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通經過網路服務加持,不但可記筆記甚至可更新部落格,整合15種線上服務的「IMified」和碎碎唸服務「Twitter」! 長夜裡,可以要求一個擁抱嗎? 擁抱的瞬間是熟悉、陌生?張小嫻邀你分享最難忘的擁抱時刻,把《長夜裡擁抱》帶回家!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電子書  

2007/04/13 第 333 期 

 ★免費訂閱

 

由台北赤蛙在台南縣的分佈談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育(下)

  官田台北赤蛙族群面臨的問題,除了上期講的因道路的切割造成族群的隔離,另外還有:菱角田農藥、石灰的使用;菱角田休耕的問題。這期莊孟憲老師繼續對這方面的問題進行探討。

  好運的小勛拍到史丹吉氏小雨蛙生蛋了!

站長 李鵬翔 2007.04.13
 

 

史丹吉氏小雨蛙生蛋

新店四崁水

休耕比種菱角划算?

 

 由台北赤蛙在台南縣的分佈
 談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育(下)

真理大學自然資源應用系•莊孟憲老師

菱角田中美麗的台北赤蛙。

  另一種思考為棲地復育,又分為兩大策略,一為就地保育(in situ conservation),另一為移地保育(ex situ conservation)。若成本與成功率來看,就地保育不需要再開創新的棲地,物種不需要再重新適應環境,因此是比較好的選擇。目前台北赤蛙及平原地區蛙類的族群數量,尚不至於有立即絕滅之慮,因此適合就地保育而不是移地保育。

  棲地復育首要工作應是積極從事調查研究,找出生物多樣性高的熱點(hot spot),或敏感地區(sensitive area)(呂光洋,1999),如此一來可以獲得較高的復育成功率。本研究結果可明顯看出台南縣台北赤蛙分布的熱點區域,如下營鄉茅港村(編號78-79樣塊);官田鄉葫蘆埤東南側西庄村(編號108樣塊);六甲鄉烏山頭水庫大壩下方烏山頭橋附近農地(編號115樣塊)、甲東村湖子內(編號76樣塊)、尖山埤水庫東側靠近果毅村之農地(編號45樣塊);柳營鄉神農村一帶(編號43樣塊)。

  目前這些區域的水稻-菱角作業方式雖然仍持續進行,但調查期間觀察此區的農作方式,仍有許多行為會對環境及生物造成影響,例如:菱角田農藥的使用雖然較少,但仍會對皮膚無法防止化學物質滲透的蛙類造成嚴重的傷害;另一種行為是在菱角將要採收前期,農夫會在葉片上灑上大量石灰,亦會影響蛙類的棲息。本研究調查期間,剛好是菱角種植與採收期,每次只要發現農夫有以上的行為,就會造成該塊水田台北赤蛙及共域蛙種數量及種類的減少,導致本研究每塊水田台北赤蛙的重複出現機率都僅有1點多,顯示台北赤蛙等蛙類雖然可以生活與此種農業型態,但干擾太大,絕對不利族群的繁衍與擴散。

  另一個問題是農村結構老化,根據隨機抽樣訪問50位菱角農,結果發現平均年齡大約都在70歲以上,加上平均每戶每年可獲得菱角的收益僅約10000∼30000元之間,因此許多農夫都考慮放棄這種水稻-菱角的水田經營模式,考慮或已經休耕。試想一但大量的水田環境改變,那麼這些蛙類的生存也將面臨更嚴格考驗。

  維持水稻-菱角作業的水田作業模式,本研究認為是保存水田生物多樣性最經濟也是最好的方法。不過要提供在地農業的基本生計條件,才能提供農夫繼續經營的意願,也才能有農業傳承的機會,環境與人的永續發展也才有可能。若考量台北赤蛙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當一處水田,或某個區域的菱角田能夠看到台北赤蛙,顯示其環境尚不至於太差,因此可發展綠標認證標章制度。相較於較為嚴格的有機認證,綠標制度主要是以生態指標為認證的依據,並沒有馬上限制農夫不能使用農藥,例如台北市立木柵動物園,曾協助三芝地區之蓮花農從事綠標蓮花的銷售,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的銷售通路合作『買蓮花救赤蛙』活動,先幫助該花農銷售其蓮花,進一步取得信任之後,目前該花農以願意配合減量用藥甚至開始朝向有機的方式種植。這樣的方式不但保存的台北赤蛙的野外棲地,同時也讓農業得以保存,甚至進一步開創新局。台南縣擁有廣大的農地及農業,推動綠標認證制度,兼具生物多樣性保育及維繫農業命脈,是值得思考的一種模式。

