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ects of change in salinity on survival, growth, development
and metamorphic traits of Rana limnocharis tadpoles
living in
brackish water
澤蛙(Rana limnocharis)廣泛分布於台灣及鄰近亞洲地區,除了在一般淡水環境,我們也在綠島與蘭嶼發現澤蛙會利用海邊的半淡鹹水岩池繁殖。受到海浪拍打、降雨以及日照直射產生的高蒸發量所影響,這些水域的鹽度會有劇烈的改變,因此,蝌蚪在這樣的水體下勢必要面對鹽度變化的挑戰。本研究主要想探討鹽度轉變對蝌蚪的存活、成長發育與變態特徵(變態時間與體型)的影響。
於2006年6月,我們自台東縣綠島採集Gosner 26期的澤蛙蝌蚪回實驗室,分別將蝌蚪飼養在低鹽度(3 ppt)或高鹽度(9 ppt)的半淡鹹水環境。在低鹽度飼養的蝌蚪分成三組,一組為對照組,即蝌蚪一直飼養在低鹽度(稱之為LLL組),別兩組是蝌蚪到發育期30期或38期時,分別將之轉養在高鹽度(稱之為LHH及LLH)。在高鹽度飼養的蝌蚪也分成三組,一組為對照組,即蝌蚪一直飼養在高鹽度(稱之為HHH組),別兩組是蝌蚪到發育期30期或38期時,分別將之轉養在低鹽度(稱之為HLL及HHL)。每個處理有20隻蝌蚪,均單獨飼養在固定水溫(26℃)與水量(100 ml)的環境,並給予自然光週期(L:D=12:12)。每天記錄蝌蚪的存活與發育,並且每週記錄體重與發育期,直到蝌蚪變態。
結果發現:
-
存活與變態率方面:蝌蚪發育早期在低鹽度環境,之後無論轉移至高鹽度的時機早晚,都維持高變態率;反之,蝌蚪發育早期在高鹽度下,在30期就轉移至低鹽度環境(HLL),其變態率高,但在38期之後才轉移至低鹽度(HHL),其變態率則低。
-
成長發育及變態特徵方面:蝌蚪初期在低鹽度環境,於30期時轉移至高鹽度(LHH),並不影響變態時間,但會以較小的體型變態;而在38期之後才改變為高鹽度(LLH),則變態時間會縮短,並以較小的體型變態。反之,蝌蚪早期在高鹽度下,無論是在30期(HLL)或38期(HHL)之後進行低鹽度轉移,都不影響變態時間與體型(相較於HHH)。結果顯示,蝌蚪在發育早期面對的鹽度高或低會對其未來的存活、成長發育與變態特徵表現有關鍵性且不一樣的影響。
註:此篇論文發表於96年1月「2007年動物行為暨生態學術研討會」