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DFUN》?!是Digital Fun,也是Design Fun。【DFUN設計風尚誌】,一同駕馭這股科技愛美風潮! 如何讓學英文變得有趣,不再枯燥乏味?快跟著【海洋首都中英文雙月刊】,一邊暢遊高雄一邊輕鬆學英文!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04/21 第34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雜誌文摘 那些藏在請客吃飯背後的事
巨細人生的挖掘者 卡爾・奧韋・諾斯加德:文學,人生,與奮鬥
高雄款 KH Style 高雄是咖啡知性的拓展,和編輯陳婷芳坐下來喝一杯
 
 
 
那些藏在請客吃飯背後的事
鄭淑梅/文

毛澤東有一句經常被引用的話:「革命不是請客吃飯。」請客吃飯在他看來似乎不過是一件輕鬆寫意的尋常事,然而在《金瓶梅》中請客吃飯絕非如同流水帳般徒具形式,每一場酒食飯局都是欲望與權力的角逐,而最深知此中壺奧者當屬西門慶無疑。

《水滸傳》中的「破落戶」西門慶,到了《金瓶梅》之所以搖身一變,成了家大業大、妻妾成群的商人兼武官,靠的正是借酒食送往迎來的手段,舉凡巴結政商權貴,討好勾搭女人,無一不是以酒作為疏通的媒介。

《金瓶梅》中描寫飲酒吃飯的場面不是為了展示精細的生活品味,多半是落入豪飲奢靡的俗套,用以襯出人們膨脹滿溢的欲望,其中包括對金錢、權力的欲望,但更顯著的是對性愛的欲望,通過口腹之欲直達身體之欲。故事開頭,西門慶有意勾引人妻潘金蓮,便是先透過王婆安排酒席,兩人「三鐘酒下肚,哄動春心」,隨即進入情欲的臥房。自此之後,每當西門慶想與妻妾、妓女、僕人老婆發生關係時,無不先送上一桌酒席,飲酒而後縱欲,小說中這般歡愉場景不知凡幾。直到第四十九回,西門慶一方面借擺酒宴請巡按而步上職場的顛峰,另一方面則獲得胡僧贈與的助性丸藥,此丸藥亦得搭配燒酒服下,它讓西門慶迎來性能力的高峰,也在過程中將他逐步推向死亡的幽谷。

西門慶生前的最後一場性愛,就是在酩酊大醉的狀態下發生,他平素雖耽花戀酒,卻鮮少喝醉,此次大醉歸家,又被欲火難耐潘金蓮以助興丸藥併著燒酒強送入口,這場性愛中西門慶強弩之末的樣態,讓人怵目驚心。床事最終以他「精盡之以血,血盡出其冷氣而已」告結,這時我們才清楚地看到「酒」不只是抵達欲望的中介,同時也是通往死亡的中介。

似乎沒有人比狂暴嬌媚的潘金蓮更適合作為「色」的象徵,她與西門慶的最後一場床事,精準地演示了第一回篇首的詩句:

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

雖然不見人頭落,暗裡教君骨髓枯。

但這明顯是從男人的角度出發來看,如果換個角度,從女人對情感、激情的渴望來審視,也就是說,當男人眼中「色的象徵」,也為「色」所迷的時候,命運將會帶她走向哪裡?

潘金蓮是一個生命力極度旺盛的女子,即便她始終是一個能夠被買賣轉手的色情商品,但她從不放棄掌握自己的情感與欲望。在西門慶出現之前,武松是她第一次一見鍾情的對象,為了勾引武松她使出渾身解數,設席勸酒(潘金蓮亦深諳此道)、言語撩撥,進而肢體碰觸……直至武松勃然大怒方休。而後她嫁給了浪子西門慶,無法獨佔丈夫的情感與身體所產生的妒忌、折磨,迫使她一尋得間隙便和小廝、女婿發生關係,填補欲望的空缺。

潘金蓮的激情就是如此地真實而不虛矯,不被任何禮教界線束縛。

西門慶死後,她再度成為男人眼中待價而沽的商品,積極如潘金蓮,似乎仍有機會主導自己的命運,可是當武松再次出現時,她忘卻了一切可能的危險,過往的痴迷與欲望湧現,推著她走向無所遁逃的血腥道路。