  有鑑於農地休耕面積逐漸擴大,休耕的目的與方式應該可以有更多的選擇。不過目前農夫休耕主要的動機為領取休耕補助,大多採種植田菁、黃野百合等綠肥植物,甚至最近提倡休耕田種植生質祡油所需的豆科植物,都是大面積單一作物的旱作方式,不利對農業生物多樣性的維持,對蛙類來說更是一種生存的威脅。

  若考量蛙類棲息所需的環境,在休耕時引入適量的灌溉用水,使土地維持濕地的型態,創造出多樣的微棲地,加上休耕田的人為干擾較少,對維持農業生物多樣性來說,其實也是不錯的方式,在此暫且稱為「生態休耕方式」。建議可以在補助條款上稍加修正,將灌溉用水的費用也列入補助,再透過專業單位的調查評估,以農業生物多樣性為指標,將補助款分級,生物多樣性越豐富的休耕農田,可以領取更高的補助金或獎金,如此一來勢必會對農夫產生誘因,也會改變目前休耕田單調的作業型態,提供維持農業生物多樣性所需的環境條件。另外,零星的生態休耕方式,對整體保育是比較沒有貢獻的,但如何形成連續性大面積的生態休耕方式?本研究仍建議從休耕補助的辦法加以修正,只要農地相連的農戶願意配合,組成生態休耕團隊,可以依其聯合的面積作為補助金加權的考量,相信也能達到預期的效益。

  回顧國內農業生物多樣性的相關研究仍嚴重缺乏,許多基本資料闕如,當然在決策過程中或執行政策時,無法提出合適地辦法,有效率的執行。本研究試圖從簡單的生物分佈調查,提出保存農業生物多樣性的建議,但要真能落實這些想法,仍須更多基礎資料的收集與研究。

此篇論文討論區…

 
 

 史丹吉氏小雨蛙生蛋

圖•小勛

果然讓我等到生蛋了 YA!

Note:

決定開始等史丹吉生蛋後,我們就在池邊聊天了起來,
但史丹吉似乎是完全習慣我們的談話聲,繼續牠們的尖叫,
這聲音實在是有點讓人受不了,連我們講話聲都被蓋掉!
我們決定開燈繼續觀察,果然精彩畫面一幕接一幕…

在這漫常的等待中間,我也觀察到一個現象,
有好幾對史丹吉都擺出生蛋的動作,就是母蛙把屁股翹得老高,
但卻沒有蛋出來,這時公蛙就會放開母蛙並跳開。

大概目擊了這樣的現象有3次,這很有趣,
會不會是母蛙不喜歡公蛙時,可以用這招來甩開公蛙??
讓公蛙以為生完了,只好放開??還是母蛙還沒到生蛋的時間??

一連串的問號,回想之前也拍過小雨蛙做出這樣的動作,但沒蛋出來就分開了,
我當時也以為是生完了,現在看起來是不一定。

正當我們在討論這個現象時,我看到蛋了…
 

Canon EOS 5D 曝光模式:全手動 測光模式:評估測光
光圈:F8 快門:1/200 sec ISO:320 焦長:150 mm


時間:2007/03/26
地點:台南174縣道
攝影:小勛

完整圖片在…
蛙蛙貼圖討論區

 
 

