷與對父親拋家的恨意生根纏結,磨耗他三十多年。
由這份遺憾深入,他陪伴著成年兒女們一一去看見,人生中那輪迴般的痛、難解之苦,原來是內心深處的父愛缺憾從未被照顧。

.她罵老公:「你不要像我爸那麼沒用!」又罵兒子:「為什麼你這麼像你爸?」──她渾然不覺自己複製了母親對父親的憤怒,並將這股憤怒帶進自己的家庭關係。
.癌末的父親說:「我的女兒說她恨我,說她不需要爸爸。」──當孩子說「我不喜歡你」或「我恨你」,其實只是想告訴你:「我這麼愛你,為什麼都感受不到你給我的愛?」
.父親懺悔:「我為過去的自己感到難過,也為我兒子感到抱歉。」──對兒子家暴的他,小時候是爸爸的暴力受害者;而他爸爸,幼年時也遭自己的父親施暴……

無論好壞,每一位父親都刻成了兒女的生命印記,即使長大也未曾消退。
不是所有關係都能和解,也不是所有缺憾都能彌補。本書的如實述說,令人揪心,但我們終於有機會看清一位父親生命的全貌,理解父愛背後的承擔及侷限,進而能給自己更大的允許、更寬容的選擇,放下爸爸,也放過自己。

作者簡介:
馮以量(馬來西亞家庭關懷及家族治療推手)
澳洲南澳大學社會科學(輔導)碩士。二十多年輔導領域與安寧療護實務經驗,輔導超過千對夫妻及青少年,陪伴超過千位臨終病人及喪親者,開設兩百餘場有關家庭關懷及臨終關懷深度學習工作坊,並進行超過千場演講(觀眾總計超過四十萬名)。
授權及參與三十餘場改編自《善終》(台灣版書名《最好的告別》)的戲劇公演、十餘場改編自《把愛帶回家》(台灣版書名《允許自己選擇愛》)的戲劇公演。受邀為馬來西亞國家電台「愛FM」的節目「愛生活」之嘉賓主持、舉辦兩回生死特展,進行二十餘場線上讀書會。
曾任新加坡甘露關懷協會安寧志工督導、新加坡雅西西慈懷病院資深醫療社工、新加坡善友輔導中心輔導員兼訓練部主管。
現為馬來西亞孝恩集團輔導與諮商顧問兼部門主管,並擔任馬來西亞已亮出版社執行長。

著有《父能量──放下父愛的缺憾,也放過自己》、《你背負了誰的傷──從家庭的原生三角關係,療癒代際傷害》(已售出越南文版、簡體中文版)、《允許自己選擇愛》(已售出越南文版、簡體中文版,書名《別再說這是原生家庭的錯》)。另著有《允許悲傷──最溫柔的療癒》(已售出越南文版)、《最好的告別──善終,讓彼此只有愛,沒有遺憾》、《已亮的天空》、《尋找光和愛》、《陪你到最後》。

Top

我們徵求書籍的出版稿件→ aquarius@udngroup.com,郵寄的稿件,若需退稿,請附上回郵信封。

Top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