武松虐殺潘金蓮的場景充斥著性暴力的意象:新婚之夜的新髮髻、紅衣服,一一被剝淨,白馥馥的心窩成了血淋淋的窟窿……潘金蓮的死,讀來並沒有任何的快意,是讓人不自覺顫慄的。《金瓶梅》中生命力最旺盛的兩個人——西門慶與潘金蓮,他們的生命終局是如此相似又不相同,他們同樣因過度膨脹的色欲而向下沈淪,提早迎來死亡;但是比起處處留情的西門慶,潘金蓮的色欲是源於情感的匱乏,她所犯下的罪孽與她不由人的命運相互糾纏,致使這場殘暴的死亡結局所產生的悲劇意味遠超過任何一個人。

性魅力所向披靡的潘金蓮,在眾多妻妾中最大的敵手乃是後來居上,排行第六的妾──李瓶兒,如果說潘金蓮是男人心中「色」的象徵,那麼李瓶兒就是「財」的象徵,是娶來足以讓男人少奮鬥二十年的女人。更重要的是,李瓶兒是個善於使錢的人,她由前夫梁中書、花子虛家所得到的大筆錢財,成為她掌控自己命運的資本,可以挑選自己想嫁的男人,也隨時都能討好打點周遭的人際……她深切地意識到錢財正是一切價值的核心。

然而,有形財富雖能幫她建構起屬於自己的權力網絡,卻也在無形中為她招來了或顯或隱的妒恨與覬覦。

明顯的妒恨是來自潘金蓮,李瓶兒之所以讓人深感威脅,不只是因為她所擁有的錢財,她甚至還是年輕貌美的,錢財的滋養則是讓她頗懂生活情趣(善飲酒、會玩牌),以及各種床第之樂(偏好後庭花、看春宮圖行事),又是妻妾中最早為西門慶生下子嗣──官哥。凡此種種,構成西門慶百般眷戀李瓶兒的原因,也皆足以讓潘金蓮將之視為眼中釘,進而埋下了殺機,先是驚殺了官哥,李瓶兒也繼之香消玉殞。

隱約的覬覦則是出於正室吳月娘,無論是李瓶兒未入門前曾因官司而寄放於西門慶家中的錢財,還是李瓶兒死後,那些帶不走的貴重遺物,吳月娘總逕自地視自己為唯一保管人,前後只記掛著該如何守住原不屬於自己的箱籠及鑰匙,對於李瓶兒的生前/生後事並不怎麼關心。更可嘆的是,唯一為她的死而心痛流淚的西門慶,鋪張的葬禮才剛結束,隨即估算著為出殯而搭的棚子,不要急著拆,以留待宴請東京來的六黃太尉時使用。這一個同時用來「事死」與「事生」的棚子,讓錢財所建構的盛事顯得份外虛幻。

《金瓶梅》是一部圍繞著西門慶身家興衰的故事,而「『金』蓮、『瓶』兒、春『梅』」三個女性則分別代表著西門家從興起、鼎盛、衰敗的歷程。當故事進入眾人離散的階段,潘金蓮的丫鬟──龐春梅浮上檯面,成爲核心。

龐春梅是西門慶收用過的丫鬟,長期依附在潘金蓮身旁,向來被視為潘金蓮的影子、副手,但她的傲氣卻遠遠超過任何一個妻妾,隱隱閃耀著光芒。在日常的吃穿用度中,她敢於與妻妾怒目爭氣,敢於對西門慶任性使氣,直接向西門慶說道:「各人裙帶上衣食,怎麼料得定?莫不長遠只在你家作奴才罷!」日後被吳月娘下令空身逐出家門時,她仍能強悍地回擊:「自古好男不吃分時飯,好女不穿嫁時衣。」不垂別淚,揚長而去。這是龐春梅不同於其他奴才也不甘於作為奴才的凌雲志氣,而命運的轉折果真讓她擺脫了卑屈身份,嫁給周守備,一躍成了官夫人。

《金瓶梅》中鮮有人不為錢財而消磨了志氣,即便是武松這樣的血性男子,替兄長復仇後,也還不忘劫財潛逃;但我們竟在一個沒有錢財、地位的女性身上看到了:氣未必會因財而弱。只是欲望正如同雙面刃,已然揚眉吐氣的龐春梅,卻仍脫卸不了色欲習氣,長此以往,因色鬥氣,在小說百回告結之際也終究免不了因色亡身。

「酒、色、財、氣」寫盡了飲食男女糾結纏繞的欲望,直指欲望銷魂的魅力與現實醜陋的樣態,所有的人物經由肉身享樂到死亡衰頹,他們旋起旋滅的一生,所揭示的不是痛快的因果報應,而是向一代一代的人們叩問:究竟俗世裡的一切價值為何?