 新店四崁水

•2007-03-31 22:00-24:00 晴 27℃ 海拔:400-500

紀錄•小工友

  墾地馬路盤古蟾蜍單獨雄蛙5隻;菜園古氏赤蛙鳴叫8隻;乾溝古氏赤蛙單獨幼體1隻;水池邊植物體翡翠樹蛙單獨雄蛙4隻,腹斑蛙單獨雄蛙3隻,白頷樹蛙鳴叫8隻、單獨雌蛙4隻;空地小雨蛙鳴叫2隻;水池埤塘白頷樹蛙配對雄雌蛙1隻,拉都希氏赤蛙單獨雄蛙3隻。

  闊葉林灌叢面天樹蛙鳴叫21隻、單獨雌蛙3隻,艾氏樹蛙單獨雌蛙1隻、鳴叫1隻,翡翠樹蛙單獨雄蛙1隻、配對雄雌蛙1隻;乾溝澤蛙單獨幼體1隻。

Note:

  3/31當天晚上又來到四崁水,今天天氣算是蠻熱的,可是當天面天的叫聲真多的,光自己親眼看到就將近24隻,還不算只聽到的鳴叫聲數量,看來四崁水的熱鬧又要到來了..

  當晚還發現一隻翡翠抱錯盤古,害盤古一直再發出釋放聲,自己在這對怨偶邊觀察與聽聽釋放聲還真是有趣啊!只是不知翡翠聽的懂盤古的釋放聲嗎?我看牠好像還是不太想輕易放棄呢?

台灣賞蛙情報網

 
 

 休耕比種菱角划算?

站長問:

官田的菱角農考慮休耕,是因為休耕補助比種菱角的收益還大嗎?

莊孟憲老師回答:

  菱角的收益10000~30000元,指的是每分地每年的淨產值,會因為農田土質、水源是否穩定、農夫照顧的好壞及每年的盤商的收購價格等因素而會有波動。當然有能力的農夫,再加上當年的氣候穩定、水源充足、颱風少、福壽螺少、蟲害少等因素都具備,假設可以做到一甲地,再加上當年全台灣的菱角沒有供給過剩的情形,收購價格合理,那麼他半年可能可以賺到30~40萬,對農民來說算是不錯的收入了,也就是台南會在第二期稻作期間換成菱角的原因,當然上述對農民有利的條件都成立的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休耕補助每公頃每期45000,每分地每期大約4500元,而台南屬二期稻作,所以如果農民有一甲地,一年僅能領90000元,因此只領補助不種菱角不見的划算,但許多時候農村人口老化,一把老骨頭了還要下田工作實在很辛苦,導致耕作意願不高,進而休耕的人越來越多,坦白說還滿無奈的。

  再來說種稻子好了,相信有看過無米樂這部紀錄片的一定知道,每一百台斤的稻子僅能賣到約700元,如果以每甲地可獲8000斤來算,一期稻作四個月下來大約僅賺5~6萬塊,扣掉成本,有些時候僅能持平,沒有賺到錢。有人會問為什麼不要一年四季都種菱角?答案在菱角本身,一年才結實一季,所以想多種也沒辦法。

  那麼我們假設有一位僅有一甲地的菱農,在上述最有利的條件下收穫,將一期稻作的6萬加上第二期的菱角算30萬好了,也就是說一年下來可以賺36萬,也還不錯啦。但有許多農夫的地並沒有到一甲那麼大,也有可能是佃農;這中間的勞力成本還是自己概括承受的;還有福壽螺的為害,幾乎是沒有辦法根除;南台灣夏季的颱風來個幾次就損失慘重了;或是如果當年烏山頭水庫缺水,沒有水哪來的農作;更別說辛辛苦苦做的大半年,結果遇到生產過剩,那就真的欲哭無淚了。

孟憲

 
 



 
 

恐龍集體死亡檔案—追緝7000萬年前的殺手
這是個棘手的懸案,因為從大型墓塚出土的骸骨已有7000萬年的歷史。不過仍有一些重要的線索,透露出殺手的身份。

「數位出版電子報」啟動出版業的希望快車
掌握第一手的數位閱讀趨勢情報,了解全球數位出版的最新動態,行家的精闢觀點解析與最新活動資訊分享,盡在【數位出版電子報】。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有料充電報 | 隨身行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money | stars | job | data | paper |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