鄭淑梅

現就讀於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班,碩士論文研究《金瓶梅》,因而對現實的人性有更多的理解,博士論文則企圖在鬼魅的世界中,尋找想像的另一片國土。

 
巨細人生的挖掘者 卡爾・奧韋・諾斯加德:文學,人生,與奮鬥
盛浩偉/文
・二○一六年與二○○九年的《我的奮鬥》

前陣子有則消息頗受注目:希特勒自傳《我的奮鬥(Mein Kampf)》將於德國重新出版,並且加上倍於原文篇幅數倍的註釋,將近兩千頁。

這本一九二五年出版的書,於二戰結束前銷售千萬餘冊,而戰後,則因為納粹殘暴惡行而成為禁忌——是禁忌,但並非禁書。它不僅仍存在於德國社會中未被完全銷毀,甚至在世界其他國家亦有零星出版。實際上,二戰之後,此書版權歸沒收希特勒所有財產的巴伐利亞洲政府所管,再加上巴伐利亞洲政府與德國聯邦政府都認為,為避免再次煽動民眾、避免讚美希特勒與納粹之虞,故皆不同意再次出版。而如今,希特勒死後已屆七十年,按照法律,此書版權歸為公共,故已可自由流通。正是在這樣的前提上,慕尼黑當代史研究所才欲重新出版,希望藉此機會正視歷史並再次深刻反省,同時,也希望能藉由詳盡的註釋來破除各種流言與迷思。畢竟,只有直視真相、認識真相,才有可能真正地反省;相反地,當人們受禁忌影響,對真相一知半解,則恐怕只能在無知之中認識幻象。

不過,文學到底還是走在世界的前緣。早在七年前,二○○九年,就已經有作家深刻體悟到這點,並且付諸實行,他就是卡爾・奧韋・諾斯加德。他實行的方式,就是同樣以《我的奮鬥(Min Kamp,這是希特勒該書在挪威出版時的書名)》為標題,同樣仿自傳的形式,而且一寫,就一連寫了六鉅冊。這當中的第一冊,在人口只有台灣四分之一不到的挪威,甫出版便極暢銷,現在已累計六十萬冊的銷量——而它的定位是純文學。可惜的是,即便如今他已成為西方世界眾所矚目的作家之一(甚至連炒作他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都出來了),但無論繁體或簡體中文世界,關於他的資料及消息,仍舊寥寥無幾,只在小圈子裡流傳,翻譯在台面世的機會似也極微渺。

・卡爾・奧韋・諾斯加德的奮鬥

在《我的奮鬥》之前,諾斯加德僅出版過兩本長篇小說,皆頗獲圈內好評,只是並未轟動。而關於他更多的生平,不如直接參考六冊《我的奮鬥》。此書雖然一度被歸類為小說,但它距離現實似乎是太近了,那些私密的生活,失敗與墮落,全都活生生、赤裸裸呈現,不僅當中出場人物可以完全應對到諾斯加德的親朋好友,甚至書中主角,就是以卡爾・奧韋・諾斯加德為名。據說,出版前,諾斯加德曾將底稿寄予書中提到之人以取得同意,但僅是這一舉動,就已惹惱了不少親戚,而他的前妻在採訪中,曾批評他犧牲親密的人際關係以換取作家名聲;他自己也提到,他母親曾打電話拜託他別再寫了。

或許上述介紹,不免讓人質疑取這樣的書名、寫這樣的內容,是否只是嘩眾取寵?而出版後毀譽參半的評價,似乎也隱約坐實了這種猜想。但是,如今早已是資訊爆炸的時代,純文學的地位也不再高高在上,而一介小有名聲的作家若只是自曝隱私,真的能造成那麼廣大的迴響嗎?事實上,這系列書寫是以永恆而沈重的主題──「死亡」開始的,而且是父親的死。從父親的死,他寫到父親曾是如何專制嚴格,進而回憶自己過去的人生是如何為了抵抗而叛逆,而從常軌脫逸,最終成為現在這個酒精中毒、一事無成的廢人,卻也成為人父。透過書寫日常瑣事,諾斯加德對人生展開更深刻的思索與論辯,而《紐約時報》的書評也一語直指核心:「這位作家的奮鬥目標是強烈地感受」──在書裡是這樣寫的:「十八歲時,我一直充滿了強烈的感覺,當時的世界似乎更激烈,那是我想寫作的原因,它是唯一的原因,我希望觸摸到音樂能觸摸的某種東西。人類聲音的哀痛與悲傷,快樂與歡愉,我想喚醒這世界賦予我們的所有東西。」

關於人生,關於感受。文學就是他的奮鬥。換言之,《我的奮鬥》的真正主題,其實在於努力接近寫作最純粹的本質。有這層理解的話,或許本系列更容易讓人聯想到其他眾多偉大作品與作者,諸如《追憶逝水年華》或者羅貝托・博拉紐。是在這樣的延長線上,諾斯加德以自身硬漢廢人的人生回憶錄,給出了另種樣態的「狂野追尋」;而他的作品也無意間丟出了許多大哉問:虛構與非虛構的根本差異,在哪裡呢?政治正確的適用範圍,能到哪裡呢?取這樣的書名,讓人聯想到希特勒,是可以的嗎?

《我的奮鬥》的存在,就是以極其不舒服卻日常的方式,不斷挑戰讀者內心與書寫創作的倫理界線。從這個角度,其核心,無疑是非常「文學」的。

・台灣需要認識卡爾・奧韋・諾斯加德嗎?

卡爾・奧韋・諾斯加德無疑是近日西方文學界新星之一,但是對台灣而言,認識他,有何必要?

答案或許在於「連結」──台灣與世界文學的連結。這個連結是有多種層次的。最淺層而言,這是跟不跟得上世界文壇時事的問題,藉由知悉當下,才有辦法得知品味的變化是怎麼發生的。再進一步,從作品內容來看,家族史、自傳小說、記憶的溯行與身世的探尋,這些不也都是台灣文學常見的主題嗎?甚至《我的奮鬥》從父親之死的場景開始,更容易讓人聯想到王文興《家變》的經典開頭。連結,並不是意味著外國月亮比較圓、外國作品都寫比較好;連結,意味著台灣文學在世界上,並不是孤立的。因為有連結,台灣文學就更可能因為共享文學母題而站上同一個世界文學的舞台;因為有連結,就更能藉由比較,來照鑑自身最獨特、最珍貴之處。

而最後一個較為深層的回答,則在於《我的奮鬥》對希特勒的討論之上。諾斯加德於第六冊(目前尚未有英譯本)中,思索了納粹集權的成立核心,也思索了吾人從批判的立場,該以何種角度去看待、去理解;特別是,他對現在政治正確的批判,也提出了進一步的批判。這些思索,對於曾經經歷威權戒嚴、白色恐怖等相似經驗的台灣,或許也能提供若干啟發吧。

作家簡介

卡爾・奧韋・諾斯加德(Karl Ove Knausgård;中國譯為卡爾・奧韋・克瑙斯高),生於一九六八年。一九九八年,以小說《離世(Ute av verden;Out of the World)》出道,同年獲得挪威文學評論獎(Norwegian Critics Prize for Literature),也是首位作家處女作即獲該獎者。二○○四年,他出版第二部小說《萬物之時(En tid for alt;A Time for Everything)》,並贏得數種文學獎或獲得提名。二○○九年,出版《我的奮鬥》第一冊後,一時轟動挪威乃至歐美,獲獎數種,如今更譯成數十種語言,簡體中文版亦於今年一月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我的奮鬥》於二○一一年的第六冊完結,而英文版則於二○一五年出版至第四冊。

盛浩偉

一九八八年生,台北人,大學讀日文系,研究所念台文所。發表過一些作品,得過幾個文學獎,走馬看花,漫無目的,不知道接下來要往哪去的時候就停下來讀一讀書,大概過著這樣的生活。

 
高雄是咖啡知性的拓展,和編輯陳婷芳坐下來喝一杯
文、攝影/蕭孟曲
每天,進辦公室開始一天工作之前一杯,下午一杯,週末假期和好友聚會下午茶一杯,似乎已是都會人生活的習慣,甚至於必備。隨著世界咖啡人口水準提升以及健康概念當道,精品咖啡的觀念隨著有心人士的帶動,蔚為當代風潮,而高雄,正以知識性的,工作室的,技術交流研習的咖啡館經營型態突起於台灣咖啡市場,令人驚艷於曾經是工業都市而今卻是大街小巷咖啡飄香的宜居城市 【…閱讀全文】
 
 
營養多多的糙米 醬吃就對了!
糙米,屬於富含澱粉的全榖根莖類,是供給人體熱量最大的來源。另外,糙米就是胚芽米,胚芽擁有豐富蛋白質、膳食纖維、鈣、鐵,還有多種維生素,與其他許多營養素喔!

新書店看不到的柔美風景-山城書店
九份老街尾端的小山丘上,有一家書店屹立十年。跨進門以後,老闆或老闆娘總是認真地清潔書本,帶著白手套,一本一本地擦。如此仔細對待書,這樣溫馨而細膩的畫面,是新書店所看不到的柔美風景。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版權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